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茶包装不得超过三层

发布时间 : 2020-12-19
青茶煮酒 乌龙茶与酒

今后,饮料、酒类、糕点、保健食品、茶叶四大类食品的包装层数将不得超过3层。继去年出台月饼包装规范后,商务部日前联合商业联合会制定了《食品包装规范》内贸行业标准,即日起已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3月14日截止。

休闲食品不超2层

昨日,《食品包装规范》内贸行业标准征求意见联系人郑先生称,由商务部牵头起草的我国首部《食品包装规范》行业标准,旨在遏制食品行业过度包装现象,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

该规范规定,饮料、酒类、糕点、保健食品、茶叶的包装层数都不得超过3层。此外,饮料、酒和糕点类商品的包装空隙率不得超过55%。保健食品、休闲食品的包装空隙率不得超过50%,同时休闲食品的包装层数必须在2层以下。茶叶的包装空隙率将不得超过25%。新规特别指出,糕点商品类别中月饼除外。

必须具有回收标志

征求意见稿还规定食品零售企业应完善食品及包装材料索证验证制度。同时零售企业提供的购物袋应选择可降解材料,厚度大于0.025mm。同时,最大限度利用购物袋装载食品。零售企业还要根据食品品类特性,合理设置销售区域,避免2次污染。

对于废弃物回收管理,意见稿要求,生产企业应在每个包装件上标示包装回收标志,零售企业应保障回收标志被有效识别。

商家支持包装规范

昨日,记者走访市内超市发现,过度包装的商品主要集中于酒、茶叶、燕窝、保健食品等类别。如500克的碧螺春礼盒分5个铁盒装,然后放在泡沫盒子里,外面又包裹有布袋和木盒等,一共有5层包装。当然,身价也翻了数倍。此外,一些保健品的外包装体积甚至是自身的数倍。对此,酒类生产企业和茶叶生产商都表示,一旦新规生效,他们将按规定缩减包装。行业人士分析,对包装进行限制后,一些通过包装而出现的天价商品将难以面世。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叶包装空隙将不得超过1/4


商品包装不得超过3层

国家标准委20日发布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征求意见稿,拟规定化妆品、保健品、酒等商品的包装不得超过3层;茶叶的包装空隙不得超出体积的1/4;包装成本不应超过商品出厂价格的15%。

包装成本不能高于出厂价15%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负责人杨跃翔说,《通则》适用国内所有商品,但不包括出口商品。征求意见稿规定,国内所有商品包装成本,不允许超过商品出厂价的15%。杨跃翔解释说,包装成本和核算,按制造商与包装供应商和销售商间的合同为准。没合同的按市场平均价计算。

包装不能带无必要附属功能

《通则》拟规定,商品包装不能加上无必要的额外功能。在满足包装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应简化包装。不宜采用繁琐的形式或复杂的结构,更不允许施加没有必要的额外功能。

如果商品销售包装中有附加商品,包括开瓶器、产品说明书等,其体积也将计入包装空隙的核算方法中。这条规定将有效限制商家通过搭售其他商品的方式强迫消费者消费的做法。

包装内空间大小有限制

《通则》还拟对包装的层数和空隙率作强制规定。保健品、化妆品、部分食品、糕点(不包括月饼)、茶叶的包装不能超过三层,粮谷的包装不能超过两层。空隙率是包装内除商品外,空出部分与整个包装体积的比率。保健品空隙率必须在30%以下;化妆品、饮料酒、糕点空隙率55%以下,茶叶空隙率25%以下,粮谷空隙率10%以下。

茶叶的包装空隙率将不得超过25%


记者昨天(18日)从中国商业联合会获悉,为遏制食品行业过度包装现象,规范食品包装行为,由商务部商业改革司组织商业联合会起草的我国首部 《食品包装规范》行业标准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08年3月14日。

《规范》规定,饮料、酒、糕点、保健品、休闲食品、茶叶等食品的包装层数以及包装空隙率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以酒类为例,商品销售包装内不必要的空间体积与商品销售包装体积的比率(即包装空隙率)不得超过55%。

《规范》详细规定了食品包装的设计生产原则、标识及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管理。像酒类、饮料、糕点的包装层数都不得超过3层。保健食品的包装空隙率不得超过50%,同时包装层数也必须在3层及以下。茶叶的包装空隙率将不得超过25%,包装层数也必须在3层及以下。

《规范》意见稿还规定,食品零售企业应完善食品及包装材料索证验证制度。同时零售企业提供的购物袋应选择可降解材料,厚度大于0.025㎜;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购物袋装载食品。

对于废弃物回收管理方面,《规范》意见稿要求零售企业应建立健全废弃物回收管理制度,应设立负责废弃物回收的机构和人员,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保障回收标志被有效识别。《规范》意见稿还规定,食品包装宜反映产品品质,凸显民族文化、企业文化和产品特色,简洁、清爽、美观。

加工安化黑茶为何要给它穿"三层衣"


"我很喜欢喝茶,几乎每天都喝。但在看过一件奇怪的事情后,弄得我以后再也不敢喝茶了"

喜欢喝茶的先生姓王,家住伍家岭,5日得知湖南省展览馆要举行茶叶博览会,一大早便来到展会现场,准备买几斤茶叶回去喝。在那里,王先生看到了令他咋舌的一幕。

四位高壮大汉,齐刷刷地脱下鞋袜,露出脚丫,拽着装满茶叶的竹篓就是一顿踩。

刚开始,王先生和观众们都以为,大汉们只是为了将盛装茶叶的竹篓踩得更紧密些。可到最后才发现,绿油油的茶叶也在竹篓里一块被大汉们的光脚丫踩来踩去。

"这茶叶不会有脚气吧,就是没脚气也不能喝啊,光脚踩出的茶叶肯定不干净。"王先生连连说,早知道茶叶是这样制作出来的,打死自己也不会喝。

为什么要用脚踩茶,这样不是很不干净?一旁的观众满是不解。

从事踩茶工作20年,安化茶业界着名踩茶师刘盛书在现场听完大家的疑惑后,好笑的摇了摇头。他解释说,脚踩茶是一千多年来祖辈传承下来的绝活,经过脚力踩出的茶更干更紧致,这样用刀片削出的茶叶片才能更轻薄、丰润。

对于大家担心脚踩茶叶会不干净和带有脚气的问题,刘盛书介绍,盛装茶叶的竹篓其实经过了3层"衣服"隔离,第一层是竹条,第二层是棕叶,第三层是粽皮,而这三层"衣服"都有防止异味和空气进入的功效,所以大家不用担心茶叶有脚臭味。

“茶三酒四”说的是什么?“茶三酒四”的内涵来历


中国是个茶文化大国,不同的地理位置以及风俗习惯造就了不同的茶文化。潮汕位于中国广东省的南海之滨,这里有举世闻名的工夫茶,在潮汕方言中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茶三酒四”,那这说的是什么?接下去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在我国茶文化中,茶是待人接客时,彰显主人礼仪风范的方式。喝茶重在氛围,重在意趣,多则热闹,少了品茶时的悠然自得。因此有人说,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就是此理。故潮汕地区标准的功夫茶,桌子上的茶杯不管来喝茶的人有多少,永远只有三个,构成三位一体的“品”字型。

一则表征了茶文化的和谐理念,二则由此人多便出现宾客相互谦让、晚辈谦让长辈的温馨场景,更是体现我国传统茶文化的谦和礼仪。

茶三酒四,其表示的意思是品茶时,人不宜多,以二三人为宜;而喝酒则不然,与品茶相比,人可以多一些。这是因为品茶追求的是幽雅清静,注重细细品啜,慢慢体会;而喝酒追求的是豪放热烈的气氛,提倡大口吞下,一醉方休。这也是茶文化与酒文化的重要区别之一。

明代屠本畯在《茗笈》中称:“饮茶以客少为贵。”明人陈继儒也在《岩栖幽事》中提出:“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七八个人在一起饮茶,环境繁杂,人心涣散,要做到静心品味,谈何容易,仅仅是喝茶解渴而已,这就是施茶。而喝酒就不一样,人多,气氛显得比较热烈。猜拳行令,把壶劝酒,使喝酒的场面显得更加热烈。

其次,茶与酒的属性不一样,因为茶性不宜广,能溶解于水的浸出物有限,即使按茶与水正常比例冲泡的茶水,通常续水6~8次,茶味就淡了。如果人多,一壶之茶,后饮者只能喝到既单薄,又无味的茶汤了。而酒则不然,只要酒缸中存有足量的酒,是不怕人多的。

以上就是有关“茶三酒四”的来历内涵知识介绍。其实说的就是一起品尝的人不宜多,两三人足矣,可以一起慢慢品尝的风味。而喝酒所追求的与品茶相反,它是可以大碗喝酒豪放爽快尽情饮用的。一静一动,这就是茶文化与酒文化的差别。

茶境14层,看看你在哪一层?


第一层:不茶

不茶就是根本不喝茶。茶,现已被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又为国饮,且有保健之功效,不喝者(除因客观条件不能喝者)实在可惜。

第二层:厌茶

虽能喝,但是不喜欢喝茶。不喜欢喝茶的人较多为习惯了可乐之类软饮料的年轻人,茶在他们而言没有刺激的味道,又需要时间来泡,自然不受欢迎。

第三层:惰茶

会喝,也不讨厌喝,但是却懒于花时间坐下来泡壶茶喝。茶可清心,心不清静,哪还有时间来喝什么劳什子茶。

第四层:隐茶

会喝,也爱喝,却吝啬,只愿自己躲着独自享受的人。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了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才最是快乐。

第五层:学茶

谓之茶卒,学习茶的真境界。曾有人说在茶的面前自己永远都是学生,并非茶叶有何高深难懂之处,而是喝茶乃“喝在茶外”,就如佛家公案中的“吃茶去”一般。

第六层:爱茶

谓之茶徒,着重于追求茶的情趣者。看茶汤、闻茶香、品茶味,产地、年代、茶品特色都能一一讲解者。

第七层:嗜茶

谓之茶客,沉迷于茶的真味者。不寻茶的出处、来源、年份,只为喝到自己心中真正的茶。

第八层:耽茶

又谓茶豪,以实际行动来体会茶的真境界者。

第九层:暴茶

谓之茶狂,只求修炼茶道者。这一阶段有些走火入魔的感觉了,一不小心便是陷入了“痴、贪”之中。

第十层:长茶

谓之茶仙,谙熟茶道已得三昧者。就如《茶道极意》中:夫茶者,在心不在术,在术不在心。心术两无,便显一味,是为茶之妙道。

第十一层:惜茶

谓之茶贤,珍惜茶又珍惜人情者。人生一世,有所得亦有所失,珍惜人情者也即珍惜当下。

第十二层:乐茶

谓之茶圣,已经达到喝茶也罢,不喝也罢,对茶当前,悠然自得者。

第十三层:观茶

谓之茶宗,见茶即乐,不必再喝。

第十四层:废茶

谓之涅槃茶,这个境界可以因茶而抵达另一个境界者也。

三维包装机--茶叶包装新选择


目前,超市货架上许多食品包装都采用白卡纸盒包装。这种包装存在着容易吸湿受潮后变形和抗压强度差的问题。如果能采用透明膜(纸)盒式三维包装机,在纸盒表面贴体裹包一层OPP或BOPP膜,并在透明膜上加一条印有图文或全息镭射激光标志的拆封拉线(俗 称金拉线或启封拉线),便可以避免上述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高产品包装档次。其具体优势如下:

1、密封防潮效果好。经长接口折边热封,两侧面折边热封和整形后,既可达到防潮的效果,也可提高包装盒的抗压强度。

2、拆封容易。与热收缩包装机相比,该包装物品启封简便,只要拉切口处的启封拉线转一圈即可启封。

3、防伪效果好。食品生产企业可在拆封拉线上印刷图文或商标等标志,用以识别真伪。企业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用多种规格,不同颜色的启封拉线,如单金、满金、金字母、亮金、满红、黑字母、白字母、激光防伪等。

4、包装后的食品能提高品质文化,提高食品的附加值、档次和装潢质量,提高货架展示功能。它与热收缩包装相比,没有封口“疤痕”,更有促销效果。

5、用于中包装或集合码垛条包,可降低食品包装的工厂成本,可为企业创造丰厚的经济回报。

6、由于整个包装过程、热封时间是瞬息的,包装后的食品内在质量上不受热力影响。因此,该机可广泛适用于热敏性食品、脂溶性食品和不宜用热收缩包装的食品。

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商品的包装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高档次包装可强化商品的形象,提高在货架上的展示功能。

生活至少需要三杯酒,一壶茶


人世纷华,满眼是沙,物欲纵横的时代,如何才能保持自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灯红酒绿、金钱美女、香车豪宅、高官厚禄的诱惑无处不在,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比比皆是。

人为什么要喝茶?

生活就像喝茶的过程,要慢慢回味,才能品出它的真谛来。有的时候茶泡久了就苦了,就像遇到不开心的事一样很苦。

有的时候水温刚好,泡出来的茶就好喝,会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入口之后齿颊留香,像遇到开心的事情一样。人生有苦有甜,苦尽自然甘来。

人生是艰辛的,就像茶一样开始是带点苦涩,到中年时苦尽甘来,最后到老年时一切都是平平淡淡的。成也好,败也好,谁都逃不过三尺黄土。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盏茶去。

浮生若茶,喝一杯禅茶,但愿您能体悟人生的真谛。人生一世,总是伴随春夏秋冬、风花雪夜、酸甜苦辣。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笑,也有眼泪;有顺境,也有逆境;关键是我们应以何种心态而面对。

茶是对春天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季里饮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懒的阳光。坐在一个人的房间,倒上一杯茶,看着茶叶的翻卷,茶要沸水以后才有浓香,人生也要历经磨练后才能坦然。

人为什么要喝酒?

有人说经常喝酒的人,不是喜欢喝酒,而是喜欢喝酒的那种感觉。喝酒是为了发泄和释放情感,喝醉酒是为了让疲惫的身心得到解压和安慰。

与人相处总会有开心与不开心,总有许多话不能当面说,总有些话不能在清醒的时候说。只有在彼此的意识模糊时才能说出口,只有在自己喝醉时才会说出对方的不是,只有彼此都喝醉了才不会在意对方说的话。

一个人喝酒喝的不是酒,喝的是无法对别人诉说的心事,喝的是郁闷,喝的是哀愁,喝的是心痛,喝醉了才不会感到难过。

酒在杯中,杯在手中,话在酒里,情在心里。觥筹交错时的率真、耿介、委蛇,酒过三巡后的酒风、酒品、酒态,都折射于杯盏之间;谦谦君子,戚戚小人,人间冷暖,世态炎凉,都尽显于抿呷之中。

人生的起起落落,就像喝酒一样,第一杯清醒的豪情万丈,是青年。第二杯有点醉了,但是还想喝,看世间朦朦胧胧的似醉非醉,是中年。到第三杯酒就醉了,醒来就后悔了,是老年。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

红尘中纷纷扰扰的事情,在三杯两盏淡酒里谈过;世上任何的霸业雄图,在午后一壶茶里消磨。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这壶茶该和谁喝,这杯酒该让谁喝。一辈子明白了这事,方能过得踏实。

“茶三酒四”这一谚语的内涵与来历


在广东潮汕地区,有一句流传了上千年的俗语叫“茶三酒四”,生动地诠释了当地的民俗风情,那么,你知道“茶三酒四”说的是什么,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和故事吗?下面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在我国茶文化中,茶是待人接客时,彰显主人礼仪风范的方式。喝茶重在氛围,重在意趣,多则热闹,少了品茶时的悠然自得。因此有人说,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就是此理。

故潮汕地区标准的功夫茶,桌子上的茶杯不管来喝茶的人有多少,永远只有三个,构成三位一体的“品”字型。

一则表征了茶文化的和谐理念,二则由此人多便出现宾客相互谦让、晚辈谦让长辈的温馨场景,更是体现我国传统茶文化的谦和礼仪。

茶三酒四,其表示的意思是品茶时,人不宜多,以二三人为宜;而喝酒则不然,与品茶相比,人可以多一些。这是因为品茶追求的是幽雅清静,注重细细品啜,慢慢体会;而喝酒追求的是豪放热烈的气氛,提倡大口吞下,一醉方休。这也是茶文化与酒文化的重要区别之一。

明代屠本畯在《茗笈》中称:“饮茶以客少为贵。”明人陈继儒也在《岩栖幽事》中提出:“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七八个人在一起饮茶,环境繁杂,人心涣散,要做到静心品味,谈何容易,仅仅是喝茶解渴而已,这就是施茶。而喝酒就不一样,人多,气氛显得比较热烈。猜拳行令,把壶劝酒,使喝酒的场面显得更加热烈。

其次,茶与酒的属性不一样,因为茶性不宜广,能溶解于水的浸出物有限,即使按茶与水正常比例冲泡的茶水,通常续水6~8次,茶味就淡了。如果人多,一壶之茶,后饮者只能喝到既单薄,又无味的茶汤了。而酒则不然,只要酒缸中存有足量的酒,是不怕人多的。

由此可见,茶三酒四,其实它表达的是一样意思,说品茶,人不宜多;而相对品酒而言,喝酒的人,或许多一些,反而更有气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