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怎么样才叫“懂茶”?看看茶行业人的经验之谈

发布时间 : 2021-11-14
怎么样叫浓茶 怎么样的才算是好茶 怎么样才算是好茶叶

怎么样叫浓茶。

什么叫懂茶?对于一个标准混乱,说法芜杂,信用不足的领域,所谓大师并不见得真“懂茶”,而普通的茶友也不见得离“懂茶”那么遥远...针对市场的现状,我们品一款茶,要有几个大的原则。

懂茶按照道理来讲,包括懂得茶的各个方面,比如原料、工艺、存放、冲泡、甚至茶树生长的相关知识。这其中对于初学来说,最最重要的,关系也最密切的是品鉴。

由品鉴的建立,可以产生兴趣,可以进一步的了解产生这些口感的原因,这样慢慢的就把上面说的那些原料、工艺、存放、冲泡的知识串起来了。而反过来,从书本上看来很多说法,但并没有和品鉴建立联系,实际上都是抽象的知识,用不上,很多时候反而会闹笑话。

所以,如果关于“懂茶”只讲一篇文章的话,那就是要讲品鉴了。针对市场的现状,我们品一款茶,要有几个大的原则。

一、要屏蔽无关的信息,存疑有关的信息

在信息发达的时代,很好的茶不会太便宜,这是对的,但是价格和品质并没有正相关的关系,很多价格惊人的茶,根本到不了及格线。高的价格,仅仅是因为炒作,营销策略,或者完善产品体系而已。而很多优质的茶,即使不算廉价,也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故事更是可以随意发挥,怎么说都行,无论这里面有什么大人物,大老板,大师,听听就得了,就算是真的,他们未必懂,也未必和茶有关系。对于垃圾茶,故事把这茶说的越难得,其实越好笑。

什么叫有关信息?树种、产地、树龄、生长环境、年份、工艺等等。

这些信息当然对我们了解一款茶有帮助,但实际上市场诚信不够,你得到的未必是真实信息。即便对方不是存心欺骗,但是他的了解可能也很有限,或许只是道听途说,不妨存疑。

古树茶兴起,茶叶市场到处都是古树,再不济也是小树,没有人大张旗鼓的宣称卖的是台地,但实际上最基本的常识是,台地的产量要远远大于古树。

班章、冰岛成名,市场上到处是班章冰岛的茶饼。但实际上常识是,这两个地方的古树原料产量有限,基本没有在小市场流通。

对于老茶来说,考证各种包装,研究各种历史,当然也可以,但实际上常识是,这种折腾远不如泡一壶试一试更靠谱,因为老茶真的实在太少,即便是真的,存放不得当,还是没有意义。

二、要符合人性、符合常识

对于初入门者,好茶的妙处不一定能充分体会,但是坏茶的差一定可以辨别出来。令人感到难受、感到不适、感到不爽的口感,无论再怎么包装,也不要轻易认同。

早期很多人在推广所谓烂木头、麻袋片甚至棺材板味道的老茶,这个已经在挑战品鉴的底线,反人性了,珍爱生命的话,还是要远离的。

符合常识,就是好茶和其他好的食物饮料一样,有一定的共通性。如果说法与常识相悖,也要慎重。

任何的食品与饮料,如果要说好坏,就要涉及到种种的特质与评价标准。我们肯定不会用辣度和咸度高低这种标准来评价一道菜的好坏;同样的,我们当然也不应该用“霸气”与否作为评价一款茶的核心标准。

三、放下成见,保持开放的心态

人有时候很奇怪,如果极为有限的知识被奉为金科玉律,并不清楚适用的范围,那比没有知识还要糟糕,知识就会成为障碍,这就是所知障。

红茶的品鉴,和绿茶、普洱茶的不会完全一样,也不需要完全一样。一款古树,不像班章、不像易武、也不像冰岛,这和他的品质没有任何关系,他不需要像你熟悉的这些茶,何况你熟悉的样本还很有可能是错的。

对于一个山头,一个年份,不要轻易的肯定和否定,因为一个山头可能意味着十几个品种甚至更多;而同一个年份,不同产区的气候差异很大,有的本来就不是一个气候类型。

就普洱茶的外观来说,有各种的形态,大叶中叶小叶,圆叶尖叶扁叶,所以仅仅通过外观,你没法对品质下一个判断。

如果我们看这些年普洱茶存茶观念的转变,就会发现,很多基本问题尚未搞清楚,甚至教科书上的很多观念完全来源于想当然的猜测而非实验。

这里的建议还是,无妨先把自己清零,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从最基本的品鉴原则开始,免得因为各种先入之见错过有价值的东西。自己觉得好喝的正品茶,就是好茶。

精选阅读

究竟什么才叫喝茶?


茶,一身清正,忌俗、忌尘、忌噪音、忌油腻、忌膻腥,她是天地日月孕育的精华,呼吸山岚云雾雨雪之清。无论是沏泡在壶中,还是收藏在罐里,都掩盖不掉她的清灵之气。

茶,虽然经历采摘、杀青、揉捻、晒干等多道工序,但她都是一个活的生命,只要一遇到水,更是演绎生命的精彩,释放生命的本色,让你体味生命的原味。

喝茶容易泡茶难,火之过燥,沏之过急,闷盖过久,都得不到茶的真味,只能闻到烟火的熟汤气。如今,喝茶花样迭出,又是柠檬,又是玫瑰,又是茉莉,又是菊花,都失去了茶的本色,丢失了茶的本真,把茶的鲜爽清香,醇和回甘,浓醇甜润,醇滑可口,耳目清亮等体验全都丢失了。

那叫什么喝茶?喝茶,是种心灵的放假,精神的滋润,三五好友,于山水之间,选个幽静之地,泡上一壶……慢慢等待,细细去品,让你浮躁的心态平稳下来,让你矜持的神情放松开来,然后你嗅到久违的茶香,看到叶片在杯中自在沉浮的姿态,于是你注意到竹影摇曳,听到高树鸟鸣,于是你的思绪变得清新而高远,无尽的快感渗透到身体的每个细胞,这时,凭这茶在你不知不觉中助你进入“宁静致远”的境界。

生活有茶,乐在其中。茶是好东西,更何况是每天聆听音乐3万秒的快乐普洱!

究竟怎样叫“懂茶”,这篇文章补全了


上个月发过一篇文章《究竟怎样叫“懂茶”,这篇文章告诉你50%》,后来没有下文了,拖得有点久,今天把它补全。

一篇文章能把这个问题说透吗?也能也不能。

说不能,有些知识,有些经验,是需要积累的,这个无法完全否认。

说能,是这个框架,这些关键点,这个体系,是能讲出来的。何止一篇文章,几句话就能说完,但是还是需要把他掰开揉碎,才能消化。

我们取个折中,来点个眼目,至于具体的知识,你自己随着经历的茶再慢慢补充不急。这个眼目很重要,有了这个,你和别人上手就大不相同!否则你学了很多知识,还是一团浆糊。

在进入更深层次的讨论之前,我们还要再补充一个前提。

什么前提呢?干净!

这个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食品卫生,这个不用多说了,现在基本上都没太大问题,即使有问题也好发现。

第二个层面叫食品安全,这个就不那么容易发现了,基本上能让人不需要考察就能放心的只有古树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或者你有条件深入原产地,或者你找到了让你信任的来源,这里不展开。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需要把品茶做一个类比,品茶像什么呢?说得近一点的,类似于品其他的饮料,比如咖啡、葡萄酒,或者品尝中西美食。这些主要都是嗅觉与味觉上的。如果再拓展一些,类比于视觉、听觉,那我们说像看一幅画,听一段音乐。有了这些类比,思路就打开了,下面就好说了。

好,可以进入正题了。

品茶也好,欣赏任何美好的事物也好,大体经历三个阶段:

“整体——细节——整体”

整体

什么意思呢?我们一上来对一个曲子,一幅画,会有一个整体的印象,impressing。这个是我们所谓美学的一个直觉,这个非常重要,比具体的参数要重要。

现在通行的茶叶审评,都是参数为基础的,你这个是不是唱反调呢?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参数太具体,就很难和好坏建立联系。有人说,应该根据内涵物质多少来定高低,还真不是这样,适当的盐对一道菜是好,但过度就是不好。我们没法通过咸度、辣度这样的指标来评价菜的好坏。当然更不可能根据红色或者绿色的占比来评价一幅画。

举个例子,茶里的酸味多少是好呢?这个没法具体量化,如果是果酸,或者梅子香中透着梅子酸,那么这个酸度可以略高一些,会拉开口感的层次,并且增加回味。而如果是馊的酸味,或者其他不愉悦的酸味,那一点都不能有。

不仅如此,口感不仅对应科学参数,也是个文化概念。老的咖啡客能接受偏酸的咖啡,而菜鸟不太接受这种口感,因为品鉴的经历,文化等等综合因素会影响你的评价。同样的,偏热带地区的老茶客,对茶中苦涩的接受度远远高于北方的新茶客,这本身没有对错,但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个参数不是绝对的。

参数不是不能有,合理的参数往往是抽象的、综合的;比如香气,滋味。这个没法完全量化,是一个综合的感受,所以有合理性。一旦太具体了,就会出问题,适用于绿茶,就不适合普洱茶;或者你用油画的标准衡量水墨,那都是自寻烦恼。

我们一开始,还是要有一个整体的感受,这个是不要预先设计的。预先设计会带来麻烦,你喝过一款糖香饱满的茶,于是你脑子里就盯着一个糖香去品茶,那这款茶可能有很迷人的兰香,或者层次丰富的坚果香,但你过于关注一个点,就会失去整体。

初级的茶友谈茶,常会说一个“霸气”。这个也有很多误解。这个霸气并不是口感的浓度。如果仅仅是浓度,我们可以有太多方法达到“霸气”,比如加大投茶量,增加冲泡时间,选择极为苦涩的品种等等,这如同做菜拼命加辣椒一样,毫无意义。所谓的“霸气”,如果有合理性的话,指的是一个口感的冲击力与爆发力,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一个空间感,这还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感受。

不过,我们在评价一款茶的时候,还是要尽量避免“霸气”,“柔”这类空泛的词语,这些词语误导性往往大于建设性。

关于这个整体的感受,先说这么多。这个更多的是一种美学直觉,概念少一点更好。我们看到了一幅梵高的画,一下子感觉到了冲击力,感受到燃烧的生命激情,感受到纯真的情怀;我们听到了一首古琴曲“流水”,仿佛来到了松间林下,与风语泉鸣相和,与天地精神往来;这些都是整体的感受,而非具体分析某个色彩构图,或者某个音符音节带来的,那个是后面的事。

细节

当我们整体有了一个愉悦的感受,我们开始关注到细节。我们试图来理解这种美好,让这种美好可理解,可交流。那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些参数,或者说一套语言系统了。

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语言系统,同样是茶,不同大类也有不同的语言系统。岩茶与普洱茶的语言系统也不同,这是和茶的特点以及背后的文化相关的。邓时海的《普洱茶》最大的贡献还不是整理老茶,这个争议比较多。而是借由品鉴老茶,建立了一个语言系统(当然也是整理总结前人),让品普洱老茶的可交流性大大增加,这个就有意思了。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升堂入室话品茶:升堂,搜肠掐肾寻妙语》,就是讲这个语言系统的。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这里不详细展开了。

细节可以加深我们的理解,我们不仅能更好的理解一开始的愉悦感受,随着对这套语言系统的掌握,还能有更多的发现。这就是新茶客和老茶客的区别(前提是没有喝糊涂掉)。我们一开始听京剧,只朦朦胧胧的感觉一点点唱腔的美,随着我们深入,我们能体会不同流派的差异与特色。我们一开始看书法,和我们对笔触、结构有了一定认识再看书法,会大不一样。这是一个台阶。

回到茶上来,目前的语言系统远远称不上完备,但是仍然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我们谈喉韵、谈回甘,就是把模糊的美好感受总结出来。但是这些词汇也面临误解,过于苦涩带来的回味,和美好的回甘不一样;喉部的其他刺激和喉韵那种清凉舒适也不一样。

那怎样来把握这种知识呢?只有一个办法,喝好的东西,然后比较。如果你要欣赏好画,那就看博物馆的精品,然后和泛泛之作比较,高下立现。如果你整天去潘家园的地摊练眼,那肯定是越看越糊涂。同样的,如果你经常喝着来路不明的茶,听着各异的说法,也很难有所提高。比如刚开始喝茶的时候,喝了很多“冰岛”,但是越喝越糊涂,因为来源不清,基本没有真的。直到喝到真正的冰岛,鲜明的特点一下子让人记住,建立起标准,那就豁然开朗了。

我见过太多越做越糊涂的茶人,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口感判断都丧失了,还不如刚接触茶的茶友,那就太遗憾了。说到底,是被各种说法搅浑了,建立了混杂错误的标准。这种我也没有办法,只能先清零,回到基本的口感判断,然后从头再来。

当然进入到细节,有的东西是可以通过练习提高的,比如对香气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这个是天分和工夫并存的,一定程度上勤能补拙。其实大多数人还是具备一个基础,只不过没有认真关注到这些点上,没有系统的训练而已,并没有那么神秘。

细节涉及到很多方面,可谈的东西比较多,这个就是我说的,需要经历来填补的东西。如果想深入,就需要我在升堂入室那篇文章里讲的,从一个个概念入手,来全方位的剖析。但是上面讲的大原则和方法更为重要,是清楚和糊涂的分水岭。

整体

我们掌握了大量细节的知识,还需要整体来看,因为整体并不等于细节相加。香气、滋味、汤感、生津、回甘……这些标准也是相对的。厚重一定好吗?咖啡里面劣质咖啡往往是所谓“厚重”的,而优质咖啡更加清纯一些。所以如何认识这些参数,需要我们的综合审美能力,需要我们回到整体。

这个笔触用在这里,简直是妙到毫巅。这个色彩用在这里,真的传神。但是你不能简单的说这个笔触和色彩就是好,是在这个整体中,体现出它的好,随便放在别的地方,未必好。我们所有的参数,都要放在整体中重新认识。

香气清扬的有好茶,香气低沉的也有啊;汤感厚重的有好茶,清纯的也有啊;滋味丰富的有好茶,滋味单纯的也有啊。有的菜是滋味丰富,但有的菜就是吃最纯粹的本来之味,略加烘托就好。有的画富丽精制,但倪云林的就是那么淡淡的涂抹,八大的就是那么潇洒的几笔,谁敢说不好。

再回到整体,这个时候才是看底蕴的时候,你对茶的理解,不仅仅是一开始的直观,也不仅仅是各种参数的剖析,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台阶上,这个时候,可以谈意境、谈韵味、谈人生。这个背后是你的文化修养,是你的人生境界。

但是这个谈是有基础的,什么基础,就是你对这款茶比较充分的理解。你不能一上来就附会一些什么高雅境界,那没有意义,你连基本的好坏都分不出来,能谈境界吗?也不是学了一些概念就去硬套,那也没有意思。说到底,市场这么混乱,还不是人们为利所驱使,玩一些概念,胡说八道给搅的吗?

说到底,品茶是一件个人化的事情,你当然可以和清茗知音相视一笑。但内心的感受仍然是无可替代的。为利所使的人或许可以得利,但未必能得到这样的享受。

品茶这件事,先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大致梳理一下普洱茶市场流行的历史,从易武到班章,所谓霸气,是关注强度的阶段,这个是最最初级的。之后冰岛,是关注单一特点,单一参数的阶段,冰岛是那种很纯粹,很好总结的好茶。之后景迈,开始关注香气(和工艺有关),进入更深的探讨。未来如何发展,其实看了这篇文章,你应该很明白。只不过,大众品鉴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时间罢了。

茶道,怎么样喝茶才不失礼


在茶桌上做了一个动作或者说了一句话,让场面一度陷入尴尬,却不知道自己问题出在哪里。不了解茶席上的礼仪,就很容易在茶桌上出糗。无论我们是主人还是客人,应该知道以下的细节让我们不失礼。接下去就跟着小编来看看吧。

泡茶

一、避免接触他人杯口

在现实中我们也看到一些倒茶者如此泡茶,拿杯子不讲究方式,直接用手拿杯口或者赏玩他人自用杯。

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无论取杯还是奉茶、借看他人自用杯。都应该一只手托住杯底的一个点,另一只手则扶住茶杯的1/2以下把环处或杯子的下半部分,手指切莫触及杯口,如果有条件,在逢茶时,尽量使用茶托。

二、茶席布置简单

无需奢华,但需洁净,不使用的器具尽量在桌面以外,如为干泡,必须出现在桌面的渣方(水盂),应尽量放置在顺手,但不抢眼的地方,杯子及用具。花器等装饰,应符合主题;盖置一类的小件装饰,颜色、材质应细细选择,尽量与茶席融为一体或与主泡器具呼应。避免喧宾夺主。

三、茶具清洁

所有茶器茶具从外观上看必须是干净透明的,杯子里没有茶垢、杂质、指纹等之类的异物附着杯子上面。许多人喜欢使用老物品,因为上面残留着岁月的痕迹,这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不包括玻璃公道上黄褐的茶垢,也不包括渣方、壶承、茶盘上面残留的令人不悦的水渍或茶渣。这些个人喜好和不拘小节,请尽量不要应影响到他人的感官。

四、逆时针的讲究

在进行回转注水、温杯、烫壶等动作时用双手回旋。一般使用右手,按逆时针方向,类似于招呼手势,寓意“来、来、来”表示欢迎。反之则变成暗示挥斥“去,去、去”了。若为左手则为顺时针。

五、顺时针的讲究

一般茶主人都以右手持壶或公道为宾客倒茶,应自左到右顺时针倒茶,这样壶口或公道口是倒退着为宾客分茶,因为如自右到左逆时针则口向前冲着为宾客倒茶,壶嘴不断行向前如一把利刃,变成一种含侵略性的动作,大家就会坐立不安。当然,如习惯左手持壶,则可自逆时针。

泡茶

六、取茶

将茶筒中的茶叶放入壶或杯中,应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摄取,不要用手抓。若没有茶匙,可将茶筒倾斜对准壶或杯轻轻抖动,使适量的茶叶落入壶或杯中,这是讲卫生、讲文明的表现。

七、分茶

所谓“高冲水,低斟茶“讲求的就是要注意不得溅出茶水,做到每位客人茶水水量一致,以示茶刀公正平等,无厚此薄彼之义。分茶时,茶杯多放于客人右手的前方。

八、茶满欺客

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俗话说:“茶满欺客”,茶满不便于握杯啜饮。

九、最后为自己添茶

习惯上,最右方的茶原是尾席,斟茶适量,每一泡茶,都应由茶主人进行扫尾。茶主人应随时关切每一道茶汤的变化,以便随时调整泡茶要素,以更好的发挥茶汤的品质。

十、续茶

客人喝完杯中茶,并且到了“尾头”,应尽快“续杯”。如果发现客人的杯子有茶渣,应该替客人重新洗杯,或者换杯。主人应熟悉茶品状况,若茶汤已现水味,应及时换茶。晚上品茶不宜太晚,适当注意观察,在喝的尽兴时候,也应该掌握茶局结束的时间。

喝茶真有很多讲究,自己在茶桌上的举手投足,都代表了自己的修养。希望以上的内容对你有帮助哦!

怎么样才算是“健康喝茶”呢?


说到喝茶很多人都会说喝茶谁不会呢?那又有几个是真正懂得“健康喝茶”的呢?中医表示,根据不同的体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时间,选择喝不同的茶叶。

有的人为了追求全面体验茶叶带来的快感,选择空腹试茶,认为这样能保持灵敏的味觉,其实却大大增大了茶叶对身体的危害。

那么怎么样才算是“健康喝茶”呢?

1、不同体质

平和体质:这是一种相当健康的体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任何茶类均适合品饮,适个人口感习惯而定。

阳虚体质:阳虚体质的人平素畏冷,手足不温,易出汗;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这类人群建议以喝红茶或熟茶为主,对胃有暖胃和保护作用,老熟茶煮着喝效果会更好。

阴虚体质:指由于体内精、血、津、液等水份亏少,以阴虚内热和干燥等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这类人群建议喝白茶和老生茶,能起到滋阴和清热的保健作用,适当加些枸杞、菊花或决明子一起冲泡,效果会更好。

痰湿体质: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易形成痰湿时,便可以认为这种体质状态为痰湿体质,多见于肥胖人,或素瘦今肥的人。建议按季节或身体状况来喝生、熟茶均可,若有陈皮普洱,不但可以去痰湿,还可以降“三高”,效果更佳。

湿热体质:湿热体质的人面对的可是两个麻烦,首先是体内的热气使皮肤容易生疮长痘,其次是淤积在皮肤中的湿气使痘痘不容易痊愈。还会有胸闷、食欲不振、心烦气躁等症状。建议此类人群多喝生普洱,如若肠胃不好,可以喝一些有一定年份的老生茶,去湿热而不伤胃。

2、不同年龄

12—18周岁的少年时期,处于身体的发育期间,对于饮食吸收的营养反应相对敏感,各项器官承受能力较弱;此时应选择一些温润的茶品来喝。例:陈年普洱、老六堡、老白茶等。

这些茶经过多年存放茶性变的温润,内在物质丰富,对身体能起到益处。少年饮茶要清淡,减少投茶量,一般上午吃过早餐后30分钟和下午适饮,晚上少饮。

18—40周岁的青年时期身体健壮,精力旺盛,身体抵抗力强;不过这个年龄段的人们酒宴聚餐活动多,大量饮酒造成了亚健康状态,所以要特别注意保养和日常生活的饮食;对于饮茶的选择比较广泛,像绿茶、白茶、乌龙茶都是不错的选择,可以提神益思、消食化瘀、排毒轻身,还能保护肝脏,有助于解酒;男士还可以饮用些生普,能很好的解油减脂,有明显的减肥功效。

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体承受能力差,心脑血管疾病增加,骨骼柔韧性减少,易出现骨质疏松。老年人最适合饮用红茶和煮饮一些老黑茶、老白茶,红茶对骨骼和心脏有保护作用,是老年人最适合的。还有一些老茶,可以调理肠胃,排毒轻身,也适合老年人饮用。老年人饮茶也要淡饮,不可太浓,吃过晚饭要少饮。

3、不同时间

人在睡了一夜之后,身体往往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喝红茶则可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能够祛除体内寒气,让大脑供血充足。

红茶性质温和,可在每天早上起床后冲泡一杯,在吃过早餐后饮用。需要提醒的是,千万不要空腹喝茶,因为茶叶中含有咖啡因,空腹喝,可令肠道吸收过多的咖啡因,会出现心慌、尿频等不良反应。时间久了,还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B的吸收。

午后适宜喝青茶或绿茶

通常情况下,人体在中午时分会肝火旺盛,此时饮用绿茶或者青茶可使这一症状得到缓解。

青茶性甘凉,入肝经,能清肝胆热,化解肝脏毒素,且维生素E含量丰富,能抵抗衰老;绿茶则入肾经,利水去浊,令排尿顺畅。另外,绿茶中茶多酚含量极高,抗氧化、消炎效果好。

晚间适宜喝黑茶

人在吃了三餐之后,身体会积聚一些肥腻之物在消化系统内,倘若晚饭后能够饮用一杯黑茶则有助于分解积聚的脂肪,既暖胃又助消化。

黑茶性质较温纯,不会影响睡眠。

空腹喝浓茶危害最大,身体健康乃革命的本钱,合理的根据身体状况在对的时间里选上对的茶叶。

懂香才懂茶


茶叶香气组成复杂,形成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品种、地域、栽培条件、鲜叶质量、加工方法等都会影响着茶叶的香气。著成品茶香气归纳为以下九种香气类型,不妨一起看看,你杯中的茶是什么香型?

1:毫香型

干茶白毫显露,冲泡时茶叶所散发出的特有香气,称之毫香。凡有白毫的鲜叶,嫩度在一芽一叶以上,经正常制茶过程均可能会有毫香。

茶叶示例:如银针茶一般都具有典型的毫香,另外部分毛尖、毛峰则有嫩香带毫香。如白毫银针、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

2:嫩香型

茶叶的一种鲜嫩香气。凡鲜叶新鲜柔软,一芽二叶初展,制茶及时,会带有嫩香。

茶叶示例:各种毛尖、毛峰等,如都匀毛尖、紫阳毛尖、峨眉峨蕊、雁荡毛峰等。

3:花香型

茶叶散发出类似的各种类似鲜花的香气,按花香青甜的不同,又可分为青花香和甜花香两种。青花香香型可包括兰花香、枙子花香、珠兰花香、米兰花香、金银花香等。甜花香的有玉兰花香、桂花香、玫瑰花香和墨红花香等。其品种很多,一般鲜叶嫩度为一芽二叶,制茶合理,会有一些花香特点。

茶叶示例:属花香型的茶有青茶、花茶和部分绿茶、红茶。青茶如铁观音、包种、凤凰单枞、水仙、浪菜、台湾青茶等有明显的花香。花茶,不同茶品有其各自的花香,其中以茉莉花香占的比例较大。绿茶中如桐城、舒城小兰花、涌溪火青、高档舒绿等有幽雅的兰花香。

4:果香型

茶叶中散发出类似各种水果香气,如毛桃香、雪梨香、佛手香、桔子香、李子香、香椽香、菠萝香、桂圆香、苹果香等等。

茶叶示例:闽北青茶及部分品种茶属此香型,红茶常带有苹果香,如白琳工夫、滇红工夫等。

5:清香型

香型包括清香、清高、清纯、清正、清鲜等。一般见于鲜叶嫩度在一芽二、三叶,制茶及时正常的绿茶等;另外,少数闷堆程度较轻,干燥火工不饱满的黄茶和青茶类摇青、做青程度偏轻及火工不足的,香气也属此香型。

茶叶示例:清香属绿茶的典型香,如竹叶青、恩施玉露、蒙顶黄芽;此外如清香型铁观音也是此香型。

6:甜香型

该香型包括清甜香、甜花香、干果香、甜枣香、桔子香、蜜糖香、桂圆香等。凡鲜叶嫩度在一芽二、三叶,红茶制法,可能会出现这些特点。

茶叶示例:甜香为工夫红茶的典型香型,如宜红工夫、滇红工夫、闽红工夫等。

7:火香型

凡鲜叶较老,含梗较多,制造中烘焙火温高、充足、糖类焦糖化。该香型包括米糕香、高火香、老火香及锅巴香在内。

茶叶示例:属此类型的有黄大茶、武夷岩茶等。

8:陈醇香型

像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和湖南黑茶,在长时间的存放过程中,伴随着持续的后发酵等一系列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呈现出陈醇香型。很多普洱茶爱好者所推崇的“越陈越香”及“陈韵”,主要指的就是这类香型。

茶叶示例:属此类型的茶有陈放的普洱茶、六堡茶等。

9:松烟香型

凡在制造干燥工序用松柏或枫球、黄藤等熏烟的茶叶,一般具有松烟香。

茶叶示例:属此香型的茶有小种红茶、沩山毛尖、六堡茶及黑毛茶等。很多时候也是各种香型的综合呈现,可能以一种或几种为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