我们需要一杯茶

发布时间 : 2020-09-02
一杯花茶 一杯青茶 早上一杯青茶

一杯花茶。

喜欢喝茶,喜欢各种各样的茶。之所以喜欢,茶的芳香是一方面,喝茶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喝茶时的自己是自己真正想要做的自己,茶帮助我找到了自我。

身处烦扰红尘,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很难有空闲下来的时候,久而久之,我们疏远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其实很重要。

我们丢掉了一些纯真,我们学着计较利益得失,甚至开始学着算计他人。而一杯茶,让我们醍醐灌顶,让我们瞬间冷静,温暖的茶汤滋润心田,在放松下来的瞬间,我们会发现,原来天很蓝,空气很新鲜,而有一杯茶品饮的自己,很幸福。这样淡淡的幸福,像陈年的普洱,时间愈久远,感觉越独特。

我们丢掉了一些从容,我们很多时候总会显得狼狈,我们追求一切自己想要的东西,直到筋疲力尽,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停下来,但多年生活的惯性不是想停就停的,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杯茶,需要一点自己的时间,静下来,闭上眼,慢慢品味唇齿间茶的苦涩,茶的甘甜,我们会发现,最好的风景就在自己心里,何必苦苦追寻?

我们丢掉了一些善意。我们将自己保护的很好,我们总是小心提防着他人,我们将自己包成了一个茧,保护了自己,也困死了自己,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杯茶,需要将一些冰冷融化,让整个身心以最放松的姿态融入自然,这样的自然天地中,我们会体会到久违的快乐。

cy316.cOM编辑推荐

喝一杯茶所需要的缘分


很多人都喜欢《心经》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经文,以为佛陀在告诉我们,一切都是没有的,不存在的,所以你干什么都没事儿,心不用去挂碍。但佛陀并不是这个意思。这句经文,是告诉我们万世万物都是因缘而产生的,所以因为因缘而灭,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经中有云:除因缘起无他法,因此除空性别无他法。

我们要知道,所有的因缘综合了很多力量。比如你想喝一杯茶,首先要有杯子,杯子的生产厂家,杯子工厂里的工人,杯子的生产线,杯子的原料,杯子用的彩绘颜料等等,都和你有因缘。然后是茶,种茶的土地、种子、茶农,炒茶的茶师,包装茶叶的工人,负责销售茶叶的人,运输到你手上的人等等,都和你有因缘。煮茶的水,水的来源是自来水,还是买的矿泉水、纯净水。最后要煮好茶,这茶是谁煮的,用的什么方法,甚至他煮茶时的心情等等,都和你有因缘啊!这杯看似平常甘甜的香茶,对于你而言是非常珍贵的,没有几百几千年综合起来的因缘,这杯茶很难出现在你的面前。我们平时说有缘啊!这句话很轻松,但背后要多少人的付出才能换来这句“有缘”呢?正如这样的一杯茶,这就是所谓的缘分。

一切皆为缘分,你现在所能遇到的任何人事物,都是这样组合起来的。你可以一直这样想下去,想着想着你会充满了感恩之情。茫茫人海中,这个人事物来到你面前的缘分,你应该感恩与珍惜。

包括你我他,我们所有人的身体也是缘分组合而成的,它就像车的概念一样,外壳、油漆、气囊、座椅、仪表、方向盘、引擎、轮胎等等。当你把车上所有的零配件都拆下来,就找不到车子了,全部是独立的,都各自有自己的名字,这时车子就是“空”了。只有在综合起来的时候,它才叫车子。所有的万世万物皆是如此,一切都皆为缘分,诸法一切皆为缘分。

缘分本身就是空的。这样,我们就知道为什么佛教徒经常讲无我、空性这些概念。你随便去剖析吧,任何万事万物,到最后都没有永恒的存在。你想要去找真实存在的万事万物?那就去找找看。去把自己解剖一下,从头发到指甲,从皮肤到内脏,从血管到骨头,单独拿出来都不是你。把这些身体的零部件再解剖一下,放大它们,里面都是各种细胞。它们在各自的世界里生活着,有着自己生活的方式。就像地球上的人长相不一样,我们看到的细胞和细菌也形态各异。一滴水放大到25倍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里面形形色色的生命,有的长得像螃蟹,有的长得像乌龟,有的长得像蜈蚣,有的长得像贝壳。一滴浑浊的水里是这样的,我们自己身体里就更是无法想象的世界了,数不清的生命在里面过着它们的日子。

我们这个地球,就是不同生物的缘分组合起来的。人类现在以为自己是地球的主宰,其实只相当于地球村的秘书长,好像联合国秘书长管的不仅是自己国的事,这就更需要珍惜和其他生命之间的缘分了。因为只有用好了这个缘分,尊重爱护其他生命及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人类才能越来越好的生存下去。

泡一杯茶需要放多少茶叶?泡茶知识


中国是茶叶大国,茶叶的品种繁多,喝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平时泡茶时我们都会遇到一个问题,茶汤以及茶味不是太浓就是太淡,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就是因为茶叶的用量。那么,泡一杯茶需要放多少茶叶呢?接下去跟着小编来看看。

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般来说,茶、水的比例随茶叶的种类及嗜茶者情况等有所不同。嫩茶、高档茶用量可少一点,粗茶应多放一点,乌龙茶、普洱茶等的用量也应多一点。对嗜茶者,一般红、绿茶的茶、水比例为1:50至1:80,即茶叶若放3克,沸水应冲150至240毫升;对于一般饮茶的人,茶与水的比例可为1:80至1:100。喝乌龙茶者,茶叶用量应增加,茶与水的比例以1:30为宜。家庭中常用的白瓷杯,每杯可投茶叶3克冲开水250毫升;一般的玻璃杯,每杯可投放茶2克,冲开水150毫升。

用茶量多少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也有密切关系。在西藏、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以肉食为主,当地又缺少蔬菜,因此茶叶成为生理上的必需品。他们普遍喜饮浓茶,并在茶中加糖、加乳或加盐,故每次茶叶用量较多。华北和东北广大地区人民喜饮花茶,通常用较大的茶壶泡茶,茶叶用量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消费者主要饮用绿茶或龙井、毛峰等名优茶,一般用较小的瓷杯或玻璃杯,每次用量也不多。福建、广东、台湾等省,人们喜饮工夫茶。茶具虽小,但用茶量较多。

茶叶用量还同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与饮茶历史有关。中、老年人往往饮茶年限长,喜喝较浓的茶,故用量较多;年轻人初学饮茶的多,普遍喜爱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总之,泡茶用量的多少,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取四只茶杯,各等量放入3克相同的茶叶,再分别倒入沸水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和200毫升。5分钟后审评茶汤滋味,结果是,加水50毫升的滋味极浓,加水100毫升的滋味太浓,加水150毫升的滋味正常,加水200毫升的滋味较淡。

以上就是有关泡茶的茶量知识介绍。想要泡好一杯茶,茶量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还是得根据茶叶的种类、茶具的大小以及各种茶叶消费者的饮用习惯来决定的。泡茶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时间久了之后,对于每种茶叶需要投放多少的茶量,就能拿捏得准。

泡好一杯茶需要五心,你有吗?


泡茶与品茶需要什么?茶具?茶器?水?还是……

其实,泡茶是一件复杂的事。需要必要的器具和许多步骤,泡茶亦是一件简单的事,只需要有“五心”即可。

1、耐心:等水煮开的耐心

无论你是用何种水泡茶,自来水或是山泉水皆可;无论你是用何种方式烧开水,用电磁炉或是柴火亦可。但是,你都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看着冰凉的水渐渐地转为温和的水,再由温水转为沸水。看似不过几分钟的事,却需要极大的耐心。

2、细心:准备泡茶细心

摆上茶几和茶具,细心地将茶具和茶杯用滚烫的开水烫上一遍,这就是所谓的“温杯”,让茶叶与茶水能够更好地融合,以便茶水保留茶叶最本真的味道。

3、敬畏之心:对茶的敬畏之心

一片树叶经过多少人的手,经历过多少道工序,才得以重新塑造自我成为佳品。一小撮茶叶与你需要多深的缘分,才得以与你遇见。因此,我们需要对茶叶有恭敬之心。

4、专心:沏茶时的专心

不管你是一个人独饮,或是与好友一起享受,请学习一些沏茶知识,比如茶水不宜过满、开水不宜过烫等等。沏茶时,我们应当专心,以防茶水过满烫伤朋友或者无知而得罪友人。

5、静心:品味时需要静心

如果你正听着快节奏的歌曲,或者你正因为某些事心浮气躁,那么,请你先平复下自己的心绪,关掉吵闹的音响,让自己回归平静的心。如此,方能品尝茶叶的真实味道。

炎炎夏日,你也许需要来一杯白茶


夏日炎炎,酷暑难当。很多人,尤其是本身体质就偏热性的人,很容易心情焦躁,甚至是产生上火的现象。这个时候,饮上一杯汤色杏黄、滋味醇厚鲜爽的白茶,能给人以消暑生凉之感,不失为一种上好的清凉饮料。

夏日,你也许需要一杯白茶。

1.为何你需要一杯白茶?

白茶茶味清淡,性味寒凉,是民间常用的降火良药,具有消暑生津、退热降火和解毒的功效。清代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载:“白毫银针,产太姥山鸿雪洞,其性寒,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药。”中医认为人的体质有燥热和虚寒之别,而通过不同制作工艺制作的食物也有凉性温性之分,主张用食物性味的偏胜来调节人体气血阴阳,以扶正祛邪。而能减轻或消除热症的食物,即属寒凉性:绿茶、白茶皆属凉性。

从现代医学研究的成果看,白茶具有较强的杀菌功效,这对清火消炎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美国纽约佩斯大学的米尔顿·斯奇芬伯博士最近指出,他和研究人员把白茶放入牙膏里,再涂在有细菌的实验台上。实验最后证明,混合有白茶的牙膏,杀菌能力显著增强。他认为,在夏季多喝白茶,不但有防暑祛热的功效,更有助于口腔的清洁与健康。

白茶同其他茶类一样具有调节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延缓衰老)、抗辐射、美容祛斑、抗肿瘤、抑菌抗病毒等方面的保健价值。而且,当年白茶中茶多酚氧化程度与其它种类茶叶相比,更为轻微,而茶多酚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可以起到提高免疫力和保护心血管等作用。此外,白茶对促进脂肪分解代谢,控制胰岛素分泌量,分解体内血液中多余的糖分,促进血糖平衡,也具有重要作用。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对白茶的保健功能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白茶在降低肝、脑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加机体的保肝功能以及降脂减肥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效果。

2.夏日如何冲泡你的白茶?

白茶作六大茶类之一,属于微发酵茶,制法独特,不炒不揉,外形毫心肥壮银白,叶态自然伸展,汤色浅黄,毫香明显,滋味鲜醇,从外形到内质都散发着素雅和自然的韵味。

白茶冲泡方式较为多样,小杯品啜、大杯豪饮、热饮、冷饮皆适宜。一般白茶可采用95度左右水温冲泡,5克茶用250毫升水冲泡即可。有三个关键点不可错过:温润泡后闻毫香,冲泡后欣赏杯中外形,品饮时感受喉部的蜜韵。

此外,白茶尤其是老白茶,还可以清水加茶后在壶中煮3分钟左右,滤出茶汤饮用。同时也可以待水温下降到温热,添加蜂蜜或是冰糖,滋味也别具特色。

夏日,除了传统的冲泡方法,还可以冷泡白茶:可以选用温水或是冰镇过的纯净水,倒入你喜欢或常用的水杯中;投茶;待茶汤颜色变为浅黄,即可品饮。这样冲泡的白茶,毫香单纯而有穿透力,口感清凉,并且有更为突出的清爽感,着实是夏日佳饮。

一杯黑米茶


我家的厨房里,一直有黑米,每次磨豆浆时,加两把进去,磨出的豆浆颜色变黑,再放点儿糖,喝起来浓厚香甜,让人想起小时候最喜欢的黑芝麻糊,心里感觉分外温暖。那天去好友家,发现她手里捧着一杯黑色的茶,喝得美滋滋的样子,看见我好奇,她立刻洋洋得意向我显摆:“这是我自己做的黑米茶,要不要尝尝?”

一杯黑米茶喝下去,感觉确实很好喝,赶快虚心求教了一番,回到家依葫芦画瓢,也开始动手制作。取出1斤左右的黑米,用清水反复冲洗,防止做出来的茶里会有杂质。黑米洗好了,放到一边沥出水,大约需要半个小时。然后把锅烧热,黑米倒进去,用大火炒5分钟左右,这样才能保证黑米中的水分完全蒸发掉。

接下来改成小火,慢慢炒,慢慢搅拌,直到黑米开裂,露出里面那白色的米心为止,这大约需要20多分钟的样子,一定要保持耐心呀。炒好的黑米,有着诱人的香味,将它直接放到大口的玻璃瓶里,密封好,防止变潮。每次想要喝的时候,用勺子盛些出来,放到杯子里,加滚烫的开水,如果喜欢甜,就稍微加一点儿糖或蜂蜜,焖上10分钟左右,就可以喝到又香又浓的黑米茶了。

黑米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大米,属于糯米类。黑米外表墨黑,营养丰富,有“黑珍珠”和“世界米中之王”的美誉。《本草纲目》中对它有记载:黑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的功效。对于生活节奏紧张的现代人来说,常喝黑米茶,更是能够抵抗致癌物质的产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最令人开心的是,如果你是爱美的女士,多喝黑米茶还可以起到消温解毒、健脾减肥的功效呢。

饮一杯轻身茶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饮一杯轻身茶》内容,感谢阅读!

茶是一种十分健康的饮品,不仅仅可以在身体的保健上功用明显,能使人身轻体健。更能在思想上让人完全放松下来,飘然若仙。

在古代,陶弘景就曾经在《杂录》中说,苦茶,轻身换骨。而范仲淹也曾经说过,不如仙山一啜好,冷然便欲靠风飞。他们说轻身,固然是指身体轻盈,同时也是一种饮茶意境的表达。一杯茶在手,握住的是一份悠然。茶是苦的,生活是苦的,人人都处于这样的一种生活中,就好像佛家最喜欢说的便是世人皆苦。所谓苦,指的是各种不如意。而只要一杯茶在手,将茶的苦品习惯了,也就不以为苦。茶能解除身体的病痛,能让人在苦中品出甜头来。范仲淹讲仙人,讲的是一份超脱,茶是至灵之物,大自然的灵气汇聚在小小的茶杯中,饮茶,也是饮天地,于是心也似云,悠然飘荡,意也似风,轻盈无痕。

不管生活中有多少负累,在饮茶的时候,应该将一切都放下,茶叶入了水,沉淀在杯底,自然散发清香。人也当如茶叶一般,自然落在实地,不要纠结,不要彷徨,不要反复思量,生活就应该是一个自然随心的状态,守本心,随缘行事。积极做事,成与不成,就无需计较。

饮一杯轻身茶,因为心头没有了挂碍,所以可以轻身。因为心头清净无尘,所以可以轻身。茶香幽幽,轻身入梦,梦中可成仙人。

本文《饮一杯轻身茶》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倾听一杯茶 用心泡好一杯茶 茶的最高境界


禅茶文化里的八个境界

所谓茶文化,其实什么都不是,一个空名头,但是真正面对茶,你能有自己感悟,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无非是这样而已。大多时候,人是容易被他人感染的,把别人的感悟也以为是自己的,最坏的情况就是人云亦云,相反的观点都能点头称是。

我自身的经历有点怪异,也没有可借鉴性,以后有机会再说。但绝大多数人的经历都是相同的,刚开始只是喝茶,喝着喝着发现喜欢上茶,于是就想学茶。一个人应该从什么时候才算是在喝茶,我觉得是从想学茶开始的,以前那叫解渴,和喝汽水饮料没区别。真正喝茶,就是从你想懂茶那一刻开始,从你愿意去倾听一杯茶的那一刻开始。

第一个境界,初入茶道

刚开始学茶的人都是迷糊的,东家说东家的道理,西家唱西家的戏。学茶的第一个境界,就是形成主见。不管谁的说法都好,都能用心去想,去领悟,然后做出判断。不一定偏向哪一方,但至少有了自己的观点。这个时候的观点都是脆弱的,可能遇上某个更权威的茶人,你的观点就荡然无存了。更危险的想法就是:算了,想那么多干嘛,跟着大师就对了。

儒释道为什么能发扬至今五千年?是因为后人从他们的思想中受到了启发,发扬光大的。所以你需要做的是听取别人的观点,然后慢慢形成自己。

第二个境界,重归迷茫

当你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就会开始形成自我,形成圈子,与你观点相同的,与你观点相左的。这个时候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各种前后矛盾的说法蜂拥而至,唯心的观点,唯物的主义。对各种观点的解释保持怀疑,对各种大师表示不信任,甚至灰心丧气,认为这里头乌烟瘴气。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心里就开始迷茫,不知道上哪求知求证。只有自己踏上这条道路去寻,与你相伴的只有你的茶,这时也才是真正的学茶之旅。

第三个境界,包罗融合

从这个时候开始,你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买书,看书,结交茶友,向大师靠拢,每一个观点都会格外注意,从中剔取出赞同或反对的意见。听到相同的观点,你会感到亲切;听到不同的观点,会寻找相同的地方;听到完全相反的观点,就会觉得有隔阂。你当初的观点,已经在你心里种下了种子,长出了苗芽。你从相同意见中吸取养分,在不同意见里经历风雨。种子的根部会去寻找最肥沃的土壤,来坚实自己,上边长出枝叶,以抵挡风雨。什么时候根扎稳了,什么时候就算初成了。

第四个境界,弥补不足

经历了之后,才能知道世界有多大,才能真正虚心下来求教。想要再进步,就不单单是要靠更多的见解,更多的知识了,还要表现在你的思想逻辑变得严谨了,心态气度变得谦虚了。对待别人提出的问题,心里头懂,但不要总说自己都懂。因为你懂,你就关上了一扇别人原本想为你开启的大门。遇到不同的思想时,先抛弃自己已懂的东西,从零学起,完全虚心地去了解它。

第五个境界,化繁为简

当求学所得越多,钻研得越深,知识越多之后,以往那些零碎的知识,片面的见解就都没有了,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融汇一串。这个时候再遇到以往的问题时,都能举一反三了。有了中心思想,化繁为简,感觉一两句话就可以了。古今的大哲学家、圣贤,都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解释一切道理了。爱因斯坦发现计算整个宇宙的能量守恒,也不过是“E=MC^2”这样一个简单的公式。道理看得越透,越是无话可说。反而初学之人,专业名词越多。

第六个境界,运用自如

学茶到了这个程度,已经不再高谈论阔什么问题了。一件大事可以当成小事来说,一件小事可以包容着不说。不喊腔调,实实在在地去引导他人学茶,甚至劝你。对待乐意学习的人用乐意的态度,对待无心学习的人随喜随缘。

第七个境界,下山

学茶的旅程犹如登山,一览众山小是畅快的,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何其之难。顶峰之上再无路,怎么办?下山吧,这趟旅程酸甜苦辣都尝过了,山顶还有什么好留恋?自以为成为大师,沾沾自喜吗?看着初学者像看着当初的自己,感觉良好吗?这不是“不与培娄为类”,实为自大自满之心已生,要不得,还是下山吧。

第八个境界,生活茶

学茶之旅到此已经结束,但是否都已经忘了学茶的初心?嘴刁了,要求高了,讲究排场了,这不是你该学到的东西。俗话说:琴棋书画诗酒茶,柴米油盐酱醋茶。很多人知道这两句话,但是为什么前后两句都有的,就只有茶,很少人知道。因为只有茶,可高可低,能入禅,亦能入世。但凡人终究不是出家人,一味追求禅茶并不正确,所以生活茶,才是学茶的最终回归。佛讲:父母即是佛,侍奉父母便是侍奉佛。学茶亦如是,用心泡好一杯茶,给你的父母、亲友,这才是学茶的最高境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