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国饮艺】金地藏植茶九华山

发布时间 : 2020-11-30
藏红花茶饮 植觉洛神花茶 九号红茶

藏红花茶饮。

每年农历七月廿九或三十日夜晚,我国很多城乡的善男信女,会在屋檐下、墙角边等处分散插上数支清香,以此纪念地藏王菩萨生日,保佑吉祥平安。

地藏王即金地藏,是由外来和尚化身的,出身唐代新罗(今朝鲜半岛)王族,原名金侨觉。他是九华山的植茶始祖,《全唐诗》还收有他的茶诗《送童子下山》。

金乔觉(696-794),俗称金地藏,为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国王金氏近族。相传他早年即来大唐留学,汉学修养颇深,对佛教文化兴趣浓厚,曾自诲说:“世上儒家六经、道家三清法术之内,只有佛门第一义与我心相合。”于是回国抛弃王族生活,削发为僧。约唐开元七年(719),24岁时带着神犬谛听,西渡东海来华,初抵江南,卸舟登陆,几经辗转,卓锡九子山(今九华山)。他在九华山苦修75年,倡导“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于唐贞元十年(794)农历闰七月三十夜跏跌圆寂,寿99岁。三年后开函时,据说“颜色如生,兜罗手软,骨节有声如撼金锁”。佛教徒根据《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语:菩萨“安忍如大地,静虑可秘藏”,认定他为地藏菩萨应世,尊其为“金地藏”。九华山由此成为金地藏的道场,与峨嵋山、五台山、普陀山并称为“四大佛教圣地”。他是新罗第一个会写汉语律诗的人。

九华植茶称始祖

金地藏所种之茶称为金地茶,又称九华佛茶。关于他植茶之事,民国《九华山志》卷八《物产门》有如下记载:

金地茶,梗空如筱,相传金地藏携来种。

九华山所在地《青阳县志》亦有如下载:

金地茶,相传为金地藏西域携来者,今传梗空筒者是。

这两条记载有三处值得探讨。

首先是“传”字。一般说来,“传”是传说或口头相传,不能作为确切依据。好在金地藏在下文引用的《送童子下山》一诗中,写到了汲泉烹茗的雅好,说明他是爱茶之人,完全可以佐证他在九华山植茶的真实性。

其次是“携来”两字表述不清。笔者从网上看到,很多文章以此认为他是从新罗携来。2008年4月下旬,来宁波参加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海上茶路国际论坛的韩国《茶的世界》主编崔锡焕先生,也在论文中说金地藏将新罗茶带到九华山。这一说法显然有误,笔者作为大会论文编者,不敢苟同这一没有依据的说法,与他商量作了修改。因为到目前为止,专家、学者的结论是,朝鲜半岛并无原生茶,大约在六七世纪从中国传去的。新罗时代(668-935)大批僧人到中国学佛求法,载入中国宋代《高僧传》的就有近30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中国经过10年左右的专心修学后回国传教。他们在中国时,当然会接触到饮茶,并在回国时将茶和茶籽带回新罗。

因此,如果说金地藏种的是新罗茶,首先要证明朝鲜半岛有原生茶,在没有证明之前,很难说他从新罗带来茶叶。或者说他带来的是中国传去的茶,这在逻辑上也很难成立,中国多茶叶,为何还要多此一举呢?

据记载,金地藏到九华山之前,已经游历了中国诸多名山古刹。从理论上说,九华山位于江南,应该有原生茶,但山上是否有原生茶,要请专家考察结论。笔者以为,很可能是金地藏在山上找不到原生茶之后,从其他寺院引进的,后人因此将他视为九华山植茶始祖。

再则,《青阳县志》上“西域携来”令人费解。一般将新疆和中西亚地区视为西域,那里根本没有茶叶。新罗在中国东部,即使从新罗携来,应该记为东国或东域。因此只能将金地茶源于九华山以西的某山某寺。

金地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两志所载“梗空如筱”、“梗空筒者”。“筱”为小竹子。梗空并不是茶树枝梗生来即空,而是指粗茶加工后枝梗中空。笔者为此请教了安徽农业大学退休教授、茶学家詹罗九先生。他说,并不是九华山所有的茶叶都能做出枝梗中空的效果,而是山上部分茶园的茶叶,经大火高温才能做出枝梗中空,前几年他们做出过样品,现在已很少见了。

香茗烟霞伴修行

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

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添瓶涧底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

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这是金地藏留下的茶诗——《送童子下山》,载于《全唐诗》中。

金地藏写作此诗已年逾八旬。诗的大意是一位跟他修行的小童僧因寺中寂寞,想还俗回家,但他和祖父辈的高僧已建立深深的感情,因此又恋恋不舍。金地藏深知人各有志,小童向往青梅竹马般地凡人生活,不愿苦心禅修,就非常乐意地准许他回家。终于到了分别的一天,金地藏高兴地送他下山,并劝慰因分别而频频流泪的小童不要难过,相伴老僧的自有山泉、香茗、青山、烟霞。

全诗流畅写意,字里行间情真意切。无意中流露了他日常汲泉烹茗的茶禅人生,成为中唐以前少量茶诗中难得的一首。

何处登陆待考证

就中韩文化交流和佛教文化、茶文化来说,金地藏是一位重要人物。遗憾的是,他的身世、行迹等生平事迹少而又少,留下很多谜团未解。如上文提到的他在九华山所植之茶来于何处就未见记载。重要的是,他西渡东海,登陆何处不得而知。

笔者家乡宁波,唐代即与扬州、广州并称为中国三大对外交流与贸易港口,与日本、朝鲜半岛等东南亚国家经济、文化交往非常频繁。如日本高僧兼茶僧最澄、空海以及宋代道元、荣西,都是从明州(今宁波)登陆,来大唐学佛传茶的。后晋、宋代高丽(朝鲜)王族高僧义通(927-988)、义天(1055-1101)也是从宁波往来中国学佛传茶的,其中义通从明州归国时得到州官员挽留,住持城内宝云寺,成为中国天台宗第十六祖师,并宏扬天台宗禅茶文化20年,圆寂后葬于阿育王寺。位于宁波老城区的镇明路上,现存宋代高丽使馆遗址。

通过初步研究东亚茶文化,笔者了解到宁波之所以唐代即成为我国主要对外港口,尤其是作为往来日本、朝鲜半岛的窗口,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浙江、江苏、安徽、江西诸省皆为腹地,还因为有独特的海风和洋流,宁波至日本和朝鲜半岛每年春夏间的洋流和季候风,有利船只航行,为其他港口无法比拟。尤其是在靠风力和人力为主的古代,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朝鲜时代弘文馆副理崔溥(1454-1504),1488年(朝鲜成宗十九年,明弘治元年)因父丧自济州岛回家奔丧,不幸遇风暴漂流到中国浙江宁海沿海,受到礼遇送还朝鲜。前几年,韩国和中国民间曾用无动力竹筏,依靠人力和洋流、季候风,从舟山漂流至韩国釜山。

金地藏西渡之海为东海,这一点已得到专家、学者确认。就当时三大对外港口来说,他从宁波或扬州登陆的可能性较大,而宁波最为便捷,因为扬州还有长江内河。

比较日本和韩国,前者比较重视文化传承。就日本来说,最澄以后的中日茶文化交流大事,都有确切记载,历代出版了较多茶书。而介绍中国与朝鲜半岛茶文化交流的书籍则很少,像金地藏这样的重要人物,他的生平,包括何处出海、何处登陆都无法搞清。

期待专家学者作出考证。

小编推荐

【山国饮艺】茶的保藏


对于一个喜爱饮茶的人来说,不可不知道茶叶的保藏方法。因为品质很好的茶叶,如不善加以保藏,就会很快变质,颜色发暗,香气散失,味道不良,甚至发霉而不能饮用。

茶叶变质的原因茶叶品质劣变的主因在于受潮与感染异味。成品茶的吸湿性很强,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根据试验,把相当干燥的茶叶露置于室内,经过一天,茶叶的含水量可达7﹪左右;露置五、六天后,则上升到15﹪以上。在阴雨的天气里,每露置一小时,含水量就增加1﹪。在气温较高适合微生物活动的季节里,茶叶含水量超过10﹪时,茶叶就会发霉而失去饮用价值。

在感染异味方面,因茶叶中含有帖烯化合物和高分子棕榈酸,这些能很快就吸收其它物质的气味而改变或掩盖茶叶本来的气味。如把茶叶和樟脑丸、香料、药物等放在一起,或把茶叶放在气味较浓的新木器、新漆器里,在几个小时后就会感染到这些东西的气味,轻则喝了使人不快,重则不能饮用。

另外,光线对茶叶品质也有影响。特别是率茶放置于强光下太久,很容易破坏叶绿素,使得茶叶颜色枯黄发暗,品质变坏;同时,如在日光下曝晒,还会产生日晒味,难以饮用。

保藏的方法为防止茶叶吸收潮气和异味,减少光线和温度的影响,避免挤压破碎,损坏茶叶美观的外形,就必须采取妥善的保藏方法。

贮藏大批茶叶的仓库,应根据茶叶劣变的原因要求进行设计和修建;而小批茶叶可采用生石灰或木炭的保藏法。这种生石灰或木炭的保藏法是准备一个陶瓷罐(或用马口铁桶),大小视保藏的茶叶多少而定,要求干燥、清洁、无味、无锈;把未风化的生石灰块装入细布口袋内,每袋重约半公斤;茶叶用干净的薄纸包好,每包重半公斤,用细绳扎紧,一层一层地放进坛的四周,中央留下空位,放置一袋生石灰,上面再放一包茶叶,如未装满,还可依次再装一、二层,然后用牛皮只堵塞坛口,用草垫或棕垫盖好,这样可藉生石灰吸收茶叶和空气中的水分,使茶叶保持充分干燥。生石灰吸潮风化后要及时更换,一般装坛后过一个月就要更换,以后每隔一、两个月更换一次。如果木炭吸潮,要先将木炭烧红,冷却后装入布袋,每袋重约一公斤;每一、二个月要把木炭取出烧干再用。

一般嗜好饮茶者或家庭购买的茶叶数量很少,没有必要用坛子保藏,可装入有双层盖的马口铁茶叶罐里,最好装满而不留空隙,这样罐里空气较少,有利于保藏。双层盖都要盖紧,用胶布黏好盖子缝隙,并把茶罐装入两层尼龙袋内,风好袋口,另一个办法是把茶叶装入干燥的保温瓶中,盖紧盖子,用白蜡密封瓶口。采取这两种方法,可以较长时间使茶叶品质保持不变。(为了泡饮方便,可用茶叶盒少装一些茶叶,每次取用后注意盖紧盖子;绿茶容易受到光线影响,不适宜用玻璃瓶保藏。)

我们也可采用真空充气的保藏方法。真空保藏法是把茶叶装入马口铁罐,焊好接口,用空气唧筒抽出罐内空气,使成真空。充气保藏法是在装茶叶的铝箔袋中填充高度纯化的惰气。使用这两种保藏法,在常温下保藏一年以上,仍可保持茶叶原来的色、香、味;在低温下保藏,效果更好。保藏时注意事项须注意的是,茶叶在保藏中的含水量不能超过5﹪(绿茶)~7﹪(红茶),如在收藏前茶叶的含水量超过这个标准,就要先炒干或烘干,然后在收藏。而炒茶、烘茶的工具要十分洁净,不能有一点油垢或异味;并且要用文火慢烘,要十分注意防止茶叶焦糊和破碎,以防止柴炭的烟味或其它异味污染茶叶。

[山国饮艺]春茶前期管理的九大步骤


春茶是一年中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一季茶叶,价格高,经济效益好。实践证明,抓好春茶前期管理,对于增加春茶产量、提高春茶品质与效益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及时做好春节前茶园管理十分必要。

1、增施、早施追肥。施催芽肥时间一般在茶树发芽前15-30天即2月底以前进行,亩施尿素25-30公斤或碳酸氢铵50-60公斤或茶树专用复合肥50公斤。施肥采用沟施法,沟深10-15厘米,施入后及时覆土。对于植株过于密集的茶园,无法沟施的可采用抛施,但必须在阴天以及下雨前进行,以免灼伤茶树叶片及肥分流失。

2、浅耕除草。茶园开采前进行一次浅耕除草,有利于疏松土壤、提高土温、清除杂草、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消耗,有利于促进春节提早萌发。浅耕除草一般应在2月底、3月初进行,深度5-10厘米为宜。同时,结合清园,将杂草、落叶翻入土内,以减少虫口基数。

3、巧用轻修剪。对于冬春无冻害又需要采摘名优茶的茶园,为了早采多采名优茶,春茶前一般不进行修剪,而应尽量将修剪推迟到春茶采制结束后进行。对于要修剪的茶园,最好在2月底至惊蛰前完成,轻修剪深度一般剪去树冠枝叶5-7厘米。对于受冻害的茶园,应及时进行轻修剪,修剪深度以剪去冻害枝条为宜,宜轻不宜重,宜早不宜迟。

4、及时预防“倒春寒”。在早春季节应随时注意当天天气预报,提前作好预防“倒春寒”的措施:一是对茶园进行覆盖,即在寒流来临前,用稻草、杂草、遮阳网地膜等覆盖蓬面和茶行地面,促进茶园地温上升,减少茶园霜冻作用。铺草量每亩1500公斤以上,以不露地面为宜。茶园蓬面覆盖,待寒潮过后再及时将覆盖物掀去。二是熏烟防冻,在晚霜来临之前,在无雨晴朗的傍晚,点燃设置在内向、地势得当的茶园边际的草皮堆,使烟雾弥漫,减少夜间辐射散热,从而有效预防晚霜对茶园危害。三是土壤保湿,加强茶园肥培管理,施足基肥,增加客土,增厚活土层,以及在茶园迎风口建立防护林带等。对于已萌发芽叶的早生品种茶园,要集中人力抢采幼嫩芽叶,以减少冻害损失。

5、喷施叶面肥。为促进春茶早发、多发、壮发,在春季茶树萌动前可喷施叶面肥。一般可用0.5-1%的尿素、0.2-0.3%的碳酸二氢钾及多功能营养液等喷施,前后喷2-3次,每次间隔为5-7天。另可喷施茶树“一喷早”20-25克,对水45-50公斤,喷施前一定要充分溶解。所有叶面肥在下雨前后和气温较高的中午不宜喷施。

6、清沟排水。春季雨水逐渐增多,如果茶园排水不畅,积水过多,园地过湿,则不利于茶树生长,影响春茶萌发,甚至造成减产。因此,不论平地或坡地茶园,在春季来临前都应及时开沟排水,清理疏通排水沟,保证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以免茶树根系渍水腐烂,促使茶树根系正常生长发育。

7、喷施石硫合剂。秋末冬初封园后或在茶树萌发前,将枯枝、落叶、杂草清除出园,及时普喷1-2遍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以增强茶树抗寒能力,同时杀灭越冬病菌和虫卵。

8、浇灌催芽水。春茶萌发前,如遇天气干旱少雨,对茶园普浇一遍水,可有效促进茶芽萌发。茶园浇灌催芽水一般要结合施追肥后进行。我省有条件的茶场和农户可在2月底至3月初对茶园普浇1-2次水,每次应尽量浇足浇透。浇水后于茶行间进行浅耕松土,以利于保墒,提高地温。

9、提早开采。幼嫩的茶芽是生产名优茶的原料基础。当茶园有5%以上的茶芽达到适制产品采摘标准时,就应立即开采,要做到及时采、分批采、早采勤采,以促进春茶不断萌发,增加高档茶的比重,提早上市,提高茶叶经济效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