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客的泡茶套路 “留根法”

发布时间 : 2021-01-04
老白茶的泡法 毛尖的正确泡茶法 老青茶的泡法

老白茶的泡法。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老茶客的泡茶套路 “留根法””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老茶客的泡茶套路“留根法”

将茶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俗称“出汤”,这个时候,是要把茶倒尽还是留一点在壶中呢?

可以说能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泡茶是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关注泡茶的细节,这其实是水平有进步的表现。

出汤时不倒尽,而是保留一点茶水在茶壶中,老茶客俗称“留根法”,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两种出汤的方式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

1、这两种泡法有什么区别?

●把茶倒尽

冲茶之后,把茶汤倒入公道杯,壶身垂直,耐心地等壶里面最后几滴茶汤滴尽,也有人习惯上下甩几下的。

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最后几滴茶是最浓的,可以说是精华成分,如果没倒尽,茶汤浓度不够;二是把茶倒尽可以避免茶叶一直泡在水里,等到下一泡茶的时候因为泡得过久而苦涩。

●留根法

故意不把茶倒尽,而是保留一点点茶水在壶中,留给下一泡。

如果前几泡都把茶汤滴尽,到后面几泡几乎就没味了,尤其是味淡的茶。留根法可以保留一些浓茶汤在壶里,留给下一泡,这样可以让连续几泡茶浓度下降不会太快。

2、什么时候需要把茶倒尽?

使用小茶壶、小盖碗(约100-250ml)泡茶,属于比较注重茶的滋味和香气的功夫茶泡法,需要把茶倒尽。

如果茶汤没有倒干净,留在壶里,壶体积小,不仅会导致茶底又浓又苦,香味还不好。即使下一泡加水冲泡稀释,茶仍然会带有过久浸泡的闷味。通常来说,泡茶一定要耐心把最后的茶汤滴尽,再把盖子打开,防止茶叶受热闷坏。

把茶倒尽,能体现每一泡茶的真实水平,每一泡茶细微的变化都能够感受出来,香气持不持久、滋味耐不耐泡都一目了然。

3、什么时候适用于“留根法”?

需要大量、快速、便捷泡茶的时候,采用“留根法”。这种情形相对功夫茶泡法来说,对茶汤品质要求较低。

比如用玻璃杯泡茶时,茶水是一直接触不分离的,喝到下半杯,茶汤越来越浓。喝完一整杯,第二杯再冲泡时浓度下降落差很大,到第三杯几乎没什么味道了。所以,可以在杯中保留一定量的茶汤,再冲下一杯。

或者是人多需要用大壶泡法时,茶叶浸泡时间比较久,如果不留一些“底料”,下一壶茶可能就淡如水了。同理,大壶茶泡法也需要在壶里留部分茶汤,再冲下一壶。

4、“留根法”具体怎么用?

前文所说的,主要是按照泡茶情形来选择出汤方式,注重茶叶品味的时候,使用功夫茶泡法需要把茶倒尽;注重效率和便利的时候,使用杯泡、大壶泡法用“留根法”更好。

“留根法”的使用,对于茶类来说也有所不同。

味淡的茶,如绿茶、白毫银针等,在使用杯泡或大壶泡法时“留根”约1/3,而用功夫茶泡法可以仅留下最底层的水不要滴尽;味浓而浸出较快的茶,如红茶、熟普等,使用功夫茶泡法不“留根”,而用杯泡、大壶泡法可“留根”约1/5。

同样的茶,不同的人泡差异很大,就是因为泡茶过程中有诸多细节影响茶的味道。掌握了基本的泡茶方法之后,细节就成了茶人进阶的捷径。

“留根法”的运用,正是注重细节的表现。泡茶方法没有绝对的对错,多尝试多比较,泡茶才会越来越好喝。

小编推荐

有经验的老茶客是怎么拿盖碗的?


想了解《有经验的老茶客是怎么拿盖碗的?》知识吗,丰富的《有经验的老茶客是怎么拿盖碗的?》内容等你来看!

白瓷盖碗,质地细密,不易吸附杂味,即使沏泡的是香味浓郁的茶叶,只要清洗干净就可以接着沏泡其他香型的茶叶,泡出来的茶,味道清晰明快,是辨别茶叶的百搭茶具。此外,盖碗收拾起来也非常方便。

盖碗看着简单,其实初上手很容易被烫到。看高手用盖碗是姿势行云流水,出汤干净利落,而新手常常被烫得嗷嗷叫,手一松差点摔了盖碗。

烫得受不了了稍微停下来,没倒出来的茶水又会重新在盖碗里浸泡茶叶,茶汤口感就会有所改变。

怎么样用盖碗,才能证明自己是个有经验的老茶客?

首先,你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盖碗。

除开花色、纹饰这些颜值因素,一个好的盖碗,只需要看两点:

①碗沿外撇,这样注水后水面与碗沿还有一段距离,你想想,白瓷盖碗不隔热,传热快,你拿取的时候,如果就与热水隔着一层瓷,能不烫吗?所以泡茶注水时也要注意不宜过满。

②盖纽较高,盖纽离盖短,手指按在上面其实也烫。茶叶旦是不建议拿取盖碗的时候将手指抠进盖纽里,那样比按在上面更容易烫。

符合这两种特征的盖碗比较好,这样在泡茶的时候不易烫手,并且容易拿取。

有了一个好用的盖碗,接下来就是关键的手法姿势。

出汤时盖子倾斜,与碗身留出一道缝隙,缝隙大小要刚刚好,既保证茶汤能顺利流出,不会蔓延到碗口周边烫手,又要保证能够阻绝茶叶流出。

食指轻轻按住盖钮顶部,大拇指和中指分别捏在盖碗6点及12点的位置最为稳当,如果拿盖碗明显偏了,茶水也就会沿着斜的位置流水,这样极容易烫到。

拿取盖碗时无名指和小指自然放松。尤其要注意小指不能指向他人,这是盖碗泡茶时需注意的一点礼节。

待茶汤将沥干时,用“凤凰三点头”之势轻轻抖一抖,将碗底的茶汤沥尽,再把它放回原位。记住是轻轻地抖两下,不能乱甩。

要想轻松地驾驭盖碗,唯一的捷径就是勤加练习。记住一定心沉气定,手要稳,不慌不乱。茶频道商城年元宵专区上线,茶友们喝着心仪的茶,越来越熟练盖碗使用。

本文《有经验的老茶客是怎么拿盖碗的?》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唐宋时期的泡茶法


煮茶法

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我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其过程陆羽在《茶经》中已详加介绍。大体说,首先要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水。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与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茶汤煮好,均匀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点茶法

此法即宋代斗茶所用,茶人自吃亦用此法。这时不再直接将茶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但茶末与水亦同样需要交融一体。于是发明一种工具,称为茶筅.茶筅是打茶的工具,有金、银、铁制,大部分用竹制,文人美其名曰搅茶公子.水冲放茶碗中,需以茶筅拼命用力打击,这时水乳交融,浙起沫饽,潘潘然如堆云积雪。

茶的优劣,以饽沫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否慢来评定。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自然称为咬盏.

毛茶法

即在茶中加入干果,直接以熟水点泡,饮茶食果。茶人自制茶,自采果,别具佳趣。

点花茶法

为明代朱权等所创。将梅花、桂花、茉莉花等蓓蕾数枚直接与末茶同置碗中,热茶水气蒸腾,使茶汤催花绽放,既观花开美景,又嗅花香、茶香。色、午味同时享用,美不胜收。

茶客黄庭坚茶事典故


分宁一茶客——黄庭坚

江西省修江北岸,“绿丛遍山野,户户有茶香”。产于此地的双井茶,条索纤细,身披白毫,看起来好像银须一样,色泽碧绿,茶味甘醇,因此又有 “白茶”、“龙须”、“云腴”、“风爪”、“雪芽”等美誉。然而双井茶最初时,罕为人知,它的声名大噪甚至成为朝廷贡茶,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功不可没。

黄庭坚的嗜茶一直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根据《宋稗类钞》的记载,当时的宰相富弼闻听黄庭坚才华横溢,诗文、书法样样精通,便很想与他会上一会。一日,机会终于来了,两人得以相见并相识。或许是受到黄庭坚其貌不扬的外表影响,宰相富弼在见到他之后对他并没有产生好感,两人最终不欢而散。然而,这位宰相偏偏喜欢对人评头论足,于是还对人评价黄庭坚说:“我还以为是个如何了得的人物,原来只是分宁一茶客而已!”黄庭坚“分宁一茶客”的名号便山此而来。这本是宰相富弼对黄庭坚的诋毁之言,但今人看来,黄庭坚这一“分宁茶客”确实是颇为人称道的。

且不说其他的,光是黄庭坚以茶代酒:十年,就已经可以说是茶人间广为流传的千古佳话了。黄庭坚在四十岁时曾写过一篇名为《文愿文》的文章,目的是为了下决心戒酒戒肉。文章的_,段内容说:“今日对佛发大莆,愿从今日尽未来也,不复淫欲、饮酒、食肉。设复为之,当堕地狱,为一切众生代受头苦”。此后二十年里,黄庭坚基本上履行了自己在文章中所说的话,不仅自己以茶代酒,还先后多次规劝外甥洪驹父节制饮酒。

修江北岸的双井茶能够得到朝野士大夫和文人们的青昧,最终位于贡茶之列,被奉为极品,正是得益于这位“分宁”茶客孜孜不倦的努力。此外,黄庭坚一生醉心于吟茶颂茶,在他的笔下,摘茶、碾茶、煎水、品茶等所有与茶有关的事物都能成为一首首优美的诗词,他所作的数十首茶诗,不仅是借茶抒怀,字里行间更是分明渗透着黄庭坚所追求的高超茶艺和茶道精神。

盘点中国古老的泡茶法


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我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其过程陆羽在《茶经》中已详加介绍。大体说,首先要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水。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与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茶汤煮好,均匀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此法即宋代斗茶所用,茶人自吃亦用此法。这时不再直接将茶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但茶末与水亦同样需要交融一体。于是发明一种工具,称为"茶筅".茶筅是打茶的工具,有金、银、铁制,大部分用竹制,文人美其名曰"搅茶公子".水冲放茶碗中,需以茶筅拼命用力打击,这时水乳交融,浙起沫饽,潘潘然如堆云积雪。

茶的优劣,以饽沫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否慢来评定。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自然称为"咬盏".毛茶法即在茶中加入干果,直接以熟水点泡,饮茶食果。茶人自制茶,自采果,别具佳趣。点花茶法为明代朱权等所创。将梅花、桂花、茉莉花等蓓蕾数枚直接与末茶同置碗中,热茶水气蒸腾,使茶汤催花绽放,既观花开美景,又嗅花香、茶香。色、午味同时享用,美不胜收。

藏茶客:写在马蹄印上的传奇


世界上恐怕再没有一条商路像茶马古道一样,是被一些传奇的马蹄踩出来的。

背夫和负重的牲畜、赶马人被称为马帮,他们在将近2250公里的深山悬崖间长途跋涉,他们以那种长期漂泊走四方、长期在野外风餐露宿的生存方式,横穿中国腹地,并赋予了这条汉藏古道浪漫而传奇的色彩。

过去,进入藏区的道路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水上航运完全是噩梦,而陆上因无法使用车辆,只能靠骡马、牦牛和人驮运货物。从一千多年前遥远开放的唐朝,茶马古道形成之初,到动荡混乱的二战时期,藏客们一直前赴后继地走向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的繁盛,就是这样由来来往往的藏客——马帮,一步一步踩踏出来。

没有谁能比赶马人明白漫漫路途的陡峭与艰辛,天晓得有什么在前方等着赶马人。丽江大研镇的赵鹤年老先生,年已八十高龄,他二十岁出头就踏着他爷爷赵怡、伯父赵育杨的脚印一次又一次穿越茶马古道。

“我们这一生真是什么事都经历过,轰轰烈烈的什么都过来了,人生不就是这么一场探险的游历吗?”

穿越茶马古道的马帮们,出动一次,动辄半月,多则数年,有时候一两天里,要翻过整整三千米、四千米、五千米甚至更高的大山,然后急转直下几千米,又陷入一个更幽深神奇的峡谷之中。有些倒霉的马帮,在狭窄的山道峡谷之中,遇到突泻而下的山洪袭击,就只能眼睁睁地交出性命,赵鹤年老先生就亲眼见到整架整架白森森的马骨、人骨挂在树上。而茶马古道的艰辛还远不止这些,去西藏的沿途,有的地方水有毒、草有毒、连土都有毒。只有靠人的聪明机警和经验才能避开那些处处隐藏的危险。

“马帮帮主‘马锅头’,是马队的主心骨。马锅头总是随身携带一个特制小锅,每到宿营地,马锅头就用小锅到附近的河流去盛水,如果锅表面有异样反应,就说明马队必经之路上的水源被人投毒了,投毒者的目的自然是觊觎马帮的财物。如被投毒,就说明马队的处境非常危险,马锅头必需靠自己的经验、胆识、智慧带领马帮突围。”

据说,茶马古道上还有一道闻所未闻的奇菜——炒石子。

石子,取之于马锅头验证无毒的河流,然后用马帮的特制锅具,把猪油下锅烧热,佐以最合纳西人口味的花椒、辣椒,和上石子爆炒。各种调料经炒制混合出的香味渗透进石头,盛到容器里,就成了马帮们上好的下酒菜。把石子吃到嘴里,咂尽其上附着的滋味,然后吐出石子扔掉。

“炒石子,这道菜麻辣咸香,还有些苦涩味。”年过八旬的赵老先生半眯着眼,笑着说,直到现在他也无法忘记这道“名菜”的独特风味。

马帮运输的货物虽然都是茶叶、香料等紧俏货物,但这些物品却不能供马帮自己享用。马帮攀高峰过峡谷,不可能携带足够的干粮,沿途的饮食都极其简单。

“现在连过去那种用纯铜做的铜铃都没有了!”赵老先生很感慨。但是他最为苦恼的并不是铜铃的消失,而是没有人相信他在滇藏茶马古道上的赶马生涯,甚至连他的儿孙们都认定他所讲述的藏客在茶马古道上的种种经历纯属天方夜谭。“他们不懂,只有茶马古道才是我们该走的路,只有西藏才是我们驰骋的天地。”

茶马古道和许许多多在古道上冒死往来的藏客,随着岁月的流逝已成为传奇。而赶马人那浪迹天涯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冒险、勇敢、坦荡……却永远留在那条辉煌并不为人知的旅途上,成为一个个美丽的“传说”……

茶艺表演中 茶客要切忌喧哗


想了解《茶艺表演中 茶客要切忌喧哗》知识吗,丰富的《茶艺表演中 茶客要切忌喧哗》内容等你来看!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茶艺表演在生活中也开始常见,很多很多人都羡慕茶艺师的优雅与淡然,怕自己不懂茶道反而辜负了茶艺师辛苦的展示,但其实不懂茶艺没关系,做个好茶客,尊重茶艺师就好。下面一起来看看怎么做个好茶客。

心态谦和

在茶艺师的眼中,如何做个合格的茶客才是对茶艺师的尊重。茶并无贵贱之分,只有喜好之分,有人喜欢的茶就是好茶,茶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价格,还在于它的历史底蕴、收藏价值和养生功效。所以不要在茶艺师面前炫耀自己的茶有多贵多贵,因为这简直就是关公面前耍大刀。

吃茶有序

茶艺师泡茶之所以讲究泡茶手法、泡茶技术、泡茶程序并不是因为她们在故意摆弄,而是为了使茶的味道更好的展现出来,所以需要醒茶、润杯一个一个步骤来,茶客若是对茶艺表演没有兴趣也不要表现得急躁或者不耐烦。

当茶艺师第一次在品茗杯里斟茶时,切忌急着伸手去拿,因为茶艺师润好杯自然会放到茶客的面前。喝茶本来就是一件平心静气的事,如果你等得很郁闷,感觉半天喝不到茶,为何不欣赏一下茶艺师的冲泡流程呢?

切忌喧哗

茶艺表演本身是一件雅事,茶艺师在进行茶艺表演的时候,身为茶客的我们自当细细聆听,仔细观赏,而不是自顾在旁边聊天喧哗,吵吵闹闹,完全不把茶艺师当回事儿。静下心来,透过茶席,从茶艺师对底布、茶具的选用、茶叶的种类到色彩的搭配,可以看出每位茶艺师的风格特点。在茶艺表演中,每一位茶艺师的表演都是为了展现一定的主题,茶艺表演使用的配乐、解说词都是茶艺师的精心选择。

扣桌谢礼

茶艺师一番辛苦的茶艺表演后,为大家奉上一杯精心沏好的茶,茶艺师以礼奉茶,如何做个合格的茶客就体现在你如何礼尚往来,以礼答谢了。茶客不必每次斟茶都对茶艺师说谢谢,但在茶艺师斟茶的时候在品茗杯旁以双指并拢扣桌两下即为行谢茶礼。

茶艺的展示主要还是为了给大家一种美的享受,不懂也没关系,学会如何做个好茶客,静静的去欣赏领会便可。即便没有收获,也当开开眼界,当作一场纯粹闲暇时的消遣,不必去深究什么大义。

本文《茶艺表演中 茶客要切忌喧哗》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泡茶的艺术


想了解《泡茶的艺术》知识吗,丰富的《泡茶的艺术》内容等你来看!

喝茶人人都会,但要冲泡得法,并非易事。茶叶冲泡大有学问,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选择的茶具有优劣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效果就会不同,且差异非常明显。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沏茶)技术,积累了丰富经验。唐代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就总结了煮茶用水的经验:"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说:"茶、南方嘉木,日用之不可少者,品固有微恶,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虽佳弗佳也。"可见,要泡好茶并不是想像的那么容易。

在泡一种茶叶之前,首先必须充分了解这种茶叶品种的特点,始能依其特性,给予最适当的滋润,以发挥最佳的茶质。各类茶叶深受天、地、人各项因素的影响,甚而相同产地、相同茶师傅与相同时间制造出的茶,在品质上也略有差异,这就是茶能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如果能掌握到各种茶叶的特性,而泡好该种茶,使人饮之可口,视之动情,既有饮用价值,又有品尝情趣,真令人有"茶不醉人人自醉"之感。

其次要掌握好茶叶用量。茶叶的用量,以能适应茶性及个人品茗的习惯而斟酌置入为原则。一般而言,所谓的标准量(即茶师品茶标准)是以三公克茶叶对一百五十毫升开水,冲泡五分钟为准,相当于个人品茗用的中型盖杯。不发酵的绿茶及全发酵的红茶,经发酵白茶以及花茶,习惯上使用盖杯品饮。半发酵的乌龙茶,使用紫砂茶壶,其用量:生茶置入壶的三分二的茶量;半熟茶置入茶壶二分一至三分二的茶量;熟茶置入茶壶三分一至二分一的茶量。

以上置茶量乃一般性标准,品茗时,则依个人习惯有如下原则供参考;

①习惯品浓茶者用量稍加,反之稍减;

②上选品质茶叶用量稍减;

③用茶量多,浸泡时间相对缩短,而增加冲泡次数。

水和茶的用量与茶叶和饮用方法有关。通常名茶或高档茶为五十比一,普通红、绿、白茶、花茶为七十五比一。红碎茶因饮用时加奶,冰茶要加冰块,则茶汁需较浓,亦用五十比一。乌龙茶的冲泡用二十五比一,由于浓度高,宜用小杯细啜。

本文《泡茶的艺术》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泡茶的礼仪


我国自古便有以茶待客的习俗,茶文化可谓是历史悠久,这也形成了一定的泡茶礼仪。泡茶看似简单,实际上里面含有不少学问。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一些基本的泡茶礼仪,以免失礼。

首先,茶具要整洁。茶具不干净,不仅不礼貌,还会让客人反感。因此,在泡茶待客之前,要将茶具清洗干净,特别是长期未使用或沾染灰尘的茶具,更是需要用心清洗。

其次,茶水要适量。泡茶时,投放的茶叶要适量,多则浓,少则淡,都是不好的。也可事先询问客人的口味,决定茶量多少。另外,倒茶时,不论茶杯大小,茶水都不宜太满,茶水太满容易溢出或烫伤。也不宜倒太少,会让客人觉得不受欢迎。我们常说“七分茶三分情”正是这个理。

再者,端茶要妥当。端茶时,需要双手奉上,附上一句“您请用茶”,以显尊敬。切勿单手上茶或将手指搭在茶杯杯口,这都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最后,续茶要及时。泡茶时,要时刻注意客人杯中的茶水是否喝完,若喝完要及时添上。添茶时,握好茶壶与壶盖,侧身向前,大方得体。另外,添茶的时候,需要遵循先老后幼、先客后主的顺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