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 : 2020-09-30
茶树的起源 岩茶的茶树品种 老茶树的茶叶

茶树的起源。

假眼小绿叶蝉,俗名叫浮尘子,是茶树上主要的害虫之一。受其危害,轻者芽叶受损、产量降底,重者芽叶被毁,造成失收。

一、形态特征

假眼小绿叶蝉本虫属同翅目,叶蝉科。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1、卵新月形,长约0.8毫米,宽约0.15毫米,初为乳白色,渐转淡绿,孵化前前端透见一对红色眼点。

2、若虫共5龄。初为乳白色,随虫龄增长,渐变淡黄转绿,3龄时翅芽开始显露,5龄时翅芽伸达第五腹节。

3、成虫头至翅端3.1-3.8毫米,淡绿至淡黄绿色。头冠中域大多有两个绿色斑点,头前缘有一对绿色圈,又称为假单眼,复眼灰褐色。中胸小盾板有白色条带,横刻平直。前翅淡黄绿色,前缘基部绿色,翅端透明或微烟褐。足与体同色,但各足胫节端部及跗节绿色。

二、危害方式

以若虫、成虫刺吸嫩梢芽叶汁液,雌成虫且在嫩梢内产卵,导致输导组织受损,养分丧失,水分供应不足。芽叶受害后表现凋萎、叶脉变红、叶尖叶缘红变以至枯焦,节间短缩、质地变脆,全年中尤以第二轮茶受害最重。

三、发生特点

假眼小绿叶蝉具趋嫩性,只危害嫩梢芽叶,性畏光怕湿,晨早霜水未干时不太活动,太阳出来后逐渐向篷内转移,它的成虫是逐渐孕卵的,卵是逐日产出,每日产1-2粒,因此决定了它的发生代数是不整齐的,归结起来它在发生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年发生代数多在广东每年可发生13代,粤北以成虫越冬,其它地方无明显越冬现象。

2、世代重叠、凌乱茶园中可以同时见到成虫、若虫。但全年中有两个虫口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5-6月,第二个高峰期在9-10月。

3、气候因子影响气温、降水量和雨日数是影响假眼小绿叶蝉虫口消长的主要气候因子。适宜在平均气温17-28℃,时晴时雨的条件下发生。

4、天敌很多有60多种,最主要的有卵寄生蜂、缨小蜂、蜘蛛和虫霉等等。

另外,其发生发展跟栽培管理、品种有密切关系。白叶单丛受害重。

四、防治方法

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有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是采用生态调控的方法,另一个是靠化学农药控制的方法。

1、生态调控所谓生态调控,就是利用农业栽培管理措施,如修剪、采摘等,充分保护自然天敌,发挥天敌作用,控制好小绿叶蝉的发生,例如我省雷州半岛的海鸥农场、勇士农场就是采用生态调控的办法,在7000多亩茶园中不打农药,十多年来长期把小绿叶蝉控制在不引起经济损失的水平之下。芽叶受害率低、虫口密度低,蜘蛛种类多、数量多,缨小蜂寄生率高,完全控制住了小绿叶蝉。这种方法省事、有效、成本低,不会造成茶叶农药残留污染。采用生态调控的方法,实施初期会有一定风险,即停止施药初期虫口会有一定程度上升,但不用害怕,当寄生蜂、蜘蛛等天敌种群数量上升时,便能起到控制作用。

2、化学农药控制化学农药控制的方法,这是我省各地茶园普遍采用的方法,效果是有的,但也有较大弊病。用药以后杀伤了天敌。据我们调查,凡是用过农药的茶园,便很难找到缨小蜂,蜘蛛的数量也迅速降低,天敌的作用便难于发挥。而小绿叶蝉发生不整齐,卵又产于嫩梢中,打一次药往往不能解决问题,而要经常打药,这样便造成了恶性循环,愈打药愈要依赖药。像我省一些茶场,采一次茶就打一次药,每年要打很多次药,虫子仍然发生多,而成本增大了,农药的残留也增多了。我们认为各地应克服盲目依赖化学农药的思想,尽量少用农药,即使要用农药也要选准农药,做到对症下药,以减少农残和降低成本。

当前,防治假眼小绿叶蝉效果较为理想的农药有天王星、功夫、硫丹、巴丹、吡虫啉等。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树假眼小绿叶蝉


学名 Empoasca vitis Gothe 同翅目,叶蝉科。别名假眼小绿浮尘子、小绿叶蝉。俗名叶跳虫等。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海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台湾。 寄主 茶树、花生、大豆、麦、棉、桑、烟、十字花科蔬菜、果树、药用植物等。 为害特点 成、若虫刺吸茶树芽叶、嫩梢皮层汁液;雌成虫把卵产在嫩梢里,妨碍物质运送,致茶树芽叶叶缘黄化,叶尖卷曲,叶脉呈暗红色,严重时叶尖、叶缘呈红褐色焦枯状,芽梢生长缓慢甚至停滞,影响茶叶的质量。近年假眼小绿叶蝉和小绿叶蝉在一些茶区混合发生、混合为害,前者是很多省的优势种。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1—3.8mm,体黄绿色至淡黄绿色,头顶中部有2个绿色小斑点,复眼灰褐色,没有单眼,仅在单眼位置生一对绿色小圆圈,称假单眼。小盾片中央及端部生浅白色小斑纹。前翅浅黄绿色,基部绿色,翅端透明或微烟褐。足的胫节端部以下绿色。卵长0.8mm,新月形,初乳白色后变浅绿色。若虫共5龄。初孵若虫体长0.95mm,乳白色,体表有细毛;2龄体长1.30mm,浅黄色,体节明显;3龄长1.64mm,浅绿色,始露翅芽;4龄2.08mm,翅芽明显;5龄2.24mm,浅绿色,翅芽伸达腹部第5节,体形与成虫近似。 生活习性 安徽年生10代,长江流域9一ll代,广东、广西12—13代,海南15代,各省均以成虫在茶树、冬季豆类、绿肥等寄主植物上越冬。广东、云南无明显越冬现象,冬季也可见到卵和若虫。长江流域茶区越冬成虫在3月中下旬气温10℃以上时开始活动,3月下旬产卵,第一代若虫于4月上中旬出现后,隔15—30天发生一代,世代重叠,进入1月中旬开始越冬。此虫每年出现两个高峰,第一高峰出现在5月下旬一7月上旬,夏茶受害重;第二高峰出现在9—11月。该虫卵期6一19天,若虫期6—20天,成虫寿命2—21天,越冬代150天。该虫有趋嫩性,喜在芽梢、嫩叶背面栖息,芽下的2—3叶虫口数量大,三龄后若虫、成虫活泼,横行或跳跃。中午炎热烈日照射或阴雨天、露水未干时都躲在花丛中不活动或只在丛间移动。羽化后当天或第二天交尾,把卵散产在茶树幼嫩组织上或芽下2—3叶上,春季每雌产卵32粒,夏季9粒,秋季12粒。 防治方法 (1)茶园内不问种豆类作物,发现杂草及时铲除。(2)及时采茶,发现嫩梢上卵粒随时去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春茶结束后第一个高峰到来前每百叶有虫20一25头时,及时喷洒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200倍液、25%优乐得乳油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兴棉宝乳油2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3000—4000倍液。(4)在湿度高的地区或季节,提倡喷洒每ml含800万孢子的白僵菌。

茶树小绿叶蝉防治方法


小绿叶蝉是我县目前茶树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条件适宜时常造成严重危害,甚至无茶可摘。它是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使芽叶叶缘变黄枯焦,叶脉发红,生长停滞硬化、危害严重的造成叶片脱落,受过为害的芽叶制茶易碎,味涩,品质差。

一、特征与习性

茶小绿叶蝉成虫体长3-4毫米,绿色或黄绿色,头略成三角形,复眼灰褐色;卵:新月形,长约0.8毫米,初为乳白色,后转为淡绿色;若虫淡绿色至淡黄色,头大而后端瘦小。在我县一年发生13代左右,无越冬现象,在茶丛下部幼叶上活动,怕阳光,多躲于叶背为害,卵散产于嫩梢组织内,约80%左右的卵产在一芽二叶内,在时晴时雨的气候条件下最易发生成灾,多雨或干旱条件下对其发育不利,发生量小。在间作不合理的茶园最易发生危害。

二、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

(1)、及时多次勤采,降低虫口密度;

(2)、及时除草,减少虫源;

(3)、利用黄色粘虫板(纸)诱杀。

2、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保护茶园自然天敌或放置人工养殖的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其种群的控制作用。

3、药剂防治。

不同的茶园选用不同的农药(包括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防治:用2.5%鱼藤酮300~500倍液或百虫僵600~800倍液或爱禾0.3%印楝素乳油300~500倍液或0.3%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或35%赛丹10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 10%吡虫啉4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

茶树虫害--茶树假眼小绿叶蝉(右图)


学名 Empoasca vitis Gothe 同翅目,叶蝉科。别名假眼小绿浮尘子、小绿叶蝉。俗名叶跳虫等。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海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台湾。 寄主 茶树、花生、大豆、麦、棉、桑、烟、十字花科蔬菜、果树、药用植物等。为害特点 成、若虫刺吸茶树芽叶、嫩梢皮层汁液;雌成虫把卵产在嫩梢里,妨碍物质运送,致茶树芽叶叶缘黄化,叶尖卷曲,叶脉呈暗红色,严重时叶尖、叶缘呈红褐色焦枯状,芽梢生长缓慢甚至停滞,影响茶叶的质量。近年假眼小绿叶蝉和小绿叶蝉在一些茶区混合发生、混合为害,前者是很多省的优势种。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1—3.8mm,体黄绿色至淡黄绿色,头顶中部有2个绿色小斑点,复眼灰褐色,没有单眼,仅在单眼位置生一对绿色小圆圈,称假单眼。小盾片中央及端部生浅白色小斑纹。前翅浅黄绿色,基部绿色,翅端透明或微烟褐。足的胫节端部以下绿色。卵长0.8mm,新月形,初乳白色后变浅绿色。若虫共5龄。初孵若虫体长0.95mm,乳白色,体表有细毛;2龄体长1.30mm,浅黄色,体节明显;3龄长1.64mm,浅绿色,始露翅芽;4龄2.08mm,翅芽明显;5龄2.24mm,浅绿色,翅芽伸达腹部第5节,体形与成虫近似。生活习性 安徽年生10代,长江流域9一ll代,广东、广西12—13代,海南15代,各省均以成虫在茶树、冬季豆类、绿肥等寄主植物上越冬。广东、云南无明显越冬现象,冬季也可见到卵和若虫。长江流域茶区越冬成虫在3月中下旬气温10℃以上时开始活动,3月下旬产卵,第一代若虫于4月上中旬出现后,隔15—30天发生一代,世代重叠,进入1月中旬开始越冬。此虫每年出现两个高峰,第一高峰出现在5月下旬一7月上旬,夏茶受害重;第二高峰出现在9—11月。该虫卵期6一19天,若虫期6—20天,成虫寿命2—21天,越冬代150天。该虫有趋嫩性,喜在芽梢、嫩叶背面栖息,芽下的2—3叶虫口数量大,三龄后若虫、成虫活泼,横行或跳跃。中午炎热烈日照射或阴雨天、露水未干时都躲在花丛中不活动或只在丛间移动。羽化后当天或第二天交尾,把卵散产在茶树幼嫩组织上或芽下2—3叶上,春季每雌产卵32粒,夏季9粒,秋季12粒。防治方法 (1)茶园内不问种豆类作物,发现杂草及时铲除。(2)及时采茶,发现嫩梢上卵粒随时去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春茶结束后第一个高峰到来前每百叶有虫20一25头时,及时喷洒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200倍液、25%优乐得乳油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兴棉宝乳油2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3000—4000倍液。(4)在湿度高的地区或季节,提倡喷洒每ml含800万孢子的白僵菌。

茶树小绿叶蝉


学名Empoascaflavescens(Fab.)同翅目,叶蝉科。别名茶叶蝉、桃小浮尘子、桃小叶蝉、桃小绿叶蝉等。异名E.pirisugaMatsu.分布除西藏、新疆、青海未见报道外,广布全国各地。 寄主茶、桑、桃、杏、李、樱桃、梅、杨梅、葡萄、苹果、槟沙果、梨、山楂、柑桔、豆类、棉花、烟、禾谷类、甘蔗、芝麻、花生、向日葵、薯类等。 为害特点成虫、若虫吸芽、叶和枝梢的汁液,被害叶初期叶面出现黄白色斑点,渐扩成片,严重时全叶苍白早落。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参见棉花害虫一小绿叶蝉。 防治方法(1)成虫出蛰前及时刮除翘皮,清除落叶及杂草,减少越冬虫源。(2)掌握在越冬代成虫迁入茶园后,各代若虫孵化盛期及时喷洒40%杀扑磷乳油1500倍液或35%赛丹乳油2000—3000倍液、25%辛·甲·氰乳油2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4000倍液、1.8%农家乐乳剂(阿维菌素B1)3000一4000倍液、20%叶蝉散(灭扑威)乳油800倍液、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0%害扑威乳油4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敌杀死或2.5%功夫乳油、50%抗蚜威超微可湿性粉剂3000一4000倍液,均能收到较好效果。(3)冬季对茶园使用50%甲胺磷和40%氧化乐果清园,可极大地压低小绿叶蝉的越冬基数,如防治彻底,可将翌年茶小绿叶蝉的高峰期推到6月20日以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