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详细:如何泡好一道茶?

发布时间 : 2021-09-02
第一道茶泡多久倒掉 白族三道茶怎么泡 道然黑茶

第一道茶泡多久倒掉。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最详细:如何泡好一道茶?”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高深的理论,也是需要实际操作去验证的。

先回顾一下一道茶的基础冲泡流程:

1、准备:水、茶、器具

2、烧水

3、投茶

4、注水

5、洗茶

6、烧水

7、注水

8、停茶(浸泡)

9、出茶

10、得香茗

11、品茗

重复第6至第11步,至茶元素物质释放殆尽,一道茶结束,收拾器物。

关于这个基础流程的学习,已经有不少专著做出过相当高水平的讲解。通过阅读这类著作,再找经验比自己丰富的茶友印证,学会操作这个流程不是一件难事。掌握流程,这就解决了如何冲泡一道茶的问题。

我们下面要探讨的是:如何把一道茶冲泡好。

一道茶入手,只要不是假茶,做工没有出问题,茶叶保存得法,这就是一道值得拿来冲泡的茶。剩下的就只看我们如何通过冲泡,把这道茶的精华内涵演绎出来。

具体来讲,我们努力的方向是:把手上这一道茶优点的一面通通发挥出来,把缺点的一面尽量封锁住,不让其释放出来。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孙子》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要了解一道茶的优缺点,我们就得在冲泡过程中把这道茶的茶性特质琢磨透。从品鉴入手,努力掌握品鉴之法,在茶香、茶味、茶韵这三个方面用心体会。然后运用品鉴过程中的思维分析方法指导我们不断提升下一次冲泡的品质。

现在进入具体冲泡的讲述。我们不搞太复杂,首先把心力全部集中在水的运用上,一点突破,然后全盘皆通。

在初学阶段,最有价值,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水的运用。水是构成一道茶的基础物质,它跟茶香、茶味、茶韵关系太密切了,把握好水性,我们就能把茶泡得好喝。

第一步先把水烧开

切记不管冲泡什么茶,水是一定要先烧开的。

如果冲泡的是细嫩的绿茶、芽茶、或者是宫廷普洱,冲泡时水温不可过高。但也要把水先烧开,然后通过适当时间的等待,让水温降至适当温度(如九十度之下)才能使用。正常冲泡其它茶,像铁观音,单枞,岩茶,普洱茶等等,水在冲泡时一定要有足够温度才能把茶性激发起来。

我们可以把烧水的过程理解为一个蓄能过程,水温到达沸点,水所蕴涵的能量(热能)也到达顶点。之后每做一步动作,水温就会相应降低一点,能量也有所损耗。但一道茶的冲泡过程中,往往烧开一壶水,不是一冲、两冲就能用完的。水温下降到一定程度,能量就不足以激发茶叶中各种茶元素物质活跃地溶入到水中去,为此只好重新烧水加温。这又导致另一个问题产生,水在反复加温的过程中,含氧量会下降,原先活性十足的水分子团结构会被破坏,导致水的总体活性下降。因此,从冲泡角度看,要把握好水性,第一步就要注意把握好水温与活性之间的平衡关系。

水在刚刚到达沸点时,活性与能量都是最强的。水温下降,能量下降,活性不变。如果水在烧沸后继续烧,水性就容易变老,水性老化,活性就开始下降。同样道理,水如果经过反复烧开,活性也会相应下降。我个人习惯是用多少水烧多少水,如果有时人多,用大壶冲泡,用大壶烧水,那重复加温的次数就控制在三次以内,超过三次,就能明显感觉水性在变老。

随手烧的使用有一点需要注意,许多人过分相信随手烧的自动功能,往往放在自动档,一壶水烧至自动断电就认为水烧好了。如果你拿温度计放进去测量一下,您会发现水实际上可能根本还没烧开。

水要烧至何种程度?

自古茶人对此多有论述与执着精神。唐朝时煎茶鍑(即敝口锅),可以直接观察到水沸的全过程。因此陆羽《茶经》中以视觉观感后言:煮茶的水有三沸: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一沸水太嫩,三沸点水太老,皆不可食。

而到了宋代,煎水用瓶(小口大腹),难以靠视觉目辨了,故多依靠水沸声来辨别汤候。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记其友李南金所说的:砌虫唧唧万蝉催(初沸时声如阶下虫鸣,又如远处蝉噪),忽有千车捆载来(二沸,如满载而来、吱吱哑哑的车声);听得松风并涧水(三沸,如松涛汹涌、溪涧喧腾),急呼缥色绿瓷杯(这时赶紧提瓶,注水入瓯)。

冲泡流程之:投茶

在等待水开的时间,我们把茶桌清理一下。原则上桌面东西越少越好。井然有序地排放好各种茶具,是心绪转换的一个过程,有助于我们收摄心神,进入平心静气的状态。

下面拿出今天要冲泡的茶,准备投茶。

投茶有一定的学问,在初学阶段就先集中练习投茶量的控制。这一环节十分关键,需要反复练习。过量投茶,会使一道茶在冲泡过程中变得不好控制,冲泡出来的茶容易出苦涩味;投茶不足,则会导致茶水不饱满,茶韵表现得不充份。

具体应当如何把握投茶量呢?

我建议你借助两样工具,一是带刻度的量水容器,一是精确到克的小天秤或小电子秤。不要怕麻烦,量一量所用茶壶(或是盖盅)的容积,以一百毫升为例,投茶以三五克到十二克(用天秤称茶)之间为宜。

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1:60,即每杯放3克茶叶,加入沸水150~180ML的水;如饮用普洱茶等黑茶,每壶7克到12克茶,茶性刚烈,从七克起试用;茶性偏中,可试十克、十二克;茶性较弱,可试十二克、十五克。这样子多试几遍,慢慢手感出来了,投茶时在量的把握上自然会心中有数。而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茶量几乎为茶壶容器的二分之一左右。

在学习把握投茶量的同时,我们也要研究有关投茶的其它细节。须要重点思考的是对所投的茶叶,通过对其形态的把握,推断茶叶会以何种方式在洗茶这一步展开。

你仔细观察一下,刚才我们在投茶时除了茶叶,还有什么物质一起跟着进去了呢?答案是:茶粉、茶屑。

不要小看这个细节。概因茶粉、茶屑从来不安份守纪,这对难兄难弟在一道茶中永远扮演暴力分子的角色,它们会在冲泡过程中猛烈析出茶元素物质,很难控制。简言之,它们是导致口感苦涩的祸根。如有可能,在投茶环节尽最大可能把茶粉、茶屑排除在外是上策。

铁观音还比较好处理,在投茶前把茶叶筛选干净,或者在另外一个盖盅里过一过即可解决问题。

遇到成紧压状的普洱茶,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处理办法通常会有两种:

第一种是先把紧压状(或陀、或饼、或砖)的普洱茶拆散成叶片状,除去其中的茶粉、茶屑。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主动性掌握程度高,负作用是会产生比较大的损耗(如果是价值高的陈年老茶,很多人看着就心疼),此外还导致不完整叶片增多,这些不完整叶片充满着各式各样的横断面,茶元素物质从这些横断面中析出的量也将变得很难掌控。具体方法参见以下图示。

上图是准备投茶的茶块。

茶叶经解块后,用另一个热水烫过的盖盅把全部茶叶在里面过一遍,利用盖盅里的水气把大部份茶粉、茶屑吸附在盖盅壁上。

最后把去除茶粉、茶屑后的茶叶倒入将要用于冲泡的盖盅里。

第二种处理办法是不拆散茶叶,直接呈块状投入茶器中。这样实际上我们无法将茶粉、茶屑革除干净,而且直接增加冲泡的难度。但好处是通过热水的力量把块状茶打开,茶叶完整度高,横断面减少,茶元素物质的析出过程变得稳定有序,更好掌控。

从已经回松的普洱茶饼上整块掰下来的茶叶,整块投茶。

究竟哪一种方法比较好呢?视具体情况而定吧。

只要确定茶叶不是太碎,有可能的话,我都倾向于选择块状投茶。因为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发现,实际上一种选料用心、制作精良的普洱茶,在毛料的状态下就已经很干净,茶粉、茶屑也不至于太多。冲泡难度虽有所增加,但随着我们技巧的提高也不成问题,说不定还能反过来帮我们充份锻炼对茶元素物质析出规律的感知能力呢。

如果判定入手的茶,茶叶中含有太多的茶粉、茶屑,那别无选择吧。

冲泡流程之:洗茶

投茶后,水也烧开,下面注水洗茶。

洗茶是一个笼统说法。好茶相对比较干净。要洗的话,也只是洗去一些沾附在茶叶表面的浮尘、杂质,再就是通过洗茶中把茶粉、茶屑进一步消除。另一种优雅的说法是:唤醒沉睡的茶儿,叫醒茶。

茶叶初步接触水,茶叶与水之间就开始发生具体的相互作用力。要关注水性的变化,在这一步就得细心观察干茶叶在水的介入之下具体都发生些什么变化,然后才能思维茶叶在变化过程中是如何作用于水的。

在投茶时,茶叶呈蜷缩的团状(如铁观音)或是呈紧压块状(如普洱)。洗茶开始后,干茶叶受水,吸收水分后开始舒张变软,展开成叶片状,这样才能为茶叶中茶元素物质的析出做好准备。

沸水,蕴含着巨大的热能注入茶器。这时茶叶与开水的接触越均匀充分,其展开过程的质量就越高。这一步做得好不好,将直接影响第一冲茶汤形成的质量。细想一下,我们在茶艺上发展出来的种种手法与技巧,目的全在于此:水要高冲,取其势能形成巨大冲力,水在注入茶器时才能形成强大的旋转水流,把茶叶带动起来,随着水平面上升,浮尘、杂质、茶粉、茶屑通通浮现,用壶盖(或盖盅的盖子)干净利落地把这些杂物刮走,去芜存菁。达到洗茶的功用。

把盖子盖上,静待片刻(等待茶叶在里面展开),出水,洗茶完毕。

再强调一次,干茶叶与水第一次接触时,越均匀越充分越好。水流能否带动茶叶产生旋转很重要,干茶叶随着旋转散开,才能均匀受水,才能有舒展的均匀空间。洗茶注水时要尽量避免直冲茶叶,往往好茶都比较细嫩,直接被开水冲击,茶质受损,也会直接导致后面冲泡时茶元素物质的析出质量下降。

从侧面定点注水

水流逐渐带动茶叶旋转起来

充分翻滚的茶叶得到均匀受水受热的机会

洗茶这一步,停顿多久合适呢?在没有什么经验之前可遵循沸水注进,略停即出的做法,不会有大错。当然这只是一个相当保守的动作。下面我们进取一些,一起来研究一些细节,看看如何通过洗茶提高一道茶的冲泡质量。

水开,从开始注水一刻起,水与空气接触,就产生了一个降温过程。然后水注进茶壶,与壶壁接触,又产生一个降温过程。再就是与壶中茶叶接触,热量被大量吸收。请注意这个时刻,茶叶与开水第一次接触,在接触的一瞬间,水的热量被茶叶吸收过去了。

这一时刻基本上是没有茶元素物质析出的。茶叶一边吸收水的能量,一边在苏醒。我用的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词苏醒。茶叶在制成后其茶性都处在昏昏沉睡之中,如同冬眠一样的状态,遇开水而产生变化,在能量的吸收过程中茶性被唤醒过来。在这个过程中,茶叶会从蜷缩状或是紧压状逐步舒张展开,展开到一定程度,茶元素物质才会开始析出。

一种茶叶,茶性越活泼,洗茶时需要的时间就越短。一个极端的例子是龙井、碧螺春这样的嫩叶绿茶,几乎是不需要洗茶的,因为这种茶叶的茶元素物质从跟开水接触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快速析出,其茶性苏醒所需时间近乎零,活性最足;另一个极端的例子是陈期达二、三十年以上的普洱茶,往往是洗茶一次还不足以唤醒它,要再洗一次,它才慢吞吞地进入茶元素物质析出的状态,这就叫惰性十足。

茶叶的活性越高,在洗茶过程中就展开得越快,茶元素物质的析出就越活泼轻快;反之惰性十足的茶,在洗茶时展开得很慢,其茶元素物质的析出一定是沉静而缓和的。

冲泡流程之:第一冲

我们通过洗茶,对壶中茶叶的茶性是否活泼就已经可以得出初步判断结果。然后再确定是否需要二次洗茶。通常冲泡非普洱类等黑茶类的茶,我觉得洗一遍足够了。如果是普洱等黑茶类,大可多洗一遍,让茶叶吸收更多能量,尽快把茶性激发出来。

我认为理想的洗茶过程是:从茶叶从刚刚接触开水开始,一直到茶叶展开、茶元素物质即将析出而完成。

这时把洗茶水倒出。

下一步转入第一冲的冲泡。

每次用水之前,要养成检查水温的习惯。通常上一冲到下一冲之间,时间相隔不久,温度下降不多,在可以接受范围内,可不加温就尽量不要再加温了。道理前面讲过,每一次加温烧水,水的活性都会下降。

洗过茶以后,每一冲注水之前,切记把壶中的残余茶水滴干,这一步十分重要,苦涩的东西全在这几滴残余茶水里。不把它滴干,留在壶里会严重影响下一冲茶汤的质量。

每一冲之间请记得把残液滴干,残液会严重影响下一冲茶汤的质量

好,注水,把壶盖盖好,静待茶元素物质析出到水中,这段等待的时间不要做任何搅动茶水的动作,让茶元素物质平稳地均匀析出,收摄心神,注意浸泡时间。觉得合适了,把壶拿起,心要静,手要稳,出茶,完成第一冲。

忙了半天,终于有茶喝了。

记住要把所有心力集中在水性上。所以这时品一品入口的茶水,感觉一下,是否好喝?茶水是否具有香、甜、顺、滑等特征?要求不高,不要把茶泡老,不要出苦涩,茶水至少不能比没泡茶之前的白水难喝,这就算你在冲泡技术上打好了基本功。在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以前,建议你使用这个方法作为自我检视的标准。

说到浸泡时间的控制,一开始完全没有经验时,还是拿个表看看时间保险一些。第一冲一般停个十到十五秒,第二冲十五到二十秒,第三冲二十到三十秒。。。。。。先试试效果,然后慢慢在时间上调整,琢磨琢磨。时间过了,茶水不滑,出苦涩;时间不够,茶味不够,茶韵不显。都知道看时间不是一个好方法,但在初学阶段用这个办法入门还是相当管用的,目的只是取得一个相对时间的概念。待经验丰富以后,你自然会使用经验感觉来把握浸泡时间,再也不会看表,但在时间把握上绝对要比看表阶段强。

在一道茶的冲泡过程中,学习浸泡时间的把握,就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件。因为水从注入茶器开始,与茶叶接触,茶元素物质充份溶入到水中去,这里面的变化过程颇为复杂。

把握水性,意味着我们通过反复尝试,逐步学会感受这当中种种因素的复杂变化,伴随这方面能力的提高,你在一道茶的冲泡技巧上也会取得相当程度的进步。这个感受过程我们称之为品鉴。通过品鉴检验上一步动作做得是否恰当。如有欠缺,应当在冲泡的什么步骤上改进。通过这种思考使我们的冲泡技艺持续提高,手上功夫才会越来越好,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达到心手合一(动作完全跟得上想法)的境界。

冲泡流程之:第二冲

从第二冲开始,决定一冲茶的成败,关键点有三:

一、对上一冲茶的品鉴体验

二、当前壶中茶叶展开的形态

总的来说,思维方法并不复杂。根据以上三个关键点综合分析的结果,结合我们以往的冲泡经验,决定下一冲的注水方式与浸泡时间,也就是说要思考的还是如何在下一冲寻找最佳出茶点的问题。

先看第一条。从上一冲茶的品鉴体验中提选信息。

我们现在回顾一下,刚才闻香是什么感觉?香味冲泡出来了吗?

为什么要通过闻香完成品鉴呢?因为有大量信息蕴藏在香气中。

就香气本身而论。如果茶叶采摘的时间是恰当的,如果茶叶的加工过程没有出问题,如果茶叶在制成后保存得当,那冲泡出来的茶香必定清新活泼,有植物本身的气息,有加工过程(做工)的气息,没有杂味,没有异味。

再就是香气散发出来的方式。扑鼻而来的茶香,意味着此茶活泼开阳,茶元素物质活性高,析出速度快,因此在下一冲茶的冲泡当中就要注意不能过分激发它的茶性(过犹不及);如果茶香淡淡幽幽,层层叠叠地渗出来,那这种茶是属于内敛型的,冲泡时就要注意要充份激发它的活性。。。。。。按这样的思路,自己考虑在下一冲冲泡时应当采用何种注水方式?高冲,大水流,快速注水,那对激发茶性,加速茶元素物质的析出肯定是有正面作用的;把水流控制得细细的,沿壶口边上慢慢注水,让水以渗透的方式接触茶叶,则有利于压制茶元素物质的析出速度,遇上难于控制的情况,这种注水方法往往可以让茶汤在保持鲜活的同时又不至于出苦涩味。

回忆完茶香,现在回忆刚刚品尝过的茶汤。

通常印象最深的是入口那一刻。茶性越活泼,茶元素物质越容易析出,也越容易与水相溶,形成茶汤。如果茶、水未能结合。大致有三种可能。

一是茶性不活跃,茶叶展开速度慢,茶元素物质析出速度不快,导致单位时间内茶元素物质的析出量不足,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延长浸泡时间解决。

二是茶底本来就不厚实。茶叶长得不壮实,茶元素物质含量本身就不丰富,于是导致在单位时间内析出量不足,这种情况之下,光延长浸泡时间解决不了问题,泡久了茶味还会出苦涩。如何确认是不是茶底的问题呢?看茶元素物质的析出速度啊。如果茶元素物质的析出是正常的,表明茶本身的活性没有问题,但香气弱、茶味淡,茶、水分离明显,这基本上是属于茶底本身不壮实的问题。导致茶底不厚,在原因上会有许多可能性。比如说,土壤肥力不足,造成茶树营养不良;或者土壤没问题,但茶田地理位置不好等等;又或者采茶时间不好,夏茶,又苦涩,茶底又薄;还有就是有可能茶树老了,退化得比较严重。。。。。。可能性多种多样,需要我们在冲泡各式各种的茶时去发掘。遇上这种情况,可以尝试通过增加投茶量的方法解决。

三是茶叶做好了以后存放不当,也会影响茶质,造成茶、水不易于结合。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以普洱茶为例,如果是人工加湿加速陈化的茶,不管是生茶还是熟茶,都会出现茶、水分离(水味重)的口感。遇上这种情况,马上换茶,喝这样的茶对身体无益。如果是要通过品鉴确认这种茶出了什么问题而需要继续完成冲泡流程,那在每一冲的品尝中都应浅尝即止,目的达到后就不要再往下冲泡了。

回忆完茶汤,现在回味茶韵。

如果你是一边泡茶,一边看这本书,那刚才第一冲茶下咽后,回甜回甘现在还能感觉到吗?

如果满口留香,茶的回味到现在还余韵悠长,那恭喜你,现在你泡的一定是好茶无疑。

但在实际冲泡当中,要在第一冲就把茶香、茶汤、茶韵都冲泡出来,难度不小。比起茶人在冲泡技能上的成熟,更为重要的是茶人对上手一道茶是否能迅速建立起沟通的能力。严格来讲上手了一道茶,在投茶、洗茶这个环节,你就知道应当如何处理第一冲了。从投茶开始,到第一冲,这个过程我称之为开茶。有如下棋布局,国手从下第一手开始,就有通盘考虑的思路了,好的开局即是成功的一半。

现阶段我们按流程来,马上将要操作的是第二冲,所以我们只需关心如何在第二冲寻找最佳出茶点就好了。

不管怎样,第一冲出茶,茶香是一定要有的,这是初学阶段应该掌握的基本水平。茶香出不来,问题就很大。要么是茶叶本身有问题,要么是冲泡不得法。

茶香有了,就得注意把茶汤的汤感给冲泡出来。基本上在第一冲能冲泡出汤感,就表示你已经对茶元素物质与水溶合这个过程有了相当的把握,这样可以视为你已经顺利掌握冲泡好一道茶的基本技术了。

如果茶韵在上一冲跑不出来,也不再着急,无需刻意强求,慢慢改善就好。你只需记住:茶性活泼的茶种,茶韵会出得比较早,甚至有可能在第一冲茶的品鉴过程中体验到;茶性内敛活性不足的茶种,茶韵总要到第二甚至第三冲才逐渐形成。

我们现在假设在第一冲茶,茶韵不显。遇上这种情况,就得考虑如何在下一冲把茶韵给冲泡出来。具体在操作上也是体现为如何在下一冲寻找最佳出茶点的问题。方向是很清楚的,茶韵不显,下一冲的重点就是要激发茶性,让茶元素物质充分析出,给足够的浸泡时间让足够多的茶元素物质溶入到茶汤中去,但同时又要注意不能把茶泡老。

完成对上一冲茶汤品鉴,下面就得观察水。将要用的水有没有被烧老了?活性保留了几分?水温是否充足?

如果面对的是活性充足的茶,在只相隔很短时间的情况下,就不用再给水加温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保持水的活性。水性活,容易把茶叶中的茶元素物质置换出来;水性活,茶元素物质才容易与水溶合成茶汤。

温度亦然。除了最细嫩的芽茶(绿茶、金丝红茶或宫廷普洱),一般冲泡茶,用的水是温度越高越好。沸点刚到,停止加温,这时水的能量是最充足的,不单温度高,活性也高,这样的水能泡出好茶。但同时也要注意,水在反复加温时,含氧量会下减,导致水的活性流失,有的人泡茶,总是把水反复加温,结果出茶口感木木的,茶香、茶味可能也会有,但不细腻,缺少变化,也没有立体感,这样的茶,自然很难体会茶汤中的韵味了。

如果需要加温,要记住,泡茶用水烧至沸点后,顶多再沸一到两次(最好是用多少水,烧多少水,这样最好),水的活性才不至于流失太多。

水准备好了,记得观察壶中茶叶的形态。展开了没有?还是只处于即将展开的状况?又或是基本还没展开(有一些普洱茶实在压制得太紧,洗茶两遍,冲茶一遍,还未能展开多少)?

这些都观察到位了,综合分析之下,就可以思考下一冲要浸泡的时间究竟需要多长。现在我们就可以理解,所谓的思维分析,实际上就是一个具体的茶人与茶沟通的过程。

通常在一道茶的冲泡当中,第一冲浸泡时间可以适当长一点,茶叶还未充分展开嘛。如果第一冲以后,茶叶已经充分展开了,那第二冲的浸泡时间要控制一下,不可过长。大致上与第一冲的浸泡时间相当即可(甚至浸泡时间略短也成),自己把握吧。如果第一冲过后茶叶还只是处在半展开状态,那第二冲的浸泡时间应与第一冲相当或是略长即可。如果第一冲后茶叶还是处在紧压块状(普洱),那第二冲茶的浸泡时间毫无疑问应当适度延长。

方案决定了吗?那就下手冲泡吧。噢,对了,不要嫌我啰嗦,请把壶内上一冲茶的残留茶水倒干,这一点千万要记住,好,下手冲泡!

冲泡流程之:第三冲

通过品鉴第二冲,决定第三冲的冲泡。品鉴的要旨仍在于对茶香、茶味、茶韵的体验与把握。

一道茶的冲泡进入到第三冲,这道茶就开始进入了精华阶段。

经过前面两冲,茶叶从沉睡中被茶人唤醒。通过洗茶和第一冲激发活性,叶片渐次展开。此后经过第二冲,叶片完全展开,开始进入全面活跃的状态。于是这一道茶也在进入第三冲的时候开始渐入佳境。

如上文所述,茶叶在浸泡过程中(不管是洗茶还是冲泡),茶元素物质在受水受热的状态下会不断析出。从析出的先后次序可大致分为两种:速溶性析出物与缓溶性析出物。

速溶性析出物的释放方式是一下子爆发出来的,析出量最大时发生在茶叶处在半展开状态向完全展开过渡这个阶段。从冲泡过程来看,发生的最大可能性是处在第一冲或是第二冲。

缓溶性析出物则需要通过适当时间的浸泡才能有序地析出。于是在第一冲跟第二冲,由于浸泡时间不可能太长(时间过长会导致速溶性析出物过量析出,茶汤中茶元素物质的浓度过高,茶汤变苦变涩),因此缓溶性析出物的含量是不会很高的。

形成茶韵的特质,既有速溶性析出物,也有缓溶性析出物,用不着多解释,理想茶韵的形成应该是以缓溶性析出物为主。

这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要在第一冲、第二冲把茶韵冲泡出来是有一定难度的(不是不可能,而是有难度)。按正常的步调处理,第一冲出香,第二冲出茶味,第三冲出茶韵,合情合理。

根据以上的分析,第三冲的处理只要不出大问题,出来的茶汤都应该是质量相当高的。在这一时刻,茶人处在即将面对这一道茶最精彩的位置。让我们好好把握,思考如何在第三冲把这道茶的巅峰状态给冲泡出来。

检查好水的状态。

茶叶的状态嘛,应该处在完全展开的阶段了。经过前两冲的洗礼,这时的茶叶中速溶性析出物已经减少了许多,更多的缓溶性析出物已经进入活跃状态(析出速度会相对加快)。

回忆第二冲的品鉴过程。不妨自己思考一下:当前这一刻,茶叶准备好了没有?第三冲要浸泡多长时间?是比第二冲长一些呢?还是与第二冲持平呢?又或是要比第二冲更短一些?

没有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这里我不作进一步解释,请你试试运用自己的判断去做决定。要对自己有信心,有了前面洗茶、第一冲、第二冲作铺垫,第三冲只需适当把握好浸泡时间,能不能找到最佳出茶点很难讲,但要找到质量比较高的类最佳出茶点是很容易的。

拿好主意,就进入第三冲的冲泡吧。

小编推荐

泡好一道普洱熟茶的秘密:器皿、水、冲泡手法的结合


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于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为了把熟茶泡得好喝,笔者针对器皿、水、冲泡手法等一系列问题做了些试验。略有心得有体会。在此与诸位茶人探讨。

1、置茶:控制好茶/水比例,为浓淡打好基础

110ml盖碗,投茶7克。这个投茶量基本保证了比例的协调。个人可根据口味自行调整。同时调整每泡时间,加以配合。比如说,希望多泡几巡者可以加大投茶量,同时在开始几泡尽量快速出水。

2、水烘:去杂味

冲泡前水烘。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列举如下:

第一种: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第二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

第三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水烘有些局限性。一则盖碗不太好烘,二则比较浪费水。烘与不烘,我们都可以通过冲泡技巧抑制杂味,提升口感。

3、洗茶:湿润茶叶,清洁茶面

从洗茶开始,请温柔注水。可旋可吊,但水流一定要平和,稳定。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洗两次者,第一洗可以略提高注水点,拉细水线,降低洗茶的水温。第二洗可以适当降低,提高水温洗茶。洗茶后尽量彻底沥净茶底。

洗茶时一般需要温杯。但既然洗茶有清洁的考量,那就不宜以洗出来的茶水温杯。我个人推荐直接使用烧水器皿中的开水烫盏。无论视觉还是实际效果,都更清洁。

4、前三泡:抑制杂味,提升汤感

基本方法:定点吊水,缓慢注入。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降到最低。注得够缓够稳时你会发现盖碗中水色很浅,不会像猛冲那样一下把红褐色的茶汤甚至渣子都翻腾起来。

出汤时,建议使用公道杯。这样颜色、滋味物质会在公道杯中重新融合,您会发现缓慢吊水浸泡出的茶汤很软、很粘,但没有什么气味。

每泡出汤完毕后,建议沥净茶底。留汤冲泡虽然会增加泡数,但会改变滋味物质浸出的节奏和协调性,为冲泡增加很多不稳定性。

5、中间三五泡:有香有水,协调交融

基本方法:缓慢旋水,稳定注入。不可猛冲。要把水温,以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上,我们才可以兼顾香、水,达到协调。但实际泡茶中如何旋?旋多快?水柱多粗?注水点多高?这些都需泡茶者根据茶性,品饮者的口感需求等作实际的调整。

6、最后三泡:香高水滑,汤甜味淡

基本方法:急冲注水,叶底保持持续高温。冲既可高亦可低,既可定点亦可旋水。重要的是冲击、翻腾叶底,同时保持高水温,以充分激发陈香。

茶叶泡到尾水,出于浸出更多物质,提升陈香的双重考虑,我们需要提高浸泡时的水温。这时,和初期正好相反,我们不但不开盖降温散味,还要在出水后立即注水,以保持被浸泡茶叶的高温。紫砂壶由于其本身导热性差,保持叶温的能力天然较强。而盖碗则降温极快,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动作次序:准备出汤时开始加热水→水将沸腾时开始出汤→汤出净后先注水泡茶→泡好茶后再端起公道杯分茶。

每一杯茶都是一道风景


想了解《每一杯茶都是一道风景》知识吗,丰富的《每一杯茶都是一道风景》内容等你来看!

时间如斯,从未有过片刻的停歇。人们总喜欢追着时间跑。譬如,女人们要购买当季流行的款式,男人们要收藏时尚的手表。殊不知,时间总不会被赶上的。心若安,手边的即是好的。

禅者曰,人生如茶,每一道茶都融入了人生的况味。相比于时尚优雅的咖啡来说,我更习惯于品味热腾腾的苦茶。在我的眼中,每一杯咖啡都如钟摆一样,是周而复始的。而茶叶却大不同,它的香,它的质,它那独有的韵味,皆是不可复制的,每一杯茶都是独特的风景。

茶是春天的记忆,它收藏了春天的风雨,收藏了春天的阳光,收藏了大地母亲的百般疼爱。茶是一朵永开不败的花朵,令品茶的人,如沐春风,神清气爽。

一杯茶,即为一道风景。我喜欢品茶,尤其是闲暇之时,手边一定要有一杯暖茶,或是清香的铁观音,或是近来十分流行的工艺茶。铁观音,想必大家并不陌生的,它的知名度及品牌影响力之大,可谓是家喻户晓。而工艺茶呢,为现代工艺创新之作,每一朵工艺茶,在水的呼唤下,缓缓绽放开来,犹如一位被吻醒的睡美人,美丽,且又充满了诸多的神秘。

人生苦如茶,香如茶,淡亦如茶。曾在书籍中多次看到关于“孟婆茶”的描写。传说,人是有轮回之事的。人死后,在地府里,需经过奈何桥,喝下那碗“孟婆茶”,忘了前尘往事,方能顺利到下一个轮回里。此亦如茶,一遍遍喝着,总会慢慢变淡,最后如开水一般,索然无味。

这一碗茶,像一块橡皮擦,使生前荣辱化为了云烟。

关于本文《每一杯茶都是一道风景》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茶马古道正在逐渐消失 如何开发保护成一道难题


昔日的古道已经沉寂

古道上偶尔能见到简陋的客栈

告别了往日的驼铃声,茶马古道在时光荏苒中沉寂了多年,然而历史在这里积淀下来的厚重人文却随时间流逝越发凸显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有报道称,茶马古道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正在成为黄金旅游线路。据专家统计,目前云南茶马古道保存较完好的仅有丽江的束河古镇、大理沙溪寺登街以及思茅、高黎贡山的部分路段,茶马古道遗迹正在逐渐消失。

海拔最高里程最长的古代商路

“茶马古道”起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初始于隋唐,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主要由滇藏线和川藏线构成,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是世界通行里程最长的古代商路。[page_break] 

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思茅、普洱,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1000余年来,茶马古道将云南、四川的茶叶输送到藏区,又将雪域高原的山货特产运到内地,是西藏高原与内地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抗日战争期间,当沿海沦陷和滇缅公路被日寇截断之后,茶马古道成为中国惟一的陆路国际道路。据专家考证,茶马古道是迄今我国西部文化原生形态保留最好、最多姿多彩的一条民族文化走廊,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海拔最高、通行难度最大的高原文明古道。

保护工作总体差距很大

蒋文中是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致力于云南民族文化、茶文化及旅游文化等学科研究20余年,他迫切地表达了茶马古道急需保护的现状。

蒋文中说,多年以来,茶马古道未能得到合理的保护与开发,90年代后期,通过一些专家学者的探索,更多的人才了解到茶马古道的存在,其知名度也不断提高。近年来,各地政府对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做了许多相关工作,今年10月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中心,与茶马古道相关的考察研究也在不断开展。目前与茶马古道有关的线路主干道共有7条,仅从普洱茶产地六大茶山至尼泊尔境内,就有约8000公里,加之其他支线,共计约有上万公里。普洱、泸西古镇等地还遗存着一些古道,当地政府及专家正在对这些古道进行抢救性恢复。总体来说,云南各地茶马古道保护工作差距很大,文化遗产正在大量丧失,如何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会在特色旅游中大放异彩

曾有专家经过考察论证称,茶马古道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说,文化价值潜力巨大,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公众对茶马古道的了解也日趋深厚,那么,是不是说茶马古道已经成为一条黄金路线了呢?

通过对旅行社的走访,发现结果并非如此。云南省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周建灵从事旅游行业20余年,她认为旅游产品的开发,是随市场需求而生,茶马古道及其相关的旅游产品目前还不够成熟。

周建林说,与茶马古道旅游相关的吃、住、行等硬件环境可以应对小部分游客,却无法满足大量游客的需求,她们公司目前销售的产品中,茶马古道相关的旅游产品市场效果并不是很好,只有少数游客选择以观光、探险为目的的自驾车游。游客构成以国外、省外游客居多,省内游客大部分是专业性较强的研究团队。“茶马古道具有很深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随着市场对其认知度不断提高,附属硬件设施不断成熟,茶马古道一定会在未来的特色旅游中大放异彩。”周建灵乐观地说。

申遗有助合理开发保护

茶马古道90年代命名以来,持续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如何在做好茶马古道保护工作的同时,让更多人向往、了解、感受茶马古道深厚的文化,成为专家学者们不断探讨的课题。

云南大学茶马古道研究所所长木霁弘介绍说,目前由来自国家文物局、云南省文物局等单位的众多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对茶马古道的大规模普查活动正在进行中,普查对象主要包括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等地境内的唐代以后、1949年以前修建的茶马古道,普查活动得出的评估报告预计将在2010年1月10日前完成。今年8月成立的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茶马古道研究中心计划明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目前方案还在论证阶段。

木霁弘说,茶马古道分布复杂,涉及点、线、面等多方位,首先要摸清哪些是可移动遗产、不可移动遗产以及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基础上开展合理的开发与保护,对茶马古道的旅游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省在建的富民茶马古道遗址公园、普洱大茶马古道等景区都在探索如何为游客提供茶马古道的文化体验。下一步将计划实现大旅游、大文化、大探索,与周边省市联合打造茶马古道旅游项目,整合区域资源,形成极具吸引力的世界品牌。”

厦门的另一道风景线:咖啡与茶叶


东西方文化在厦门并行不悖,就如同咖啡和茶。厦门人酷爱泡茶,但这也丝毫不能阻挡他们对于咖啡的热爱,穿越百年历史,传统和现代、西方和东方文化不断的交融,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作为中国最早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厦门是中国较早地接受西方文明的地区。易中天先生在《读城记》中这样描述过厦门人:他们穿西装的次数会比内地人多得多,而他们吃西餐也像广东人吃早茶一样自然。他们好像生来就适应西餐的口味,从小就懂得西餐的礼仪,一般不会出洋相。

如果说咖啡是舶来品的话,厦门人同样热爱着土生土长的茶,正如厦门人对待对于本土和外来的文化的态度:兼收并蓄。

咖啡:来自西方的人文情怀

筼筜湖面宁静如水,沿着湖堤悠闲地前行,不知不觉仿佛走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一条远离这个城市喧嚣的小街,这就是厦门的咖啡一条街。虽然路的两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车,但是这里却并不喧闹,反而透露出几分宁静与安详。

这条街通体是三层小楼式的别墅,掩映树影婆娑之中。不过300米长的小街上,开着十几家咖啡店。天气很热,在咖啡店的外面撑起了许多的阳伞。有浓密树荫的照顾,加上从筼筜湖吹来的风,阳伞下的人都显得格外惬意。来这里消费的有许多外国人,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是来厦门做生意的,也有少部分是娶了中国太太,长期定居在这里的。从他们的谈笑间的表情不难看出,他们在厦门过的不错。雅子咖啡是整条街开业较早的一家咖啡店,店里充满了浓郁的意大利风情。走进大门,正对着你的是一副巨型的油画:一条蜿蜒的河道,河道上星星点点的“贡多拉”,带着浓郁意大利风情的建筑……另外一面墙上则挂满了鼓浪屿的老照片。照片有些发黄,但照片里的建筑却清晰可见。这里的店员告诉我们:他们风格十分西化,所以赢得了许多外国客人的青睐。雅子咖啡每个楼层有不同风格,能迎合不同喜好的人,并配以咖啡的西式简餐,曲奇,布丁,帕尼尼……非常惬意。

陈雨宁是咖啡街的常客,她父母都是地道的厦门人,而她则属于那种80后的新兴人类。她说她喜欢咖啡,也经常带朋友来这里。“这里很安静,坐在里面感觉非常放松和舒服。”她说,“这条街是厦门小资常来的!”同时,她也喜欢泡茶,受父母的影响,每天到公司她都会抽出时间和同事们一起喝会儿茶。她喜欢安溪茶,一天不喝就会不舒服。“我喜欢喝茶,多半是受家庭的影响;而我喜欢咖啡,是我自己的选择。”陈雨宁这样说。

在她身上集中体现出的咖啡与茶两种文化特质,在许多厦门人身上都可以找的到。

泡茶:独具闽南特色的文化符号

厦门人酷爱泡茶,之所以用“泡”而不用喝是因为在厦门用于泡茶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喝茶的时间。在厦门老城区的街头巷尾,随处可以看见人们在泡茶,而且,泡茶和做生意是两不误的。厦门的茶馆数量之多令许多外地人感到惊讶。无论大街小巷,走到哪里,你都看得到茶艺馆或是茶叶店的身影,甚至在一条小街上就多达5、6家。大家相安无事,都可以生存,不得不令外地人啧啧称奇。

厦门人的待客之道,一定要有茶。闽南一带(包括厦门),客人来临,主人必拿出“茶米”,泡出一小壶浓茶,口称“泡dai,泡dai。”(dai即茶)热情地邀请你喝上几杯,然后再拉家常,俗称“喝上两杯再说”。客来无茶等于失礼,闽南人心目中甚至茶重于酒,故同安一带有“寒夜客来茶当酒”之说。

厦门人喜爱咖啡,也喜爱茶,就像这座城市本身一样有着具有与生俱来的开放态度。各种文化在这里并不冲突,这不但反映出这个城市的包容性,而且让所有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到温暖而幸福,以至于许多人在离开后,仍深深地怀念着这个城市,想念着:咖啡和茶叶……

【实用】如何泡好一杯茶?


就如何泡好一种茶,发挥一款茶最好的滋味、香气属性是需要泡茶人长期品饮、体悟、学习和不断总结的!简单地讲就是:知茶类,悉茶性,而后泡出好茶。各大茶类因制作工艺、发酵程度和鲜叶原料的选取都各不相同,泡茶方法自然有其大致规律。

绿茶,现泡现喝。绿茶之所以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病毒等保健功能,主要是因为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或时间过久,多酚类物质就会被破坏,茶汤不但会变黄,其中的芳香物质也会挥发散失。一般来说,绿茶冲泡水温以85℃左右为宜。冲泡时间以2—3分钟为好,最好现泡现饮。绿茶与水的比例要恰当,常用3克茶叶冲水150毫升,冲泡出来的绿茶汤浓淡适中。黄茶和白茶的冲泡方法与此相近,但白茶因不炒不揉,投茶量可适当加大。

红茶,泡久些更健康。与绿茶不同的是,高水温浸泡反而能够促进红茶内黄酮类保健物质的有效溶出,不但让滋味和香气更浓,还能更好发挥地它的保健功能。因而泡红茶最好用沸水(芽头多者除外),泡得久些更好。一般来说,5分钟最佳。红茶冲泡的用水量与绿茶相当。功夫红条茶可冲泡3次—4次,红碎茶则可冲泡1次—2次。

乌龙茶,茶叶要多放。乌龙茶冲泡时水温也以沸水为宜。乌龙茶的泡茶用量较多,一般以8克左右为宜,约装满紫砂壶容积的一半。乌龙茶可冲泡7—8次,时间可由短到长,以2—5分钟为宜。

黑茶,重点在洗茶。以普洱熟茶为代表的黑茶,属于后发酵茶类,原料较为粗老,且经过渥堆发酵,所以可多投放茶叶,10克上下,一般将茶叶洗两遍,而后每10秒出汤即可。黑茶的特征在于“越陈越香”,须经历较为剧烈的沸水冲泡过程,才能使所含成分充分溶出。散茶容易出味,而紧压砖茶、老茶还可以烹煮。

伊朗将茶喝成了生命里一道的美丽风景


波斯语中,茶水发音跟汉语一样,像四声的“chai”,听起来很像连起来说得很快的“茶叶”。波斯语的“chai”就是来自汉语,茶叶乃至喝茶习惯也是由丝绸之路从中国传过去的,可见中国茶文化影响之深。

伊朗人泡茶的特色可用“小壶套大壶,见水不见茶“”所谓小壶套大壶,是指伊朗人喝茶既不像中国人那样点泡,也不像英国人那样烹煮,而是把茶叶和水放入小茶壶,再把整个茶壶放在特质的巨型水壶顶端,用巨壶烧水产生的蒸汽将茶汤泡开,这样泡出的茶既清香、又清醇,曾被资深茶客点评为最佳红茶泡法;所谓见水不见茶,则指伊朗人非常讲究茶壶的过滤,茶杯里的茶汤必须如琥珀般剔透,不能混沌,更不能有一点点茶叶。

说起饮茶习惯,伊朗人爱喝红茶居多,将茶水盛在小巧玲珑的玻璃杯子里,喝茶时,糖块不放进茶里搅和的,而是直接放入口中,再去啜茶。伊朗的糖,呈现不规则的结晶体,一片片薄薄的,晶亮的黄色,轻轻一咬,“卡卡”数声,糖片散开,再悠悠然地把茶啜入嘴里,让它慢慢地与口内的甜味中和,在味蕾上泛起一圈又一圈的令人心驰神往的涟漪。有些糖片还裹着柠檬皮,咬下去满嘴生津,这时,伴上几口带涩味的茶灌入口中,以舌尖略略搅和,那种甘醇已极的好味道,当然,一般较为简陋的茶室,并不备有这些薄片糖晶,仅仅只供给一般化的方块白糖,伊朗人惯常的做法是:以拇指和食指拈着糖块,蘸了蘸茶,放进口里,等它在舌上欲融未融之际,便啜茶入口,与糖中和。

伊朗的饮茶场所,一是自家,一是街头巷尾无所不在的茶馆,茶馆尤为欢迎。传统的伊朗茶馆多半是露天的,装饰着华丽的民族工艺品,铺着精美的波斯地毯,繁花似锦,曲水流觞,氛围清幽,最经典的茶馆定以喷泉为中心,客人们席地而坐,或呷着茶水谈天说地,或吸几口水烟小憩,在伊朗的街道上,大大小小的茶室遍布各地,让人眼花缭乱。形成了一种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丰富茶文化

如何泡好一壶好的乌龙茶


想了解《如何泡好一壶好的乌龙茶》知识吗,丰富的《如何泡好一壶好的乌龙茶》内容等你来看!

乌龙茶也称青茶,是介于绿茶(不发酵)和红茶(完全发酵)之间的一类半发酵茶叶。因此,它具有绿茶清香的气味和红茶甘甜的口感,并且巧妙地抑制了红茶之涩和绿茶之苦。泡好一壶乌龙茶的必要条件如下:

一、好茶好水好茶具

俗话说:“水乃茶之母,器乃茶之父”,有了好茶叶,更需好水好茶具,才能将其神韵表现淋漓尽致。水最好是纯净水或矿泉水,茶具则“宜陶景瓷”(宜兴的陶器,景德镇的瓷器)为佳。

二、壶型与茶叶投放量

根据喝茶人数选定壶型,根据茶壶的容量确定茶叶的投放量。若茶叶是紧结半球型乌龙,茶叶需占到茶壶容积的1/3―1/4;若茶叶较松散,则需占到壶的一半。

三、水温要求

由于乌龙茶包含某些特殊的芳香物质需要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完全发挥出来,所以一定要用沸水来冲泡。

四、开汤时间

闽南和台湾的乌龙茶冲泡时浸泡的时间第一泡一般是45秒左右,再次冲泡是60秒左右,之后每次冲泡时间往后稍加数10秒即可。闽北和潮州的乌龙茶开汤时间则要快得多,第一泡15秒就可以了。

五、冲泡次数

绿茶一般三次为最佳,乌龙茶则有“七泡有余香”的说法,方法得当每壶可冲泡七次以上。

本文《如何泡好一壶好的乌龙茶》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喝茶的文化——如何泡好一杯中国茶


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自古以来茶喝,所以有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喝茶过程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步骤。今天带大家了解,如何泡好一杯中国茶。

第一、选择正确的茶

选择茶有五种方法。这五种方法被称为新、干、均、香、精。

1.“新”的方法是选择新鲜的茶,从不使用苦或无味的茶。

2.“干”意味着茶叶需要具有低水分含量(低于6%)。当茶在手指间摩擦时,应该很容易制成细粉,很快就会飞走。

3.“均”是你选择合适的茶叶的时尚。在选择茶叶时,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厚度和颜色非常重要。叶子的厚度应该是均匀的,颜色应该没有任何烙印(这可能是由于烘烤造成的)。此外,叶子不应显示太多面包屑或任何痣。

4.“香”意味着茶的香味应该具有柔和的气味,没有任何焦味或酸味。

5.“精”意味着茶不应含有任何外来物质。

第二、选择好泡茶的水

选择合适的水对于制作好茶非常重要。这种水具有不同的品质,并根据它们的来源对不同类型的水进行分级。某些山区水域和河流以用于制茶的水域而闻名。这五座山川分别是:江苏渚河,乌西晖山,苏州湖塘,杭州池塘。从井水中制作茶叶时,您应该寻找某些东西。大多数井水都适合制茶,但是一些井水不适合这种用途。例如,一些井中含有高浓度的钠,因此它不适合用于此目的。今天,在城市,自来水最方便,最容易使用。然而,即使自来水中也含有高浓度的钠,因此如果是这种情况,水必须在容器中放置过夜或长时间煮沸。此外,水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制作出美味的茶。

它应该接近中性水平(约7ph)。

温度应低于25华氏度。

它必须符合水安全标准。

它应该是清晰的,没有气味。

第三、选择泡茶的茶具容器

选择合适的茶具对于酿造茶也很重要。中国茶具被称为茶壶,茶碟,茶碗和茶盘。有不同类型的茶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设计。因此,茶具被认为是艺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这些高价值的茶具致力于中国既定的“茶文化”。茶具分为两部分。那些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东西和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东西。在这里,我们将讨论选择合适的茶具及其用途。

选择每天使用的茶具取决于人们饮用的茶的类型和他们居住的地方。在中国的东部和北部,他们通常喝花茶。在饮用花茶时,他们使用大茶壶将茶叶煮沸。这些茶壶是陶瓷的,大小取决于服务的人数。在Kangnam地区,绿茶通常是喝的,因此,使用带盖的陶瓷茶壶是合适的。在福建,台湾和广东地区,人们喝乌龙茶,并用普通水壶冲泡它。在酿造功夫茶或红茶时,请使用陶瓷锅或普通水壶。当饮用高品质的茶,如西湖龙井,君山阴珍,和婷婷-碧菁透明玻璃杯都很好。然而,当喝绿茶或任何有细叶的茶时,应该用小茶杯而不是大杯喝。原因是当这些茶倒入大杯中时会有太多的水。高水平的水冲泡细叶太快,导致茶叶变色并影响茶的香味和味道。有些人使用保温瓶来保持绿茶温暖,这会影响茶的颜色和味道。该方法可适用于乌龙茶或其他类型的茶。此外,还有茶盘,茶具盖布,茶匙,茶盘和茶叶冲泡容器。

第四、选择合适的温度去煮茶

除了选择好的茶,水和茶具外,浇注热水的方式也是学习制作精美茶的一种方法。有三个要素:茶的量,水的温度,最后,如何使你想要的味道!

1.选择茶的量

使用一定量的茶没有规定。它根据其种类,茶杯大小和一个人的习惯而有所不同。您可能已经知道,有许多不同种类的茶,每种茶应该以不同的量使用。一般来说,你可以在150-200毫升的水中使用3克干茶,用于红茶和绿茶。普洱茶需要约5-10克。武隆是需要最多茶的人。每次冲泡时,加满茶壶的一半或三分之二。

2.把握茶水温

高品质的绿茶,特别是那些小豆芽,应避免超过100度的热水。它需要大约80度(煮沸后应冷却一段时间)。这样茶的颜色就是浅绿色,味道更好,里面含有更多的维生素C.如果水变得太热,茶会变黄,味道会很苦。其他中等品质的茶,如华茶或红茶,可以100度酿造。如果温度太低,茶就不能充分冲泡,变得太平淡。五龙茶和普洱茶也需要热水,因为使用了大量的茶,通常保存很长时间。为了保持水热,他们甚至将水倒在茶壶的表面上。许多少数民族喝砖茶(它的形状像砖一样),并将它放在容器中酿造。

3.茶的酿造方式

没有人能找到饮茶的某些规则,因为这取决于时间,酿造方法,茶的种类,水温,茶的量和个人喜好。大约3克的红茶或绿茶可以用于普通杯子,含有约200毫升的水。水不应太热或太凉。你必须记住颜色,气味和味道。有方便的方式来享受你的茶!将少量茶叶放入杯中,倒入足够的热水覆盖茶叶。让它冲泡3分钟,然后将水倒入杯子的70-80%并在冷却之前将其饮用。当剩下1/3的茶时,倒入更多的热水来平衡杯中的冷水。您可以以这种方式享用茶,最多3次。如果你喝红穗茶或芦笋茶(颗粒非常小),请保持3-5分钟。重新酿造它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它已经消耗了它的效果,就像速溶茶包一样。当你喝乌龙茶时,最好有一个紫砂茶壶。使用大量的茶并扔掉冲泡的水-第一次冲泡1分钟,第二次比第一次冲洗15秒,第三次冲洗1分40秒。第四个是2分15秒。如您所见,酿造时间变长,并且根据水的温度和实际的茶量将密度和浓度均匀化。热水意味着更短的时间,相反,更低的温度和更少量的茶意味着更长的酿造时间。确保找到适合您的密度和口味的适当酿造时间!

相关文章

ml); } }; addLoadEvent(tou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