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哥的发酵日记

发布时间 : 2020-12-16
宁哥花茶 淡定的红茶哥

宁哥花茶。

一直在想要不要把所谓的国家机密泄露出去,让外人对普洱熟茶有个最基本的了解。也想和茶友交流一下自己的心得。希望不要引起很严重的后果 。

我们先来看一下发酵前的准备工作发酵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检验水质,养地,制作工具,下料

1.养地:新的发酵房不能马上拿来发酵用,需要进行养地,主要目的是为了除去新地面的异味,保证发酵茶的品质。地面要求:水泥地面或者水冬瓜木地板。水泥地有吸水保温的作用,而水冬瓜木也有吸水保温的作用,国营时期的勐海厂用过,但使用周期只有二年左右,现在几乎所有厂都用水泥地面了。故在此只说水泥地面了。

养地要求:根据厂地的大小,准备数量不等的熟茶灰。按0.5-1cm平铺在地面上。然后浇水,要求浇透,但不能积水。每隔二至三天再复浇一次,复浇只是稍微洒少量的水,不让表层出现干的现象。养地以春,冬天7天为好,夏季3-5天为好,(因天热,时间久了会臭)。还要看地面吸收茶汁的情况来决定养地的时间。一看地面的颜色,新的水泥地面以变黑为好。二闻茶灰的味道,挑起茶灰闻一下要没有茶味,只有水泥沙浆的味道为好(表明茶叶已吸收了地面的异味)。洗地:地养好后,清除茶灰,一定要用水把地面冲洗干净,以防养地的茶灰影响发酵茶叶的品质。等地面晾干透后就可下堆发酵了。

2.发酵工具的准备和制作:有很多发酵用的工具是没得成品卖的,要找人定做加工才行。发酵盖布:思茅哪边有用帆布打的,勐海多用编织袋打成。尺寸根据发酵房大小定做。钉耙:需要二齿,三齿,四齿各数把。二齿,三齿主要用于解块时挖堆,需要定做,材料也要用钢筋打出。一般规格二齿18cm*25cm,三齿20cm*25cm,四齿在一般的杂货店就有得卖。主要是在第一天发水时使用。铝板铲:一般用0。5CM的铝板剪裁成50CM*50CM(一张板可裁8块)或者40*40(一张板可裁15块)。裁好铝板后还得在前端加一块10CM宽的类似钢板的东东。(本人觉得就是比较薄的钢板)发酵师称之为带机片。连接处用铁铆钉铆好,一般为六颗。水管:内径在2-3CM左右的皮管。新皮管通常都有很重的味道,需要在发酵前长时间用水冲洗,以减少水管自身的味道。加压泵:这个可根据实际情况购买。如发酵时水压过小就可派上用场。解块机:发酵解块之必备工具。思茅茶机厂有卖,勐海有私人定做。(都是原勐海厂老机械工,图纸也为国营时期勐海厂所用一样。)小铁铲和大铁铲:小铲用在发酵和解块后理边时。大铲用于起堆。三角支架:70CM(高)*50CM(口径)用于起堆装袋用。温度计和温湿度计:前者用来测堆温,后者用来测发酵房温度。(不过很多老师傅不用,我们的师傅也不例外,至今这些东东还睡在仓库里)

3.水:水质的好坏对发酵茶品质影响很大,水质要求无锈,无其它异味,清澈,回甜为好。勐海一般都是深井水(60米以下)水质总的都没有什么问题。

4.下料:发酵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下料堆码也是有要求的,主要是方便发酵。下料要求毛料袋按直立二排,然后在上面再平放二袋的模式顺序堆放。2007年10月25日在正式开始发酵前,先介绍一下关键人物。李老师(女)一位很慈祥的老太太,原勐海茶厂的老师傅,60多岁,持有很早由云南省**厅(不记得了,各位见谅)颁发的发酵证。我可是第一次见这种本本。听说当年考到这个本本的人不多。女性考到手的就她一人。

转入正题,正式开始。只见李老师指挥发酵组的工人在离墙一米的地方开始倒袋。左右离墙也有80CM,先铺开一个厚30-35CM,长二米左右的小堆后就停止倒茶了。然后开始发水,(这里补充一个小配件,就是一个小的水阀,装在水管前面的,通过开关调节水的大小)。李老师说发茶除了对水质有讲究之外,还对水压也有要求。这就是工具里要准备加压泵的原因。水压越大出来的水就像是下雨一般,洒在茶上就越均匀,就越好发茶。如果水小,出来就很容易形成一股,不好发茶。发水的程度要求手握无脆响,松开茶不成团,一条是一条为适,扔掉茶后,手心要有明显的水迹,但不能全手掌都水,更不能有水点滴落。(师傅教我看茶时这样说的)发茶时还要看茶做茶,显毫的紧条(老师所指是级比较高的茶),泡条(手工茶),级外茶(黄片)洒水时要少点。粗壮的紧条(级比较低的茶),不显毫的茶洒水时要多点。在表层洒好水后就要开沟洒水,开沟的工具就是四齿钉耙了。洒水时要求水随钉耙走,横向开沟洒水一米左右就要纵向收堆洒水,因水向下落,要求把最底层的铲起放在上面。边收堆要求边理边和平顶,第一次堆高要求在一米到一米二之间。理边是很讲究的活,要想学发酵就得先学会理边,边的坡道可能有70度左右(本人估的,不太精确)。堆头理好后就要重复倒茶——洒水(包括开沟洒水)——收堆——理边与平顶直到结束。整个堆搞好后,再用铝铲板把零星散落在旁的茶叶归到角上,把边贴平(贴边时用力不得太大),再在边和顶上洒适量水。整个发酵堆成一个很规则的梯形。然后盖上发酵布,踩紧边缘。整个发酵工作就告完成。注:因不让用温湿度计,无法测出室温。在别的房间测是22度2007年10月26日早上10点多去查看了下堆子,用手伸进堆子15-20CM左右感觉了一下,觉得无堆温(与室温不相上下),茶叶无任何霉变迹象。就问了一下李老师,她说三天起堆温,三翻茶定型。今天李老师带的发酵组在发第二堆(一共有8个发酵房,共请二个发酵师,每人负责4个房间)。另一师傅周老师在翻昨天发的堆,问了一下,周老师说这叫翻水,属于现在他们几个人创新的工艺,目的是让茶叶受水更均匀。想想说的也在理,但比起李老师的老工艺来太费人力了,但老师傅说是新工艺又不敢说什么了,不过只要茶发的好,又管它什么工艺呢。要下班时又到李老师哪边看了一下,凑近堆子闻了一下,感觉有股微微的酸味,李老师说发酵初期闻到微酸的味道是很正常的。想想说的也在理,要发酵就要利用温度和湿度来培养微生物,再藉微生物产生大量的热能与分泌物来进行化学反应的,就像我们在家里做米酒一样,最初也是先闻到微酸到后来闻到的香甜味的。

2007年10月27日今天是发水后的第三天,也是李老师说要开始起温度的日子。走进发酵间,就能感觉到有热气迎面而来,只见窗上挂满水汽,堆高很明显的下降,由原来的一米降到只有70CM(本人估的)左右。揭开盖布一角,只见表层大部分已经开始出现霉变,挂满白霜(白霉)。轻轻扒开1-2CM左右,里面无霉变,伸手进堆子15-20CM可以感觉茶叶很湿润,闻起有发酵香。温度也很高,但没有烫手的感觉。等老太太去发第三堆时,冒着很大的风险偷偷测了堆子四个角落的温度在38℃--40℃之间。 

2007年10月28日第四天,堆高比昨天的还要矮,只有50CM左右。只见堆顶和边绝大部分已经挂满白霉,比昨天的要多要厚。局部还出现了黑霉,用手感觉堆温轻微有点烫,茶叶闻起有梅干菜的香味。茶叶颜色开始变暗。测温在45℃左右。2007年10月29日为了方便叙述,只讲李老师10月25日发酵的这个堆子的情况。今天老太太休息,可以慢慢的研究一下了。一走进房间,就能闻到一股让人很舒服的香气,同样也能感觉到热浪逼人,有进桑拿房的感觉。今天老人家不在,可以很从容的看堆子测温度。揭开盖布,只见大部分都已由白霉转为黑霉了,只有在离地2-3CM处还会有部分还保持白霉。认真的测温,堆中间温度50℃,堆底层(接近地面处)42℃堆表层2-3CM处45℃。里层茶叶无霉变,茶时呈梅干菜的陈香味,比昨天要浓。手指尖有烫痛的感觉。手从堆中抽出满手臂都沾有黑霉。四周都有水汽凝成水珠顺墙壁滑下。

2007年10月30日得知老太太今天解块,搬指算算周期,连今天算上只有6天,和以往了解的7天为一个周期提前了一天。就顺便问了一下老太太,答复是看茶做茶,根据堆子温度来决定,有时五天就得解。老太太又不用温度计,全凭手感。而她所说的温度又和我偷偷测的温度相差很大。所以有时会产生疑惑,这老太太是真如外表般慈善在传授知识,还是在忽悠我玩呢?因老太太在现,不好测温,但老太太说第一次解块时,最低温度不得低过45℃,(本人用手感觉有点烫,可能要略高过老太太所说的温度。可能在48℃-50℃之间)茶时含水量不得超过35%。解块的作用在于:一,通过解块把茶叶充分混匀,使边/顶/底和中间的发酵度达到一致,避免出现花青和白斑点。第二就是通过解块使茶叶松散,便于氧化。第三,通过解块可以把过高的堆温降低(避免烧心,解块当天可使堆温下降15℃左右),也可把开始降温的堆子提高温度(让其继续升温)。

揭开盖布,只见全部黑霉出现在眼前,黑霉上挂满水汽,呈现出金黄色,煞是好看。解块之前要在堆子上洒少量水。主要目的有二个:一,压表面的霉层,降低工作强度。二者就是补表层,边角的水份。避免因水份不均形成花青。李老师把所有人叫到一个角落,然后她拿起水管开始洒水,水溅到堆子上就会扬起很大的灰层。(当然是霉灰了)。,几分钟后,洒水结束。等灰层小点就开始解块了。第一次解块是最辛苦的,因为霉尖大,茶叶含水量也最高。很是难挖。解块是定制的二齿三齿钉耙和铝板铲,以及解块机就有了用武之地了。第一次解块能闻到轻微的酒香。第一翻老师不让开汤,就没有多大意义。不过我还是偷偷的抓了一把去开汤,100ML审评杯,称茶8G(因想到水份可能有30%多的原因)。浸泡5分钟。开汤情况:汤色暗黄(有点浑浊),滋味入口苦涩,无异杂也无霉味,回甘快。香气闻起有点红茶的香味。叶底还是青绿,有弹性。

解块也

cy316.cOM编辑推荐

轻发酵、重发酵、发酵适中,哪个发酵程度的普洱茶更好喝?


普洱茶是一种原产于云南的茶叶品种,普洱茶的种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生普,另一种是熟普。而根据其发酵程度的不同,人们又将其分为轻发酵、重发酵和适度发酵等三种不同的类型。那么,这三个发酵类型的普洱熟茶,究竟哪个更好喝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普洱茶

一、轻发酵发酵度<70%

“吾家有女初长成”

轻发酵,顾名思义,就是发酵程度比较轻的熟茶,发酵程度在70%以上属于全发酵,低于这个程度的,就是轻发酵茶。

在一些制茶老师傅和熟茶爱好者看来,轻发酵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普洱熟茶,因为它保留了生茶的一些显著特征——譬如回甘、生津、苦涩味,茶汤不如全发酵的熟茶那样浓醇顺滑,叶底颜色也偏浅,这些特质很像储存十年以上的老生茶。

对于一心追求熟茶浓醇顺滑口感的人来说,轻发酵茶就像未成熟的苹果,甜味不足,酸涩有余。但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不少茶友偏偏就喜爱这样的口感,轻发酵茶的回甘、生津、喉韵都很好,而且饮后还有一丝清凉感,这也是近些年轻发酵茶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

二、适度发酵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用上面这番话描写了一个美貌的女子,究竟有多美,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多不少刚刚好”。

适度发酵的熟茶,就像文中的这位美人一样,发酵程度不多不少刚刚好。少一分则味弱,多一分则料焦。

适度发酵是目前被普遍认可的最佳的发酵方式,适度发酵既可取得重度发酵的厚实饱满之汤及甜度,又能兼得其纯正的陈香。

三、重发酵发酵度>90%

“我花开后百花杀”

重发酵茶是指发酵度在90%以上的熟茶,如果说轻发酵是未成熟的青苹果,适度发酵是鲜甜可口的红苹果,那么重发酵就是已经变成酒红色的熟透的苹果。此时,茶叶中能够转化的物质已悉数用尽,叶底颜色通常呈黑褐色甚至更深。

类似熟透的苹果会散发出些许酒香,重发酵茶也具有自己特殊的香气——焦香,所谓的焦香,是在陈香之中所伴有的焦糖香、焦甜香。

重度发酵的优点是大大提高了茶汤的甜度、粘稠度和厚实感,但是因为活性物质的丧失殆尽,让茶汤的顺滑度有所欠缺,并且因为没有后期转化的余地了,失去了收藏的价值,所以并不是市场主流。

以上就是关于不同发酵程度的普洱茶的资料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什么样发酵程度的普洱茶更好喝呢?这里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因为喝茶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过程,每个人对于茶汤的喜爱不同,判断标准也不一样。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茶叶就可以了。茶味随人,品味随心!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普洱茶发酵中的有氧发酵与厌氧发酵


普洱茶是延续千年制作工艺的茶品,传统的制茶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将普洱茶的发酵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个阶段为有氧发酵。主要体现在初制阶段,即晒青阶段。在这个阶段,茶叶中原有的叶绿素酶(chloro—phyllase)将叶绿素水解生成植醇和脱植基叶绿素,并在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催化作用下,氧化形成不稳定的邻一苯醌类化合物,然后再进一步通过非酶催化的氧化反应,出现难得的褐变现象。

在这一阶段,普洱茶的“揉捻”显得尤为重要,基本采用“重力揉搓”的方式,其目的是通过“重力揉搓”将茶叶表面的“保护膜”搓碎,再以自然晒干的方式,使空气中“怂浮”的多种微生物菌群“侵入”,完成茶叶在自然状态下的第一次“自然接种”。同时,多酚氧化酶在接触到茶叶的酚基低物而产生酶促反应,其涉及到的主要底物是黄酮类物质,如根皮苷、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基于表儿茶素骨架结构的一系列花青素配基低聚物(二聚体至七聚体)。完成普洱茶初级氧化阶段,即有氧发酵。

第二阶段为厌氧发酵。普洱茶在初制加工之后(晒青毛茶),必须将其紧压成型,即团、饼、沱、砖等,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便于后续的持续发酵,也是连接发酵的延续。普洱茶界习惯上称谓的“后发酵”就是指普洱茶在紧压成型后的长期陈化过程。

紧压成型后普洱茶的发酵与前面有氧发酵有什么区别呢?有氧发酵主要针对的是散形茶。紧压成型后的普洱茶的发酵则进入到厌氧发酵阶段。因为茶叶在紧压成型后,除了表面与空气接触外,其内部则是缺氧状态,这恰恰有利于厌氧发酵的发生;因此,普洱茶的“后发酵”基本借助的都是紧压成型的方式。

自然界中有氧菌与厌氧菌分工是不同的,有氧发酵更多的是完成一组物质的生物氧化,而厌氧发酵是将有氧发酵不能完成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的过程。普洱茶的有氧发酵与厌氧发酵这两个阶段的轮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发酵链条。

因此,历史上留传下来的陈年普洱茶,基本上足以团、饼、沱等紧压成型模式出现,极少见到散形条。因为散形茶只存在有氧发酵的过程,缺少厌氧发酵的程序,必然造成散形茶后续的演变呈碳化的趋势。

茶的发酵


发酵在一般茶上(除后发酵茶)是单纯的一种氧化作用,只要将茶青放在空气中即可。就茶青的每个细胞而言,要先萎凋才能引起发酵,但就整片叶子而言,是随萎凋而逐步进行的,只是在萎凋的后段,加强搅拌与堆厚后才快速地进行。 发酵对茶青造成下列的影响:

颜色的改变:

未经发酵的茶叶是绿色的,发酵后就会往红色变,发酵愈多颜色变得愈红。叶子本身与泡出的茶汤颜色都是一样。所以我们只要看泡出茶汤的颜色是偏绿还是偏红,就可以知道该茶发酵的程度。

香气的改变:

未经发酵的茶,是属菜香型,让其轻轻发酵,如20%左右,就会变成花香型,让其再重一点的发酵,如30%左右,就会变成坚果香型,让其再重一点的发酵,如60%左右,会变成成熟果香型,若其全部发酵,则变成糖香型。

滋味的改变:

发酵愈少的茶愈接近自然植物的风味,发酵愈多,虽自然植物的风味,发酵愈多,离自然植物的风味愈远。

发酵对茶青造成的影响如上,剩下来的就要看制造者的意图了,若想制成最接近自然植物的风味,那就不要让茶青发酵,结果制造出来的茶就是绿色的茶,蔬菜香的茶,也就是市面上所称呼的「绿茶」。如果不喜欢它那么绿,而希望起一点变化,那就让它轻轻地发酵,如20%,结果就会制造出绿中带黄的茶汤、花香型的茶,还蛮接近自然植物风味的茶,这就是市面上所说的「包种茶」、「冻顶茶」之类。如果发酵再重一点呢?如30%左右,那就会变成蜜黄色的茶汤、坚果香的茶、离植物原始风味稍远的茶,就是市面所说的「铁观音」、「水仙」、「佛手」之类,如果让它重重地发酵,如60%左右,那就会是橘红色的茶汤、熟果香、离植物原始风味颇远的茶,就是市面上所说「白毫乌龙」。如果让它全部发酵,那就是红色茶汤糖香最人工化风味的「红茶」了。 那到了我们所需要的发酵程度后怎么办呢?杀青,让发酵固定在那个程度。 除了上述的那种纯氧化作用的发酵外,还有一类茶是不氧化,待杀青后、揉捻,然后堆放(即所谓的渥堆),这时由于茶青还是湿的,就会发热,且引起微生物的生长,为茶青造成另外一种形式的发酵。汤色变得深红,滋味变得厚重醇和,干燥后就是市面上所通称的「普洱茶」。为有别于上述那种杀青前的发酵,这种杀青后的发酵就被称为「后发酵」。

茶叶的“发酵”


区别中国六大茶类的主要标准是茶叶在加工过程中的发酵程度。

其中绿茶为不发酵的茶(发酵度为零),黄茶为微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20%),白茶为轻度发酵的茶(发酵度为20-30%),青茶为半发酵的茶(发酵度为30-60%),红茶为全发酵的茶(发酵度为80-90%),黑茶为后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0%)。

那么上文所说的“发酵”一词,是什么意思呢?他和咱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发酵是一样的吗?

食品中的发酵

食品发酵是指人们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食品,常用的有酵母菌、曲霉以及细菌中的乳酸菌、醋酸菌、黄短杆菌、棒状杆菌等。通过这些微生物作用制作的食品有酱油、食醋、豆豉、酸奶、干酪、腌菜、糯米酒、啤酒、葡萄酒等。

茶叶的“发酵”

在茶叶制作中,同一种茶叶可以通过控制生物氧化程度,加工成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这一过程也被称作“发酵”。其实这一过程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应该被称作“生物氧化”。茶叶的细胞壁破损后,存在于细胞壁中的氧化酶类促进儿茶素类进行了一系列的氧化。根据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的不同,也就区分了“全发酵”、“半发酵”、“轻发酵”。

例如在红茶加工中,发酵目的是使叶子中所含儿茶素氧化。叶色由绿色转变成铜红色,生成红茶特有的颜色。茶叶液胞膜受损伤后,液泡内的多酚类、氨基酸等物质,逐步被氧化,同时由于儿茶素氧化,使叶子中一部分物质进行化学作用,生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

普洱茶熟茶的渥堆发酵、湖南黑茶的发酵过程中,除了自身酶促反应的生物氧化意义上的“发酵”外,制作过程中还需要微生物的参与,主要的微生物有黑曲霉、米曲霉、棒曲霉、灰绿曲霉、根霉、乳酸菌及酵母菌等。

知道了发酵的原理,相信大家对于茶叶的发酵过程不会再仅局限于抽象的理解中。而这种实质性的变化过程,会复合茶叶中的茶多酚,芳香类物质等,从而形成风格迥异的滋味,这种改变程度是无法通过肉眼把控的,需要制茶师傅绝对的丰富经验来调节,这也是为什么好茶难制的原因所以在。

发酵茶怎么发酵 发酵茶有哪些


众所周知,市场上出售的茶叶有发酵茶和非发酵茶之分,那么发酵茶在加工过程中是怎样来发酵的呢?市场上常见的发酵厂又有哪些呢?想了解这些与茶叶有关的知识,可以看看下面小编做的详细介绍。

发酵茶怎么发酵

1、发酵是茶叶加工工艺中的专用名词,不同的茶叶采用的发酵方式也各不相同,铁观音就是一种发酵茶,这种茶的发酵需要摇青机或者手工搅拌来完成。茶叶在不断摩擦的过程中,会使叶缘细胞发生氧化时,鲜业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在经过8到10小时的发酵处理以后,能达到铁观音独有的绿叶红镶边。

2、其实发酵茶在加工过程中的发酵,就是一种单纯的氧化作用,是把天然的茶叶放在空气中让它自然氧化,但多数茶叶在加工时,都需要先经过萎凋才进行发酵,发酵时需要把茶叶进行搅拌和堆放,这样有利于茶叶的发酵快速完成。

发酵茶有哪些

1、生活中的发酵茶有很多种,红茶就是发酵茶中最有代表性的存在,而且它属于一种全发酵茶,这种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进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它通过发就能让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降低90%,会促使大量茶黄素和茶红素产生。

2、乌龙茶也是发酵茶中最有代表性的存在,它属于半发酵茶叶,茶叶在发酵过程中,会使茶叶中的叶绿素受到破坏,而且茶叶的发酵程度在20%到70%之间,它在发酵以后,还要经过日光萎凋和室内萎凋,以及炒青和揉捻等多道工序,最后才能得到茶叶成品。除了这些茶叶以外黑茶和普洱茶等也都属于发酵茶,而且是中国茶叶家族中的重要存在。

发酵?不发酵?普洱茶怎么发酵?


说到茶的发酵,经常听到的词汇包括未发酵、半发酵、全发酵等等。对于茶来说,这些发酵级别分别对应那些品种?不同发酵程度又会让茶叶产生怎样的变化呢?

什么是“发酵”?

发酵指人们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本身、或者直接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通常所说的发酵,多是指生物体对于有机物的某种分解过程。

什么是茶叶的发酵?

茶叶的发酵,即茶叶在特殊的环境中(包括酶的作用、湿热环境所产生的作用等等)茶叶体内所发生的一系列氧化、水解等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促进的氧化作用促进的茶多酚物质的变化。

与我们所熟悉的发面、酿酒的过程不同,这一过程更像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也许更应该被称作“生物氧化”。茶叶的“生物氧化“是细胞壁破损后,存在于细胞壁中的氧化酶类促进儿茶素类进行的一系列的氧化过程”。

茶叶的发酵有哪几种?

中国茶叶按照发酵程度和加工工艺的不同,分为四种:

不发酵茶主要指不经过发酵过程直接制成的茶叶,具有代表性的茶有碧螺春、龙井茶。

半发酵茶在制作过程中将茶叶中的叶绿素破坏,并使之发酵程度在20%-70%的状态,代表茶有铁观音、武夷岩茶。

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在100%的茶,多酚类氧化程度非常高,叶片由绿转红,此时便得到了全发酵的代表茶——红茶。

后发酵茶茶叶在杀青、揉捻后进行渥堆,让大量微生物参与茶叶成分的转化,得到复合多糖类化合物,形成后发酵茶独有的醇厚顺滑口感,我们熟悉的普洱熟茶便是后发酵茶的代表。

普洱茶的发酵

普洱茶的发酵,在所有茶叶的发酵中是属于比较特殊的,特殊就特殊在发酵过程分为前发酵和后发酵。

前发酵

普洱茶的晒青毛茶,在阳光曝晒的同时,实际上茶叶已经开始发酵,尤其是我们云南属高海拔区,紫外线的辐射能量很强,即使是几小时的曝晒,都足够让茶叶在制作过程中部分发酵,再加上自然风干时,茶叶本身含水量甚高,也带动茶叶内有机物质的氧化,称为前发酵。

熟茶的后发酵

熟茶的后发酵,主要是由于不同种类的微生菌(如曲霉菌、酵母菌),在不同的湿(湿度)、热(温度)变化中生长,利用不同微生菌产生的酶类,来转化茶叶中的儿茶素、醣类、淀粉、纤维素……等有机物质,加上菌类大量繁殖时所产生的热能,同步的改变茶叶的颜色、滋味及香味。

生茶的后发酵

由于生茶是没有经过渥堆发酵的茶,仅在前期采摘制作过程中有轻微发酵,多酚物质和儿茶素等成分保留较多。所以在后期储存时,通过干仓和温湿度的控制,阻断了微生物参与的发酵,而仅让茶叶自身的活性成分在时间作用下缓慢转化,从而获得口感上佳的老生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