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品质鉴定方法

发布时间 : 2020-12-23
绿茶品质鉴定 安吉白茶品质鉴定 绿茶的品质鉴定

绿茶品质鉴定。

1:冲泡方法

秤取 2.83---3.00公克茶叶放入审茶杯,冲入沸腾之开水约150cc〔茶叶用量为水量的2%〕,加盖静置5-6分钟后,将茶汤倒入审茶碗,供做汤质之品评,茶渣仍留于杯中供做香气之审查。

2:评茶项目

评茶项目大致可分为外观〔形状色泽〕,汤质〔水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各项审查标准因茶类不同而异。

水色的审查仍审视茶汤的颜色及汤液,是否明亮具油光或混浊晦暗等。

香气的审查包括判别香之种类,高低,强弱,清浊,纯杂以及是否带油臭,焦味,烟味,菁臭味,霉味等其它异味。

滋味是审查茶汤的浓稠,淡薄,甘醇,苦涩及活性,刺激性,收敛性等。叶底是审视茶叶开汤后茶渣的色泽,叶面展开度,叶片及芽尖,是否完整无破碎,并可作为判别茶菁原料品种,老嫩,均一性及发酵程度是否适当之参考。

3:评茶方法

茶叶开汤前先审查其外观,至开汤后先闻杯中茶渣之香气,以鼻吸三口气,评鉴香气之浓,淡,纯,浊以及有无菁味,烟味,焦味,油臭味,闷味等其它异臭。

再看茶汤水色,比较其浓淡,清浊及明亮度,等茶汤温度降至40-45℃时,取茶汤5--10cc,含入口中,以舌尖不断振动汤液,使茶汤连续与口腔各味觉细胞及黏膜不断接触而分辨汤质的甘醇,苦涩,浓稠,淡薄及其活性,刺激性,收敛性等。

以舌尖振动汤液之时,宜将口腔中之茶叶香气,经鼻孔而呼出,再度评鉴茶叶之香气,最后审视叶底,观察其色泽及茶芽之性质,老嫩,均一性及发酵程度是否适当。

小编推荐

春茶品质鉴定及选购方法


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质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描述。

(1)干看:主要从干茶的色、香、形三个因子上加以判断。凡绿茶色泽绿润,红茶色泽乌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白毫,且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而且香气馥郁,是春茶的品质特征。

凡绿茶色泽灰暗,红茶色泽红润,茶叶轻飘松宽,嫩梗宽长,且红茶、绿茶条茶条索松散,珠茶颗粒松泡,香气稍带粗老,是夏茶的品质特征。

凡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茶叶大不不一,叶张轻薄瘦小,香气较为平和,是秋茶的标志。

(2)湿看:就是对茶叶进行开汤审评,作为进一步判断。凡茶叶冲泡后下沉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绿茶汤色绿中显黄,红茶汤色艳现金圈;茶叶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者,为春茶。

凡茶叶冲泡后,下沉较慢,香气稍低;绿茶滋味欠厚稍涩,汤色青绿,叶底中夹杂铜绿色芽叶;红茶滋味较强欠爽,汤色红暗,叶底较红亮;茶叶叶底薄而较硬,对夹叶较多者,为夏茶。

凡茶叶冲泡后香气不高,滋味平淡,叶底夹有铜绿色芽叶,叶张大小不一,对夹叶多者,为秋茶。

春茶属于新茶,就是当年春季从茶树上采摘的头几批鲜叶加工而成的茶叶。

据有关人士介绍,从营养角度讲,新茶中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含量较高,易使人的神经系统兴奋,对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不良影响。另外,新茶中不经氧化的多酚类物质和醛类物质含量较多,对胃肠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胃肠功能差的人,特别是慢性胃肠道炎症患者,喝新茶易引起胃痛、胀满、便秘、口干等症状。

因此,专家建议,春茶买回来后最好放置一段时间,等茶中的多酚类物质自动氧化,对胃肠的刺激降低以后再喝,而且选购春茶时不要买太潮的,否则,茶叶不易保存,很容易发霉。

从习惯来讲,有些人爱喝绿茶,有些人爱喝红茶,还有一些人爱喝黑茶、花茶、乌龙茶等。而且,还有明显的地域性,可能和当地的气候条件、人文条件有关,没法说谁好谁坏。

从营养健康角度来讲,黑茶、红茶比较适合于身体较虚弱的人,如果在其中加些糖,效果会更好;青年人以绿茶为好;花茶有疏肝解郁、理气调经的功效;茯茶减肥最佳;绿茶的解毒效果更佳,对体内毒素较多的人有好处。不同的茶叶含有的营养物质不同,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及身体特征来选择茶叶。

如何鉴定茶叶品质,保健康


茶叶品质优劣影响到口感的好坏,和人体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茶叶品质的好坏受到采制技术和保管贮存条件的影响,如果采制不好或者没有贮存好,具有优质茶叶品质的茶也会变成劣质的茶,甚至没有饮用价值。

按照茶叶品质的好坏,一般把茶叶分成正品茶、次品茶和劣质茶。

根据各类茶叶品质的特点,色、香、味、形等因素都条例品质标准和卫生标准的茶属于正品茶。

1.正品茶的茶叶品质

绿茶类清汤绿叶,香味很好;黄茶类黄汤黄叶,香味很好;白茶类汤灰绿,味道鲜美;乌龙茶类绿叶红镶边,汤色金黄或者橙红,韵味特殊;黑茶类纯正陈香,汤色深红,滋味醇香。

有烟、焦、馊、酸、霉、日晒味和其他异味的茶,告别是染上有毒物质的茶,不符合卫生标准,这类茶叶品质较差,是劣质茶。污染程度较轻的茶或者经过技术措施处理后,茶叶品质得到改善的茶是次品茶。

2.次品茶的茶叶品质

(1)烟味

茶叶的烟味包括木炭味、煤烟味和竹味等。烟味较轻的茶,能够闻到,尝味时尝不出来;热闻时能够闻到,冷闻时就消失了,这类茶是次品茶。

(2)焦味

在杀青、烘炒的过程中温度和技术没有掌握好,焦叶焦芽,冷闻闻不出焦味或者经过存放一段时间焦味消失的茶是次品茶。

(3)酸馊味

鲜茶叶摊放不当,青叶、发酵叶堆放时间太长,茶叶的温度太高,使茶叶产生酸馊味。酸馊味较轻或者经过复火等措施处理后能够消失的茶是次品茶。

(4)日晒味

干燥过程以日晒代烘炒,产生严重的日晒味。程度较轻,或热闻能闻出,冷闻日晒味即消失,这种茶叶品质的茶为次品茶。

(5)陈霉味

茶叶不干,保管不善,空气的湿度大,茶叶含水量超过8%,结果茶叶陈化或者霉变。陈霉味较轻,干嗅没有茶香,呵口气能够闻出霉气,经过复火处理后陈霉味消失的茶是次品茶。

(6)夹杂物

茶叶中含有较多的老梗老叶、茶子、茶果和非茶叶夹杂物是次品茶。

(8)其他异味

茶叶污染有鱼腥、樟脑、农药等异味的茶是劣质茶,较优轻的或者处理后异味消失的茶是次品茶。

绿茶品质之鉴定


绿茶品质应如何鉴定?怎样之绿茶方可称为优良之绿茶?影响绿茶品质之因素如何?如何方能得到优良之绿茶?如何方能保持绿茶之优良品质而不致劣变?各制造过程对于绿茶品质有何影响?

关于绿茶品质之鉴定方法,茶叶检验学中富有详细讨论,一般言之,绿茶之鉴定方法,可分机械鉴定及肉眼感觉鉴定二种,利用机械,仅能鉴定茶叶之水分灰分与着色粉末茶梗及茶叶之大小。关于品质之鉴定,仍泰半须利用吾人之肉眼及味觉与嗅觉。肉眼鉴定方法,有干看湿看二挥。需要鉴定之项目有下列诸项:

(1)形状:包括茶叶之粗细,长短,轻重,大小,及条索之松紧,整碎,均匀,暨清洁,有无夹杂及搀假,有无老叶硬片,以及下盘,干湿程度,身骨轻重等项。绿茶之形状随茶类而异,如眉茶以条索紧而细形如鱼钓者为上,弯曲部位的在三分之一为宜,上尖下钝,身骨重,下盘少,条索均匀,清洁而无夹杂及老叶硬片者为上。龙井则以扁而直,尖端不弯曲,身骨细嫩者为上。毛峰则以细长而尖端微弯曲者为上。日本玉露则以细长如针,而不弯曲者为上。珠茶则以浑圆似珠,且甚细小者为上。自形状方面又可鉴定茶叶之来路。来路自以原产地为上,如黄山毛峰,狮峰龙井,六安瓜片,均极名贵。但仅由形状,尚不能绝对决定来路之正确性,必须兼看香味之特质,方不致错误也。

(2)色泽:包括茶色之深浅,枯润,鲜暗,均匀,及有无不正色,劣变色等项。绿茶之色泽亦随茶类而异,如眉茶珠茶辉白均以灰白绿色为上。毛峰则以墨绿而略带褐色者为上,龙井玉露瓜片均以翠绿色为上。总之,色泽须深而鲜,润而均匀者为上。暗而枯,浅而不均匀,或甚至有不正色,劣变色,起泡者,有斑点者,均为劣品。尤须注意者,即茶条之弯曲部位亦须均匀适度,方为上品。鉴定形状与色泽时,须将茶翻拌均匀,上下多看,并使光线分别自身前后来以对照之,两盘茶叶,亦须随时交换其位置以比较之。

(3)香气:包括高低,清浊,纯和:锐钝,及有无青草气,与烟臭酸气等项。绿茶之香气亦随产地及茶类而异,如外销绿茶特具釜香,龙井特别清香,毛峰大方特具栗香,瓜片香厚而纯和,玉露特具覆香。总之,绿茶香气以高而清,纯而锐为上。香气低而浊,钝而杂,或甚至有青草烟臭酸霉气味者,均为劣品。鉴定香气之方法有干香与湿香二种。

(4)滋味:包括甜和,浓淡,清浊,醇厚,涩苦,火候,及有无劣变酸腐焦烟霉变等不良气味诸项。绿茶之滋味,亦如香气然,随产地及茶类而异。大致言之,均以甜和而清,浓而醇厚者为上。滋味淡薄,及苦涩而富刺激性者均非上品。有些绿茶‧虽微带苦涩‧但亦须苦而回甘方佳,其有青草烟臭酸腐霉焦滋味。或苦重麻舌刺喉者,均非上品。鉴定滋味时,茶汤入口不可太多,茶汤在口腔,必须不时转动,使周达于舌之上下左右前后。盖舌尖感甜及辣,舌乏两旁感酸,舌根感苦,全舌感咸,必周达全舌,方能分别茶叶之一切滋味也。

(5)水色:包括浓淡,清浊,鲜暗,及有无游离物与沉淀物等项。无论任何绿茶,均以碧绿而清澄鲜明,且水色浓厚者为上。黄浊淡暗,或有游离物沉淀物者,均非良品。但有时为适应消费者之需要,水色要黄而不青者,则又当别论。鉴定水色时,须不时将杯略予倾斜,注意其有无游离物等。

(6)叶底:包括色泽鲜暗,匀净,叶芽粗嫩,卷缩或展开‧及有无破裂,枯焦,青片,黑片,假叶,陈叶,暨古铜色,败紫色,黄褐色等不正颜色。总之,任何绿茶,叶底均以碧绿色,叶芽细嫩而匀净,色泽鲜明,叶叶展开者为上。叶底色暗呆滞,老嫩不一,破裂,卷缩,涩而无茸毛,或搀杂青片黑片,或有不正色,枯而不润有起泡者,均为劣品。

(7)其它:关于干燥程度。用手抚之刺手,即为已干之明证,如用手指捺之即碎,茶梗折之即断,则更为明确。再观其色泽,如色泽均匀,即弯曲部分亦呈灰白色,则干燥业已完好。倘抚之柔软而不刺手,则含水量必多,如用机械分析之,则含水量当更明确矣。关于身骨轻重,可置于手上比较之,关于下盘之鉴定,可翻阅茶盘之底下或用筛筛之,或拣剔其青片茶梗以衡之。至于来路之识别,则须详细观察其形状色泽香味水色叶底,注意其特质非有特殊经验不为功。

(8)着色与喷糊:外销绿茶精制后之销北非者须加色。不过毛茶总以不着色为宜,着色茶之梗片很不自然,色亦枯润,泡水时,水面有油光或浮游物,将茶杯倾斜,则杯缘有圆图,用手指搓揉,叶底亦有色质痕迹。喷糊之茶,色死枯而无允泽,置掌上哈气,再用另一手掌压之,则附着掌上。如用扩大镜观之,则有粒粒淀粉,水色混浊不清,色腻,水面有粘性及泡沫,叶底多破碎而粗老,且极易发馊而有臭味。

(9)劣变茶:霉变茶色呆滞,舌根味苦而重,香与味均有霉气,泡水不易展开。酸变茶,味淡薄,香气低,香与味均有酸味,叶底呈败紫色。焦变茶香与味均有焦味,叶底破裂,且起泡有斑点,味苦多沉淀,烟味茶嗅之有烟臭,食之刺喉,令人欲咳。陈茶色枯不润,有陈气,水色黄浊,泡水不易展开。回龙茶色淡而无光,且极轻,嚼之淡而无味,且不苦涩,泡水时展开甚快。酦酵茶香味均不正,水色黄浊或红变,叶底红变。馊变茶香与味均馊味,叶底呈败紫色,色暗而无光,水色黄浊。

(10) 假茶与搀什:茶价高昂时,有不肖之徒,搀以冬青,柳叶,桃叶,油茶,满山青等假茶,或搀以泥沙等杂质。假茶梗方而扁,长短不一,条索软硬不一,色泽,形状,香味均不同,泡水展开较慢,叶底狭长,锯齿大而粗,叶脉不隆起,用手搓之立破,燥涩而无茸毛。搀什泥沙之茶,色灰暗而无光,放手中觉较沉重,用力压之,则有砂砂声,水色浑浊,沉淀甚多,叶底搓如细砂作响。

从哪些方面鉴定茶叶品质更好


各种斗茶或茶王赛中专家在鉴定茶叶的品质方面有严格的要求。一般分为评外形(嫩度、色泽、条索、整碎、净度),开汤评内质(香气、汤色、滋味、叶底),根据这些项目逐一进行评论,并按照评茶术语写出评语。

在斗茶赛中,专家在鉴定茶叶品质主要从以下九个方面考察:

1.嫩度是外形审评因素的重点,嫩度好的茶叶应符合该茶类规格的外形要求,条索紧结重实,芽毫显露,完整饱满。

2.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是区别商品茶种和等级的依据。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以及各种名茶都有其一定的外形特点一般长条形茶评比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评比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评比是否规格,平整光滑程度等。

3.整碎是指茶叶的匀整程度,好的茶叶要保持茶叶的自然形态,精制茶要筛档是否匀称,面张是否平伏。

4.色泽是茶叶表面的颜色、色的深浅程度,以及光线在茶叶面的反射光亮度。各种茶叶均有其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由色等。

5.净度是指茶叶中含夹杂物的程度。净度好的茶叶不含任何夹杂物。

6.香气是茶叶冲泡后随水蒸气挥发出来的气味。由于茶类、产地、季节、加工方法的不同,就会形成于这些条件相应的香气。如红茶的甜香、绿茶的清香、乌龙茶的果香或花香、高山茶的嫩香、祁门红茶的砂糖香等。审评香气除辨别香型外,主要比较香气的纯异、高低、长短。香气纯异指香气与茶叶应有的香气是否一致,是否夹杂其他异味;香气高低可用浓、鲜、清、纯、平、粗来区分;香气长短也就是香气的持久性,香气高、持久是好茶;烟、焦、酸、馊、霉是劣变茶。

7.汤色是茶叶形成的各种色素,溶解于沸水中而反应出来的色泽。汤色在审评过程中变化较快,为了避免色泽的变化审评中要先看汤色或者嗅香气与看汤色结合进行。汤色审评主要抓住色度、亮度、清浊度三个方面。汤色随差数2品种、鲜叶老嫩、加工方法而变化,但各类茶有其一定的色度要求杭州**代挂号如绿茶的黄绿明亮、红茶的红艳明亮、乌龙茶的橙黄明亮、白茶的浅黄明亮等。

8.滋味是评茶人的口感反应。评茶时首先要区别滋味是否纯正,一般纯正的滋味可以分为浓淡、强弱、鲜爽、醇和几种。不纯正滋味有苦涩、粗青、异味。好的茶叶浓而鲜爽,刺激性强,或者富有收剑性。

进出口茶叶重量鉴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0924—2000

进出口茶叶重量鉴定方法

2000—06—22发布

2000—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发布

前 言

本标准是对原专业标准ZB X50 014—1986《出口茶叶重量鉴定方法》的修订。

本标准与前版标准相比无技术路线的改变,仅在标准格式上按照GB/T 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 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的要求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ZB X50 014—1986。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玲平、毕立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进出口茶叶重量鉴定方法

SN/T 0924—2000

代替ZB X50 014—1986

--------------------------------------------------------------------------------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进出口茶叶大包装和小包装的重量鉴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进出口茶叶大包装和小包装的重量鉴定。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毛重gross weight

出口茶叶本身连同包装材料的总重量。

2.2 皮重tare weight

用于包装出口茶叶的包装材料的重量。

2.3 净重net weight

除去皮重后的出口茶叶本身的重量。

2.4 固定重量regular weight

整批出口茶叶,每件净重都采用同一的重量。

2.5 标明重量marked weight

包装外面标有的毛、皮、净重,都称为标明重量;包装上虽未标明重量,但标明件号,并备有整批重量明细单的,也按标明重量论。

2.6 平均重量average weight

按鉴定部分或总件数实衡毛重计算的单件重量称为平均重量。

3 衡器

3.1 磅秤:称量50 kg或以上。

3.2 案秤:称量5 kg或10 kg。

3.3 天平:感量0.1 g,0.01 g。

4 检验方法

4.1 大包装茶重量鉴定

4.1.1 毛重鉴定

4.1.1.1 标明重量包装的毛重鉴定

a)按10%的比例鉴定毛重,抽查件数不少于20件,批量不足20件的应全部衡重。

b)各件差重超过规定幅度时应按规定增加鉴定比例或直至全部衡重。

c)由实衡部分推算的毛重总量按标明毛重计算的总重量之间的溢缺,不超过规定允差范围时,即认为与标明毛重相符;超过时,以实衡部分的平均毛重推算或计算全部毛重。

4.1.1.2 固定重量包装的毛重鉴定

a)按3%比例鉴定毛重,抽查件数不少于10件,批量不足10件的应全部衡重。

b)其他同4.1.1.1中b)、c)。

4.1.2 皮重鉴定

在4.1.1.1或4.1.1.2鉴定的总件数中,任取(5~50)件鉴定皮重,推算平均皮重。

4.1.3 净重鉴定

按4.1.1.1或4.1.1.2鉴定的毛重结果和皮重结果推算抽查毛重部分的总净重;或在抽查毛重部分的总件数中任取(5~50)件,抽查净重,如与抽查毛重部分的标明总净重相差不超过规定的允差范围,即认为全批净重相符。

4.2 小包装茶重量鉴定

4.2.1 在包装过程中,抽查数量不少于总件数的3‰。

4.2.2 在包装成件后抽查时,50件以内抽取2件;(50~l00)件抽取3件;100件以上每增加100件增抽1件;每件抽查(10~20)个小包装。

4.2.3 袋泡茶重量鉴定同4.2.1及4.2.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