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用水指南:水的硬度对泡茶有什么影响?

发布时间 : 2021-10-01
泡茶用什么水 茶对肾有什么影响 泡茶用什么水好

泡茶用什么水。

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道:“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也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所以水对于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并且素有“水为茶之母”之说。喝茶久了,常听茶人说,这泡茶还得用软水,硬水是要不得的。不禁心生疑问,水的硬度对泡茶真的有很大影响?软水、硬水又如何判断呢?

什么叫水的硬度?

水的硬度,也叫矿化度,是指溶解在水中的钙盐与镁盐含量。硬度单位是ppm,1ppm代表水中碳酸钙含量1毫克/升(mg/L)。钙镁离子含量多的硬度大,反之则小。也就是说,水中含有的钙镁盐含量不同,水的口感也会有差异。比如高硬度的水,就很难喝,甚至有苦涩味,更别说泡茶了。

硬水泡茶

根据水的硬度区分,每升水中钙、镁离子含量超过8毫克称为硬水。当硬水中含有较多钙、镁离子和矿物质的时候,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就会降低,从而导致茶味偏淡。此外,如果硬水中的铁离子含量过高,就会导致茶汤变成黑褐色,甚至会浮起一层“锈油”,茶汤将无法品饮。

但是一棒打死硬水不能泡茶则是不全面的,因为硬水又分为暂时硬水和永久硬水。暂时硬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经高温煮沸,就会立即分解沉淀,使得硬水变成软水,所以称之为暂时硬水。实际上,我们现在泡茶大多使用的都是暂时硬水。

软水泡茶

根据现在的科学分析,水中通常都含有处于电离状态下的钙和镁的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每升水中钙、镁离子含量少于8毫克的称为软水。在自然界中,无污染的情况下,大抵来说,只有雪水、雨水、露水才称得上是软水。

普遍使用软水冲泡的茶叶汤色较亮。其次因为水的硬度还影响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大多软水泡茶使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高,所以茶味浓。但由于空气污染等因素,现在能收集到的可以泡茶的软水少之又少,不建议大家去效仿古人收集雪水、雨水等来泡茶。

综上,选择哪种水泡茶最好,都不是一概而论的,泡茶用水选择暂时硬水和干净无污染的软水都是可以的。

cy316.cOM编辑推荐

泡茶用水有讲究


茶原为中国南方的佳木,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它是古代中国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三皇五帝时代的神农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传,黄帝姓姬名荼,荼即古茶字。

而关于中国饮茶的起源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认为起源于上古神农氏,有的认为起源于周,也有认为起于秦汉、三国。当然,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依据,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且不管茶起源何时,如今市场上的茶按颜色可分绿、白、红、黑、黄、青六大类。

绿茶:绿茶是指采取茶树新叶,未经发酵,经杀青、揉拧、干燥等典型工艺,其制成品的,冲泡茶汤的色泽较多地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主调。龙井、碧螺春、竹叶青、毛尖等均属绿茶类。

白茶:白茶为福建特产,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福鼎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等均属白茶类。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和冲泡茶汤的色泽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市场上有金骏眉、银骏眉、坦洋工夫、正山小种、闽红、祁红、宜红等。

黑茶:属全发酵茶,采用的原料较粗老,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叶色油黑或黑褐,香味醇和,汤色深,橙黄带红。茯砖茶、六堡茶、普洱茶等均属黑茶类。

黄茶:人们从炒青绿茶中发现,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于是产生了新的品类——黄茶,特征是色黄、汤黄、叶底黄,香味清悦醇和。有山银针、蒙顶黄芽、沩山毛尖、平阳黄汤等。

青茶:也称乌龙茶,经过杀青、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铁观音、黄金桂、武夷岩茶、大红袍、永春佛手、台湾冻顶乌龙等均属此类。

其实,无论哪种茶,泡茶的水都是至关重要的。有人说“茶有各种茶,水有多种水,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这说明了茶与水的关系至深,谈茶就要论水。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就提到“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清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谈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说在茶与水的结合体中,水的作用也是非常的重要,这不仅因为水是茶的色、香、味的载体,饮茶时,茶中各种物质的体现,愉悦快感的产生,无穷意会的回味,都是通过水来实现的,而茶的各种营养成分和药理功能,最终也是通过水的冲泡,经眼看、鼻闻、口尝的方式来达到的。

山泉水

山泉水,终日处于流动状态,经过砂石的自然过滤,通常比较干净,味道略带甘美,水质的稳定度高,富含二氧化碳和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非常适合作为泡茶用水,能使茶的色、香、味、形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沏茶后汤色明亮,并能充分地显示出茶叶的色、香、味。但须注意山泉水不宜放置过久,最好趁新鲜时泡茶饮用。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山泉水都可以用来沏茶,如硫黄矿山泉水是不能沏茶的。另一方面,山泉水也不是随处可得,因此,对多数茶客而言,只能视条件和可能去选择宜茶水品了。

深井水

深井水略具泉水性质,用来泡茶亦是不错的选择。

江、河、湖水

属地表水,含杂质较多,混浊度较高,一般说来,用来沏茶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远离人烟,又是植被生长繁茂之地,污染物较少,这样的江、河、湖水,仍不失为沏茶好水。但必须经过充分煮沸,因为这些水多半是暂时硬水,含酸式碳酸盐(钙盐和镁盐)较多,易与茶叶中的茶多酚结合,不仅会使茶汤色泽浑暗,还会影响茶叶色、香、味的质量。经充分煮沸后,可使酸式碳酸盐分解生成碳酸钙和碳酸镁而形成沉淀,使水软化,消除酸式碳酸盐造成的影响。

自来水

现在城市里的人大多使用自来水,这种水也多为硬水,往往还要加漂白粉消毒,尤其在夏季漂白粉的使用量会稍有增加。用自来水沏茶,会有一股异味。倘若先将水贮在缸内,静置过夜,使漂白粉中的氯气散失,并延长煮沸时间,既能使水软化,又能驱散残余的氯气。用这种处理后的水沏茶,茶的汤色明亮,也能保持茶叶较好的色、香、味,饮之清醇爽口。

纯净水

现代科学的进步,采用多层过滤和超滤、反渗透技术,可以将一般的饮用水变成不含有任何杂质的纯净水,并使水的酸碱度达到中性。用这种水泡茶,净度好、透明度高,沏出的茶汤晶莹透彻,而且香气滋味纯正,无异味杂味,鲜醇爽口。市面上纯净水大多数都宜泡茶。除纯净水外,还有质地优良的矿泉水也是较好的泡茶用水。

蒸馏水

蒸馏水是人工制造出的纯水,水质绝对纯正,对茶汤色味毫无增减作用,泡茶效果并不优于其他水质,加上蒸馏水的成本高,以蒸馏水泡茶的人并不多。

古人云:“水为茶之母”,又说“茶必借水,然后发其德”,可见水对茶是何等重要。如果水质欠佳,茶叶中的许多内含物质受到污染,人们饮茶时既闻不到茶的清香,又尝不到茶味的甘醇,还看不到茶汤的晶莹,也就失去了饮茶带来的好处,尤其是品茶给人带来的物质、精神和文化享受,因此泡茶用水是十分有讲究的。

泡茶用水之古人如何说水


古人如何说水

1,水要甘而洁。

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水泉不甘,能损茶味。”赵佶在《大观茶论》中指出:“水以清轻甘洁为美。”王安石还有“水甘茶串香”的诗句。

2,水要活而清鲜。

宋代唐庚的《斗茶记》记载:“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明代张源在《茶录》中分析得更为具体,指出:“山顶泉清而轻,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清而白。流于黄石为佳,泻出青石无用。流动者愈于安静,负阴者胜于向阳。真源无味,真水无香。”

3,贮水要得法。

如明代熊明遇在《罗岕茶记》中指出:“养水须置石子于瓮”,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进一步指出:“水性忌木,松杉为甚,木桶贮水,其害滋甚,洁瓶为佳耳。”明代罗廪在《茶解》中介绍得更为具体,他说:“大瓮满贮,投伏龙肝一块,即灶中心干土也,乘热投之。贮水瓮预置于阴庭,覆以纱帛,使昼抱天光,夜承星露,则英华不散,灵气常存。假令压以木石,封以纸箬,暴于日中,则内闭其气,外耗其精,水神敝矣,水味败矣。”

古人泡茶用水的“洗水”和“养水”之说


古人非常讲究泡茶用水,甚至把“石泉佳茗”看作是“人生清福”。但名茶难得,好水则更为不易,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贫人不易致茶,尤难得水。”为此,古人就想到一些解决和变通的办法,不仅设法保持其水质,而且千方百计提高其水质。比较常见的就有“洗水”和“养水”之说。

洗水

山泉泡茶固然是好,但名泉之水不易得,所以古人认为普通的水或是水质变劣的泉水,只要“洗水”得当也可以泡茶。“洗水”即洁水,其实就是提高水质。

“石洗法”,即让水经石子过滤后再饮用。

“炭洗法”,干土、木炭具有吸附能力,可吸附水中尘土等脏东西,净水作用十分明显。此方法可以说是现代净水器的前身。

“水洗法”,这是乾隆皇帝的发明。乾隆帝嗜茶,外出时车载玉泉水随行,但时间久了水质变劣,他捉摸出一种“洗水法”。具体做法是:“以大器储水,刻分寸,如他水搅之。搅定,则污浊皆沉于下,而上面之水清澈矣……”现在看来,这种方法未必科学,但还是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对泡茶用水的讲究。

养水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所谓“汲泉远道,必失原味”为避免水味、水质变差,古代的品饮专家们想出“以石养水”方法。“以石养水”是保持其山泉之味、之质,而带石而煮,更是增添了煮茶的清幽之趣。

名泉之水,古人是通过“以石养水”的方法来保持其水质,但名泉之水,可遇而不可求,所谓“居家,苦泉水难得”。古人们还尝试过用其他的“养水”方法,目的是为了使普通之水能达到名泉之水的泡茶效果,如“以露养水”。明代的朱国桢就因泉水难得,把日常用水煮开后倒入大瓷缸,到了夜里“开缸受露”,这样“养水”三天后,据说“烹茶与惠泉无异”。

古人为了泡茶用水,真是千方百计,费尽了苦心。但有些方法现在看来,未必可行,乾隆皇帝“洗水”真的洗干净了?或许只有天知道,其实古人的“洗水”、“养水”,不仅是为了去杂质和养水味,也不失为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增加品茶乐趣的一种途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