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茶叶专卖店连锁经营?

发布时间 : 2021-01-04
如何做好茶 如何做好绿茶 茶叶店怎么经营

如何做好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如何做好茶叶专卖店连锁经营?”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如何做好茶叶专卖店连锁经营?在现代意义的连锁基础上茶叶在进行连锁经营前应做好以下几点应对市场的变化。

1、茶叶标准化和质量体系建设:从茶园管理、原料供给、茶叶加工、包装及贮运等方面,实现茶叶生产的全程标准化;根据茶叶产品定位及特点,申报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或机茶等相关质量认证,办理卫生许可证、出口茶叶企业卫生注册等;建立HACCP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实施ISO9000质量体系及QS质量安全认证等。

2、知识产权管理:区分茶叶原产地、产品名称、注册商标、证明商标之间的关系,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申办国家驰名商标或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或省名牌产品、国家质量免检产品、原产地域保护、证明商标(特定产品名称)、产品商标注册(包括母子品牌、品类及商品专用标识等)、产品或包装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现设计)等,以上内容具有显著的促销作用、识别作用、广告作用和受惠作用。

3、推行公司制运营: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推行公司制规范经营,解决企业合伙人、股权人、债务人、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实行所有权、经营权的分制分立和清晰的责权利架构。公司制有利于茶叶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的配置优化和效能增加,促进产品研发、资源整合、质量控制、成本核算、营销创新等经营行为,更为高效、有序、规范而富有活力。

4、品牌形象的定位及宣传推广:茶叶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产品质量特性及市场营销需求,进行科学、明晰的品牌定位,保持品牌形象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成长性。茶叶企业的广告宣传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加强社会协作、分销渠道、市场终端等途径的品牌展示;并通过广播电视、平面媒体(报刊)、户外广告、互联网及茶博会和茶叶节等途经,针对性地宣传推广茶叶品牌。

cy316.com延伸阅读

北宋茶叶实行专卖


北宋时期的京都幵封以及襄州、复州等地设有专门机构,进行茶叶专卖;在淮南的餅、黄、舒、光、寿等茶叶产地成立官办茶场,对茶叶的生产、销售进行直接管理,不允许茶叶私下买卖。

宋真宗赵悄乾兴元年(1022年)置榷茶务(榷:专卖),诸州民有茶,除折税钱外.官悉市之(公家收购)许民以东京输金银钱帛,官给券,就榷务以茶偿之茶农可将部分茶叶折应纳税银,其余的必须卖给官办茶场商人领取的茶叶只能在官府指定的地方销枵,不得在其他州郡销售.次年(天圣元年即1023年)宋微宗继位,下诏淮南十三山场改用贴射法,六榷货务的茶和边地入中的茶则采用现钱法.乍咨茶法的施行使所省及增收缗钱六百五十余万,边储较充足,国家的茶叶也没有积压,效果非常明显。

但是经过几卜年的专卖弊端逐渐出现,茶商更渴望能够经营.一些幵明官员也和朝廷请求开故园户与茶商宜接贸场桃。四年(1059年),仁宗赵袖下诏,茶户缴纳均摊的茶叶租后.可与商人直接交易,不冉向官府预支本钱,承受宫府的低价抑卖,给茶农以一定的报酬,提高了茶农种茶的枳极性从这时开始,茶商可以直接向茶农收购茶叶,R是要向4地官府缴纳茶税,逐渐宫办的茶山、茶场也开始松动,由附近的茶农承包经营。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蔡京当权,恢复茶榷.,在设有茶场的地方,茶农可以租耕,缴茶折税依照原来的规定办理、同时.还明文规定茶叶的商税在销售地一次性缴清,运输途中不再重复收税和扣留。

南宋初年,继续推行蔡京的茶法.初始时对宋金之间的茶叶贸易有严格控制。但由于向金贩茶利润丰厚,茶商们想方设法贿赂地方官员,于是只要按例缴了翻引钱和通货侩息钱1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过路费)就可以将茶叶运到金控制的地方去销售。

茶叶税到茶叶专卖的血腥史


北宋名臣张咏在崇阳县做知县时,那地方老百姓以种茶为业。张咏告诉大家,茶的利润丰厚,官府将会实行专卖政策,不如早作打算。于是强行毁掉茶树,种植桑树,老百姓很不情愿。后来国家果然实行茶叶专卖,其他县种茶的百姓都失业破产,而崇阳县桑树已经长成,一年可以有百万匹的丝绢。后来的老百姓思念张忠定的惠政,就立庙纪念他。

茶税或者茶叶专卖是一种怎样的苛政或者暴政,以至于邪恶到这种程度呢?让我们看看血腥的茶税来龙去脉。

唐朝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财政面临严重的危机,包括皇帝在内的统治者殚精竭虑的事情就是开征新税增加收入。德宗时期,财政高官赵赞,给德宗提了一个建议,就是向竹、木、茶、漆征税,据说这是史上茶叶税的开端。

茶税一旦开始征收,聚敛之臣们就想出千奇百怪的刻剥办法。在战事连绵不断,财政极为困难的唐穆宗时期,这位皇帝心血来潮,要在禁中建一栋说不定是当时世界第一的百尺楼,而这需要巨额资金。主管官员盐铁使王播,就在茶税上做文章,将税率提高50%,达到15%。这时一位叫做李钰的言官提出反对意见,他说,第一,加税是为了养兵,现在边境安然,加税则伤民;第二,饮茶已经是人们日常离不开的生活习惯,重税必然带来高价,穷困者会无力负担;第三,加税必然造成高价,因而使生产和交易萎缩。李钰的意见就是在今天看来,也仍属不易之论,但盼望着百尺高楼平地而起的唐穆宗已经等不及了,他绝不会放弃加税带来的好处,也决不会听从李钰的意见。

唐德宗唐穆宗时期,对于茶叶还是征税,而其后就有人建议实行专卖。征税是以承认纳税人的财产权为前提的,让纳税人将自己财产的一部分无偿交给政府,而专卖则是将茶叶的财产权收归政府,由政府通过垄断经营而独享厚利,如今日之烟草和食盐专卖。茶树是农民自己种植的,茶叶是商人自己购销的,茶树茶叶,都是私人财产,国家怎么收归官有而进行专卖呢?

这时主管茶税的高级官员盐铁运转使王涯,就提出一个建议:把茶山老百姓的茶树都移栽到官府的园子里,把老百姓已经采摘的茶叶,全部放火烧毁。具体措施是,强行将私人茶园收归政府所有,由政府任命使者专司茶园管理,并将先前拥有茶园的茶户变为专门为政府生产茶叶的专业户,政府给予他们一定的报酬作为工值,而将生产的茶叶统统控制在政府手中,这种做法简直就是人民公社制度唐朝版。江淮以茶为生的人,听到这个建议,放出狠话说,如果实行这个政策,他们只有杀尽朝廷官员,造反入山。有趣的是,还没有等到老百姓造反,甘露之变发生,王涯就被人杀了。老百姓听说王涯的死讯,奔走相告,纷纷拿石头瓦块投击王涯的尸体,以发泄愤恨。

其后的唐武宗时期的茶叶征税,同样恶劣到令人发指。政府遍地设卡,向过往茶商抽税,掠夺运输茶叶的车辆,故意把茶叶暴露在大雨之中。茶叶最忌讳的就是雨淋日晒,这种近乎强盗的做法当然能够强迫商人就范。征税者还在关卡修建馆舍仓库,强迫茶商将茶叶存放其中,收取费用,叫做塌地钱。

官府强盗式的做法,逼得商人们用走私逃避官府的横征暴敛。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官府当然有的是办法对付。盐铁运转使裴休制定了十分严酷的法令:私自出售茶叶三百斤的,处死;聚徒长途贩运,不论多少,处死。种植茶叶的老百姓如果私下卖茶一百斤以上,要受到杖刑处罚。老百姓如果砍伐茶树,毁坏茶园,失业不干,自然要受到严惩自不待言,而尤其凶猛的是,这个法令规定:如果百姓砍伐茶树,当地刺史县令统统要按纵私盐论罪,给予罚俸或贬职的处分。

我国古代茶叶专卖制度


中国是文明古国,国人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唐、宋、元、明、清都实行茶叶专卖制度,尤以北宋茶叶专卖法律厘定的最为细致,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唐朝后期的茶叶专卖

据《唐会要杂税》记载:德宗李适建中元年(780年)户部侍郎赵赞奏请诸道津要,都会之所,皆置吏,阅商人财货天下所出竹木茶漆,皆什一税之,充常平本钱,但被驳回。四年后,赵赞又以军需迫蹙,常平利不集时,乃请税屋间架,算除陌钱而再次请求行税茶之法。793年,德宗历史性的决定向茶叶征税,史称初税茶。据《旧唐书食货志下》:初税茶。先是,诸道盐铁史张滂启奏说:伏以去岁水灾,诏令减税。今之国用,须有供储。伏请于出茶州县及茶山外商人要路,委所有三等时佑,每十税一,充所放两税,其明年以后所得税,外贮之。若诸州遭水旱,赋税不办,以次代之。诏可之,仍委滂具处置条奏。字次每岁得钱四十万贯,然税无虚岁,遭水旱处亦未尝以前拯赡。由此我们发现,茶叶税的开征,不论是赵赞还是张滂都打着为民的旗子,但是他们都并没有把这些钱用于救济灾民,而多用于国家的财政开销和被官吏贪污和挥霍。

五代十国时期继续实行茶叶专卖制度。据说,后汉国君派将军路昌祚购买茶叶,适逢南唐灭楚。路昌祚被俘后被送往金陵,被李景释放赐茶叶18000斤,路昌祚一时激动竟跪呼万岁。陆游《南唐书契丹传》多次提到契丹王遣使到南唐以羊、马换取罗、茶、药。据《资治通鉴》记载:湖南判官高郁,请听民自采茶卖于坊客,收其征以赡军,楚王殷从之。秋,七月,殷奏于汴、荆、襄、唐、郢、复等州置回图务,运茶于河南、北,卖之以易缯纩,战马而归,仍岁茶贡茶二十五万斤,诏许之。.

北宋时期的茶叶专卖

根据《宋史食货志茶上》的记载,宋代榷茶制度,选择交通要道,如江陵府、真州、海州、汉阳军、无为军、蕲州的蕲口等六地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征收榷茶。开始的时候,在京城、建安、襄州、复州等地也委派专门的官员进行茶叶管理。在淮南的蕲、黄、舒、光、寿等六州,官府成立了自己的茶场,由官府管理茶叶的生产和销售,这里的茶农都必须加入官府的茶场,不允许茶叶私下买卖。自真宗赵恒乾兴元年(1022年)置榷茶务,诸州民有茶,除折税钱外,官悉市之。许民以东京输金银钱帛,官给券,就榷务以茶偿之。也就是说,茶农可以将一部分茶叶折纳两税银,其余的则必须卖给官府的茶场;官府同时也在一定限度内允许民间商人在京城用金银钱帛购买茶叶,由政府发给交引,然后商人拿着引券到官府设置的任一茶场领茶。后来,由于西北战事吃紧,就号召商人们把粮食运送到边境,在那里领取的交引可以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的茶场领取茶叶。而且,官府对往边境的茶商还给予粮草价值五倍的茶叶作为奖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获得五倍茶利。有一些商人不知道政府的具体规定,承办官员就适当地加一些利,就把茶商给打发了,剩余的部分就由这些官员私吞。更有一些人,和官员狼狈为奸地相互勾结在一起,利用交引,搞起投机生意,买卖茶引。

榷茶-茶叶专卖制度


中国唐代以后各代所实行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榷茶起始于唐。《旧唐书·穆宗本纪》载,长庆元年(821),“加茶榷(茶叶专卖税),旧额百文,更加五十文”。表明此时中国某些地区或已开始榷茶。文宗太和九年(835)十月,王涯为相,极言“榷茶之利”,乃置榷茶使,征购民间茶园,规定茶的生产贸易,全部由官府经营。结果民怨沸,推行不久,因王涯被诛而废止。

榷茶作为一种比较固定的制度,始行于宋代初年。乾德二年(964),“令京师、建安(今福建建瓯县)、汉阳、蕲口(今湖北蕲春县)并置场榷茶”,开宋代榷茶之始。乾德三年,又以苏晓为准南转运使,“榷薪、黄、舒、庐、寿五州茶,置十四场,笼其利,岁入百余万缗。”宋朝开始设立的这些榷货务和山场,经不断调整变化,最后至太平兴国年间,才相对稳定为六务十三场。六个榷货务是江陵府(今湖北江陵县)、真州(今江苏仪征县)、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汉阳、无为(今安徽无为县)和蕲州的蕲口;江淮间所设的十三个山场是薪州的王祺、石桥、洗马、黄梅,黄州的麻城,庐州的王同,舒州的太湖、罗源,寿州的霍山、麻步、开顺口,光州的商志愿、子安等。榷制规定,园户生产茶叶,先向山场领取“本钱”,采制以后,除交纳租税和本钱的茶叶外,余额也全部交售给山场。商人买茶,先向榷货务交付金帛,然后凭证到榷货务或指定的山场兑取茶叶。

宋代榷茶的政策或制度,由于其政权长期处在一种动乱中,所以变化很大。如开始榷茶,只限江淮、东南一带,“川峡、广南,听民自买卖,禁其出境”。嘉祐四(1059),废榷茶改行通商法(徽宗崇宁元年又复榷东南茶);至熙宁七年(1074),“天下茶法既通,而两川独行禁榷”,在原来不榷茶的川峡地区,增设提举司,榷川茶以换取边马。又如商人向榷货务购茶,先后只须交付金帛,雍熙(948)后,由于军需紧缺,改令商人输粟京师,或纳粮刍于边塞,然后按值付券兑取荆湘、江淮茶叶。这也就是北宋榷茶中一度推行过的贴射、三说和四说诸法。再如徽宗以前榷茶制度变化多而乱,崇宁四年(1105),推行引法,榷制才相对稳定下来。引法分长引、短引二种。短引限于产地邻近州县出售:长引在商人纳银钱和边粮后,由榷货务发引,自买于园户,然后贩销指定的较远州军。

南宋、元、明和清代前期,虽有时也实行税茶或其它榷茶方法,但基本上都沿用北宋的引制。如元朝,在长引、短引外,只增加一种专门批发给卖零茶者的“茶由”。明清时,分腹引、边引和土引三种,名称不同,但实际性质相近。腹引限销内地,边引运销边疆,土引专行土司所领地区。清咸丰(1855-1861)后,因太平天国革命和鸦片战争后允许外商在腹地设栈开厂,引法渐废,榷茶才最后为征收厘金或其它捐税所替代。

贵州归来谈:茶叶品牌如何做定位?


贵州归来谈:茶叶品牌如何做定位?

贵州归来谈:茶叶品牌如何做定位?

一些历史悠久的茶叶名品,在市场上销量平平,屈居“茶”后;一些品牌定位精准的茶类“后生”,产值却逐年递增,独领风骚。

贵州考察回来,这一现实更令人感到:茶叶,“后生”可畏,“前辈”必须努力,找准品牌定位,系统塑造品牌,否则就可能被遗忘在故纸堆里!

众所周知,品牌定位是一个品牌的核心基础,可以将之比喻为衣服的第一颗纽扣,第一颗扣错了后面就会跟着错;也可以将之比喻为珍珠项链的线,有了他才能把珍珠串成项链;还可以将之喻为“刀尖”、“剑尖”或“刀刃”,足够锋利才能披荆斩棘、削铁如泥。

不做好品牌定位就开始做品牌,就好似建造高楼大厦时,先施工再规划,后果可想而知。但是,很多历史悠久的茶叶名品,或初出茅庐的茶叶新品,在没有做好品牌定位的情况下,就大张旗鼓、大声疾呼、大刀阔斧,渴望大展宏图,描绘出一幅振兴茶叶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动人画卷。

对于茶叶品牌塑造来说,这是极其不利的操作方式,轻则劳民伤财,事倍功半,重则贻误良机,发展滞后。

正因为此,远卓品牌策划机构认为,茶叶行业在努力争取各个荣誉称号之余,更应该重视品牌定位,并在品牌定位的基础上实施持之以恒地品牌运作,让品牌真正走进消费者心里去,赢得消费者的持续认可。

唯有如此,茶叶品牌才有长期生存的希望,才有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尽管每一位要做品牌的人,都知道品牌定位一词,却不一定谁都明白品牌定位的确切内涵。所以,远卓品牌策划机构认为,在回答“茶叶品牌如何做定位”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看看,究竟什么是品牌定位。

茶叶生意的经营之道


植物学家研究发现,在一次种子大丰收后的2年内,树木的木材生长量都会明显减少。经过进一步研究,得出结论:对于植物来说,它从外界摄取的能量无非用于两个方面:维持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由于一个个体能够拥有的维持生命、生长和繁殖的各项活动所需要分享的资源是有限的

。因此,繁殖就要承担生长和存活所付出的“成本”,一个个体用于繁殖的能量过多,就会减少用于维持生存和生长的能量,结果就会使个体的生长速度减慢,甚至死亡。

巧的是,经济学家在对企业进行研究后也发现,企业能够拥有的维持生存、发展和当前盈利的各项活动所需要分享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因此,当前盈利就要承担生存和发展所付出的“成本”。一个企业用于当前盈利的资源和精力过多,就会减少维持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和精力,企业健康成长的速度和质量就会受到影响,甚至衰亡。他们在描述这一现象时,用了一个很好的词替代并拓展了单纯的企业的概念,这个词就是“生意”。和生物一样,生意也有自己的生命力,也遵循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茶叶生意自然也逃脱不了这个大规律。做生意要赚钱是天经地义的,如果不能赚钱的话,生意就没有了意义,甚至没有了生命力。但是,正如刚才所说的,生意是有生命力的,它也有着如人生一般的幼年、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各个生命阶段。从有想法开始到实际经营茶叶生意,就意味着茶叶生意的生命开始了。经营者投入大量的经历去经营它,就是给它施加充足的养料,这些养料储存在生意上,一方面可以转变成对经营者的回报,另一方面还要用于生意自身的成长。同样做的是茶叶生意,15年前同时起步的两家茶庄,面对良好的“生活环境”(容易挣钱的市场环境),一个是把精力放在了纯粹的挣钱上,一个是在挣钱的同时,又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生意自身的成长上。15年后的今天,再去对比当年的两家茶庄,一个已经成长为朝气蓬勃的青年,另一个却是营养不良的患者,面貌与15年前相比几乎没有任何改良。再站在今天的角度,去比较两者的盈利能力,显然“早开的花不香,早结的果不实”。

据说,果树大小年之分,往往某一年产量会非常大,接下来的几年产量就会下降很多,果农为了保证品质和产量的均衡,在大年的时候总会主动打下一部分花来。做茶叶生意,如果遇到了所谓的大年,茶商虽然没有必要有茶不卖,但可怕的是茶商如果只卖茶,不知茶叶也是一种生意,不了解做茶生意不但是要在今天能把茶卖出去,更重要的是在今天卖了茶的基础上,能让以后的茶更好卖,卖得量更大,挣得钱更多,让看得见的收入和看不见的成长都能增加。这就是既要关心现在的收入,也要关心未来的收入。

关于当前利益和长久利益的论述,《论语》里也有记述。“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夏被派到莒父去做官,临走前向孔子请教怎样理政,孔子说: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眼前的小利。单纯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对于生命来说,不仅是一个活动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有一种生命的意识;对于生意来说,也不仅是要有更大的能力去获取利润,还应当充分发挥它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在为社会进步提供服务的同时生生不息。茶叶在中国人的生活里,社会功能是要远远超出过它作为饮料本身的价值的。因此,不管新产品怎么层出不穷,这种最根本的文化价值基因是万万不能丢的。

北京马连道多元经营茶叶文化


马连道茶叶特色街长1500米,店铺总数超过700个,总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总营业面积10.4万平方米,其中8个茶城总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总营业面积6.3万平方米,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

“一馆一店一条街”支撑起的宣武区茶文化今年将全面升级。“一馆一店”即老舍茶馆和张一元茶叶店已于年初陆续改造完毕,这“一条街”的马连道,将于4月24日至30日,迎来第二届国际茶文化节。盛大的开幕式、大规模的茶叶展示展销,及中非、中俄商务洽谈活动,数千家茶企参加的研讨、论坛等活动已在酝酿之中。据宣武区商务局局长郭新介绍,原来的茶文化节都在9月,但现在考虑到国庆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百姓又对春茶格外钟情,因此把本届茶文化节提前到4月底,刚好配合春茶上市。

马连道早有盛誉,“南有芳村北有马连道”,这中国的两大茶叶集散地,一南一北红火自然不在话下,但茶城开得太多,也需要正确引导业态调整和服务的提升。郭新表示,马连道不仅是茶叶交易场所,还要打文化品牌,多元经营,茶具、茶书、茶餐饮和茶的演艺,引导健康的发展方向。通过每年的茶文化节带动商业街的人气,同时带动茶叶品质的提升。目前,这条街正在酝酿着十年来最大的一次转型,将其影响力向周边辐射扩散。

马连道茶叶特色街上汇集了全国各类茶叶,不仅种类齐全,囊括了花茶、绿茶、乌龙茶、红茶、普洱茶、白茶等所有系列,而且诸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全国十大名茶”也都应有尽有。

怎么样在夏天里做好茶叶防潮防湿的保存工作?


夏季,茶叶进入青黄不接的阶段,倒腾家中存茶成了人们茶生活主旋律。一方面,天越来越潮,把茶叶放在地下室、车库等地的消费者正在积极除湿;另一方面,一些茶叶存放一段时间后变味、变色,不少茶友在家自己烘焙起了茶叶。然而,由于工具方法等不得当,糟蹋了不少好茶。

记者在茶叶市场采访了十多位茶客,发现茶叶如何保存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我存了几万元的普洱茶,都被放在了地下室。去年因为里面太潮湿,部分茶叶已经发霉长毛,今年我特意买了一台除湿机,不是给自己用,而是专门用来伺候存茶。”茶友吴先生笑着说。另外,记者了解到,民间烘茶法也五花八门,有的用铁锅炒,还有人用微波炉烘。不过,由于土方法“对技术的要求太高”,所以很多消费者转而求助科技产品,除了专门为茶叶配备除湿机,还有人专门购买了电焙炉。记者昨日采访一位商家得知,一个大花盆大小的迷你电焙炉,近一个月竟卖出三十多台。

“放在地下室、车库里的茶叶容易受潮沾染异味;而如水仙等乌龙茶,如果发酵不到,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会返青,香气变弱,口感不佳;红茶如果存放不当,其中的茶红素被氧化成茶褐素,会使茶汤变暗变浑,滋味也受到影响。”资深茶商毛先生介绍,如果出现上述情况,确实可以通过烘焙改善。“不过,这需要有专业的工具和技术,还要有一定的经验。不论是‘民间方法’,还是使用电焙炉,普通消费者都难把握火候、时间,结果只会平白损失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