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茶安化黑茶的名优之路

发布时间 : 2020-12-03
安化黑茶历史 关于安化黑茶的历史 安化黑茶历史简述

安化黑茶历史。

目前我国名优茶生产品类很多,每个茶产区都有一种或几种名优茶生产;全国不下几百种,其中以绿茶的名优类品质最多,约占名优茶的80%。名优黑茶却很少被提及,随着人们对安化黑茶认识度越来越高,品质得到大家的认可,岁越茶学部查阅一系列资料,也来聊聊名优黑茶——安化黑茶。

历史名茶安化黑茶的名优之路

名优黑茶的定义

被社会公认的,有独特美观外形和优异内质的茶叶,有一定知名度的优质黑茶。

➤1、为什么说安化黑茶是名优茶?

①安化黑茶的原料生长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这一点是必备条件。

②安化黑茶产品形式多样。

千两,天尖,茯砖,黑砖,花砖,他们外形独特美观,内质更是色香味优异。

③安化黑茶原料茶树品种优良。

安化境内多种植云台大叶、槠叶齐、安化群体品种等适制黑茶的茶树品种,结合安化良好的天然环境,为安化黑茶提供了良好的原料基础。

④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⑤安化黑茶成品茶形式多样,天尖、千两、茯砖等,都是由复杂而又精细的工艺制作而成,这是安化黑茶成为名优茶的决定条件。

历史名茶安化黑茶的名优之路

➤2、历代的名优茶

①唐代:50多种,主蒸青团茶为主,少量散茶

②宋代:90多种,蒸青团饼茶为主,龙凤饼等

③元代:40多种,团饼茶,散茶

④明代:50多种,主散茶,少团茶

⑤清代:40多种,六大茶类。

历史上,安化黑茶是安化的知名特产,因其品质优良被作为贡品进献朝廷。天尖、贡尖以"天""贡"命名,反映的正是其作为地方特产向天子入贡的性质,这种命名在名优茶中也是极为罕见的。据报道,前几年在故宫发现的遗存茶叶贡品中,跟普洱茶在一起的,就有安化黑茶。

从历史考证节点来看,安化黑茶品质上佳,深受茶商番僧的追捧,违禁私自贩售者数不胜数;在清朝时期,已经将品质优良的安化黑茶作为入贡产品,已具有名优茶的特性,可将安化黑茶纳入清代名优茶。

历史名茶安化黑茶的名优之路

➤3、名优茶的分类

名优茶的分类方法也有多种,按照时间脉络,采用历史沿革的分类方法,安化黑茶可划分至历史名茶范围。

历史沿革名优茶包括以下三类:

历史名茶(西湖龙井、碧螺春)

恢复历史名茶(蒙顶甘露)

创新名茶(南京雨花茶)

安化黑茶出现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一般认为安化黑茶生产始于十六世纪初。

《明史·食货志·茶法》记载:明嘉靖三年(1524年),御史陈讲奏疏有"以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字样。这是已知的"黑茶"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这里讲的黑茶专指安化黑茶,难于满足官茶和商茶需求,同时也不及湖南安化民间实践中形成的在初制中进行锅炒、沤堆、火焙等工艺产制的黑茶。于是,商人越境至湖南采购。由于湖茶量多、质好、价廉,吻合朝廷“以茶易马”之愿,在十六世纪末期以来,西北边茶逐步被湖南黑茶所主导。

安化黑茶的品质广受认可,从历史发展来看,安化黑茶可以划分到历史沿革的历史名茶。

cy316.COM精选黑茶阅读

名优安化黑茶的三大价值


名优安化黑茶的三大价值

​药理价值

黑茶保健功能与收藏价值独特。安化黑茶不仅有与其他茶类共同的基本功能:解渴、益思、轻身、气爽,而且有它独特的保健功能。世界各国人们有的称安化黑茶为美容茶、减肥茶、长寿茶。历史文献记载了,西北民族的切身感受,“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而病”《明史.食货志》,“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清.黄宫绣《本草求真》记载:“解酒、促消化、消肾火、清肺清痰、刮脂去腻,久服瘦人”等,这些都对黑茶进行了中肯的评价和记录。最后则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解耦的变化摄脂饮奶越来越多,饮用黑茶越来越必要。

《品茶大全》中这样写道:由于黑茶经过发酵制成,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一种普诺尔成分,氧化人体过剩胆固醇,防止脂肪堆积。世界一流的微生物学家王志伟博士,在日本研究微生物与食品发酵达18年,称安化黑茶是世界上最神奇的食品。2007年国际茶业大会高端论坛上,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面向全球茶叶精英作《湖南黑茶:人类健康的新希望》的演讲。刘教授是通过模型评价安化黑茶对降脂降糖有显效,对人体脂肪代谢,体重控制非常有助。由于黑茶在一定时间内越陈越香,且陈韵、神韵、喉韵深沉。黑茶其存放时间稍长,发酵更完全,保健效果更佳。

品饮价值

安化黑茶的品饮价值,首先在于它丰富的内质,安化境内生态环境良好、年平均光照时间、降水量、温度、土壤等都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是安化茶树资源内含物质非常丰富的一个先决条件,其鲜叶中的氨基酸和多酚含量不高不低,制红茶不如广东云南,制绿茶不如浙江等地,唯独黑茶独具优势,味虽苦但不至于浓烈涩口,备受青睐,品饮乐趣极佳。

安化黑茶的品饮价值,其次在于它复杂发酵工艺,且多样的精加工工序,安化黑茶有真正意义上微生物参与的发酵工艺,精加工后形成安化黑茶独特的品质特征,成品茶品质特征形式多样,即“三砖三尖一花卷”,供消费者选择性多,品饮起来给人的感官体验也就多样,极具品饮乐趣。

历史文化价值

黑茶文化底蕴厚重。安化种茶、制茶的历史记载已有1000多年,唐代杨烨(公元856年)《膳夫经手录》就有安化"渠江薄片茶"之记载。明万历23年(1595年),皇帝御定安化黑茶为官茶,并实施以茶治边策略,继而成为西北少数民族同胞的必需品。

道光年间曾任两江总督的陶澍有词曰:"才交谷雨见旗枪,安排火坑打包厢。芙蓉山顶多女伴,采得仙茶带露香"。这些都是安化茶业辉煌历史的真实写照。随中国几千年茶的变迁而发展,继制茶先人首创"龙团凤饼"。安化明清时期有家家户户种茶、制茶的传统习惯。有茶行数家,产茶高峰时,坐船、骑马前往安化以现钞买茶、以物兑茶的客商达6万余人,汇聚晋、陕、鄂、川、徽等地客商及茶叶加工制作人员、茶市十分繁荣。"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是当时安化茶市的真实写照。茶业一直是安化"衣食万"的主导产业,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安化成为全国第二大产茶县。

目前还存有的百年茶行、茶亭、茶书、茶碑、茶钟、茶马古道驿站、茶工具、茶歌、茶瑶、茶戏、茶电影可佐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安化茶叶为题材的《烘房飘香》、《乡里妹子》被拍成电影在全国放映。安化还诞生和造就了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早年留学日本九洲帝国大学,浙江大学教授,先后出版《茶叶概论》、《茶叶行政》、《安化黑茶》、《安化黑茶砖》等专著。2008年《安化黑茶》由原政协主席伍湘安编著,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是共和国第一本写县域茶叶的专著,为安化黑茶系统总结的第一人。1985年。日本茶叶会长松下智率队到安化考察,在日本《朝日新闻》发表《制茶的故乡》,赞美安化茶。

过去人们通过生活经验肯定黑茶的重要性,如今人们用科学的方式进一步研究验证黑茶的药理价值;安化黑茶文化底蕴厚重,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安化黑茶不仅品质优良,品饮时还能起到保健和休养生息的作用。

黑茶在安化:中欧茶叶之路的兴起


黑茶在安化:中欧茶叶之路的兴起

从17世纪到19世纪后期,我国一直是世界各国茶叶的供应者,销区遍五洲。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分在亚欧两州的两个大国由战争走向和平、由对抗走向对话。茶叶犹如润滑剂、“茶叶之路”就像一台发动机、把中俄两国的经贸往来带动了起来,不仅丰富了两国百姓的物质生活,而且促进了文化方面的丰富交流。茶叶之路源于中国湖南安化与福建崇安,远至俄罗斯恰克图。古茶叶之路全程路线,湖南以安化黑茶为主安化属湖南益阳市,位于雪峰山脉北段,资水中游,地形地貌多样,境内多高山叠嶂,风景秀美。高山出好茶,安化有“中国黑茶之乡”美誉,所产黑茶为“安化黑茶”,具有消腻化食、降三高等独到功效。亚欧茶叶之路兴盛时,安化黑茶茶砖一律先运往汉口,再统一和其他省的茶一起运往恰克图。即使是在清末鸦片战争,陆上茶路受影响,但安化黑茶贸易仍然活跃,至汉口的水路未曾中断。俄沙皇尼古拉二世甚至亲自来到汉口设立贸茶办事处并主持开幕,安化黑茶对中俄茶叶贸易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几百年来,受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俄罗斯人至今还是“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煮饮黑砖茶是俄罗斯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会长邓九刚曾问过他们一天喝茶的次数,他们回答是:“从早到晚”,显然不能用数字来计算。茶在俄语中为“恰依”和汉语的发音很相似。俄罗斯的少数民族布里亚特、卡尔梅克、图瓦、阿布卡斯阿和格鲁吉亚人除了喝黑茶、绿茶外,还喝奶茶。今年,著名策划人胡明方发起了“重走茶叶之路”大型文化活动,计划以120匹骆驼驮中国茶叶的方式从湖南安化出发,按照古茶叶之路路线,最终走到欧洲。活动得到中国社科院的牵头及其他多家单位共同合作支持,一路上,活动组委会不仅用这种古老方式宣传中国茶叶,同时也是纪念曾在古老茶路上鞠躬尽瘁的先人们。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重走茶叶之路,湖南安化黑茶将成为驼队的首领,带领其他中国茶叶一齐踏上古老茶路,向世界展示中国茶叶的独特魅力!(略有改动)

安化黑茶历史简述,简述安化黑茶的起源


湖南安化黑茶,产自于湖南省益阳市的安化县,有着独特的品质,身上承载了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民族的千年文化,是时间的雕刻,所以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安化黑茶,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安化黑茶的起源吧!

安化黑茶的起源

1、载于唐

安化黑茶,有文字记载是公元的856年,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中记载的"渠江薄片茶",运销湖北江陵、襄阳一代,进长安。这是最早记录安化茶叶的历史古籍。五代毛文锡《茶谱》中"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其色如铁",这就是早期的安化黑茶。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茶叶,专家推测来自安化,距今达2300多年。

2、兴于宋

安化黑茶,生于水畔湖边,不种自生。在公元1072年,安化县饮茶设县,在公元1088年,朝廷就已经在县境内设立了博易场,运入米盐布帛换取安化茶叶。南宋时期,朝廷加强对茶盐的管制,公元1175年以黎虎将、赖文政为首,组建两支"茶商军",护运安化黑茶。荆湖路安抚使在安化龙塘设寨,派兵把守,控制安化黑茶的水陆运输。由此可见,安化黑茶在宋朝是多么兴盛。

3、贡于明

公元1391年,名朝采办的贡茶中,安化年贡茶芽22斤,每年谷雨前,在大桥、仙仙溪、九渡水、龙溪等"四保"由县长监督采制,史称"四保贡茶"。公元1524年,史料记载"商茶低伪,悉征黑茶",这是安化黑茶之名的由来,同时也说明当时安化已大量生产黑茶。公元1595年,御史李楠以安化茶(私茶)妨碍茶法马政为由,上奏禁运,由皇帝批准:“西北引茶,以川为主,湖南为辅",从此安化黑茶正式被定为官茶。

4、盛于清

明未清初,晋商与安化茶人共同开辟了以安化为起点至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万里茶路",纵贯中国,连接欧亚。随后,晋、陕、甘等地茶商相继来安化兴办茶庄、茶号、茶行,最盛时资江沿岸茶行、茶号达300多家,呈现"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繁华景象。

5、茯砖金花茶的诞生

在明末清初,陕西、甘茶商,把在安化采购的黑毛茶,压制成“包”,运往陕西泾阳,压制成茯砖茶。

因在这遥远的路途中,茶叶发酵变质,繁殖了一种叫做“金花”的益生菌,学名叫做“冠突散囊菌”,成为了茯砖茶的一个重要标准。

安化黑茶的制作过程

1、杀青

杀青主要就是让茶叶的绿色退去,但是因为黑茶的原料粗老,所以在进行杀青的时候需要按10:1的比例洒水,洒水需要均匀。杀青主要包括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不同的杀青方式有不同的优点和弊端。

2、初揉

初揉的时候要保证轻压、短时、慢揉的原则。初揉中揉捻机转速以40转/分左右,揉捻时间15分钟左右,等到黑茶嫩叶成条,粗老叶成皱叠时就可以停止。

3、渥堆

渥堆是黑茶形成的关键工序,渥堆就是把茶叶放置于特定的地点和特定的时候(背窗、洁净的地面,避免阳光直射,室温在25℃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把茶叶堆积起至1米,然后进行保存,需要堆积24小时,等到茶叶变色,带有酒糟气或酸辣气味,手伸入茶堆感觉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即为渥堆适度。

4、复揉

复揉就是把渥堆好的茶叶进行反复的搓揉,需要搓揉6到8分钟,但是需要保证揉搓的力气小。

5、烘焙

烘焙是制作黑茶最主要的部分,主要的烘焙方式是采取松柴旺火烘焙,分层累加湿坯和长时间的一次干燥,待烘焙出来的茶叶有油黑色和松烟香味即可。

综上所得,安化黑茶是中国历史的产物,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所以赋予了安化黑茶神秘的色彩,且安化黑茶内质丰富,功效繁多,值得品鉴!

安化黑茶的制作历史!


安化黑茶的制作历史可追溯到明朝!

安化在明代前期(15世纪)参照四川乌茶的制造方法,加以改进,制成黑茶。

乌茶是蒸青(水煮)茶,黑茶是炒青(锅炒)茶,相比之下,黑茶除掉了青叶气,滋味醇和,有松烟香,更受西北各少数民族的欢迎。

当时,西藏喇嘛常至京师礼佛朝贡,邀请赏赐。回藏时,明朝廷赏给许多礼物,其中茶叶是大宗,指定由四川官仓拨给,但喇嘛们却绕道湖广收卖私茶。

湖广黑茶最合他们的口味,而黑茶主产于安化一带,后统称安化黑茶。

据考证,1368年朱元璋犒赏立下大功的安化茶商,御赐代表皇家尊荣的“九”字符,赐号该三十九人组成的安化黑茶商队“三十九铺”。

经过历代茶商传承、演变,1568年第一家“三十九铺茶馆”正式在京成立;后在晋商的推动下,“三十九铺”开始在京盛行。

明清两代是安化黑茶发展的黄金期,三十九铺等一批安化茶铺也走向无比辉煌,号称“十里一铺,黑茶传奇”的茶业盛世由此开启。

安化黑茶至晚产于15世纪后期,通常经由湖北运销北方和西北。由于安化茶滋味浓厚醇和,且量多价廉,西北那些领取官茶引票的茶商,都越境至湖南采购私贩。

从明至清,茶叶都属于朝廷的“计划供应商品”,而四川茶、汉中茶在有明一代是朝廷的“定点生产商品”,利厚畅销的安化黑茶很快让汉茶和川茶市场冷落,产销萧条。

明朝万历23年(1595年),御史李楠和徐侨为湖南茶叶在奏本中打架,一个要求朝廷颁令禁运,免妨茶法马政;另一个认为湖南茶对西北游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

后经户部裁定,报请皇帝批准:自后销西北的引茶,以汉、川茶为主,湖南茶为辅。至此,安化黑茶才算成了官茶。

安化黑茶辉煌的历史


安化黑茶在几千年前是如何的辉煌,为何在历史的今天,浮浮沉沉。我们一起穿越历史,找回曾经的安化黑茶。从前真正以地方命名为世所公认的茶只有“普洱茶”、“祁门茶”、“安化茶”三种,可见当时之盛。安化茶自明代以来即享有盛名,当时的“渠江薄片”,因由三江并流、云蒸雾绕的地理环境生成,具有叶色碧润、清香醇厚的特质而列为朝廷贡茶。

而安化茶真正有名的是黑茶。安化黑茶产于15世纪后期,参照四川乌茶的制造方法并加以改进,形成了独特的选料、杀青(锅炒)、沤堆、蒸煮、压制成型、烘烤工艺,除青叶气,添松烟香,消腻解乏,极受西北游牧民族欢迎。明朝定四川、汉中茶为官茶,但因安化茶浓厚醇和,量多价廉,西北持官茶引票的茶商,均越境到湖南采购私贩,一度使四川、汉中茶产销萧条。明万历23年(1595年),由地方官奏请皇准,湖南茶为西北辅助引茶,安化黑茶自此列入官茶。

此后,安化黑茶逐渐在晋、陕、甘一带兴盛,最高年份达4000吨。各省茶商来安化采购和制作黑茶,建茶行,设铺面,以小淹苞芷园为起点,沿江向上扩散至边江、小淹、雅雀坪、酉州、唐家观、黄沙坪、东坪等地,形成几十公里的茶市长廊。这些地方至今还保存着老号牌匾、茶行酒肆、码头石刻、江边吊脚楼等旧迹,记录着当年的茶道繁荣。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国有茶厂的改制解散,私营茶厂各行其道,安化黑茶的技术和规模严重滑坡,由此带来茶叶质量和销路的混乱,曾经的支柱产业成为政府的就业包袱。

安化黑茶运销的三条茶叶之路


安化黑茶运销的三条茶叶之路

安化虽然是一个交通闭塞的大山区,却有着资江贯穿全境和有唯茶甲诸州县的茶叶,历史上就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尤其是在明朝,安化黑茶定为官茶前后,晋茶商最先来安化办茶,然后是陕、甘、宁等茶商(称西帮),赣、鄂、粤等茶商(称南帮),及本省茶商(称本帮),云集安化资水沿江一带的小淹、江南、黄沙坪、酉州、东坪、马辔市等茶马古镇办茶,可谓是茶行、茶庄、茶商号林立,热闹非凡,白天人潮如海,车水马龙;夜晚灯火通明,歌舞升平,呈现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盛景。从明清至民国,安化黑茶、红茶产销兴旺,名扬四海。

一提茶马古道,似乎以为仅在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茶马古道,然而,随着明清晋、陕、甘等茶商和南帮及本帮云集安化办茶,就形成了以安化为起点的,也是世界最长最古老的茶马古道,直达亚欧大陆。

马背船装的安化黑茶分三条茶叶之路内销和出口,形成了三条主要茶叶之路。

古丝绸之路:以安化黑茶中的茯砖茶为主,安化--汉品--襄樊--陕西泾阳至兰州,运销青海、西藏、新疆、苏俄等地。这条运茶之路称为古丝绸之路。

万里茶路:以安化黑茶产品中的花卷茶(现称安化千两茶)、天尖茶、贡尖茶、黑砖茶等及1840年以后制作的红茶,由晋茶商开辟的安化--晋--恰克图至圣彼得堡(俄),纵贯中国,连接欧亚,是可与古丝绸之路媲美,推动世界贸易发展的茶叶之路。安化是晋茶商万里茶路的起点。

海上丝绸之路: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后,广州、上海等五个口岸对外通商,粤茶商将红茶制作技术传入安化,从此,红茶日兴且品质好。安化红茶和安化黑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盛销欧(英、法)美俄等地区。安化红茶于1915年与贵州茅台酒在巴拿巴国际博览会上同获金质奖章。

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安化黑茶是什么年代?安化黑茶是在什么朝代定为贡茶?在什么朝代定为官茶?

答:最早的文字记载:

有文字记载安化黑茶最早的年代是公元856年,唐·杨烨《膳夫经手录》有渠江薄片记载。公元935年,五代·毛文锡《茶谱》记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乡人每年采撷不过十六、七斤渠江薄片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又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其色如铁的渠江薄片,即早期制作的安化黑茶,至2015年,安化黑茶的历史有1159年了。

贡茶朝代:

明·洪武24年(公元1391年)朝廷额派贡茶,安化每岁贡芽茶22斤(合现在13千克),将大桥、仙溪、九渡水和龙溪采制的四保贡茶列入保贡卷宗史册。

安化千两茶(花卷茶)为清·嘉庆(1796~1820年)朝廷贡茶;安化天尖茶在清·道光年间为贡品,之后就有了皇帝用茶为天尖,朝廷用茶为贡尖之说。

定为官茶朝代:

历史上由朝廷的茶马司控制,以茶易马,称之为官茶。按现代说法是计划茶,由政府统购统销。明·万历23年(公元1595年)安化黑茶由朝廷正式定为官茶,远销西北,以取代汉川之茶,贮边易马。

重走茶叶之路,安化黑茶老大的慈善心


重走茶叶之路,安化黑茶老大的慈善心

据了解,“重走茶叶之路”将历时两年,其在中国内的行程时间约有一年。发起人之一、活动组委会秘书长胡明方曾公开表示在途中将举办多次“中国茶业发展基金”茶叶义卖活动,用于中国民间慈善事业,如修建希望小学、援助灾区等等。对此,记者采访到湖南茶业协会副会长、重走茶叶之路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安化黑茶领导品牌怡清源董事长简伯华先生。

记者:重走茶叶之路的途中将会做一些慈善义卖活动,您怎么看?

简伯华: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个人十分赞同,并且作为重走茶叶之路的合作伙伴,安化黑茶怡清源一直在十分将会全力支持组委会的的决定,热心参与各项慈善事业。无论是捐助身患黑色素癌的员工,还是捐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等等,怡清源人都当仁不让。多年来,怡清源单单向红十字会就捐出善款百余万。去年红十字会发生信任危机,但不能因为这个,善事从此不做了,社会义务从此不承担了。

记者:您为什么这样热心公益事业?仅仅是因为您是一个民营企业家吗?

简伯华:这是因为我和其他怡清源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出身农家,叔父辈都是茶农,我当年能够读大学也是得到很多帮助,直到我后来创立怡清源,虽有过很多艰辛,但也得到过很多帮助,所以我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如今,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安化黑茶怡清源这个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所以怡清源人更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做贡献!

记者:怡清源做过多年的公益活动,您对做慈善有怎样的心得体会?

简伯华:慈善是一种感恩,作为怡清源的一家之主,也作为中国黑茶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怡清源发展十六年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只有常怀一种感恩的心,才能回报他们对怡清源企业的关爱。所以,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就直接带动了5万多农户致富,也解决了几千人的就业问题,多年来怡清源一直也是地方财政创税的榜样。这是我们的企业使命所在。

安化黑茶历史简述


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的始祖,曾列为朝廷贡品,安化黑茶已位居中国领先地位,万历年间被定为官茶,大量远销西北。

安化黑茶的历史

1、兴于汉唐。安化产茶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在唐朝,也有专家推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茶叶来自安化,安化产茶历史则是2300多年前的汉代。856年,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的"渠江薄片茶",运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进长安,这是最早记录安化茶叶的历史古籍。

2、延于五代及宋。安化和新化早在汉朝即属长沙府辖制,时称梅山,有上梅山和下梅山之分。翟守素开梅山之后,宋熙宁五年(1072年)再开梅山置安化县,取归安德化之义,仍然隶属潭州。北宋启疆之初,安化茶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唯茶甲诸州县"。五代毛文锡《茶谱》还是记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烹之无滓也"。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其色如铁"。"渠江薄片茶"即是早期的安化黑茶。南宋时期,淳熙二年(1175年),以黎虎将、赖文政为首,组建两支"茶商军"贩运安化黑茶,每队三四千人。

3、"四保"贡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起,明朝采办的贡茶中,安化年贡"芽茶"22斤,每年谷雨前,在大桥、仙溪、九渡水、龙溪等"四保"由县长监督采制,史称"四保贡茶"。明嘉靖三年(1524年),史料记载:"商茶低伪,悉征黑茶……""乡民大半以茶为业,邑土产推此第一"。这是"黑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是"安化黑茶"之名的由来。同时也说明在1524年以前,安化已开始大量生产黑茶。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御史李楠以安化茶(私茶)妨碍茶法马政为由,上奏禁运,御史徐娇同时奏称:"汉川茶少而值高,湖南茶多而值下,湖南之行,无碍汉中。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为宜"。最终户部裁定,报请皇帝批准:"西北引茶,以川为主,湖南为辅"。从此"安化黑茶"正式定为"官茶",逐渐取代川茶主销西北。

4、鼎盛于晚清。明末清初,晋商与安化茶人共同开辟了以安化为起点至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万里茶路",是一条纵贯中国、连接欧亚,可与"丝绸之路"媲美的国际商贸大道。明末清初,安化县呈现"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繁华景象。

5、发展于当代。民国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安化黑茶以其边需之盛而不止,仍然通过各种渠道运往边疆。1939年,中国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在安化试制黑砖茶获得成功,安化诞生了中国第一片黑砖茶,随后安化1953年研制了湖南省第一片茯砖茶,1958年研制了中国第一片花砖茶,安化由此成为中国黑茶紧压茶的摇篮。2008年,千两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安化黑茶被国家质检总局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录;2011年,安化黑茶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安化黑茶茶种荣誉

1、2008年,安化千两茶和茯砖茶的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2010年,安化黑茶入选上海世博十大名茶和湖南省十大茶品牌。

3、2010年04月0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安化黑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4、2011年,安化黑茶被评为中国最具带动力和最具传播力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历史名茶安化黑茶的名优之路》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