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鉴别:喝茶品茶,五感互通不为难!

发布时间 : 2021-09-02
如何品茶叶 品茶的方法 怎样品茶叶

如何品茶叶。

关于触觉

触觉是往往容易被饮茶者忽视,影响却非常大的感官体验。触觉是人类胎儿发育过程中第一个发挥作用的感官,触觉的体验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经验,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其实正是触觉的作用潜在的影响我们对品鉴的判断。

我们还是来看感官体验大师宋徽宗的《大观茶论》,这里面他提出好茶的标准是“香、重、甘、滑”,这里面香气占一个,滋味占一个,触觉占了两个:“重、滑”。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顶级的感官体验中,触觉是十分重要的,能够满足深层的欲望需求。在《宋茶才是巅峰体验》一文中,我探讨了为什么宋茶要以沫饽的方式呈现,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触觉的体验。

我们看巧克力的广告,强调最多的不是香,不是甜,女主背后会飞出一个巧克力色的绸子,这是强调触觉,丝滑,浓稠。这就是一种营销的策略,因为这是人深层的欲望,广告要进行的是深层的种草。可乐的广告也是如此,没人或强调滋味香气,而是强调冰爽饮料碳酸气泡营造的触感体验。

实际上无论茶的品鉴,葡萄酒或咖啡的品鉴,触觉都是很重要的。我们先来看一些词汇。

汤质(汤感)

这是一个形容茶汤感受的综合性的词汇,一般我们会用饱满,厚重,单薄、寡淡等词汇来形容。我们当然可以把茶汤泡得很浓,只要加大投茶量和出汤时间就可以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汤质就会饱满。我们探讨的是在口感舒适的前提下,感受茶汤在口腔中的力度。

汤质和汤感也可以再进行细致的区分,汤质侧重于茶汤本身的质地与品质,而汤感更强调人的感官体验,无论偏向主观还是客观,有一点是相同的,汤质饱满、汤感厚重的茶内涵物质是丰富的,这是好茶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形容汤感还有两个词,润和滑。这个可能不好理解,都是液体,还能不润吗?润的茶给人口腔滋润,柔软顺滑的感觉。一般汤质比较稠,但并不过于浓郁。要润的话,原料等级要高,芽头一般比老叶的茶汤润;工艺要好,比如茶饼自然干燥肯定比烘房烘干的要润,另外存放不能太干燥,要有一定的湿度,当然高湿也不行,那样有变质风险,即使不变质,一些微生物也会让口感不那么润滑。相对而言滑更动态,润更静态,滑和果胶质有一定关系。滑也可以归于水路,后面再讲。

有的茶不仅喝的时候润,这种润感会长久存留在口腔,甚至配合生津,感觉舌头被水膜包裹住了,非常舒服,这个比较难遇,但也是一种很美妙的体验。当然整个口腔持久的润感已经不仅仅是触觉体验了,涉及到身体对茶的反应,这个我们在体感的部分再来探讨。

Body(酒体)与Texture(质地)

类似汤质和汤感,葡萄酒里有酒体(body)这个词,说酒体的轻重,不完全是液体的重量,其实根本上还是触觉,口腔的感受。一般来说,粘度大,看起来更稠一些的,感受也更重。和茶汤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这样的茶汤当然也更饱满。还有一个是质地(也有不同翻译),这个和汤质也很类似,都是口腔内以触觉为基础的综合感受,赋予我们感受的背景。

水路

经常喝茶的人还会有一个水路的概念。和汤感相比,汤感是静态的感受,水路是动态的感受。是茶汤流经口腔和喉咙的感受。我们一般会用粗、细,生涩、顺滑等等词汇来描述水路。从触觉的偏好来说,我们一般倾向于细腻顺滑的感受,但也不绝对,有些水路粗犷的茶也有它的特色。

一般来说原料等级高的茶水路会更细,粗老叶子的茶水路偏粗。和工艺也有关系,工艺上是不是讲究、干净利落,也会产生影响。水路特别细的茶汤甚至会有茶汤不是你喝进去,而是它自己流进你喉咙的感觉,就是特别省力顺畅的一种感觉,这也是好茶的一种享受。

水路其实和水的关系还是蛮大的,如果很硬的矿泉水,泡多好的茶也不会水路很细的。如果是纯净水,单纯喝的话,比较细,比较柔,但泡茶出来效果却不尽理想,还要看一个综合的口感,这些在探讨冲泡的章节里面会详谈。

清晰度

这个也是一个品茶比较细致用到的一个词汇。这个词汇有点不太好理解,我们说像看一个视频的分辨率差不多,各种口感不乱,层次分明,整体上有一个清晰的呈现,这个不仅要求原料要好,对工艺的要求就比较高了。清晰度在一开始好像不重要,因为人有适应性,比如没有蓝光4k,你看一个分辨率低的片子,习惯了好像也没什么。但喝惯了清晰的茶,再喝口感含混的茶,就好像你看惯了蓝光4K,忽然看一个分辨率很低的片子,会产生不适。所以这是品茶进阶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词汇。这种清晰度包括的香气滋味的感受,但触觉的感受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好比你在一种粗糙的介质上不可能画很精细的作品一样,触觉的感受总体上决定了清晰度的级别。

葡萄酒领域,还有一些相对具体的参数,我们也可以参考,比如粘度(viscosity)、体积(volume)(指酒精的体积占比,酒精度)、收敛感(astringency)、柔软(softness)、圆润度(roundness),这些就不一一展开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参数单独并不构成品质好坏的参考,但是相对客观的标识出来,有利于加深我们对一种饮品综合口感构成的理解。

接下来看一些可能不太愉快的触觉

涩(收敛感)

茶里面有茶多酚,儿茶素,肯定会带来涩感,涩感适度的话并非负面,会带来口感的丰富性,带一点刺激感也会让品鉴有更多的层次。比如香气张扬的茶有一点涩感,有一点收敛,会形成张力。过度的涩感肯定是让人不舒服的。有的人说新茶宁苦勿涩,这样后面转化更好,其实不是这样的,无论苦和涩后面都会变化,而这种变化并非人可以完全控制的。而有的新茶并不苦涩,后面仍然有很好的转化。

如果说这种说法有什么来源的话,主要是在过去非密封存茶的系统中,与苦的茶相比,偏涩的茶往往花果香之类的小分子香气更加明显,这些香气在非密封藏养的过程中会较快流失。而相比较而言偏苦的茶中滋味的大分子流失的速度要慢得多,所以好像是品质有所保障。其实这些都是藏养技术的问题,和茶的品质没有关系。

刺激感(粗糙、锁喉,扎嘴,顶嘴)

这个有几种情况,一种是过去所谓湿仓茶,湿度过高产生某些微生物带来的,这种茶其实是存放出现问题,应该是避免饮用的。还有就是含水率过低,存储环境湿度过低,比如西北地区非密封保存,尤其是有仓库长时间没有通风,积累了较多灰尘的,这种口感上也是一种缺陷。还有的情况是工艺本身有大的问题。在熟茶方面这种工艺的差异体现比较明显,口感粗糙细腻会产生很大差异。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农残问题了,农残反应一般是体感反应,如果能在口腔中感到不适,是很严重的农残了。

温度

如果说冲泡温度对茶品的呈现有极大的影响的话,品鉴温度则对茶汤的触感有很大的影响。你试着感觉不同温度下的触感,会发现在某个温度范围下,茶汤的汤感与水路表现最为出色,过高过低都很难体验那份饱满与顺滑。

在五种感官体验中,除了味觉、嗅觉、触觉,就是视觉与听觉了,这里面简要的说一下。

视觉与听觉CY316.coM

总的来说,这两种感官可以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好茶如果能有好的外观,汤色,可以增分,但差的茶,这些就显得没有意义。过去的五项因子和八项因子评茶法中,外观占有较大的比重,主要还是时代原因,当时细致品鉴缺乏基础,同时工艺还不熟练,人们更多的是从外观上评判一款茶的优劣。在茶文化日渐普及、工艺也相对成熟的时代,人们已经可以进行较为细致的品鉴,口感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视觉狭义上主要包括干茶、汤色、叶底这几个方面。广义的视觉体验则包括整个茶席,各类茶器,甚至包括插花等等。这个是大的话题了,会放到茶席的部分探讨。

无论干茶、汤色还是叶底只有相对的参考意义,不是绝对的标准。干茶外形受树种、采摘、工艺习惯等方面影响,并不能草率的下优劣的结论。从叶底来看,古树茶树种复杂,各种形状大小都有,和品质没有对应关系。工艺,存放地,存放条件等等都可能带来汤色的差异。还有人用叶底拉丝等方法来判断是否古树,茶质好坏等等,都没有科学依据,可以轻易找出反例。相对来说,台地茶采摘更容易,等级也更好控制,外观更匀齐,古树与之相比不占优势。只有说口感很好,确定是古树基础上,如果干茶做的更漂亮,汤色透亮,那可以说更让人愉悦,如果缺少这些基础,那就意义不大了,毕竟茶主要还是要入口的。

叶底相对来说与茶质有一定的关联性,我们更应该是关注叶底的活性、韧度这些方面,而不是简单的看外观。同时叶底从干茶回复到叶子的状态,本身也给人很大的启发,茗寿堂的茶友姜吉安老师就利用普洱茶的叶底来制作艺术品,一片树叶,从树上鲜活的生态,经过复杂的工艺制成干茶和茶饼,最后叶底又再恢复叶子的形态,本身也是天地自然和谐的循环,在这样的艺术品面前会引发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

听觉,现在人涉及的往往是喝茶过程中的背景音乐,这个在探讨茶空间体验的过程中在详谈。其实古人更注重事茶本身的听觉。比如烧水的声音,可以根据烧水的声音辨别烧开的程度,这个并不难,你只要注意观察总结,也很快可以掌握。

古人往往把这种烧水的声音称作“松风”、“松涛”。比如《过处士山斋》(宋·邓允端)“树阴生石藓,茶鼎带松风”。《初三日游翟园》(宋·杨万里)“茂松轩里清更清,松风一鼎煎茶声。”《题徐子礼宗丞自觉斋》(宋·陆游)“茶熟松风生石鼎,香残云缕绕蒲团。”等等。这个我们也可以体验煮水、煮茶的声音,更容易让人安静下来。不仅煮茶是咕嘟咕嘟的茶汤沸腾的声音,还有砂铫壶盖跳动的声音,都可以营造一种安详温暖的氛围。茗寿堂的茶友品茶当中就有这样的分享。

五感互通

最后我们再来探讨一下五感之间的关系与协同作用。在《宋茶才是巅峰体验》中,我大致探讨了宋茶品鉴过程中是如何以五感互动来达到一种感官的极致体验的,我们离那种“啜英咀华”的体验,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品鉴过程中,视觉与听觉是外围的辅助性感受,触感滋味香气则是核心的体验,触感提供了背景和质地,滋味提供了轮廓和结构,香气则赋予了丰富的色彩和精神性因素。

我们来看普洱茶兴起的过程,开始阶段,外观占有较大的比重,所以古树和台地并没有明显分野,甚至还处于弱势。后来滋味的感受较受重视,以布朗山茶为代表的滋味浓强的勐海南部茶山异军突起;再后来香气丰富的普洱景迈、困鹿山等地引起重视;临沧勐库,冰岛为代表的滋味香气均衡,口感直接的茶受到市场最大的追捧。将来随着品鉴的进一步深入,层次丰富,滋味香气触感和谐而又特色鲜明的古树茶将会成为茶友追寻的目标。

同样的,近年来新工艺乌龙、白茶、绿茶都有靠香气先声夺人的倾向,但往往忽略了感官的均衡,滋味汤感都有不少的欠缺,随着茶友们品鉴经验的积累,感受均衡的茶会更加被大家认可,将会是长久的发展方向。

品鉴决定了一款茶的价值判断,自然会引导市场潮流,同时也会影响工艺的发展方向,在这方面无论是普洱茶还是整个茶的市场,未来都有极大的空间。好比当大家品鉴上根本没有关注润度的时候,与润度相关的工艺提升无法被提上日程,而当先知先觉者感受到差异并且用工艺来提升品质的时候,整个市场才会逐渐经历这样的变化。

cY316.com精选阅读

茶叶鉴别百科:极品茶叶的辩识


总想买点名茶留着自己慢慢品尝或馈赠亲朋好友,但苦于对茶叶不甚了解,往往容易被不法茶贩所骗,尤其是极品名茶由于昂贵,更易被人利用外形相似的茶叶所假冒。一旦买了假冒的所谓极品名茶,购茶者上当受骗的气愤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当你想去购买茶中极品时,一定要仔细斟酌,万万不可轻率。

利用和极品名茶相似的外形兜售所谓名茶,不外乎两种手法。

1.是用极品名茶干茶形状相似的较低一级的茶叶或普通茶叶冒充名茶出售。

比如龙井茶,前人就有“茶之美,莫如浙江龙井”的赞誉,是因为它素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佳茗之称,龙井茶中含有较多的氨基酸、茶多酚、叶绿索、维生素C等成分,龙井茶名闻遐迩,可谓茶中极品。真正的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隐含芽毫,干茶色泽翠绿鲜润,冲泡后茶芽竖立,栩栩如生,其汤色碧绿明亮,香气鲜嫩高长,滋味甘爽醇和,饮后齿颊留芳,沁人肺腑,就是龙井茶,还有“狮峰龙井”,“梅坞龙井”,“西湖龙井”三个品类之分,品类之间,也略有差异。相比之下,狮峰龙井品质最好,其茶香浓而持久,梅坞龙井香味略逊于狮峰龙井,而西湖龙井香味又次于梅坞龙井。至于这些正宗产地之外的茶区所产“龙井”,其形似而味不真,根本不可与真龙井相媲美,不是老龙井茶客是难以分辨出来的。由于龙井茶是一种扁形茶,它的外形特点是“扁、平、直”,而属于扁形的茶叶还有旗枪、大方等茶,但这两种扁形茶的品质都不及龙井茶,而利用外形相似用旗枪、大方冒充龙井也很有可能。

再如茶中极品涌溪火青,产于安徽省泾县涌溪盘坑的云雾爪,石井坑的鹰窝岩等地。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诗人工巢林在品尝涌溪火青后,发出“不知泾邑山之崖;春风茁此香灵芽;两茎细叶雀舌卷,蒸焙工夫应不浅;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一瓯瑟瑟散轻蕊,品题谁比玉川子;共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芬芳;长空霭霭西林晚,疏雨显烟客忘返。”的赞叹。涌溪火青之所以名贵,是因为该茶外形呈圆腰颗粒状,据测每5OO克有3335-4500粒,颗颗紧实,粒粒均匀,墨绿油润显毫,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浓郁清纯,滋味鲜爽醇厚,回味甘甜,持久耐泡可出五、六次。而绿茶类中的大宗茶珠茶与涌溪火青其外形都属于圆型茶,虽然涌溪火青是腰圆形茶,珠茶是珠圆形茶,乍看两者相似,因而一般人不易分清,常有茶贩把普通珠茶当作名茶火青卖,以欺骗不懂茶的人。

还有极品名茶太平猴魁,属绿茶类中的尖茶,产于安徽省太平县(现黄山市太平区)湘潭乡猴坑一带的高山之中,因产于太平县,外形魁伟和品质居尖茶“魁首”故得名“太平猴魁”。该茶创制于十九世纪末,公元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曾荣获一等金质奖章和奖状,可谓蜚声中外,该茶入杯冲泡,芽叶成朵,上浮下沉,犹如龙飞凤舞。那碧绿的汤色,清芬的香气,鲜爽的滋味,饮之沁人心肺。太平猴魁茶头泡香高,二泡味浓、就是连泡四开,茶香犹存。正因为太平猴魁这一极品茶与一般尖茶外形相似,皆属尖型茶,所以有的茶贩就把“提奎”、“奎尖”、“特尖”甚至普通尖茶当作太平猴魁卖。

2.是仿照某种极品名茶的外形而用普通的甚至较粗老的茶树鲜叶来制作。这种仿制的极品茶与真正的极品茶相似而质不同,因为每一种极品名茶除了特定的制作工艺外,还要求茶树鲜叶有一定的地点、品种、采摘时间和标准等。非西湖的地方做西湖龙井,非黄山的地方做黄山毛峰,非涌溪的地方做涌溪火青,非太平的地方做太平猴魁,非君山的地方做君山银针,非信阳的地方做信阳毛尖,是不可能有其正宗极品茶的地方韵味的。茶叶的外形虽重要,但决定茶叶品质好坏的关键因素还是内质,即香气和滋味。饮茶者追求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求有悦鼻的茶香和爽口的滋味,饮茶的着重点是要满足嗅觉和味觉的需要。对于这种仿制极品名茶,可以开汤试饮,一般是可以辨别出真伪的,因为它的口感与真的很难一样。

极品名茶由于受特定的生态环境和茶树品种的影响,往往产量都不是很大,如果到处都在叫卖同一种极品名茶,那恐怕十之八九是有假冒的货色。因此,劝君慎购极品茶,茶中极品待斟酌,货真价实品真茗,方得茶味可清心。

茶叶鉴别百科:黄山毛峰如何鉴别?五步技巧轻松鉴别


喜欢喝黄山毛峰的茶友很多,很多茶友经常问黄山毛峰如何鉴别?鉴别黄山毛峰的真假与质量,可从看外形、嗅香气、看汤色、尝滋味、评叶底5个步骤完成。掌握着五个技巧,轻松鉴别黄山毛峰的真假。

黄山毛峰如何鉴别?

一、外形:黄山毛峰的条索细扁,翠绿中略泛微黄,色泽油润光亮;尖芽紧偎叶中,形似雀舌。干茶叶芽的芽峰应显露,芽毫多者为上品,芽峰藏匿、芽毫少者质差。特级黄山毛峰冲泡后芽叶会竖直悬浮于水中,继而徐徐下沉,芽挺叶嫩。

二、香气:质好的黄山毛峰,抓一小撮干茶叶凑近鼻端,嗅之有鲜爽清新之感,或有近似兰香、板栗香味。

三、汤色:茶叶冲泡3至5分钟后,倾出茶汤于另一碗内。若是上乘的黄山毛峰,汤色清澈明亮,呈浅绿或黄绿,而且清而不浊,香气馥郁高长。

四、滋味:黄山毛峰喝进口中,一般会感觉味鲜浓而不苦,回味甘爽。

五、叶底:黄山毛峰干茶经冲泡去汤后留下的叶底嫩黄肥壮,厚实饱满,均匀成朵,通体鲜亮。

黄山毛峰冲泡方法

黄山毛峰的品饮,冲泡时水温也以80℃左右为宜,玻璃杯或白瓷茶杯均可,一般可续水冲泡2—3次。

冲泡黄山毛峰有以下几点是要值得注意的,否则的话,即使是上等的黄山毛峰也泡不出好的滋味来。

1、比例:

直接反应的是茶的浓淡.浓淡要合适才好,使我们能够品尝到茶的色和香,同时,适当的浓淡对于茶叶中的物质的浸出是有影响的,这不但影响到茶水的色、香、味,也影响到茶水对人体影响作用。浓淡可以科学计测,但是平时很少有人去理会这一指标的,还是要自己把握,一般是宜淡不宜浓。大致上说,一般绿茶,茶与水的重量比为1:80。常用的白瓷杯,每杯可放茶叶3克。一般玻璃杯,每杯可放2克。

2、水温:对不同的茶要求用不同的水温,应视不同类茶的级别而定。一般说来,红茶、绿茶、乌龙茶有沸水冲泡还是较好的可以使茶叶中的有效成份迅速浸出。某些嫩度很高的绿茶,如黄山毛峰、西湖龙井,应用80℃-90℃的开水冲泡,使茶水绿翠明亮,香气纯正、滋味甘醇。

3、时间:一般也就是3到10分钟。泡久了不但茶的口味不好了,还容易将茶中对人体不利的物质泡出来。将黄山毛峰放入杯中后,先倒入少量开水,以浸没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入开水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水温高、茶叶嫩、茶量多,则冲泡时间可短些;反之,时间应长些。一般冲泡后加盖3分钟,茶中内含物浸出55%,香气发挥正常,此时饮茶最好。

4、次数:一般3到4次就好了,俗话说:“头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赶快爬。”意思是说头道冲泡出来的茶水不是最好的,喝第二道正好,喝到三道、四道水就可以了。饮茶时,一般杯中茶水剩1/3时,就应该加入开水,这样能维持茶水的适当浓度。

本文对黄山毛峰茶的鉴别就到这里了,掌握了以上五个辨别技巧,还要会正确的冲泡黄山毛峰,这样才能更加准确的挑选自己喜欢的毛峰茶。

茶叶分类:从这五个方面来鉴别茶叶的好坏


如何鉴别茶叶的好坏应该是每一个喝茶人都在不断追寻的。因为并不是每一个喝茶人都是专家,也不是每一个喝茶人都懂茶,反而不懂茶是大部分喝茶人的状态。所以,我们需要一个鉴别茶叶好坏的方法或者是指导性意见。但关于怎么鉴别茶叶也是各有各的说法。今天,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大致归纳一下鉴别一款茶叶好坏的方法吧!

第一,我们从茶叶的香气来说

香气是茶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普洱茶尤为特别。由于普洱茶是分山头的,具有一山一寨、一地一味的特点,所以每一个地方的茶叶不但口感滋味不一样,香气也是不一样的。再加上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点,陈化以后的茶叶香气也是有区别的。

好的茶叶香气纯正,不会混有杂味、异味,有的茶叶挂杯香明显,有的茶叶甚至汤水中含香,茶汤喝完一段时间以后,还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冷杯香。通常这类茶品质也是非常不错的,相反香气夹杂着其它味道的茶一般品质不会太好。山头古树纯料,各个山头的香气、韵味都是不一样的。

第二,我们从茶汤来说

一般来说,品质佳的茶叶,茶汤是通透明亮的。无论是生茶还是熟茶,冲泡出来,茶汤看上去都是非常通透的,会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茶汤不透亮甚至浑浊的茶往往会被人认为是品质一般的茶,虽然也没有一个标准说通透明亮的茶汤就是好茶。但很多好茶的茶汤均是通透明亮的,虽然从感官上看上去通透茶汤里面的内含物质没有浑浊茶汤的多,但是品饮后会给人一种非常饱满、丰富的感觉。

第三,我们从茶叶的回甘生津来说

回甘生津是我们评判一款茶时经常会用到的术语,甚至很多朋友一度认为回甘生津的快慢、持久度是一款茶是否是好茶的唯一标准。虽然这并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茶最终是喝到嘴里的饮品。

有些茶,虽然入口苦涩重,但是能很快化开,随之而来的是源源不断的回甘生津。一般来说,内含物质丰富的茶叶,回甘生津快而持久。

第四,从茶叶的苦涩度来看

苦涩是茶的本味,但是很多人误把茶叶的苦涩认为是茶气。但其实我们认为苦涩与茶气是两回事。苦涩是我们对茶叶最直接的感受,茶一入口,我们就能感觉到;而茶气很大程度上是更深一层的东西。是我们品茶以后,身体的一系列反应,比如打嗝、冒汗等等。

第五,从喉韵来看

喉韵,是普洱茶品评中的一个术语。对于不太了解普洱茶的新茶友来说,喉韵比较深奥,难以理解,但很多较资深的品茗高手,都较为重视普洱茶的喉韵特色。普洱茶的喉韵可理解为茶汤给人的感受,也可指滋味的表现力。一般来说,普洱茶的喉韵可以从甘、润、燥三方面来看。(普洱茶的喉韵是怎么回事?甘?润?燥?)

当然,以上辨别茶叶的几个方面并不是绝对的,有人说100个人喝同一款茶会有100种不同的感受。所以,什么样的茶是好茶并不是绝对的。我们认为只要原料来源正宗、制作工艺标准、口感滋味适合自己的茶就是好茶。喝懂茶其实是没有捷径的,只有多喝多品,慢慢地你会发现,原来好茶是会说话的。

茶叶鉴别百科:极品茶叶的辨认方法,你会吗?


爱饮茶的人,总想买点名茶留着自己慢慢品尝或馈赠亲朋好友,但苦于对茶叶不甚了解,往往容易被不法茶贩所骗,尤其是极品名茶由于昂贵,更易被人利用外形相似的茶叶所假冒。一旦买了假冒的所谓极品名茶,购茶者上当受骗的气愤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当你想去购买茶中极品时,一定要仔细斟酌,万万不可轻率。

利用和极品名茶相似的外形兜售所谓名茶,不外乎两种手法。

1.是用极品名茶干茶形状相似的较低一级的茶叶或普通茶叶冒充名茶出售。

比如龙井茶,前人就有“茶之美,莫如浙江龙井”的赞誉,是因为它素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佳茗之称,龙井茶中含有较多的氨基酸、茶多酚、叶绿索、维生素C等成分,龙井茶名闻遐迩,可谓茶中极品。真正的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隐含芽毫,干茶色泽翠绿鲜润,冲泡后茶芽竖立,栩栩如生,其汤色碧绿明亮,香气鲜嫩高长,滋味甘爽醇和,饮后齿颊留芳,沁人肺腑,就是龙井茶,还有“狮峰龙井”,“梅坞龙井”,“西湖龙井”三个品类之分,品类之间,也略有差异。相比之下,狮峰龙井品质最好,其茶香浓而持久,梅坞龙井香味略逊于狮峰龙井,而西湖龙井香味又次于梅坞龙井。至于这些正宗产地之外的茶区所产“龙井”,其形似而味不真,根本不可与真龙井相媲美,不是老龙井茶客是难以分辨出来的。由于龙井茶是一种扁形茶,它的外形特点是“扁、平、直”,而属于扁形的茶叶还有旗枪、大方等茶,但这两种扁形茶的品质都不及龙井茶,而利用外形相似用旗枪、大方冒充龙井也很有可能。

再如茶中极品涌溪火青,产于安徽省泾县涌溪盘坑的云雾爪,石井坑的鹰窝岩等地。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诗人工巢林在品尝涌溪火青后,发出“不知泾邑山之崖;春风茁此香灵芽;两茎细叶雀舌卷,蒸焙工夫应不浅;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一瓯瑟瑟散轻蕊,品题谁比玉川子;共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芬芳;长空霭霭西林晚,疏雨显烟客忘返。”的赞叹。涌溪火青之所以名贵,是因为该茶外形呈圆腰颗粒状,据测每5OO克有3335-4500粒,颗颗紧实,粒粒均匀,墨绿油润显毫,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浓郁清纯,滋味鲜爽醇厚,回味甘甜,持久耐泡可出五、六次。而绿茶类中的大宗茶珠茶与涌溪火青其外形都属于圆型茶,虽然涌溪火青是腰圆形茶,珠茶是珠圆形茶,乍看两者相似,因而一般人不易分清,常有茶贩把普通珠茶当作名茶火青卖,以欺骗不懂茶的人。

深红、深浓:红而深,缺乏鲜明光彩。

红淡:汤色红而浅淡。

深暗:汤色深而暗,略呈黑色,又称红暗。红茶发酵过度,贮存过久,品质陈化常有此色。

红浊:搪塞不论深或浅,内中沉淀物多混浊不以见底。

冷后浑、乳凝:红茶汤浓,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汤现象,称为冷后浑或乳凝,品质好的红茶出现这种现象。

姜黄:红碎茶茶汤加牛奶后,汤色呈姜黄明亮,浓厚丰满,是一种汤质浓、品质好的标志。

浓亮:茶汤浓而透明,虽不如浓艳光圈亮,但还有光彩。

鲜明:新鲜明亮,略有光泽,不够浓,但亦不淡。

清澈、明亮:茶汤清净透明称为“明亮”。明亮而有光泽,一眼见底,无沉淀或悬浮物,称为“清澈”。

明净:汤中物质欠丰富,但尚清明。

混浊: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难见碗底。

昏暗:汤色不明亮,但无悬浮物,与混浊略有差别。

茶叶鉴别:五步骤教你识别优质碧螺春


碧螺春因其独特的品质,宜人的香韵以及众多独特的保健功效而闻名海内外,随着碧螺春的闻名,市场上的碧螺春呈现出鱼龙混杂之势。那么如何鉴别碧螺春的品质呢?小编现在就为您详细介绍。五步骤教你轻松搞定!

1、闻:就是闻香味,正的有一股特有的花香果香醇香味。打开包装没有那种特有香味的肯定是假的。久而久之,那种特有的香味是你识别真假的最有效的方法。不熟悉这种香味的人恐怕要经过一段时间。

2、看:看茶叶的颜色是嫩黄的,还是发青黑的;还有茸毛是浮在面上,还是浑身的;前者是假的,后者是真的。

3、泡:先倒水,温度在70-80度,再放茶叶,看它一直往下沉,然后慢慢放开,展现出一嫩芽和一嫩叶便是好的;而且,那碧螺春的箭头朝上的,嫩叶是展开的,而不是平卧而沉在杯底下;倘若是假的,茶叶浮在水面上,然后慢慢沉下去;还有光是尖头,没有嫩叶,或是尖头和嫩叶分离的,以假乱不了真。

4、品:喝了后,茶汤清凉、甜润可口,回味无穷,就是真的。而假的先期的是淡而无味,后期的是苦涩刺喉,甚至有种异味。

5、摸:当然这个方法主要是收购茶叶的人来说,能够体会到和使用到的。一摸感觉条干好,不触手,干湿恰到好处,太干容易碎,太潮容易变色等。倘若是假的,因为是外地来的,已经炒好好长时间了,另外已经转手好几次,所以特别的碎。

茶叶鉴别知识:鉴别茶叶等级


茶叶有等级的划分,一般可以从嫩度、条索、色泽、整碎划分。

1.条索: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等。一般长条形茶,看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看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规格。

2.嫩度:嫩度是决定品质的基本因素,所谓“干看外形,湿看叶底”,就是指嫩度。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容易符合该茶类的外形要求(如龙井之“光、扁、平、直”)。

3.整碎:整碎就是茶叶的外形和断碎程度,以匀整为好,断碎为次。比较标准的茶叶审评,是将茶叶放在盘中(一般为木质),使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依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层。其中粗壮的在最上层,紧细重实的集中于中层,断碎细小的沉积在最下层。

4.色泽: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各种茶均有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无论何种茶类,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质劣。

茶叶鉴别:学会这5个方法和技巧,让你成为品茶高手!


品茶,有人说,品的是其中的禅意,有人说,品的是茶中的韵味,既然是品茶,那就不止“喝”这么简单了。品茶重在品鉴茶水的滋味,讲究的是色香味俱全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品茶吧!

01

看一看

看干茶

一款茶叶给到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它的外形了。

看干茶主要看,色泽、条索、嫩度等是否合乎该品种的特点。不同茶类颜色各异,但品质较好的茶叶干茶都有光泽的。

看汤色

茶汤主要是看色度,亮度,清澈度。

好茶的汤色通常具备3个特点:一是色度明显、二是亮度明亮,三是清澈度高。但判断的时候要排除茶豪等因素干扰,好茶的茶汤允许有一些茶末沉在杯底,但从上往下看是清澈见底的。

看叶底

泡完茶之后的茶渣也会暴露很多信息,好茶的叶底看上去有光泽,摸起来光滑,捏起来有一定厚度和弹性。叶底鲜活至少能说明3个问题,一说明茶叶的原料好,二说明茶的制作工艺好,三说明冲泡得当,茶叶充分泡开,有没有被闷坏。

02

听一听

听讲解

当别人给我们泡茶前,一般会先讲解一下茶的信息,让我们对茶先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包括茶叶的名称、产地、工艺、特色等,这样在品茶的时候就可以留意与其描述是否一致。

听声音

茶叶落入茶壶的声音,可以得知茶叶是紧结还是粗松,是重实还是轻飘。

揉捻不到位的茶条粗松,落入壶中几乎没有声音,紧结成条的茶,放入壶中会有清晰的声音,当然这也与茶壶的材质有关,用白瓷盖碗听声音是最明显的。

03

闻一闻

干闻

“干”即茶叶还没碰水时,这个时候闻到的茶香,通常是配合观察茶叶外形,对茶叶进行一个基本的判断。

干茶的气味,虽然没有泡出来的那么明显,但也能反映茶的一些信息,在没有调节泡茶的情况下,可以抓一把茶呵一口热气来感受茶的味道。

热闻

热闻可以辨别香气是否纯正。

一开始别靠太近,小心蒸汽烫伤。趁热闻最能分辨出茶中的异味,如烟味、霉味、青臭气、馊臭味等等。此外,热闻还可以判断茶香是高扬还是低沉。

温闻

等茶叶温度降下来一点之后,这个时候最容易判断茶叶的香型,如豆香、兰花香、焦糖香等等。

冷闻

冷闻可以了解茶叶香气持久程度。

品质优的茶叶,茶汤冷后依然散发幽雅香气,持久清爽不混杂。如武夷岩茶,独特的花果香在冷闻中更为明显。

04

尝一尝

滋味

尝滋味一般在看完汤色及温嗅后进行,茶汤温度在50℃左右比较适宜。如果温度太高,易使味觉受烫后麻木;而温度太低,味觉的灵敏度会变差。

专业的方法是

用茶匙取适量(约5ml)的茶汤于口中,用舌头让茶汤在口腔中循环打转,使茶汤与舌头的前后左右各个部分充分接触,并感受刺激,全面地辨别茶汤的滋味。然后,吐出茶汤或咽下,体会口中留有的余味。

日常喝茶时,也可以用舌尖抵住上腭,嘴唇微微张开,从齿缝中吸气,使茶汤在口中回转翻滚,咽下后,香气会随着呼气蔓延至鼻腔,这时感受到的茶香会更明显。

05

摸一摸

掂:将一小把干茶放入手心,可以判断其茶叶是否重实。

折:将一片干茶叶折一下,一般来说,茶叶含水量仅为3%左右。

如果脆断说明茶叶含水率低,足够干燥;如果不能利落折断说明茶叶含水率高,可能受潮,最好不要再饮用。

扯:一只手扯住叶片,一只手扯住茶梗,判断茶叶韧性好不好。柔韧度高的茶不容易被扯开,如果轻易就能撕坏的茶,则柔韧度低。柔韧度低的茶活性低,后期转化价值空间不大。

品茶,一种较为优雅和闲适的艺术享受。品茶的“品”,不仅仅是用嘴巴喝,而是调动五官充分感受茶。一两次品不出感觉,但慢慢积累,相信总会能品出属于自己的味道!

《茶叶鉴别:喝茶品茶,五感互通不为难!》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茶叶常识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茶叶常识,以及准备大量关于茶叶常识的专题,如:如何品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