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这多年茶,原来茶的味是从这里来的!

发布时间 : 2020-09-23
茶是从哪里来的 茶从哪里来 茶叶从哪里来

【www.cy316.com - 茶是从哪里来的】

茶的滋味,没有咖啡那样苦烈,也不像酒一样老辣,而是苦中有甜,涩中带鲜。

但这些味道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茶中涩味的主导物质是茶多酚,主要包括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和酚酸4类物质,其中以儿茶素的含量最高。儿茶素收敛性很强,在口腔内会产生发干、收缩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涩味。

水温会影响茶叶内含物质的浸出,滚开的沸水会加大茶中茶多酚的溶出度,导致茶味更涩。需要注意的是,用遭受过严重病虫危害原料制成的茶叶,苦涩味往往比正常茶叶重,饮用后可能会有不适感,购买时要注意。

茶中的苦味主要来自于咖啡因,它是一种生物碱,有助加速人体新陈代谢,使人保持头脑清醒。茶叶中咖啡因的含量是由茶树的生长环境和品种等因素决定的,比如夏天茶叶生长旺盛,其咖啡因的含量要高于春天,所以夏茶往往味道更苦。同时,咖啡因还能与茶多酚氧化物以氢键络合的形式结合成具有鲜爽味的复合物,从感官上来说,这正是茶汤爽口的主要原因之一。咖啡因对于神经性头痛有一定的辅助疗效,甚至可以提高治疗神经性头痛药物的疗效。

咖啡因摄入过多会对中枢神经造成强烈的刺激,导致身体不适,出现过敏、失眠、手足颤抖、四肢无力、恶心等症状,俗称“醉茶”。预防“醉茶”,要做到饮用清淡的茶水,一般茶与水的比例在1:50左右,同时最好不要空腹喝太多茶。如果出现“醉茶”,可通过喝糖水或吃甜点的方式进行缓解。

氨基酸是茶中鲜味的主要来源,它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茶叶中的氨基酸主要是茶氨酸,占整体氨基酸含量的一半,味道呈现鲜、爽、甜的特点。如果茶叶中氨基酸含量较高,茶多酚的含量又比较恰当,那么整个茶的口感就会表现出醇爽的特点。

刚炒制的新茶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对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严重的还会导致胃痛和便秘。因此,建议有相关病症尤其是胃肠功能较差的人,不宜多喝太过于“新鲜”的茶。

茶多糖是茶品出甜味的主要原因,它还会增加茶汤黏稠度。茶多糖是茶叶复合多糖的简称,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茶汤中的甜味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削弱苦味和涩味,缓和了茶汤的刺激感。

现在市面上有一些茶会掺杂糖、糖精、香精,尤其是红茶,如果你喝的红茶很甜、很香,极有可能是因为掺了糖和香精等物质。从品饮乐趣而言,醇厚、鲜爽、不苦不涩的茶味最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情绪,但对不少爱喝茶的老茶客而言,能“苦尽甘来”的茶才是真正的好茶。

cy316.Com精选阅读

原来普洱熟茶的“滑” 是这样的滑


我是小小发酵师,熟茶的“滑”,顺滑,是茶汤从口腔到喉咙直到腹中,喉部无任何不适,无叮、刮、麻、利等等感觉,一气呵成,或粘稠或寡淡,如丝绸般质感滑过皮肤,即俗话说的水路细腻,无粗杂感。

原来普洱熟茶的“滑”是这样的滑

新熟茶基本不会有顺滑的感觉,新制熟茶,或有堆味、异味,火味,都会在喉部、口腔造成一定的刺激。火味使喉部发干、吞咽困难;异味使口腔、喉咙产生不愉悦。由于熟茶发酵一般不会全熟,否则那样的熟茶碳化、焦黑会特别严重,因此都会留有一定的转化空间,不免会留有些许的苦涩,甚至酸味,这些承味物质很难谈得上醇,进入口腔更难说是有滑!

仓储不当的熟茶,也不会滑,湿过仓,受过潮,出茶油,这样的茶汤在口腔对嗓子冲击尤其大,霉、呛、卡、燥、叮、刮、利、麻,喉咙发干、非常不舒服,即便有时香气较好,但遗留在喉部的不适,很难根除,这也成为了判断熟茶仓储情况的不二法门。

只有仓储不错,转化年限较长的熟茶,才可以称得上“滑”,内含物有一定的陈化,苦涩酸皆无,滋味柔和,醇味达到,仓储干净,转化较为充分,香气高,无受潮、发霉、仓味较轻,并且冲泡前有过醒茶的步骤,才会臻于“滑”境,行云流水,顺流而下,一起贯通。

这样的熟茶当真是可遇而不可求,你们自己感受!

什么是普洱熟茶的“火味”和“水味”?


制作普洱茶熟茶却有很多环节,而正是这些加工熟茶的环节,使普洱茶熟茶身上带了火味和水味。水味,也就是喝茶的时候茶水分离,在茶味中有水的味道。火味,也就是喝茶的时候身体感觉到燥感,分别是口腔和喉咙。在这里,火即燥。

普洱茶熟茶的水味产生,第一是因为普洱茶熟茶必须要洒水发酵。而且是长则90天,短则20多天的水参与发酵。发酵完成后初步制作成普洱茶散熟茶。第二是因为普洱茶散熟茶制作成紧压茶的时候需要洒水回软。第三是因为紧压茶的时候需要再过一遍蒸气(消毒、回软)。然后紧压初步制作成普洱茶熟茶紧压茶(饼、砖、沱等形状)。

普洱茶熟茶的火味产生,第一是普洱茶散熟茶制成时的干燥。第二是普洱茶紧压熟茶制成时的干燥。现在正规的普洱茶工厂,都有配套的干燥的设施。随着现在的工业发展,普洱茶熟茶采用的干燥方式大多是烘干。

而正常情况下,普洱熟茶的水味和火味是就是以上这些情况造成的。但在非这些情况下,也会造成普洱茶熟茶的水味和火味。

1、储存的时候受潮了,再通过干燥技术干燥后,这种茶的火味会比较明显,不管放多少年,很难去掉的,尤其喉咙会非常不舒服。

2、存储的普洱茶熟茶仓库湿度较大,长期储存后,滋味会变得寡淡,水细香气弱。这时候茶叶含水较重,会出现水味。

3、冲泡普洱茶熟茶的时候过于淡,也会出现水味。新茶才生产出来的时候,也会出现水味和火味,但正常生产的熟茶,在后前存储干燥的情况下,水味和火味会随着时间慢慢流逝。

原来有人是这么理解普洱茶“醒茶”的


普洱茶醒茶这件事,我原本以为没什么好说的了,因为只要入了这个圈学泡茶开始,最先了解的估计就是醒茶了吧,资深老茶客更不必说。然而,最近却偶然得知在某些其它茶类的茶友认为普洱茶“洗茶”的说法比醒茶更合适,洗茶是为了洗去灰尘、污染物,而他所喝的茶类就不用洗,因为生态环境好、制作过程中高温杀菌,比较干净。不得不说,无知挺可怕的。

首先,我想在普洱茶干净度的问题上作一个声明:论生态环境,云南普洱茶是很自信的,去过云南茶山的人都知道茶树的生长环境,因此并不想作过多的解释。再来说制作过程,我不知道其茶友所说的高温工艺是否是指杀青环节,如果是的话,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说:普洱茶在高温炒茶的过程中实现了杀菌效果,因此是安全卫生的?显然,我们没有这么说,因为普洱茶在整个制作过程中都有可能存在沾染灰尘等卫生问题的存在,只有整个过程都严格把关才能保证其卫生安全。因此,想必这位茶友还是不够了解普洱茶。

接着来说普洱茶的“醒茶”问题,早一些的时候,普洱茶业内人士也对“究竟是洗茶还是醒茶”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后来普遍认为“醒茶”的说法更为合适,而醒茶的目的也绝对不是为了所谓地洗去灰尘、农药,如果非得说有这样的作用,大部分情况下也是出于茶友的心理作用,况且如今的普洱茶根本不存在农药的问题。再者,醒茶除了沸水冲泡这一方式,比较常见的方式是将长期存储的紧压茶开封或者撬开置于相对开放的环境中,这一过程根本不涉及什么“洗”的问题。

为什么有些茶类不用“醒”,我认为主要在于其形态为散茶,而普洱茶则不同,大部分普洱茶都以饼茶、砖茶、沱茶等紧压形态存在,比起散茶,普洱茶与空气的接触大大减少,时间稍微放长一些,就容易出现“窒息”的状态,那么在冲泡品饮前自然需要“醒”一下的,至于其它散茶一直与空气接触,处在相对活跃的状态,那么直接冲泡就行了,醒茶的意义并不大。

再者,很多茶类的存放时间是远远低于普洱茶的,本着“新茶最好”的原则,一款茶可能在几个月内就喝完了,根本没有“沉睡”的可能,自然也没有醒的必要。而普洱茶不同,放上几个月的茶实在“太新”了,一放可能就是两三年,这样取出来的茶肯定是先要醒一下的,不然真的就处在一个“懵懂”状态中。

另外,散茶的物质浸出速度是远远高于紧压茶类的,因此不少人会认为第一泡茶汤含有丰富物质倒掉实在可惜,因此也就不醒茶了。普洱茶则不同,当下,除了存放时间久的老茶需要在开放环境中醒茶之外,喝惯了普洱茶的人即使喝新茶也会将第一泡“醒茶水”倒掉,因为压制紧结的普洱茶第一泡几乎没有什么味道。

普洱茶醒茶跟醒酒一个道理,其作用在于“唤醒,展现最好的状态,呈现最佳的口感”,而并不是所谓地“清洗灰尘污物”,最简单的道理,没有谁洗衣服只洗1遍,这样肯定是洗不干净的,茶也是一样,如果真的有灰尘,也不是洗一下就可以洗掉的,要是真担心不干净,可能就是放弃品饮了,而不是用“洗茶”这样的方式来自我安慰。

普秀茶荟|喝了多年普洱茶,你真的了解云南大叶种茶吗?


云南大叶种茶树是中国著名茶树良种,是中国普洱茶的原生种。

云南大叶种茶叶形呈长椭圆形、椭圆或近倒披针形;茶叶面积(叶长*叶宽*0.7)在40至60平方厘米之间;树龄可达数百年以至上千年,树高可达10米以至20多米,树型包括: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

云南大叶种茶树的代表性品种可以分为群体种、无性系品种两个大类。

群体种:主要有凤庆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和勐海大叶种。

无性系品种:是以无性繁殖方式选育出来的云南大叶种的后代,如:云抗系、云选系,被国家、省审定为良种。

在现行的普洱茶国家标准中,云南大叶种是普洱茶国标内唯一指定可用于生产、制作普洱茶成品茶的原料。

在普洱茶实际制作过程中,用于制作普洱茶的原料,现今不止有云南大叶种晒青茶,还有云南中、小叶种晒青茶。如:倚邦、攸乐两个茶山就是云南小叶种茶的优质产区。

1.形态区别

大叶种:叶大柔软,叶面革质层较薄

小叶种:叶小脆硬,叶面革质层较厚

2.成分差异

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是形成茶叶内质主要理化成分之一。

茶多酚性味苦涩;氨基酸性味鲜而带甜;咖啡碱其性味苦。是构成茶汤滋味鲜爽度的重要物质。

大叶种茶所含的茶多酚、咖啡碱等有效物质较多,制成的茶味道浓烈。小叶种的栅栏组织较多,胡萝卜素、叶黄素总量高,这些物质能够分解香气,所以小叶种可以制出高香的茶。

云南大叶种茶按树冠高度、枝干粗细、树龄、生长情况又分为小树、大树,古树和台地茶。

树龄小的茶树,氮的代谢比较旺盛,生成的氨基酸、蛋白质、茶多酚等较多,茶比较鲜爽,但甘甜度稍差。

树龄大的茶树、碳的代谢更明显,生成的单糖、寡糖、多糖、糖蛋白、蛋白聚糖和糖脂等较多,茶的苦涩度低、甘甜度好、醇厚度好。

普洱生茶的后发酵与茶叶含糖量密切相关,成熟一些的芽叶和树龄大一些的茶树芽叶会陈化得更好。

1.原生型野生古树

普洱茶原产区高山密林中从未经过人工训化(季节性、固定手法的采摘)的乔木野生古茶树。茶叶内可能含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过于苦、寒,不宜盲目采收。

2.驯化型(过渡型)野生古树

靠近村落、驯化过程中的乔木野生古茶树,经历长期季节性和固定手法的采摘、制茶、饮用。其茶叶毒性逐渐弱化,植株形态和茶叶制品依然保留野生茶特征。

3.栽培型古树

各族先民于几百年以至上千年前人工栽培的乔木古茶树,长期抛荒,野放而少有人工干预,生长环境原生态,植株密度不高。既有大叶种,也有不少中、小叶种。

云南栽培型古茶树,树龄大多数在200年至800年之间,始于汉晋,发展与唐宋,兴盛于明清。

4.栽培型大树、小树

民国期间人工栽培的小型乔木茶树,以及1949年至1976年间人工栽培的小型乔木茶树,在某些历史时期由于有意或无奈而抛荒、野放,植株密度较低。

近年也有采取有别于台地茶园高密度种植的方式,以实生苗(有性繁殖)来建立接近原生态的低密度野放新茶园。

5.栽培型灌木状台地茶园

1976年至1985年后大范围、高密度种植的灌木状茶树(为此砍伐了一些古树、大树),品种可能依然是云南大叶种乔木茶树,扦插苗(无性繁殖)为主,实生苗较少。

树冠矮而密,依赖人工管理。部分台地茶园也采取接近原生态的方式管理。

阿萨姆是继中国以后第二个商业茶叶生产地区。过去,关于世界茶树起源一直有纷争。

所谓阿萨姆种是1823年英国人罗伯特·布鲁斯(R·Bruce)在与中国交界的阿萨姆(Assam)地区发现的类似野生大茶树。

印度茶树实际并非野生,而是由当地掸族或者中国云南景颇族从中国云南引种到印度的茶树。

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了商业利益提出茶树原产于印度的说法。

有哪些依据能证明印度阿萨姆种茶原产于云南大叶种茶呢?

(一)

中华茶文化研究员陶德臣认为,印度茶的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野生的阿萨姆种,二是直接传入的中国种。据相关考证,阿萨姆的野生茶种是从中国云南省传入的,阿萨姆和掸邦地区的制茶方法也是从中国传入。

随着阿萨姆种茶树培育的不断发展,其特征更适宜开展红茶生茶,所以慢慢的阿萨姆红茶产业开始兴盛。

缅甸掸邦高原地区的傣泰民族和周边国家的同源民族,自称Tai,中国:傣族;泰国、越南、柬埔寨:泰族;老挝:佬族;印度:阿萨姆族

(二)

中国著名植物学家张宏达几番深入实地考察研究,在云南滇南部少数民族产茶居住区,断定了印度阿萨姆种茶树源自云南西南部。并将其中文名改为普洱茶种,也就是云南大叶种茶。

张宏达先生又从理论上证明,在中国分布的茶树有完整的系统发育体系,提出茶树、种茶、栽茶、制茶都不可能起源于印度。

后来,人们从茶树的DNA测序也证明中国茶树植物具有最多的遗传多样,充分表明中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

(三)

中国茶叶专家在云南澜沧的邦崴发现介于野生与栽培之间的过渡型茶树,让茶树驯化链条进一步完整,从而更加坐实了栽培型茶树起源中国。

1993年,“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181名专家学者,在普洱市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通过染色体组型将邦崴村古茶树的核形与印度阿萨姆种的核形进行对比。

发现邦崴古茶树的核形对称性更高、更原始,印度阿萨姆种是从中国引入的人工栽培型分支品系。

临沧市凤庆县小湾镇锦秀村的香竹箐古茶树(树高10米,主干直径1.84米,推测树龄约3200年,被认为是栽培型)=

普洱市宁洱县勐先乡板山茶王树(树高14米,主干直径1.97米,推测树龄约1700年,被认为是野生型)

(四)

阿萨姆,曾经是傣族建立的独立王国,傣族在两三千年前住在金沙江流域。后南迁,在先秦两汉建有哀牢国。再南迁至如今所在地,公元十世纪,南诏衰落,傣、泰、掸、佬民族开始势力扩张。

13世纪,傣族在德宏的一支,北上占领孟养(今缅甸克钦邦),进而进入现印度东北地区,建立傣族阿洪王国。

18世纪中期,被傣阿洪统治的信奉毗湿奴教派的莫阿马里亚人掀起反对傣阿洪统治的斗争,“勐叻笋罕”傣族王国——阿洪王国,开始走向衰落。

缅甸趁阿洪王国衰落之机攻打阿萨姆邦。阿萨姆邦求助英国,打败了缅军。

尔后,阿萨姆邦便沦为英国殖民地。这个由勐卯弄傣族迁入印度建立的王国结束了傣族长达600多年的统治。阿洪人沦为被统治民族。

1947年,印度宣告独立,阿萨姆成为印度的一个邦。阿洪人随之成为印度属民。

印度学者罗梅希不拉哥哈因认为:事实上,阿萨姆邦中世纪早期的历史是属于阿洪人的,阿洪王国的出现,使印度东北部整个历史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阿萨姆源自阿洪。

(五)

1823年,罗伯特·布鲁斯带了大量物资进入阿萨姆。他被认为是第一个进入阿萨姆深处的英国人。而当时,阿萨姆属于缅甸领土。

1826年,英国迫使缅甸签订条约,将阿萨姆割让给英国,之后阿萨姆才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

罗伯特·布鲁斯先进入兰特普尔,然后去了首都,并与景颇族的首领熟识。他沉迷于植物学研究,很快便发现当地山丘上生长着野生茶树。于是,他与当地首领达成协议,用物资换得一些茶树。

1824年,英国发起侵缅战争,缅甸首都失守后,罗伯特·布鲁斯与景颇族首领协议,获得了几百株茶树和大量茶树种子。正是这样,罗伯特·布鲁斯被写入史册。

本文参考资料

[1]赵国栋.茶叶与西藏:文化、历史与社会[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5

[2]赵国栋.印度野生茶树之争与茶业起源[J].农业考古,2016,(2)

[3]WilliamRobinson.ADescriptiveAccountofAssam[M].Calcutta:OstellandLepage,1841

[4]陶德臣.南亚茶业论述[J].农业考古,1996,(2)

[5](美)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上卷)[M].侬佳,刘涛,姜海蒂,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

[6]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纪录片,2013

[7]普洱茶.中国植物志[S].第49(3)卷

[8]茶树品种.走进茶树王国[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229-231

“堆味”,是熟茶的原罪吗?


普洱熟茶,不仅对人体有益,其温润醇厚的风味,更是让熟茶成为日常品饮的主流。

过去传统的熟茶,在发酵过程产生一些混合着酸、馊、腥等令人不快的发酵气味——俗称“堆味”,“堆味”在新熟茶中普遍存在,而且需经过2-3年后才逐步消失,这使熟茶爱好者又爱又恨!

但是,“堆味”真的是新熟茶的原罪吗?

熟茶发酵是“微生物”和“植物酶类”的综合过程,渥堆期间微生物不断产生热量和气味,释放的各种气味在半封闭的环境中不能马上散失,而被茶叶吸附,堆味就产生了,特别是潮水过重,茶叶透气性不好的发酵环境。

怎样才能使新熟茶未经陈化具备清新怡人的香气呢?

1、保证发酵原料的均匀,避免原料混杂导致发酵不均匀从而产生不良气味被茶叶吸附。

2、原料的揉捻和干燥程度决定了其吸水量的多少。根据不同原料潮水,使发酵过程中茶叶的含水量适中,既有利于茶叶内质的裂解和聚合,又不能使水份过多,使茶叶软烂而生异杂味。

3、茶区、季节、原料老嫩都会影响发酵,根据不同原料选择适合的发酵程度,从而产生符合原料的熟茶香气。

4、掌握好发酵时各个环节的温度,在保持发酵环境足够的透气性同时满足微生物的生长。

5、发酵最后步骤即干燥过程非常重要,要进行长时间的低温干燥,这是降低堆味,产生香气的重要关键。

普洱熟茶的水味和燥感是如何产生的?水味火味


对于普洱茶生茶的制作工艺,我想大家都是比较熟悉了,因为制作好原料(晒青毛茶)后,制作普洱茶生茶是很简单的。而制作普洱茶熟茶却还有很多环节。而正是这些加工熟茶的环节,使普洱茶熟茶身上带了火味和水味。

水味,也就是喝茶的时候茶水分离,在茶味中有水的味道。

火味,也就是喝茶的时候身体感觉到燥感,分别是口腔和喉咙。在这里,火即燥。

普洱茶熟茶的水味产生:

第一是因为普洱茶熟茶必须要洒水发酵。而且是长则90天,短则20多天的水参与发酵。发酵完成后初步制作成普洱茶散熟茶。

第二是因为普洱茶散熟茶制作成紧压茶的时候需要洒水回软。

第三是因为紧压茶的时候需要再过一遍蒸气(消毒、回软)。然后紧压初步制作成普洱茶熟茶紧压茶(饼、砖、沱等形状)。

普洱茶熟茶的火味产生:

第一是普洱茶散熟茶制成时的干燥。

第二是普洱茶紧压熟茶制成时的干燥。现在正规的普洱茶工厂,都有配套的干燥的设施。随着现在的工业发展,普洱茶熟茶采用的干燥方式大多是烘干。

而正常情况下,普洱熟茶的水味和火味是就是以上这些情况造成的。但在非这些情况下,也会造成普洱茶熟茶的水味和火味。

1、储存的时候受潮了,再通过干燥技术干燥后,这种茶的火味会比较明显,不管放多少年,很难去掉的,尤其喉咙会非常不舒服。

2、存储的普洱茶熟茶仓库湿度较大,长期储存后,滋味会变得寡淡,水细香气弱。这时候茶叶含水较重,会出现水味。

3、冲泡普洱茶熟茶的时候过于淡,也会出现水味。新茶才生产出来的时候,也会出现水味和火味,但正常生产的熟茶,在后前存储干燥的情况下,水味和火味会随着时间慢慢流逝。

普洱茶喝的是正味


人们通常喜爱的气味,是诱人或令人惬意的气味,所言的陈香气味,也是诱人而使人惬意的气味,而不是使人厌弃或至少无诱惑力的气味。

但凡有过霉变的茶,无论是茶叶还是茶汤,或浓或淡,难免带有霉气味或陈旧性霉味,刺鼻而令人厌恶或至少不诱人,有着不使人感到惬意的气味,因而都是霉臭味,而不是陈香味,包括现代“熟茶”的气味也不是纯正的陈香味。所以,凡是曾霉变过的茶,包括有过霉变而带有类似气味的熟茶,都不属于保存品质优良的茶。

还有不曾霉变者的茶,也会有缺陷,如吸收杂味、异味,遭蛀虫等小动物损坏,受油烟、香烟、香水、洗涤物等各种尘埃或浊气污染等。这些缺陷不仅会影响茶味,而且涉及食品卫生问题,但这类缺陷相对较易于避免。

保存好的茶,其滋味需纯正而爽口;此外,保存好的茶,其生津力强,好的茶汤能消除喉内的叮麻、发痒等各种不适之感。而所有霉变过的茶,包括有过霉变而带有类似气味的“熟茶”,都几乎不具备上述优点,气味、滋味不纯正,非但不生津、不润喉,反而使喉咙紧缩、发痒、麻痛等,产生明显的不适感。这类茶不管保存多久,都很难消除其杂味,茶汤的品质,也能在冲泡前后的叶片与茶梗的色泽和韧性上反映出来。

普洱熟茶的堆味、仓味、腥味、糯米味到底是指什么?


堆味:熟茶渥堆产生的特殊味道,不同的发酵地区会产生不同的风格(即使采用同种原料),传统国营厂时代的三个大厂勐海、下关、昆明正式三种发酵风格的代表。一般而言,新制熟茶堆味最重,经过长时间陈化堆味会逐渐逸散。

仓味:与堆味有区别。渥堆熟茶工艺创制目的便是仿制港仓老生茶以满足香港市场需要,但生茶做仓与渥堆因各种环境条件的差别(渥堆工艺可近似看做超越极致的湿仓),同样的发酵菌种(黑曲霉)产生了不同的产物,进而使得茶品呈味不同。

仓味实际上还可进行具体区分,港仓和广东仓(发酵菌种为白地霉)具有明显区别。但现今市场以干仓为主流,不少人没有品饮过正路的老茶,或是仅仅喝过造假的仿制老生茶,便以抨击湿仓为己任,实在贻笑大方。

腥味:熟茶渥堆风格中勐海厂的传统风格——勐海味,一般而言会认为其近似鱼腥味。

熟茶味道的区分传统上是按照三大厂进行大的划分,然后每个厂的茶品再根据不同的唛号(拼配嫩度,发酵度)进行区隔。现在国营厂早已不存在,且工艺、原料等与旧时相比多有创新,此时味道的区分并不重要,在具备足够的品鉴能力后根据品质和个人喜好(再结合价格)进行取舍即可。

熟茶在国营厂时代没有区分山头一说(一则国营厂茶品从不以山头为卖点——晚期茶商订制茶另说,另外熟茶渥堆的最终风格受发酵地的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水影响更大,勐海茶厂也有使用临沧地区毛料发酵),现在则因山头村寨概念的兴起和工艺的多样化,确实有不少新的风格产生,不过依旧与产地关联不大。印象中仅有南伞料渥堆后会带所谓“野樟香”因而受香港茶商欢迎。

糯米味:熟茶在发酵得宜散堆到位且经过一定时期仓储后,会产生近似糯米香的味道,但并不是特别相同,迷你沱茶中的糯米香系在茶品中掺入糯米草所致,在今天买普洱茶饼送了一袋迷你沱,里面有糯香熟沱,这种茶是怎么做的?

迷你沱茶在普洱茶中本来就是相当不入流的货色(绝大多数茶品都是用碎末、副茶甚至“扫地茶”制作),在茶品中靠添加外来物增加香气,起码在中国饮茶观念中也多被认为是入了下乘。因此不是糯米香“不太上讲”,而是“迷你沱茶”、“糯米香茶”是不入流货。

什么是普洱茶的水味?茶汤水味重是哪里出了问题?


水味是我们在谈及普洱茶口感的时候,经常会提及到的一个词,很多茶友描述口感会说水味太重。水味到底是什么味?

什么是水味?

水味,也就是喝茶的时候能感觉到茶水分离,在茶味中有水的味道。水本身是没有味道的,所以它能很容易和茶味区分。

一般好的普洱茶在冲泡过程中很少会出现水味,即便古树茶泡到最后味道慢慢变淡,但是也只是浓度上的差别,不会出现茶味和水味分离的现象。

那么很多茶水味重是什么原因呢?

一款普洱茶出现水味重,一般是以下几种原因:

1.原料问题

雨水较多的状态下做的茶往往会有水味,夏天雨水多,夏茶多会出现水味。有些春茶遇到雨水多的年份也会出现水味,特别是接近夏茶的春尾茶,也是不耐泡。

2.制作问题

水味重有没有可能是制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呢?有可能,如在制作过程中干燥不彻底。大家都知道,在普洱茶生茶压饼过程中要经过水气蒸压,所以新压的饼口感带有水气味。要放一段时间,口感才能回归。(对压饼工序感兴趣可在普洱茶之家回复150查看)

针对熟茶而言的,是渥堆发酵过程中需要加适量的水,尽管渥堆之后有干燥的工序,但实际上植物纤维中还是留有很多的水分。因此,放置时间不够的熟茶会有所谓的“水味”或“水腥味”。但经过一定时间之后(视环境情况而定),这些水分会逐渐挥发,之后就不会再有“水味”了。

3.仓储问题

雨天及储存或环境潮湿也会导致水味重,存储普洱茶一定要防潮,湿气重不仅会导致水味重,还可能发霉。如存储的普洱茶出现水味,在干燥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好很多了。

4.冲泡问题

在冲泡普洱茶的时候,如不注意也可能出现水味重的情况,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种情况:

(1)醒茶不足

陈年普洱茶在冲泡前需要醒茶,也就是让沉睡或尘封的茶叶通过与空气和水份的接触苏醒过来,吸收天地人气,重新焕发出茶叶的本质以便于冲泡饮用。

醒茶完成程度的掌握,对整个冲泡过程中,茶叶内在品质的表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后面的冲泡有著直接的影响。如果醒茶不足,则会在前几泡出现水味重的情况。

(2)水质过硬

冲泡普洱茶的水的硬度会影响茶叶内含物的溶解度。软水溶解度高,茶味浓。硬水中因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矿物质,导致溶解度低,茶味淡。因此我们应尽量选择软水,尽量避免使用井水等高硬度水泡茶。

(3)水温过低

茶的溶解度和水温也是成正比的。如果泡茶水温偏低,则茶的内含物溶解量小,导致茶味不足、水味重。其实没有必要过分担心水温高会破坏茶中的维生素,因为茶中的维生素稳定性较高,高温下损失程度其实很有限。

(4)注水不当

如果采用定点注水速度过缓,会导致茶叶内含物质无法与水充分溶解混合,造成茶水分离。可适当增加注水速度,或改变注水方式加以改善。

对于品茶来说,水味是不好的口感,很多时候茶水接近水味,也就是预告品茶结束,可以换茶泡了。但是有的茶可以泡十几泡,却在泡到7、8泡的时候出现了水味,后面几泡闷时间长一点又好了,这种情况称作“掉水”。

有的普洱茶茶回甘来的比较慢,在后半段回甘才涌出来,越喝越甜,尾水都是很甜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尾水甜”。

你有没有遇到喝到水味了还想继续喝的茶?有的普洱茶回甘来的慢,你若喝的急了,水味都出来了,甜香还没来。比如广别老寨就是这样一款妖茶,想要捉住广别老寨这只“老妖”,得慢慢喝。

普洱茶水味重,很有可能是这4个原因普洱茶为什么水味重?


水味是我们在谈及普洱茶口感的时候,经常会提及到的一个词,很多茶友描述口感会说水味太重。水味到底是什么味?

水味,也就是喝茶的时候能感觉到茶水分离,在茶味中有水的味道。水本身是没有味道的,所以它能很容易和茶味区分。

一般好的普洱茶在冲泡过程中很少会出现水味,即便古树茶泡到最后味道慢慢变淡,但是也只是浓度上的差别,不会出现茶味和水味分离的现象。

那么很多茶水味重是什么原因呢?

一款普洱茶出现水味重,一般是以下几种原因:

1、原料问题

雨水较多的状态下做的茶往往会有水味,夏天雨水多,夏茶多会出现水味。有些春茶遇到雨水多的年份也会出现水味,特别是接近夏茶的春尾茶,也是不耐泡。

2、制作问题

水味重有没有可能是制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呢?有可能,如在制作过程中干燥不彻底。大家都知道,在普洱茶生茶压饼过程中要经过水气蒸压,所以新压的饼口感带有水气味。要放一段时间,口感才能回归。

针对熟茶而言的,是渥堆发酵过程中需要加适量的水,尽管渥堆之后有干燥的工序,但实际上植物纤维中还是留有很多的水分。因此,放置时间不够的熟茶会有所谓的“水味”或“水腥味”。但经过一定时间之后(视环境情况而定),这些水分会逐渐挥发,之后就不会再有“水味”了。

3、仓储问题

雨天及储存或环境潮湿也会导致水味重,存储普洱茶一定要防潮,湿气重不仅会导致水味重,还可能发霉。如存储的普洱茶出现水味,在干燥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好很多了。

4、冲泡问题

在冲泡普洱茶的时候,如不注意也可能出现水味重的情况,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种情况:

(1)醒茶不足

陈年普洱茶在冲泡前需要醒茶,也就是让沉睡或尘封的茶叶通过与空气和水份的接触苏醒过来,吸收天地人气,重新焕发出茶叶的本质以便于冲泡饮用。

醒茶完成程度的掌握,对整个冲泡过程中,茶叶内在品质的表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后面的冲泡有著直接的影响。如果醒茶不足,则会在前几泡出现水味重的情况。

(2)水质过硬

冲泡普洱茶的水的硬度会影响茶叶内含物的溶解度。软水溶解度高,茶味浓。硬水中因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矿物质,导致溶解度低,茶味淡。因此我们应尽量选择软水,尽量避免使用井水等高硬度水泡茶。

(3)水温过低

茶的溶解度和水温也是成正比的。如果泡茶水温偏低,则茶的内含物溶解量小,导致茶味不足、水味重。其实没有必要过分担心水温高会破坏茶中的维生素,因为茶中的维生素稳定性较高,高温下损失程度其实很有限。

(4)注水不当

如果采用定点注水速度过缓,会导致茶叶内含物质无法与水充分溶解混合,造成茶水分离。可适当增加注水速度,或改变注水方式加以改善。

对于品茶来说,水味是不好的口感,很多时候茶水接近水味,也就是预告品茶结束,可以换茶泡了。但是有的茶可以泡十几泡,却在泡到7、8泡的时候出现了水味,后面几泡闷时间长一点又好了,这种情况称作“掉水”。

有的普洱茶茶回甘来的比较慢,在后半段回甘才涌出来,越喝越甜,尾水都是很甜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尾水甜”。

你有没有遇到喝到水味了还想继续喝的茶?有的普洱茶回甘来的慢,你若喝的急了,水味都出来了,甜香还没来。比如广别老寨就是这样一款妖茶,想要捉住广别老寨这只“老妖”,得慢慢喝。

什么是好的熟茶?好的熟茶喝了舌头会跳舞


好的熟茶,啜饮之后进口腔,会在口腔内形成一种柔软的流动,自己的舌头像被上好的玉石所温润,与顶级的丝绸从肌肤上滑过的感受相同。

茶汤在口腔中不停的来回打转,途经喉咙的时候,顺流而下,没有任何阻碍,直抵心田,在胃里散开,温柔地抚摸着每一个细胞,被温滑的熟茶的茶汤所包裹,整个喉咙感受着茶汤经过之后的愉悦,丝滑无比,令人心动。

随后从嗓子里迸发出的甜润,丝丝上涌,甜感浓实,绵长持久,瞬间填充整个口腔味蕾。喉韵悠长,润泽入肺。连初尝熟普的茶友也能轻易捕捉到绵密细致的那种熟茶的肌理,毫无粗涩感,醇正无杂。

普洱熟茶,我懂你的担心:

1.原料问题: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不敢喝

2.工艺问题:“快餐化”的工艺,造成堆味重,不好喝

3.洁净度问题:落地发酵技术,接触地面,不干净

本期昆仑说茶我们就从普洱熟茶的“渥堆发酵”来谈一谈关于熟茶最为大众担心的问题。

什么是渥堆发酵?

渥堆,是普洱茶熟茶制作过程中的独特工艺,也是决定熟茶品质的关键点,什么是渥堆?这次为大家一一讲述。

渥堆,是普洱茶熟茶制作过程中的独特工艺,也是决定熟茶品质的关键点,不仅直接关系到熟茶成品茶的口感,且还具有一定的风险,一不小心茶叶就会报废。

普洱熟茶的诞生其实非常短暂,只有40年左右。虽然普洱茶产自云南,但把普洱茶“发扬光大”的却是广东、香港等沿海地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广东地区茶楼盛行,为了节省开支,许多茶楼就大量进购当时非常便宜的云南大叶种普洱茶,却在机缘巧合下发现普洱茶陈化后饮用的绝美滋味。

于是,普洱茶越陈越佳的口碑不胫而走,为了满足日益增大的茶叶需求量,云南的制茶人开始苦思如何加快普洱茶的发酵陈化,借鉴黑茶的制作工艺,进而由中茶公司开发出了普洱渥堆。

渥堆的工艺看起来十分简单——将鲜叶杀青干燥制成毛茶之后,按量堆成小山的形状,洒水,盖上布,让茶叶进行发酵,按照经验,制茶师傅会定时翻动茶叶和洒水,以控制茶堆的温度和茶叶发酵的环境。

一般来说,渥堆工艺要持续一个月多左右,不过近年来有厂家为了提高产量,将渥堆时间缩短,这样发酵出的熟茶前期的口感比较燥口,后期陈化没有潜力。

常规经过渥堆后的普洱茶汤色晶莹红润,味道醇厚甘甜,与普洱生茶相反的是,熟茶十分温和,对人体的刺激非常少,长期饮用还能起到养胃润肠的作用。

但如果工艺技术不高,制茶师傅经验不足,渥堆也存在风险的,最常见的就是烧堆,温度过高,让处于堆心的茶叶变黑碳化,失去了饮用价值。

除此之外,不成熟的渥堆工艺还会对茶叶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果叶底像柴火一样特别干、特别焦,可能就是渥堆时烧了心;如果叶底十分耙软,一捏就烂了,可能就是渥堆时水分控制不好,水分太高的缘故;还有一些熟茶中品饮到的焦味、霉味,也有很大的可能是从渥堆里产生的负情况。所以一般在茶厂里,都会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来照看渥堆。

大堆发酵VS小堆发酵

我们常喝到的熟茶大多是大堆发酵出来的熟茶,大堆熟茶是工业化大生产的产物,适合大众品饮以及原料成本不是很高的熟茶产品。传统大堆发酵通过精细化生产以及改进与提升发酵技术,也可以做出精品熟茶,开发高端市场。但小堆发酵在高端熟茶与定制化、数控化、精细化、清洁化生产方面更具优势。

首先是高级的稀缺原料在某种程度上只适合小堆发酵。现在好的原料价格越来越高,尤其是古树茶这种稀缺资源,价高而且数量有限,其很难采用传统大堆方式,发一个10吨左右的堆子,往往一两百公斤起一个堆子,这显然要用小堆发酵技术来完成。

其次是现代社会,除了满足基础需求的大工业生产之外,消费在升级,人们越来越追求小而美、小而精的东西,个性化定制也非常盛行。大堆虽然也能出精品,但小堆发酵更适合消费升级潮流。

慢发酵VS速成发酵VS慢养发酵

之前我们提到的熟茶“速成发酵”法确实不错,能降低成本,快速推向市场卖掉变现。成本主要指原料成本与时间成本。但大多数使用不好的原料,比如夏天的雨水台地茶,通过重手法发酵,口感也会顺滑,消费者易接受,这样原料成本就大大下降。至于时间成本,主要指仓储成本,发得过熟,才出堆口感已顺滑,摆几个月适口性就很好,慢长的仓储时间也节省了。

然而,在过去,熟茶不是速成发酵,而是发酵一个月多,甚至三个月,属于慢发酵。为什么不是“慢养发酵”,是因为虽然发酵周期长,但原料与发酵过程中菌群控制问题,导致腐败菌、杂菌多。在过去,才出堆的熟茶口感酸,堆味重,大肠杆菌严重超标,是不能喝的,必须长期仓储,堆味才退去,味道转好,大肠杆菌指标正常,才能品饮。为什么过去的熟茶通常进湿仓,除了做旧造假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自然仓储转化太慢,仓储成本高,商机不等人,进高温高湿仓快速转化,几年时间就可以上市交易。

速成发酵之前的慢发酵,属于慢而不养,有巨大品质缺陷的“慢”,需要湿仓去“养”。慢发酵有硬伤,湿仓本身有问题,后天仓储养出来的茶,品质会改善,但一些致命缺陷是消除不了的。

渥堆发酵完毕后的熟茶(在干燥以后),水分下降,香气有所提升。但是茶叶不免有部分异味、杂味堆味,部分茶叶还未达到目标成熟度,还有一定的收敛性、刺激性,滋味偏酸,香气低沉,不持久,这就需要养堆来提高;

渥香是渥堆发酵完毕以后,利用茶叶的吸附特性提升香气,把茶叶再次聚拢成堆互相吸附,提高堆子的香气,时间一般以几周到几个月不等,散放的过程也是漫长的渥香过程;

摊凉去火是指在渥香完毕后再次把堆子摊平,摊薄,然后散掉熟茶刚刚发酵完毕的火味燥火味,使得熟茶口感顺滑,不挂喉、燥喉;

散放主要是熟茶较长时间的陈化、醇化的过程,一般堆子敞开放置,或者装袋码放,实质上是一次漫长的后发酵过程。大部分厂家皆采用这种方式,一般封闭(时不时通风),时间可长达3-5年,甚至5年以上,使熟茶味道更醇,收敛性降低,香气初现陈香,滋味香甜。

最后才会压制,这是以时间换空间,换品质的一种方式,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刚压的茶就有明显的陈香的原因,其实,无他,只是养了几年而已。

普洱茶的樟香,从哪里来?


普洱茶越陈越香是其本身让人折服的魅力所在,很多茶友对普洱茶是一见钟情,想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普洱茶品质,但是品质好的普洱茶有一种特质就是“樟香”

邓时海的《普洱茶》说普洱茶香气有四大类,为青香、荷香、樟香和兰香。兰香来自樟香和青香的混合陈化,樟香和兰香必须是云南省旧茶园乔木茶树与樟树混生,根系交错生长。目前的“灌木”茶没有樟香兰香因为没有和樟树混生,因此现在的普洱茶香就只有荷香和青香了。而且一般的人会把青叶香和芳兰香混在一起。

首先云南普洱茶的树种都是乔木型。恰恰无性繁殖新植密栽茶园(台地)的茶树都是标准统一的乔木种。其次中国很多好茶都有兰香,正是灌木种。如果普洱茶必须是长在旧茶园还要和樟树混生,并存放多年才能转化成兰香。

这样的观点作为宣传茶园生态环保则可,拿来解释茶香不但牵强附会。而且从多方面都是根本错误的。

第一、如果和樟树混生就可以出樟香,那么今后的茶园茶很易有樟香。种樟树就行了。实际勐海地区现在也在发展樟茶间种呢?在新植密栽茶园经常可以看到樟树,一小片茶园就有几棵。反倒是老茶园各种植物混生的樟树却少之又少,原始森林中经常可见大樟树,但从其与野生大茶树的距离来看根部不会交错。那么今后应该是新茶园才有樟香,老茶园和野生大茶树反倒没有所谓的“樟香”。

第二、良好的香气是因为鲜叶品质好,加上适当的工艺特别是适度的走水萎凋及烘焙的结果。农作物与茶树间种是有效提高茶树鲜叶产量和质量的方法(非洲某些地区除外)。在茶树边种植作物主要是经济作物,例如勐海种樟树,勐腊和海南种香蕉或橡胶,主要还是考虑到经济价值,防止水土流失以及遮光防治病虫害,防止单一作物的自毒性作用等方面。另外从古至今都知道茶树的生长环境最适合向阳遮荫之处。茶制品的香型千差万别,就算单一茶园的制品也有各种香气。

第三、如果樟茶混生根部交错,普洱茶中就可以喝出樟香。那么既然混生植物与茶树根部相连,造成茶有异香。这些植物同样也会有茶香。但是我们喝与茶树混生的茉莉花,玫瑰花甚至吃与茶树混生的桃子梅子时就会喝到茶香,吃到茶味。

第四、茶树鲜叶中的芳香物质含量约为0.02%~0.05%,有100~200种芳香物质。经过各种制作工序后,绿茶有300多种,红茶有500种。一般来说,茶叶香气由一叶至三叶下降(嫩叶的主脉相对更高),而嫩梗最高。茶叶的各种香气是由不同类型的芳香物质所决定,是多种生化成分的综合体现。而且要超过人体感觉阈值的成分才能令人闻到香气。喝茶不是喝到纯净的茶香最好吗?又何必搬出什么樟树桃树桂呢!根据日本茶叶专家山西贞教授等人的研究,按香气性质分组,茶叶的香气大体可归纳为10种类别。

第五、从生物进化角度来看,不同种的生物都有互相排斥的特性。而且越高级的生物越明显。例如人类,除了同卵双胞胎之间的器官移植都会有强烈的排斥作用。植物在亿万年进化过程中,也有自我保护,排斥异体的本能。因此才有了植物分类的依据之一。不同科属的植物是难以杂交育种的。固然这世界上还有寄生植物,但是以损害寄主的利益或生命为代价的。还有共生的一般就是真菌,能够为植物提供含氮养分。从来没有看过任何科学研究说过两种高等植物根系交错,竟然有利生长甚至交换营养物质和效力的。综上所述,有可能喝到各种香味的茶,却与樟树等没有直接的关联。

《喝了这多年茶,原来茶的味是从这里来的!》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茶是从哪里来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