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景谷茶区野生野放茶特色

发布时间 : 2019-11-28
野生黑茶 云南黑茶 黑茶特色

野生黑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云南景谷茶区野生野放茶特色”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景谷茶区位置: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古称“勐卧”,傣语“勐”为地方、“卧”为井,意思为有盐井的地方。素有“林海明珠、芒果之乡、佛教圣地”的美称。位于普洱地区中部偏西,总面积7550平方千米。景谷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证明,三四千年前景谷就有人类生活居住。建制始于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景谷属益州郡哀牢地。唐(南诏)时,于永泰元年(765年)设威远城,属银生节度(今景东)。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土归流”后,设威远厅,属镇沅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威远厅改属普洱府。1912年改为威远县。因县名与四川省威远县相同,1914年改威远县为景谷县。1985年6月11日成立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属普洱地区行政公署辖地。

地势以山地高原为主,总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渐向东西两翼扩展,最高海拔2920米,最低海拔600米;属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为1253毫米,年平均气温20.2℃,年平均相对湿度78%。由于境内山高谷深、海拔差异大,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以致茶品口感差异性也大。除云南大茶类外,还有秧塔大白茶等品种,很难以单一口感形容。

大叶种野生野放茶特色:

条索不长、叶质厚,茶干色较浅,口感刺激性强而集中,舌面中后段甜偏苦为其特色,因制作工艺问题,时有上颚中后段带苦,舌面轻发酵香甜味。

秧塔大白毫特色:

叶大嫩叶茸毛多为其特色,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身内折,叶齿浅粗,叶质厚软。存放后,芽头渐渐变金黄是其特异点。香扬水甜,滋味醇和香甜。

cy316.com编辑推荐

云南景迈茶区及栽培古树茶特色介绍


景迈茶区位置: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

景迈茶区涵盖澜沧县景迈村与芒景村,是一片具有上千年种植历史的万亩栽培型古茶园,是目前云南省所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古茶园。有勐本、大坪掌、帮波、翁基翁洼、芒景等,为主要古树产区,口感各有差异。

根据专家学者考证景迈茶区的历史根源,认为这片古茶山早在公元696年即由布朗族的祖先开始种植,距今1200多年,后来经过几个朝代的连片开垦种植,至今已达1万多亩的规模。古茶林内,老茶树上所寄生之石斛科植物——螃蟹脚,具有清热解毒之效。据了解,2006年以前以为只有景迈茶区的特殊环境与百年老茶树才有寄生螃蟹脚,目前在邦崴、南糯都有发现螃蟹脚的存在。

栽培古树茶特色: 中小叶茶在芒景一带较多,颜色偏青绿,条索较短、较窄,以轻发酵甜香著称;口感较聚、上颚中后段的清甜略带花香为其特色,与舌面中段甘韵表现佳,汤质滑、稍薄。大叶茶以勐本、大坪掌一带,甜香较沉稳,口感较广、偏口腔后端,水质较软、刺激性较中小叶茶低。

云南主要茶区布朗茶区介绍


布朗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原属国营勐海茶厂初制所。

布朗位于勐海县南方80多千米路程,面积1016平方千米,以布朗族为主,约1万多居民,居住在海拔为2082米的三垛山和最低海拔为535米的南览河与南桔河交汇处之间的坡地上。布朗族为古代濮人后裔,可说是茶艺的始祖,是他们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布朗山乡的南部和西部与缅甸接壤,是全国唯一的布朗族乡。据文化学者调查,布朗族与柬埔寨的高棉人是同一种族。高棉人创造了吴哥文明,而布朗人却成了西双版纳最早的原住民之一,也是茶文化的一个源头。

国营勐海茶厂时期布朗山茶区,包含布朗山与新、老班章,初制所一年可收鲜叶300多吨,大约可制成晒青毛茶80多吨;目前因大量种植,总产量大增,可达一二百吨毛茶产量。

大叶栽培古树茶特色:

古树茶以苦茶为特色,舌面与上颚中后段稍苦,类似老曼峨、吉良古树。不适合做纯料,以拼配为主。甜茶主要源自帕沙,而比帕沙古树滋味浓厚、体感更强。

野放茶特色:

野放茶品种与古树茶不同,刺激性强、涩味重,香浓味重,区别于古树茶。为传统国营勐海茶厂拼配原料区,以往因制程问题,有浓厚烟熏味,为“勐海味”生茶特征主因。

云南倚邦茶区古六大茶山茶区


倚邦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中北部,古六大茶山茶区。

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象明乡。倚邦在傣语中,被称为“唐腊”,即茶井的意思。在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的海拔最高,360多平方千米的面积几乎全是高山。与易武茶山相比,倚邦茶山的海拔差异更大,海拔最高达到1950米;而是高山。与易武茶山相比,倚邦茶山的海拔差异更大,海拔最高达到1950米;而最低处为江河交汇处,海拔只有565米。倚邦茶山境内有大叶茶与中小叶茶,然根据有关专家测定,倚邦的中小叶茶不同且优于其他省份的小叶茶,而又优于倚邦大叶茶类。

明末清初石屏人落居倚邦,以茶为生,开辟茶园、建茶号。清朝初、中期向朝廷纳贡上百担普洱茶,即以倚邦茶为主,普洱茶的名气可以说是从倚邦开始的。清朝初年至民国初年,是倚邦茶区的鼎盛时期,官府衙门、大庙会堂等,一栋栋建得巍峨辉煌,交易热络、人声鼎沸、骡马塞道,晚上灯火通明宛如不夜城。清朝中后期,普洱茶制茶交易中心迁往易武,倚邦茶业开始没落,然倚邦成为茶马重镇的历史地位已经载入了史册。1942年的一场战乱,引发大火将倚邦烧成颓圮瓦砾,倚邦从此元气大伤。随后的瘟疫使茶商、百姓再度大举迁离;后来又经过20世纪70年代的搬迁,现在倚邦村仅有30多户人家,100多人口,交通不便,成为一个贫穷的农业小镇。近年,普洱茶再度崛起,倚邦这座古代茶马重镇;又重新受到瞩目。

中小叶栽培古树茶特色:

中小叶茶类以特殊香型著称,口感较窄、上颚香甜微蜜感、稍苦,舌面中后段带苦有甘韵。

云南西双版纳茶区 茶祭风俗大观


在西双版纳茶区,茶叶是各民族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祭品之一。

“茶祖会”上以茶祭茶祖

诸葛亮是云南茶区多民族共同尊奉的“茶祖”。过去,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诸葛亮生日那天,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一带的茶商都要组织当地各民族群众举行“茶祖会”,用猪、羊、酒、茶等祭品祭拜茶祖诸葛亮,祭拜属于“武侯遗种”的古茶树,祈求茶叶丰收、茶山繁荣、茶农平安。清代檀萃《滇海虞衡志》(公元1799年)载:“茶山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

哈尼族必不可少的重要祭品——茶叶

哈尼族信仰原始宗教,主要是祖先崇拜和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多神崇拜。哈尼族崇拜祖先,每户供有祖宗神位“阿培波罗”,每年秋收及节庆都要多次举行祭祖活动,表达对列祖列宗的尊敬,并祈求祖先的护佑。祭祖时要在供桌上摆上米饭、鸡肉、茶叶、酒、盐等祭品。

哈尼族崇拜多神,所信神灵有天神、地神、山神、树神、水神及恶鬼、魂灵等等。从事某项活动,必先祭祀有关的神灵,祈求保护,因而产生了众多的祭神活动,祭神时也必须以鸡肉、米饭、酒、茶等祭品供奉。如每年春茶开采时,必先要祭拜山神和古茶树神,祈求茶叶增产、增收。

基诺族以茶祭鼓

大鼓是基诺族祖先躲避洪水的器物,是基诺族崇拜的神器。每年新年节(特懋克节)都要举行祭鼓仪式,祈求祖先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祭鼓仪式由巫师主持,祭品有猪、鸡、米饭、茶、酒等。

傣族、布朗族用茶“赕佛”

傣族、布朗族均信奉小乘佛教,每年都要到缅寺进行多次“赕佛”等宗教活动,同时要听经祈福,并求风调雨顺、粮茶丰收。“赕佛”时,茶叶是重要的“赕品”之一。

云南南糯茶区及文化历史


南糯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原属国营勐海茶厂初制所。

南糯位于勐海县东侧,平均海拔1400米。在傣语里面,南糯的涵义是“笋酱”。古代南糯山居民以哈尼族为主,族人将吃不完的竹笋制作成笋酱,为当时地方首领所喜爱,要求该山寨每年进贡笋酱,后来就把此山称作南糯山。

爱尼族人(哈尼族支系)在1100多年前的唐代南诏时期,就开始定居南糯山。而在爱尼人定居南糯山之前,已有浦蛮人在此居住。浦蛮人即今天的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裔,是他们最早在南糯山开始种植茶叶。目前南糯茶区保留着15000多亩混生的古老茶园,应是1000多年以前布朗族所栽种、荒废遗留的茶园。目前主要古树产地有半坡老、新寨,姑娘寨,丫头寨,石头新、老寨,以半坡老寨产量相对大。南糯山是云南省较早推广手工制茶的地区,也是目前工艺水平相对较高的茶区。

大叶栽培古树茶特色: 香扬清甜、口腔涩感、刺激性较高的代表性茶品;上颚中段舌尖甜香,甘韵在舌面中段,汤质滑口涩度稍高。

云南勐海茶区历史文化及发展


勐海茶区

“勐海”是西双版纳州下辖的一个县。“勐”为早期行政单位的名称(傣语“勐”为地方之意),“海”是人名,叫“岩海”,又称“召相海”,是最先管理统辖勐海地区的一位傣族首领,因此也有人称“海”为勇者居住的地方。

此茶区为2004年以前,勐海茶厂主要茶菁收购地区。清代以前普洱茶的集散地以普洱为主,清朝末年普洱茶的制作技术向南传递,由普洱(今景东附近)、思茅(今普洱市)到倚邦、易武、勐海等地区。至民国初年,因种种政经因素、交通问题,加之瘟疫肆虐,茶叶的贸易重心完全由勐海地区所取代。20世纪50年代初期勐海茶厂除在本县茶区设站收购毛茶外,并在景洪、勐腊等县设站收购毛茶。且1952年开始,勐海茶厂及所属南糯山分厂开始收购部分鲜叶直接在场内加工,成为初、精制合一的最早典范。目前勐海茶区涵盖在西双版纳地区澜沧江以南的范围,包括景洪、巴达、布朗山、班章、南糯山、勐龙、勐宋、勐遮等地区;广义勐海茶区,涵盖至勐海茶厂收购毛料茶区,如普洱市西南部茶区(如邦崴、景迈)。纬度与海拔较低,气温稍高、雨量较多,茶性强、香气扬、涩度较高,是此茶区茶菁主要特色。

云南省西双版纳班章茶区介绍


班章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

班章位于勐海县南方约60多千米路程,平均海拔约1700米。原属于国营勐海茶厂旧有布朗山初制所,有新、老班章茶区之分。国营勐海茶厂于1988年于新班章现址,种植3502亩新茶园。栽培型的古茶园数千亩,主要分布在老班章、老曼峨等地。老班章村寨内古树茶只有三四千公斤,荒地茶台地茶于2003年后大量栽植,有三四十吨以上产量。目前,坊间所谓有老班章特色之班章茶区,涵盖老班章、老曼峨、吉良、贺开等地,古树产量可达百吨以上,可说是大班章地区。

大叶栽培古树茶特色:

老班章有两种茶种,分属帕沙、老曼峨,所以市场有老班章很苦或不苦的说法。质较重、韵较广而深,气味特殊,香气下沉,舌尖与上颚表现不明显;与老曼峨、吉良等有明显差距。正常仓储下,老班章纯料存放于较潮湿环境五年以上口感全无,只剩韵感、气感。若以拼配料使用,则可达画龙点睛之神效,为拼配优质茶不可或缺。

因老班章过度被关注,农民采摘都以大小树混采方式,所谓老班章纯料是指台地古树混合口感,口感靠前、涩度偏高。所以,市场所谓的老班章苦涩度非常高,是因为拼配小树、荒地所导致。

国外特色茶


想了解《国外特色茶》知识吗,丰富的《国外特色茶》内容等你来看!

同样是饮茶,在不同的国家地区,饮茶的品种以及方式方法都不同,很多都极具特色,比方说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泰国,就有属于他们当地的传统特色饮法。

先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这两个国家跟我们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因为华人很多。他们的饮茶风俗别具一格,盛行肉骨茶。顾名思义,所谓肉骨茶,就是一边吃肉骨一边饮茶,在他们的风俗中,吃肉骨的时候一定要饮茶。

肉骨说白了就是带瘦肉的排骨或者鸡肉、牛肉、猪蹄等,先加好作料烹调好,用文火炖熟,在炖的时候通常会在肉骨中放一下有益身心的药材,比如党参、枸杞等,既能使肉骨更加鲜嫩,也能使之更具营养。喝的茶大多选择产自附件的乌龙茶,比如大红袍、铁观音一类。选择这种茶其实很好理解,乌龙茶属半发酵茶,香气浓郁,并且在促进消化吸收方面独具功效。

随着肉骨茶的不断普及发展,已经是当地以及周边地区十分大众化的食品,肉骨茶的配料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香港的各大超市,都可以买到。有兴趣的朋友大可以尝试一下。

在泰国盛行的是腌茶,其制作方法跟云南少数民族的腌茶是一样的,一般在雨季腌制。其实腌茶与其说是一种茶,不如说是一种菜,在吃的时候跟香料拌合,吃起来又香又凉,因为当地比较炎热,所以这种腌茶十分受欢迎,是泰国世代相传的家常菜。

关于本文《国外特色茶》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