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寿文化,别样的祝寿方式

发布时间 : 2020-10-03
寿眉茶饼的保存方式 福景白茶寿眉保存的方式 煮茶的方式

【www.cy316.com - 寿眉茶饼的保存方式】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茶寿文化,别样的祝寿方式”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茶寿文化,别样的祝寿方式”相关知识!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能够给家中老人过寿更显珍贵。现在的人喜欢借用茶寿给老人家祝寿,这其中不仅表达了对老人家深深的祝福之意,更能让喜爱喝茶的老人家开心。那么何为“茶寿”呢?

茶寿之说

从古至今,对于老人长寿都有不同的雅称。60岁称为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还乡之年。日常所说的古稀之年则是指70岁,同时70岁还有悬车之年、杖国之年的叫法。80、90岁则称之为朝杖之年、耄耊之年。100岁的老人则被称之为期颐之年。

文人雅客则更喜欢用喜、米、白、茶寿来为老人祝寿。草书的“喜”字形似七十七,故喜寿指77岁。因“米”字可拆为“八十八”,所以米寿为88岁。白寿指99岁,因百字少一横为白字,固有此称谓。茶寿指108岁,茶字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在一起就是108岁。

茶寿由来

茶寿,其中饱含了茶人对茶深厚的感情,其名由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久远的茶历史文化在茶圣陆羽著的《茶经》中就有关于茶的记载,其对茶的品质、性状和产地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茶的加工、烹饪以及茶用具方面也有概述。此书反映出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并利用其功效开发饮用。中国古代的茶文化就从那时开始发展起来了。

老年人适合喝什么茶,冬天老年人喝茶知识专栏

茶树的寿命长久茶树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如果没有人为、水土流失和环境的破坏等因素,茶树是不会老死的。即使有些茶树已干枯而死,如锯掉枯死部分,茶树则会再次焕发生机。所以,茶树的寿命可比人的寿命长得多了。

饮茶有有益身心健康人们常说喝茶能够延年益寿。因为茶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如维生素、氨基酸、咖啡碱和一些微量元素等。因其天然、营养保健、治病的功效深受人们喜爱,所以人们对茶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

茶文化讲座浅谈茶健康,经常喝茶的好处WWW.cy316.com

茶,从初始被人发现,到如今人人品赏,这过程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了解茶文、茶史,做一个知茶、懂茶之人。今天讲的关于茶寿文化,你都知道了吗?

小编推荐

茶文化探秘之二:茶寿之说


自《神农本草经》上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起,茶的药用价值就最早被发现、利用。五代王文锡《茶谱》上,更是将茶说成万病之药,且有返老还童之功,不免染上些许神秘的色彩。然茶益养生却成为人们的共识,受到达官显贵的追捧,日益兴盛起来。

自古以来,流行很多对老人长寿的雅称,其中一词为茶寿。茶寿,指108岁,取意茶字草头代表二十,下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八,加在一起,正好是108。古人将茶与寿结合,来喻长寿,足以表明人们对茶有延年益寿之功的认识。不仅如此,正史中也有明确的关于饮茶长寿的记载。

《旧唐书?宣宗纪》载:唐宣宗时,洛阳来了一位130岁高龄的僧人,宣宗问服何药如此长寿,僧答: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惟嗜茶。此故事即言明,常饮茶可长寿。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大量唐代宫廷茶具,证明禅茶文化与宫廷茶饮的兴盛,联系历代宫廷对于养生、长寿的重视,不难看出唐代宫廷茶饮中养生因素的所在。

现代文化名人林语堂也说:我毫不怀疑茶具有使中国人延年益寿的作用,因为它有助于消化,使人心平气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茶有益养生也得到了科学的证明。在此基础上,茶日益被当作绿色、健康、养生、保健的饮品,市场需求量迅速增加,茶业前景不可限量。

茶寿说法与中国茶文化的渊源


茶寿,是108岁的一种说法。

自古以来,老人长寿都有雅称。具体地说:60岁称为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还乡之年;70岁称为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80、90岁称为朝杖之年、耄耋之年;寿得3位数100岁的称为期颐之年。人们为长寿老人祝寿,还有喜、米、白、茶寿之说: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米寿指88岁,因米字看似八十八。白寿指99岁,百字少一横为白字。茶寿指108岁,茶字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在一起就是108岁。

说起茶寿,不仅仅从字面上可以拆开来解说,它与中国茶文化还有解不开的渊源。

相传,古时候有位老和尚病了,久治不愈。一天,一位老人告诉他,蒙山顶有茶,春分前后,逢雷而发。你候在一旁,及时采摘三天,得一两,用蒙山水煎服,能治任何宿疾;二两,一辈子消灾祛疾;三两,脱胎换骨;四两,就地成仙。老和尚遵嘱,得茶两余,煎汤服用,没喝一半,病即痊愈,眉发由白转乌,以至熟人相见,不敢相认。

五代王文锡《茶谱》的上述记载,把茶说成万病之药,有返老还童之功,未免带有神秘色彩。不过,茶能治病,已是人们的共识。隋文帝患头痛,医治无效。听僧劝告饮茶而愈,天下传闻,人们竞相煎服。饮茶长寿,正史也有记载。《旧唐书宣宗纪》记,洛阳来了位130多岁的僧人,宣宗问他:服何药如此长寿?僧答:贫僧素不知药,只是好饮香茗,至处唯茶是求。长寿的秘诀是饮茶。

现代科学证明,茶富于营养,饮茶能满足人体对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茶能治病,是因为茶中含有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的咖啡碱、儿茶素、维生素类、矿物质微量元素、氨基酸等物质。日本科学家发现,茶抗衰老的作用约为维生素E的20倍。日本一心脏病专家说:中国患动脉粥样硬化和患心脏病的比例比西方低,除了遗传因素、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外,同时与中国人爱饮绿茶有关。

相关阅读__茶寿的传说之一:孙中山主张茶寿说

孙中山先生也主张茶寿说,赞茶是为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中国常人所饮者为清茶,饮食者为淡饭,穷乡僻壤之人,粗茶淡饭,不及酒肉,常多上寿。现代文化名人林语堂也说:我毫不怀疑茶具有使中国人延年益寿的作用,因为它有助于消化,使人心平气和。

现代科学证明,茶富于营养,饮茶能满足人体对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茶能治病,是因为茶中含有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的咖啡碱、儿茶素、维生素类、矿物质微量元素、氨基酸等物质。日本科学家发现,茶抗衰老的作用约为维生素E的20倍。日本一心脏病专家说:中国患动脉粥样硬化和患心脏病的比例比西方低,除了遗传因素、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外,同时与中国人爱饮绿茶有关。

如此说来,茶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保健饮品,茶寿之说也不是空穴来风。

中国饮茶文化——各族饮茶方式


中国有最早的饮茶历史。因此,中国人最了解喝茶的真正兴趣。客人打电话给他们时,他们可以喝茶。茶而不是酒和礼物一直是我国各民族的饮茶理论。喝茶文化是一种简单、健康、经济的乐趣。任何对中国语言、文化或历史感兴趣的人都可以自己泡一杯中国茶来感受。中国的饮茶文化

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喝茶在中国社会生活中都是一种尊重的象征。但意思不同。

过去,中国人喝茶时遵循严格的规则和礼仪。例如,资历较低的人必须在春节或其他节日期间为他们提供一杯茶,以示对上层阶级的尊重。

现在,随着中国社会的自由化,茶饮料文化规则受到了茶业的抑制,人们来参观,不管是什么阶级,客人的热情欢迎和招待。

汉族饮茶文化

汉族人喝茶的历史悠久。他们通常喜欢绿茶,香茶,红茶或五龙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喜欢纯饮料。他们相信只有通过纯净的饮料才能最好地欣赏和品尝茶的宁静,优雅和魅力。饮用药茶不是为了“品尝”,而是要体验它对保健和保健的影响。

藏族饮茶文化

藏族人对茶叶的营养分配很在行。他们最喜欢黄油茶。这种茶味道浓郁,酸甜咸,香气四溢。它有暖身御寒的作用。黄油茶被认为是一种特殊产品。在一对夫妇的婚礼上,茶是幸福和满足的象征。

维吾尔族饮茶文化

维吾尔族人喜欢茶,认为茶和大米一样重要。新疆有句俗话:“我宁愿不吃米饭,也不喝茶。”他们最喜欢奶茶和香茶。

蒙古族饮茶文化

蒙古人喜欢咸奶茶,它是茶、牛奶和盐的混合物。茶的煮沸可能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它涉及到某些技巧。一般来说,当一个女孩足够大的时候,她会向她的母亲学习。在婚礼上,她进行了在公共场合泡茶的艺术,并呈现给客人,以显示她有不寻常的技能,并在家里受过良好的教育。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不同,饮茶习俗也很丰富,各有各的优势。有傣族竹管香茶、纳西盐茶、龙虎茶、黎族雷茶、土家族雷茶、红酸茶、白三道茶、苗油茶、云南回族罐装茶等。它们太多,不能一一提及,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特点。

广东饮茶文化

茶在广州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早上广州人的俚语并不是说“你早”,而是要求你吃茶,这表明茶在广州人的日常生活中有多重要。当然,广州人对茶的说法不仅仅是吃茶,还要吃零食,但茶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在广州,无论茶馆酒吧的大小,大部分时间都是“三茶二餐”。人们必须在晚餐后喝茶,特别是早茶。有人说“早上喝一杯茶,饿着卖药店”和“早上喝一杯茶,不需要找医生”。

关于饮茶文化的方式

饮酒者也有详细的要求。同时,随着茶叶的普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茶俗。例如,在广东,人们喜欢喝早茶,在福建,他们更喜欢功夫茶,湖南雷茶,四川人喜欢“盖碗茶”,白族人用“三元茶”招待客人。藏族人喜欢黄油和内蒙古奶茶。这些不同的茶文化习俗构成了中国茶文化和饮茶文化的丰富和深刻。

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使茶叶在世界各地泛滥。日本僧侣将茶籽、制茶技术和茶具带回日本,导致了日本茶道茶文化的兴起。

欧洲最早的茶叶记录是阿拉伯人的旅行记录,马可波罗在他的笔记中提到,中国财政部长被取消是因为对茶叶征收过高的税。

在16世纪末期,荷兰向欧洲转达,在东方有一片神奇的叶子,可以制作美味的饮料,第一次欧洲人听说过茶。

1610年,东印度公司成为第一家向欧洲出售茶叶的公司,其饮茶习惯扎根于此。1936年,茶叶进入法国,两年后进入俄罗斯,而英国,一个以喝茶闻名的国家,直到1650年才开始喝茶。

饮茶就饮中国最好的茶

许多中国传统家庭在饭后或欢迎游客时喝茶。这不仅是一种健康的习惯,也是一种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的反映。中国人可以和朋友聊一整天好茶。

中国南部和中部的许多地区都出产优质茶。如果你想品尝新鲜的中国茶,和中国人聊天,以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那么就选择十大中国之旅,并请当地导游带你去最好的茶馆。

茶道文化!一种非常好的沟通方式


茶道文化:垫子和茶具铺设,又以开放,坦率和诚意对待客人或客人。有序的安排表明了茶叶酿造者对茶,茶道和客人的尊重。因此,它不仅仅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精神活动。

茶道:字符“坦”(坦率)的意思是左边的“土”(地球),右上角的“日”(太阳)和右下角的“一”(地平线)。把所有这些放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用晨光的光彩照亮世界,充满希望。因此,坦率在其中有一些宏大的东西,开放的过程既是主人与茶具之间的交流过程,也是主人与客人之间的交流过程。

茶道灵魂:开放的心态

开放的心态是人际关系中最好的桥梁。如果有作弊,隐瞒或不诚实,那么即使是家人和最亲密的朋友也会无法相处。我们认为与朋友交朋友并建立信任真实和熟悉的人更为可取,并对那些我们不太了解的人采取预防措施。对于我们已经信任的人,应该没有任何模棱两可的余地。已故中国着名翻译家傅雷曾经强调说:“在我生命的所有交往中,我始终坚持开放的原则,只不过是开放的原则。殴打灌木或绕圈走动只会引起怀疑。诚实,谦逊,尊重和高于一切始终是最好的政策。”

茶道故事:开放和诚意

在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将军起初拒绝服从他的君王,年轻的将军林祥如,并经常发现他有过错。在得知林某为了国家利益而谦卑地避免与他发生冲突时,将军悔改并前往林的家,要求他处罚。结果,为了对后代的赞美,两人和解,成为了好朋友,赢得了国家稳定,稳定发展的难得机遇。

在三国时期,刘备在同意担任他的最高顾问之前,必须通过三次访问诸葛亮来证明他的渴望和对人才的热爱。刘的诚意最终为他的职业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效的不是刘的钱,而是开放,诚信和追求伟大事业。

正如孔子所说,“一个光荣的人总是对自己开放和放松,而不光彩的人总是焦虑不安。”(舒尔,“论语”)。我们都欣赏开放,期待别人的开放和诚意,但往往忘记回报。如果在我们相互交往时,不信任和预防措施被诚信所取代,许多事情将变得容易,许多问题将得到解决。

茶道是一个非常好的沟通,实践热情好客的方式,并以开放,认真和适当的尊重交朋友。茶是最好的,持久的,只有当它以开放和真诚的态度服务。茶壶和中国茶杯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开放式教学营造出开放和诚意的氛围,没有诡计或狡猾,茶可以促进精神和情感交流,让人们更加亲近。

宋朝饮文化饮茶方式丰富多彩


经历了唐朝茶业与茶文化启蒙发展阶段,宋朝成为历史上茶饮活动最活跃的时代,除了有内容丰富、技艺高超的“斗茶”“分茶”“绣茶”等以外,民间的饮茶方式更是丰富多彩。

民间饮茶最为典型的是在南宋时期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当时繁华的临安城,茶肆经营昼夜不绝,无论烈日当头还是隆冬腊月,时时有人来提壶买茶。茶肆里面张挂着名人书画,装饰古朴,四季有鲜花装点,前来饮茶的人们络绎不绝,往来如织。

临安的茶肆通常分成很多种,来适应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有一些茶肆,多是士大夫等人与朋友相聚的场所,人们在此不但品茗倾谈,甚至开展体育活动,如蹴球茶坊等。还有作为品茗场所的茶楼、茶馆的主要顾客多为文雅和有学识之人,他们在此把玩乐器,学习曲目弹奏等,当时人们把这种茶肆称为“挂牌儿”。还有一些茶馆并非以茶为营生,只是挂名而已,人们在此进行买卖交易,谈事论情,饮酒甚至赌博,成为娱乐场所。

茶寿


茶寿[Teameanslonglive]喻活到一百零八岁者。多用于祝贺长者高寿。

自古以来,老人长寿都有雅称。具体地说:60岁称为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还乡之年;70岁称为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80、90岁称为朝杖之年、耄耋之年;寿得3位数100岁的称为期颐之年。人们为长寿老人祝寿,还有喜、米、白、茶寿之说: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米寿指88岁,因米字看似八十八。白寿指99岁,百字少一横为白字。茶寿指108岁,茶字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在一起就是108岁。

说起茶寿,不仅仅从字面上可以拆开来解说,它与中国茶文化还有解不开的渊源。相传,古时候有位老和尚病了,久治不愈。一天,一位老人告诉他,蒙山顶有茶,春分前后,逢雷而发。你候在一旁,及时采摘三天。得一两,用蒙山水煎服,能治任何宿疾;二两,一辈子消灾祛疾;三两,脱胎换骨;四两,就地成仙。老和尚遵嘱,得茶两余,煎汤服用,没喝一半,病即痊愈,眉发由白转乌,以至熟人相见,不敢相认。

“茶寿”的历史传说


自古以来,老人长寿都有雅称。具体地说:60岁称为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还乡之年;70岁称为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80、90岁称为朝杖之年、耄耋之年;寿得3位数100岁的称为期颐之年。人们为长寿老人祝寿,还有喜、米、白、茶寿之说: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米寿指88岁,因米字看似八十八。白寿指99岁,百字少一横为白字。茶寿指108岁,茶字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在一起就是108岁。

说起茶寿,不仅仅从字面上可以拆开来解说,它与中国茶文化还有解不开的渊源。

相传,古时候有位老和尚病了,久治不愈。一天,一位老人告诉他,蒙山顶有茶,春分前后,逢雷而发。你候在一旁,及时采摘三天,得一两,用蒙山水煎服,能治任何宿疾;二两,一辈子消灾祛疾;三两,脱胎换骨;四两,就地成仙。老和尚遵嘱,得茶两余,煎汤服用,没喝一半,病即痊愈,眉发由白转乌,以至熟人相见,不敢相认。

五代王文锡《茶谱》的上述记载,把茶说成万病之药,有返老还童之功,未免带有神秘色彩。不过,茶能治病,已是人们的共识。隋文帝患头痛,医治无效。听僧劝告饮茶而愈,天下传闻,人们竞相煎服。饮茶长寿,正史也有记载。《旧唐书宣宗纪》记,洛阳来了位130多岁的僧人,宣宗问他:服何药如此长寿?僧答:贫僧素不知药,只是好饮香茗,至处唯茶是求。长寿的秘诀是饮茶。

现代科学证明,茶富于营养,饮茶能满足人体对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茶能治病,是因为茶中含有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的咖啡碱、儿茶素、维生素类、矿物质微量元素、氨基酸等物质。日本科学家发现,茶抗衰老的作用约为维生素E的20倍。日本一心脏病专家说:中国患动脉粥样硬化和患心脏病的比例比西方低,除了遗传因素、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外,同时与中国人爱饮绿茶有关。

中国的饮茶方式


中国人创造了多样的品茗方式,以人数分,有独饮、对饮、品饮、聚饮,古人云: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则为施茶。其实聚饮亦很有趣,主要有茶宴、茶会、茶话会等方式。

在宋代有点送茶和斗茶、分茶游戏。公众茶事设施主要有茶摊、茶室、茶馆。独饮·对饮·品饮·聚饮独饮、对饮、品饮、聚饮是饮茶的4种方式。杯茶独酌,慰孤独,益神思,得茶之神韵。寒夜与友对饮,促膝相谈,可得茶之趣。"茶三酒四",品茶以三人同桌为佳,可领略茶之美味。

张源于1595年前后著的《茶录》叙饮茶体会和心得,顾大曲序说:其隐于山谷间,无所事事,日习诵诸子百家言。每博览之暇,汲泉煮茗,以自愉快,无间寒暑,历三十年,疲精殚思,不究茶之指归不已。这位"隐士"无所事事,深山苦读,若不是以"独饮自娱",他能坚持30年么?恐怕不能。古代文人常常是以书为友、以茶为伴,"琴棋书画"后应添一字:"茶"。正因为文人的广泛参与,历千余年之久,使茶事具浓厚文化色彩。

月下窗前,独自品茗,慰孤独,益神思,可得茶之神韵,但毕竟没有对饮富茶趣。心有所得,总想说道说道,说给月听?说给影听?那要饮酒,饮得酩酊大醉,以便恍兮惚兮,进入虚幻,生发狂想。茶却是"现实主义"饮料,越喝越清醒,虚与实,阴与阳,一清二楚,决然不会将界限模糊。

若是严寒的冬夜,拥炉独饮,虽可领悟茶之神韵,但终究有些冷清。此刻,有故人不期而至,不由喜出望外,然后促膝而坐,共同煮水煎茗,室外大雪纷飞,屋内炉火跳跃,釜中茶汤鼓浪,白气袅袅,香味四溢,此情可入诗,此景可入画。宋代诗人杜来的《寒夜》就表现了雪夜对饮的茶趣。原诗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作者把"寒夜茶"和"窗前月"、"雪中梅"视为同等的雅事。寒夜与友共饮佳茗,正符合明人冯可宾在《岕茶笺》中提出的"茶宜"之"无事"、"佳客"、"幽坐"、"吟诗"、"精舍"、"会心"、"赏鉴"等项。若仅为止渴而饮,便没了情趣。文人正是借品茗薰陶自己,怡养从容雅致、彬彬有礼的君子风度。

三人为众,三人一块饮茶正合"品"字之义。"品"字字形是三个"口"字组成的,正说明三人聚饮是最佳组合。独饮太清冷,对饮虽有情趣,二人促膝相谈,如同唱二人转,不是你说就是我唱,没个喘息时刻,但三人共饮就添了许多热烈气氛,摆开龙门阵话题如小溪流淌,不会戛然中断,相对而言,也多了些闲适和轻松,那茶自然就更有味!

多人聚饮(指三人以上)又是另一番景象,如茶宴、茶会、茶馆、茶摊。特别是茶馆,南来的,北往的,达官贵人,贩夫走卒,张王李赵,五方杂处,茶人为解渴而来,又解渴而去,似无茶道之可言!但较之闹市通衢,较之商店市场,较之餐馆酒家,这里乃是清静之所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三五知己共一茶桌,仍可闹中取静吸饮佳茗,获得轻松闲适的精神享受。

特别是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八小时之外寻一可心茶馆,约一二良友,叫上一壶好茶,边饮边聊,躺在竹椅上跷脚架码,神经顿时轻松,觉得十分惬意。人虽多,但各人头上一方天,谁不妨碍谁。若是饮酒,划拳行令,噪声聒耳,一旦醉酒失态,发难斗殴,不仅妨碍公共秩序,也有损个人健康。要建设一个文明城市,聚众饮酒不可,聚众饮茶该大力提倡。聚饮就品茶言虽不如独饮、对饮、品饮,但因茶德高尚,是文明饮料,其益处又非聚众饮酒所可比拟。

古人认为饮茶是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施茶。前三句正确,最后一句有失公允,应改为"多人得利",得些啥利呢?一利止渴,二利小憩,三利社交,四利获取信息。当今政界、商界、实业界乃至平民百姓都喜欢聚饮,茶是当今社会的"公关饮料"。就是今之文人生活在今之信息时代,要作文就必须进入公众社会,聚饮是了解当今社会芸芸众生现状的好场所,若一味效古人"月下独饮",纵饮得飘飘欲仙,亦将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与时代隔膜便干涸了创作源泉,便无文可作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