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苦竹山普洱茶特色

发布时间 : 2020-10-15
苦竹山普洱茶 景谷普洱茶 普洱茶苦竹

【www.cy316.com - 苦竹山普洱茶】

景谷苦竹山位于景谷县景谷乡政府东北,距乡政府12公里,海拔2200米,四季气温平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5度。景谷乡有着悠久的种植、生产及经营茶叶的历史。相传神农氏尝百草中毒之后,经普洱到达景谷大石寺脚下的原始森林中毒性发作,无奈随手抓一把绿叶嚼咽下去,突然感觉全身舒服,精神焕发。神农氏发现这种野生的树叶能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便号令当地百姓移植栽培,这种野生的树叶来食用,以保安康,并把它命名为“茶”。传说只是民间一种美好愿望之体现。但小景谷乡种植茶叶历史悠久却是不争的事实。据史载,早在咸丰年间,景谷镇(今景谷乡)的民众就在苦竹山、马鹿山等地种茶自食自用。如今存活在苦竹山的栽培型古茶园面积约1500亩,散生于箐边杂树林中。历史上茶农一直在采摘利用,加工,销售。苦竹山是著名古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现存的人工栽培古茶树群落绝大多数直径有碗口粗细,最大的一棵直径0.5米左右,树高4.4米,树龄约160年以上。景谷苦竹山普洱茶特点:此茶香高扬、水甜柔,甘醇顺滑,回甘绵长与易武茶品相近。苦竹山的茶虽然有景迈的香气,但是却不如景迈香,有布朗的茶气却不如布朗强,这就是苦竹山的弱点。也可以说,是优点,因为兼容了这两个茶的优点。

cy316.Com精选阅读

景谷苦竹山及普洱茶特点


普洱茶是云南普洱一大特色产品,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与好评,到云南旅游的朋友都会选择几款此茶来送给家中长辈或朋友。对普洱茶稍有所了解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普洱茶有新六大茶山与古六大茶山,而每座茶山因地理位置不同,导致周围环境、水分、光照等不同,生产出的普洱在口感也存在差异。而景谷苦竹山也是种植普洱茶树的茶山,今天为大家介绍景谷苦竹山及普洱茶特点。普洱茶也是中国名茶之一,因其独特的保键功效与其醇厚的滋味,而备受茶友关注。

苦竹山位于景谷县景谷乡政府东北,距乡政府12公里,海拔2200米,四季气温平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5度。景谷乡有着悠久的种植、生产及经营茶叶的历史。相传神农氏尝百草中毒之后,经普洱到达景谷大石寺脚下的原始森林中毒性发作,无奈随手抓一把绿叶嚼咽下去,突然感觉全身舒服,精神焕发。神农氏发现这种野生的树叶能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便号令当地百姓移植栽培,这种野生的树叶来食用,以保安康,并把它命名为“茶”。

传说只是民间一种美好愿望之体现。但小景谷乡种植茶叶历史悠久却是不争的事实。据史载,早在咸丰年间,景谷镇(今景谷乡)的民众就在苦竹山、马鹿山等地种茶自食自用。如今存活在苦竹山的栽培型古茶园面积约1500亩,散生于箐边杂树林中。历史上茶农一直在采摘利用,加工,销售。苦竹山是著名古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现存的人工栽培古茶树群落绝大多数直径有碗口粗细,最大的一棵直径0.5米左右,树高4.4米,树龄约160年以上。

景谷苦竹山普洱茶特点:此茶香高扬、水甜柔,甘醇顺滑,回甘绵长与易武茶品相近。

苦竹山的茶虽然有景迈的香气,但是却不如景迈香,有布朗的茶气却不如布朗强,这就是苦竹山的弱点。也可以说,是优点,因为兼容了这两个茶的优点。

对于景谷苦竹山及普洱茶特点就介绍到这,希望本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生活中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可以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茶这一健康饮品,但喝茶不在于贵而在于适合自己。

苦竹山问茶_苦竹山普洱茶特点


在外地工作的同学和朋友经常向我问起普洱茶,在他们的概念里,普洱茶就仅指普洱茶区生产的紧压茶,对普洱茶和它的产地缺乏更多的了解。因此,我开始了这一趟普洱问茶之旅,旨在向更多的朋友介绍普洱茶。作为在景谷县工作的普洱人,景谷乡的苦竹山无疑是第一站的不二之选。

景谷乡是茶马古道重镇,位于景谷县城以北,距县城41公里,当地人称它为“小景谷”。自光绪年间起,“小景谷”就成了一个新的茶叶集散地,每家每户收茶卖茶,集市热闹非凡。一进入“小景谷”,街道上弥漫着缕缕悠然茶香。

苦竹山位于景谷乡政府东北,距离12公里,海拔2200米,从山脚仰视天空,雾霭朦胧,山峰连绵渐渐消失在天际,偶尔露出的一点苍翠,便成了这世间最好的点缀。

上山的路特别难走,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土路缓缓行进,一路的凉爽,让我们适应景谷热带气候的人都无比诧异。路旁是散生于箐边杂树林中的古茶树,如今存活在苦竹山的栽培型古茶园面积约1500亩,现存的人工栽培古茶树群落绝大多数直径有碗口粗细,最大的一棵直径0.5米左右,树高4.4米,树龄约200年以上。苦竹山是著名古普洱茶原产地之一,历史上茶农一直在采摘利用、加工、销售。只是前几年,由于当地人没有保护意识,为了方便采摘和提高茶叶产量,修剪、砍低了大量古茶树,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进入苦竹山,走进每户农家,他们都会热情的招呼你品尝自家产的新茶,苦竹山的茶汤色清亮,茶香回肠、入口略苦,而后甘醇顺滑,回甘绵长。我们有幸由主人带领参观了他们家院落后的三棵古茶树,据主人介绍,这三棵古茶树树龄近300年,枝繁叶茂,枝干粗壮苍劲,根脉早已深深扎入那片土地,可谓汲取日月之精华,吸纳天地之灵气。

据《景谷县志》记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景谷街人李文相创办了私营茶叶加工作坊,用优质晒青毛茶作原料,土法蒸制压月饼形团茶,又名谷茶。团茶运销下关,下关商人仿制成“碗形茶”,经过昆明、昭通运到四川的宜宾、沱江一带销售。茶商大作广告,“沱江水,下关茶,香高味醇品质佳。”该茶畅销无余,并被誉为“沱茶”。李文相的私营茶叶加工作坊团茶的加工,奠定了“沱茶”的雏形,也打通了景谷乡茶叶的销路。景谷成为了云南沱茶的原产地。现在第四代传人李明在谷庄发源地“小景谷”投资近千万元建成一座具有明清时代风格,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茶厂,取名为“李记谷庄”。

襄廷路是为纪念景谷乡纪家村的前清进士纪襄廷(名纪肇猷)而命名。当年看到家乡被大山所困,土地稀少,每年所产米谷甚至不够自足,人们生活日益困窘,盗匪横行,他的内心沉痛又焦急,苦思良策,迫切想要改变这里的困苦状况。经过环境勘察,纪襄廷发现家乡大山的土壤及气候适宜种茶,便从双江引入茶种尝试种植,一举成功。之后他又大力倡导推广并帮助乡邻种植,使“小景谷”大量荒山变为茶园。茶叶带来的收入带动了民乐、振太、威远等地的人民开荒种茶,形成了景谷河两岸的茶区。据《云南通志》记载:“民国九年(1920年),景谷区、勐倮区(民乐)共植茶树3347万株,年产量35.5万斤。”现在的“小景谷”有百年历史的老茶园达12994亩。

从100多年前纪襄廷种下第一棵茶树至今,“小景谷”茶市的繁荣依然保持“香高味醇品质佳”的美誉,景谷乡茶叶仍然续写着其“衣食万姓”的不朽传奇。

问茶·景谷秧塔·被遗忘的贡茶_景谷普洱茶的特点


马不停蹄的赶路,我们终于在夜幕降临之前来到了位于无量山西南侧,澜沧江以东的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刚刚能够看见景谷的坝子,老段就急忙要师傅找块视野开阔的空地停车,想也知道,犯职业病了,“这么美丽的夜景不把他留住,我就太对不起自己了。”老段一边拍照,嘴里一边嘀咕。站在城边的山坡上俯瞰整个景东夜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点缀着街道的繁华,闪烁着的灯光,犹如银河里的星星,散落在坝子周围,耳边清脆的风声显得格外悠闲。景谷的夜,迷人、浪漫、悠然。

景谷素有林海明珠、茶祖之源、佛迹圣地、芒果之乡的美誉,但到景谷之前大伙还听说在景谷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粽子,而且粽子大多都是在夜里制作完成。虽然明天一早大伙就要向茶山进发,但好奇心最终还是战胜了一切。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我们在夜里潜入了景谷城边的一户卖粽子的傣族人家。在门外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粽香,老段不禁感慨到:“香气满园关不住,缕缕粽香出墙来”。走到院内只看见傣族大妈正在灶台旁熟练的包粽子,热气腾腾的锅里也煮满了香喷喷的粽子。见我们一行人到来,大妈立刻放下手上的活计,连忙给我们泡茶,让儿子抬出自酿的米酒,见此情形,大伙连忙解释:“我们只是好奇,想来看看这一年四季都吃得到的粽子,本不想打扰你。”大妈一边准备酒菜,一边比划着说:“来者是客,坐坐坐,喝酒”。一桌子的饭菜眨眼间的功夫就备好了,香气扑鼻,傣家人的热情好客,让我们盛情难却,大伙只有恭敬不如从命的开动起来。大伙拿起的第一样“菜”,就是今夜的主角“粽子”。琥珀色的糯米凝成一个小小的四角粽,晶莹剔透,口感超Q超弹。“用灰水泡过的糯米,煮上4—5个小时,才会有这样的香气和颜色,并且容易保存,我每天晚上要包400个粽子,逢年过节要包2000多个,有时候昆明的酒店还专门来订购呢”。当晚,我们吃得心里美滋滋的,就在淡淡的月光下。

清早,我的心情有些激动,因为今天我们要专程赶到景谷县民乐镇去看传说中的秧塔大白茶。清代雍正年间以来,宫廷将普洱茶列为贡茶,视为朝廷进贡珍品,清政府规定,贡茶由思茅厅置办。清《普洱府志》卷十九有载,每年贡茶为四种:团茶(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瓶盛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贡茶中就有景谷县民乐的秧塔大白茶“白龙须贡茶”。昨夜,秧塔村下了一场大雨,土路上泥泞不堪,距离镇政府16公里的路我们居然花了40多分钟才达到。好在开的都是越野车,才得以勉强通过。

到了大村村秧塔小组,我们就要步行进入茶园,茶林很密向导怕我们迷路,交代大伙不要随便乱走。踩着泥泞的小路一直走,穿过一小片核桃林,便看见笼罩着层层薄雾的大白茶园,“秧塔大白茶只产于民乐镇大村秧塔这个地区,这里海拔在1600米——1700米左右,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秧塔大白茶是稀有品种,在这里你们可以看到成片的古茶树,以前也尝试过将大白茶移栽到其他地方扩大产量,增加茶农收入,但是一离开这里茶树就变成普通品种了,这些茶树一年可以为农户带来三万以上的收入,茶叶市场好的那段时间一年收入十几万的农户也很多”,向导说着,便摘下一片叶子放到我手上,“你看这一片叶子比你手都大”我捧着长椭圆形的茶叶看了看,发现叶子特别的厚而柔软,茸毛很多,闪着白色的银光,还真比我的手长出一大截。“大白茶与其它茶叶的明显差别在于,芽叶披满茸毛、成茶肥硕重实,白毫丰满,泡出来茶汤清凉,喝起来气味清香。每棵茶树都长得枝叶茂盛,新芽肥壮,在清代,这里的土官责令茶农精心采制、制成白龙须贡茶向朝廷纳贡呢。”

茶园里阵阵清香伴着泥土的气息迎面扑来,红稠的泥土早已轻轻的覆盖了双脚。我在茶林里转悠,正好碰到一位在树上采茶的老奶奶,这位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人家,精神矍铄、满脸笑容,还没等我开口,她就一个劲比划说:“到家里坐,到家里坐,我耳朵不好,到家里坐”,话还没说完,老人就麻利的下了树,硬是要拉我到家里坐坐,最终我还是拗不过淳朴善良的老人。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里,住着老人一家五口,老奶奶姓王,今年已经83岁高龄了,她说,这段时间家人都出去务农了,中午才会回来。由于昨夜的大雨让院子里有些积水,王奶奶怕弄湿我们的鞋子就请大伙到屋里坐。刚落座,她就把今年的春茶拿给我们品尝与欣赏,粗长的条索感觉特别肥壮,颜色银白的闪闪发亮,我觉得捏起来手感细腻,像是摸到了宠物顺滑的皮毛,老段则认为美得像绸缎,带着与生俱来的独特光泽。大大的口缸就是泡茶的主要工具,她提起一只斑驳的水壶往口缸里面灌水时,这个画面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黝黑而勤劳的双手泡的不仅仅是茶,更是朴实无华的生活和纯朴善良的心,我要将这个片段永远留存在记忆里。突然想起有人说喝茶暖心,没错,手中这杯热腾腾的清茶在此刻就像是无声的幸福与满足,紧紧的握在自己手中,暖着心。

看着散落在山腰上的村村寨寨,我们依依不舍的挥别了这块可爱的土地,我想也只有在这样高山密林的云雾之中,才能看到如此淳朴的民族,找到如此恬静、宜人、闲适的山野。

邂逅景谷甘海古茶园_景谷普洱茶怎么样?


我对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是在一次偶然的机缘邂逅景谷甘海古茶园之后。以前也爱喝茶,却对茶知之甚少。读书时候买一包二十元一袋的绿茶,水烧开加入杯子里之后,捏上一小撮茶叶放进去,边喝茶边看书,茶香与书香交织融汇在一起的味道,成为我对儿时绿茶的记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由此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变得日益尖锐。现如今喝茶倒成为了奢侈品,对于我这个看书写字都离不开茶的人,喝放心、生态的好茶是一直是我孜孜以求的事。

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有爱姐、简爱姐,是她们把我带入了神秘的普洱,走进了一片茶叶的故事。普洱茶始祖的故乡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景谷视野范围内都是绿意盎然的森林,通过了解,景谷拥有有林地8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7%,是云南省第二林业大县。我大口的呼吸着大自然赐予的新鲜氧气,顿时觉得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城市是多么幸福的事。

简爱姐家在绿树环绕的半山腰种植着一片近百亩的普洱古树茶园。对于一个爱茶人士听到这样的消息我激动不已,便尾随简爱姐到了茶山。车子驶入景临路从景谷至永平镇的方向,距景谷30公里处,路的左手边便是甘海古茶园。路标显示多雾路段,小心行驶。车子停下,站在路边,便能感觉到一股寒意袭风而来,山脚下云海翻腾,有种站在云端的感觉。茶山的海拔1700米,常年云雾笼罩,年平均气温17.2℃,是个避暑修行的好地方。

在简爱姐的带引下我们走遍了茶山的每一角,茶山占地面积近百亩,平均树龄120年,有20株树龄近500多年,是个连片聚集而生的古树茶群落。简爱姐抚摸着古树茶的树干,跟我们娓娓道来茶园的故事。

解放前,简爱姐的祖辈在家的附近引种了大叶种普洱茶。普洱民间都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有家的地方就有茶,祖父母的家就在茶园里,家四周最老的那些单株便是他们祖祖辈辈遗留下的产物。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全家人都要依赖这片茶园而生存。改革开放后,简爱姐父亲徐天然与生产大队承包了这片茶园,后来生产大队在茶园附近修建水库,大队移民到了永平镇。移民后,以茶园的界线划分了威远镇和永平镇的区域界线,茶园就像邓小平爷爷在南海划下的一个圈,点缀在分界线上,见证了历史的变更。徐家父母舍不下这片茶叶又回到茶园继续经营着它,随着徐家父亲年事渐高,无力再经营这片茶园,他们回到了子女身边。徐父去世后,简爱姐和姐姐又一起回到了茶山,共同管理起了茶园。现年58岁的徐家大姐一直坚守在茶园,每次大姐都会说:“我离不开茶山,守着它就像守在我父母亲身边一样。”

在茶山居住的几天,看着徐家姐妹的热情与对做茶叶的执着认真,让我感受到的是她们做的是茶其实敬的父母亲,爱茶就是怀念生活在这片茶园的祖辈。姐妹俩对这份茶叶的爱让我由衷地敬佩不已。

山里的雨水特别的多,清晨或者傍晚,都会来上一阵,阵雨之后山间的云雾即刻升腾起来,恍若仙境一般。据监测,这里的年降水量可达1529.6毫米,充沛的雨量和日照为古茶园创造了有利的生长条件。茶园还保留着完整的生态系统,四周都是郁郁葱葱的苍天大树,茶园里生长着无数原生的柏树、蔷薇科的梅子树、西南桦、思茅松等古树,林下还有小柴胡、滇黄精等种类繁多的药材,走一圈古茶园药材随手拈来,雨季的古茶园里,你还能拾到各种类的野生菌,枝头上有鸟儿、虫儿在争鸣……对于我来说这里就是野林的天堂,茶叶便是这里的精灵。

走过古茶园沿公路往永平方向,路边绿岛环湖的便是干海水库,这就是简爱姐一家及父辈们修建的水库,现在它是永平镇迁营村的农田灌溉用水,距它6里路又是震后除险加固的长海水库,它是永平镇全镇居民的饮用水。第一次走入水源头,深深被大自然的魄力所震撼,置身其中恍若步入了暮霭的原始森林,由于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完整,这里生长的整片森林树干上都附生着厚厚苔藓及蕨类,踩在脚下的是厚厚松软得枯枝落叶层,环视一圈这里香樟树遍野,丛林里知了声声灌耳,我忍不住大吼一声,拉得很长的声线渐渐淹没在丛林中,知了声、鸟鸣声依旧,忽然意识到我这个不速之客的打招呼方式如此不礼貌。

依托干海丰富的原始森林生态资源,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周边农户养殖黑山羊、本地黄牛、竹鼠、鸡等经营着农家乐、水库吸引许多垂钓者来钓鱼,养蜂的老人每天除了采茶,还要照看着它几里路的蜂桶,简爱姐的大哥也在茶山附近的林下种植了大片重楼,这里带动了周边农户的经济发展。

周游了甘海古茶园,尽情呼吸这片山头的空气,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我很庆幸能与这么美的景色相遇,很感激简爱姐一家精心管理下纯生态传统手工艺制做的古树茶,让我有幸能够喝到大自然本色的原汁原味,感知时代变迁下的人情冷暖,体会到收获劳动成果的愉悦之情及满足感。

走过名山,品过茗茶,闻着亲手采摘加工而制成的茶香,我闻到了曼松贡茶的兰香、蜜香,尝到冰岛茶的甜感……这时仿佛茶山里的松柏树、腊梅的花香以及丛林边山涧水一切美好的场景都置身在茶汤中,我不停地咂着嘴,让它回荡在我的每一个味蕾,就这样如痴如醉的享受着。

有道是茶无珍品,适口即好。用多么华丽美好的词藻去描述它,都嫌不够,也许这就是我对于甘海古茶的体悟。原本并没有这么深刻,来到了千景之谷,并且目睹到了简爱姐一家的做事态度之后,我由茶感悟到了许多。因为爱茶便爱上了景谷,所以我与爱人定居在此,每到周末节假日我都会喊上朋友:“走,甘海古茶园去!”

人之于茶,是一种促进。你怎么赋予它,它便如何回馈于你。用心做事的人,不眼羡,不攀比,不妒忌,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一定有一种无可替代的灵魂,那么假以时日,坚不可摧的不光是品质,还有思想。它会感染一切,塑造一切。这时,茶于人,或是人于茶,已然合二为一,达成了更高的境界。所以感谢一切遇见,感谢千景之谷,感谢甘海古茶园,感谢心存爱意的茶人简爱及徐家大姐!感谢可以一直喝到这么美妙的生态古树茶。

小景谷普洱茶茶区特点


小景谷普洱茶茶区特点:

1、数量多,分布广。景谷乡的文东、文杏、文山、文联、文召、营盘各村及所属多数自然村都有古茶园分布,古茶园成片种植,密度较高,产量也较多。

2、生态状况好。小景谷茶区没进行过大规模的茶园改造,古茶树基本都是呈乔木自然生长,几乎没经矮化过。3、、树龄较长。小景谷各种茶历史较早,但现存量最大的应该是百年前纪囊廷(清朝官吏)推广种植后形成的,这些古茶树很多是干径10厘米以上的大树。

4、茶质较好。受自然条件、树龄、生态状况影响,小景谷茶区芽头较肥壮,条索长,有茸毛,茶汤苦涩中带甜,苦显于涩,杯底留香,山野气韵较好,5、在茶山上几乎不存在用台地茶掺老(老换成大)树茶的问题,茶山上也有部分台地茶种植,但都种植大白茶,大白茶每公斤收购价格都要比老(老换成大)树茶高,因此不会用大白茶(台地茶)去掺老树茶。

小景谷茶区乔木茶的共性特征是:芽头较肥壮,条索长,有茸毛,茶汤苦涩中带甜,苦显于涩,杯底留香,山野气韵较好,回甘较好,汤质尚饱满。

普洱茶有什么特色?


问题:普洱茶有什么特色?

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一般的绿茶或乌龙茶,是属于冷性的茶类,较为刺激,若空腹或血压较低的人喝多了,容易感到不舒服,而普洱茶则属于温和性的,任何时间、任何人皆适宜,而保存的方法简单,不像绿茶,只有短暂的赏味期间,超过时间,就会变涩,愈来愈难喝,除此之外,普洱茶最重要是具有减肥及保健的效果。其所含的脂肪酶具有分解油质及脂肪的功能,并能降低胆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对于现代人每日食用过多的油脂营养而造成的肥胖,若长期饮用普洱茶,就不会有过胖的烦恼。尤其是经常要熬夜工作的朋友们,因为作息不正常,很容易便秘。对此,普洱茶的效果更佳,身体的生理循环功能正常,精神自然就会更好,不让自己美丽动人都很难。

话虽如此,坊间有些普洱却无此效果,因为它们不是来自云南,而是越南,泰国或其它区域仿制的,包装及名称可能一样,但茶叶品种却大不相同,因为云南的普洱茶是属于原始型的茶种其内含的有机成份及DNA与其它经过改良后的茶树品种不同,甚实多年以前台湾及日本都曾尝试制做普洱茶,但却没有成功,其根本的原因就是茶的品种不同,一般的茶叶是无法让曲菌中的酶菌生存下来,即使经过了渥堆的工序,也无法让茶叶愈陈愈香,反而口感变涩,而滋味愈变淡,与正统的中国南普洱茶不能相比,所以在购买时,要特别注意。

而普洱茶在冲泡品饮时,也与一般的茶不一样它可以直接放在陶壶或铁水壶中烹煮,也可以用功夫茶或盖杯来泡,但温度要愈高愈好,最好是沸腾的水最佳,夏天及闷热的天气时,亦可加一些菊花一起泡着喝,或者是将泡好的普洱茶冷却,放在冰箱冷藏,隔天再加一点果糖或蜂蜜,并放几个冰块,搅拌一下,,口感非常独特,比起咖啡中的Cappuccino,毫不逊色,不论热饮或冷饮都很有特色。

普洱茶中的景谷大白茶


普洱大白茶产自普洱市景谷县民乐乡,海拔1600米的秧塔村,是云南大叶种普洱茶的优良品种之一。据史料记载,秧塔大白茶种植历史有164年,清道光20年(1840),茶农陈六九从勐库茶山采得数十粒种子,藏于竹筒扁担中带回种植,当时种植的老茶树目前还在,而且长势良好。

大白茶的制作方法,是在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二叶,鲜叶采下后,随即手工杀青,然后摊凉揉捻,揉捻一道后,经过充分解块,均匀地摊在蔑笆上,曝晒到半干时,再复揉一道(俗称收二道浆),然后抖散,晒干后就成为普洱毛茶。清朝时将每条茶叶拉直,制成白龙须茶,并以红丝线扎成谷穗状,进贡朝廷,也称为白龙须贡茶。

特点:芽叶满披茸毛,白毫显露,肥硕重实,条索银白,存放后慢慢转变成金黄色。气味清香,茶汤清亮,滋味醇和香甜,蛮耐泡。此茶一芽二叶的春茶干样约含氨基酸3.8%、茶多酚29.9%、儿茶素总量15.3%、咖啡碱5.2%。本人07年时在椒江工人路“茗品茶庄”第一次喝到此茶,认为此茶比较适合那些刚喝生普者,尤其适合女士泡饮。大白茶产自景谷县,海拔1600米。陈六九去江迤(即澜沧江)边做生意,在茶山坝发现白茶种,便偷偷地摘得数十粒种籽,藏于竹筒扁担中,带回秧塔。

先种在大园子地,经数年培育,成长很快,而后扩种到周围十四块茶地,曾达三、四亩面积,年产三、五担茶。目前,大园子地还存活着大白茶树,其中有株基茎围达88厘米,胸围61厘米,主干分枝六个,树高4.26米,树幅35×360厘米,年产白茶六、七市斤。这株茶树是陈六九第一次所种的母树,距今已有150年左右。

历史上大白茶的制作方法,鲜叶采下后,随即手工杀青,然后摊凉揉捻,揉捻一道后,经充分解块,均匀地摊在蔑笆上,曝晒到半干时,再复揉一道(称为收二道浆),然后抖散,晒干即成。大白茶成品外形美观,白毫特显,茶味清香,并具有橄榄清香的特点。在封建王朝时曾制成龙须茶,以红丝线扎成谷穗状,进贡朝廷,称为白龙须贡茶。现在的大白茶已改为烘青茶做法。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二、三叶初展,经杀青、揉捻、烘干而成。大白茶外形条索硕长壮实,银毫闪烁,形状优美。内质香气浓郁清鲜,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冲泡在玻璃杯中,恰似片片玉兰茶瓣悬浮水中,令人兴趣盎然。

普洱茶:中国特色普洱茶文化


岁月悠悠,昨天已经过去,今天已经开始,明天还不确切,最有把握的是当代正在进行的今天。当代社会的一切精神与物质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当代普洱茶特色文化是普洱茶产业随着历史的进程衍化发展的结晶。

岁月悠悠,昨天已经过去,今天已经开始,明天还不确切,最有把握的是当代正在进行的今天。当代社会的一切精神与物质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当代普洱茶特色文化是普洱茶产业随着历史的进程衍化发展的结晶。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有时也特指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生活现象,它以物质为基础;每一个社会都有同它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随新社会制度的产生而改变,有它自身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文化也不例外,同样融入了世界经济圈,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其特点是全人类共创共享。就以当代茶文化来说吧,它既古今结合,继承了历史文化,又中外合璧,接受了先进的外来文化,汲纳了世界文化的精华,具体体现在时尚品茗的茶道与茶艺方面。

时尚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时尚品茗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艺为载体,时尚依存于茶艺。茶艺的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当代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通过茶艺修身养性,参悟大道,静心雅志,构建和谐。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茶道的内涵包容茶艺。但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其外延介于茶道与茶文化之间。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然而茶艺与茶道的内涵、外延均不相同,应严格区分。茶艺是指泡茶与饮茶的技艺。中国茶艺是早在唐、宋时期就已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到20世纪30年代茶艺名称才正式出现。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台湾地区使用茶艺一词后,全国各地已广泛使用,并赋予了新的内涵,形成了时尚品茗的当代茶文化。

茶艺的内容是泡茶、饮茶的技巧和艺术。泡茶的技巧包括茶叶的识别、茶具的选择、泡茶用水的选择等。而饮茶的技巧则是对茶汤的品尝、鉴赏,对色、香、形、味、韵的体味。饮茶技巧也包括以茶待客的基本技巧。泡茶、饮茶的艺术高于技巧。技巧是基本、浅层次的,而艺术属美学范畴,属实用美学,休闲美学,生活美学领域。茶艺包括环境美、水质美、茶味美、器具美、艺术美。而泡茶的艺术美又是泡茶者仪表美和心灵美的统一。而饮茶者同样要强调美,强调心灵相通。中国茶艺历来表现为三种形态:一是潇洒自如品茗。以喝一杯好茶为依归,追求精神的愉悦;二是经营性茶艺如茶馆、茶楼、茶店、茶坊的技巧,四川的盖碗茶和长嘴茶壶冲泡。三是表演性茶艺。

景谷普洱茶:大白茶的惊世之美


景谷大白茶基本上是我想找的最后一个系列的系列。再多的话感觉现阶段没必要。将现有的淘宝店的品种详细的说明图片什么完善应该是下一阶段的工作,当然营销更是重点。

其实想找景谷大白茶原因不复杂。这个系列的茶实在太漂亮。总感觉如果自己店上没有这些品种的话,感觉总有遗憾在心里。再三考虑之后,虽然进价不低,但还是决定要卖,卖不掉就当自己收藏好了。想着反正这茶好瞧,有面子。

大白茶与其它有明显差别:芽叶披满茸毛、成茶肥硕重实,白毫显露、条素白、气味清香,茶汤清亮,滋味醇和回甜,耐泡饮特点而著名于世。成为茶中珍品,名声远播。

秧塔地处高山密林的云雾山中,气候温凉,种植历史已有150多年,今老种树尚在。

白茶与其他茶不同,外形特白,卖样好,于是当地土官责令精心采制成“白龙须贡茶” ,向朝廷纳贡,成为稀有珍品

景谷秧塔大白茶以其独特的外型特征、独有的香气易于鉴别,可以说大白茶是云南八大名茶中最适宜做——的优质原料。用大白茶生产的生饼,用心珍藏三至五年,悠悠兰香、自然而生。

云南普洱市景谷县小景谷乡海拔2200米,四季气温平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5度。;小景谷乡有着悠久的种植、生产及经营茶叶的历史。如今存活在文山、苦竹山的栽培型古茶园面积约1500亩,散生于箐边杂树林中。绝大多数直径有碗口粗细树龄约二百年。这种特性既与其叶种、当地的土地环境、气候历史上茶农一直在采摘利用,加工,销售。

景谷乡人制茶与其它茶区的制茶最大区别在于揉捻较轻,茶叶的内含的苦涩味物质揉出较小,这种独特的工艺极大地保存了茶叶内含的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糖类物质和咖啡碱等有效物质。既保持了云南大叶种茶的高香,甘甜、韵长、气足、耐泡。又极大地减少了云南大叶种晒青生茶新饮的苦涩。而随时间的陈化,越陈越香,越陈越浓。把苦涩当茶气的误人之徒说的“茶气弱”、“越陈越淡”。

易武作为“瑞贡天朝”的贡茶,为适应北京贵人喜爱高香、甘甜的茶味,亦以此法制茶。从遗留下来的易武旧茶

白龙须贡茶制作工艺:

大白茶产自云南普洱市景谷县民乐镇,海拔1600米的秧塔村,是九十年代云南大叶种的标准样。据史料记载,秧塔大白茶种植历史有164年,清道光20年,茶农陈六九从勐库茶山采得数十粒种子,藏于竹筒扁担中带回种植,当时种植的老树尚在,而且长势良好。秧塔大白茶是一名贵单株,历史上大白茶的制作方法,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二、三叶初展,鲜叶采下后,随即手工杀青,然后摊凉揉捻,揉捻一道后,经充分解块,均匀地摊在蔑笆上,曝晒到半干时,再复揉一道(称为收二道浆),然后抖散,晒干即成。在封建王朝时为适应北京贵人喜爱高香、甘甜的茶味,二道揉茶均较轻,并将每条茶叶拉直制成白龙须茶,以红丝线扎成谷穗状,进贡朝廷,称为白龙须贡茶。秧塔村现在行政上属景谷县民乐镇,地域上距离景谷乡16公里,故景谷乡人制茶的方法一直与大白茶的制作方法一至,并把茶叶拉成直条称为“把把茶”。

1981年大白茶就被评为云南八大名茶之一。在清代制成[白龙须贡茶向朝廷纳贡。为云南八大名茶之一。名声远扬乃茶中珍品。

普洱茶的特色品饮文化


饮茶不仅使人们获得营养,而且又补充了水分,水分是人体的第一需要,占总重量的70%以上。

普洱茶的品饮既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体现,又是一种高品位的艺术鉴赏。只有通过品饮才能体现普洱茶色、香、味、形、韵五要素的真正内涵。普洱茶像人一样,是有形,有神的灵性之物。其特色有七:

一是地理标志。普洱茶是云南独特的饮品,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云南茶叶丰富的内质,其他茶叶无可比拟。

二是丰富的口味。云南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气候,成就了普洱茶“一山一味”,“十山十味”的特性。不同产区,形、色、香、质、味、韵绝无雷同。

三是绿色食品。云南地处西南边疆,高山大川,森林茂盛,植物众多,工业不发达,很多茶区没有工业企业,更无化工生产,从而保证了普洱茶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环保品质。

四是越陈越香。普洱茶随着岁月的延伸陈化,历史悠久,品饮文化独特,在历史的时光中造就了越陈越香的品质特点。

五是天人合一。岁月的推移,自然的陈放,风雨的侵蚀,时光的催化,使普洱茶的内涵与口感得到升华。如同人生经历沧桑岁月一样,形成了普洱茶天人合一的品性。

六是个性品饮。丰富的内质,鲜明的个性,众多的香型,多变的口感,使普洱茶更能满足现代人多层次、多品种的需求。

七是健康品饮。含量极高的多种茶元素、微量元素,和最好的水溶性,释出性,让普洱茶成为名副其实的健康饮品。

普洱茶的品饮,三韵,即陈韵、神韵、喉韵。三韵都具备,则为上品。

普洱茶的陈韵,就在于自然和淡雅。是否有陈韵,是人们在品茗时的首要指标,以辨别陈韵新旧,随后再品尝其他的茶香,茶味,茶性,茶艺等。陈韵源于陈味,普洱茶所形成的感性美,主要在于从“陈香滋气”品尝其味,鉴赏其美。从陈韵,茶香,甘甜,生津,而后茶气鼓荡去细细感受。陈韵反映了历史的深度,但必须是在清雅,淡然的环境中走过来。品饮是将普洱茶的生命在淡泊宁静中转化出来的历史陈韵,与人们对生命的感悟融为一体。越陈越香既是形容普洱茶,也是形容人生的至理名言。岁月不但是普洱茶的益友,也是人生的良师,它可以荡涤一切污浊,升华优秀的本质,彰显出清新脱俗的个性。

普洱茶的神韵源于普洱茶的自然,质朴的本身。自古以来,无论是唐代的煎茶,宋代的点茶,还是明清的泡茶,都十分强调茶汤应该色、香、味俱全,并保持真味。茶味以甘润为上,苦涩为下。茶自有真香,真色,真味,一经点染,便失其真,失去真味也便失去品饮意义。普洱茶的生命历程是长期的,从茶树生长,采摘,初加工,制作成型,销售,品饮都经历一段漫长的陈化过程,一切都那么质朴自然,真实,质朴与自然是生命的本质,是茶的最高境界。

手把手教你冲泡景谷文山顶普洱茶


“连文山顶都喝不懂,我也不知有什么好说的。”茶友杨淳曾如此戏言。说明文山顶这款茶在部分人心中确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其滋味醇和稳定,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没有什么突出之点,香气稳定怡人,整体品质不张扬,哪怕是以醇厚闻名的易武茶与之相比,都会显得滋味突出。

但这个没啥特点可说的茶,喝几杯下去,总让人觉得舒服。非要说个特点,不过就是“干净”二字。

先介绍下文山顶基本情况:

民国期间,小景谷茶价很高,为云南各大茶区之首,想必少不了文山顶茶园为小景谷做出的贡献。

茶树是维管植物,植物生长所需营养,需要通过植物维管束将带有养分的水吸收到植物顶管,其输送动力来自大气压与渗透压的结合。当在高海拔地区大气压不足时,植物就需要增加自己的细胞液浓度,提高渗透压以维持生存。细胞液内的物质大量都与制成干茶后的水浸出物相关,因此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茶树所制作的茶,就会比低海拔地区更有滋味。

无量山的茶园多为代代相传的藤条茶养护管理模式,藤条茶由于需要采用“抹”的手法采摘,会带下较粗的小枝基部,使得干茶拥有一段“马蹄”。

对于文山顶古茶园这样周围森林环绕,常年云雾缭绕,水分相对充足的环境,茶叶的持嫩性会很高,“马蹄”连着的这一段梗就会特别长。

长梗茶的多糖含量相对较高,但整体的水浸出物相对较低,这样的茶甜味会比较明显,而苦涩并不突出。文山顶的茶汤浓度整体来说不错,只是比特别浓的几种茶如保山漭水、勐海滑竹梁子则有不如。(去除马蹄和长梗再泡,文山顶的浓度则不怵任何茶。)

长梗茶的加工具有一定难度,由于长期不间断的人工管养,文山顶茶园的驯化程度很高,长梗上也长满了绒毛,相对于易武长梗茶来说,更易于手工炒制操作。

总结下来,文山顶的特色体现在“海拔高”和“人为管理”两个方面。

“海拔高”给予文山顶茶很高的内含物质外,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了清洁的环境。污染总是会往低处跑,随着水流,随着风,会渐渐转移到低处。

“人为管理”的目的除了藤条茶的养护而外,更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提供了清洁的环境,在文山顶茶园部分的核心区域中,当发现外来污染,如外来牲畜入侵茶园时,可以人为地及时阻止。这句话很简单,但背后付出的努力则不容易。有机小环境的塑造,需要一些成本。

当这样一款优质的文山顶古树茶在手时,应该如何冲泡呢?

秘诀在于,大盖碗!

大盖碗完全就是为了文山顶这样叶底展开可达十几厘米长的茶准备的,有木有?!

贮备好盖碗之后,即是“低温醒茶,控温泡茶”。

“醒茶”的水温不宜超过80℃,70℃左右足矣,这样醒茶时你不会带走太多的香甜。

“醒茶”一次,即可冲泡,冲泡温度控制在85℃左右,定点低冲,尽量不要让水流翻动叶底,第一泡出汤,是不是有很浓郁的蜂蜡香呢?有就对了。

在蜂蜡香减弱之前保持控温冲泡,蜂蜡香开始减弱后,沸水冲泡。如此,文山顶的最佳滋味就可以被呈现出来了。

品质综述:

干茶:文山顶干茶比较瘦长,由于茶园并不施肥,土壤肥力有限,茶树相对营养不良,导致色泽偏黄。但由于长期驯养,绒毛特显。

茶汤:加工得当的文山顶大树茶茶汤几乎是没什么颜色,微微有些米绿而已。如果是金黄透亮的汤色,则不是文山顶的最上品。

香气:优质的文山顶大树茶,可以通过正确冲泡呈现出蜂蜡香,兰香的交替与层次。

口感:汤质细腻而活泼,但几乎没有刺激感,柔和至极。

攸乐普洱茶茶质特色


攸乐古茶山位于景洪市辖区内,现名基诺山。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东北与革登茶山为邻,西南接小勐养、勐罕和勐宽三个坝子。

攸乐山又称基诺山,历来被列为古六大茶山之首。龙帕古茶园为大面积混杂林茶园,总面积约1800多亩。古茶树树势苍老,估计树龄在300年以上。此茶香气高扬,口感苦涩度稍高,回甘快而持久,茶性较烈。攸乐古茶山种茶、制茶、贸茶历史悠久,史籍记载,清朝雍正年间(1729),普洱府曾在基诺山设置管理古“六大茶山”的攸乐同知,派五百兵丁驻防。清末年间,古茶园面积有1万亩左右,几经沧桑,至今大部分被毁,古茶园荒芜面积达70%以上,全乡现存古茶园面积只有2900多亩。攸乐普洱茶茶质特色: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古六大茶山茶区,唯一不在勐腊县的正山。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特色:香型口感与曼撒易武接近,香扬水柔,舌面苦涩度稍高。

《景谷苦竹山普洱茶特色》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苦竹山普洱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