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的“留根法” 留了什么根?

发布时间 : 2021-01-04
毛尖的正确泡茶法 普洱茶的根 牛蒡根茶什么味道

【www.cy316.com - 毛尖的正确泡茶法】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泡茶的“留根法” 留了什么根?”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泡茶的“留根法” 留了什么根?”相关知识!

泡茶的“留根法”留了什么根?

将茶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俗称“出汤”,这个时候,是要把茶倒尽还是留一点在壶中呢?

可以说能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泡茶是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关注泡茶的细节,这其实是水平有进步的表现。

出汤时不倒尽,而是保留一点茶水在茶壶中,老茶客俗称“留根法”,今天杯小茶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两种出汤的方式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

目录

1这两种出汤方式有什么区别?

2这样的情形,需要把茶倒尽。

3这样的情形,适用于“留根法”。

4根据茶类来判断使用什么方法。

1、这两种泡法有什么区别?

●把茶倒尽

冲茶之后,把茶汤倒入公道杯,壶身垂直,耐心地等壶里面最后几滴茶汤滴尽,也有人习惯上下甩几下的。

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最后几滴茶是最浓的,可以说是精华成分,如果没倒尽,茶汤浓度不够;二是把茶倒尽可以避免茶叶一直泡在水里,等到下一泡茶的时候因为泡得过久而苦涩。

●留根法

故意不把茶倒尽,而是保留一点点茶水在壶中,留给下一泡。

如果前几泡都把茶汤滴尽,到后面几泡几乎就没味了,尤其是味淡的茶。留根法可以保留一些浓茶汤在壶里,留给下一泡,这样可以让连续几泡茶浓度下降不会太快。

△大壶泡法

2、这样的情形,需要把茶倒尽。

使用小茶壶、小盖碗(约100-250ml)泡茶,属于比较注重茶的滋味和香气的功夫茶泡法,需要把茶倒尽。

如果茶汤没有倒干净,留在壶里,壶体积小,不仅会导致茶底又浓又苦,香味还不好。即使下一泡加水冲泡稀释,茶仍然会带有过久浸泡的闷味。通常来说,泡茶一定要耐心把最后的茶汤滴尽,再把盖子打开,防止茶叶受热闷坏。

把茶倒尽,能体现每一泡茶的真实水平,每一泡茶细微的变化都能够感受出来,香气持不持久、滋味耐不耐泡都一目了然。△盖碗功夫茶泡法

3、这样的情形,适用于“留根法”。

需要大量、快速、便捷泡茶的时候,采用“留根法”。这种情形相对功夫茶泡法来说,对茶汤品质要求较低。

比如用玻璃杯泡茶时,茶水是一直接触不分离的,喝到下半杯,茶汤越来越浓。喝完一整杯,第二杯再冲泡时浓度下降落差很大,到第三杯几乎没什么味道了。所以,可以在杯中保留一定量的茶汤,再冲下一杯。

或者是人多需要用大壶泡法时,茶叶浸泡时间比较久,如果不留一些“底料”,下一壶茶可能就淡如水了。同理,大壶茶泡法也需要在壶里留部分茶汤,再冲下一壶。

△杯泡法

4、“留根法”具体怎么用?

前文所说的,主要是按照泡茶情形来选择出汤方式,注重茶叶品味的时候,使用功夫茶泡法需要把茶倒尽;注重效率和便利的时候,使用杯泡、大壶泡法用“留根法”更好。

“留根法”的使用,对于茶类来说也有所不同。

味淡的茶,如绿茶、白毫银针等,在使用杯泡或大壶泡法时“留根”约1/3,而用功夫茶泡法可以仅留下最底层的水不要滴尽;味浓而浸出较快的茶,如红茶、熟普等,使用功夫茶泡法不“留根”,而用杯泡、大壶泡法可“留根”约1/5。

△小壶功夫茶泡法

同样的茶,不同的人泡差异很大,就是因为泡茶过程中有诸多细节影响茶的味道。掌握了基本的泡茶方法之后,细节就成了茶人进阶的捷径。

“留根法”的运用,正是注重细节的表现。泡茶方法没有绝对的对错,多尝试多比较,泡茶才会越来越好喝。

cy316.com延伸阅读

唐宋时期的泡茶法


煮茶法

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我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其过程陆羽在《茶经》中已详加介绍。大体说,首先要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水。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与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茶汤煮好,均匀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点茶法

此法即宋代斗茶所用,茶人自吃亦用此法。这时不再直接将茶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但茶末与水亦同样需要交融一体。于是发明一种工具,称为茶筅.茶筅是打茶的工具,有金、银、铁制,大部分用竹制,文人美其名曰搅茶公子.水冲放茶碗中,需以茶筅拼命用力打击,这时水乳交融,浙起沫饽,潘潘然如堆云积雪。

茶的优劣,以饽沫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否慢来评定。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自然称为咬盏.

毛茶法

即在茶中加入干果,直接以熟水点泡,饮茶食果。茶人自制茶,自采果,别具佳趣。

点花茶法

为明代朱权等所创。将梅花、桂花、茉莉花等蓓蕾数枚直接与末茶同置碗中,热茶水气蒸腾,使茶汤催花绽放,既观花开美景,又嗅花香、茶香。色、午味同时享用,美不胜收。

盘点中国古老的泡茶法


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我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其过程陆羽在《茶经》中已详加介绍。大体说,首先要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水。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与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茶汤煮好,均匀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此法即宋代斗茶所用,茶人自吃亦用此法。这时不再直接将茶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但茶末与水亦同样需要交融一体。于是发明一种工具,称为"茶筅".茶筅是打茶的工具,有金、银、铁制,大部分用竹制,文人美其名曰"搅茶公子".水冲放茶碗中,需以茶筅拼命用力打击,这时水乳交融,浙起沫饽,潘潘然如堆云积雪。

茶的优劣,以饽沫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否慢来评定。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自然称为"咬盏".毛茶法即在茶中加入干果,直接以熟水点泡,饮茶食果。茶人自制茶,自采果,别具佳趣。点花茶法为明代朱权等所创。将梅花、桂花、茉莉花等蓓蕾数枚直接与末茶同置碗中,热茶水气蒸腾,使茶汤催花绽放,既观花开美景,又嗅花香、茶香。色、午味同时享用,美不胜收。

什么茶具泡茶好?


喝茶不仅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更是人们用来修养身心的绝佳选择。要想泡的好茶,首先对于茶具的选择一定要正确。那么什么茶具泡茶好?接下来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一起来往下看看吧!

瓷器茶具

瓷器茶具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在1300℃左右烧成,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适中,与茶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泡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且造型美观精巧,适合用于泡轻发酵、重香气的茶,如文山包种茶、绿茶等。瓷器茶具应该是最好的喝茶、品茶的首选,瓷茶具还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陶土茶具

其实,泡茶最负盛名的紫砂壶是陶器的一种,成陶火温在1000℃~1200℃,质地细密,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到的气孔,能吸附茶汁,储蓄茶味,且传热较慢不致烫手,即使冷得很快,也不致破裂;用紫砂壶泡茶,茶香味醇和保温性好无熟汤味,能保茶真髓,一般清水泥的紫砂壶用来喝绿茶,而紫泥的则用来喝乌龙茶,并且乌龙茶与普洱茶都要用底座很大的紫砂壶来泡,这样才能利于茶叶充分地在壶底展开,使得茶汤更浓更香。另外,紫砂是一种天然陶土,富含铁、钙、钠、钾、锌等元素,可碱化水质,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身体健康很有好处。

不过紫砂壶需要慢慢地用茶来养,养一段时间,把壶清洗一次,如此反复3次后,砂料就能洗得很干净了,此后再也不用洗壶了,时间越长,壶就越好,壶体本身不仅会变得颜色温润,甚至会散发出茶叶的自然香气。不要使用洗洁剂清理紫砂壶,或者是带油的洗碗布去洗,只要用开水清洗就可以了。

玻璃茶具

玻璃茶具质地透明、传热快、不透气,以玻璃杯泡茶,茶叶在整个泡茶过程中上下窜动、叶片逐渐舒展的情形以及吐露的茶汤颜色,均可一览无遗,且玻璃杯在烧制的过程中不含有机的化学物质,当人们用玻璃杯泡茶或其他饮品的时候,不必担心化学物质会被喝进肚里去,而且玻璃表面光滑,容易清洗,细菌和污垢不容易在杯壁上滋生。

用玻璃茶具冲泡龙井、碧螺春等绿茶,杯中轻露缥缈,茶芽朵朵、亭亭玉立,上下浮沉,赏心悦目且有风趣。

其他材质茶具

塑料茶具往往有异味,以热水泡茶对茶味有影响,除临时急用外,不宜用来泡好茶。 另外当今市场塑料杯质量鱼龙混杂,有合格也有不合格的,可信度很低,即使合格产品也不是100%的可信,所以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建议最好不要用塑料杯。

“壶为茶之父”,好的茶具才能泡出好茶,才会真正体味茶的清香、韵泽和乐趣,因此给自己选一套好茶具是开始喝好茶的第一步。

清洗茶具上的茶垢对健康很重要

科学研究表明,饮用水中含有矿物质和微量有害重金属离子,如镉、汞、砷等,当水加热,被浓缩到一定程度时这些物质会沉淀析出,这些析出物可随水冲泡茶时进入茶杯中,没有喝完或冲泡时间较长的茶水暴露在空气中,茶叶中的茶多酚与茶锈中的金属元素就会发生氧化,生出褐色茶锈,俗称茶垢,附着在杯子内壁,茶锈中就含有了镉、铅、汞、砷等多种有害金属,是危害人体健康的罪魁祸首。

茶垢沉积已久不好清洗,用加热过的米醋或小苏打浸泡一昼夜,再用牙刷刷洗就可轻松将茶具清洗干净;也可往茶杯、茶壶内放入一小匙橘子粉或橘子汁等果汁,装满清水后放置2~3小时,这样茶垢与茶具失去了黏合力,茶垢也容易被除去;或者在茶杯、茶壶内侧涂上食用盐,特别是有茶垢的地方,然后用牙刷用力地刷洗茶杯,最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关于什么茶具泡茶好这个问题,通过以上概述,相信大家可以得知结果。今天的茶知识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如若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给小编留言!

普洱茶的价值:品质是根 喝茶为本


车智洁

作为一个有着近二百年历史的贡茶老字号的传人,我对所谓的“普洱茶三国时代”之说相当的不赞同。君不见,在普洱茶风靡的时候,方方面面的“神仙”人物(现在证实是不懂茶的人),一时间把所谓的普洱茶(不是普洱茶的茶)吹成了神物,并自我吹捧。以至于出现不懂茶叶的教人做普洱茶;卖不掉茶叶的茶商而大讲普洱茶的趋势和走向;有些不懂普洱茶的人却四处宣传普洱茶文化……实际上是把云南特有、独有的普洱茶弄得面目全非,使得真正的普洱茶失去了价值,更谈不上什么“魅力”了!

然而,普洱茶的真正价值所在,却被提得少之又少,使得众多消费者对普洱茶的认知一直都是迷迷糊糊的;一样的产品会有许多不同的说法,给消费者带来了许多疑惑。“我们知道普洱茶好?可要是我们喝到的普洱茶不好呢?”“人们说喝茶要因人而异,为什么有人要引导我们喝茶的感觉呢?”还有的消费者这样问:“喝茶难道不是为了身体的健康吗?”,“只要是压成“饼、砖、沱”的就是普洱茶吗?”“只要是写上“普洱茶”的茶就是普洱茶了吗?”“只要是名人或者权威说是几年的茶就是几年的了吗?”因此,我个人认为:宣传、挖掘普洱茶的文化和功效,还是实事求是的好,这样才可以做到千秋万代。

“品老茶、喝熟茶、藏生茶”这样的说法一直被大肆宣传,短短几年间,云南普洱茶提前进入了它还不应该到达的极限——“风靡全球”。许多有闲置资金的人,在对普洱茶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不知道是“心血来潮”、还是“头脑发热”,一下子就买了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甚至还买了几千万的茶品,导致有些收藏者储存的普洱茶比原产地生产的茶还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谓“少得可怜、弥足珍贵”的“老茶”实际上都可以供几代人卖!之前的几年里,普洱茶产业看上去好像是欣欣向荣,其实不然。本来普洱茶产业是一个永不衰败的朝阳产业,可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普洱茶产业不知道还要承受多少年的沉寂。

这样的结果是谁的错?是普洱茶的错吗?肯定不是!但可悲的是,这一切后果都得由云南普洱茶整个产业来买单。对普洱茶虚假炒作、拍卖和不切实际地宣传,深深地伤害了所有喜爱普洱茶的消费者。2007年普洱茶市场雪崩般的一路下滑,就是这类行为带来的恶果。

我个人认为“品质是根、喝茶为本”。普洱茶市场由盛转衰并保持持续低迷,其根本原因在于普洱茶市场还没有完成市场的培育过程,普洱茶消费者一开始大多缺乏识别能力,加上不道德商人对消费者的误导,致使真正的消费者望而却步。市场的真假难辨,致使很多非常喜爱普洱茶的忠实消费者逐渐失去对普洱茶的信任,加上虚假的炒作和错误的品饮指导,使广大的普洱茶爱好者最后对普洱茶敬而远之,改喝其它种类的茶叶。这样一来,普洱茶很难完成消费培育阶段,以至动摇了市场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人喝普洱茶,就不能形成市场消费,每年几万吨的茶叶就不能被消耗掉,只能在行业内流通,长此以往,卖茶者都变成了藏茶者。 

何在?说句实话,我认为我们普洱茶叶界的同仁们应该对普洱茶作一个重新认识,树立对普洱茶的信心,这样才可能把普洱茶产业做好、做强、做大。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都不能把普洱茶当作普通的茶、简单的茶。普洱茶是茶非茶、是药非药,更是有历史文化底蕴的茶,有些人为什么有历史而不要,有附加值而不要呢?普洱茶是我们云南独有、特有的,有些人为什么又要把它加工成和其它茶类相同的茶品呢?我们云南人要做普洱茶的主人,一定要避免在什么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就跟风的做法。过去的几年里,大家应该清楚地看到了普洱茶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其实最终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品质好的普洱茶不是有些神人嘴里所谓的普洱茶,而是我们现在的、新标准下的普洱茶。

从事物的发展规律来看,什么东西都只会是从新到旧。对于普洱茶来而言,其内含的一切元素也只会从多到少,不会因为它是普洱茶,就可以在贮存了若干年后长出它本身不具备的微生物来吧?我们也不能否认这样的事实——没有可以喝而且好喝的新茶,哪来的好喝的老茶?没有新的好茶,好的老茶又是从哪里来的?新的生茶如果对人体没有保健功效,那么熟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的基础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现在想来,一度甚嚣尘上的不负责任的炒作言论简直不可思议。例如:什么参香、樟香等等风马牛不相及的说法都被误导在普洱茶上。就说参香吧,我想问:生长在云南的普洱茶,若干年后为什么就会有人参的香味了呢?这些不负责任的说法,严重地违背了事实。我个人认为,对云南普洱茶的宣传应该多注重在云南独有、特有和云南的茶叶生长的生态环境方面,不要把其它茶类的研究来套在普洱茶上。这样会使普洱茶失去它本身的价值和导致普洱茶产业的萎缩。

普洱茶既是一种物质产品,也是一种精神产品,既有物质价值,又有文化价值。有句话,“柴米油盐酱醋茶”,说的是茶叶的物质价值;还有句话,“琴棋书画诗曲茶”,说的是茶叶的文化价值。喝茶是一种物质享受,品茶是一种精神享受。很多人喝了普洱茶,不想再喝其它茶。市场专业人士普遍认为,普洱茶文化是一种能喝的历史、能喝的文化、能喝的古董。普洱茶的特点决定了普洱茶的发展前景。普洱茶在未来市场上将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扩张力,普洱茶的市场前景会越来越好,普洱茶产业发展趋势也会越来越好。

最后,还是老话重提,“天下茶人是一家”,大家携起手来,共同把属于中国的“茶”字写好,让中国茶叶谱写下一个世纪人类的健康!

车智洁:1964年出生,(香港)中华老字号协会会长,云南西双版纳易武车顺号第五代传人。长期从事边境贸易、建材、福利企业、茶叶等经营,热心于公益事业、残疾人事业,1995年、1998年多次被云南省政府残工委、省残联、西双版纳州团委、残联表彰,并于1998年被评为全国残疾人自强模范,并受到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车智洁受家族委托,重振易武车顺号。

泡茶者该有什么表情


赏茶者可从品茗环境、茶具、茶叶、茶法到茶汤慢慢观赏及享用泡茶者呈现出来的“作品”,解析其间的茶道之美之精粹;泡茶者笑与不笑视乎当席茶道主题与所营造氛围有无需要这个表情,亦属“作品”部分。 泡茶喝茶的时候、茶道展演的时候,泡茶者是否需要一直笑着来泡茶?有些茶友困惑,因为他们在泡茶时都曾经被苛责“为什么不笑”。

我们认为泡茶时没有必要一直咧开嘴巴笑,赏茶者可从品茗环境、茶具、茶叶、茶法到茶汤慢慢观赏及享用泡茶者呈现出来的“作品”,解析其间的茶道之美之精粹;泡茶者笑与不笑视乎当席茶道主题与所营造氛围有无需要这个表情,亦属“作品”部分,比如当展现阳光沙滩主题的茶席,人们自然而然会因投入情境显得高兴而笑;比如茶会如果为了追思为了祈福主题,人们脸上表情比较庄重才正常啊;为了庆祝朋友结婚而办的茶会,不必吩咐,大家应该都会满脸喜气洋洋。

那么每一次泡茶都必须拥有主题吗?无题的茶席怎么办?还要不要笑?无题茶席又有何不可?海阔天空任由翱翔,将自己融进茶香茶味,

与周围空气烂成一团,发自内心地要笑时笑,不应当笑时不必笑。比如家人、朋友或同事聚会的茶席,真情流露表情放松就好,喝茶一直傻乎乎地笑有什么好?再说,泡茶是需要很专注才能锻炼及表现得好的一种技术、活动,茶会进行时无论泡茶、喝茶的人都有必要为泡好一壶茶而努力,比如共同调整一下心情脸容,安静下来,把心血、眼神投注在茶上,才是喝茶的态度。如果大家都如此配合着泡茶者,他还是绷紧着脸不能坦然愉快面对这种场合,也许就是紧张或自信没建立,与“笑不笑”无关。 又有茶友在泡茶时被责备“穿得好丑”或“穿成这个样子不能泡茶”,只因当时茶友穿的是所谓现代圆领衬衫与牛仔裤,或因气候冷加上运动外套。我们首先要说,举办茶会或茶道展演不要本末倒置将心思与目光放在服装上,茶法、茶艺、茶汤才是核心,服装仪容只需整洁卫生、得体大方,泡茶时不会引起不便,适合当时环境就可穿着泡茶,否则打扮得像“茶道大师”、“茶人”,但泡茶时粗俗无比,那才够恶心呢。

认为泡茶喝茶只能穿“茶服”或民族传统服饰没有什么道理,无论任何地区、时代、民族等不同款式都接受才是。茶友们可根据场合的正式、隆重或简约程度来配合就好,比如到植物公园设置茶席喝杯茶看看大树,何妨简简单单白衬衫短裤;比如寿宴茶会专诚为长辈泡茶,何妨端庄一些;比如特为国外嘉宾举办的茶会,穿传统服饰相当适合,但不应拘泥于哪种服饰才够资格才可以泡茶这种刻板印象,有谁穿了另一类服装泡茶就嘲笑他,茶道活动不应规定只能穿这种款式或那种款式,我们也不应以泡茶者的服饰来判断他到底会不会泡茶。很多茶艺展或泡茶比赛,将茶汤、茶具、服装、礼仪和茶席主题分成五大块,各占百分之二十,所以只要茶具名贵、服装传统华丽、样貌举止优雅,再将很多人生哲理放入主题,即使是一位不懂泡茶的人将茶泡坏了的参赛者也能得冠军了,这种评分习惯早应被废除。

泡茶用什么茶具好


泡茶用什么茶具好?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常见的茶具的特性,大家就知道在不同情况下泡茶用什么茶具好了。 瓷器茶具

瓷器茶具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在1300℃左右烧成,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适中,与茶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泡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且造型美观精巧,适合用于泡轻发酵、重香气的茶,如文山包种茶、绿茶等。瓷器茶具应该是最好的喝茶、品茶的首选,瓷茶具还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陶土茶具

其实,泡茶最负盛名的紫砂壶是陶器的一种,成陶火温在1000℃~1200℃,质地细密,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到的气孔,能吸附茶汁,储蓄茶味,且传热较慢不致烫手,即使冷得很快,也不致破裂;用紫砂壶泡茶,茶香味醇和保温性好无熟汤味,能保茶真髓,一般清水泥的紫砂壶用来喝绿茶,而紫泥的则用来喝乌龙茶,并且乌龙茶与普洱茶都要用底座很大的紫砂壶来泡,这样才能利于茶叶充分地在壶底展开,使得茶汤更浓更香。另外,紫砂是一种天然陶土,富含铁、钙、钠、钾、锌等元素,可碱化水质,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身体健康很有好处。

不过紫砂壶需要慢慢地用茶来养,养一段时间,把壶清洗一次,如此反复3次后,砂料就能洗得很干净了,此后再也不用洗壶了,时间越长,壶就越好,壶体本身不仅会变得颜色温润,甚至会散发出茶叶的自然香气。不要使用洗洁剂清理紫砂壶,或者是带油的洗碗布去洗,只要用开水清洗就可以了。 玻璃茶具

玻璃茶具质地透明、传热快、不透气,以玻璃杯泡茶,茶叶在整个泡茶过程中上下窜动、叶片逐渐舒展的情形以及吐露的茶汤颜色,均可一览无遗,且玻璃杯在烧制的过程中不含有机的化学物质,当人们用玻璃杯泡茶或其他饮品的时候,不必担心化学物质会被喝进肚里去,而且玻璃表面光滑,容易清洗,细菌和污垢不容易在杯壁上滋生。

用玻璃茶具冲泡龙井、碧螺春等绿茶,杯中轻露缥缈,茶芽朵朵、亭亭玉立,上下浮沉,赏心悦目且有风趣。 其他材质茶具

塑料茶具往往有异味,以热水泡茶对茶味有影响,除临时急用外,不宜用来泡好茶。 另外当今市场塑料杯质量鱼龙混杂,有合格也有不合格的,可信度很低,即使合格产品也不是100%的可信,所以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建议最好不要用塑料杯。

“壶为茶之父”,好的茶具才能泡出好茶,才会真正体味茶的清香、韵泽和乐趣,因此给自己选一套好茶具是开始喝好茶的第一步。 清洗茶具上的茶垢对健康很重要

科学研究表明,饮用水中含有矿物质和微量有害重金属离子,如镉、汞、砷等,当水加热,被浓缩到一定程度时这些物质会沉淀析出,这些析出物可随水冲泡茶时进入茶杯中,没有喝完或冲泡时间较长的茶水暴露在空气中,茶叶中的茶多酚与茶锈中的金属元素就会发生氧化,生出褐色茶锈,俗称茶垢,附着在杯子内壁,茶锈中就含有了镉、铅、汞、砷等多种有害金属,是危害人体健康的罪魁祸首。

茶垢沉积已久不好清洗,用加热过的米醋或小苏打浸泡一昼夜,再用牙刷刷洗就可轻松将茶具清洗干净;也可往茶杯、茶壶内放入一小匙橘子粉或橘子汁等果汁,装满清水后放置2~3小时,这样茶垢与茶具失去了黏合力,茶垢也容易被除去;或者在茶杯、茶壶内侧涂上食用盐,特别是有茶垢的地方,然后用牙刷用力地刷洗茶杯,最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明清泡茶有什么讲究


中国泡茶道蕴酿于宋元至明朝前期,形成明中期。兴盛于明朝后期,衰于清朝及民国,复兴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泡茶道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广泛,并远传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对朝鲜茶礼和日本煎茶道影响很大。

十六世纪末的明代后期,张源着《茶录》,其书有藏茶、火候、汤辨、泡法、投茶、饮茶、品泉、贮水、茶具、茶道等篇;许次纾着《茶疏》,其书有择水、贮水、舀水、煮水器、火候、烹点、汤候、瓯注、荡涤、饮啜、论客、茶所、洗茶、饮时、宜辍、不宜用、不宜近、良友、出游、权宜、宜节等篇。《茶录》和《茶疏》,共同奠定了泡茶道的基础。十七世纪初,程用宾撰《茶录》,罗廪撰《茶解》。十七世纪中期,冯可宾撰《岕茶笺》。十七世纪后期,清代冒襄撰《岕茶汇钞》。这些茶书进一步补充、发展、完善了泡茶道。

(一)泡茶道茶艺

泡茶道茶艺包括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

1.备器

泡茶道茶艺的主要器具有茶炉、汤壶(茶铫)、茶壶、茶盏(杯)等。

2.选水

明清茶人对水的讲究比唐宋有过之而无不及。明代,田艺衡撰《煮泉小品》,徐献忠撰《水品》,专书论水。明清茶书中,也多有择水、贮水、品泉、养水的内容。

3.取火

张源《茶录》火候条载:烹茶要旨,火候为先。炉火通红,茶瓢始上。扇起要轻疾,待有声稍稍重疾,新文武之候也。

4.候汤

《茶录》汤辨条载:汤有三大辨十五辨。一日形辨,二日声辨,三日气辨。形为内辨,声为外辨,气为捷辨。如虾眼、蟹眼、鱼眼、连珠皆为萌汤,直至涌沸如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方是纯熟;如初声、转声、振声、骤声、皆为萌汤,直至无声,方是纯熟;如气浮一缕、二缕、三四缕,及缕乱不分,氤氲乱绕,皆是萌汤,直至气直冲贵,方是纯熟。又汤用老嫩条称:今时制茶,不假罗磨,全具元体,此汤须纯熟,元神始发。

5.习茶

(1)壶泡法

据《茶录》、《茶疏》、《茶解》等书,壶泡法的一般程序有:藏茶、洗茶、浴壶、泡茶(投茶、注汤)、涤盏、酾茶、品茶。

(2)撮泡法

陈师撰于十六世纪末的《茶考》记:杭俗烹茶用细茗置茶瓯,以沸汤点之,名为撮泡。撮泡法简便,主要有涤盏、投茶、注汤、品茶。

(3)工夫茶

工夫茶形成于清代,流行于广东、福建和台湾地区,是用小茶壶泡青茶(乌龙茶),主要程序有浴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等,又进一步争解为孟臣沐霖、马龙入宫、悬壶高中、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浴、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鉴赏三色、喜闻幽香、品啜甘露、领悟神韵。

对泡茶道茶艺有贡献的,除张源、许次纾、程用宾、罗廪、冯可宾、冒襄外,还有陈继舒儒、徐渭、陆树声、张大复、周高起、张岱、袁枚、屠本俊、闻龙等人。

(二)茶礼

中国茶道注重自然,不拘礼法,茶书对此多有省略。

(三)茶境

十六世纪后期,陆树声撰《茶寮记》,其煎茶七类篇茶候条有凉台静室、曲几明窗、僧寮道院、松风竹月等。徐渭也撰有《煎茶七类》,内容与陆树声所撰相同。《徐文长秘集》又有品茶宜精舍、宜云林、宜寒宵兀坐、宜松风下、宜花鸟间、宜清流白云、宜绿鲜苍苔、宜素手汲泉、宜红装扫雪、宜船头吹火、宜竹里瓢烟。

许次纾《茶疏》饮时条有明窗净几、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课花责鸟、荷亭避暑、小院焚香、清幽寺院、名泉怪地石等二十四宜。又茶所条记:小斋之外,别置茶寮。高燥明爽,勿令闭寒。壁边列置两炉,炉以小雪洞覆之,止开一面,用省灰尘脱散。寮前置一几,以顿茶注、茶盂、为临时供具。别置一几,以顿他器。旁列一架,巾巾兑悬之。

屠隆《茶说》茶寮条记:构一斗室,相傍书斋,内设茶具,教一童子专主茶设,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张谦德《茶经》中也有茶寮中当别贮净炭听用、茶炉用铜铸,如古鼎形,置茶寮中乃不俗。

明清茶人品茗修道环境尤其讲究,设计了专门供茶道用的茶室──茶寮,使茶事活动有了固定的场所。茶寮的发明、设计、是明清茶人对茶道的一大贡献。

(四)修道

明清茶人继承了唐宋茶人的饮茶修道思想,创新不多。

综上所述,泡茶道蕴酿于元代至明代前期,正式形成了十六世纪末叶的明代后期,鼎盛于明代后期至清代前中期,绵延至今。

泡茶的艺术


想了解《泡茶的艺术》知识吗,丰富的《泡茶的艺术》内容等你来看!

喝茶人人都会,但要冲泡得法,并非易事。茶叶冲泡大有学问,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选择的茶具有优劣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效果就会不同,且差异非常明显。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沏茶)技术,积累了丰富经验。唐代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就总结了煮茶用水的经验:"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说:"茶、南方嘉木,日用之不可少者,品固有微恶,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虽佳弗佳也。"可见,要泡好茶并不是想像的那么容易。

在泡一种茶叶之前,首先必须充分了解这种茶叶品种的特点,始能依其特性,给予最适当的滋润,以发挥最佳的茶质。各类茶叶深受天、地、人各项因素的影响,甚而相同产地、相同茶师傅与相同时间制造出的茶,在品质上也略有差异,这就是茶能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如果能掌握到各种茶叶的特性,而泡好该种茶,使人饮之可口,视之动情,既有饮用价值,又有品尝情趣,真令人有"茶不醉人人自醉"之感。

其次要掌握好茶叶用量。茶叶的用量,以能适应茶性及个人品茗的习惯而斟酌置入为原则。一般而言,所谓的标准量(即茶师品茶标准)是以三公克茶叶对一百五十毫升开水,冲泡五分钟为准,相当于个人品茗用的中型盖杯。不发酵的绿茶及全发酵的红茶,经发酵白茶以及花茶,习惯上使用盖杯品饮。半发酵的乌龙茶,使用紫砂茶壶,其用量:生茶置入壶的三分二的茶量;半熟茶置入茶壶二分一至三分二的茶量;熟茶置入茶壶三分一至二分一的茶量。

以上置茶量乃一般性标准,品茗时,则依个人习惯有如下原则供参考;

①习惯品浓茶者用量稍加,反之稍减;

②上选品质茶叶用量稍减;

③用茶量多,浸泡时间相对缩短,而增加冲泡次数。

水和茶的用量与茶叶和饮用方法有关。通常名茶或高档茶为五十比一,普通红、绿、白茶、花茶为七十五比一。红碎茶因饮用时加奶,冰茶要加冰块,则茶汁需较浓,亦用五十比一。乌龙茶的冲泡用二十五比一,由于浓度高,宜用小杯细啜。

本文《泡茶的艺术》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