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品种分类

发布时间 : 2021-04-21
白茶茶树品种分类 白茶树分类 绿茶树品种

白茶茶树品种分类。

(一)茶树品种(品系)的定义

茶树品种是指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下,能符合人类需要并在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性状上相对一致的茶树群体。品系是指起源于一个单株,遗传性比较稳定、性状相对一致的一群个体。茶树品系经过品种比较和区域试验并经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后,即可成为品种。只有经审(认)定为品种的茶树,才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由茶树品系审定而来的新品种都属于无性系品种。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茶叶可持续发展和茶叶产业化的基础。

(二)茶树品种分类

茶树品种的分类因分类依据不同而异。

1.按茶树品种的来源划分

(1)地方品种。即农家品种,它们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对当地条件具有最广泛的适应能力。除了从单株中选育出的无性系品种外,地方品种常常是一个性状相对稳定的混杂群体。

(2)群体品种。指未经改良的地方品种及有性繁殖系未经分离的品种,往往在同一个群

体品种内包含有某些性状不一致的各个类型,它们的遗传性比较复杂,个体间较不一致。

(3)育成品种。也称改良品种,是指由专业工作者或茶农采用各种育种手段(包括系统选种、杂交育种和人工诱变等)并按照育种程序选育出来,经过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鉴)定的新品种,多数是无性系良种。

2.按茶树品种的繁殖方法划分

(1)无性繁殖品种。指最初起源于同一植株的营养器‘官,通过无性繁殖方法所产生的一群性状很稳定和很相似的后代,称为无性系品种。

(2)有性繁殖品种。指通过有性繁殖育成的品种。系由雌雄配子通过受精杂交而产生的种子所繁殖的后代,称为有性系品种。

3.按茶树生物学性状划分

可将茶树品种分为型、类和种3个等级。

(1)型。第一级称为型。分类性状为树型,主要以自然生长情况下植株的高度和分枝习性而定,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

①乔木型。属于较原始的茶树类型。分布于和茶树原产地自然条件较接近的自然区域,即我国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植株高大,从植株基部到上部均有明显的主干,呈总状分枝。分枝部位高,枝叶稀疏。

②小乔木型。属于进化类型。抗逆性较乔木型强,分布于亚热带或热带茶区。植株较高大,从植株基部至中部主干明显,植株上部主干则不明显,分枝较稀。

③灌木型。属于进化类型。包括的品种最多,主要分布于亚热带茶区,我国大多数茶区均有分布。植株低矮,无明显主干,从植株基部分枝,分枝密,叶片较小。

(2)类。第二级称为类。分类性状为叶片大小,主要以成熟叶片长度,并兼顾其宽度而定。分为特大大叶类、大叶类、中叶类和小叶类。WWW.cy316.cOM

①特大大叶类。叶长在14厘米以上,叶宽5厘米以上。

②大叶类。叶长10~14厘米,叶宽4~5厘米。

③中叶类。叶长7~10厘米,叶宽3~4厘米。

④小叶类。叶长7厘米以下,叶宽3厘米以下。

(3)种。第三级称为种。分类性状为发芽时期,主要以头轮营养芽,即越冬营养芽开采期(即一芽三叶开展盛期)所需的活动积温而定。

①早芽种。发芽期早,头茶开采期活动积温在400℃以下。

②中芽种。发芽期中等,头茶开采期活动积温400~500℃。

③迟芽种。发芽期迟,头茶开采期活动积温在500℃以上。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树品种有哪些分类?


茶树品种按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系品种和无性繁殖系品种两大类。

按适应性分为适应性品种或不适应性品种。茶树品种都是在特定地区的生态条件下选育而成,在一个地区原产或选育成的品种,引种到其它地区栽培后,就存在适应不适应的问题。

茶树品种按抗逆性分为抗逆性弱、抗逆性较弱、抗逆性强、抗逆性较强及高抗五大类品种。

茶树品种按萌芽期可分为特早生型、早生型、中生型和晚生型四大类,茶树品种的萌芽期通过观察越冬腋芽的萌发过程进行鉴定。

茶树品种按成熟叶片大小又可分为特大叶品种、大叶品种、中叶品种和小叶品种四类。

茶树品种按产量可分为高产品种和一般品种。

茶树品种按茶类适制性分为绿茶品种、红茶品种、红绿茶兼制型品种和乌龙茶品种四类,其中绿茶品种又分为显毫类绿茶品种和少毫型的龙井类扁形绿茶品种。

茶树品种按审定的部门可分国家级品种和省级品种。我国的良种茶多基于品种产量高、易管理、抗生能力强的特点而认知;国际上对于良种茶的定位是真对茶树所产茶叶的品质,包括茶叶的益养元素、生长元素、消化元素、毒副元素、人体吸收情况、有机质及化合物这七项指标的分析。也就是说,一个品种面积小、产量低、生存能力差,但品质极高,那么,这种茶一样是良种茶,是值得保护和推广的优质茶种。

茶叶的分类——按茶树品种不同来分类


因为中国地大物博,茶树品种种类繁多。这里选择我国台湾省常见品种介绍:青心乌龙(软枝乌龙、小叶乌龙)、台茶27号(金萱)、台茶29号(翠玉)、铁观音、水仙、四季春.等品种,在这里仅以台湾的茶树品种来分类。又因茶树为杂交之灌木植物,故其变化也很大。

龙属于小叶种,适合制造部分发酵的晚生种,由于本品种是一个极有历史并且被广泛种植的品种,因此有〔青心乌龙〕,〔种仔〕,〔种茶〕,〔软枝乌龙〕等别名。树型稍小,属于开张型,枝叶较密生,幼芽成紫色,叶片狭长椭圆形,叶肉稍厚柔软富弹性,叶色浓绿富光泽。本品种所制成的包种茶不但品质优良,且广受消费者喜好,故成为本省栽植面积最广的品种,可惜树势较弱,易患枯枝病且产量低。青

心属于小叶种,适制性极广的中生种茶树,常用的别名有〔青心〕。树型中等属于稍横张型,幼芽肥大而密生洱毛,呈紫红色,叶片为狭长略成披针型到长椭圆形,以正中央部位最阔,叶缘锯齿较锐利,叶色呈暗绿色,叶肉稍厚带硬。本品种因树势强,产量高且适制性广,因此种植面积经常居全省第一,其中以制造乌龙及俗称□风茶的台湾乌龙茶品质最高。但近年来的种植面积则居第二,主要分布于桃园,新竹,苗栗三县。台

号别名金萱,系统代号- 2027,经过四十三年的选育后,才在民国七十年命名的新品种,由于所制造的包种茶具有独特的香味,因此广受消费者的喜好,加上其中早生,强健,高产且适合机采的特性,因此种植面积在稳定的增加中。台茶十二号树型较大,属于稍具直立性的横张型,芽密度高,幼芽大,绿中带紫,洱毛密度略少于青心乌龙,但制造时较不易脱落,故成茶上可看到明显的洱毛。叶片大型呈椭圆型,叶缘锯齿较疏,叶肉稍厚,浓绿且富光泽。由于树势强健,环境适应力强,高产,品质佳且广受消费者欢迎,因此全省各茶区均有种植。台

号别名翠玉,系统代号 -2029,与台茶十二号同一时期选育所得。属于中早生适制包种茶的新品种,树型较大,芽色较紫,洱毛密度略低,叶片则较狭长,略大且厚,叶片两侧较上卷,叶缘锯齿较大且粗钝,叶色较绿且更具光泽。本品种较疏且不易机采,加上产量略低于台茶十二号,故初期种植不多,但由于滋味奇佳,并具强烈花香,因此日渐受到欢迎。硬

心别名大广红心,是从福建引进的本省四大名种之一。属于早生种适合制造包种茶之品种,树型大且直立,枝叶稍疏,幼芽肥大且密生洱毛,呈紫红色,叶片形状与台茶十二号及台茶十三号接近,但锯齿较锐利,树势强健,产量中等。本品种大部分分布在台北县淡水茶区,目前以石门乡居多,所制成的条型或半球型包种茶,具有特殊香味,但因成茶色泽较差而售价较低,制造铁观音茶泽外观优异且滋味良好,品质与市场需求有直追铁观音种茶树所制造产品的趋势。大

龙本省四大名种之一。属于早生种,适合制造绿茶及包种茶品种,树型高大直立枝叶较疏,芽肥大洱毛多呈淡红色,叶片大型且呈椭圆形,叶色暗绿,叶肉厚树势强,但收成量中等。本品种目前则零星散布于台北县汐止,深坑,石门等地区,面积逐年减少中。铁

音属于小叶种,晚生种适制铁观音茶,树型大枝条粗,但枝叶及芽密度很疏,幼芽稍带红色,叶型长椭圆至狭长型,平铺,叶缘起伏大,呈波浪状,锯齿大但不锐利,叶肉极厚且富有光泽,树势较弱且收成量少,本品种目前仅栽培于台北市文山区的木栅地区,是最佳的铁观音茶种。四

春是由木栅地区茶农选出之茶种,属小叶型,极早生之包种茶品种,树型中大型且开张,枝叶及芽密生,幼芽呈淡红色,叶型较近纺锤型,两端较尖锐,叶色淡绿,具细且锐之锯齿,叶肉厚且具光泽,树势强,采摘期极长且收成量高。本品种因萌芽期极早,采收期长,春茶所制成之茶叶具有特殊香味,故种植面积一度增加,但因生长习性及生产制造方法,均未进行有系统之试验,故难以评估优劣。青

仔别名柑仔,属于小叶早生种,适制绿茶尤其是龙井茶之品种,树型中到大,稍具直立性,但分枝疏,芽绿色带洱毛,因此所制成之高级龙井茶均带白毫。叶片大似柑叶,叶绿明显向上卷,花瓣数目特多,本品种是最重要的龙井茶品种,主要分布于台北县新店及三峡地区。黄

柑别名白心或白叶,属小叶茶种晚生适制红茶的品种,树型中等,枝叶密生,芽色偏黄,叶片呈椭圆型到倒卵型,花较多。本品种,早期大量种植于桃园,新竹,苗栗三县,但本省红茶外销市场丧失后,已极速减少。其

他台湾种植的茶树品种,另有武夷茶,红心大□,黄心大□,红心乌龙,黄心乌龙,水仙,软枝红心,台茶十四号(白文),台茶十五号,台茶十六号,台茶十七号(白鹭),淡水青心,佛手,乌枝,梅占,等品种但面积较小,且不普遍。

茶树品种基本性状与分类


1、茶树品种分布

茶树经过世世代代的繁衍和广泛的传播。经受着多种多样的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的长期影响,以及人工驯化和选择的作用,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品种资源。茶树选种活动,古时就已开始。据记载,晋武帝(公元265-290年)时,即有安徽宣城人秦精在今湖北鄂城县武昌山采集大叶种茶树。在唐代陆羽《茶经》、宋代《东溪试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等菱,都有有关茶树选种和茶树品种性状的记述,还流传着许多古人发现、驯化、利用野生茶树的轶事和传说。随着生产的发展、茶类的创新,以及人们的辛勤培育,茶树品种更是层出不穷。

目前已发掘的茶树地方品种或类型,约有五百余个。近二十年来,全国各有关单位选育出的茶树新品种、品系、据不完全统计,也有一百余个。在西南、东南茶区,还蕴藏着许多性状奇特的野生大茶树和茶种的近缘植物。通过调查、整理和初步研究,基本上掌握了我国主要茶树品种资源分布情况,对主要栽培品种的性状和特性,也有了基本了解。在已有性状资料的品种中,如按树型分类,灌木型品种占74%,小乔木型品种占10%。乔木型品种占16%;如按叶片大小分类,特大大叶类品种占13%,大叶类品种占25%,中叶类品种占44%,小叶类品种占18%。

我国茶区主要分布于北纬33。以南,东经98。以东,在这个大约280万平方公里的近似长方形地带,由西南往东北,茶树品种的分布,则由高大的乔木逐渐演变为灌木,植株矮化,叶片渐小而厚,栅栏组织加厚,抗性增强,多酚类物质渐减。云南、贵州、四川一带,我们祚早期从野生茶树驯化为栽培种的一些古老类型,仍然保持着乔木性状和特性,除了生态条件影响外,与人们栽培利用方式也有关系。古老的云南大叶种、苦茶、大树茶的种植区,由于采取林下种植,不修剪,攀枝折采,以至茶成大树,枝叶粗大。

乔木类型的茶树品种,多分布于西南和华南茶区。乔木型最突出的茶树品种资源云南大叶种,随着近代的利用和推广,不仅在云南省西南部大面积种植,而且分布到广东、广西以及四川、贵州、湖南、福建、江西、浙江的南部。经多年引种实践,除四川盆地外,云南大叶种在北纬25度以南茶区推广,较有成效。

小乔木类型的茶树品种,较集中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随着茶树良种的推广,这类茶树品种的分布,有很大扩大。例如,著名的福鼎大白茶,几乎在全国茶区都有分布。

灌木类型的茶品种,主要分布于我国茶区的中部、东部和北就,其中著名的祁门种、鸠坑种、湄潭苔茶等,也有较大范围的分布。这类茶树品种资源适应性强,受温度、湿度和地势等生态条件约束性较小,地理分布区较为广泛。

除了丰富多彩的茶树品种外,野生大茶树和茶种近缘野生植物,分布也很广,在西南、华南甚至华东地区都有发掘,如著名的云南南糯山大茶树、大黑山大茶树、贵州赤水大茶树、四川宜宾大茶树等。这些野生茶树资源的发掘,为进一步研究茶树起源、进化和选育新品种,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由此可见,我国茶树品种资源极为丰富,分布广泛,世界上各种茶树类型,我国应有尽有。这些十分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为祖国茶叶秤积累了珍贵的宝藏,对世界茶中生产的发展也作出了贡献。

2、茶树品种的基本性状

茶树是异花授粉植物,又是一个古老的树种,在千百万年的系统发育过程中,由于自然演化和天然杂交,品种性状和特必,不断产生变异与进化,无论生殖器官或营养器官,都存在着复杂而广泛的变异。我国茶树品种主要性状及其变异情况。

在生产栽培的茶树品种中,就全国茶区而言,灌木类型占多数,但小乔木和乔木类型的品种也很丰富。特别是在西南和华南茶区,乔木类型的品种栽培面积较大。在云南、广东、广西等茶区,乔木类型的云南大叶种,则成为主要栽培品种。

乔木类型的茶树品种,植株高大,分枝部位高,主干明显,分枝稀疏。叶片大,叶片长度在10厘米以上。结实率低,抗逆性弱,特别是抗寒性极差。芽头粗大,芽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高。这类品种分布于温暖湿润的地区,适宜制红茶,品质上具有滋味浓强的特点。

灌木类型的茶树品种,植株低矮,分枝部位低,从基部分枝,无明显主干,分枝密。叶片小,80%的品种叶片长度在10厘米以下,最小者不及3百米最大者亦在14厘米以下。结实率高,抗逆性强。芽中地氨基氮含量高。地理分布广,茶类适制性亦较广。

小乔木类型的茶树品种,则介乎灌木乔木类型之间,区域适应性和茶类适制性亦较广。

栽培茶树的目的,是采摘其幼嫩新梢,作为制茶原料。因此,茶树的长相、叶和芽的性状、芽的萌发和生长特性,以及新梢的性状,也就成为研究茶树品种的重要经济性状。

任何茶树品种,都存在着树型、叶片大小和发芽迟早的区别,在这三个性状方面,都表现出各自的特征,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树型、叶片大小和发芽迟早不同的茶树品种,在经济性状上亦存在显著差异。

3、茶树品种分类

根据我国茶树品种主要性状和特性的研究,并照顾到现行品种分类的习惯,我们将茶树品种按树型、叶片大小和发芽迟早三个主要性状,分为三个分类等级,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系统。各级分类标准如下:

第一级分类系统称为型。分类性状为树型,主要以自然生长情况下植株的高度和分枝习性而定。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

(1)乔木型此类是较原始的茶树类型。分布于和茶树原产地自然条件较接近的自然区域,即我国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植株高大,从植株基部到上部,均有明显的主干,呈总状分枝,分枝部位高,枝叶稀疏。叶片大,叶片长度的变异范围为10-26厘米,多数品种叶长在14厘米以上。叶片栅栏组织概为一层。

(2)小乔木型此类属进化类型。抗逆性较乔木类强,分布于亚热带或热带茶区。植株较高大,从植株基部至中部主干明显,植株上部主干则不明显。分枝较稀,大多数品种叶片长度以10-14厘米之间,叶片栅栏组织多为两层。

(3)灌木型此类亦属进化类型。包括的品种最多,主要分布于亚热带茶区,我国大多数茶区均有分布。植株低矮,无明显主干,从植株基部分枝,分枝密,叶片较小,叶片长度变异范围大。为2.2-14厘米之间,大多数品种叶片长度在10百米以下。叶片栅栏组织2-3层。

第二级分类系统称为类。分类性状为叶片大小,主要以成熟叶片长度,并兼顾其宽度而定。分为特大大叶类、大叶类、中叶类和小叶类。

(1)特大叶类叶长在14厘米以上,叶宽5厘米以上。

(2)大叶类叶长10-14厘米,叶宽4-5厘米。

(3)中叶类叶长7-10厘米,叶宽3-4厘米

(4)小叶类叶长7厘米以下,叶宽3厘米以下。

第三级分类系统称为种。这里所谓的种,乃是指品种或品系,不同于植物分类学上的种,此处系借用习惯上的称谓。分类性状为发芽时期,主要以头轮营养芽,即越冬营养芽开采期(即一芽三叶开展盛期)所需的活动积温而定。分为早芽种、中芽种和迟芽种。根据我们在杭州对全国主要茶树品种营养芽物候学的观察结果,将第三级分类系统作如下划分:

①早芽种发芽期早,头茶开采期活动积温在400℃以下。

②中芽种发芽期中等,关茶开采期活动积温400-500℃之间。

③迟芽种发芽期迟,关茶开采期活动积温在500℃以上。

中国茶树品种的分类及性状分析


我国有六大茶类,茶叶品种更是多不可数,根据这些茶树品种的主要性状和特性研究,目前我们按树型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三种茶树,同时也按叶片大小进行分类等级,这些形成了茶树品种的分类系统,下面我们按现行品种分类的习惯介绍一下我中茶树品种的分类及性状分析。

分类性状为树型,主要以自然生长情况下植株的高度和分枝习性而定,可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具体如下:

(1)乔木型此类是较原始的茶树类型。分布于和茶树原产地自然条件较接近的自然区域,即我国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植株高大,从植株基部到上部,均有明显的主干,呈总状分枝,分枝部位高,枝叶稀疏。叶片大,叶片长度的变异范围为10-26厘米,多数品种叶长在14厘米以上。叶片栅栏组织概为一层。

(2)小乔木型此类属进化类型。抗逆性较乔木类强,分布于亚热带或热带茶区。植株较高大,从植株基部至中部主干明显,植株上部主干则不明显。分枝较稀,大多数品种叶片长度以10-14厘米之间,叶片栅栏组织多为两层。

(3)灌木型此类亦属进化类型。包括的品种最多,主要分布于亚热带茶区,我国大多数茶区均有分布。植株低矮,无明显主干,从植株基部分枝,分枝密,叶片较小,叶片长度变异范围大。为2.2-14厘米之间,大多数品种叶片长度在10百米以下。叶片栅栏组织2-3层。

分类性状为叶片大小,主要以成熟叶片长度,并兼顾其宽度而定。分为特大大叶类、大叶类、中叶类和小叶类。具体如下:

(1)特大叶类叶长在14厘米以上,叶宽5厘米以上。

(2)大叶类叶长10-14厘米,叶宽4-5厘米。

(3)中叶类叶长7-10厘米,叶宽3-4厘米

(4)小叶类叶长7厘米以下,叶宽3厘米以下。

茶树品种


茶树有数百品种,台湾常看到的也有三、四十种,理论上是各种品种都可制成各类茶,只要制造的方法不同即可。但什幺品种比较适宜制造成那一类茶是有经验可供参考的。有些品种的特质非常明显,我们就特别为它制做成一种茶,而且就以茶树品种的名称作为制成茶的商品名称,如铁观音、水仙、佛手等。

茶树品种有些是传统性品种,有些是新近改良的品种,如在台湾常听到的青心乌龙、青心大冇、硬枝红心、铁观音、水仙、佛手等,都是移植自大陆的品种,阿萨姆则是移植自印度的品种。另外为了增产、耐害、早采、质优等理由,也自行培育新品种,如金萱(或说台茶十二号)、翠玉(或说台茶十三号)等。这些新品种可以制成冻顶,也可以制成清茶,所以不能向茶行老板说:「我要买金萱!」,除非他知道您喝那类茶,否则老板还要问您:「您要是金萱制的冻顶还是清茶?」

有些茶树品种的叶子特别大,大到像小婴儿的手掌,我们就称它为大叶种,如阿萨姆。相对地,有些茶树品种的叶子比较小,就称为小叶种。有些茶树品种可以长得很高,属乔木型。有些品种不会长得太高,属灌木型。但一般我们看到的茶园,茶树都只长到膝盖的高度,那是我们故意将之修剪成的,因为这样的高度比较方便采收,如果不加以修剪,一般可以长成一楼的高度。

茶树发源于中国的西南一带,云南至今尚有千年的老茶树,乔木型的原始茶林分布甚广,但至今量产的茶园也都已经改成矮欉型。

茶树的种类|茶树分类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按树干来分,有乔木型、半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类型:

乔木型茶树:形高大,主干明显、粗大,枝部位高,多为野生古茶树;云南是普洱茶的发源地和原产地,在云南发现的野生古茶树,树高10米以上,主干直径需二人合抱。

半乔木形茶树:有明显的主干,主干和分枝容易分别,但分枝部位离地面较近,如云南大叶种茶树。

灌木型茶树:主干矮小,分枝稠密,主干与分枝不易分清,我国栽培的茶树多属此类。

当今已知最老的野生茶树为云南思茅镇沅千家寨2700年野生大茶树,这颗茶树由天福集团所认养。另一棵最具代表性的野生茶树是勐海大黑山巴达野生大茶树,高32米,树龄为1700年。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为思茅澜沧县邦葳野生茶树,树龄为1000年,高12米。此树为野生茶树与栽培型茶树所杂交而成,因此称为“过渡型野生茶树。易武茶区曼秀落水洞也有一棵此类茶树,高10米左右。还有一种是栽培型茶树,也称之为家茶,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掺杂其中,无人采摘或少为人采摘,简单说就是荒废的茶园。此茶树至少百年以上。景迈万亩古茶园全为此树种,树高约为2至3米以上。古“六大茶山”之曼丽茶区,也有很多类似茶园。“栽培型野生茶”,基本上是由野生茶树移植下来的。倚邦周围属小叶种大叶型,勐海南糯山人工栽培的茶树,树龄为800年最具代表性,但已枯死。茶树由老百姓多年采摘及照顾,高度多为1至2米,有些茶树茶农为了方便采摘,将其砍矮,在易武茶区、曼庄茶区、革登茶区及倚邦茶区甚至基诺茶区皆是此种状况,而这些茶区都未喷洒农药,所以也称之为生态或有机茶。目前云南茶区台地茶茶园最多,光是大渡岗茶厂就有2万多亩茶园。台地茶为现在使用最多的茶园,因为台地茶种植较容易管理、产量多,但唯一缺点就是没有遮荫且有的茶园会喷洒农药。

另外原产澳洲的茶树,身高大约3公尺,虽然叫茶树,但和茶一点关系也没有。茶树英文古字为TiTree,后因音近与混淆,也有「TeaTree」的俗称。茶树是桃金娘科植物,在植物分类上属于「白千层」的一种,学名为「亘叶白千层」。枝条长长,花为白色,它的生命力旺盛,即使被砍断,也能维持生命一段时间,精油是萃取其枝条及叶片,呈透明无色,香味很像松油及尤加利。土著很早就用茶树叶子治疗伤口,毒蛇咬伤也可做为解毒剂,世界大战也曾使用为消炎剂。澳洲原住民在生病或身体保健时会煮茶树的树叶来喝,此事经探险家库克船长发现,也试试这种「澳洲茶」的效果,并将心得带回英国研究,这是茶树的第一次科学发现。但是千万不要误会,茶树不是休闲饮料,而是作为药用,某些芳疗师或大众不明究理,就把TeaTree当作饮料了。

大红袍茶树【别名】大和红、锈钉子、油根、扁皂角

【来源】为豆科娥子梢属植物毛娥子梢Campylotropishirtella(Franch.)Schindl.[LespedezahirtellaFranch.],以根入药。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源形态】小灌木,高约1米,通体均被锈色硬毛。根直而长,可达50厘米,常有锈色油点,断面带浅红色。茎直立,枝有棱。三出复叶互生。夏秋开花,总状花序腋生或聚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蝶形花冠紫红色。荚果斜卵形,仅一荚节,被贴生长柔毛,紫色网脉明显。种子长圆形。

【性味归经】微苦,涩、温。

【功能主治】调经活血,止痛,收敛。用于闭经,痛经,白带,胃痛;外用治黄水疮,烧烫伤。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根烤出汁搽患处。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大红袍为千年古树﹐稀世之珍﹐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东北部天心岩下永乐禅寺之西的九龙巢﹐现陡峭绝壁上仅存4株﹐壁上有朱德题刻的“大红袍”三字﹐由岩缝渗出的泉水滋润﹐不施肥料﹐生长茂盛﹐树龄已达千年。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树冠半展开﹐分支较密集﹐叶梢向上斜生﹐叶近椭圆型﹐叶端钝略下垂﹐叶缘微向面翻﹐叶色深绿光泽﹐内货稍厚面发脆﹐嫩芽略壮﹐显亮﹐深绿带紫。

“大红袍”茶的采制技术与其他岩茶相类似,只不过更加精细而已。每年春天,采摘3-4叶开面新梢,经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拣剔、复焙、再簸拣、补火而制成。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

大红袍茶树被誉为:“茶中之王”的大红袍茶树,生长于武夷山九龙窠最后一窠岩脚下。大红袍茶之所以能获得“茶中之王”的美称,是因为它生长的环境得天独厚。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有泉水自罅滴落。泉水中附有苔藓之类的有机物,因而土壤较它处润泽肥沃。茶树两旁岩壁直立,日照短,气温变化不大。再加上平时茶农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时,一定要调技术最好的茶师来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制的器具。因而,大红袍的成茶具有独到的品质和特殊的药效。经茶师评定,大红袍茶冲至9次,尚不脱原茶真味──桂花香。而其它名茶,冲至7次,味就极淡。从而夺得了“茶中之王”桂冠。

大红袍属半发酵茶﹐由于茶树长在岩石间﹐使得它的成份及滋味有别于其它茶种﹐从元明以来为历代皇室贡品。其单丛加工﹐品质特优的“名丛”﹐各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以精湛的工艺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经久不退。

关于大红袍茶树名称由来,民间传说颇多。传说中在明朝年间一个赶考举人路过武夷时﹐突然发病﹐腹痛难忍﹐当时有位来自天心岩天心寺的僧人取出采自寺旁岩石上生长的茶泡给他喝﹐病痛即止﹐不药而愈﹐举人后来考取了状元﹐为了答谢和尚﹐专程前来拜谢﹐并将身穿的状元袍披在那株茶树上﹐该茶因而得名“大红袍”。也有的说某朝一位皇太后患病,终日肚疼鼓胀,卧床不起,遍请天下名医,用尽灵丹妙药,均不见效。后天心庙老方丈得知便献上九龙窠神茶一盒,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帝便命大臣带上一件大红袍,代他前往武夷山谢恩。大臣到武夷山后便将大红袍披在神茶上,并将茶树取名为“大红袍”。但更多的人认为大红袍茶树是因为早春时节,叶芽勃发,远望通树艳红似火,远望宛如一件件大红袍覆盖树冠而得名。

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目前,大红袍茶树仅有四株。

复合茶树(compositeteaplant)

两个品种茶树经嫁接后形成的茶树。一个高产的砧木能够使一个品质优异的无性系增加产量而不损害品质。嫁接以芽接法、短穗嫁接法等效果为最好,取材和培育较简便,容易成活。芽穗和砧木枝梢的质量要求以半木质化、腋芽未开展的枝梢最合适。在扦插后的第12周开始拆除砧木上捆缚的薄膜带,于插扦后第20周再在砧木上回剪1次,剪到与接穗上的腋芽相齐为止。一般在愈合体形成后就可独立生活。在苗圃中的成活率一般为65%左右

福建茶树栽培·【茶树品种】


闽东种茶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茶树经过千百年来的自然驯化和人工栽培,形成丰 富的品种资源。一般可分为地方品种、引进品种与野生品种3大类。这些品种的命名,习惯 上多以原产地为名,有“坦洋菜茶”、“天山菜茶 等。

据普查,区内多处发现野生茶树。福鼎太姥山、宁德霍童小坑村、宁德虎狈姑娘坪、寿 宁平溪路后坑、屏南成溪往里村等地都生长着野生茶树的大小群体,均属于乔木或小乔木型,树高3—7十,主干直径18—25厘十,时大而长,花型亦大。往里大茶树茶叶人口味苦,亦称“苦茶”。野生茶树为茶农进行良种选育和优质茶生产提供种质资源。

50年代,开始引进云南大叶种、祁门楮叶种、政和大白茶、福建水仙、毛蟹、梅占。黄淡 大叶乌龙、本山等全国性茶树良种。

60年代各县茶农还从群体品种中选出单件运用短插培育出一批良种茶,如福鼎早逢春,霞浦四季春,宁德吴山清明茶,福安岭路大白茶,福鼎歌乐茶,柏柳乌龙茶等。80年代后,部分国营与集体茶场、茶叶专业户又引进肉桂、八仙茶等高香品种,为区内名优茶制作和多种茶类的开发生产奠定基础。1992年,大面积种植的引进品种有福云6号、福云7号、毛蟹 梅占、政和大白茶等。

坦洋莱条 原产地福安坦洋,灌木型,小中叶类,中芽种居多数。60年代曾出国移植马里共和国并试种成功。

南阳菜茶 原产地寿宁南阳,灌木型,中叶类,中芽偏迟种。系早年制作“坦洋工夫’的主要原料。

天山菜茶 原产地宁德洋中,灌木型,/J’中叶类,中迟芽种居多数,系“天山绿茶”的主要原料。

福鼎大白布 原产地福鼎点头,系无性系全国良种,小乔木型,中叶类,早芽种。适制绿茶、白茶、红茶,产量比福安大白茶高出两成。

福安大白茶 又名高岭大白茶,原产地福安康出上高山,系无性系全国良种,小乔木型,大叶类,早芽偏迟种。适制红茶、绿茶,品质优良。

福云6号 原产地福安社口,系福建省茶科所(设福安社口)于1962年自母本福鼎大白茶与父本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第一代群体中单株选育出来的无性系品种,为无性系全国良种,小乔木型,中叶类,特早芽种。春茶开采特早,芽梢生长整齐,但易形成对夹叶,易老化,适制绿茶。

福云7号 品种来源同福云6号,系无性系全国良种。小乔木型,大叶类,早芽种。适制红茶、绿茶,品质优民

相云10号 品种来源同福云6号,系无性系全国良种。小乔木型,中叶类,早芽种,抗性较强,适制绿茶。

茶树品种简介


(1)龙井43

属国家级无性系良种。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培育而成。 形态特征:灌木型,中叶、特早芽种。抗性强,适种区广。植株无明显主干,分枝密。芽叶茸毛较少,春梢芽茎有一小红点,育芽能力强,耐采。发芽早,杭州茶区3月下旬萌芽,3月底可采制明前龙井茶,浙南茶区在3月上旬开采。 由于发芽早,节间短,最适合加工龙井、旗枪等扁形名茶。用其制作的特级龙井茶的品质特点是芽锋显露,色泽嫩绿,边缘微黄,茶香持久,滋味甘醇鲜爽,汤色清绿明亮,叶底嫩匀成朵。也适制高级炒青绿茶,其条索细紧,色绿润,香气清爽,滋味醇和。 春茶一芽二叶鲜叶的品质特点:茶多酚18.5%,氨基酸3.7%,咖啡碱4.0%,儿茶素总量120.84毫克/克。

(2)福云6号

属无性繁殖系。为国家级良种。由福建省茶叶研究所培育而成。在闽、浙、桂、湘、川、黔、苏等省广泛推广栽培。 形态特征:小乔木型,大叶、特早芽种。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色泽淡绿无光泽,嫩梢多白毫,持嫩性较差,发芽特别早。春茶3月上旬可达一芽一叶,3月下旬一芽三叶盛期,一芽三叶百芽重69.0克。适应性广,适合加工明前“毛峰”、“银毫”等名茶。其品质特点:条索细秀显毫,香气清鲜,滋味醇厚。

(3)福鼎大自茶

属无性繁殖系。为国家级良种。原产于福建省福鼎县。形态特征:至今已有120余年的栽培史。是适宜在低丘红壤地区栽培的高产优良品种之一,各产茶省均有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小乔木型,大叶、早芽种。植株较高大,树枝半开张。春芽3月中旬萌发,4月上旬为一芽三叶盛期,一芽三叶百芽重63.0克。芽叶肥壮多茸毛,尤其适制“茸毛类”的高档名茶,如“银针”、“白兰花”型名茶。成品具有色泽绿翠,芽毫显露,栗香味鲜的特点。 春茶一芽二叶鲜叶的品质特点:茶多酚25.7%,氨基酸4.3%,咖啡碱4.4%,儿茶素总量113.85毫克/克。

(4)福鼎大毫茶

属无性繁殖系。为国家级良种。原产福建省福鼎县。至今已有百年栽培史。浙、苏、赣、鄂、皖等省有引种栽培。是适宜在低丘红壤土质生长的高产优质品种之一。 形态特征:小乔木型,大叶、早芽种。植株较高大,直立,芽叶肥壮,多银白色茸毛,持嫩性强。春芽3月中旬萌发,4月上旬一芽三叶盛期,其百芽重104克。可加工成不同外形的名茶。不仅是加工“白毫银针”、“白牡丹”、“白毛猴”的高级原料,而且江苏无锡茶叶品种研究所用该品种创制成“无锡毫茶”,并在历届名茶评比会上多次获奖。 春茶一芽二叶鲜叶的品质特点:茶多酚25.7%,氨基酸3.5%,咖啡碱4.3%,儿茶素总量184.24毫克/克。

(5)迎霜

属无性繁殖系。为国家级良种。由杭州市茶叶研究所选育而成。在浙、皖、苏、鄂、豫等省均有栽培。 形态特征:小乔木型,中叶、早芽种。树姿直立,嫩梢黄绿色。春芽3月上中旬萌发,4月中旬一芽三叶盛期,其百芽重45克。可适制“毛尖”名茶。用迎霜加工成的名茶,感官品质具有条索紧结,色泽绿润,香气高而持久,味浓爽的特点。 春茶一芽二叶鲜叶的内质特点:茶多盼30.5%,氨基酸2.5%,咖啡碱4.0%,儿茶素总量157.54毫克/克。

(6)毛蟹

属无性繁殖系。为国家级良种。原产福建省安溪县福美村,有80多年栽培史。 形态特征:灌木型,中叶、中芽种。植株无明显主干,分校密。春芽3月下旬萌发,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百芽重69克。芽肥壮密披茸毛,节间较短,加工成绿茶,条索紧实,芽毫显露,香郁味醇。一芽二叶鲜叶的品质特点:茶多酚20.1%,氨基酸3.0%,咖啡碱4.0%,儿茶素总量158.19毫克/克。

(7)早白尖

属有性繁殖系。又名早白颠。为国家级良种。原产四川省筠连县。 形态特征:灌木型,中叶、早芽种。树姿开张,春茶萌发在3月中旬左右,每年在当地3月20日左右可采摘一芽二三叶。芽叶浅绿多毛,百芽重33.5克。持嫩性强,适制“毛尖”名绿茶,外形秀丽,嫩毫显露,香气清爽,滋味鲜醇。春茶一芽二叶鲜叶的品质特点:茶多酚27.3%,氨基酸2.3%,咖啡碱4.5%,儿茶素总量172.95毫克/克。

(8)楮叶齐12号

属无性繁殖系。为国家级良种。由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选育而成。目前已推广到鄂、皖等省。 形态特征:灌木型,中叶、中芽种。树姿半开张,春芽3月中下旬萌发,4月上中旬一芽三叶盛期,百芽重70克。嫩梢绿黄,茸毛多。持嫩性强,适制名绿茶,外形条索紧实,银毫显露,色泽翠润,香浓味醇。 一芽二叶鲜叶的品质特点:茶多酚36.1%,氨基酸3.1%,咖啡碱4.2%,儿茶素总量200.80毫克/克。

(9)碧云

属无性繁殖系。为国家级良种。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选育而成。有12个省引种。 形态特征:小乔木型,中叶、中芽种。树姿直立,分枝部位高。春芽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萌发,4月中旬一芽三叶盛期,百芽重51.7克。芽叶绿色,茸毛较多。制作名绿茶,其特点是条索细紧,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滋味鲜醇。 春茶一芽二叶鲜叶的品质特点:茶多酚17.1%,氨基酸3.4%,咖啡碱3.7%,儿茶素总量160.37毫克/克。

(10)黔泪502

属无性繁殖系。为国家级良种。由贵州省湄潭茶叶研究所选育而成。 形态特征:小乔木型,大叶、中芽种。植株较高大,树姿开张。春芽在3月中旬萌发,一芽三叶百芽重84克。芽叶茸毛多,持嫩性强,适宜在贵州绿茶区创制名茶,其特点:芽毫显露,滋味浓厚,香气清爽。 春茶一芽二叶鲜叶的品质特点:茶多酚37.7%,氨基酸1.1%,咖啡碱3.0%,儿茶素总量230.54毫克/克。

(11)宁州2号

属无性繁殖系。为国家级良种。由江西省修水茶叶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 形态特征:灌木型,中叶、中芽种。树姿开张,春芽在3月下旬萌发,4月下旬一芽三叶盛期,百芽重71克。适宜江西茶区创制名绿茶。用其制作绿茶清香味醇。 春茶一芽二叶鲜叶的品质特点:茶多酚25.0%,水浸出物41.7%。

(12)上梅州

属无性繁殖系。为国家级良种。原产江西省委源县上梅州村。已有12个省市引种。 形态特征:灌木型,大叶、中芽种。植株无主干,树姿开张。春芽萌发在3月中旬,4月中旬一芽三叶盛期,百芽重76.2克。芽叶绿带黄色,肥壮多毫。适制烘青绿茶,香高味浓耐冲泡,尤其适制“婺源茗眉”等江西地方名茶。 春茶一芽二叶鲜叶的品质特点:茶多酚19.4%,氨基酸3.2%,咖啡碱5.5%,儿茶素总量130.23毫克/克。

(13)乌牛早

属无性繁殖系。为浙江省级良种。原产浙江省永嘉县。是由当地茶农单株选育而成。 形态特征:灌木型,中叶、特早芽种。树枝半开张,分校较稀,叶片绿,芽叶淡绿色.,较少茸毛。比一般早芽种可提早7~10天开采。适制“明前”扁形类名茶。春茶也可适制高档绿茶,条索细紧匀实,香气高,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匀齐成朵。一芽二叶鲜叶的品质特点:茶多酚17.6%,氨基酸4.2%,咖啡碱3.4%,儿茶素总量103.81毫克/克。

(14)早逢春

属无性繁殖系。为福建省级良种。原产福建省福鼎县。在福鼎大自茶有性群体中单株选育而成。 形态特征:小乔木型,中叶、特早芽种。适应性强,树姿半开展,叶色黄绿,少光泽。芽叶茸毛较少,芽叶大,一般一芽三叶百芽重100克左右。春茶发芽比福鼎大白茶提早7~10天。在浙江金华地区种植,开采期与乌牛早接近。可以试制扁形名茶。

(15)龙井长叶

属无性繁殖系。为浙江省级良种。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培育而成。在浙、赣、皖、苏、豫等省均有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灌木型,中叶、早芽种。树姿半开张,叶色绿稍带黄色,芽叶黄绿色,3月上中旬萌发,比福鼎大自茶早2~3天,茸毛少,芽叶大,一芽三叶百芽重36.3克。可适制龙井茶,其外形挺秀,香气高爽持久。也可加工高档绿茶,外形嫩绿细紧,栗香持久,滋味甘醇。 春茶一芽二叶鲜叶的品质特点:茶多酚18.6%,氨基酸4.0%,咖啡碱3.6%,儿茶素总量164.21毫克/克。

(16)福云595

属无性繁殖系。为福建省级良种。由福建省茶叶研究所培育而成。已在省内推广。 形态特征:小乔木型,大叶、早芽种。树姿较直立,顶端长势强,叶色绿,有光泽,叶身稍内折,芽叶色绿肥壮多茸毛,茸毛披覆。栽培时应及时定型修剪,促进分枝。春芽3月中旬一芽一叶初展,4月上旬一芽三叶盛期,其百芽重110克。因茸毛披覆,所以加工过程中茸毛不易脱落,是适制“银针”、“毛峰”等名茶的理想品种。另也适制高档绿茶。

(17)白毫早

属无性繁殖系。为国家级良种。由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选育而成。 形态特征:灌木型,中叶、早芽种。树姿半开张,春芽3月上旬萌发,芽叶黄绿色,多茸毛,百芽重42克。其抗寒性强,适宜北方茶区试制名绿茶。用白毫早加工的名绿茶,外形翠绿隐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 鲜叶的品质特点:茶多酚27.3%,氨基酸2.9%,咖啡碱4.4%,儿茶素总量174.20毫克/克。

(18)安徽1号

属无性繁殖系。为省级良种。由安徽省祁门茶叶研究所选育而成。在皖、苏、赣、豫等省均有栽培。 形态特征:灌木型,大叶、中芽种。抗寒性强,树姿直立,春芽3月底萌发,4月下旬一芽三叶盛期,百芽重71克。芽叶肥壮多毫,嫩梢淡绿色品,持嫩性强,适制“毛峰”类名绿茶,其香气高爽持久,滋味鲜醇。

(19)信阳10号

属无性繁殖系。为国家级良种。由河南省信阳地区茶叶试验场选育而成。形态特征:灌木型,中叶、中芽种。春茶发芽3月底,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下旬。芽叶绿色,茸毛较多,抗寒性强,适宜在北方茶区加工“毛尖”类名茶,其条索紧结,栗香持久,滋味鲜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