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撒普洱茶茶质特色

发布时间 : 2020-09-28
勐撒普洱茶 普洱茶特色 普洱茶的特色

【www.cy316.com - 勐撒普洱茶】

曼撒茶山是最早发展的六大茶山之一,域内拥有古老茶园1万余亩。《云南经济滇茶概述》中载:“镇越县即六大茶山的易武茶乡,曼撤茶山茶质优良,远较佛海为胜,年产茶约200吨。

曼撒古茶山为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所辖茶山在现今的勐腊县曼腊乡境内。曼撒地名现今改为“曼腊”,因盛产茶叶而赋名。“曼腊”系傣语地名,“曼”:村庄;“腊”:茶;“曼腊”即茶村之意。曼腊东与老挝、丰沙里省接壤,南与易武乡相连,西与象明乡毗邻,北与江城县整董镇毗邻,群山连绵,河谷纵横。乡政府驻地距易武街31公里。曼撒茶山,海拔在750-1958米之间,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17.2摄氏度。年降雨量1600毫米,茶区土壤属砖红壤性红壤,局部地区黄壤和紫色壤土,pH值在5-5.5之间,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曼撤古茶园几经苍桑,大部分荒芜衰败,现古茶园面积仅存2500余亩。由于长期无人管理或是只采不管状况,相当一部分茶园荒芜、树势衰退,有的变为林茶混杂的树林,茶园单产低下。其中一片林茶混交林,由于土壤肥沃、自然环境适宜于茶树生长,地处偏僻,罕有人迹,茶树生长茂盛,树势强壮,树干基围140厘米不等,而且密度较大。其中,保存有一株高23.5米,基部围粗1.44米,树龄在500年左右的古茶树,是当地发现的野生状态下最高的栽培型古茶树。曼撒普洱茶茶质特色: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香扬水柔,在香甜茶系列中最具特色茶品。舌面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优质茶品甘韵遍及两颊,近年汤质较保。

cy316.Com精选阅读

景迈普洱茶茶质特色


景迈古茶山位于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乡境内。据考证,这里种茶有近2000年的历史。古茶山由景迈、芒景、芒洪等9个布朗族、傣族、哈尼族村寨组成。整个古茶园占地面积2.8万亩,实有茶树采摘面积1.2万亩。芒景、景迈古茶山是人与自然融合的最佳典范,也是普洱茶的原生地。

景迈古茶园,是一个历史与现实粘连得很紧的地方。干百年来,不管山里发生过什么,自栽下第一株茶苗起,就注定这里是圣地灵,这里是诞生文明的地方。在布朗族传说中,布朗祖先叭岩冷种植茶园,并给后代留下遗训:留下金银财宝终有用完之时,留下牛马牲畜也终有死亡时候,唯有留下茶种方可让子孙后代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据考证澜沧江流域是茶的起源地,而布朗族的祖先濮人是最早利用野生古茶和最早栽培、训化古茶树的民族。叭岩冷也就成为有名姓可考的最早的茶人,成为茶祖。相传西双版纳的傣族土司曾把第七个公主嫁给叭岩冷。现在景迈山芒景村有供奉茶祖叭岩冷的庙宇和七公主亭。景迈普洱茶茶质特色:

茶区位置: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县。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茶青颜色青绿,条索较短,以轻发酵甜香著称之茶区,上颚中后段的清甜略带花香为其特色,与舌面中段甘韵表现佳,汤质滑、较保。

千家寨普洱茶茶质特色


千家寨茶山位于镇沅县九甲乡和平村原始森林,属哀牢山系。

在千家寨上万亩野生茶树群落的环抱中,有一棵古老的普洱茶树,它就是举世瞩目的世界野生茶树王。树高25.6米,胸径0.89米,1996年经专家考证,此树树龄为2700年,是至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普洱茶野生茶树,被寇以"世界野生茶树王"的美誉。

千家寨是李文学当年起义后退守的遗址,在自然保护所附近,还遗留有议事厅,如今仍然清晰可寻。千家寨还是举世闻名的2700年世界野生茶树王的生长地。植被茂密的高山上,一股清泉高高落下,在唰唰的水声中,安静聆听清澈的水的柔情,最能感受大自然的纯净与清凉。在密林中,所有的树干上都有厚厚的一层苔藓植物,所以所有的树干看上去都是一样的,根本分不出来哪棵是古茶树。最好的标识,是树干上的这些红色的标号,凡是有这个数字的都是登记在册、树龄在千年以上、受到严格保护的古茶树。

茶区位置:云南省思茅地区金竹山千家寨。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茶青揉不成条是其早年特色。上颚中后段清甜香,舌面微苦,茶质较淡薄。

曼撒古茶山


曼撒古茶山为古六大茶山之一,所辖茶山均在现今的勐腊县曼腊乡境内。曼撒地名改为“曼腊”,正因为其盛产茶叶而得名。“曼腊”系傣语地名,“曼”为村庄;“腊”指茶;“曼腊”即茶村之意。曼腊东与老挝、丰沙里省接壤,南与易武乡相连,西与象明乡毗邻,北与江城县整董镇毗邻,群山连绵,河谷纵横。

据史书记载,曼撒茶山是最早发展的六大茶山之一,域内拥有古老茶园l万余亩。《云南经济滇茶概述》中载:“镇越县即六大茶山的易武茶乡,曼撒茶山茶质优良,远较佛海为胜,年产茶约200吨,清朝乾隆前已有汉族在易武曼腊制团茶。乾隆年间(1736~l795年)石屏一带的汉族就纷纷迁居曼撒茶山,开发茶园,致使茶叶产量大增”。曼撒茶山茶叶以品质好、香高味浓而享誉国内和国际茶叶市场。清末民初,茶山所产茶叶主要经老挝运销越南莱州,再转销南洋诸国和香港、台湾等地区。当时较有名的商号有张家湾的“张正号”、曼乃旧庙的“胡记号”茶,闻名遐迩的易武“元宝茶”有相当一部分出自曼腊。曼撒村是古茶山的中心地带,南起茶王树寨,西至曼撒寨,北到曼乃寨,东迄黑水梁子都是茶山,茶叶年产量曾经达到70多吨。据史载和口传,茶王树寨原有一棵茶王树,老树直径为1.2米,树龄千年以上。1918年前,这株茶王树一次可采鲜叶100多公斤。1926年,茶王树主干枯死,后从树桩根部萌发出3枝新枝,新枝直径分别为36、43、26厘米。

曼撒茶山海拔在750~1958米之间。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17.2℃,年降雨量l600毫米,茶区土壤属砖红壤性红壤,局部地区黄壤和紫色壤土。PH值在5-5.5之间,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曼撒古茶园几经沧桑,大部分荒芜衰败。通过普查队实地考查测量,古茶山古茶园面积仅存2500余亩,分布于曼撒、曼腊、曼乃、倮德。由于长期无人管理或是只采不管状况,相当一部分茶园荒芜、树势衰退,有的变为林茶混杂的树林。茶园单产低下。单产仅为12公斤左右。杨家寨的一片林茶混交林。由于土壤肥沃、自然环境适宜于茶树生长,地处偏僻,罕有人迹。茶树生长茂盛,树势强壮,树干基围140厘米不等,而且密度较大。其中,在杨家寨海拔1060米的多依树山上,保存有一株高23.5米,基部围粗1.44米,树龄在500年左右的古茶树,是当地发现的野生状态下最高的栽培型古茶树。

古茶树均属云南大叶种,古茶树茶种群体较集中,叶型分为长叶型、椭圆形两种;从芽叶上可分为红梗绿芽、绿梗绿芽两种;另外在张家湾茶园中尚有少许的中小叶茶树分布。

清朝乾隆年间,曼撒茶山开始进入最辉煌的时期,据史料记载,年产达万担以上。当时生产出茶叶,多集中在曼撒老街进行交易;曼撒在鼎盛时期有300多户居民。同治十三年,曼撒老街遭遇关键性的第一次大火;光绪十三年,曼撒再次遭遇第二次大火,无情的大火瞬间毁灭繁荣的小镇,而第三次火灾与疫病,更是将曼撒成为颓圯之荒城。此时,离曼撒20千米外的易武,立即取代曼撒的地位。这也说明为何清光绪以后的《普洱府志》上,易武替代曼撒,成为六大茶山中重要的茶山。古代行政区域划分,曼撒属易武土司管辖,并且易武与曼撒茶区相近,因此很难严格区分二者之间的差异。以致在坊间,有不少厂方与业者将茶区所产茶菁同属“易武”。

实际上曼撒古茶山包括易武茶山,是最早的集散地,唐代时被称为“利润城”,是滇藏茶马古道之源头。清道光年间(1821—1850)莽枝、架布、习空、倚邦茶山逐渐衰退,易武茶山取而代之。易武茶,茶质优良,远销佛海,年产茶约4000担,以加工团茶(砣茶)为主,乾隆年间(1736—1795),许多石屏人纷纷迁居易武种茶树,用传统方法制作的“七子饼茶”作为贡茶,加工精细。《云南经济滇茶》说:“于二月间(农历)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茶”。七子饼茶,采用的是上等好茶,要讲究花色,共计八色贡茶。乾隆六十年(1796)易武、曼腊茶山所产的团茶(砣茶)也定为贡茶。李佛一《十二版纳志》载:“清道光同治间,易武产茶额七万担,光绪三十年间,因战乱易武区茶产额减为二万担”。易武在几个世纪前,它就是云南为数不多的富庶之地,因盛产大叶种茶,唐时就被称为“利闰城”。据说车家祖上敬奉贡茶有功,皇帝品茗之余,龙颜大悦,特赐“瑞贡天朝”匾,以诏后人。明清时期更为朝廷关注之地,既是普洱六大茶山所产茶叶的集散地,是滇藏茶马古道之源头。

曼撒古茶山的特点与口感:

大叶种栽培野生茶特色,香扬水柔,在香甜茶系列中最具特色茶品;舌面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优质茶品甘韵扩及两颊,近年因过度采摘与季节因素,汤质较薄。

全面分析影响普洱茶茶质的多种因素


茶的质量包括其先天所含的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形状、色泽及化学变化类型等。影响茶质的因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集中在以下17个方面:

一是茶种。茶叶种类不同,其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形状、色泽都会有别。如大叶茶和小叶茶有别,龙井茶与乌龙茶有别等。六大茶山茶种除了大叶茶、中叶茶、柳叶茶、小叶茶、红茶、紫茶外,还有椭叶茶和嫩红茶等。

二是土壤。唐代陆羽的《茶经》载:“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清代《普洱府志》“物产”部分载:“其余小山甚多而以蛮松产者为上。大约茶性所宜,总以产红土带沙石之阪者多清芬耳”。清代阮福《普洱茶记》也载:“又云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即使是同种类的茶,其所生长的土壤不同,其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色泽也会有别。

三是气候。生长在同类土壤的同种茶,所处的气候不同,其茶质也不同。而气候又受所处的纬度与海拔的影响,相同的土壤与纬度下,生长在海拔较高地带茶的质量,优于生长在海拔较低地带的同种茶的质量。

四是其树型与生长的自然度。同山坡、同树龄的同种茶,受修剪成低矮扩散型和散放而自由生长的高大直挺型,其茶所含的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色泽也有别。有性繁殖的茶苗和无性繁殖的茶苗,本性也有不同。

五是生长地之背阴与当阳程度。其它因素相同,则当阳者的比背阴者优良。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性凝滞,结瘕疾。”

六是栽培管理方式及养分种类。密度稀、与其它多种树木自然和谐地杂生者,自然养分充足,其生长与抽芽健壮;密度大又不与其它多种树木杂生,确与草莽杂生者,往往营养不足而引起所抽之芽的病态,甚至多虫。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野者上,园者次。”

七是树龄。清代《普洱府志》“物产”部分载:“茶之嫩老又则别之”。同山坡、同树种和树型、栽培管理方式及养分都相同的高龄老树茶之味,比低龄嫩树茶纯厚又甘甜,也更耐泡;而低龄嫩树茶味,比高龄老树茶苦涩单薄。

八是采摘时节。晴天采者比阴天采者优良;阴天采者比雨天采者优良。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春茶的色泽、茶味都比谷花茶(即秋茶)优良,谷花茶又比小满茶(即夏茶)优良。

九是生态性。(包括茶树所吸收的养分的生态性及茶树保健的生态性)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自然地与其它杂木混居,完全以多种腐殖质组成的有机肥为养分,或人工施放畜肥或绿肥者的先天茶质,远比施放化肥者优良。全靠鸟类、寄生蜂蝶等虫敌除虫,加上边采边修叶,不喷洒点滴农药也能够健壮生长抽芽者的茶质,远比因生态失衡而多虫,不得不喷洒农药者优良。

十是采摘的老嫩长短与健康程度。其它因素相同的茶,采得越嫩而短,其形状、色泽等越理想,但其苦涩味越重而且更不耐泡;采得越老而长,其形状、色泽等越差,但其味越纯厚,尤其是其甘甜味和香气越浓而且更耐泡。因而茶尖采摘的老嫩长短要适当,一般以一芽二叶为宜,能兼顾滋味与外观。

十一是茶林及其周围的气味。茶林及其周围有芳香者,其茶叶气味尤佳;茶林及其周围有异味者,其气味劣。故茶林周围不宜种橡胶。

十二是杀青与揉作技术。杀青方式分为手工杀青、机器杀青,工艺好坏各有优劣,但高端普洱必定是手工杀青。

杀青剧烈度是指鲜茶一开始受杀青时的温度是低于温准、高于温准、还是恰到温准。始温偏低则受闷;始温偏高则易糊,而且往往杀青不均匀。杀青的及时度是指鲜茶采下时起,至杀青时,所间隔的时间是否过长。隔夜以后才杀青者色黑;夏茶表面水未凉干就杀青者色泽也黑。当日杀青后就晒干者色黄。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所谓:“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

杀青程度与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间的长短有关。杀青不熟,不仅所加工成的干毛茶形状、色泽差,其味还会带有生气味。杀青过甚,色黑且不易抖散,甚至炒焦而带糊味。

十三是干燥的方式、及时程度及其场所的卫生状况。茶的干燥方式主要有晒干、烘干和烤干3种。晒干者远比烘干者理想;烘干又比烤干者理想;及时干燥者比延时干燥者理想,但隔日干燥者比当日及次日干燥者陈化快。有烟的火烤干者会使茶带上烟臭味;3日后的延时烤干者会带上馊味或酸味。烘干室温不宜偏高,约32℃至36℃左右为宜。

通常所说的“烘青”、“晒青”,并非杀青方式,而是指炒青以后的干燥方式。

十四是选料与制作标准。选料与制作要求越高,成品质量越优。选料包括收购何种毛料和筛选时选取何料。制作要求包括筛选、配料、蒸压、干燥、包装等工序。筛选是关键而又艰苦的工序,低要求者只须基本拣尽黄片与渣滓,筛尽碎沫;高要求者除此以外,还须拣尽因受闷或杀青不匀等造成的色黑而无光泽者、色杂者、色褐者、色黄者、色红者、色绿者以及发霉者、疙瘩茶、碎片、老梗等。茶饼的薄厚应基本匀称,松紧适度,窝深,周边光滑。中心部厚度宜23-24毫米,周边厚度宜12-13毫米。松紧度宜稳固而不易脱落,但表面条索仍清晰可辨。

十五是加工与再干燥环境。若其它因素相同,厂房内外无污染者的质量较优。

十六是储存环境。其它因素相同的茶,保存在透气而避风、透光而避晒、温热避烤、干湿适度又无任何污染的场地而无霉烂者的质量,比保存在闷气或吹风、暴晒或阴暗、寒冷潮湿又有污染的场地而有霉烂者优良。气温和湿度分别宜为约20℃至30℃之间和50%至80%之间。

十七是发酵的种类与单纯度。目前为止,发酵总的分为人工发酵和自然发酵两类。其中人工发酵分为毛茶前发酵和成品后发酵,自然发酵除了成品后发酵,还有成品前发酵,即妥善保存毛茶以使之自然适度发酵后再压成饼。相同条件下,前者的速度比后者快。其中自然发酵者往往比人工发酵者的质量优良,饮用也更安全;而两者中纯发酵而不发霉者的质量,又远比有霉烂者优良。

综论影响普洱茶茶质的十五个方面


茶的质量是一个综合指标。虽然各人有各人的口感。但共性的优缺点是公认的。这方面包括香气,外形,色,苦涩度对比,厚度方向。再加上人为参与的制作运输保存的这个过程。

这些构成了茶叶品质这个立体过程。这不包括冲泡这个过程。

一、土壤结构。云南省土壤类型多种多样,具有垂直分布特点。全省有16个土类,其中黄土壤占20%,红壤占全省面积的一半,故云南有“红土高原”之称。

唐代陆羽的《茶经》载:“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清代《普洱府志》“物产”部分载:“其余小山甚多而以蛮松产者为上。大约茶性所宜,总以产红土带沙石之阪者多清芬耳”。清代阮福《普洱茶记》也载:“又云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即使是同种类的茶,其所生长的土壤不同,其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色泽也会有别。

二、立体气候。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

生长在同类土壤的同种茶,所处的气候不同,其茶质也不同。而气候又受所处的纬度与海拔的影响,相同的土壤与纬度下,生长在海拔较高地带茶的质量,优于生长在海拔较低地带的同种茶的质量。“古六大茶山”所处经纬度范围内的茶,其苦涩味普遍平衡而适中,而且耐泡。

三、新老茶种。茶叶种类不同,其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形状、色泽都会有别。如大叶茶和小叶茶有别,龙井茶与乌龙茶有别等。六大茶山茶种除了大叶茶、中叶茶、柳叶茶、小叶茶、红茶、紫茶外,还有椭叶茶和嫩红茶等。

四、是其树型与生长的自然度。同山坡、同树龄的同种茶,受修剪成灌木者和散放而自由生长的乔木者,其茶所含的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色泽也有别。有性繁殖的茶苗,本性是乔木;无性繁殖的茶苗,本性是灌木。

五、是生长地之背阴与当阳程度。其它因素相同,则当阳者的比背阴者优良。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性凝滞,结瘕疾。”

六、是栽培管理方式及养分种类。密度稀、与其它多种树木自然和谐地杂生者,自然养分充足,其生长与抽芽健壮;密度大又不与其它多种树木杂生,确与草莽杂生者,往往营养不足而引起所抽之芽的病态,甚至多虫。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野者上,园者次。”

七、茶叶树龄。清代《普洱府志》“物产”部分载:“茶之嫩老又则别之”。同山坡、同树种和树型、栽培管理方式及养分都相同的高龄老树茶之味,比低龄嫩树茶纯厚又甘甜,也更耐泡;而低龄嫩树茶味,比高龄老树茶苦涩。

八、春秋采摘时节。晴天采者比阴天采者优良;阴天采者比雨天采者优良。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春茶的色泽、茶味都比谷花茶(即秋茶)优良,谷花茶又比小满茶(即夏茶)优良。

九、生态性,包括茶树所吸收的养分的生态性及茶树保健的生态性。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自然地与其它杂木混居,完全以多种腐殖质组成的有机肥为养分,或人工施放畜肥或绿肥者的先天茶质,远比施放化肥者优良。全靠鸟类、寄生蜂蝶等虫敌除虫,加上边采边修叶,不喷洒点滴农药也能够健壮生长抽芽者的茶质,远比因生态失衡而多虫,不得不喷洒农药者优良。

十、是采摘的老嫩长短与健康程度。其它因素相同的茶,采得越嫩而短,其形状、色泽等越理想,但其涩味越重而且更不耐泡;采得越老而长,其形状、色泽等越差,但其味越纯厚,尤其是其甘甜味和香气越浓而且更耐泡。因而茶尖采摘的老嫩长短要适当,一般以一芽二叶为宜,能兼顾滋味与外观。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者次。”

十一、是茶林及其周围的气味,茶林及其周围有芳香者,其茶叶气味尤佳;茶林及其周围有异味者,其气味劣。故茶林周围不宜种橡胶。

十二、是杀青与揉作技术。杀青方式分为农家的手工炒青、毛茶厂的蒸青、烘青和晒青4种。其中以炒青最佳。六大茶山自古至今采用的杀青方式是传统的手工锅炒萎凋方式。

杀青剧烈度是指鲜茶一开始受杀青时的温度是低于温准、高于温准、还是恰到温准。始温偏低则受闷;始温偏高则易糊,而且往往杀青不均匀。杀青的及时度是指鲜茶采下时起,至杀青时,所间隔的时间是否过长。隔夜以后才杀青者色黑;夏茶表面水未凉干就杀青者色泽也黑。当日杀青后就晒干者色黄。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所谓:“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

杀青程度与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间的长短有关。杀青不熟,不仅所加工成的干毛茶形状、色泽差,茶汤带绿色,其味还会带有生气味。杀青过甚,色黑且不易抖散,甚至炒焦而带糊味,故宜在适温下延长炒青时间。

十三、是干燥的方式、及时程度及其场所的卫生状况。茶的干燥方式主要有晒干、烘干和烤干3种。晒干者远比烘干者理想;烘干又比烤干者理想;及时干燥者比延时干燥者理想,但隔日干燥者比当日及次日干燥者陈化快。有烟的火烤干者会使茶带上烟臭味;3日后的延时烤干者会带上馊味或酸味。烘干室温不宜偏高,约32℃至36℃左右为宜。通常所说的“烘青”、“晒青”,并非杀青方式,而是指炒青以后的干燥方式。

十四、是选料与制作标准。选料与制作要求越高,成品质量越优。选料包括收购何种毛料和筛选时选取何料。制作要求包括筛选、配料、蒸压、干燥、包装等工序。筛选是关键而又艰苦的工序,低要求者只须基本拣尽黄片与渣滓,筛尽碎沫;高要求者除此以外,还须拣尽因受闷或杀青不匀等造成的色黑而无光泽者、色杂者、色褐者、色黄者、色红者、色绿者以及发霉者、疙瘩茶、碎片、老梗等。茶饼的薄厚应基本匀称,松紧适度,窝深,周边光滑。中心部厚度宜23-24毫米,周边厚度宜12-13毫米。松紧度宜稳固而不易脱落,但表面条索仍清晰可辨。

十五、全国各城市储存环境。其它因素相同的茶,保存在透气而避风、透光而避晒、温热避烤、干湿适度又无任何污染的场地而无霉烂者的质量,比保存在闷气或吹风、暴晒或阴暗、寒冷潮湿又有污染的场地而有霉烂者优良。气温和湿度分别宜为约24℃至36℃之间和50%至65%之间。

曼撒、易武、倚邦三大茶山的品质特点


云南地形气候环境特殊,高纬度、高海拔,低纬度、低海拔的一致性,加上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复杂,其主要特点表现是:区域性差异明显,垂直变化十分显著;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量充沛、旱雨季分明,降雨量北少南多,分布不均。这样的条件下,加上部分茶种与生长形态不同,各茶山茶叶茶质有着明显的不同特点。若以相同茶种、生长形态、制作过程等相同客观条件下,云南茶区出现“北苦南涩”、“东柔西刚”的特质。下面给大家分享曼撒、易武、倚邦三大茶山的品质特点,仅供参考。

曼撒

曼撒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中北部,古六大茶山茶区。清朝乾隆年间开始,曼撒茶山进入了最辉煌的时代,据史料记载,这里茶叶的年产量达到了万担以上。同治十三年至光绪十三年,曼撒遭遇了两次大火,使得昔日繁荣的小镇被无情的毁灭,而第三次大火伴随着瘟疫更是将曼撒变成了一座荒城。从此,离曼撒20公里处的易武迅速的取代了曼撒的位置,成为六大茶山中重要的茶山。以至于在民间,有不少的厂家和从业者把两个茶区所产的茶叶统归于易武。

品质特点:香气高扬、汤水柔和。在香甜茶系当中属于最具有特色的茶品。舌面与上颚中后段的香气感饱满,优质茶的甘韵能扩及到两颊。近年来因为过度采摘和季节的因素影响,汤质变薄。

易武

易武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

品质特点:易武茶属于曼撒茶区,香气和口感都类似于曼撒茶,属于香气高扬、汤水柔和、刺激性较低的茶品。与曼撒茶区的原因一样使得近年来汤质较薄。

倚邦

倚邦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中北部,古六大茶山茶区。倚邦在傣语中被称为“唐井”,即茶井的意思。在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的海拔最高,360平方公里的面积几乎全是高山。与易武相比,倚邦茶山的海拔差异更大,海拔最高达到1950米,而最低的地方只有565米。倚邦茶区内有大叶种和中小叶种茶树。根据有关专家的审定,倚邦茶区内的中小叶种品质不但优于当地的大叶种,而且优于其它省份的中小叶种。

品质特点: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上颚香甜微有蜜感,稍苦,舌后面中后段带苦有甘韵。

唤醒普洱茶茶质的醒茶过程!干醒湿醒醒茶


普洱茶醒茶技巧要想品饮到一泡口感上佳的陈年普洱,普洱茶的泡法在冲泡前的“醒茶”是一个重要的处理环节。醒茶就是通过改变茶的存储方式,唤醒茶质,凝聚茶香。醒茶的过程首先我们说一下干醒,相对来说,普洱茶的保存,都建议保存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里。经过了一个较长的时期,茶陷入了“沉睡”之中;若立刻喝,难免会有沉闷之感,甚至夹杂有各种异味。所以第一步要把茶叶撬散。然后将撬散的茶叶直接放在无强光直射、无异味、空气流通的环境中1-3天,盖上棉纸静置。最后再放入陶罐或者紫砂罐。当然,不是罐子也没有关系,用无异味的干净纸盒、纸袋都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选择陶罐或者紫砂罐,只是因为陶器能够透气。干醒结束后,自然都很期待看看茶的味道。别急,还需要湿醒。这个湿醒,其实就是大家日常所说的洗茶。湿醒的过程,又称润茶。一般来说,生茶洗茶一遍,熟茶2-3遍。新茶,春茶,较嫩的茶;用大约85度左右的水去润茶,后续的滋味明显。生茶和熟茶不同的醒茶有茶友建议用好的紫砂壶,醒茶效果会更好。在湿醒阶段,生茶和熟茶非常不同。比较严密的逻辑是:新的生茶用盖碗,新的熟茶用紫砂壶。首先把干茶放入干燥的紫砂壶内,盖上盖子,高温冲洗紫砂壶身;然后轻轻摇动。重复这个过程两遍,再开始进行润茶。新的生茶和熟茶,之所以用不同的方式,显然是因为茶性不同。新的生茶杂味较少,而熟茶杂味、堆味较重。利用紫砂壶去除杂味是主要目的。正常情况下,紫砂和盖碗冲泡冲泡新熟茶的口感,会有很大不同。不同等级原料,不同的醒茶。

新茶、嫩茶、生茶,选择较低的水温来润茶。芽头较多的茶,用较低的水温来润茶;芽头较少的茶,用较高的水温来润茶。春茶用较低的水温,夏秋茶用较高的水温。推而广之;宫廷级别的茶,用较低的水温来润茶;老黄片,陈香砖,枣香砖等,用较高的温度来润茶。看茶做茶,看茶润茶,看茶泡茶;其中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醒茶的根本,无非就是去除杂味、仓味,让普洱茶从陈化中醒来,还原本真面目。

【知识点】影响普洱茶茶质的17种因素,你知道几种


茶的质量包括其先天所含的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形状、色泽及化学变化类型等。影响茶质的因素很多,星羽认为,主要集中在以下17个方面:

01

茶种

茶叶种类不同,其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形状、色泽都会有别。如大叶茶和小叶茶有别,龙井茶与乌龙茶有别等。六大茶山茶种除了大叶茶、中叶茶、柳叶茶、小叶茶、红茶、紫茶外,还有椭叶茶和嫩红茶等。

02

土壤

唐代陆羽的《茶经》载:“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清代《普洱府志》“物产”部分载:“其余小山甚多而以蛮松产者为上。大约茶性所宜,总以产红土带沙石之阪者多清芬耳”。清代阮福《普洱茶记》也载:“又云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即使是同种类的茶,其所生长的土壤不同,其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色泽也会有别。

03

气候

生长在同类土壤的同种茶,所处的气候不同,其茶质也不同。而气候又受所处的纬度与海拔的影响,相同的土壤与纬度下,生长在海拔较高地带茶的质量,优于生长在海拔较低地带的同种茶的质量。

“古六大茶山”所处经纬度范围内的茶,其苦涩味普遍平衡而适中,而且耐泡。

04

树型与生长的自然度

同山坡、同树龄的同种茶,受修剪成灌木者和散放而自由生长的乔木者,其茶所含的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色泽也有别。有性繁殖的茶苗,本性是乔木;无性繁殖的茶苗,本性是灌木。

05

生长地之背阴与当阳程度

其它因素相同,则当阳者的比背阴者优良。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性凝滞,结瘕疾。”

06

栽培管理方式及养分种类

密度稀、与其它多种树木自然和谐地杂生者,自然养分充足,其生长与抽芽健壮;密度大又不与其它多种树木杂生,确与草莽杂生者,往往营养不足而引起所抽之芽的病态,甚至多虫。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野者上,园者次。”

07

树龄

清代《普洱府志》“物产”部分载:“茶之嫩老又则别之”。同山坡、同树种和树型、栽培管理方式及养分都相同的高龄老树茶之味,比低龄嫩树茶纯厚又甘甜,也更耐泡;而低龄嫩树茶味,比高龄老树茶苦涩。

08

采摘时节

晴天采者比阴天采者优良;阴天采者比雨天采者优良。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春茶的色泽、茶味都比谷花茶(即秋茶)优良,谷花茶又比小满茶(即夏茶)优良。

09

生态性

包括茶树所吸收的养分的生态性及茶树保健的生态性。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自然地与其它杂木混居,完全以多种腐殖质组成的有机肥为养分,或人工施放畜肥或绿肥者的先天茶质,远比施放化肥者优良。全靠鸟类、寄生蜂蝶等虫敌除虫,加上边采边修叶,不喷洒点滴农药也能够健壮生长抽芽者的茶质,远比因生态失衡而多虫,不得不喷洒农药者优良。

10

采摘的老嫩长短与健康程度

其它因素相同的茶,采得越嫩而短,其形状、色泽等越理想,但其涩味越重而且更不耐泡;采得越老而长,其形状、色泽等越差,但其味越纯厚,尤其是其甘甜味和香气越浓而且更耐泡。因而茶尖采摘的老嫩长短要适当,一般以一芽二叶为宜,能兼顾滋味与外观。

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者次。”

11

茶林及其周围的气味

茶林及其周围有芳香者,其茶叶气味尤佳;茶林及其周围有异味者,其气味劣。故茶林周围不宜种橡胶。

12

杀青与揉捻技术

杀青方式分为农家的手工炒青、毛茶厂的蒸青、烘青和晒青4种。其中以炒青最佳。六大茶山自古至今采用的杀青方式是传统的手工锅炒萎凋方式。

杀青剧烈度是指鲜茶一开始受杀青时的温度是低于温准、高于温准、还是恰到温准。始温偏低则受闷;始温偏高则易糊,而且往往杀青不均匀。杀青的及时度是指鲜茶采下时起,至杀青时,所间隔的时间是否过长。隔夜以后才杀青者色黑;夏茶表面水未凉干就杀青者色泽也黑。当日杀青后就晒干者色黄。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所谓:“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

杀青程度与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间的长短有关。杀青不熟,不仅所加工成的干毛茶形状、色泽差,茶汤带绿色,其味还会带有生气味。杀青过甚,色黑且不易抖散,甚至炒焦而带糊味,故宜在适温下延长炒青时间。

第2页/(共2页)

13

干燥的方式、及时程度及其场所的卫生状况

茶的干燥方式主要有晒干、烘干和烤干3种。晒干者远比烘干者理想;烘干又比烤干者理想;及时干燥者比延时干燥者理想,但隔日干燥者比当日及次日干燥者陈化快。有烟的火烤干者会使茶带上烟臭味;3日后的延时烤干者会带上馊味或酸味。烘干室温不宜偏高,约32℃至36℃左右为宜。

通常所说的“烘青”、“晒青”,并非杀青方式,而是指炒青以后的干燥方式。

14

选料与制作标准

选料与制作要求越高,成品质量越优。选料包括收购何种毛料和筛选时选取何料。制作要求包括筛选、配料、蒸压、干燥、包装等工序。筛选是关键而又艰苦的工序,低要求者只须基本拣尽黄片与渣滓,筛尽碎沫;高要求者除此以外,还须拣尽因受闷或杀青不匀等造成的色黑而无光泽者、色杂者、色褐者、色黄者、色红者、色绿者以及发霉者、疙瘩茶、碎片、老梗等。茶饼的薄厚应基本匀称,松紧适度,窝深,周边光滑。中心部厚度宜23-24毫米,周边厚度宜12-13毫米。松紧度宜稳固而不易脱落,但表面条索仍清晰可辨。

15

加工与再干燥环境

若其它因素相同,厂房内外无污染者的质量较优。

16

储存环境

其它因素相同的茶,保存在透气而避风、透光而避晒、温热避烤、干湿适度又无任何污染的场地而无霉烂者的质量,比保存在闷气或吹风、暴晒或阴暗、寒冷潮湿又有污染的场地而有霉烂者优良。气温和湿度分别宜为约24℃至36℃之间和50%至65%之间。

17

发酵的种类与单纯度

目前为止,发酵总的分为人工发酵和自然发酵两类。其中人工发酵分为毛茶前发酵和成品后发酵,自然发酵除了成品后发酵,还有成品前发酵,即妥善保存毛茶以使之自然适度发酵后再压成饼。相同条件下,前者的速度比后者快。其中自然发酵者往往比人工发酵者的质量优良,饮用也更安全;而两者中纯发酵而不发霉者的质量,又远比有霉烂者优良。

普洱茶茶性


1、普洱茶茶性温和,不伤胃。现代人紧张、压力大的生活模式,胃疾普遍,气血偏虚,食不正常,喝一点普洱茶对调血理胃是有好处的。

2、普洱茶是有科学根据的保健饮料。现代人“以命博钱”者,比比皆是,普洱茶的防癌保健功能一经医界证实后,“以小钱保长命”的观念,不但强化了爱茶人的信念,同时吸纳了许多新进茶友。此外,普洱茶去脂消食,减肥瘦身的药理特性,更是风靡了无数爱美塑身族、中年发福者的心。

3、普洱茶易冲耐泡,操作平易随和。陈化得宜的普洱茶,不苦不涩,即使久浸亦能入喉,陈韵十足,妙味非其他茶品能比。

4、普洱茶是“活的有机体”,其主要特点在于茶体完成后,所持续进行的“后发酵作用”(或称后熟作用、陈化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它的风味转换越趋稳定内敛,不同陈期的茶体所拥有的风味皆不尽相同,这也是品茶茗,藏茶者某种程度地参与了“茶叶的制作与完成”。其实,一饼普洱茶的最终完成可能长达数十、近百年之久,因为打从茶叶离树起,直到热水冲入壶中,它都在无时无刻不在转化进程中。

普洱茶有什么特色?


问题:普洱茶有什么特色?

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一般的绿茶或乌龙茶,是属于冷性的茶类,较为刺激,若空腹或血压较低的人喝多了,容易感到不舒服,而普洱茶则属于温和性的,任何时间、任何人皆适宜,而保存的方法简单,不像绿茶,只有短暂的赏味期间,超过时间,就会变涩,愈来愈难喝,除此之外,普洱茶最重要是具有减肥及保健的效果。其所含的脂肪酶具有分解油质及脂肪的功能,并能降低胆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对于现代人每日食用过多的油脂营养而造成的肥胖,若长期饮用普洱茶,就不会有过胖的烦恼。尤其是经常要熬夜工作的朋友们,因为作息不正常,很容易便秘。对此,普洱茶的效果更佳,身体的生理循环功能正常,精神自然就会更好,不让自己美丽动人都很难。

话虽如此,坊间有些普洱却无此效果,因为它们不是来自云南,而是越南,泰国或其它区域仿制的,包装及名称可能一样,但茶叶品种却大不相同,因为云南的普洱茶是属于原始型的茶种其内含的有机成份及DNA与其它经过改良后的茶树品种不同,甚实多年以前台湾及日本都曾尝试制做普洱茶,但却没有成功,其根本的原因就是茶的品种不同,一般的茶叶是无法让曲菌中的酶菌生存下来,即使经过了渥堆的工序,也无法让茶叶愈陈愈香,反而口感变涩,而滋味愈变淡,与正统的中国南普洱茶不能相比,所以在购买时,要特别注意。

而普洱茶在冲泡品饮时,也与一般的茶不一样它可以直接放在陶壶或铁水壶中烹煮,也可以用功夫茶或盖杯来泡,但温度要愈高愈好,最好是沸腾的水最佳,夏天及闷热的天气时,亦可加一些菊花一起泡着喝,或者是将泡好的普洱茶冷却,放在冰箱冷藏,隔天再加一点果糖或蜂蜜,并放几个冰块,搅拌一下,,口感非常独特,比起咖啡中的Cappuccino,毫不逊色,不论热饮或冷饮都很有特色。

普洱茶质形色香味气韵


1、质,即原料好。这是任何好茶的第一基本要素,第一物质基础。包括:产区,以版纳、普洱、临沧三地为上;树品,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之分,又有古树茶、老树茶、台地茶、丢荒茶之别;时序,春茶、夏茶、秋茶(谷花茶)。

2、形:即茶叶的外形。条形是否完整,是否紧结清晰。叶老或嫩,老叶较大,嫩叶较细;看干茶色泽和净度,无异、杂味,熟茶色泽棕褐或褐红(生茶色泽青棕或棕褐),具油润光泽,条索肥壮,断碎茶少,外形匀称,条索紧结、清晰。

3、色:分饼面之色和茶汤之色。饼面,无论新老生熟,油润感好为上;茶汤之色,亦无论新老生熟,以通透明亮、干净油润为上。区别是生茶由新到老,汤色从稍有绿底而转金黄橙黄、如琥珀色,又转橙红、朱红如宝石红,琥珀生韵、宝石流光,最后是让人流连忘返、心醉神迷的老红

4、香:香味可分为冷香、温香、热香、前香、后香、暗香、沉香、明香等。优质普洱的干茶沉香显著,热嗅香气显著浓郁纯正,冷嗅香气悠长甜爽雅致。无论如何,普洱茶的香气重在自然,浓而不腻,清而不扬,重而不闷。

5、味:是对普洱茶感知理解最重要的一步。好茶滋味浓醇、滑口、润喉、回甘、生津等。感知茶好与不好可以两款茶一起冲泡对比着喝,区别就会彰显出好茶的口感了。

6、气:品鉴玩味普洱茶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普洱茶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有依赖性的基础。茶气是感官上和精神上的综合体验,茶气归肺经脾经,品饮时,丹田手足微微生热发汗。好茶才有气足之感,且茶越好茶气越足。

7、韵:普洱茶的韵很难界定,但在品饮实践中的最直观体验就是生津(口腔中分泌出唾液),各种不同的上品之茶,有的生津在舌尖,有的在舌面,最佳者连喉部都生津,就是所谓的“喉韵”。饮茶生津,有如听音乐的“余音绕梁”,看好风景的“山色有无”。

所谓普洱茶茶气


但凡普洱茶品饮者,无不谈及饮茶的“茶气”,但对于“茶气”的理解却千差万别。

有人认为“茶气”是个说不清道不明,无法言状的神秘物;还有人认为“茶气”是个故弄玄虚的怪异名词;而有的人则毫不沾边地将它与“气功”和“玄学”扯到一起,这是极谎谬的说法。

所谓茶气,不外乎二者:

一是味感,即茶味,包括滋味和气味。某泡茶汤香气纯正而浓郁,滋味纯正而浓厚,我们就称赞它“茶气十足”。其中的“滋味”浓厚并非指苦涩味浓重,而是指茶汤特有的甘甜爽口的滋味浓厚。对此,民国柴鄂在《梵天卢丛录》中精当地表述为“性温味厚”。

二是药理,亦即当地草药医生所称的“发散作用”或“发汗作用”,中医学则称之为“舒筋通络作用”。一份茶的热汤之“发散作用”或“舒筋通络作用”作用强烈,使饮用该茶者全身发热,甚至冒汗,有时兼通气,我们也称它“茶气十足”。据此,将普洱茶列入药方:人身受凉而患病,就在葱、姜、辣椒、普洱茶4者的混合热汤内淬入适量灼红的食盐,乘热饮服后以被覆身,使通汗,病除,室内避风渐凉,隔1至3日而完结。这在《滇南闻见录》中表述为“团茶……理气,去积滞,散风寒”;《思茅厅采访》表述为“普茶……驱散寒冷”;《验方新篇》载为:“治伤风、头痛、鼻塞,普茶三钱,葱白二茎,煎汤热服,盖被卧,出热汗,愈。”《木邦》记载“普洱茶膏……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曼撒普洱茶茶质特色》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