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普洱茶的指标之形

发布时间 : 2020-10-15
普洱茶之美 六堡茶和普洱茶功效之区别 白牡丹的茶形

【www.cy316.com - 普洱茶之美】

形即茶叶的条形,条形是否完整,是否紧结和清晰。叶老或嫩,老叶较大,嫩叶较细;看干茶色泽和净度,无异、杂味,色泽棕褐或褐红(猪肝色),具油润光泽,褐中泛红(俗称红熟),条索肥壮,断碎茶少;质次的则稍有陈香或只有陈气,甚至带酸馊味或其他杂味,条索细紧不完整,色泽黑褐、枯暗无光泽。生普的外形匀称、条索紧结、色泽呈青棕或棕褐、油光润泽,用手轻敲茶饼,声音清脆利索。熟普的外形匀称、条索紧结、清晰,色泽褐红、油光润泽。

以上只是一般的情况,但对普洱茶的外形鉴别,长期接触普洱茶的,另有一种审美习惯。对于其他茶类,追求越新越嫩越细就越好;譬如龙井、毛峰瓜片等,然而在普洱茶面前,似乎应该“重神轻形”,因为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基础,叶形新、嫩、细者,茶气并不很足,尤其是老树茶,粗老壮硕、黝黑朴素与秀润可人并不矛盾,也就是骆少君女士说的:普洱茶为扭转时尚对中国茶叶一味追求嫩、细的不良倾向是一个很好的引导,普洱茶大智若愚,气定如山。

事实上,在品饮实践中,细嫩精致的宫廷级固然不错,但四五六级、甚至混有茶梗者别有风味;另外,尤其是一些手工作坊,由于每一道工序都是人工所为,跟工业化标准化的就不一样。这些石磨压制的茶饼,也许不够圆整,厚薄不够均匀,甚至有些歪斜,但别有一番传统工艺的人文美感在里面,很富有收藏价值。

cy316.Com精选阅读

如何判断普洱茶品质的指标?


判断普洱茶品质的指标有哪些呢?如何判断普洱茶品质的指标?

1、时序:以采摘时间为依据。春茶、夏茶、秋茶(茶农们又称秋茶为谷花茶)。三种茶中,台地茶以春茶为上,秋茶次之;而老树茶春茶、秋茶各有千秋,春茶韵胜,秋茶以气足。不管什么茶树,夏茶最次。

2、产区:优质普洱茶的原料首先必须是云南大叶种,最主要的传统普洱茶产区为云南的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其他如德宏、保山也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好茶。这三个大产区的茶各有特点个性,喜欢哪一种全凭个人爱好。

3、树品: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之分;又有老树茶(或古树茶,茶农一般叫大树茶),台地茶(茶园茶)、丢荒茶(荒山茶、野放茶)之别。另外,还有一些产生变异的或稀有的树品,如紫芽茶、藤子茶等。

4、储存:储存本不属于“质”的范畴,但由于普洱茶传播历史特殊,便有干仓、湿仓的区别。而湿仓茶,在品质上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普洱茶的真性,一言以蔽之,湿仓茶在口感方面见长而缺少精气神,而且还要是好的湿仓茶,退仓处理还要做得好的。所以综合考虑,干仓为上,湿仓可以聊备一格,不能成为普洱茶的主流走向;从未来看,可以预见,湿仓普洱茶将退出历史舞台,干仓湿仓这一组名词将会成为过去——因为,有不自然的“湿仓”,才出现本真自然的、原来本不必强调的“干仓”。

5、工艺:对工艺范畴的区分第一步就是生茶或熟茶的区别,这是很简单就能识别的。第二步是区别是否撒面、做面,撒面就是为了美观,把条索色泽较好的放在面上,而里面是一些较次的茶。以里外一致的,不做面的为上。第三步:是否拼配。即用不同产地、同一品质或同一产地、不同级别的茶菁进行混合加工。拼配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例如,有的地方的茶滋味好茶气不够足,用临沧茶进行拼配,就能实现口感淳和有茶气厚足的效果,这种拼配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创造,近年来一些在各种展览会获奖的茶品,尤其是熟茶,大多是经过高明的拼配而达到卓越的品质。

普洱茶评价指标


普洱茶之金三角——“苦、涩、鲜”三项因子,构成了普洱茶评价的重要指标。

为了探讨这个评价方法,首先从审评八项因子展开。

茶叶审评,多讲外形、内质八项因子,这是许多教科书上有的内容。简单总结一下,外形包括条索、色泽、芽毫、整碎四项,不同茶类,像绿茶、红茶、乌龙茶,由于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要求的不同,评价重点不尽相同;内质(即开汤评价)包括滋味、香气、汤色、叶底四项,也由于茶类追求不同,评价重点也不同。本文主要说的是普洱茶,涉及生茶(晒青毛茶及成品)与熟茶。

普洱茶生茶以及现在的晒青毛茶原料,外形上有紧条、中泡条、泡条三种。三种条索之茶,由于揉捻程度的不同,加之杀青尺度掌控不一,茶品内质特征会有许多不同。

紧条,条索紧实。嫩度较高者条索紧细,嫩度适中者条索紧直,嫩度差者条索粗壮结实。紧条茶在加工时揉捻充分,细胞破碎较重,干茶色泽较深,多为墨绿或深绿,内质滋味浓强,香气扬,春茶清香悅,青草气弱,汤色浓,为青绿或黄绿,色度明。从三项因子角度来说,有苦底,涩稍收敛,浓强鲜爽显,香气扬,三者和谐。缺点:干茶色泽会偏深,显毫度稍差,溶解出汤过快。

中泡条,条索壮硕。揉捻适中,细胞破碎一般,干茶色泽青绿或黄绿,较显毫,绿条白芽或黄条白芽,内质滋味浓,香气显,有青草气,汤色欠浓,青绿,色度明、透亮。三项因子,有苦底,涩显,鲜爽方面,清明,香气悠,三者和谐尚可,缺点:略显涩。中泡条茶是兼顾了外形与内质的选择,中泡条茶内外皆秀。

泡条,条索松泡;揉捻轻,细胞破碎少,茶色泽翠嫩,显毫,内质滋味欠浓,香气低,青草气重,汤色浅,嫩绿或嫩黄绿,色度弱,透亮。因为大树茶的流行,有人就相信,叶张大,条索肥壮就是大树茶,似乎泡条就是大树茶,条细,芽小就是小树茶,其实不尽然。因为品种、采摘习惯、加工等因素,不少地方的大树茶,条细芽小,比如景迈、那卡,而有些地方的小树茶,芽头肥壮,条索健硕,所以泡条茶不必轻信,可能是浮云。现在许多名山,紧条、中泡条成主流,是比较良性了。泡条茶,是不建议的类型。

从传统普洱茶的角度来说,紧条茶最佳,过去传统晒青工艺,甚至在晒青过程中有理条复揉的工艺。而现代大厂原料收购评级标准,也多是紧条茶的标准。紧条与中泡条为好,不建议泡条茶。另外,泡条与紧条在存放变化问题上,紧条茶更容易变化,滋味也更丰富,出汤快;追求味为上的,紧条茶更好。泡条茶,外形粗旷,有型,出汤慢,也有人喜欢,滋味风格就与紧条茶不同。后续变化上,紧条茶,变化快,容易出花果香;泡条茶,变化慢些,滋味香型从青草味向花草型(原野香)转化。

普洱茶之金三角评价指标,只开了个头,思路是由常规茶叶审评展开,从外形、内质特征,展开到加工工艺与品质特征的关系;再讨论苦、涩、鲜三项指标;最后结合茶品、茶区或茶山实例做些讨论。希望容易理解,也对普洱茶爱好者有点用。

再说茶的条索,紧条、中泡条、泡条茶三种类型,前面做了定义,总结了相应的品质特征,从晒青毛茶角度比较好理解,成品茶要参照揣摩一番了。从传统普洱茶的角度来说,紧条与中泡条为好,不建议泡条茶。

有茶友问及泡条与紧条的存放变化问题:“作为普洱生茶,泡条茶存放若年以后的变化,应该不如紧条茶吧?”

其实,紧条茶更容易变化,滋味也更丰富,出汤快,追求味为上的,紧条茶更好。泡条茶,外形粗旷,有型,出汤慢,也有人喜欢,首先新茶的滋味风格就与紧条茶不同。后续变化,紧条茶,变化快,容易出花果香;泡条茶,变化慢些,滋味香型走向,青草味-花草型。

总的来说,外形与内质统一考虑,建议紧条为主,再考虑外形,中泡条与紧条拼配为佳。这也是拼配的一种新视角,纯料用这种拼配模式最好。普洱茶,从内质角度说,紧条茶最佳,过去传统晒青工艺,甚至在晒青过程中有理条复揉的工艺。大厂原料收购评级标准,也多是紧条茶的标准。

紧条茶,从三项因子角度说,有苦底,涩稍收敛,鲜爽方面,浓明,香气扬,三者和谐,紧条茶的缺点:干茶色泽会偏深,显毫度稍差,溶解出汤过快。

中泡条茶,是兼顾了外形与内质的选择,中泡条茶内外皆秀。三项因子,有苦底,涩显,鲜爽方面,清明,香气悠,三者和谐尚可,缺点:略显涩。

泡条茶,是不建议的类型。因为大树茶的流行,有人就相信,叶张大,条索肥壮就是大树茶,似乎泡条就是大树茶,条细,芽小就是小树茶,其实不尽然。因为品种、采摘习惯、加工等因素,不少地方的大树茶,条细芽小,比如景迈、那卡,而有些地方的小树茶,芽头肥壮,条索健硕,所以泡条茶不必轻信,可能是浮云。现在许多名山,紧条、中泡条成主流,是比较良性了。

解析普洱茶的“形”


普洱茶的“形”的分析可以看出普洱茶的“质”,比如采摘的季节,是春茶还是秋茶,是古树茶还是台地茶,也可以看出加工工艺,是紧条还是泡条,杀青如何,揉捻如何等等,很多信息都反映在普洱茶的“形”上,进一步给你对普洱茶“质”的评鉴和判断提供有效的依据。

首先,普洱茶的“形”要看条形,即加工后的条索,是否完整,是否紧结和清晰,是否掺杂其他杂物或碎叶,即茶叶的净度和紧度,要看茶叶的老嫩程度,要看茶叶的色泽是否有油亮感等。

如果是熟茶,色泽棕褐或褐红,具有油润光泽,褐中泛红,条索肥壮,茶叶的比例如何,断碎茶的多少等,质次的条索细紧不完整,色泽黑褐,枯暗无光泽。云紫轩普洱茶。

如果是生普,外形匀称,条索紧结,色泽呈青棕或棕褐,油光润泽是好料,反之即不好。

因为普洱茶是大叶种,与其他小叶种的茶不同,小叶种的茶叶,其形新、嫩、细为佳,而大叶种的叶如果是嫩细反而茶气不足,尤其是古树茶,叶形显得粗老壮硕并不是不好,往往这些是人的审美观的问题,并不一定就影响茶的品质,一定要对普洱茶的特性分析掌握其叶形对质的影响的实质。

其次,是饼形。茶饼、茶沱、茶砖是普洱茶后加工形成的,是通过传统手工石模或现代机压形成的,不同的工艺对后转化有不同的影响,传统手工石模压制的茶饼相对较松,便于转化,如果是现代机器压制的茶饼相对较结实,不利转化,从形状上看,手工石模的也许不够圆整,厚薄不够均匀,甚至有些歪斜,这只可以说明工艺上有不足,影响美感,但对茶质的影响不大。

看饼形最重要的是看茶饼是否有装底面,也就是说表里是否一致。有些厂家或商家有意增加买相,在茶饼表面装些条索好看的茶叶,而内部即装些质次或碎叶以减少成本,增加利润,这就影响了茶的品质。

普洱茶的形美二:对茶汤的形美考究


推荐阅读:普洱茶的形美一:对干茶的形美考究

茶汤才是要进入人体的物质,对茶汤的考量最关键的就是它是否适合饮用,会不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负面的影响,而对茶汤外在表现的考究,则是这方面第一步的考量。

讲这个话题之前,还是要强调一下普洱茶冲泡的问题。茶滤,是大家日常泡茶尤其是冲泡普洱茶时常用的器具,经过茶滤的过滤,可以去掉几乎全部的茶屑和其他杂质,茶汤显得清亮很多。但茶滤本身对茶汤的观感有一种修饰作用,尤其滤网特别细密的,修饰作用更强。日常泡茶,当然是怎么漂亮怎么来,但如果要品鉴一款茶,最好不用茶滤。

第一道冲泡出来的茶汤,我们通常称为洗茶水或醒茶水或润茶水的,能反映出茶叶的许多信息。从洗茶水开始,普洱茶汤会出现非常有规律的变化过程,类似我们经常所见的三角函数图像,冲泡次数为横轴,表现值为竖轴,通透度、汤色、汤质、汤味等,以各自的函数关系呈现不同的规律。表现不同的图像,直接反映了普洱茶的品质优劣。以洗茶水为例,谈下怎样观察品鉴。

首先要观察的是茶汤的通透度,即茶汤是否足够透明。通透度,即透光的程度,通常的测量方法是看透过茶汤看底部图案文字的清晰程度。所以,最简便易行的操作是用自己最熟悉的公道杯或品茗杯,观察比较盛满不同茶汤后图文是否更清晰。洗茶水经常会有碎茶末、杀青过度造成的细小糊片、茶叶表面的绒毛等混杂在汤中,静置片刻后,前两者会沉积在杯底,而后者则会簇浮在茶汤表面,所以这三者对茶汤通透度的影响是短暂的。茶汤整体的通透度的表现,既反映了茶叶的采摘季节,又能揭示普洱茶采用工艺是否正确的深层信息。一般而言,晴朗干燥天采摘的茶叶远比多雨天气采摘的通透度高很多,采用一些所谓新工艺比如制前发酵等而制成的普洱茶,茶汤的通透度非常差强人意。就总体而言,原料优良工艺正确储存良好的普洱茶,茶汤从洗茶水开始,一定是非常通透的;茶汤通透度差的普洱茶,一定是在选料、工艺、储存等的某方面或某几方面有问题。

对普洱茶汤通透度的考究,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普洱茶汤的冷后浑现象,即原本比较清澈的普洱茶汤,在静置冷却至室温后,杯底经常会出现絮状沉淀。这一现象在业内有很多种解释,大致有:茶汤中多酚类物质和生物碱发生缔合反应,形成沉淀;茶叶表面绒毛丰富,也就是说显毫,绒毛浸水后会先漂浮在茶汤表面,稍后会逐渐下沉,在茶汤中成絮状悬浮物;干燥的毛茶因长途运输、过多搬运等,造成毛茶破碎,形成太多的粉状茶沫,快速冲水后浸透水分的细粉堆积在杯底;毛茶表面附着的灰尘和杂质过多,且毛茶未经彻底的除尘处理如进行静电除杂等工序,不一而足。

在普洱茶汤冷后浑现象尚未出现真正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前,作为品茶者的最明智的认识应该是:即便冷后浑真的是因为茶叶中所含某种或某些物质丰富所导致,但也不意味着该款普洱茶品质就值得大赞特赞,毕竟,关系到普洱茶品质优劣的物质太多太多;确实优质普洱茶会出现冷后浑的现象,但出现冷后浑的普洱茶品质未必怎样。还是要回到品茶的根本原则:茶,是用来喝的,判定茶叶品质优劣的最可靠依据还是要靠品来获得!

其次,细致鉴别汤色正常与否。作为中国茶类中工艺最简单因而最接近茶树本初的普洱茶,关于其汤色,有明确的判定标准:新制普洱生茶,汤色为金黄或浅黄色,储存时间越久,汤色会逐渐加深,逐步呈现橙黄色、浅橙色、橙红色、酒红色、深红色、红褐色等。这一规律,正如人的成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理应表现出该年龄段应有的行为特点,当茶汤出现该阶段不应该有的汤色时,就不仅仅是有趣了,那意味这这款茶在工艺等方面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图为2015年普洱茶班章汤图

当年的新制普洱生茶目前最常见的非正常汤色主要有黄中带红和黄中掺绿两种。前者的出现通常是毛茶制作中制前发酵所导致,而后者则通常意味着毛茶干燥环节采用了烘青和炒青工艺,也可能是普洱茶选料过于幼嫩。

采用制前发酵工艺的新制普洱生茶,汤色的黄中带红基本上同在广东气候条件下储存二至三年普洱生茶汤色类似。关于制前发酵工艺,业内褒贬不一,有把它誉为普洱茶发展史上里程碑的评价,也有对很多人对制前发酵的普洱茶嗤之以鼻。其实,这种借鉴了其他茶类制作工艺的做法,本身无可厚非,制前发酵工艺在普洱茶的运用,解决了大量的低档毛茶当年不适合饮用的问题,对普洱茶的推广还是有积极作用的。只是,必须要正视两个重大前提:一是制前发酵工艺虽然通过轻微发酵,改善了低档普洱茶当年苦涩难入口的弊端,但这是以牺牲普洱茶巨大的后期转化空间才获得的,严格说来,这种茶叶已经算不上完全意义上的普洱茶,当然,跟传统的普洱茶更是远远背离。对于更多的强调后期转化效果的普洱茶客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遗憾。二是要把客观真实的情况告知品茶者。采用制前发酵工艺的普洱生茶,当年喝还是比较有看点的,毕竟,绝大多数的普洱生茶,当年喝太过苦涩,极高含量的茶碱堪比刮胃钢刀,胃功能稍弱或敏感者还真的受不了,而制前发酵可以很好地中和这种反应。做茶和卖茶的应该如实告知这一信息,有得有失,得到的是当年的品感,失去的是后期转化空间。至于拿制前发酵的普洱茶冒充几百年的古树茶,还要夸夸其谈这古树茶如何入口不苦涩,转化如何如何快,汤色怎么怎么漂亮,这已经简直是下流了。作为一个茶客,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能够分辨出制前发酵茶,是入门的基本功,观汤色,只是第一步。

制作毛茶的干燥环节采用烘青或炒青工艺,汤色尤其洗茶这道一般显黄中带绿。关于烘青和炒青茶的是是非非,业内早就有定论,有兴趣的可以在网上搜索到大量这方面的信息。烘青和炒青,最关键的一点是杀死了对发酵起决定性作用的茶叶表面的活性酶,导致茶叶后期的自然发酵无法进行,对于普洱茶这样非常讲究后期转化效果的茶类来说,这一影响是致命性的,品一下过了保质期的滇绿茶,就会清楚地知道烘青和炒青普洱茶在三五年后有多么糟糕了。

汤色显绿还有一种可能是选料过于幼嫩。传统的普洱茶,讲究芽、叶、梗要有合理的比例,使茶性呈现出均衡的美感。近几年的普洱茶行业出现了一种不太健康的潮流,即选料越幼嫩就噱头越多,越有市场,甚至出现了单纯选用芽尖压制普洱茶饼的极端做法。其实,这种做法除了卖相比较好和当年的香气极高的优点外,普洱茶内在物质丰富的特色已经荡然无存,普洱茶的原韵当然也就付之阙如。老茶骨的结论很精当:这种茶,没有风骨,茶韵无从谈起,不值得喝。

第三要仔细把握一下茶汤的质感,也就是汤质。汤质指的是茶叶溶出物和水的混合状态,也可以简单地从溶液浓度的角度来理解这一概念。很显然,一碗浓稠的米粥跟一杯清澈的蒸馏水,给人的观感是截然不同的。虽然这个比方有点极端,但溶出物丰富的茶汤和寡淡的茶汤,区别也是蛮大的,关键在于要多观察积累经验。

之所以把对汤质的考究放在重要的位置,原因是汤质的饱满度不仅直接反映出了选料的精良与否,通过它,还可以预计普洱茶未来经过长期储存后能达到的效果。

普洱茶的采摘制作一般分为春、夏、秋三季,其中春季由于气温相对较低,茶叶的生长期较长,茶叶中蕴积的内含物在三个采摘季中是最为丰富的,尤其明前茶,其茶汤的饱满度是最高的。夏季采摘的夏茶通常称为雨水茶,产量最高,但由于该季节雨水过多,加上气温极高,茶叶生长快,导致茶叶中含水量丰富而内含物严重不足,雨水茶的汤质跟春茶相比,明显单薄寡淡了很多。秋季采摘的秋茶,或称谷花茶,其品质和汤质介于春茶和雨水茶之间。

关于茶叶采摘制作季节对于汤质的影响,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也已经被一般品茶者广为接受。为使内含物不足的茶叶尤其是产量极高的雨水茶能有厚重如凝脂的汤质,一些有助于增加新制普洱茶内含物溶出的做法开始盛行:对杀青后的鲜叶进行过度揉捻,可以更多地破坏茶叶表面起保护作用的革质层,使内含物更多更快地溶于茶汤,改善汤质,但这种做法因为会影响到毛茶的美观,压制成饼后外形不够漂亮,所以渐渐不为采用。制前发酵和烘青工艺,同样可以改善汤质,所以大行其道。但制前发酵对于整个普洱茶的生命过程,是一个严重的透支,可以说是拔苗助长;烘青,则完全摧毁了普洱茶后期转化的空间,也可以说终止了普洱茶的生命。

|图为班章普洱叶底

普洱茶,尤其是普洱生茶,其漫长的储存过程中的后期转化,是一个有加有减此长彼消的过程,但无论怎样跟外界物质相加减,茶叶本身有益物质的多寡,既决定了加减转换的时机,又决定了相加的最佳结果如何。普洱生茶的生命巅峰,即陈化效果最佳的时间点,该时间点的普洱茶内含物是最丰富的,也能给人以最大的美感,过了这个时间点,普洱茶开始做减法,即其生命力逐渐衰落。这个时间点,有10-30年的说法,出现的早晚,跟茶叶本身内含物的丰富程度有直接关系。这个比较容易理解:普洱茶的转化,实际是发酵、氧化、分解、化合、水解等一系列化学反应的复杂组合,但无论哪个化学反应,都要有茶叶本身物质的参与,所以采用价格低廉的台地雨水茶原料制作的普洱茶,其本身所含的贫乏的内含物,会很快在一系列的反应中消耗殆尽,其生命巅峰早早到来,当然生命巅峰时给人的美感也就不过了了。

既然普洱茶的内含物丰富与否对普洱茶的整个生命过程如此重要,把汤质研究通透也就很重要了。

普洱茶的形美一:对干茶的形美考究


中国品茶之道中,一直很重视对茶叶外形美的鉴赏,尤其是名目繁多的绿茶。比如,欣赏龙井茶,要用通透洁净的玻璃杯,水晶杯那就更高大上了,85℃的热水,讲究的是冲泡后芽叶一旗一枪,簇立杯中,交错相映,芽叶直立,上下沉浮,宛如青兰初绽,翠竹争艳。不用喝,光是看,就已经让人心旌神摇了。再比如,品碧螺春,不但杯子讲究,还要先倒开水再投茶叶,按照痴迷者的说法,霎时间杯中“白云翻滚,雪花飞舞”,可欣赏到犹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三种奇观。声画俱佳的感觉,美吧。

但谈到普洱茶,恐怕很多人的印象是虽然它内质丰富,余韵悠长,但粗枝大叶,面目黢黑,再加上普洱茶天生喜欢紫砂,活脱脱古拙笨重到底。欣赏它的外形美,还真谈不上。

其实不然,作为茶叶大家庭的一员,普洱茶并不完全超然于世外,它对形美的讲究,并不亚于任何一类茶叶。

品鉴普洱茶,之所以把考究形美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因为普洱茶的外形表现很客观地反映了茶叶制成工艺的优劣,揭示了茶树生长环境的细节信息,可以弥补依靠单纯的品感无法发现的细节信息。对于普洱茶这类要长期储存才能日臻完美的饮品来讲,掌握这些信息,有助于正确选择新制茶,而避免若干年后的追悔莫及。

对普洱茶形美的考究,要从干茶、茶汤和叶底三方面进行。

对干茶的形美考究

普洱茶很多经过紧压,紧压后的形状有饼、砖、沱及其他形状。以普洱茶饼为例,首先是看下茶饼的包装纸是否采用天然原料制成的绵纸,其次是辨声,将茶饼用三个手指平举至耳边,以手指轻叩茶饼。如果听到类似“噗噗”较沉闷的声音,则表明茶饼压制过于松散或茶饼干燥度不够。过于松散,会造成长期存放过程中茶性过快散失,茶饼也容易散脱。干燥度不够,茶饼内部极易形成“霉心”,会把茶叶彻底毁掉;如果听到的是“梆梆”类似敲击木头的声音,则表明茶饼压制过紧,压制过紧的茶饼非常不利于普洱茶的后期陈化,而且压制过程中会造成太多的茶叶被压碎。

观察茶饼的外形,要看茶饼是否周正,饼边是否厚薄一致,饼面茶叶条索大小形状是否匀称,分布是否均匀。对于已经过长期储存的茶饼,饼面应呈现自然存放后出现深浅有序的褐色,在储存条件良好的广东仓中存放超过十年的优质普洱茶饼,饼面应已呈现出自然的油润光泽,年份更久的甚至会浸润茶饼的外包装而使绵纸变成类似油纸的感觉。饼面不应出现霉点和污迹,表面有淡淡白色菌丝的茶饼,表明茶饼已在储存过程中出现了霉变,应慎重对待,毕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饼窝是区别是否石模压制的重点区域,压饼时布袋扎口形成自然痕迹跟机器钢模形成的有很大的不同,注意区分。饼窝处是每片茶饼碎茶最集中的区域,一般来讲,饼窝处茶叶品相好,代表整个茶饼的品相不错。

研究从茶饼上拆下来的茶样或干散茶,首先要简单测试一下茶叶的干燥度,方法是拈少许干茶,用手指轻轻揉搓,干燥度好的茶叶,会轻松变成碎粉,手指有轻微的刺痛感。其次要看茶叶条索的完整度,传统工艺的普洱茶,讲究茶叶要有芽有叶,缺少芽尖或叶片,采摘工艺就谈不上完美。第三要记住干茶的条形特征,普洱茶的条形是在揉捻环节形成的,习惯上形成了紧条(完全足量揉捻)和泡条(轻度揉捻)两种不同类型,两种条形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只有是否适合的讲究。一般而言,紧条适合口感内含物不太丰富,溶出速度较慢的茶叶,紧条茶的后期转化速度快;泡条则相反,转化速度也会慢很多。采用不适合的条形,会影响到茶叶的品感。

顺带提一下,大茶厂收购毛茶原料,采用的收购评级标准主要针对紧条,原因不言而喻。

对干茶质感的研究是重点。当年新制的生茶,应以灰黑中泛绿色泽也就是类似墨绿色为正常,部分茶区由于气候的原因,比如茶树生长环境海拔较高而造成干茶表面颜色较深,习惯上称为黑条,也属正常。储存年份较久的茶叶,表面颜色会随之加深。颜色的深浅只是判断储存时间长短的一个参考,干茶表面是否润泽才是茶叶品质优劣和储存环境是否良好的依据。

普洱茶尤其普洱生茶,干茶表面经常会有密密麻麻的绒毛,新茶时呈白色甚至泛银色,储存时间久了之后绒毛颜色会逐渐加深呈浅褐色至深褐色。这一现象通常叫“显毫”,在许多描述茶叶品质高的说明中经常见到这个词汇。听到过许多跟“显毫”有关的牵强附会说法:比如,干茶表面有长且密的绒毛,说明这是正宗的老班章茶,也有说是正宗易武茶的标志,甚至还有讲绒毛代表这是古树茶等等,绒毛本身也被说得营养成分丰富到神乎其神的地步。

没有查到这种无厘头说法的**出处,但荒谬是显见的。茶叶表面的这种绒毛,又称茸毛或白毫,古时称为沫饽,指的是浮在茶汤表面的茶沫,大家熟知的卢仝七碗茶歌中即有“白花浮光凝碗面”之说。茶叶绒毛的成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茶树的一种应激反应产物。在自然界长期的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当气温较低、日照不够、降水不充裕时,为了尽可能多地吸收水和养分,茶树会有一种自我调节的能力,即加大叶子的表面积,这就是绒毛形成的原因,学过立体几何的可以很容易理解这一现象。所以茶叶绒毛的出现一点也不神奇,不只是班章易武,其他茶区的茶叶也会有;不只是古树,很多台地茶的绒毛会更长更密;不只是普洱茶,其他茶类也会有,大名鼎鼎的碧螺春就是以身披浓密绒毛闻名的。

一般地讲,干茶表面绒毛的疏密、长短、颜色,可以作为判断茶叶嫩度高低的关键依据,也可以作为判断茶叶是否春季和明前采摘的重要依据,也可以作为判别茶叶品质高低的参考依据,仅此而已。

观察干茶,要注意其中黄片的比例。普洱茶黄片,一般是指在毛茶原料筛分选拣工序中,因条索疏松、粗大,在揉捻过程中无法正常成条而被捡出的茶菁。黄片一般是较老的第三叶少数是第四叶,本身也是正常可饮用的茶叶,只是由于没有揉捻到位,晒青时散开了,压到茶饼中会影响到茶饼表面的美观,才被拣选出来。黄片由于叶片组织厚实,滋味较醇厚且不苦不涩,香味也比较独特,只是口感比嫩叶和芽尖显得粗糙。对黄片要抱持客观的态度,一方面黄片的存在可以很好地调节普洱茶冲泡后期的口感,另一方面,黄片过多,会显得喧宾夺主,茶叶也有失美观。对黄片数量的控制,一直有不超过百分之六的说法,这个比例很恰当,可作为衡量普洱茶工艺水平的一个重要参考。

小编推荐阅读

普洱茶的形美二:对茶汤的形美考究普洱茶的形美三:对叶底的形美考究

普洱茶的香、形、味小结


普洱茶之香

兰香、荷香、樟香、陈香是普洱茶众多香味中的代表,是普洱茶至珍至贵的象征。

当普洱茶汤进唇入口、停留片刻、后头前上颚空开时,茶香经上颚进入鼻腔中,在嗅觉感应下所散发出的茶香,仿佛在叙说这普洱茶悠远的历史......

喝好的普洱茶就像喝好酒一样,喝进之后,立刻化为一股异香。

酒会使人感觉霸气逼促,而普洱茶则不同,它柔和而宁静。

酒香使人自我膨胀,心神恍惚、醉言失态;普洱茶香泽叫人心境宁静,神清智明,人道为然。

普洱茶之味

普洱茶通常分苦、涩、酸、水、甘、厚、醇、稠、化、韵等数种味道,这些味道不仅单独存在于某一泡普洱茶中,也会同时有并存。

“入口即化”、“喝了没喝”,这是对普洱茶的最高赞语。

品味到使人润化的普洱茶时,方能体会“喉吻润,破孤闷”的涵义。

多数品普洱茶的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极品,无味虽不是味,但人们习惯将淡而无味视为普洱茶的味道。

“无味之味”有着十足的道境,此种无比高尚的境界,在数百种茶中,只有普洱茶有,是参悟道学的真谛。参道者在品无味的普洱茶过程中,能悟懂“有使是无,无使是有”的道学精辟。

普洱茶之形

普洱茶外形的显锋、无锋‘紧细、紧实、紧结;柔嫩、细嫩、肥嫩、肥厚’肥壮、粗壮、粗实、粗老、粗松;从锋芒毕露、咄咄逼人道圆和包容、仁爱慈祥;从身强力壮、精力充沛道年迈体衰、心力枯竭;从婴儿到儿童、少年到青年、壮年到中年,老年到年迈。有何不同呢?普洱茶的外形不仅与人生的诸多情形相同,与世间万物的转变又何尝不同呢?

只要“用目观”、“用脑思”、“用身行”、“用心鉴”、“用道悟”,就能明白世间万物的关系,就能顺应人生历程的转变,就能多多感悟到大宇之中的无限美好。

普洱茶之韵

陈韵是普洱茶的特色,是普洱茶经过陈化后产生的,是可以品味到的。每一种普洱茶的陈化历程,都会在口感上得以展现。

随着陈化世间的增长,普洱茶的醇滑表现得越来越优秀,最后达到“化”的境界,它是构成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要素之一。

普洱茶的陈韵,没有具体标准,完全靠经验积淀,无法从品尝其他茶种的经验中接花移木。

体会普洱茶的陈韵,只有不断品尝,从不同陈期的普洱茶中寻找不同的感觉。当每次品普洱茶、寻找普洱茶的陈韵感时,如同在搜寻人生中那些若隐若现的美好和喜悦,从那些若隐若现的美好和喜悦中悟知“其乐无穷”的真正涵义......

优质普洱茶的七个指标


很多普洱茶友常言:“判断普洱茶好不好,喝一口就知道!”

这句话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片面只强调茶汤入口的滋味,忽略了型、色、香、气、韵等指标,这是不可取的;另一种是在茶汤入口之前和之后,已经通过品者自身的观、闻、摸、感等行为反应辅助于入口滋味,综合判断出这款茶的成色。一句简单的“喝一口”,早已包含了判断优质普洱茶的七个指标:

一般而言,优质普洱茶在七个方面都有突出的特征,即:质、形、色、香、味、气、韵七品俱佳。

一、质佳:即原料好,这是任优质茶类的第一基本要素。优质普洱茶的原料首先必须是云南大叶种茶,其次最好是产自传统普洱茶产区,(即云南的思茅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在这里我们提倡的好茶三原则是原产地的原材料在原地加工。原料又有古树茶、台地茶、春茶、秋茶之分,而各产地由于气候、土壤、植被等不同,又各有特色,例如西双版纳的易武、勐海的布朗山、思茅澜沧的景迈山等所产的茶,应该都是普洱茶中之极品,但各自的特点却很鲜明。

二、形佳:形佳首先看茶叶的条形,条形是否完整,是否紧结和清晰。叶老或嫩,老叶较大,嫩叶较细;嗅干茶气味兼看干茶色泽和净度,无异、杂味,色泽棕褐或褐红(猪肝色),具油润光泽,褐中泛红(俗称红熟),条索肥壮,断碎茶少;质次的则稍有陈香或只有陈气,甚至带酸馊味或其它杂味,条索细紧不完整,色泽黑褐、枯暗无光泽。生普的外形匀称、条索紧结、色泽呈青棕或棕褐、油光润泽,用手轻敲茶饼,声音清脆利索。熟普的外形匀称、条索紧结、清晰,色泽褐红、油光润泽。

三、色佳:主要看汤色的深浅、明亮,优质的云南普洱散茶,泡出的茶汤红浓明亮,具“金圈”,汤上面看起来有油珠形的膜,优质的普洱茶熟普叶底呈现褐红色。质次的,茶汤红而不浓,欠明亮,往往还会有尘埃状物质悬浮其中,有的甚至发黑、发乌,俗称“酱油汤”。优质的生普,色泽橙黄、清亮透明,仿佛被一层油膜包裹,久泡其色不变。

四、香佳:主要采取热嗅和冷嗅,其方法与普洱散茶相同。优质的云南普洱散茶的干茶陈香显露(有的会含有菌子干香、中药香、干桂圆香、干霉香、樟香等),优质的热嗅香气显著浓郁,且纯正,冷嗅香气悠长,有一种很甜爽的味道。质次的则香气低,有的夹杂酸、馊味、铁锈水味或其它杂味,也有的是“臭霉味”、“腐败味”。

五、味佳:主要是从滑口感、回甘感和润喉感来感觉。优质的滋味浓醇、滑口、润喉、回甘,舌根生津。清爽滑润,醇和、甘甜、生津而千变万化。

六、气佳:茶气足、厚、正。

七、韵佳:最显著的感觉就是喉韵。从滑口感、回甘感和润喉感来感觉。优质的滋味浓醇、滑口、润喉、回甘,舌根生津;质次的则滋味平淡,不滑口,不回甘,舌根两侧感觉不适,甚至产生“涩麻”感。

普洱茶新茶优质评估的重要指标


普洱茶新茶优质评估的重要指标:

1、生津的速度很重要:因为生津是很容易的,很多原因可以令人生津,所以,过份注意生津的感觉反而会混淆,要准确的体验纯粹因为茶的刺激而导致的生津,科学的方法是“体验生津前的感觉”也就是“舌面散发感”,从茶汤入口到舌面散发感出现的时间,为生津的速度,速度越快,越优。

2、回甘的彻底程度,真正优质的茶,从回甘一开始,苦涩就结束,没有舌面附着感,整个口腔有种很甜润的感觉。

3、香气的融合度,闻起来和喝下去后的香气程度比例,优质新普洱的香气是喝下去后再从喉咙里面出来,持续很长时间,很清悠。

4、喉感的深度和持久度:喉感很深的茶,喝起来会有“口腔感觉没有喉部感觉强烈”的体验,且喉咙深处的触感会有一段时间的持续。加上回甘很深,香源也很深,所以就会有,喉咙的感觉比嘴里强烈的感觉。喉感深且苦涩短淡汤感厚实的茶,在一定温度和浓度条件下,胸部都会有异常舒服的暖热感。

普洱茶价值判断


普洱茶价值判断:

1、年份:相同配方的茶叶,年份早的价格相对较高。但这只是一个趋势,因受市场因素影响,某一段时间价格或许是下跌的。

2、厂家:不同厂家同一配方的茶叶,著名大厂的茶叶价格较高,且有公价,可随时变现。小厂茶因信誉等问题,无市场参考价,变现难度极大。

3、茶种:同一年份,乔木茶最贵,其次为野放茶,台地茶价格最低。所谓野生茶,只是一些商家引诱消费者的不合法称谓,真正的野生茶并不宜饮用,且大多在自然保护区内,盗采风险极大。

市场最近出现的山头茶、村赛茶炒作的情况对普洱茶市场发展极为不利。

首先,山头茶的炒作造成极少数地区茶树过度开发,其次出现大量的仿冒著名山头的茶叶,使消费者迷茫,市场陷入混乱。有些山头茶一季茶产量不过2—3吨,市场上却出现几十吨甚至上百吨茶叶。最后,这种炒作极大地伤害了不明真相的消费者,通过无限夸大细微差别,严重透支新茶的价值。

其实,茶叶只要是良好生态环境下的乔木茶、野放茶,有合格的加工环境和存放环境,即为茶中上品,是消费者和收藏者的最好选择。

4、仓储:因为普洱茶尤其是生茶需长期存放才能发酵为成品,良好的、上规模的仓储环境极其重要,它决定着普洱茶的价值。

普洱茶的七个指标是什么?


一、观察

好的普洱茶外形色泽油润显毫,条索肥嫩、紧结,品其味,有浓香、清香。当代普洱茶(渥堆后发酵)的普洱茶外形色泽油润褐色(猪肝红)条索肥嫩紧结,品其味有陈香。

普洱散茶(晒青毛茶)一级至十级和特级外,一般来说,茶叶嫩度越高品质越好。衡量茶叶嫩度的高低主要看4点:一看芽头多少,芽头多,显毫嫩度高。二看索紧结实程度,紧结,重实的嫩度好。三是看色泽光润程度,色泽光滑、油润嫩度好。四是看净度,匀净,梗少无杂质者为好,反之则差。

二、鉴汤

将普洱茶放入壶中,用沸水冲泡,将泡好的茶汁倒入玻璃杯内或瓷茶杯中观赏汤色。传统普洱茶的汤色黄红明亮,当代普洱茶的汤色褐红色。

茶褐素是汤色呈“红”的主要成分,在发酵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促使茶黄素氧化成茶褐素复合物,随着普洱茶陈期延长,发酵时间的增加,普洱茶茶红素复合物逐渐增多,茶的汤色也就变得越来越红。

由于茶红素复合物的产生与存放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在一定的年限内,普洱茶的“红”根据品质不同分为宝石红、玛瑙红、琥珀红、枣红。茶汤泛绿、泛绿黄为陈化不足,茶汤褐黑是人工渥堆后发酵茶陈期短,汤色混浊不清,有悬浮物,其加工工艺不当,或是变质的普洱茶

三、观叶

品尝普洱茶冲泡后观叶底,主要看柔软度、色泽、匀度。叶质柔软、肥嫩、有弹性的好。叶底硬,无弹性的品质不好。色泽褐红,均匀一致的好。色泽花杂不匀,或发黑,炭化或腐烂如泥,叶张不开展属品质不好。

四、品味

品尝普洱茶汤滋味,要求醇和甘甜,滑润、厚重、陈香。这是因为普洱茶在后发酵过程中有黑曲霉、青霉、根霉、灰绿曲霉等微生物,特别是黑曲霉和酵母菌对茶叶发生作用,另外,普洱茶中的麦鞠菌对最终形成普洱茶独特的品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甘甜就是普洱茶茶汤入口要有的明显的回甘味,刺激舌面,两颊舌底不断的生津。这是因为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大分子碳水化合物被分解成小分子的糖及可溶性糖,蛋白质分解为多种氨基酸,形成了普洱茶的回甘滋味。

滑润是茶汤要柔顺滑润,滋味醇正、清爽平和,刺激性不强,毫不阻滞地从口腔流向喉咙和胃部,不要有叮、刺、挂、麻的感觉。因为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物质和儿茶素大量减少,而增加大量的小分子化合物使普洱茶变得醇和滑润,刺激性和收敛性明显降低,对喉部有较强的醇和感,达到天人一体的感觉。

茶汤浓稠而不淡薄,入口味感觉香浓不寡淡。普洱茶水浸出物随着年代的增加而增加,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可溶性糖与可溶性果胶及其水解物,水浸出物越多,茶品味越厚重,浓稠。对于普洱茶特有的醇味,特别是要区别普洱茶叶含有霉杂味,酸味,有异味是在发酵过程中失败的茶,是不能喝的普洱茶。

普洱茶很特别,不仅越陈越香,适合收藏。而且它的产地、制作工艺、味道等等方面也很特别。判断普洱茶的七个指标一般而言,优质普洱茶在七个方面都有突出的特征,即:质、形、色、香、味、气、韵七品俱佳。

普洱茶的“七指标”:

1、色佳

用优质的普洱散茶冲泡出来的茶汤红浓通透油润明亮,且具有”金圈”,汤上面有类似油珠形成的膜,而熟普叶底则呈褐红色。质量欠佳的普洱茶,汤色红但是不浓,欠明亮显暗淡,而且还会有尘埃状的物质悬浮在其中,有的发黑,俗称”酱油汤”。优质的生普洱茶,色泽显橙黄,清亮透明,仿佛被一层油膜包裹一样,久泡而其色依然不变。

2、香佳

优质的云南普洱散茶的干茶陈香很显著,热嗅香气显著浓郁悠长,且纯正,冷嗅有甜爽之味,质量次的则香气低迷,有的还夹杂酸馊味道,有的是”臭霉味”、“腐败味”等。

3、味佳

优质的普洱茶,滋味浓醇,柔顺滑口,润喉沁脾,生津回甘,清爽自在!

4、形佳

优质普洱茶,其外形大气厚重,条索紧结、清晰、完整。老叶条形较大,嫩叶的条形则较细。条索肥壮厚实,断、碎的茶少。质量欠佳的条索细紧但不完整,色泽也呈黑褐枯暗而没有光泽。优质生普的外形匀称,同样条索紧结、具有油光润泽,用手轻敲茶饼,声音清脆。熟普外形匀称,条索紧结清晰,色泽褐红、油光润泽。

5、气佳

茶气浓郁纯正,有一种独特的陈香,香气馥郁,香高而持久,茶气充足。有一种甜爽之味,品质差的普洱茶则不具备这些优点。

6、韵佳

优质的普洱茶滑口、润喉、回甘,生津。与之相对的是,质量不好的的普洱茶则滋味平淡,不滑口,不回甘,舌根两侧产生”涩麻”之感。

7、质佳

顾名思义,即原料好。不管是什么茶、哪一款茶,原料的质量都是优质茶类的基本保证。

从外观可以判断普洱茶的品质吗?如何判断普洱茶的品质?


学茶路漫漫,令一众茶友上下求索依然不得其法,白白交了不少学费。茶友在选茶购茶的时候,自然需要察其外观、品其滋味,如果说从茶叶的品质完全无法判断其品质未免过于绝对,但仅仅想要通过外观来判断茶叶的好坏,看走眼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我们常常说看干茶外观,条索一定要紧结肥壮,芽毫毕显。其实云南有大树、古树、小树和台地,并且还有很多八十年代后改良的茶叶,比如云抗十号、云抗十四号,它们显芽、显毫。如果做成干毛茶,它的外表极其好看,但是它们和茶叶的内质有天壤之别。

有时候听人说:“我喝的茶叶泡完后条索非常完整,那款茶叶泡完后条索比较烂。”出现这种状况也要分别对待,如果是散料,它的条索相对比较完整,如果是紧压茶的话,在撬茶的时候必然会造成一定的断裂。

还有人认为,喝起来又香又甜、不苦不涩的茶就是口感、品质较好的茶,但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生物碱和茶多酚在茶树鲜叶中占有很大比重,苦味和涩味是茶汤最基础的滋味。喝茶不仅要喝它的滋味,更要体味茶叶作用于我们身体的感觉是否舒服,茶汤喝下去,嘴里是润泽还是干燥?是否有喉韵?耐泡度如何?这些才是需要我们着重关注的。

判断茶叶的品质也是如此,不要仅仅被外观所迷惑,要结合它的原料、生态、口感和存放价值综合评价,不要以偏概全。

分析普洱茶好茶原料指标质


“质”即原料好,这是任何优质茶的第一基本要素,第一物质基础;没有这一点,普洱茶的其他品质就无从谈起。各产地由于气候、土壤、植被等不同,又各有特色,例如西双版纳、临沧双江勐库、思茅澜沧景迈等所产的茶,应该都是普洱茶中之极品,但各自的特点却很鲜明。

1.产区:优质普洱茶的原料首先必须是云南大叶种,最主要的传统普洱茶产区为云南的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其他如德宏、保山也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好茶。这三个大产区的茶各有特点个性,喜欢哪一种全凭个人爱好。

2.时序:以采摘时间为依据。春茶、夏茶、秋茶(茶农们又称秋茶为谷花茶)。三种茶中,台地茶以春茶为上,秋茶次之;而老树茶春茶、秋茶各有千秋,春茶韵胜,秋茶以气足。不管什么茶树,夏茶最次。

对于新茶,有些观点认为,生普要存放10年左右才能喝,熟茶要一两年后才行。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片面性,生普存放10年,要达到的效果就是在汤色滋味上以熟普为标准,潜意识里仍然是认为熟茶才是普洱茶的偏见;事实上,品饮生普、熟普的最大区别,就是熟茶养怡健,生茶精气神。当然二者不是泾渭分明,非此即彼的。对于日常生活来说,喝熟普对醒酒、养胃护胃、降脂减肥、调理三高作用十分明显,生普除了兼备熟普功能外,更能给人心理上的美感享受。但是,作为新茶的生普熟普,并非要十年八年和一两年后才能喝。

普洱茶的关键是原料基础,原料好的生普,当时做好刚从石磨上取下,有何不能喝呢?有何不好喝呢?并且浓浓的山野阳光味沁人心脾;存放一年后,有了变化;再有一年,又有进一步变化,如此下去,年年新境界,岁岁出新效,真是一件美好的享受。因此,家庭存茶(鉴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实际),如果以一家七口人算,每年的同一批次的茶每人开汤一饼,时间以50年计,每年最适合收藏大件一件(84饼),小件2件(每件42饼),这样,除了自己够喝之外,还留下小部分与茶友交流,又在50年间享尽好茶的岁月风流。另外,刚压制好的熟茶不同程度的有点新味,但质量好的,经过两三个月后口感就很不错了,如发酵技术精湛的邹炳良等做的熟茶,才出厂三两个月,却经常让品饮者以为是两三年的茶了。

3.树品: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之分;又有老树茶(或古树茶,茶农一般叫大树茶),台地茶(茶园茶)、丢荒茶(荒山茶、野放茶)之别。另外,还有一些产生变异的或稀有的树品,如紫芽茶、藤子茶等。

备注:①市面上偶尔会出现一些非茶类、但样子非常像茶的怪品,以“物以稀为贵”高价而沽。好在这种怪品对健康虽然无益,但也无害。②乔木茶的问题。很多茶友通常将乔木茶和台地茶作为相对立的概念,事实上,乔木应该与灌木相对应。并且,云南大叶种都是乔木茶,即使它的形态是台地的。台地是茶园倚山坡而建,为了采摘方便,每年冬季进行修剪,不使茶树长高;也就是说,如果不修剪,它就会不断往上长至十几米甚至几十米,并且会出现乔木茶的主要特点:有主干,有侧枝;如果是真正的灌木茶,长多少年也是灌木一丛,例如杭州西湖老龙井寺旁乾隆御封的十八棵茶树,几百年了,还是不到两米高。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虽然是台地茶,但是已经是几十年的老茶园,加工制成的茶品也颇有老树茶的风格。

4.工艺:对工艺范畴的区分第一步就是生茶或熟茶的区别,这是很简单就能识别的。第二步是区别是否撒面、做面,撒面就是为了美观,把条索色泽较好的放在面上,而里面是一些较次的茶。以里外一致的,不做面的为上。第三步:是否拼配。即用不同产地、同一品质或同一产地、不同级别的茶菁进行混合加工。拼配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例如,有的地方的茶滋味好茶气不够足,用临沧茶进行拼配,就能实现口感淳和有茶气厚足的效果,这种拼配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创造,近年来一些在各种展览会获奖的茶品,尤其是熟茶,大多是经过高明的拼配而达到卓越的品质。但另一种是不良商人把质次价低的原料与部分质好价高的进行拼配,最后以好原料生产的市价出售,现在市面上好多打某某古茶山的大批量生产的茶,以这种拼配较多。

5.储存:储存本不属于“质”的范畴,但由于普洱茶传播历史特殊,便有干仓、湿仓的区别。而湿仓茶,在品质上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普洱茶的真性,一言以蔽之,湿仓茶在口感方面见长而缺少精气神,而且还要是好的湿仓茶,退仓处理还要做得好的。所以综合考虑,干仓为上,湿仓可以聊备一格,不能成为普洱茶的主流走向;从未来看,可以预见,湿仓普洱茶将退出历史舞台,干仓湿仓这一组名词将会成为过去——因为,有不自然的“湿仓”,才出现本真自然的、原来本不必强调的“干仓”。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判断普洱茶的指标之形》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普洱茶之美”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