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精灵——武夷水仙茶岩茶中之望族

发布时间 : 2020-11-27
武夷岩茶水仙是红茶吗 水仙茶叶价格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几类

【www.cy316.com - 武夷岩茶水仙是红茶吗】

武夷水仙茶的百科,其中包括武夷水仙茶是什么茶、武夷水仙茶价格、武夷水仙茶的功效与作用等相关知识介绍。让您更加深入了解武夷水仙茶。可以从产地、种类、采摘、工艺及制茶过程中详细了解。武夷岩茶水仙的特征及武夷水仙茶品鉴:

武夷水仙茶产地:武夷水仙始于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是闽北较大的优质产品。所用的水仙种,发源于福建建阳小湖乡大湖村的严义山祝仙洞。

武夷水仙茶种类:水仙是无性系品种,半乔木型,自然生长树高幅5米左右,叶色浓绿富光泽,叶面平滑富草质,叶肉特厚,栅状组织双层;花冠大,整齐美观,开花不结实或极少量结实。

武夷水仙茶采摘:按"开面"采,顶菜开展时,采三、四叶。正常年景分四季采摘,春茶(谷雨前后二、三天)、夏茶、夏茶(复至前三、四天)、秋茶(立秋前三、四天)、露茶(寒露后).每季相隔约50天。

武夷水仙茶工艺:萎凋(晒青或室内萎凋)、摇青、杀青、揉捻、初烘(俗称走水焙)、包揉、足火。

武夷水仙茶制茶过程:做青阶段一般乌龙茶基本相似。做青后的工序则有不同,闽南乌龙龙注重外形的卷曲紧结,增加包揉工序与次数。闽北乌龙茶,为条形茶,不包揉。近来武夷水仙有的也增加包揉。杀青后的焙制工序,采用武夷岩茶的杀青与揉捻方法交叉时行,高温水焙和文火慢烤的技术又相异之处。

武夷岩茶水仙的特征:水仙茶原产于福建建阳水吉小湖乡大湖村的严义山祝仙洞,水仙茶原名也叫祝仙茶。武夷水仙系半乔木状,树势巨大,天然成长树幅高5米摆布,枝干直立,骨干粗大,叶色浓绿赋有光泽,叶面滑润富草质,叶肉特厚。制成的制品茶外形壮实匀整,叶端歪曲,色泽油润沙绿,呈“蜻蜓头、青蛙腿”状,水仙茶香气浓郁芳芬,颇似兰花香,味道浑厚回甘,叶底厚软黄亮,叶缘朱砂红边,即“三红七青”,足火水仙,水顺滑,较稠厚,喝去炭火香中带清凉感,回甘快。武夷岩茶老枞水仙(Narcissustea):树龄持久,足火加工,神韵幽长,兰香显着,耐冲泡,汤色橙黄。有共同的老枞味。

武夷水仙茶品鉴:武夷山茶叶界有一句话"香不过肉桂(武夷肉桂),醇不过水仙(武夷水仙茶)"。武夷岩茶水仙茶的最大长处是茶汤味道浑厚,品鉴清醇为武夷岩茶第一,武夷山水仙的制品干茶有一股幽柔的兰花香,有的则带乳香和水仙花香。但不管何种香型,都带有轻甜味。沸水冲泡之后,香味更为显着和悠长。武夷水仙茶最重内质,其香气味道又是重中之重,根本决议了武夷水仙茶的内质水准。优质的水仙味道醇、甘、鲜、滑爽,带着黏稠度与柔韧性的“沙感”。武夷正岩水仙三、四泡神韵最佳,七泡犹觉甘醇。

通过以上的介绍后,相信大家对武夷水仙属于什么茶都已有所了解,希望这样的描述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扩展阅读

武夷岩茶之福建水仙


学名:C.sinensiscv.Fujian-shuixian,又名水吉水仙、武夷水仙。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三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建阳市水湖乡大湖村,已有一百多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福建北部、南部。台湾省有引种。20世纪60年代后,福建全省和浙江、广东、安徽、湖南、四川等省有引种。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13009-1985。

特征: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主干显,分枝稀,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或椭圆形,叶色深绿,富光泽,叶面平,叶缘平,叶身平,叶尖渐尖,叶齿较锐深密,叶质厚、硬脆。芽叶淡绿色,茸毛多,较肥壮,节间长。一芽三叶百芽重112.0g花冠直径3.7-4.4cm,花瓣6-8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稀,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下旬。产量较高,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150kg以上。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6%、茶多酚25.1%、咖啡碱4.1%。适制乌龙茶、红茶、绿茶、白茶,品质优。制乌龙茶,条索肥壮,色泽乌绿润,香气高长似兰花香,味醇厚,回味甘爽;制红茶、绿茶,条索肥壮,白毫显,香高,味浓;制白茶,芽壮毫多色白,香清味醇。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江南茶区。栽培要点: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加种植密度,及时定剪3-4次,促进分枝,提高发芽!

武夷岩茶之武夷贡茶


冠绝天下的武夷岩茶可谓是拥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而在漫漫的时间长河和千回百转的变幻中,武夷岩茶究竟经过了怎样的兴衰演变,才让今天的我们得以品尝欣赏那无上茶品呢?

商早在商周时期,武夷茶就随“濮闽族”的君长,在会盟伐纣的时候作为礼品进献给周武王了。

在那种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武夷茶能够作为进献给王的礼品,足以体现其优越的品质。

而到了西汉时期,武夷茶已经初具有盛名了。

据说汉武帝在公元前110年派兵灭了闽越国,当地官员便将武夷茶献给汉武帝,这也就成了武夷茶纳贡的开始。

现代的考古中在当地发现了众多的茶具,更是为这段历史提供了证明。

唐朝是武夷岩茶得以发展的重要阶段,唐玄宗诏封武夷山为“名山大川”,道家将武夷山列为“三十六洞天”之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武夷山在这个时期开始声名鹊起。

到了唐朝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出现了关于武夷岩茶最早的文字记载。

晚唐著名文学家孙樵在《送茶与焦刑部书》中曾经这样写道:“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请勿贱用之!”

这里的“晚甘侯”就是武夷岩茶的别称,“丹山碧水”指的就是武夷山,甘香浓郁、回味无穷,可见作者对武夷岩茶的无限赞美之情。

武夷岩茶在宋朝时期发展得十分繁荣,主要是制作龙团凤饼茶。

武夷岩茶甚至成为了运往建州进贡的北苑贡茶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文豪苏轼就曾在《荔枝叹》中提及: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既然是能够作为贡品,完全是对武夷岩茶品质的极大认可啊。

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喝到大臣高兴进献的武夷茶,感到非常喜欢,武夷岩茶便在元代成了贡茶的首选。

在元大德五年的时候,高兴之子高久奉命到武夷山监制贡茶,并且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溪畔设置了“御茶园”用以制作贡茶。

尽管数额巨大的贡茶数量,增加了茶农的沉重负担,但就客观而言,皇帝对武夷岩茶的喜爱无疑成了一个效果绝佳的活广告,给武夷岩茶带来了正面的影响。

在元代及元代以前,武夷岩茶主要是制作饼茶,明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诏令“罢龙团,改制散茶”。

自此开始,武夷岩茶的制作方法逐渐向炒青绿茶转变,由于制作工艺的不断创新和改革,这也促进了武夷岩茶质量的极大飞跃。

同时在明万历三十五年,荷兰商船购买茶叶运往欧洲,武夷岩茶是其中最主要的部分。

武夷岩茶能够征服古今中外人的味蕾,并不是徒有虚名,实力就摆在那儿,不服都不行。

清代是武夷岩茶全面发展的时期,同时武夷岩茶的产品、茶种及其生产制作技术也迅速流向海外,并且极大带动了周边地区茶业的发展。

民国期间,受动荡的局势和战乱的影响,茶叶销路不畅,产量下降。

万幸的是,1942年武夷山成立了全国茶叶研究中心,众多茶叶界的专家前辈在此做出了众多研究,为武夷岩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至今,武夷岩快速恢复、迅速发展。2002年武夷岩茶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种》,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手工制作工艺被国家文化部确认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的声誉地位更甚从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