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的原生态茶文化

发布时间 : 2020-11-27
原生态普洱茶 湖北原生态昭君白茶 原生态乌龙茶

原生态普洱茶。

普洱茶是一种原生态文化,普洱茶正是在这种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中国地方强势茶类。

1、原生态茶文化的内涵

(1)原产地——地方特产

(2)原生态——绿色、健康、有机

(3)原住民茶文化——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

(4)原味——天然风味

晒青没有经过高温的加工过程,最能保留茶叶的原始风味。这也是越陈越香概念赖以建立的基础。

2、原生态茶文化的商业价值

(1)怀旧价值

现代社会是强调进步的社会,社会在快速进步的同时也丢弃了很多宝贵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都值得我们留恋,因此,伴随进步而来的也是一个怀旧的社会,人们需要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些貌似陈旧的物品与生活方式来寄托思古之幽情。普洱茶就是这样一个好东西,遥远的马帮、诸葛武侯遗留下来的茶种、传统的晒青的那股淡淡的太阳味道、古老的石模压茶工具等等,都是绝好的怀旧与寻根题材。所以,古老的马帮一走进现代的北京城就引发了京城各路媒体的追捧,不但热透了天子脚下,还将其余波扩散到整个中国北方,从而形成了全国的普洱茶热。

(2)异域价值

对于内地来说,云南是边疆;对于中原来说,云南是化外之邦。相对很多国人来说,云南就是异域,就是别样的风情,很多人来云南旅游是抱着猎奇的心理来的。而普洱茶是中国茶类中异域价值最足的茶类。首先,从茶叶的本身而言,在种植方面云南有很多野生与野放的的茶叶,在加工方面云南的晒青与传统石模工艺,在产品的形态方面拥有独特的饼、砖、沱形式,还有背离的贵新茶的茶叶传统主张越陈越香的价值,这些信息对第一次接触普洱茶的人来说,与其经验价值截然相反,面对以传统茶叶革命者姿态出现的普洱茶,消费者往往有错位感而产生强烈的异域感。其次,在普洱茶身上附加有很多神话、传说及少数民族茶文化,这也是产生异域感的一大原因。将普洱茶的异域感与旅游相结合,可以开启巨大的茶旅游产业。

(3)健康价值

现代人追求健康,所以现代社会的健康趋势越来越明显,未来社会无疑是健康社会。现代人追求健康,其实是被现代社会不健康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逼迫的,越是稀缺的东西越有人追求。当社会普遍追求健康时,一方面说明大家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更高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健康本身就是一种稀缺品。而普洱茶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健康特性,其绿色、健康、有机的特征正好可以满足时代的需要。健康社会必然要催生庞大的健康产业,普洱茶怎样与健康产业相结合,是普洱茶产业研究的一大课题。

原生态茶文化,只是说明普洱茶是一个充满个性与特点的茶类。普洱茶可以依据原生态的特点大打特色牌,从而采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与中国的其他茶类开展竞争。差异化竞争的结果是,有助于形成特色的品类与品牌,其发展的最高境界是成为中国强势的地方茶类。

cY316.com延伸阅读

原生态古树普洱茶的特点


云南普洱原生态古树茶距海拔1600米以上,最高海拔达到1900米,平均海拔1700米,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只有旱湿雨季之分,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养分的积累。而本茶栈的茶品全部采用原生态普洱茶。而所谓的原生态古茶就是不打农药、不施肥、不受空气污染,而且成长的时间很慢,一个月只采摘一次。它与普洱茶中台地茶之铁观音类的不同之处是:会适当的施肥,打农药,自然产量就会高,一个星期采摘一次。但是国家也有个标准不允许超标,总的来说会有残农。然而市场上原生态古茶与台地的茶价3-4倍之多。建议爱茶的茶友尽量喝生态古茶,长期喝茶每年收藏一提或几饼普洱茶这样就有陈年老茶了喝了。市场的陈年老茶是很少有卖的,如8-10年以上的陈年普洱茶是十分难找的,就算有茶价也是十分昂贵。原生态古树普洱茶的特点:

1、古树茶的外观:条索粗壮,显毫,色泽油亮。

2、古树茶的汤色:不同年份的有不同的变化,新茶汤色清亮,存放过程中逐步发生变化,存放三年的老古树茶汤色已呈黄亮,油亮。且茶汤稠而厚。

3、古树茶香气:香气下沉,暗香突出,新茶明香更显,1至4年的香型总体呈花蜜香型,兰香感明显,且杯底留香。4、古树茶滋味:茶气足,茶汤口感饱满,分布均匀,生津快,回甘长,很有厚度和刚度,入口即能明显感觉到茶汤的劲度和力度。苦涩味很协调,化得快,只停留在口腔上颚,至舌底,喉部一带时,已明显转化为甘味。

5、古树茶的茶叶:叶片相对肥厚,也有呈椭圆形的;叶片柔韧,颜色比较均一,叶片上毫毛明显,依山头不同也有不同的形状。

原生态古树普洱茶的特点是什么?


云南普洱原生态古树茶距海拔1600米以上,最高海拔达到1900米,平均海拔1700米,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只有旱湿雨季之分,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养分的积累。而本茶栈的茶品全部采用原生态普洱茶。

而所谓的原生态古茶就是不打农药、不施肥、不受空气污染,而且成长的时间很慢,一个月只采摘一次。它与普洱茶中台地茶之铁观音类的不同之处是:会适当的施肥,打农药,自然产量就会高,一个星期采摘一次。但是国家也有个标准不允许超标,总的来说会有残农。然而市场上原生态古茶与台地的茶价3-4倍之多。

建议爱茶的茶友尽量喝生态古茶,长期喝茶每年收藏一提或几饼普洱茶这样就有陈年老茶了喝了。市场的陈年老茶是很少有卖的,如8-10年以上的陈年普洱茶是十分难找的,就算有茶价也是十分昂贵。

原生态古树普洱茶的特点:

1、古树茶的外观:条索粗壮,显毫,色泽油亮。

2、古树茶的汤色:不同年份的有不同的变化,新茶汤色清亮,存放过程中逐步发生变化,存放三年的老古树茶汤色已呈黄亮,油亮。且茶汤稠而厚。

3、古树茶香气:香气下沉,暗香突出,新茶明香更显,1至4年的香型总体呈花蜜香型,兰香感明显,且杯底留香。

4、古树茶滋味:茶气足,茶汤口感饱满,分布均匀,生津快,回甘长,很有厚度和刚度,入口即能明显感觉到茶汤的劲度和力度。苦涩味很协调,化得快,只停留在口腔上颚,至舌底,喉部一带时,已明显转化为甘味。

5、古树茶的茶叶:叶片相对肥厚,也有呈椭圆形的;叶片柔韧,颜色比较均一,叶片上毫毛明显,依山头不同也有不同的形状。

最原生态的普洱茶秘境茶园勐宋那卡


西双版纳,一个从热带雨林里生长出来的神奇乐土,亦是普洱茶主要茶产区之一。

若非习茶,或许我们一辈子都不会知道西双版纳密林里的村寨,不仅出产好茶,而且还是最为原生态的秘境所在。

譬如那卡,一个见证了无数风云变幻、远藏于勐海县勐宋深山里的老寨。

云南普洱茶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各地所产茶叶的口感滋味也不同,尤其是各个名山头都有着特定的口感。勐宋那卡寨便是其中之一。

那卡竹筒茶在清代就闻名遐迩,每年都要上贡“车里宣慰府”,就连缅甸国王也曾非常喜爱那卡茶。循着那卡茶的脚步,来到了这个向往已久的丛林深处的秘境。

云南的茶山,往往都连着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如今从勐海县城开车过来,可以通过这样的公路直达那卡村口。但想要进村,却并非一件简单的事。

通往那卡的公路不仅有着陡峭的山和U形弯,而且很长一段路程都是“土路”。一遇到下雨,裸露的红土就会和着雨水一起淌成泥河、冲上道路。严重的地方,必须推车才能前进。

等天晴了,太阳烤干了道路上的泥泞,路面就成了高低不平的大坑小坑了。20公里不到的路程,也要走上2个多小时。即使平常不晕车的人也忍不住胃里一阵阵的翻江倒海。

举目环视,茂密的原始森林叠嶂如峦,白色的云于林中山涧自由穿梭,阳光偶尔从云缝中透下来,形成明暗交替的好看景致。

但闻鸟啼风鸣,只觉天宽山阔,心明如朗。而就在这片美轮美奂的布景之中,藏着约660亩左右的古茶园。

高大的古茶树大多散落在密林之中,有的古茶树之间甚至相隔几百米,与竹子、芭蕉、果树及各种叫不出名的花草树木混生。

微雨过后,古茶树旁的野果显得格外诱人。随手一个抓拍,都让人心生无限向往。

而且,那卡位于有西双版纳屋脊之称的滑竹梁子山东侧,平均海拔1700米,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1800毫米,甚少受到打扰,生态环境相对比较稳定。

在这样的一个物种丰富且自成良好生态系统的深林中,高大的古茶树往往是以藤蔓攀附、青苔众生的形象出现。

而这片生态林,亦成了富集养分的天然培育床,不仅为古茶树提供了优秀的生存环境,也让近几十年种下来的小树能良好的继承并延续这片山林的优良基因。

由此而出的那卡茶,条索紧结、芽头较小;汤色金黄透亮、香气高昂、经久耐泡;香气突出,回甘生津强烈而明显。

忍不住感叹:真是天赐那卡好山水。从气候到雨水到山林生态,以及弥足珍贵的百年古茶园生态系统,无一不是适合茶树生长的好条件。

无数爱茶之人前赴后继到此,更有“爱得深沉的”如陈升号直接建立初制所,都是为了对得起这片山林。

那卡世居拉祜族,建寨300多年才106户人家,算全了也才568人,颇有点遗世独立的味道。而实际上,也的确如此。

进入村寨,甚至还能看到有的人家门口就生长着茶树。一座座新修建的房子就掩映在绿树之间。

一路上随处可见野放的小黑猪、猫狗等动物,在村里大摇大摆的踱着步。

虽已是21世纪,但这里的老人大多还是习惯赤脚走路,小孩也是三五成群的光着脚在地上撒着欢地跑来跑去。

而且,老人们大多身体强健,即使六七十岁了照样上山采茶。之前被报道过的百岁采茶老太,就是那卡寨子里的人。

也许是长期与山林相依相生,拉祜族天生喜欢花。无论是经济条件的好坏,村里家家户户的屋前都有一个小花园。

不过可要小心,这深山里的花园也是“藏龙卧虎”之地,花可不是乱嗅乱摸的。比如上图中的喇叭花,虽造型别致、外形靓丽,但却是有毒的。欢乐的生活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但这里除了年轻人会磕磕巴巴的说普通话,老一辈的没人会说。

据说村里只有一个大学生,而且还住在县城里。最终,我们只能用影像来记录这些画面。

面对我们的镜头时,无论是抽着旱烟袋的妇女,还是路边玩耍的孩童,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而就是这样一个一片祥和的古朴村寨,以前甚至穷到一家人出门可能要轮着穿裤子。

走完一整圈,忍不住感叹:好一块遗世独立的茶园宝地。临走前,村长扎儿为我们用当地特有的搪瓷缸泡了一杯正宗的那卡茶。

金黄透亮的茶汤刚涌入口中,就有带着清凉气息的甘甜不断涌进口腔;高扬的茶香,久久萦绕不散,恍若带着这片遗世秘境的特有神秘感,让人浮想联翩。我想,是再也无法忘记“那卡”这个“遗世明珠”了。

茶叶常识:云南思茅的普洱茶文化


地产名茶闻普洱,山有奇松晓思茅"。思茅,素有"绿海明珠、林中之城、天然氧吧"的美誉。她源远流长的普洱茶文化,10.3万亩的普洱茶叶种植基地,普洱茶加工厂170余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累了一天农活的布朗人回到家中的第一件事,就是冲泡上一碗自制烤茶以犒劳自己一天的劳动。饮烤茶既是当地布朗民族的一种民俗特色,也是布朗族人的一大嗜好。

先将茶叶放在小陶罐内或瓦片上于火上烘烤,待茶叶焦黄时再冲入开水,顿时茶香四溢。这种茶水极酽,入口有苦味,很解渴。所以每次仅饮一小盅。假如有客人来了,一定要以烤茶招待。煮出来的第一罐由主人自己喝,第二罐才给客人饮用。主人喝第一道茶,表示茶中无毒,请客人放心。第二道茶味道最好,奉献给客人。

茶城饮食文化

思茅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区位特点,成就了她独特的文化氛围,既有来自区外各县的风味美食,也有思茅本地传承几十年的地方佳肴,更有就地取材,以茶为原料制作的丰盛茶餐。同时,遍布城乡的农家乐风餐饮,也正越来越多地成为吸引人们食欲的一道田园风景。匠新独运的思茅特色名菜--风味土鸡、大红菌、鸡豆腐、水酥;韵味十足的民族特色餐饮--爱伲山庄;美味聚集的彝家特色山寨--高家寨;风味独到的茶城特色菜肴--茶餐。

茶艺、茶道、茶乐

所谓茶艺,讲求的是制茶、泡茶、喝茶、品茶、闻茶、看茶、吃茶等方面的技艺。

所谓茶道,讲究的是饮茶的文化,这里包括喝茶的礼俗和规矩。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核心是和谐。

普洱茶乐是一种传承了百年的洞经音乐。古人有听乐品茶之习,自流传至今。乐中有茶、茶中有乐。经过一代代茶乐人的不断创新与探索,在思茅这块古朴的大地上,古普洱茶乐已经流传百年,至今还保有完整的乐谱,有专门的乐队进行演奏。

云南普洱茶文化的内涵及价值意义


普洱茶文化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笔者曾说过:“一个人喝茶,和心;两个人喝茶,和顺;一家人喝茶,和睦;全国人喝茶,和谐;全世界喝茶,和平。”这五个“和”字,可视为普洱茶文化的当代意义与价值。

茶树起源的摇篮在普洱市

闻名中外的普洱茶,主要产地在中国思普区、西双版纳,今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唐南诏时的“银生节度”辖地,清代时称普洱府。清代呈送朝廷的普洱贡茶即加工于此。

茶树起源于第三纪宽叶木兰,这一观点已为学术界公认。著名的景谷宽叶木兰(新种)化石,发现于普洱市景谷盆地芒线,是第三纪晚渐新世植物群遗迹,距今约3540万年,1978年正式由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描述发表。古木兰是被子植物之源,在分类学上,古木兰是山茶目、山茶科、茶属及茶种的老祖宗。

云南地质古生物学家何昌祥教授在《农业考古》发表论文《从木兰化石论茶树起源和原产地》认为,我国木兰化石有两个种:一是宽叶木兰(新种),只产于云南普洱市景谷,其时代为第三纪晚渐新世;二是中华木兰,产于云南普洱市的景谷县、澜沧县、景东县,以及临沧市的沧源县、临沧县,保山市的腾冲县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梁河县,共7个县。

中华木兰较宽叶木兰晚,时代为晚第三纪中新世,距今2500万年。云南西南部的野生大茶树,则有可能由本地区第三纪宽叶木兰经中华木兰进化而来。何昌祥教授认为,印度阿萨姆地区和云南、贵州、四川交界等地,因不具第三纪木兰植物地理区系条件,又缺乏古木兰自身演化体系,所以,上述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之说,均不成立。

普洱市具有茶树原产地三要素:一是有茶树的原始型生理特征,二是有古木兰和茶树的垂直演化系统,三为第三纪木兰植物群地理分布区系。我国出土茶树始祖宽叶木兰(新种)化石的唯一地点在普洱市景谷盆地芒线;发现中华木兰化石的地点在普洱市景谷煤厂、景东田心、澜沧勐滨三处;

世界上至今存活树龄最老的野生古茶树(2700年)在镇沅千家寨;万亩野生茶树群落,在哀牢山与景东县相连的镇沅九甲千家寨;地球上唯一存活的千年过渡型古茶树“活化石”在澜沧邦崴;布朗族先民种下的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林在澜沧景迈山……这些可称之为“茶之源”的地方,均在普洱市。2013年5月25日,国际茶业委员会将“世界茶源”牌匾授予普洱市,即是对普洱市是茶树原产地的认同。

普洱茶文化的内涵

从唐代至近代,记载普洱茶的史料有唐代《蛮书》,宋代《续博物志》,明代《滇略》《本草纲目》等,清代史料和文物有《滇云历年传》《滇南新语》《本草纲目拾遗》《滇南见闻录》《滇海虞衡志》《普洱茶记》《普洱府志》《易武茶案断案碑》《永安桥功德碑记》《信征别集》等,民国时期史料和文物有《梵天卢丛录》《纪襄廷墓志》《思茅钧义祥茶庄包装说明单》等。这些史料和文物,为研究普洱茶文化提供了历史资料。

普洱茶文化内容广泛。广义的普洱茶文化,是指普洱茶乡各族人民从古至今创造的,在对茶的发现、驯化、栽培、制造、加工、运输、保存、销售、饮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

它与自然、地理、民族、经济、文化紧密相连,涉及各民族种茶人、制茶人、售茶人、饮茶人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方面,如古茶树、古茶林、大茶山、茶种植、茶品种、茶加工、茶贡品、茶厂家、茶马道、茶饮具、茶医药、茶民俗、茶品饮、茶风情、茶碑刻、茶文史、茶诗词、茶楹联、茶文艺、茶保健、茶叶节等。普洱茶文化内涵丰富,在众多茶文化中,有其独特鲜明的地方性、民族性和广博性特点,其中一些内容实体,已具有文物价值和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价值。

普洱茶与人们的物质文化紧密相连。思普区普洱茶乡有野生型古茶树、过渡型古茶树、栽培型古茶林多处。普洱茶文化区域较广阔,种植上包括清代普洱府辖区内的今普洱市茶区、西双版纳茶区、临沧市部分茶区等处茶山。普洱茶的品种特色较多,有传统普洱,亦有可制“红茶”系列、“绿茶”系列多种。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的普洱茶加工是一门传统工艺,有晒青毛茶散茶加工、传统紧压茶加工,有不同的茶叶包装。

普洱茶商贸历史悠久。普洱茶贸易历经唐宋元明清至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延续到现在。清代普洱贡茶由普洱府承办,受皇室宠爱,其贡茶的品种、贡茶的采办、贡茶作国礼、贡茶的影响等,都包含有丰富的文化信息。明清以来至民国,先后在普洱、思茅、景谷、镇沅、景东、墨江、倚邦、易武、车里、佛海、南峤、江城等地兴办了不少私营茶庄商号,推动了普洱茶加工和贸易的兴盛。

新中国成立以后,普洱专区和西双版纳普洱茶乡又兴建了茶厂、茶叶公司等企业数十家,扩大了普洱茶的国内销售和出口贸易。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建在勐海,茶树良种场建在思茅,提高了普洱茶乡种植发展茶叶的科学技术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外和境外也出现了普洱茶企业,更加扩大了普洱茶的影响。

茶马古道及马帮文化独具特色。明清至民国时期,商人马帮到普洱茶区用骡马运输茶叶的山间马道,有昆洛前路茶马道、滇西后路茶马道、思茅易武茶马道、思茅澜沧茶马道、思茅江城茶马道、普洱思茅通外茶马道、佛海通外茶马道,沿路有马帮、牛帮、马站、马店,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马帮茶文化。

普洱茶品饮丰富多彩。云南民族众多,茶俗丰富多彩,布朗族吃酸茶,饮烤茶和青竹茶;基诺族吃凉拌茶,饮煮茶;哈尼族饮蒸茶、烤茶和土锅茶;彝族饮烤罐茶、清茶、盐巴茶和油茶;傣族、拉祜族饮竹筒香茶;佤族饮铁板烧茶和擂茶;傈僳族饮油盐茶;白族饮三道茶;藏族饮普洱紧压茶;纳西族饮酥油茶;汉族多饮盖碗茶……饮茶方式大致有重视其观、闻、品的“品茶”和解渴的“喝茶”,还有少数连茶带水咀嚼咽下的“吃茶”。自1993年4月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首届中国普洱茶节以来,普洱市搜集、整理、推出了普洱茶艺,其中有传统茶艺、民族茶艺,兴办开设了许多茶庄、茶馆、茶企业,通过饮茶和表演等各种方式弘扬普洱茶文化。

普洱茶与人们的精神文化关系密切。普洱茶与民族宗教的祭祀有关,许多宗教仪式都要用普洱茶。普洱茶产区各民族婚丧嫁娶、节庆习俗、生产劳动、休息娱乐,都要用普洱茶,茶已成为民俗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普洱茶与民间医药保健有关,普洱茶的药用及保健功能正不断得到科研和实践证实。普洱茶销售到港澳台地区及世界许多国家,深受人们欢迎。普洱茶论文、

普洱茶文化!普洱茶历史文化


唐代滇南的银生府为云南主要产茶区,普洱古属银生府,滇南之茶均集散于普洱,然后销往各地,故以“普洱茶”为名。千百年以前,普洱茶已是官府饮用的珍品。

在云南茶铺或卖茶的集市,例如昆明、思茅、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著名风景区,随处可见“普洱茶”的招牌。依据这样的经验,只要是在云南所产的茶,皆可叫做“普洱茶”——来云南游玩及云南大多数的本地人对“普洱茶”这一概念的认识大抵如此,认为“普洱茶”这三个字,也不过是“云南茶”的别称罢了。有些稍微懂点茶的人也会把它与红茶混淆在一起了。其实,普洱茶是一种经特殊工艺制成的茶。它是云南贡献给世人的一种特有的茶品。

据史籍记载,唐代滇南的银生府为云南主要产茶区,普洱古属银生府,滇南之茶均集散于普洱,然后销往各地,故以“普洱茶”为名。千百年以前,普洱茶已是官府饮用的珍品。在明代,普洱茶即作为专有名词载入书籍。在清代,普洱茶是云南向皇帝进贡的贡品。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中,多次提到贾府也饮用普洱茶。现北京故宫博物院就珍藏着清光绪年间的普洱“金瓜”贡茶,由此可见普洱茶的名贵。

普洱茶近年来同古字画一样进入收藏品之列。收藏普洱茶饼的风气不断蔓延,在云南、广东、福建、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地区尤为盛行。陈年普洱茶的收藏热不断温。

普洱茶文化:普洱茶“魔力”


岁月藏香,普洱茶像是拥有"魔力"一样,在时间冲洗下,在品质上铭刻下了奇迹。我们现可以追述的陈年老茶至少还有百年老普洱茶,但是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百年已似乎是非常漫长的时间,也许收"藏"可以从我们自己开始,然后见证岁月跟我们的痕迹。

不管是新茶还是陈茶,普洱茶,也许当喜欢他们后,就无法在释手,感受着时间带来的点点滴滴,生命原来如此,在不断的岁月中沉淀,不管是好是坏,不管是精彩还是遗憾,都在继续。"藏"的喜悦就这样被其体现。

长知识

【好的普洱茶应该具备的几点】1、可以空着肚子喝;2、可以睡觉之前喝;3、可以投茶20克煮着喝;4、喝到肚里小便;5、冷茶、热茶可以随意喝;6、隔夜的茶汤可以喝;7、可以马上喝可以留存;8、耐泡耐煮如人生。好的茶品一定不可以只是好在理论上、和眼睛上,一定要好。

【再加工茶类】是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再加工而成,包括花茶、紧压茶,速溶茶及药用茶等。药茶-将药物与茶叶配伍,制成药茶,以发挥和加强药物的功效。花茶-这是一种比较稀有的茶叶花色品种。一般是用绿茶做茶坯,少数也有用红茶或乌龙茶做茶坯的,品种有茉莉花、桂花、珠兰等好,以茉莉花最多。

【台湾三大名茶】1、冻顶茶,被誉为台湾茶中之圣。产于台湾省南投鹿谷乡。2、文山包种茶,有"香、浓、醇、韵、美"五大特色,是茶中极品。3、东方美人茶,因其茶芽白毫显著,又称"白毫乌龙茶",此乃乌龙茶之极品,与目前市场上所称之乌龙茶(半球型包种茶)大不相同。

【中国茶道入门知识】一、认识中国茶,二、认识与应用泡茶工具,三、基本手势,四、备器及涤器:置茶;盖杯;茶壶正泡;倒茶入公道壶;分杯;奉茶及品茶;茶道宗旨。通过以上描述的中国茶道入门知识,相信大家对茶道有了初步的了解了,中国茶道不仅是一种泡茶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交流、修身养性之法。

碎碎念

诗人把品茶时的心境与佛性相印在一起,体味出心境的闲适与淡远。有人说,用心品茶的人,才会品出茶的真谛与情趣,而良好的心境则是"心品"的前提与条件。品茶时的心境虽然也会因人而异,但闲适与静雅,应是心境的最高境界。故而,品茶以心境为上。

凡艺无止境,凡道不可测。茶艺可以安身,茶道可以安心。与其繁琐不如简练,与其勉强不如自然,与其浓妆不如素面。茶道即人道,人若不立,茶不足道。茶道并非越精致越好,也许粗茶淡饭境界更高。凡有利于心,皆可谓之道。茶心飘渺,趁热而来,随烟而去。以捕茶之心捕自心,尽得茶道奥妙。一杯茶掺来倒去,还是一杯茶。放下千思万虑,才是茶道功夫。茶洗去尘污,使心思纯朴。茶道不厌其烦,以坚茶人之心,过后知大道至简。学茶道的目地,不在茶而在道。上渡船的目地,不在渡船而在彼岸。

放不下茶的心,打不开茶道的门。放下到不能再放下即为得,简化到不能再简化就是道。重复表面相同的饮茶,感悟每次不一样的变化。用完整的心,去品茶的整个过程。袅袅茶烟遮挡不住天人奥秘,功夫深自然成。石不变,刀越磨越快;茶不变,心越喝越清;道不变,人越学越神。世间万物皆有道,也皆是迷。为求道而迷于茶,岂不成为笑话?坚守一切洁净的禁忌,保持一派天然的纯真。世人皆知浓的好,不知清之妙,茶人以清心为本。能清自己心可得小成就,能清众人心方成大圆满。

湖边林间的小茶园,简洁自然。一点空间足以观天地,自然的环境给我们以真实的定位。茶在体内循环,我们在天地间寄居。室外架炉煮茶,天地也不大,茶壶也不小。心中天地如壶,眼里壶象天地。都市纸醉金迷,很少象人一样的生活。茶房是书房的延伸,茶园是家园的亮点。人为什么会那么爱茶呢?因为两者都是天地间的至善。

普洱茶茶文化的发展


巴蜀茶文化的形成

巴蜀常被称作为中国茶业和普洱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唐代茶叶生产的发展中唐时期,陆羽《茶经》的问世,使普洱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是这部《茶经》,把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千百年来,历代茶人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与探索,直至陆羽的《茶经》问世后,茶方大行其道。《茶经》的问世,不但使天下益知饮茶矣,陆羽亦因此名扬天下,并为朝廷所知而召为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但陆羽无心仕途,竟不就职。晚年他由浙江而至江西上饶隐居.《茶经》是一部论茶专著,它对当时盛行的各种茶俗作了回纳与追溯,对茶的起源、历史、生产、加工、烹煮、品饮,以及诸多人文与自然因素作了深进细致的研究与总结,使茶学真正成为一种专门的学科,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进进了一个全新的境界。由陆羽开始的茶的这种划时代的变化,正是当时茶风盛行,人们在高度物质文明的基础上追求精神享受的一种体现。

宋代茶业的发展

宋元茶叶生产发展中的一个特点,是由团饼为主趋向于以片茶、散茶的为主。

北宋前期,茶叶生产主要是以团茶、饼茶为主,这是属于紧压茶类,特别是在北苑贡茶中,这类团饼茶的制作技术和技巧,日趋精湛,不断创新,无论是在外形和内质上,都达到了团饼茶的最高峰。

由于宫廷用茶要求,煮茶方式和品饮方式与民间乡饮有很大的不同之处,所以团饼茶在作为宫廷之用时,有其独特的价值。但是,团饼茶的***和煮饮方式都比较繁琐,对于一般的普通饮用者来说,则多有不适合的地方。

由于一般的劳动者的饮茶,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原因,不可能往购饮价值昂贵的团饼,而且也无暇往精心烹制。他们总是希看价值低廉且煮饮方便。于是,在过往团饼茶工艺的基础上,就出现了蒸而不碎,碎而不折的蒸青和蒸青末茶。

宋朝时,对那些团状、饼状的紧压茶常称之为“片茶”,而对那些散状的茶叶,在当时又称为“草茶”,或“散茶”。

明清茶文化

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在那些文人墨客看来,事物的至精至美的极至最后之境就是道,道就存在于事物之中。张源首先在其《茶录》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茶道之说:造时精,躲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他以为茶中有内蕴之神即元神,发抒于外者叫做元体,两者互依互存,互为表里,不可分割。元神是茶的精气,元体是精粹外现的色、香、味。只要在事茶的过程中,做到淳朴自然,质朴求真,玄微适度,中正冲和,便能求得茶之真谛。张源的茶道追求茶汤之美、茶味之真,力求进进目视茶色、口尝茶味、鼻闻茶香、耳听茶涛、手摩茶器的完美之境。张大复则在次基础上更进一层,他说:众人品茶而不味其性,爱山水而不会其情,读书而不得其意,学佛而不破其宗。他想告诉我们的是,品茶不必斤斤于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谛,即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的化境,一种天、地人心融通一体的境界。这可以说是明人对中国茶道精神的发展与超越。

普洱茶文化推广的健康


普洱茶文化推广的健康:不要神化普洱茶,饮茶都有利益健康,只是云南大叶种的茶多酚等内含物质含量比中小叶种更高些。人们追捧古树茶,一方面是古树茶可能积淀的一些物质会更丰富;同时古树茶农药、化肥使用比较少;加之数量有限,云南省古树茶产量只有1万吨左右,不到云南茶叶总量的4%,在普洱茶中的量也就10%左右。不要在宣传时神话古树茶,而把台地茶妖魔化。

对于普洱茶产业的宣传要做到不夸大,不贬低。过来十多年,我们宣传普洱茶文化走了很多误区,普洱茶被“贵族化”,都去讲什么皇帝、贵族、名流等如何收藏、品饮,让老百姓觉得普洱茶昂贵,是奢侈品,消费端缺乏群众基础,让这么好的普洱茶没有成为百姓的杯中口福,没有更好的获得这份健康享受,使得普洱茶形成“大品牌小市场”的局面。媒体或是茶界写手要用真实的文字去还原普洱茶及历史文化的真实。比如这几年名山茶的价格被炒作得太高,与其价值极不相符,名山茶价格太高了假冒的茶叶就必然多,必然会产生“劣币逐良币”的结果。云南茶区生产的茶叶都是符合国家无公害食品生产标准的,很多茶园升级发展生态、有机茶园,这是未来云南茶叶发展总趋势。

凝结时间精华的普洱茶文化


在普洱茶的世界里,“砖、饼、团、沱、膏”是五种基本的形态,其中茶膏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速溶茶之一。茶膏凝结着华夏人民的智慧,从古代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文明的今天,普洱茶膏没有随着岁月泯灭在时间的尘埃里,而是凝结着时代的精华,形成了与时俱进的普洱茶文化。

茶膏是国人为改进饮茶方式而作的改进,也是对普洱茶品质的提升。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不管这是不是茶膏最原始出现的证明,但的确是陆羽发现了茶有膏、茶出膏的现象。到了宋代的时候,制茶者们对茶叶出膏比较重视,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将膏从茶中分离,这种“小榨取水,大榨出膏“的方式成为了当时公认的制膏方式。后来云南土司在制作普洱茶膏时,采用了与之不同的”大铁锅熬制法”,这种方法仍然被今天的许多茶企采用。普洱茶膏的正式命名是在清朝的时候,在宋人制茶膏的方法上采取低温萃取、低温干燥的手艺,使得普洱茶膏的品质胜于以往,因而得名。

普洱茶膏有着独一无二的功效,清人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评价“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受热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而普洱茶膏的功效在今人的研究下被证明同样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抗癌症、抗衰老、抗辐射的功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还能止血消炎,有着健康养生的独特功效。

如今,普洱茶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慢慢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在工业文明盛行的今天,普洱茶膏将茶与农耕文化结合,形成了天衣无缝的时代特色。

普洱茶再发现︳普洱茶重要的原生地


据史料记载,临沧市饮用和栽培茶叶,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唐代的《蛮书》曾有过这样的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这是史料中最早记载普洱茶的文字,而且曾被无数研究普洱茶的著作所引用。在《蛮书》的成书时期,“银生”管辖的区域比较广泛,除了包括思茅、西双版纳等地以外,也包括今天临沧的许多地方。

一个值得注意的线索是,今天临沧市范围内的云县漫湾、忙怀、茶房,以及临沧市临翔区的邦东、马台等地,当地的居民还保持着饮用姜茶、糊米茶、糖茶、盐茶的习俗,与《蛮书》中所说的“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记载十分吻合。

《蛮书》中所说的银生城界诸山所产之茶,也许已经是经过人们驯化种植的茶叶了。虽然说临沧的七县一区,至今每个县区都还能发现大片的野生茶林,但不可否认的是,临沧是云南、也是中国进行人工驯化茶叶最早的地区之一,在遥远的古代,随着茶叶越来越深地介入日常生活,人们对茶叶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大,茶叶的人工栽培与驯化因为品饮的需要,很自然地发生了。

临沧市凤庆县香竹箐,生长着一棵人工栽培的大茶树,经中国农业博物馆专家初步鉴定,树龄高达3750年(有专家认为是3200年)。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树龄最长、树干最粗的人工栽培大茶树,因此,有专家称临沧是:“大自然存放茶树物种的绿色档案地,是人工种植茶树历史悠久的地区之一。”

早在1485年,生活在临沧土地上的先民就开始选种和引种,再加上此后长期大面积的自然杂交和优胜劣汰,临沧产生了不少的茶树优良品种。

1980年,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会同云南省茶科所、农业厅、经贸厅及地州市县主管部门茶叶技术人员250余人,对云南省16个地州市61个县181个区镇486个点,历时286天进行考察,对临沧市的凤庆、云县、临沧、双江、永德、镇康6个县18个区(乡)32个村(点)作了全面科考,采集各种茶树资料77份,其中栽培型茶树资料50份,野生型茶树资料23份,近缘植物4份,经著名的茶叶分类学家、中山大学教授张宏达先生鉴定分类,临沧全市共有4个茶系、7个茶种和1个变种。其中,地方优良品种有:勐库茶、永德岩岸茶、忙肺茶、镇康马鞍山茶、芦子园茶、临沧东邦大叶茶、凤庆大叶茶和勐库大叶茶。尤以凤庆大叶茶和勐库大叶茶品质优良。

《中国茶叶》1982第一期,1985年第二期分别以《勐库大叶茶品种英豪》、《勐库大叶茶是云南大叶茶品种的正宗》为题加以赞誉。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茶组植物4个茶系,37个茶种和3个变种,其中云南省4个茶系,24个茶种,一个变种,绝大多数分布在滇西南澜沧江沿岸,较好的26个地方群体品种、110个优良品种主要分布在凤庆、云县、临翔、双江、永德、耿马和沧源各县。

专家认为,临沧山区、半山区气候温和,日照短而多雾,湿度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照、温度、水分适宜茶树的生产和发育,茶叶嫩度好,茸毛多,内含物质的积累高。

早春气温回升快,春茶可比浙江等地提前1个月上市,且采摘期长。难怪著名的气候学家吕炯要将临沧称之为“生物的优生地带”。而被誉为中国当代“茶圣”的吴觉农先生在考察临沧后,提出应在临沧市建立世界第一流大茶园的设想。

苏芳华主编的《2002年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P275)中的《不同产地普洱茶内含成分比较》一文,曾对凤庆和勐海产的普洱茶做了比较:

可以发现,除了水分和茶红素外,凤庆所产普洱茶的各种内含物质都高于勐海。而将易武的大叶茶与勐库大叶茶比较,勐库大叶茶的茶多酚高达35.5%,而易武的为30.98%,勐库种要高得多。

茶多酚不仅是茶叶中主要化学成分,更是影响茶汤浓度、色泽和滋味的主要物质,这也是为什么思茅和西双版纳的一些普洱茶厂家,喜欢在其产品中拼配一部分临沧茶的原因。

2005年,仅双江一县,被外地生产普洱茶的厂家收购走的晒青毛茶就高达1400多吨,足以看出临沧所产的茶叶,是怎样左右和影响着云南普洱茶生产的。

作为茶树最重要的原生地之一,临沧优良的自然条件为茶叶优良品质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全市8县区均生长有大片的野生茶林,而长期的自然繁殖和栽培选育,更是造就了临沧茶叶的优秀品质。

一本名为《顺宁杂著》的书中,有这样的文字:“楚僧洪鉴名王缙和尚,来此建立禅院,名曰:‘太华寺’。太华寺为顺宁禅林第一寺,其谷间多有茶,味淡而微香,较普洱茶细,邻郡多购,觅者,不可多得。”明成化二年(1485),双江勐库土司派人从外地引种200余粒,在冰岛培育成功150多株。1980年查证,冰岛尚存第一批引种30余株。

史料记载:明万历二十五年,从普洱传入茶籽,民间称“小普洱茶”,后来把它引伸为“小丛茶”。茶界人士按生物驯化过程的物种起源概念推断,认为凤庆从普洱引进茶籽是可信的,但只能是大叶茶,不是小叶茶。“小丛茶”应该视为经过长期自然驯化的本地品种,非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慢撒六大茶山集于普洱交易的产品品种。

在引进“小普洱茶”与栽培型的半野生茶,和进化型的本地茶种同时种植的年代,民间在贸易往来中,逐步扩大勐库大叶茶的引进。据产地记载,民间种植勐库大叶茶,最早始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

据双江茶办陈光斗先生《勐库茶考略》一文介绍,清乾隆二十六年,双江傣族十一代土司罕木庄发的女儿嫁给顺宁土司,送茶籽数百斤,在顺宁繁殖,被称为“元头种”。而用元头种繁殖的第二代种为“客子种”,用客子种繁殖的第三代种为“客孙种”。

现凤庆的平河尚有两株元头种。元头种在凤庆的繁殖,形成了凤庆大叶茶群体品种,因此凤庆种植勐库大叶种茶树品种,至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云县茶房绅士石竣从勐库购进茶籽30驮,在茶房定植;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顺宁知府琦璘自勐库引种种植;宣统二年(1910),永康(今天的永德和镇康)州牧覃善祥首倡种茶,从普洱和勐库引进茶苗分发给农户种植。

可以说茶叶的种植在临沧的土地上全面开花,而这个推广发展茶叶种植的过程既是临沧栽培大叶种茶叶的历史记录,同时也是临沧区内茶树品种在一个得天独厚的环境中,长期杂交变异,不断选优汰劣及相互影响抵达完美的一个过程。于是临沧的土地上,就为千万品茗爱好者提供了两个最为优良的群体品种:双江群体良种和凤庆群体种。

双江群体良种:纯度高,性状整齐,树杆高大,树冠开展,芽粗茸多,味鲜爽口回甜,内含氨基酸3.03%,儿茶素总量135.92毫克/克,茶多酚28.41%,咖啡碱4.61%。勐库的大长叶、大黑茶良种,有一定的抗寒力,被茶界专家誉为云南大叶茶的“正宗”和“英豪”。

凤庆群体种:共有9个类型,高产优质的有大长叶、大团叶、筒状叶等。经云南省农科院茶科所对鲜叶测试化验,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数总量、咖啡碱等含量远远高于全国中小叶种和大叶种茶的同种异地的其它省区。

1984年,全国茶树品种委员会审定,并向全国推广的52个“全国地方茶树良种”品种中,名列前茅的是云南大叶茶种系列,而临沧市的勐库大叶茶又是云南大叶茶中翘楚,凤庆大叶种位居第三。当时,审定委员会对勐库大叶茶种的评语是:云南大叶种的代表性品种,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双江、凤庆、昌宁、云县、保山等县(市)。

建国以后,广东、广西、福建、四川、贵州等省区先后引种和推广。经福建省茶叶科学研究所与当地良种杂交繁殖后,培育出“云福”系列茶树良种,其中云福6、7、10号3个品种均被国家列为无性系茶树良种,产量一般比当地品种增长30—50%。

目前,临沧是云南第一产茶大市。全市茶园面积超过85万亩。2005年度全市茶叶产量达2.84万吨,实现茶叶产值7.3亿元。临沧还是全省生产茶叶品类最齐全,加工企业最多的市。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随着普洱茶市场的持续升温,临沧的普洱茶生产将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回到它本应享有的位置上来。

普洱茶文化,从喝普洱茶的好处说起


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普洱茶文化作为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华茶文化存在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所谓普洱茶文化是指:云南普洱茶原产地各民族人民在发现和利用茶作为食品、饮品、礼品和祭品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情感、爱憎的各种文化形态之总称。今天就从喝普洱茶好处来谈谈普洱茶文化。

一、普洱茶文化对个人而言

普洱茶文化对个人而言,具有修身养性,以茶养心,以茶传道的作用,可以提到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提升自我修养。对社会而言,有利于调节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普洱茶在边疆各族人民的文化、经济交流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地方经济而言,普洱茶产业作为农村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帮助农民增收、脱贫致富方面起来重要作用。普洱茶文化进一步推动了茶业经济、促进茶旅游、促进茶叶饮用的传播。

二、普洱茶品饮丰富多彩:

云南民族众多,茶俗丰富多彩,布朗族烤茶和青竹茶;基诺族吃凉拌茶;哈尼族饮蒸茶、烤茶和土锅茶;彝族饮烤罐茶、清茶、盐巴茶和油茶;傣族、拉祜族饮竹筒香茶;佤族饮擂茶;傈僳族饮油盐茶;白族饮三道茶;藏族饮普洱紧压茶;纳西族饮酥油茶;汉族多饮盖碗茶。普洱茶丰富的饮茶习俗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含,拓展了茶叶利用方式,推动了茶叶传播和发展。

三、普洱茶的饮用价值:

俗话说“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这句话就体现出茶叶对于少数民族的重要性。边疆自古就是苦寒之地,种植业欠发达,而茶叶就成为瓜果蔬类的替代品,茶叶可以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为劳作提供体能。普洱茶在现代社会还成为珠三角的重要饮品,其地位是其他茶类不可取代的,因为普洱茶去火气、养胃的功效,深受广东茶人的喜爱。

四、除此之外,饮用普洱茶还有以下功效:

1、降脂减肥:研究表明,长期饮用普洱茶能够降低血脂达30%。

2、防癌、抗癌:据研究表明,饮茶人群的癌症发病率较低。而普洱茶含有多种丰富的抗癌微量元素,普洱茶杀癌细胞的作用强烈。

3、抗衰老:经研究证明,人体中脂质过氧化过程是人体衰老的机制之一。普洱茶中含有的维生素C、维生素E、茶多酚、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具有抗氧化作用,延缓衰老过程,因此普洱茶被称为“益寿茶。

4、美容:普洱茶能调节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调节人体,自然平衡体内机能,因而有美容的效果。

普洱茶饮用方式,饮用人群广泛,是普洱茶文化得以传播的重要因素;普洱茶文化内含的不断丰富,又人跟多的认识并喜欢上普洱茶,二者相互促进,推动了普洱茶产业的进步。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云南普洱茶的原生态茶文化》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