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越早越好?不要再误会了

发布时间 : 2021-08-06
胎菊要不要洗洗再泡 茶叶要不要洗了再泡 黑茶越久越好

胎菊要不要洗洗再泡。

不知不觉中,又是一年春天,春茶快要上市了!

清明前后的春茶,早一天高一个价,晚一天掉一个价。很多人说,喝春茶,“以早为贵”、“越早越好”。

果真如此吗?

一、越早并不是越好

通常来说,茶树经过冬季的修养,根系吸收的养分十分饱满,故新春萌发出的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并富含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制成后,茶叶香气强烈、滋味鲜爽、变化丰富;又加之一般无病虫危害、无污染,因此春茶的品质,的确是一年中最佳的。

但要弄清楚了,并非越早采摘的越好。

万物生长自有它的定律,只有到一定时候才是最佳。如果过早采摘,茶叶的新芽都还没完全展开,有效营养成分累积的不够,做出的茶不但香气偏轻、茶味涩、淡,并且还不不耐泡。

二、明前茶不算最好

很多人笼统地认为,只要是在清明节采摘、制作的茶,都叫做明前茶。其实不然。

明前茶是我国江南茶区对清明前这个阶段春茶的称呼,主要的品类是绿茶及少量的红茶。像铁观音、大红袍、普洱等,则不存在明前茶之说。

江南的明前茶,是由生长时间较短的芽叶采制,内含营养成分尚未达到最充分状态,也就是说它们相对含量低,因此加工出的成茶,最大的特点是香气、味道都“淡”,不如明后的茶。

人们推崇明前茶,无非是为了图个“稀罕”,抢个“鲜”。

三、买回即喝也错误

新茶制成后,由于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

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那些胃肠功能差,尤其患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它们会刺激胃肠黏膜,诱发胃病。

因此,新茶约须存放半个月,等刺激性物质转化平和一些再喝,才是最好。

新鲜的春茶就要上市了,作为消费者,“求新”不如“求好”,这才是我们应有的做法。

精选阅读

春茶越早越好、越嫩越好吗?谨防春茶的这三大误区


“春风三月贡茶时,尽逐红笙到山里。焙中清晓朱门开,筐箱渐见新芽来”这是唐代诗人描写春天茶农采制新茶的情景。并且在唐朝就有春分时节采摘制作“明前茶”为贡品的记载。

明前茶的好似乎是自古以来人们就达成的共识。但优质的茶叶真的是越早越好、越嫩越好吗?

误区一:越早越好

大家对春茶认识最严重的误区就是,都认为越早采摘的春茶品质越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茶树经过了冬季3-4月的修养,深埋土里的根系吸收到的矿物质养分十分饱满,使得春季萌发的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香气强烈,滋味鲜爽,变化丰富。且春季茶树一般无病虫危害、无污染,因此在头春采摘的茶叶品质,往往是一年中最佳的。

误区二:明前茶最好

现在很多人笼统地认为只要是在清明节采摘、制作的茶都叫做明前茶。其实不然,明前茶是我国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明前茶主要的品类是绿茶及少量的红茶,而像铁观音、大红袍、普洱等则不存在明前茶。

误区三:早喝早享受

新茶刚采摘归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轻易诱发胃病。因此新茶将其存放半个月以后再喝才是最好。

很快,新鲜的春茶就要上市了,大家都想赶紧品尝。但作为消费者,应该认准的还是茶叶的品质。单凭上市时间这一个区分标准来判定茶叶品质并不科学,因此,对于春茶“求新”不如“求好”,为了好茶,我们还是耐心的等待吧!

春茶虽好,但并非越早越鲜品质就越好


春茶上市,许多茶园都开始忙于春茶的采摘,清明过后,各家品牌的春茶纷纷上市,进入了销售旺季,部分店铺前甚至排起了长队。春茶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它和其他季节的茶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春茶越早越嫩品质就越好?市民在购买春茶时又该如何挑选呢?

营养丰富口感好使得春茶受追捧

春茶一直是被茶友们喜爱的对象,那么严格来讲,到底什么是春茶呢?有文献记载:春茶一般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底之前采制,由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人们普遍认为的春茶好,一般是指绿茶。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冉伟博士表示,春茶受追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营养丰富。茶树一般地上部分从上一年十月份开始停止生长,而茶树根部却生长旺盛,并吸收营养,以茶氨酸的形式储存在茶树根部,来年春天,被运送到新梢,从而使春茶新梢中氨基酸和芳香物质丰富,是制作名优绿茶良好的原料;其次是口感好、香味浓。经过一冬天的修养,到了春天茶树芽叶肥硕,因为芳香物质含量丰富而使得制成的茶叶香气好,滋味鲜爽;最后是形美。春天茶树持嫩性好,果胶含量较高,茶树芽头紧结,益于茶叶做形。而夏秋茶茶多酚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低,制作的绿茶滋味苦涩;而且持嫩性差,纤维素含量高,不易做形。

春茶并非越早越鲜品质就越好

俗话说“明前春茶贵如油”,很多爱茶的市民将清明、谷雨这两个节气当做区分春茶优劣的节点。市场上的“明前茶”“雨前茶”的售价更是居高不下。那么春茶是否真的摘的越早,品质就越好呢?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冉伟博士表示,现在市场上大家都觉得春茶越早越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口感上来说,由头茶制作而成的茶叶,口感没有开采后一个星期左右的茶叶好喝。刚炒制不久的茶叶由于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放置,火气较重,如果太“赶”,不仅口感无法保证,还有可能导致饮用者出现肠胃不适、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因此新鲜炒制的春茶应存放半个月左右,等茶中的多种物质自动氧化后再喝,也就是说,清明采摘制作好的茶叶,要到谷雨后再喝最合适。

同时,市民对明前茶的追捧其实是没有把茶产地的纬度及茶山的高度考虑进去。有的南方地区在清明前确实已经可以生产茶叶,而有的地方清明时节茶树才开始发芽。正如古人说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有些高山地区,真正的春茶可能比南方要晚上十天半月。

此外,许多爱茶市民还有喝芽头的偏好,因为大家都觉得芽头嫩度最好,是茶叶里级别最高的。冉伟博士表示,茶叶中的各个营养成分在茶树的不同部位含量不一,芽头中茶多酚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低,制作的茶叶相对来说,苦涩味重一点,花香较弱。所以芽头固然鲜嫩,但是口感的醇厚度还是需要氨基酸等物质作为支撑,同时也取决于市民个人的口味。

观外形品茶香远离“染色茶”

春茶尤其是明前茶以其较高的品质受到市民追捧,其较高的价格也使得一些不法商家打起了春茶的主意,“翻新茶”、“染色茶”等不法行为不绝于耳,给市民购买春茶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那么,市民应该如何识别真正的春茶呢?

冉伟博士表示,辨别春茶主要从色泽和香气两方面来判断,新茶色泽一般嫩绿,油润有光泽,而陈茶色泽暗淡干枯;新茶滋味鲜爽,多有清香和花香,陈茶香气低沉,滋味平淡。

同时,为了防止损害,市民也应该对一些“翻新茶”“染色茶”的招数加以了解。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品安全博士钟凯表示,每年新茶采摘季节,都会出现许多旧茶翻新的办法,其中用绿色色素翻新陈茶是最常见的违法添加行为之一,而最常见的是添加铅铬绿,铅铬绿是一种化学颜料,可以使茶叶颜色鲜亮翠绿,不易褪色。因此,市民在购买春茶时应当注意识别。由于铅铬绿不溶于水,用铅铬绿做过美容的陈茶,泡出来的茶汤偏黄,不太清亮;对于一些表面有白毛的茶叶,如碧螺春、毛尖等,如果用了铅铬绿,连毛都是绿的,仔细分辨就能看出来,如果加铅铬绿较多,翻炒又不均匀,有时还会在叶片上留下明显的绿点;此外,正常的茶叶经过炒制,颜色应该是黄色或黄绿色,如果绿得很明显,反而容易有假。

你喝了春茶头啖汤了吗?但春茶并不是越早越好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你喝了春茶头啖汤了吗?但春茶并不是越早越好》内容,感谢阅读!

“春风三月贡茶时,尽逐红笙到山里。焙中清晓朱门开,筐箱渐见新芽来“这是唐代诗人描写春天茶农采制新茶的情景。并且在唐朝就有春分时节采摘制作“明前茶”为贡品的记载。明前茶的好似乎是自古以来人们就达成的共识。可不知从何时起变成了“买茶叶一定要买最早的、最嫩的“,这些早春茶来势汹汹,声势浩大,仿佛错过了就会失去品尝好茶的机会。但优质的茶叶真的是越早越好、越嫩越好吗?

误区一:越早越好

大家对春茶认识最严重的误区就是,都认为越早采摘的春茶品质越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茶树经过了冬季3-4月的修养,深埋土里的根系吸收到的矿物质养分十分饱满,使得春季萌发的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香气强烈,滋味鲜爽,变化丰富。且春季茶树一般无病虫危害、无污染,因此在头春采摘的茶叶品质,往往是一年中最佳的。

而“头春”,并非“早春”。只要是在春天第一波长出,第一次采摘的,都算是头春茶,并不是说越早采摘的越好,万物生长自有它的定律,只有到了一定的时候才是最佳,如果过早地采摘,茶叶的新芽都还没完全展开,有效营养成分累积的不够,做出的茶不但香气偏轻,茶味涩、淡,并且不耐泡。现在大多数人一味求“早”,拔苗助长,使得春茶市场混乱让我们离好茶越来越远。

误区二:明前茶最好

现在很多人笼统地认为只要是在清明节采摘、制作的茶都叫做明前茶。其实不然,他说,明前茶是我国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明前茶主要的品类是绿茶及少量的红茶,而像铁观音、大红袍、普洱等则不存在明前茶。

虽然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的春茶也是清明节前采制,但也不能称之为明前茶。因为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的大部分区域地处中国南部,开春气温回升早,每年往往是在春节时就已经开始采茶。以普洱茶为例,班章重香、易武重味,因此班章区域比易武区域采摘较早,3月下旬就可采摘,而易武应以清明后为最佳。

误区三:早喝早享受

最后,老张一边摇头一边说到,还有的人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新茶才一买回来,就迫不及待的喝,结果坏肚子了吧!新茶刚采摘归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轻易诱发胃病。因此新茶将其存放半个月以后再喝才是最好。

听了那么多,才发现原来春茶的讲究那么多,其实在此之前,连小编自己都以为春茶真的是越早的越好,感觉越早的越新鲜嘛,结果全然不是这样,果然是涨姿势了。

很快,新鲜的春茶就要上市了,大家都想赶紧品尝。但作为消费者,应该认准的还是茶叶的品质,是否是真正的春茶、新茶。单凭上市时间这一个区分标准来判定茶叶品质并不科学,因此,对于春茶“求新”不如“求好”,为了好茶,我们还是耐心的等待吧!

关于本文《你喝了春茶头啖汤了吗?但春茶并不是越早越好》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洗茶,你误会了多少久!


茶是否真的要洗?很多茶友泡茶时喜欢“洗茶”,即第一泡茶水冲泡很短的时间,倒掉后再正式冲泡。

这有问题吗?“茶要先洗才能喝!”——前辈们就是这么教导的!食品安全风声鹤唳的今天,像“据说农残较多的茶,不洗就喝,长期以往会中毒的!”这种说法并不少见。

洗茶,是人们对某些茶冲泡过程想当然的理解。在茶文化领域,洗茶的标准称呼是“温润泡”。它是把茶泡得更好喝的一种技术手段,而不是为了“洗去茶叶中的脏东西”。

许多茶制作时会通过“揉捻”来调整茶的形态,一部分茶汁会从叶片中揉出。干燥后这些茶汁的固体成分会附着在叶片上,冲泡时迅速溶解入茶汤。没有揉出来的那部分随干茶吸水膨胀,溶到水中,使茶汤保持一定浓度。

揉捻,有助于调节冲泡时不同组分在茶汤中的含量——各组分的相对比例不同,带来的味觉体验也不同。茶叶被揉捻得紧结,叶片内外的茶汁都不易进入水中,茶汤的口感也就不那么让人愉悦。对于这样的茶,正式冲泡前先用一定温度的水润湿,可以使茶叶微微舒展,冲泡时每泡茶汤的浓淡协调就比较好控制。这一个步骤,因此被称为“温润泡”。

大部分的乌龙茶和紧压成型的普洱茶,专业茶艺师往往就要进行温润泡。当然,如果茶叶已很细碎,即便是乌龙茶和普洱茶,出汤率很高,也不必进行温润泡的。

那么,茶叶到底脏不脏,需不需要洗?

所谓脏,无非怕灰尘、微生物和农残。空气中本身就有灰尘颗粒,我们吃饭说话呼吸都会有灰尘进入身体,与这比起来,茶叶上的灰尘算不了什么。微生物生存需要水分,干燥的茶并不利于微生物附着生长。

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农残。若茶叶中真有农残,想通过“洗茶”有效地去除,那只是一种自我安慰。

“洗”字详解

1、字意

“洗”,应是我们幼年时最早学会的字之一。

关于它的意思,在新华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姓,念〔xiǎn〕。动词,念〔xǐ〕,指用水去掉污垢。

2、组词

“洗脸”,“洗澡”,“洗冤”,“洗礼”。经历了这个过程,就说明“被洗者”是脏的。

洗茶

只有脏的东西才需要“洗”。但茶并不是脏东西。“洗”代表着一个做减法的动作。经历“洗”,一定去掉了茶中一部分东西。

茶汤是核心。

口感是重点。如何利用“洗”这个动作,来泡好一杯茶。呈现出更好的茶汤,才是关键。

绿茶、白茶、黄茶

在六大茶类的分法未流行时。

白,黄皆归入绿茶了。固将其一起讨论。此类茶具有采摘细嫩,口感清淡。滋味细腻的共同特点。绿茶、白茶和黄茶。不需,也不宜洗茶。

乌龙茶、红茶乌龙茶和红茶,也不需洗茶。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有“类洗茶”动作。“类洗茶”,是指用沸水冲泡。快进快出,第一泡弃之不饮。

茶中生物碱主要有三类。

分别是:茶碱、咖啡碱、可可碱。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咖啡碱。

它易溶于80℃的水。当它受热到120℃以上的时候,就会升华。但还有一部分咖啡碱遇冷后,会附着在茶叶表面。因此利用热的作用,可使咖啡碱升华。然后冷却后收集,也可得到粗品的咖啡碱。如果要较为纯净的咖啡碱,可再经高温将粗品升华一次。乌龙茶需要焙火,因为在焙火中咖啡因有升华。乌龙茶的第一冲,可以去除掉很大一部分咖啡碱。

咖啡碱对身体有好处。但过量饮用,或饮用者是小孩和老人。就可以进行“类洗茶”的动作,作适量舍弃。

黑茶:有年份茶的黑茶,也可以做“类洗茶”的动作。注意,这不是为了去除咖啡碱。而是为了除去陈味,同时还有唤醒茶叶的作用。在冲泡紧压茶时,就经常要经历唤醒这个过程。具体操作,沸水入器,稍候20-30秒,出汤,第一泡不饮。不放水等1-2分钟,让水分吸进茶叶中。再泡30秒出汤即可。

总结:要得到一杯干净的茶汤。在购买时,就选择零农残无污染更为重要。而不是靠洗茶这样的“假动作”。茶,本身并不是肮脏的东西。

洗茶?你误会了多少年!


茶是否真的要洗?

很多茶友泡茶时喜欢“洗茶”,即第一泡茶水冲泡很短的时间,倒掉后再正式冲泡。

这有问题吗?“茶要先洗才能喝!”——前辈们就是这么教导的!食品安全风声鹤唳的今天,像“据说农残较多的茶,不洗就喝,长期以往会中毒的!”这种说法并不少见。

洗茶,是人们对某些茶冲泡过程想当然的理解。在茶文化领域,洗茶的标准称呼是“温润泡”。它是把茶泡得更好喝的一种技术手段,而不是为了“洗去茶叶中的脏东西”。

许多茶制作时会通过“揉捻”来调整茶的形态,一部分茶汁会从叶片中揉出。干燥后这些茶汁的固体成分会附着在叶片上,冲泡时迅速溶解入茶汤。没有揉出来的那部分随干茶吸水膨胀,溶到水中,使茶汤保持一定浓度。

揉捻,有助于调节冲泡时不同组分在茶汤中的含量——各组分的相对比例不同,带来的味觉体验也不同。茶叶被揉捻得紧结,叶片内外的茶汁都不易进入水中,茶汤的口感也就不那么让人愉悦。对于这样的茶,正式冲泡前先用一定温度的水润湿,可以使茶叶微微舒展,冲泡时每泡茶汤的浓淡协调就比较好控制。这一个步骤,因此被称为“温润泡”。

大部分的乌龙茶和紧压成型的普洱茶,专业茶艺师往往就要进行温润泡。当然,如果茶叶已很细碎,即便是乌龙茶和普洱茶,出汤率很高,也不必进行温润泡的。

那么,茶叶到底脏不脏,需不需要洗?

所谓脏,无非怕灰尘、微生物和农残。空气中本身就有灰尘颗粒,我们吃饭说话呼吸都会有灰尘进入身体,与这比起来,茶叶上的灰尘算不了什么。微生物生存需要水分,干燥的茶并不利于微生物附着生长。

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农残。若茶叶中真有农残,想通过“洗茶”有效地去除,那只是一种自我安慰。

“洗”字详解

(1)字意

“洗”,应是我们幼年时最早学会的字之一。关于它的意思,在新华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

姓,念〔xiǎn〕;动词,念〔xǐ〕,指用水去掉污垢。

(2)组词

“洗脸”,“洗澡”,“洗冤”,“洗礼”。经历了这个过程,就说明“被洗者”是脏的。

洗茶

只有脏的东西才需要“洗”,但茶并不是脏东西。“洗”代表着一个做减法的动作,经历“洗”,一定去掉了茶中一部分东西。

茶汤是核心,口感是重点。

如何利用“洗”这个动作,来泡好一杯茶。呈现出更好的茶汤,才是关键。

绿茶、白茶、黄茶

在六大茶类的分法未流行时,白,黄皆归入绿茶了,固将其一起讨论。此类茶具有采摘细嫩,口感清淡,滋味细腻的共同特点。绿茶、白茶和黄茶,不需,也不宜洗茶。

乌龙茶、红茶

乌龙茶和红茶,也不需洗茶。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有“类洗茶”动作。“类洗茶”,是指用沸水冲泡。快进快出,第一泡弃之不饮。

茶中生物碱主要有三类。分别是:茶碱、咖啡碱、可可碱。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咖啡碱,它易溶于80℃的水。当它受热到120℃以上的时候,就会升华。但还有一部分咖啡碱遇冷后,会附着在茶叶表面。因此利用热的作用,可使咖啡碱升华。然后冷却后收集,也可得到粗品的咖啡碱。如果要较为纯净的咖啡碱,可再经高温将粗品升华一次。

乌龙茶需要焙火,因为在焙火中咖啡因有升华。乌龙茶的第一冲,可以去除掉很大一部分咖啡碱,咖啡碱对身体有好处。但过量饮用,或饮用者是小孩和老人。就可以进行“类洗茶”的动作,作适量舍弃。

黑茶

有年份茶的黑茶,也可以做“类洗茶”的动作。注意,这不是为了去除咖啡碱。而是为了除去陈味,同时还有唤醒茶叶的作用。

在冲泡紧压茶时,就经常要经历唤醒这个过程。具体操作,沸水入器,稍候20-30秒,出汤,第一泡不饮。不放水等1-2分钟,让水分吸进茶叶中。再泡30秒出汤即可。

要得到一杯干净的茶汤。在购买时,就选择零农残无污染更为重要。而不是靠洗茶这样的“假动作”。

茶,本身并不是肮脏的东西。

白茶越早采摘越好,是真的吗?如何因素


每年白茶的采摘时间会因为当年天气而有所不太相同。按照往年的采摘时间,一般是在3月中上旬采摘,即在3月10日左右开采。

白茶越早采摘越好的说法并不全对,白茶采摘是有一定的规定和标准。如果白茶还没有发出芽头便早早采摘,是没有意义的,白茶的采摘要等到芽头长出之后才会大面积开采。

一般来说,要在惊蛰前后才会正式开始白茶的第一次采摘。在春天第一次采摘的茶,也称之为“头春茶”。也有人将头春茶称之为“明前茶”,即清明节前采摘的茶被称之为明前茶,在民间也有“明前茶贵如金”的说法。

为什么明前茶如此受欢迎?

冬天,茶树主要生长部位是在根部,而氨基酸的合成是在茶树根部合成后再运输到顶端,茶树经过冬眠后,内部储藏了许多营养成分;在冬、春季节阳光照射弱,茶树生长缓慢,是茶叶中某些香气物质形成的主要因素。因此,春茶具有色泽油润、香气馥郁、滋味浓厚回甘、叶底柔软厚实的优点。

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头年秋冬季较长时期的休养生息,体内营养成分丰富。所以,春季不但芽中肥壮,色泽绿翠,叶质柔软,白毫显露,而且与提高茶叶品质相关的一些有效成分。

特别是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的含量也较丰富,使得春茶的滋味更为鲜爽,香气更加强烈,保健作用更为明显。加之,春茶期间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农药,茶叶无污染,因此春茶,特别是早春茶,往往是一年中品质最佳的。

根据海拔和气候的不同,春茶会因生长时段雨量的不同而有差别,生长采摘于清明节前雨量较少时的‘早春茶’,因营养丰富而被奉为上品。这也就是“明前茶贵如金”的说法

这几种茶千万不要再买了!


我们平常买菜的时候,一般都会货比三家,对于小编这种选择恐惧症的人来说,还会因为几毛钱而反复选择。

同样的,买茶时很多人也会学着对比,不过其中就有一些价格便宜,卖相还十分好的茶误导着消费者。

其实里面就有不少的坑,我们一起来看看。

1.普通餐馆提供的茶叶

我们在一般的餐馆吃饭,往往能够喝到餐前茶,实际上这些茶多是陈茶或者经过挑选的差茶。

饭店购买成本一般在5元/斤,最多不会超过10元/斤。

对此,我们最好是少喝这些茶,有条件的也可以自带茶叶,冲泡自己的茶,自己也喝得放心。

2.颜色过于鲜绿的绿茶

越高品质的绿茶,汤色越清淡,顶级绿茶淡如水,如果你买到的绿茶泡出来特别绿,那么有可能是添加了色素。

因此,温馨提示各位喜欢绿茶的茶友在购买绿茶时不要以为是越绿越好,除了汤色之外还要看其香气,滋味。

3.很香的绿茶

如果你喝到的绿茶特别香,带有略微糊焦味,很可能是陈茶再拿去进行锅炒,也就是翻新茶。

绿茶的香气是清香的不会特别香,更不会有糊焦味,遇到这种茶叶就不要买了。

4.三无茶叶

茶叶是入口的食物,因此那些“三无”的茶叶,为了健康起见是万万不能入嘴的。

当然如果是大家买茶是从正规渠道购买,并且购买的是检验合格的茶叶,那是没任何问题的。

5.颜值太高的茶

新手选茶往往容易被其外表所蒙蔽,总是下意识的认为外观好的茶肯定是好茶。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好茶不一定好看,太好看的茶反而值得警惕(可能农残超标也有可能添加了色素)。

对此提醒各茶友买茶不能只看其外表好看,还要看其香气,滋味,汤色,叶底。

6.有食品添加剂的茶

不要以为茶是植物饮品就不会有添加剂,一些假茶中的添加剂尤为突出。

为了使其颜色好看而添加色素,为了使其香味好而添加香精,这个想必大家都听说很多了。但除此之外还有为使其甜而添加甜味剂的。

当然大家也不必认为就买不到安全的茶叶,好的茶依然占大多数。

在买茶中遇到颜色过于鲜艳,滋味过于甜,泡很多泡汤色依然不变的茶大家最好不要购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