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茶久食益意思,好茗饮莼羹

发布时间 : 2020-10-23
久饮花茶 大益七子饼茶什么意思 晚上饮什么茶好

久饮花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苦茶久食益意思,好茗饮莼羹”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之事

华佗《食论》:“苦茶久食益意思。”

壶居士《食忌》:“苦茶久食羽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郭璞《尔雅注》云:“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羹饮,今呼早取为茶,晚取为茗,或一曰荈,蜀人名之苦茶。”

《世说》:“任瞻字育长,少时有令名。自过江失志,既下饮,问人云:‘此为茶为茗?’觉人有怪色,乃自分明云:‘向问饮为热为冷?’”

《续搜神记·晋武帝》:“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遇一毛人长丈余,引精至山下,示以丛茗而去。俄而复还,乃探怀中橘以遗精,精怖,负茗而归。”

晋四王起事,惠帝蒙尘,还洛陽,黄门以瓦盂盛茶上至尊。

《异苑》:“剡县陈务妻少,与二子寡居,好饮茶茗。以宅中有古冢,每饮,辄先祀之。二子患之曰:‘古冢何知?徒以劳。’意欲掘去之,母苦禁而止。其夜梦一人云:吾止此冢三百余年,卿二子恒欲见毁,赖相保护,又享吾佳茗,虽潜壤朽骨,岂忘翳桑之报。及晓,于庭中获钱十万,似久埋者,但贯新耳。母告,二子惭之,从是祷馈愈甚。”

《广陵耆老传》:“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所得钱散路傍孤贫乞人。人或异之,州法曹絷之狱中,至夜,老姥执所鬻茗器,从狱牖中飞出。”

《艺术传》:“敦煌人单道开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药有松桂蜜之气,所余茶苏而已。”释道该说《续名僧传》:“宋释法瑶姓杨氏,河东人,永嘉中过江遇沈台真,请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悬车,饭所饮茶,永明中敕吴兴礼致上京,年七十九。”

《宋江氏家传》:“江统字应迁,愍怀太子洗马,常上疏谏云:‘今西园卖醯面蓝子菜茶之属,亏败国体。’”

《宋录》:“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王微《杂诗》:“寂寂掩高阁,寥寥空广厦。待君竟不归,收领今就槚。

鲍昭妹令晖著《香茗赋》。

南齐世祖武皇帝遗诏:“我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但设饼果、茶饮、乾饭、酒脯而已。”

梁刘孝绰、谢晋安王饷米等,启传诏:李孟孙宣教旨,垂赐米、酒、瓜、笋、菹、脯、酢、茗八种,气苾新城,味芳云松。江潭抽节,迈昌荇之珍;疆场擢翘,越葺精之美。羞非纯束野麏,裛似雪之驴;鲊异陶瓶河鲤,操如琼之粲。茗同食粲酢,颜望楫免,千里宿舂,省三月种聚。小人怀惠,大懿难忘。陶弘景《杂录》:“苦茶轻换膏,昔丹丘子青山君服之。”

《后魏录》:“琅琊王肃仕南朝,好茗饮莼羹。及还北地,又好羊肉酪浆,人或问之:茗何如酪?肃曰:茗不堪与酪为奴。”

《桐君录》:“西陽武昌庐江昔陵好茗,皆东人作清茗。茗有饽,饮之宜人。凡可饮之物,皆多取其叶,天门冬、拔揳取根,皆益人。又巴东别有真茗茶,煎饮令人不眠。俗中多煮檀叶,并大皂李作茶,并冷。又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煮盐人但资此饮,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芼辈。《坤元录》:“辰州溆浦县西北三百五十里无射山,云蛮俗当吉庆之时,亲族集会,歌舞于山上,山多茶树。”

《括地图》:“临遂县东一百四十里有茶溪。”

山谦之《吴兴记》:“乌程县西二十里有温山,出御荈。《夷陵图经》:“黄牛、荆门、女观望州等山,茶茗出焉。”

《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淮陰图经》:“山陽县南二十里有茶坡。”

《茶陵图经》云:“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本草·木部》:“茗,苦茶,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渴热,令人少睡。秋采之苦,主下气消食。注云:春采之。”

《本草·菜部》:“苦茶,一名荼,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益州川谷山陵道傍,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注云:疑此即是今茶,一名荼,令人不眠。本草注。”按《诗》云“谁谓荼苦”,又云“堇荼如饴”,皆苦菜也。陶谓之苦茶,木类,非菜流。茗,春采谓之苦?茶。

《枕中方》:“疗积年瘘,苦茶、蜈蚣并灸,令香熟,等分捣筛,煮甘草汤洗,以末傅之。”

《孺子方》:“疗小儿无故惊蹶,以葱须煮服之。”

【译文】

七、茶事的历史记载

《华陀食论》说:"长期饮茶,对思考有益。"

壶居士《食忌》说:"长期饮茶,身轻体健,好似飘飘欲仙;茶与韭菜同时吃,使人增加体重。"

郭璞《尔雅注》说:"茶树矮小像栀子。冬季叶不凋零,叶子可煮茶喝。现在把早上采的叫'荼',晚上采的叫'茗',又有的叫'荈',蜀地的人叫它为'苦荼'"。

《世说》云:"任瞻,字育长,青年时期有好的名声,自从过江之后变节失志。有一次到主人家作客,主人陈上茶,他问人说:'这是茶,还是茗?',发觉旁人有奇怪不解的表情,便自己申明说:'刚才是问茶是热的,还是冷的?'"。

《续搜神记》说:"晋武帝时,宣城人秦精,常进武昌山采茶。一次遇见一个毛人,一丈多高,引秦精到山下,把一丛丛茶树指给他看了才离开,过了一会儿又回来,从怀中掏出橘子送给秦精。秦精害怕,忙背了茶叶回家。"

晋四王叛乱时,惠帝逃难到外面,回到洛陽时,黄门用陶钵盛了茶献给他喝。

《异苑》说:"剡县陈务的妻子,青年时带着两个儿子守寡,喜欢饮茶。因为住处有一古墓,所以每次饮茶总先奉祭一碗。两个儿子感到是个祸害,说:'一个古墓,它知道什么?白花力气!'想把它挖去。母亲苦苦劝说,坚决不准。当夜,梦见一人说:'我住在这墓里三百多年了,你的两个儿子总要毁平它,幸亏你保护,又拿好茶祭奠我,我虽然是地下枯骨,但怎么能忘恩不报呢?'天亮了,在院子里见到了十万串钱,像是埋了很久的,只有穿钱的绳子是新的。母亲把这件事告诉儿子们,两个儿子都很惭愧。从此祭祷更加经常和注重。"

《广陵耆老传》说:"晋元帝时,有一老太婆,每天一早,独自提一器皿的茶,到市上去卖。市上的人争着买来喝。从早到晚,那器皿中的茶不减少。她把赚得的钱施舍给路旁的孤儿、穷人和乞丐。有人把她看作怪人,向官府报告,州的官吏把她捆起来,关进监狱。到了夜晚,老太婆手提卖茶的器皿,从监狱窗口飞出去了。

《艺术传》说:"敦煌人单道开,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经常服食小石子,所服的药有松、桂、蜜的香气,此外只饮茶叶、紫苏罢了。"

《释道该说续名僧传》云:"南朝宋时的和尚法瑶,本姓杨,河东人,永嘉年间过江,在武康小山寺遇见了沈台真清真君,年纪很老了,用饮茶当饭。永明中,皇上下令吴兴官吏隆重地把他送进京城,那时年纪七十九。

宋《江氏家传》说:"江统,字应元。升任愍怀太子洗马。曾经上疏谏道:'现在西园卖醋、面、蓝子、菜、茶之类,有损国家体面'"。

《宋录》说:"新安人王子鸾、王子尚到八公山拜访昙济道人,道人设茶招待他们。子尚尝了尝茶说:'这是甘露啊,怎么说是茶呢?'"

王微《杂诗》云:"静悄悄,关上高阁的门;冷清清,大厦空荡荡。等您啊,您竟迟迟不回来;失望啊,且去饮茶解愁怀。"

鲍照的妹妹令晖写了篇《香茗赋》。

南齐世祖武皇帝的遗诏称:"我的灵座上切莫用杀牲作祭品,只须摆点饼果、茶饮、干饭、酒肉罢了。"

梁刘孝绰呈《谢晋安王饷米等启》中说:"李孟孙君带来了您的告谕,赏赐我米、酒、瓜、笋、菹(酸菜)、脯(肉干)、酢(腌鱼)、茗等八种食品。酒气馨香,味道淳厚,可比新城、云松的佳酿。水边初生的竹笋,胜过菖荇之类的珍羞;田头肥硕的瓜菜,超越好上加好的美味。白茅束捆的野鹿虽好,哪及您惠赐的肉脯?陶侃瓶装的河鲤虽好,哪及您馈赠的鲊鱼?大米如玉粒晶莹,茗荈又似大米精良,酸菜一看就令人开胃。(食品如此丰盛)即使我远行千里,也用不着再筹措干粮。我记着您给我的恩惠,您的大德我永记不忘

陶弘景《杂录》说:"苦茶能使人轻身换骨,从前丹邱子、黄山君饮用它。"

《后魏录》:"琅琊王肃在南朝做官,喜欢喝茶,吃莼羹。等到回到北方,又喜欢吃羊肉,喝羊奶。有人问他:'茶和奶比,怎么样?'肃说:'茶给奶做奴仆的资格都够不上。'"

《桐君录》:"湖北黄冈、武昌、安徽庐江,江苏武进等地人喜欢饮茶,都是主人家准备的。茶有饽,喝了对人有好处。凡可作饮料的植物,大都是用它的叶,而天门冬、菝葜却是用其根,也对人有好处。又湖北巴东有真茶,煮的喝了使人兴奋没有瞌睡。当地人习惯把檀叶和大皂李叶煮当茶,两者的性质都冷。另外,南方有瓜芦树,它的叶大一点,也像茶,很苦很涩,制取为末,像喝茶一样地喝,也可以整夜不眠,煮盐的人全靠喝这。交州和广州很重视饮茶,客人来了,先用它来招待,还加一些香菜?

《坤元录》:"辰州溆浦县西北三百五十里,有无射山,据称:土人风俗,遇到吉庆的时候,亲族聚会,在山上歌舞。山上多茶树。"

《括地图》:"在临遂县以东一百四十里,有茶溪。"

山谦之《吴兴记》:"吴兴县西二十里有温山,出产进贡皇上的茶。"

《夷陵图经》:"黄牛、荆门、女观、望州等山,出产茶叶?

《永嘉图经》:"永嘉县以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淮陽图经》:"山陽县以南二十里,有茶坡。"

《茶陵图经》说:"茶陵,就是陵谷中生长着茶的意思。"

《本草·木部》:"茗,又叫苦荼。味甘苦,性微寒,没有毒。主治瘘疮,利尿,除痰,解渴,散热,使人少睡。秋天采摘有苦味,能下气,助消化。原注说:要春天采它"。

《本草·菜部》:"苦菜,又叫荼,又叫选,又叫游冬,生长在四川西部的河谷、山陵和路旁,即使在结冰的寒冬也冻不死。三月三日采下,弄干。"(陶弘景)注:怀疑这就是现在称的茶,又叫荼,喝了使人不能入睡。(苏恭)《本草注》按:"《诗经》说"谁说荼苦",又说"乌头、苦荼像糖一样甜",指的都是苦菜。陶弘景称的苦荼,是木本植物茶,不是菜类。茗,春季采,叫苦搽。"

《枕中方》:"治疗多年的瘘疾,把茶和蜈蚣一同放在火上烤熟,等发生香气,分成相等的两份,捣碎筛末,一份加甘草煮水洗;一份外敷。"

《孺子方》:"治疗小孩不明原因的惊厥,用苦茶和葱的发根煎水服。"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余饭后“伊公羹和陆氏茶”


陆羽所铸造的煎茶风炉,除了三足上刻有铭文之外,在周围三个通风孔之上,也铸有六字铭文,这六个字分别为“伊公”、“羹”、“陆”、“氏茶”。将六字连缀,便成了“伊公羹,陆氏茶”。

伊公,即商朝的贤相伊尹,名为挚。其主要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18世纪末至公元前17世纪末。伊公初时隐居山野,躬耕务农,然而他身份虽卑却心忧天下。后经商汤三次礼请,始出为相。伊尹帮助汤讨伐暴君夏桀,使汤得到了天下而称王。传说伊尹一生共历经商初六代帝君,去世时年逾百岁。商帝沃丁用等同于天子的礼仪厚葬了伊尹。孟子称他是能承大任的圣贤。伊尹一生,丰功伟绩甚多,商汤尊称他为“阿衡”。“阿衡”出自《诗·商颂-长发》:“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阿衡原指官名,后引申为辅导帝王主持国政,意思是商汤得以继持朝政的稳固与平衡全都倚仗伊尹,到了商朝第五代国君太甲时改称为保衡。伊尹除了在治理国家上具有卓越贡献之外,还以擅长用鼎器烹饪而著称于世。《韩诗外传》如是记载:“伊尹……负鼎操俎调五味而为相”。

我国古代的鼎器,为传国之重器,通常在国家举行隆重礼祭用于盛载牲体,也有用作烹杀罪人的刑器,一直到后来才开始用于炼丹、煮药、烹茶和焚香。由伊尹首创以鼎器烹饪五味调和的美羹佳肴,流芳千古。陆羽在煎茶风炉上铸铭文日“伊尹羹”、“陆氏茶”,一则是对伊尹的怀念,同时更是以伊尹自况。陆羽将自己的“陆氏茶”和“伊公羹”相媲美,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伊尹是古今名垂青史的贤相;陆羽是功益千古的茶圣,各领风骚,各有殊勋,无论是谁,都堪称是我国历史上备受景仰的圣贤名人。

《关于苦茶》 茶苦原来即苦茶


《关 于 苦茶》

去年春天偶然做了两首打油诗,不意在上海引起了一点风波,大约可以与今年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宣言相比,不过有这差别,前者大家以为是亡国之音,后者则是国家将兴必有帧祥罢了。此外也有人把打油诗拿来当作历史传记读,如字的加以检讨,或者说玩骨董那必然有些钟鼎书画吧,或者又相信我专喜谈鬼,差不多是蒲留仙一流人。这些看法都并无什么用意,也于名誉无损,用不着声明更正,不过与事实相远这一节总是可以奉告的。其次有一件相像的事,但是却颇愉快的,一位友人因为记起吃苦茶的那句话,顺便买了一包特种的茶叶拿来送我,这是我很熟的一个朋友,我感谢他的好意,可是这茶实在太苦,我终于没有能够多吃。

据朋友说这叫作苦丁茶。我去查书,只在日本书上查到一点,云系山茶科的常绿灌木,干粗,叶亦大,长至三四寸,晚秋叶腋开白花,自生山地间,日本名曰唐茶(Tocha),--名龟甲茶,汉名皋芦,亦云苦丁。赵学敏《本草拾遗》卷六云:

“角刺茶,出徽州。土人二三月采茶时兼采十大功劳叶,俗名老鼠刺,叶曰苦丁,和匀同炒,焙成茶,货与尼庵,转售富家妇女,云妇人服之终身不孕,为断产第一妙药也。每斤银八钱。”案十大功劳与老鼠刺均系五加皮树的别名,属于五加科,又是落叶灌木,虽亦有苦丁之名,可以制茶,似与上文所说不是一物,况且友人也不说这茶喝了可以节育的。再查类书关于皋芦却有几条,《广州记》云:

“皋卢,茗之别名,叶大而涩,南人以为饮。”又《茶经》有类似的话云:

“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南越志》则云:

“茗苦涩,亦谓之过罗。”此木盖出于南方,不见经传,皋卢云云本系土俗名,各书记录其音耳。但是这是怎样的一种植物呢,书上都未说及,我只好从茶壶里去拿出一片叶子来,仿佛制腊叶似的弄得干燥平直了,仔细看时,我认得这乃是故乡常种的一种坟头树,方言称作拘朴树的就是,叶长二寸,宽一寸二分,边有细锯齿,其形状的确有点像龟壳。原来这可以泡茶吃的,虽然味大苦涩,不但我不能多吃,便是且将就斋主人也只喝了两口,要求泡别的茶吃了。但是我很觉得有兴趣,不知道在白菊花以外还有些什么叶子可以当茶?《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山有栲”一条下云:

“山樗生山中,与下田樗大略无异,叶似差狭耳,吴人以其叶为茗。”《五杂俎》卷十一云:

“以绿豆微炒,投沸汤中倾之,其色正绿,香味亦不减新茗,宿村中觅茗不得者可以此代。”此与现今炒黑豆作咖啡正是一样。又云:

“北方柳芽初茁者采之入汤,云其味胜茶。曲阜孔林楷木其芽可烹。闽中佛手柑橄榄为汤,饮之清香,色味亦旗枪之亚也。”卷十记孔林楷木条下云:

“其芽香苦,可烹以代茗,亦可于而茹之,即俗云黄连头。”孔林吾未得瞻仰,不知楷木为何如树,唯黄连头则少时尝茹之,且颇喜欢吃,以为有福建橄榄豉之风味也。关于以木芽代茶,《湖雅》卷二亦有二则云:

“桑芽茶,案山中有木俗名新桑英,采嫩芽可代茗,非蚕所食之桑也。”

“柳芽茶,案柳芽亦采以代茗,嫩碧可爱,有色而无香味。”汪谢城此处所说与谢在杭不同,但不佞却有点左袒汪君,因为其味胜茶的说法觉得不大靠得住也。

许多东西都可以代茶,咖啡等洋货还在其外,可是我只感到好玩,有这些花样,至于我自己还只觉得茶好,而且茶也以绿的为限,红茶以至香片嫌其近于咖啡,这也别无多大道理,单因为从小在家里吃惯本山茶叶耳。口渴了要喝水,水里照例泡进茶叶去,吃惯了就成了规矩,如此而已。对于茶有什么特别了解,赏识,哲学或主义么?这未必然。一定喜欢苦茶,非苦的不喝么?这也未必然。那么为什么诗里那么说,为什么又叫作庵名,岂不是假话么?那也未必然。今世虽不出家亦不打溉语。必要说明,还是去小学上找罢。吾友沈兼士先生有诗为证,题曰《又和一首自调》,此系后半首也:

端透于今变澄澈 鱼模自古读歌麻

眼前一例君须记 茶苦原来即苦茶

饮武夷山茶到了通晓“益、意、艺、义”四美的境界


原标题:武夷山的茶

王传敏

山水佳处出名茶。武夷山茶种类丰富,当家名品当属大红袍、肉桂和水仙,还有新秀丹桂、黄观音、金观音等。大红袍最初产于武夷山内九龙窠的悬崖峭壁上,山岚环绕,清泉滋润,落叶苔藓为肥,遂得天地灵气,发岩骨花香,被乾隆皇帝誉为“建城杂进土贡茶,一一有味须自领。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至今山内尚存有六棵母树,堪称国宝。

茶有大益。唐代名臣刘贞亮曾总结茶的十大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今人总结茶之益处,林林总总,约有二十余条:安神、明目、止渴生津、清热、解毒、消食、醒酒、去脂减肥、下气、利水、去痰等。

茶有大意:“酒入世,茶出世”。饮茶不比饮酒。饮酒令人醉,让人壮胆鼓气,狂狷傲世,血脉贲张,狂歌猛进;饮茶令人醒,一盏茶饮下,使人冷静处事,敛气约性,温文儒雅。青壮时喜饮酒,暮老时爱饮茶。

品茶的最高境界是“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朱权语)。”次第说来:一曰得味。能够品味出茶的类别、品种、新陈、优劣,且能领悟茶的内在美。二曰得韵。能够借助品茶超凡脱俗,在普通的茶事中发现艺术,开发出人、茶、水、器、境、艺的美之所在。三曰得道。放下烦躁,放下烦恼,放下尘世的诸多困扰,静心品茗,一茶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察物体性,明心见性,尚自然,悟幽趣,养天年,茶之遇人?人之遇茶?此刻,此地,神思幽幽,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茶有大艺。剑有舞,茶有艺。聪明的武夷人把选茶、鉴水、用火、择器、布席、造境、冲泡、奉茶、煮茶、斗茶、鉴茶等饮茶环节与自然景观、文化艺术巧妙地融会贯通,形成了一整套雅致的“武夷茶艺”,有“恭请上座、丝竹和鸣、焚香静气、叶嘉酬宾、岩泉初沸”等二十七道程序,闻香,观色,品味,茶盏未举,心已远,物我两忘。茶艺讲究人、茶、水、器、境、艺六要素,人必端庄静雅,不问男女,举手投足,大有仙风道骨。茶必名、形、色、香、味俱美。水要清、甘、冽、活,所谓:“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只有做到六美荟萃,方能令人渐臻佳境。

茶有大义。义者,道理也。“茶之为物,可以助诗兴而云山生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陪清淡而万象惊寒。”武夷山的大儒朱熹,以茶比喻生活,茶初尝时苦,再回味时甘:“先生因吃茶罢,曰‘物之甘者,吃过必酸;苦者,吃过却甘。茶本苦物,吃过却甘。’问‘此理如何?’曰:‘也是一个道理,如始于忧勤,终于逸乐,理而后和。”(《朱子语类》卷第138载)

饮武夷山茶到了通晓“益、意、艺、义”四美的境界,犹如庄生梦蝶,茶耶?人耶?梦耶?幻耶?

一苦惊人的江华苦茶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一苦惊人的江华苦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的茶叶因为某个名人而出名,例如毛泽东喜欢六安瓜片;有的茶叶因为品质高而闻名,例如安溪铁观音;有的茶叶因其特点而深得人心,例如白茶的白毫和鲜爽。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有种茶却因为它的苦味而受追捧,它就是江华苦茶。

苦茶,茶性味苦,一般指的是茶味道较浓的饮料,苦丁茶和江华苦茶皆属于苦茶一类。而这一苦味却让许多好茶者爱不释口。

江华苦茶因为苦而出名,又名高脚茶,茶叶中的茶多酚的含量是湖南省茶叶中最高的。江华苦茶叶片肥大而质地柔软,芽头肥硕,其中所含的单宁咖啡碱等成分都比一般茶叶高,是制作红砖茶的优质原料。由其制成的茶叶,大多品质高、茶汁较多、茶味苦,并且极其耐冲泡。

江华苦茶盛产于湖南江华的瑶族自治县,是一种珍贵的茶树品种,生长在云雾缭绕的大瑶山。一方水土养一方茶,生长于高山之中的江华苦茶更是独具特色。在江华林区许多人用苦茶为原料制作成黑茶或炒青绿茶,有治久痢、健脾胃和清热解毒之效,且越陈越好,故农家常收藏达数年之久;早春嫩叶制成毛尖,其味浓爽回甘,为迎赠宾客的珍品。

如果您是茶叶的尝鲜者,或者是苦丁茶的爱好者,不妨试一试江华苦茶,不一样的苦味道,喝出健康,喝出苦尽甘来的人生。

关于本文《一苦惊人的江华苦茶》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苦茶?香茶?


想了解《苦茶?香茶?》知识吗,丰富的《苦茶?香茶?》内容等你来看!

世界上有很多种茶,有的比较清淡,有的比较醇厚,也有的比较苦涩,当然总体说起来,其实所有的茶在初尝的时候,都会有些苦涩,所以我们可以将所有的茶都成为苦茶。然而,再苦的茶,比如苦丁茶,在喝习惯之后,也能品出一份甜香,更遑论本就以香气出名的红茶、普洱茶、花茶,所以我们也可以将所有的茶称为香茶。

可见苦不苦,香不香,从来没有既定的标准,一切都在于自己如何看,你若喝一口之后,不习惯那丝苦涩,那就永远品味不到那份难得的甜香,如果你能全身心融入茶的世界,那么你的人生,就会处处茶香。

正和我们的人生一样,每个人从出生,到不断长大的过程,就好像一株茶树慢慢长大的过程。慢慢长大,期间要经受很多风霜雨露,经受很多大自然的考验,我们人生中不也有很多艰难困苦吗?然而,不管如何艰难困苦,只要一直走下去,就会实现自我的蜕变,就好像一株茶树最终长成,最终可以冲泡出芬芳馥郁的香茶一样。

先苦后甜,不管人生还是茶,都是如此,苦,是为了让自己清醒,让自己成长,香,是对自己一贯坚持的回报。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应该告诉自己这是暂时的,都应该明确所有的过往都是财富,要努力汲取这些过往的营养成分,如此,我们就能不断成长起来,如此,生活中才会有茶香。

关于本文《苦茶?香茶?》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大益诠释“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利于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如今,企业的社会责任成为商界的热门关键词,但究竟有多少企业能达到“上善若水”的境界?记者近日借采访云南大益普洱茶业有限公司、勐海茶厂董事长吴远之先生之机,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有着67年历史积淀的普洱茶企业的低调、从容,以及这家企业“上善若水”的公益爱心之路。

价格波动下的从容淡定

近来关于普洱茶价格波动的舆论热度胜于时下的高温,而在行业内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勐海茶厂,无疑处在此番波动的核心。据了解,在不少地方,大益产品的市场报价已成为普洱茶市场的价格晴雨表。作为“局内人”,吴远之对近期的市场变化体会怎样?

“市场价格阶段性的波动对我们的影响实际很小,我们仍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按部就班地发展。相比之下,怎样把茶做得更好,是我们现在更关心的事情。”在吴远之看来,茶的首要价值在品饮,而部分爱好者将收藏普洱茶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也很普遍,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茶品适度收藏。

“血统论”和“文化论”

“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为祖国和平安宁作出贡献的英雄已经淡出人们的记忆,很多在他们背后感人至深的人和事,往往更不为人所知。而当我们接触到这些,在被感动的同时,我们要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敬意和慰问。选择军人题材,是因为我们一直认为军人这个群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代表。”吴远之告诉记者,这也是近期大益和中央电视台合作公益性专题节目《祖国不会忘记》的原因。

他还向我们介绍起了勐海茶厂的历史,原来这个67年的企业当年创办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通过生产优质茶品换取大量重要物资以支持抗战。“所以,就像好茶血脉承袭一样,这也是我们企业的血统。”

大爱行天下

在选择公益爱心的方向上,吴远之介绍说,大益的选择主要是历史和未来两个向度:一是向那些为祖国和平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作出重大牺牲的人们致敬,并尽自己的心力做更多的实事;另一项大的公益投入主要是教育。

“我们有这样一句广告语,叫‘好茶自有大益’。如何能真正做到‘大益’?我们想一方面是做好主业,奉献更多更好的优质茶品,造福天下爱茶、饮茶之人。另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积极回馈社会的方式,为那些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尽自己的一份心意。”采访的最后,吴远之诚恳地表示:“一个大益的力量很有限,如果能起到一粒种子的作用,让更多人通过我们的公益活动关注、参与进来,我想这就是最大的成功。”

茶居的居是什么意思


每个村庄,百步之内,必有一茶居。这些茶居,不像广州的大茶楼,能容纳数百人:每一小居,约莫只容纳八张四方桌,二十几个茶客。倘若人来多了,茶居主人也不心慌,临河水榭处,湾泊着三两画舫,舫中品茶,也颇有滋味。

茶居的建筑古朴典雅,小巧玲珑,多是一大半临河,一小半倚岸。地面和河面留着一个涨落潮的差位。近年的茶居在建筑上有较大的变化,多用混凝土水榭式结构,也有砖木结构的,而我却偏好竹寮茶居。它用竹子做骨架,金字屋顶上,覆盖着蓑衣或松树皮,临河四周也是松树皮编成的女墙,可凭栏品茗,八面来风,即便三伏天,这茶居也是一片清凉的世界。茶居的名字,旧时多用发记茶居昌源茶室之类字号。现在,水乡人也讲斯文,常常可见望江楼临江茶室清心茶座等雅号。

旧时的水乡茶室,多备一盅两件。所谓一盅,便是一只铁嘴茶壶配一个瓦瓷盅。壶里多放粗枝大叶,茶叶味涩而没有香气,仅可冲洗肠胃而已。所谓两件,多是粗糙的大件松糕、芋头糕、萝卜糕之类,虽然不怎么好吃,却也可以填肚子,干粗活的水乡人颇觉实惠。现时,水乡人品茗是越来越讲究了,茶居里再不见粗枝大叶,铁嘴壶也被淘汰,换上雪白的瓷壶。柜台上摆着十多种名茶,偶尔一两种大众化的,也至少是茉莉花茶和荔枝红了。

水乡人饮茶,又叫叹茶。那个叹字,是广州方言,含有品味和享受之意。不论叹早茶或晚茶,水乡人都把它作为一种享受。他们一天辛勤劳作,各自在为新生活奔忙,带着一天的劳累和溽热,有暇叹一盅茶,去去心火,便是紧张生活的一种缓冲。我认为叹茶的兴味,未必比酒淡,它也可以达到熏熏而不醉的境界。

一座水乡小茶居,便是一幅浮世绘。茶冲进壶里,不论同桌的是知己还是陌生人,话匣子就打开了。村里的新闻、世事的变迁、人间的悲欢,不管是正史的还是野史的,电台播的大道新闻还是乡村小道消息,全都在叹茶中互相交换。说着、听着,有轻轻的叹息,有嗬嗬的笑声,也有愤世嫉俗的慨叹。无怪乎古时柳泉居士蒲松龄先生要在泉边开一小茶座,招呼过往客人,一边叹茶,一边收集可写《聊斋志异》的故事了。

在茶居里,也有独自埋下头,静静地读报之人,读着读着,突然拍案而起,惊动四邻。他们评论着、叹息着、赞扬着茶越冲越淡了,话却越说越浓。一桩桩事儿,就在叹茶中经过斟盘而拍板了。这时,茶客们兴致更浓了,他们举起茶杯碰起来

禅茶一味,淡久生香


想了解《禅茶一味,淡久生香》知识吗,丰富的《禅茶一味,淡久生香》内容等你来看!

茶至无味仍余香,人若无妄心自清。品茶,乃至品人生,要的是平实简约,雅致纯清。游走浮生,凡事要看清,看淡,且行且珍惜。意境如茶,浓时不骄,淡时而有余味,心境如禅,般若清栏,自若自清。禅在茶的余味里得道,茶在禅意里衍生。禅茶一味,亦是人生滋味,淡久生香。

茶,一片片吸日月之精华,含山川之神韵的青翠,融水之润、木之萃、土之灵、金之性、火之光,有着一种平心静气、清旷自若的淡泊,永远保持着一种与世无争的境界;禅,冥思、纯厚、枯寂、洞彻,解茶之旷达随心,释茶之圆融自在,金木水火土乃茶之五性,茶与禅乃至真至拙至天然……禅茶一味,可让人淡静,清心,沉思,寡淡少欲,心生清凉之意;让人心境如禅茶,澄澈空明,平和宁然。

和寻常人相伴,品的是茶,参的是生活、琐碎。和道合的人相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心领神会。参的也不是禅,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通透。和大师,或是有修性、修心的人,参的才是禅。茶道,也是禅道,禅茶须是对着外境、心境、人境,缺一不可。三者兼具,才是禅茶。

得一静字,便可洞察万物、道通天地、思如风云,心中常乐。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佛教常说:“禅茶一味”,在茶道中就是以静为本,同时,以静为美的诗句有很多,宋代杜小山有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行方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禅茶一味,茶心佛心,何异何殊?

茶叶不同,杯中的茶水亦不同,悟禅的意境也随之改变。鹅黄清澈,淡雅的茶水,恰似久藏琥珀;汤明色绿,清新可人,宛若水洗翡翠。苏东坡言“从来佳茗似佳人”,在轻盈升腾的水雾中观看佳茗,婀娜多姿,美不胜收。

浮生若茶。我们何尝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而命运又何尝不是一壶温水或炽热的沸水呢?茶叶因为沸水才释放了深蕴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才能留下我们一脉脉人生的幽香!把生命看成是学习,把挫折看成是成长,把一切的泥泞坎坷,都当作是看不见的手,它推动着你,展翅翱翔。禅茶一味,妙蕴人生,淡泊宁静,虚怀若谷。一壶茶,盛放的是一颗云水禅心,是一种人生态度。品茶之味,悟茶之道,就是要用雅性去品,要用心灵去悟。“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手执一杯香茗,茶韵生香,融入灵性,一道茶烟,轻轻一嗅,便疏通了灵秀之身心,隐逸而恬淡,清宁而闲适……

相关文章

nt(tou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