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龄茶树的护理|幼龄茶树的护理技巧

发布时间 : 2020-11-17
金花茶护理 茶树的起源 岩茶的茶树品种

金花茶护理。

幼龄茶树护理包括抗旱防冻,间苗补缺,耕锄除草,合理施肥,定剪修剪,打顶轻采和病虫防治等。此处只阐述一、二龄期内的抗旱防冻,间苗补缺两项内容,其它技术措施在有关章节中叙述。

(1)抗旱防冻目前的农业生产,大部分还是"露天工厂",不良的气候条件,如干旱水涝,严寒酷暑,都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甚至可能造成农作物的死亡。灾害性天气给茶叶生产造成的危害,常见的有旱害和冻害。在长江流域,前者常出现在伏夏,后者发生于严冬。幼龄茶树由于对不良气候条件的抵抗能力比较弱,其受害程度要高于成龄茶树,故须特别护理。

①抗旱我国主要产茶省(区)气候条件的判别是很明显的。以气温和降水为例,我国南部海南岛的岭头,年平均气温为23.1℃,降水量为2414.6毫米;中部的杭州,年平均气温为16.1℃,降水量为1400.7毫米;而北部山东的蓬莱,年平均温为11.8℃,降水量为623.6毫米。但各地气候也有共同点,如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之分。

海南岛旱季常出现在二二月到翌年四月,杭州在七至八月,山东则出现在十一月至翌年五月。这些都茶叶生产带来一定影响,在降水特少的年份,甚至造成危害。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七至八月份因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高温亢旱能持续数十天。

在这期间,茶叶季节产量也是全年最低的时期,而对幼龄茶树,特别是播种当年的幼苗和移栽苗,影响更大,如在管理上不采用相应的措施,常会出现焦苗和死苗现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旱害。

茶树产生旱害的原因:

一是茶树起源于我国西南部,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耐荫和需水较多的特性。茶树在逐步北移过程中,这一特性虽发生了一定变化,但较之有些作物来说,耐荫和对水分的要求还是较高的。

二是幼龄期,尤其是出土当年的茶苗,由于茎叶娇嫩,地下根系扎得还不深,容易受害。CY316.CoM

三是从环境因子来说,北方的干旱大风,南方的烈日高温,是常见的旱象天气,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茶树蒸腾作用显著增强,这时土壤如供水不足,就会出现供需失调,这种情况如发展到一定程度,轻则生长受阴,叶片受害,重则整株死亡。

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人们创造了不少与旱害作斗争的经验,归纳起来有:

选择抗旱品种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受害程度。

灌水提高土壤含水量这是解决旱害的根本途径。所以,在发展新茶园时要考虑水利条件,以便旱季灌溉。

地面覆盖减少蒸发就地利用杂草、农作物秸秆,在旱季来临前覆盖地面。一则可减少蒸发,降低地温,保蓄水分;二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可谓一举两得。幼龄休园铺草覆盖时,要防止"蒙头盖",否则在高温下茶苗会产生黄萎现象,不利茶苗生长。盖草用量,每亩三、四十担。

插枝遮荫遮荫保苗,对当年出土的幼苗效果较为理想,同时它的用材量也比地面铺草的方法节省,唯花工较大。遮荫物可选用麦秆、松枝、树枝等材料,在旱季来临前插于茶树的西南方,离茶苗15厘米左右,这样可以在上午十时至下午三时这段高温期,起到遮荫保苗的作用。

进行这项工作时,要注意遮荫物不要捂住茶苗,就略呈倾斜,这样茶苗仍能受到露水滋润。遮荫期间要做好遮荫物的护理工作,发现遮荫物倾倒捂苗,要有时扶正。用麦秆作为遮荫物时,不宜整束直插,这样容易捂苗。具体操作时,可将麦秆中部对折后错开,基部扎捆,使之呈扇面形,即可将基部埋在茶苗西南方,起到遮荫保苗作用。

加强管理,提高茶树抗旱能力从茶籽播种到出苗期间,出土幼苗能达到早、壮、齐的要求,就大大提高幼苗的抗旱力。在苗期旱害调查中可以发现,受害较重的茶苗,往往是出土较迟,或者是旱季正在破土成长的幼苗,最容易的产生烙苗死亡现象。

因此采用秋播或春季浸种催芽后播种,是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值得推广。在旱害调查中可以看出,高温干旱期来临前,苗高如能在5厘米以上,并有几片真叶开展的茶苗,抗旱力就显著提高。浅耕除草对提高茶苗抗旱力也有一定帮助。旱季又是减少杂草与茶苗争夺水分有效的方法。但浅耕除草要早,否则会弄巧成拙,反而加重旱害。引外,旱季勤施稀薄水肥,既能补充水分,又能增加养分,从而提高茶苗的抗旱能力。

②防冻 茶树冻害有雪冻、风冻和霜冻等几中。长江以南以雪冻和霜冻为常见,而其它茶区这三种冻害均有发生。茶树受冻后,有赤枯和青枯两种表现形式,南部茶区以赤枯为主,北部茶区则两类兼有发生。霜冻和风闲在受冻后即现危害状,而雪冻是在溶雪过程中逐步出现冻害,在积雪期间,相反对茶树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茶树具有一定的抗御低温的能力,但不同器官的抗寒力是不同的。据有关资料报道,茶树叶、茎、根的抗寒力是依次递减的。在冻害调查中可以发现,茶树根系因有土壤保护,往往不易受冻。所以在生产实践中,茶树冻害发生演变的程度是叶片首先受害,继而扩展到茎部,只有在气温极度寒冷的情况下,根部才遭冻害。

冻害发生的原因,一是与气温有关系。从气候情况来分析,不外乎三个因素,即低温、干旱和大风。这三者往往是们随发生的,而低温是主导因素,干旱和大风可以加深冻害的程度。据山东省日照倒1971-1977年茶树越冬与气象要素的关系指出,凡冬季负积温总值超过-100℃,极端最低温低于-10℃,日平均气温低于0℃的最长连续天数大于14天,这一年的冬季茶树就容易发生冻害。

此外,冬季降温剧烈,冻土深而持续期又长,这时大风和干旱也成了加深冻害的重要原因。二是与品种有关系。不同品种抗寒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品种耐寒些,有的品种抗寒性较差。从山东省引种的结果来看,该省试种初期,引种了安徽、浙江、江苏、湖南、陕西等省的茶籽,经多年观察比较,证明安徽黄山附近的群体种在当地表现抗寒力较强。而在山东结实的地产茶籽。长势和抗寒力更强。三是与地理有关系。

冻害与纬度和海拔高度有明显的相关性,茶园不同坡向也是冻害发生不一的相关因子。通常表现是,高纬度、高海拔和北向坡的茶园,茶树容易受冻,山谷和冷空气沉积的过道茶园,也容易受冻,四是与共园管理有关系。茶园管理不善,措施失当,也会造成茶树冻害。

防止冻害发生或减轻受冻程度的方法:

选用抗寒性较强的品种这是解决茶树受冻的根本途径,各品种抗寒力大小是受茶树本身遗传特性决定的。因此,常有冻害发生的地区,在开辟新茶园时,对各品种抗寒力要做到胸中有数,要选择抗寒力强的品种作为下期引种的对象,同时要特别注意选留地产抗寒力强的茶籽扩建新茶园,从而争取从根本上解决茶树受冻问题。

物理方法保护冻害发生在寒流频繁的冬季和早春,借助有利地形和设置挡风物,可以收到防寒保暖的效果。南方高山和纬度较高的北方山区,发展新茶园时,要首先选择避风向阳的有利地形优先发展,这样可凭借山峰的屏障作用,起到防寒防冻效果;其次在开辟新茶园时,有意识地保留部分原有林木,注意道路两旁的绿化工作,增设防护林带,这些都是永久性的保护措施,值得提倡和推广;此外,一、二龄茶苗采用埋土过冬(注意露顶和早春分期扒土),增设风障,地面铺草,也是防冻的有效措施。

化学药剂保护就是要用化学药剂保温,减少蒸腾,或者促进枝叶老熟,提高木质化程度,以增加茶树的抗寒能力,据有关资料报道,越冬期在茶树叶面和土表喷抑蒸保温剂,有一定的防冻效果。另有资料指出,在四月下旬、11月上旬喷2-4滴,对茶树越冬有帮助。采用化学药剂保护茶树过冬,是解决茶树安全越冬的一条新途径,这方面的研究开展得较少,有待进一步探讨。

加强管理,提高茶树抗寒力茶树培育管理包括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近年来从北方试种茶树的结果可以看出,茶树安全越东与种植前的土壤深翻、茶叶采摘、茶园肥水管理三方面的关系较密切。

山东省对茶园开垦质量特别重视,坡地一般都开成梯级茶园,土壤深翻80-100厘米,把这些作为技术规程的内容。无数实例证明,达到上述开垦标准的茶园,受冻程度就轻。幼龄茶树打头轻采期间,适当提早封园,对茶树安全越冻的关系也极为密切。

山东省日照县采取白露前后停采,秋分前后摘去嫩梢,即行封园,可以降低茶树受冻指数。在茶园肥水管理方面,要灌足越冬水,施肥要做到早施重施基肥,前促后控分次追肥,这也是区别于南方茶区的施肥原则。

目前我国多数茶区基肥施用时期,安排在秋茶结束后的深秋或初冬,而不少北方茶区的实践结果表时,基肥施用时期以白露前后较为恰当。

这时施用基肥,根系愈合生长快,安全越冬效果好,这是受北方气候条件决定的。北方深秋初冬,气温和地温下降迅速,所以早施基肥,可以取得积极效果。追肥分次施用,是合理施肥的重要原则之一,而北方气温的年变化是早春回升慢,晚秋下降迅速。根据这一特点,采用前促后控的追肥方法,这也有别于其它茶区。

其具体做法是,春夏季节茶芽萌动时及时追施氮素化肥,以求促进茶芽生长;而秋季追肥不能太迟,否则新梢会出现"恋秋"现象,加深茶树冻害。因此,最后一次追肥不过八月关。增施磷钾肥,对提高茶树抗寒力是有帮助的。

此外,冬季地面铺草,蓬面盖草,对提高地温、减少冻土厚度和降低蓬面昼夜温差不一定效果。

(2)间苗补缺 目前发展新茶园,多数采用茶籽直播。前面已经提到,有性繁殖的后代性状比较杂乱,个体间的性状差异较大;同时在播种茶籽时,考虑每丛最后定苗数是2-3株,因此每穴播种粒数也是酌情增加的。

基于这些原因,必须间苗,以使茶树性状相对一致,为今后快速成园,实现机械化采茶和茶叶高产稳产优质打下基础。间苗工作应挖掘留优去劣,留强去弱的原则。在茶苗、二龄期内,在年生长结束后进行一次间苗工作。

中小叶种茶树每丛最后留苗2-3株,大叶种茶树,每丛最后留苗1-2株。经过间苗的茶丛,要将根部松动过的土壤及时踏实,以利茶苗生长。间苗过程中因苗数过多而被间出优良性状茶苗,可用来补植缺丛,这样既解决部分种苗来源,同时由于取苗临近,宜于带土移栽,及时定植,所以补缺后的茶苗成活率也高。

在生产上,出于种种原因,往往会有缺丛现象产生。茶苗缺丛后及时进行补植,并保证补植茶苗的成活率,对提高茶园单产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否则会造成缺丛断行,茶园既不美观,产量也受影响。在一、二龄期内如不抓紧补植工作,今后随着树龄的增大,补植工作也逐渐难以进行,成活率会大大下降,这是共同的经验。新菘园苗期的补缺工作,应选择同龄苗进行补植。移栽时应注意的事项。

Cy316.com延伸阅读

幼龄茶树的定型修剪


幼龄茶树当主枝生长旺盛时,侧枝生长往往受到抑制。为了压抑主枝的生长,促进侧枝的生长,使茶树分枝构成理想的骨架,形成良好的树冠,有效地扩大采摘面,必须对幼龄茶树进行定型修剪。这是茶树高产稳产的一项关键措施。 定型修剪,对一块茶园或一株茶树来说,要修剪彩三次。第一:当茶苗高达30厘米时,主枝上有个分枝时,在离地面15-20厘米处剪去主枝的顶端,直播茶苗在一足龄时即可进行,移栽茶苗在定植后立即进行。这次定型的目的主要是促进一级骨干枝的形成。第二次:当茶树高达40厘米以上时,定型高度30-35厘米,比第一次提高15-20厘米,一般在第二足或移栽后一年进行。第二次定型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二级骨干枝的形成,巩固一级骨干枝。第三次:定型高度一般在第二次剪口上提高10厘米左右,这次修剪是促进采摘面的形成。第一、二次定型时,应该用枝剪剪去过长的生长枝,第三次定型可用水平剪按高度要求剪平。修剪时间,一般在去年10-12月上旬或第二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平地茶树可在头年秋末冬初定型,高山茶园可待第二年早春进行。 幼龄茶树经过三次定型修剪后,在主干上可形成3-4个一级骨干枝,并在一级骨干枝上形成5-7个二级骨干枝,这时茶树高度一般可达40-50厘米、树幅35-45厘米。在三次定型以后的头一、二年,实行打顶养蓬。以后就可以按照成龄茶树进行正常的采摘。

分段修剪幼龄茶树的技术


茶树是多年生经济树种,为把茶树培养成“矮、壮、阔、密、重”的高产高质高效低耗型树冠与树体结构,过去采用一年修剪一次的传统方法,一般需2~3年才能达到目的。而采用分段修剪技术,一般只需 1~1.5年便可达到目的。为推广此技术,现将主要方面分述如下:

一、标准与方法

分段修剪技术采用分批、分次、分段、轮回等修剪技术,人为控制和转移幼龄茶树的顶端生长优势,抑制主干枝、中间枝的生长发育及高度,促进侧枝和低位枝的生长发育及粗壮度,从而改变茶树的自然生长形态,用较短的时间把幼龄茶树迅速培养成适中的高度(80厘~120厘米)、适度的复盖度(90~95%)、适当的叶层厚度(30~40厘米)、适宜的百芽重(大叶种40~50克,中小叶种 20~25克)和强壮的骨架枝、密集的生产枝、宽广的采摘面的高产高质高效低耗型树冠与树体结构。第一次修剪宜在茶树离地10厘米处,枝条粗度达0.4厘米以上并已木质化或半木质化,长有7~8片真叶时,用整枝剪在单行茶树主茎离地面8~10厘米(双行提高至18~20厘米)处进剪把上部枝条剪去。第二次修剪是在第一次剪后茶树新枝条茎粗达 0.3-0.4厘米或枝条已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时,在上次剪口处提高8~12厘米将上部枝条剪去。以后各次依第二次修剪标准、方法进行,至可采用平面修剪标准时止。

二、修剪时间

宜在茶树生长季节(即2~11月)进行,不宜在高温干旱或低温寒冷时期进行。

三、注意事项

1、及时修剪

能否及时修剪是分段修剪的关键。因此,分批(达到标准进行修剪,不符合标准留待达到标准时再修剪)、分次(达到标准的也只能一次修剪1/2~2/3,其余下次才修剪)、分段(分第一层到第五层进行修剪)、轮回(每隔20天~25天进行一次修剪)、按标准(茎粗0.3厘米~0.4厘米,木质化或半木质化,长有7片~8片真叶)及时修剪是至关重要的。

2、平衡修剪

为了使同一层内所有枝条经分段修剪后达到粗细均匀、生长平衡、分枝层次分明,修剪时对霸王枝、徒长枝、高位枝、中间枝应压低2厘米~3厘米,边侧枝、细弱枝则应提高1厘米~2厘米。

四、剪后管理

经过分段修剪的茶树,枝条生长发育速度加快,枝条数量成倍增长,养分的消耗增大,宜及时追肥补充营养。追肥以速效肥为主,缓效肥为辅,要求每次修剪后追肥一次,每次施尿素10千克或尿素5千克混入复合肥10千克。同时,应注意防虫治病,及时清除杂草,适时供水,保证茶树正常生长发育。

五、适时平剪 当双行种植的茶树已培育成3层~4层分枝,每株已有20条以上的有效枝条,树幅已达80厘米或平行植茶树已培育出6层~7层分枝,每株已有70条以上有效枝条,树幅已达80厘米时,可用篱剪从茶树冠最大直径处进剪将茶树剪成水平型(大叶种)、面包型(中小叶品种)树冠。剪后实行边采摘边养蓬,上半年以养蓬为主,以采摘为辅;下半年以采摘为主,以养蓬为辅的采养结合的方法。至茶树基本封行后改用生产茶园采摘方法进行采摘。

茶树幼龄期的定型修剪


在茶树幼龄期进行3~4次定型修剪,可抑制幼龄茶树主干的顶端优势,促进腋芽萌发,增加骨干枝数量,迅速形成健壮的具一定高幅的采摘面。

① 第一次定型修剪在扦插苗移栽后进行。当移栽苗高达25厘米以上时,在离地面15~20厘米处留1~2个分枝,剪去顶端新梢.部分茶苗高度不足25厘米时,可留到5月中旬。修剪工具宜用锋利的整枝剪逐株修剪。只剪主枝,不剪侧枝,剪口要平滑,剪后留柄宜短。

② 第二次定型修剪:一般在翌年春茶萌动前的2月下旬~3月上旬进行。肥水管理条件和生长势比较好的茶苗,也可在旱季结束后的10月前后进行。 用整枝剪在第一次定型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5~20厘米,剪去上部枝梢,剪后茶树高度为30~40厘米。修剪时注意剪去内侧芽,保留外侧芽 ,以促使茶树向外分枝伸展,同时剪去根颈处的下垂枝及弱小分枝。

③ 第三次定型修剪:在第二次定型修剪一年后进行,若茶苗生长势旺盛也可提前。用篱剪在第二次剪口上提高10~15厘米,即离地面40~55厘米处水平剪除上部枝梢,并用整枝剪将根颈和树蓬内的下垂枝、弱技剪去,促进骨干枝正常生长。 通过三次定型修剪后的幼龄茶树,可形成树高40~55厘米、树幅60~100厘米,具有一定数量的、粗壮的骨干枝层,然后采用“春、夏茶打顶轻采,蓄枝养蓬”的技术措施。秋茶后进行轻修剪,即在上次剪口上提高5~10厘米,用篱剪剪成平顶形或略带弧形。经过两年打顶轻采养蓬,在茶树高达60~80厘米,树幅达100厘米以上时即可正式投产,进行成年茶树修剪管理。

幼龄茶树分段修剪技术


茶树是多年生经济树种,为把茶树培养成“矮、壮、阔、密、重”的高产高质高效低耗型树冠与树体结构,过去采用一年修剪一次的传统方法,一般需2~3年才能达到目的。而采用分段修剪技术,一般只需 1~1.5年便可达到目的。为推广此技术,现将主要方面分述如下:

一、标准与方法

分段修剪技术采用分批、分次、分段、轮回等修剪技术,人为控制和转移幼龄茶树的顶端生长优势,抑制主干枝、中间枝的生长发育及高度,促进侧枝和低位枝的生长发育及粗壮度,从而改变茶树的自然生长形态,用较短的时间把幼龄茶树迅速培养成适中的高度(80厘~120厘米)、适度的复盖度(90~95%)、适当的叶层厚度(30~40厘米)、适宜的百芽重(大叶种40~50克,中小叶种 20~25克)和强壮的骨架枝、密集的生产枝、宽广的采摘面的高产高质高效低耗型树冠与树体结构。第一次修剪宜在茶树离地10厘米处,枝条粗度达0.4厘米以上并已木质化或半木质化,长有7~8片真叶时,用整枝剪在单行茶树主茎离地面8~10厘米(双行提高至18~20厘米)处进剪把上部枝条剪去。第二次修剪是在第一次剪后茶树新枝条茎粗达 0.3-0.4厘米或枝条已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时,在上次剪口处提高8~12厘米将上部枝条剪去。以后各次依第二次修剪标准、方法进行,至可采用平面修剪标准时止。

二、修剪时间

宜在茶树生长季节(即2~11月)进行,不宜在高温干旱或低温寒冷时期进行。

三、注意事项

1、及时修剪

能否及时修剪是分段修剪的关键。因此,分批(达到标准进行修剪,不符合标准留待达到标准时再修剪)、分次(达到标准的也只能一次修剪1/2~2/3,其余下次才修剪)、分段(分第一层到第五层进行修剪)、轮回(每隔20天~25天进行一次修剪)、按标准(茎粗0.3厘米~0.4厘米,木质化或半木质化,长有7片~8片真叶)及时修剪是至关重要的。

2、平衡修剪

为了使同一层内所有枝条经分段修剪后达到粗细均匀、生长平衡、分枝层次分明,修剪时对霸王枝、徒长枝、高位枝、中间枝应压低2厘米~3厘米,边侧枝、细弱枝则应提高1厘米~2厘米。

四、剪后管理

经过分段修剪的茶树,枝条生长发育速度加快,枝条数量成倍增长,养分的消耗增大,宜及时追肥补充营养。追肥以速效肥为主,缓效肥为辅,要求每次修剪后追肥一次,每次施尿素10千克或尿素5千克混入复合肥10千克。同时,应注意防虫治病,及时清除杂草,适时供水,保证茶树正常生长发育。

五、适时平剪 当双行种植的茶树已培育成3层~4层分枝,每株已有20条以上的有效枝条,树幅已达80厘米或平行植茶树已培育出6层~7层分枝,每株已有70条以上有效枝条,树幅已达80厘米时,可用篱剪从茶树冠最大直径处进剪将茶树剪成水平型(大叶种)、面包型(中小叶品种)树冠。剪后实行边采摘边养蓬,上半年以养蓬为主,以采摘为辅;下半年以采摘为主,以养蓬为辅的采养结合的方法。至茶树基本封行后改用生产茶园采摘方法进行采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