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的过年习俗

发布时间 : 2021-12-21
杭州的绿茶 绿茶杭州 杭州胎菊作用

杭州的绿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杭州人的过年习俗”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杭州人的过年习俗”相关知识!

从钱王定都临安算起,杭州人过年少说也有千把年的历史了。至于杭州人的过年习俗,说来话长,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下,浓郁的古都遗风和淳厚的文化氛围沧桑般地溶入喜庆、欢快、团聚、祥和的气氛当中。

吃是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农历腊月初八,也称腊八日,杭州先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和荔枝做成腊八粥,并馈赠亲友,这是杭州人过年的前奏。这碗粥起源于南宋寺庙,原本为僧家斋供用品,称之为七宝五味粥。

不知从何时起,这碗着名的稀饭,从寺庙流传到民间,把僧俗搅和在一起,并逐渐形成了杭州人腊八日烧八寺香的习俗。八寺有上八寺和下八寺之分,上八寺为城隍山的海会寺;严观巷的开元寺;灵寿寺巷的义乌寺;羊市街的灵芝寺;清泰门的长庆寺;马坡巷的惠林寺;横河桥的保国寺;马市街的佛惠寺。其中义乌寺原名为灵寿寺,明代戚继光抵御倭寇,曾招义乌兵驻扎在灵寿寺,杭州人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改灵寿寺为义乌寺。下八寺为艮山门内的定香寺;华藏寺巷的华藏寺;王马巷的白衣寺;贯桥的法轮寺;永福寺巷的永福寺;竹竿巷的天长寺;狮虎桥的祥符寺;忠清巷的白莲花寺。撇开战乱和朝代更叠,通过上八寺到下八寺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杭州由东南向西北延伸和发展的脉络。过年时节杭州香火旺,除了宗教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避难功能。早先杭州有句揶揄躲债人的老话,叫做年廿七,勿着急;年廿八,想办法;年廿九,有有有;三十一日不见面,初一见面拱拱手。大年三十夜,以前杭州人家里一般都备有几只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猪大肠叫做常常顺利;鱼圆肉圆称为团团圆圆;鲞头煮肉就是有想头;春饼裹肉丝暗指银包金丝;黄豆牙叫如意菜;落花生叫长生果;黄菱肉、藕、荸荠、红枣四物并煮美其名曰有富,杭州话藕的谐音为有,黄菱肉形似元宝,音形相加等于有富。

拜年祝福是过年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动。大年初一,杭州先民开门头一件事就是放炮杖,俗称开门炮,张帖开门大吉,然后拜天地神马,拜家堂,拜灶司,拜祖先神像,再然后按辈分家人行拜年礼。比较有趣的是亲朋好友之间的相互拜年,需要手持名片,古称飞片,上面写有造访者家中全体男士按辈分排序的姓名,如某某率子侄某某,孙侄某某,曾孙某某之类,片尾注某处,老话叫注地脚。有些文墨的家庭或小康富贵之家,新年伊始,家中必备题有题凤或留芳两字的专用记名本,记其亲属或飞片;记事本的上首四栏是主人为讨吉利自己填写的,第一是寿百龄老太爷,家住百岁坊巷;第二是富有余老爷,家住元宝街;第三是贵无极大人,家住大学士牌楼;第四是福照邻老爷,家住五福楼。造访者虽是杜撰,好在杭州确有其地名可供陪衬。现在看来,这类拜年祝福的风气,已显得过于迂腐和悖时,只有敬老爱幼的纯朴民风和历史延续的地名,还留下一点点过去拜年祝福的痕迹。

过去杭州可供人游玩娱乐的场所,只能用螺蛳壳里做道场来形容。杭州百姓终年劳作,只有过年才有闲暇。虽说钱塘自古繁华,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参差十万人家新年公认的游乐的场所只有城隍山和梅花碑两处。以至新年期间,杭州人亲朋好友相见,必问城隍山去过没有?梅花碑去过没有?当时的城隍山,山径两边一面是庙宇道观,一边为商家店铺,其中以茶坊为最多,着名的有放怀楼、景江楼、见沧楼、望江楼、映山居和紫云轩,茶仿器具精巧雅致,陈设典雅,廊檐高悬五色景灯,各处茶坊卖茶之外,还佐以各式茶点小吃,城隍山的蓑衣饼就是其中的一绝。蓑衣饼也叫千层饼,用麦粉和油加糖制成,蒙茸如蓑衣,其色如雏鸡,油而不腻,松脆可口,入口即化。到如今,当时着名的茶坊酒肆,早已灰飞堙灭,唯有蓑衣饼还在城隍山占有一席之地,历久而不衰。

梅花碑在佑胜观路以南,这里是南宋德寿宫的遗址,宋元更替以后,德寿宫仅存梅花石刻碑一块,于是宫名沦落成碑名,碑名再衍化为地名。梅花碑高一丈有余,为当时名家所画,据传在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真碑被搬到北京,留下一块赝品糊弄杭州百姓。清时,梅花碑东面为织造衙门,西面为育婴堂和观梅古社,两边街广路阔,南北不过数百米,平时医卜星相、糖色果点、各式摊贩云集,新年里更有卖艺者、说大书者、唱大戏者加入其中,摩肩擦踵,热闹非凡。民国后,织造衙门改为行政公署;在城站和旗营即现在的龙翔桥设立了两个戏院;湖滨和龙翔桥一带的旗营城墙被拆除后,旧址被开辟成公园,西湖少了一道屏障,杭州多了一块绿地,于是喜欢风景者,逛湖滨、荡西湖、穿梭在苏白两堤;爱热闹者,去戏院,赶庙会,各得其所。此后新年里城隍山、梅花碑去过没有之类的寒喧,渐次从杭州人的言语里消失了。

老杭州过年的娱乐活动大致有锣鼓、纸鸢、龙灯和花爆。所谓锣鼓又称年锣鼓,在大锣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锣和竹板。年锣鼓在正月初五之内,多为商家所用,另外,年锣鼓还有为其它娱乐活动喧染助兴的功能。杭州人对各式年锣鼓有自己的说法:只闻其声不闻其词的取名为元宵鼓、招财鼓、雨夹雪和七五三;既闻其声又听其词的叫做十番、风云会和丝弦锣鼓;既无节奏又无言词的杭州人统称为乱劈柴。

所谓纸鸢就是鹞儿。鹞儿用细竹为骨,制成飞禽形状,用纸或绢粘在上面,穿上线迎风放飞。杭州人向来心灵手巧,鹞儿的形状多彩多姿,有蜈蚣形、蝴蝶形、美人形、月亮形、星形等等;还有以竹为笛,把它绑在鹞儿的头上,使风声入笛,其声如筝,这种类型的鹞儿才是风筝。另外,过去杭州人还别出新裁地用很长的纸条,粘在小竹圈上,套在线中,等到鹞儿放到高处,将竹圈和纸条附线迎风而上,被杭州人称作灯鹞。

龙灯的涵义比较宽泛,说小了它是用纸或绢蒙成各种形状,能够为燃烛避风的灯罩;说大了它就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灯会的统称。老底子杭州的船灯,一般以细木为骨,扎成船的形状,再蒙上皮纸或嵌上玻璃;还有马儿灯,用细竹扎成马的形状,但没有四条腿,用纸糊上,分为前后两截,每截当中点燃一支蜡烛,分别系在儿童前后身上,象骑马的样子;再有走马灯,灯中竖以麦秸,秸下插在细钉当中,灯的上面是纸制的风车,四边挂着纸剪的人和马,用烛烟驱动风车,旋转灯上的人马。走马灯和船灯,只能悬挂不能行动,而其他形状的灯则可以随龙灯大队一起喧闹于大街小巷之间。

花爆就是烟花和爆竹。最大的称焰火,要在空旷处搭架引放,以看烟花流荧为主,一般为州府或公署张扬政绩或喧染喜庆之事时所为;其次是花筒,小大由之,老少咸宜,点燃后既听其声又观其形;再次是炮杖,尤为少儿所喜,燃放后只为听其惊心动魄的一响。那时候杭州百姓燃放的花爆,多为花筒,比较着名的有在木盆中施放的金盆闹月、在池塘河溪中施放的水老鼠,以及不受地形限制,各到各处都可施放的九龙取水、二龙戏珠、白鹅生蛋、老鹳弹霞等等。

一方水土酿就一方习俗。老杭州的过年习俗,反映了杭州人随缘、达观、仗义、机敏、幽默以及热爱生活、知书识礼、乐趣自取的一方民风,这实在是杭州人的福气。

cy316.com编辑推荐

中国过年各地品茗习俗讲解


中国事天下茶叶的家园,无论在种茶、制茶、饮茶都有着久长的汗青,那么关于中国过年各地品茗习俗,各人有几多相识呢?下面小编为各人讲解一下吧。

1、工夫茶

工夫茶是广东潮州和汕头地域的传统茶叶文化,以三人工夫茶著称,工夫很是考究伎俩,茶具方面最好选用宜兴产的小陶壶和白瓷上釉茶杯,茶泡好后,将三个茶杯摆制品字形,斟茶时要以圆周行为,俗称“关公巡城”,不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几多往返轮番次序斟,以示对客人划一看待。

2、擂茶

擂茶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滚水而成擂茶,以广东的揭阳、普宁等地的客家擂茶著称,起首把茶叶放进牙钵中擂成粉未后,加上捣碎的熟花主、芝麻、盐和香菜,之后用开水冲泡即可,品茗时一要趁热,二要慢咽,只有这样才会有“九曲回肠,赏心悦目”之感。

3、竹筒茶

竹筒茶以傣族竹筒茶著称,是将清毛茶放进竹筒里,边烤边捣压,把竹筒装满,茶叶烤干,之后剖开竹筒将茶叶取出冲泡饮用。

4、锅帽茶

锅帽茶是布朗族传茶叶文化,在锣锅内放入茶叶和几块燃着的木炭,用双手发抖,使茶叶和木炭打仗,中国十大名茶,直到有浓烈的茶香味散出时,就可以倒出,去掉木炭,再把茶叶倒回锣锅内加水煮几分钟即可。

5、盖碗茶

盖碗茶是回族的传统茶叶文化,起首在有盖的碗里同时放入茶叶、碎核桃仁、桂圆肉、红枣、冰糖等插手开水盖好盖子即可,盖碗茶要在用饭之前喝,倒茶时要扑面将碗盖揭开,并用双手托碗捧送客人,以暗示对客人的尊敬。

以上就是小编为各人讲解的中国过年各地品茗习俗。

茶馆—杭州人的爱


在杭州,水是灵魂;在杭州茶馆里,水是道具。天堂水沏的龙井茶是用来调和人们身上浓浓淡淡的体液,以便将情感和理智整得风调雨顺。杭州人偏爱茶馆,偏爱精致和谐,爱耍子却耍得出不出格是最重要的,所以过于浓情和热情的咖啡馆、酒吧在杭州是敌不过若即若离、闲情满溢的茶馆的。

杭州的茶馆历史悠久。南宋时茶事兴盛,金人灭北宋,南宋建都于杭州,把中原的儒学、宫廷文化都带到了这里,使这座美丽的城市茶肆大兴。《梦粱录》载:“杭州茶肆,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四时卖奇茶异汤。”那时的茶馆已经分出各种不同的种类来了,有听琴说书就着茶的,文人雅士聚会开茶话会的,市井引车卖浆者则常常在街头茶摊上边斗茶边谈天说地,赵盂烦专门有《斗茶图》记录了这一场景。到了明代市井里巷间的茶馆就极为普遍了,张岱和吴敬梓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作了详细的描写。《儒林外史》中有个马二先生,去了吴山,见“这条街,单是卖茶的,就有三十多处”。19世纪中叶,杭州包括近郊在内,全市已有大小茶馆二百多家。

现在,据统计,杭州茶馆达到了300多家。杭州茶馆是杭州茶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杭州本地人喜欢泡茶馆,外地居民也喜欢到杭州的茶馆去,体验一下杭州的茶文化,体验“天堂居民”的生活。2000年9月的《杭州日报》,报道过一件有趣的事,有位外地人士,在杭州15天,居然有12天是在茶馆里度过的,以至有人称杭州为茶馆城市。

如今的杭州茶馆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其一,名茶配名水,品茗临佳境,能得茶艺真趣。

好茶还得配好水。龙井茶,虎跑泉可谓是绝配。虎跑为天下名泉。杭州茶馆的茶与水,都不失真味。茶馆不论在厅台楼榭之中,或在山间幽谷之处,或繁或简,总透着自然的灵气。

其二,杭州茶馆集“仙气”、“佛气”与“儒雅”于一身。

在杭州,各种茶馆一般皆典雅、古朴,像京津那种杂以说唱、曲艺的不多;更没有上海澡堂子与茶结合的“孵茶馆”;也很少像广州、香港,名日“吃茶”,实际吃点心、肉粥的风气。

沿西湖而行,苏堤、白堤、茶馆中体会到的是湖天一气,人茶交融。如到灵隐,古刹钟声,袅袅香烟,虔诚的佛门弟子,汩汩的泉水流淌,再到茶室饮上一杯龙井,不是佛徒,也好像从茶中触动了禅机。至于西冷印社之侧,茶人之家的内外,书画诗文,更构成自然儒雅的风格。面对葛洪、济颠、自娘子的遗迹,你不是仙,那茶中也自然沾了“仙气”。

其三,整个杭城山水构成杭州茶馆文化的自然氛围。

整个杭州城就是一个不必刻意雕琢的“大茶寮”。这是其他地区的茶馆无可比拟的,在杭州,茶与人、天地、山水、云雾、竹石、花术自然契合一体;人文与自然,茶文化与吴越文化相交融了。

杭州一地的百姓惯享清福,鲁迅在《准风月谈》《喝茶》一文中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的感觉。”杭州人有好茶喝,也肯花工夫,如此终于练出了追求品位的茶世界。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喝茶,从来都不只是满足一种口感,杭州人尤甚。相比较于“摆龙门阵”的川茶馆,听曲赏戏的京茶馆,以及“饭前茶”的粤茶馆等,杭州茶馆则更讲究名茶名水之配,讲究品茗赏景之趣,有一种风雅、诗意的情致。

普洱人的传统习俗


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作礼,这是普洱人的传统习俗。客来时,敬杯茶,以增情谊;口干时,饮杯茶,润喉生津;疲劳时,喝杯茶,舒筋解乏;心烦时,品杯茶,静心清神;闲暇时,品珍茗,口鼻生香;滞食时,饮杯茶,消食去腻。普洱人为客人冲茶也颇有讲究,就是杯中茶水只能七分满,而留下三分情。

饮茶,因人品性与追求不同,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将茶当做饮料而大杯、大碗海饮解渴,此为喝茶;二是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与茶具,饮用时细细品啜回味,此为品茶;三是在品茶时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人际关系等,此为茶艺;四是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和道德,天人合一,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此为茶道。清?袁牧云:品茶应含英明华,并徐徐体贴之。即将茶汤含在口中,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在吞下时应注意感受茶汤过喉时是否爽滑。品茶,目品其形,鼻品其香,口品其味。品普洱茶,是一品其香味,即靠近杯沿用鼻由轻至深地嗅其香气;二是品其滋味,即将茶汤少量入口,用舌尖将茶汤边吮啜、边打转,以辩别滋味的浓淡、醇甜和苦涩。普洱茶入口,先微苦而后甜,稍后顿号感鲜爽,烦倦顿除。品饮普洱茶上品后,一是舌根回味甘甜,口内生津;二是齿颊回味苦醇,留香持久;三是喉底回味苦爽,感觉气脉畅流,心旷神怡。田芝蘅在《煮泉小品》中,也道出了品茶之要谛:鉴赏茶叶,首重风韵。

普洱茶是茶中珍品,采摘要求严格,精工细制,有的品种更是手工制作的工艺精品,其饮用自有许多讲究。日常生活中,普洱人的饮茶方式多以清饮为主。古代茶人云:水乃茶之母。宜茶用水,分为天水、地水两大类,天水即雨、雪、霜、露之水;地水则为泉、江、河、湖、井之水。因而,水的选择,对于饮用普洱茶也至关重要。陆羽在《茶经》中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茶笺》一书也认为山泉为上,江水次之;如有井水,必取多波者为佳(深井)。可见,名茶还须用好水,方能保持其品质。因此,在普洱县城,人们首选东门山泉水冲泡普洱茶饮用。

至于茶县,饮用普洱茶一般以瓷盖碗为佳。但在饮用如普洱毫峰之类嫩度高的名茶时,则应选透明玻璃杯,这样,冲泡时芽尖矛顶水面而后徐徐下沉,如士后春笋,芽影水光相映交辉。另外,不宜用保温杯冲泡普洱绿茶,那样会闷熟茶叶,影响你品饮绿茶的特有风味。品饮名优茶,还必须讲究泡饮之法:即先用滚水烫热茶具,放入茶叶,然后冲入约茶具容量四分之一的滚水将茶叶浸泡约1分钟,待茶叶泡开后再将水添满,盖上杯盖静置2~3分钟即可饮用。这样,你才能真正品尝到一杯好茶。

江南人过年的风俗


江南人过年的风俗有很多,名目繁多,寓意深刻,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和演化,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地方特色。

吃:新年里,听老人们说,过去江南各城大街小巷都洋溢着一股特殊的清香味,那种沁人心脾的清香就来自于荠菜炒年糕的香味,不光闻起来清香,吃起来更是有让你再来上一碗的冲动,有的人家也吃汤圆,这和北方的饺子如出一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美味可口的汤圆,也就象征着团团圆圆过大年。

喝:在过去的年俗里,过年期间是要喝元宝茶的,杭州人元宝茶的制作方法很讲究,要在泡好的茶水里加进青橄榄、金橘、杭白菊,形似金元宝,也称为橄榄茶,可以清洁一下过年期间积下的油腻,喝起来清爽宜人。这个时候,通常茶馆里都是宾客盈门的,也象征着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招财进宝。

玩:旧时,青年人舞起了龙灯,男女老少都来看热闹,每家把自己春节期间积攒的废弃物品拿出来焚烧,看火势的旺否来看这一年的运气。走三桥的习俗,也为无锡人所津津乐道,在正月的下半夜,妇女们穿了新衣外出游玩,一定要过三座桥。江南小城的桥很多,这些平日居家的女人们就开始了3座桥之间的跋涉,据说走三桥可免除一年的病痛,让你开开心心,安安康康。

乐:新春佳节,一家老少都围坐在一起聊天喝酒,席上的豁拳又是必备的一道大餐,,当你猜错了的时候就罚酒喝,大家都沉浸在一种欢乐的气氛当中。还有就是放爆竹,这可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活动了,据说古代最早的爆竹是烧烤竹子使其发出声响,也起到辟邪的作用。

过年送什么茶叶好?过年最佳送礼的茶叶


现在人们开始意识到喝茶养生的重要性,尤其是过年过节的人们喜欢以茶相送,过年送什么茶叶好?下面来看看过年最佳送礼的茶叶吧。

过年送什么茶叶好1、冻顶乌龙茶

冻顶乌龙茶产于台湾彰雅村冻顶巷,冻顶乌龙茶被誉为“茶中圣品”,冻顶乌龙茶汤色蜜绿带金黄,茶香清雅,茶区海拔600-1000公尺,冻顶茶产量有限,尤为珍贵,绝对是过年送礼的最佳选择。冻顶乌龙茶》》》

过年送什么茶叶好2、龙井茶

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一带,是著名绿茶之一,也是汉族传统名茶,龙井茶色泽翠绿,甘醇爽口,西湖龙井更是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龙井茶》》》

过年送什么茶叶好3、 普洱茶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加工形成的。云南普洱茶是中国名茶中最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的茶类,被称为能喝的古董。普洱茶》》》

过年送什么茶叶好4、乌龙茶

乌龙茶是中国最具鲜明汉族特色的茶叶品类,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被称赞为:“美容茶”、“ 健美茶”。乌龙茶》》》

以上就是今天小编为大家所介绍的过年送什么茶叶好。

浅谈福建人饮茶文化习俗


福建在宋代开始,武夷山茶就已享誉境内外,今天就为大家浅谈一下福建人的饮茶文化习俗。

福建茶文化:“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

福建人对于茶有着情到独钟的情情,在福建闽南一带更有着“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传统,而福建闽北也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在福建很多地方人们都已形成了早上和晚上都饮茶的习惯,对于茶的依赖程度到了用“痴迷”一词来形容。

福建茶文化:讲究“水、火、茶”

福建人饮茶对于“水、火、茶”三个要素是相当讲究的,而茶具更是有多种形状,福建人认为茶具越用越珍贵,长时间用来泡茶的茶具,里所结的“茶垢”让你的茶具就算不放茶叶也散发出茶香,这也形成了一种别样的攀比:谁家的茶壶结的“茶垢”越多,谁家最有礼!也因此若小孩子不小心摔破了“茶垢”厚的茶壶,老人很是痛心的。

说到水,福建人认为最适合用来泡茶的水是泉水,用到的火则是炭炎为主,烧水也有一番功夫,要把水煮三沸才用来冲泡。

福建茶文化:最具特色的茶米

在福建的闽南一带,当客人来临时主人必定会拿出“茶米”,然后泡出一小壶浓茶,称为“泡tay”,他们会热情来邀请你喝上几杯,然后边喝边拉家常。

福建茶文化:热闹有趣的擂茶

在福建闽北及闽西北山区有一种十分热闹的擂茶,他们称为“客茶”,原名叫“三生汤”,擂茶的主要做法是把茶叶、芝麻、生姜、爆米、猪油和盐等混在一起,经过过放到“擂钵”内,反复擂成糊状成“擂茶脚子”,把脚子放到茶碗里,再加上沸水,就成了具有甜苦香辣的福建特色茶—擂茶。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闽南人喜欢用小怀品味“功夫茶”,而闽北人则喜欢使用大碗来饮用擂茶,十分有趣。

杭州茶馆


杭州茶馆[TeahousesinHangzhou]地方茶馆。

宋代,尤其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后更是茶坊遍布,清河坊、狮子巷等地茶客盈门,生意兴隆。宋代吴自牧《梦粱录茶肆》: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或卖盐豉汤,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之属。今之茶肆,列花架,安顿奇杉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敲打响盏歌卖,止用瓷盏漆托供卖,则无银盂物也。夜市于大街有车担设浮铺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明、清以后,杭州评话兴起,茶馆又成为献艺场所,吸引了更多茶客。民国以前,因西湖游船停泊涌金门,茶馆多集中在闹市口一带。沪杭铁路通车以后,火车站附近茶馆林立。1913年前后,延龄路(现延安路)成为杭州商业中心,茶馆增多。1949年前杭州市茶馆最多时有300多处。后一度减少,80年代逐步恢复与发展,成为新型休闲场所。

杭州茶馆的“变法”


茶肆酒楼,肆就是商铺。又《论语子张》:百工居肆,以成其事。既是商铺,就需花头透,才能兴隆。中国的茶馆始于唐代,到宋代,茶馆里的花头就多了起来,有吃有喝,还有唱戏杂耍,真正成了休闲娱乐的茶肆,一直延续到明清。新中国建立后,被斥为藏污纳垢的封建遗物茶馆,一度衰败匿迹。改革开放后,作为大众休闲佳处,又开始复活兴盛起来。

杭州茶馆,历史悠久,南宋即已百步一肆。近年发展很快,据称上规模档次的就有100余家。从经营方式和内容上来看,既有传统的点茶到茶点,也有现代化的音响和装修。喝茶的人也不仅仅是白天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闲散人,更多的是一些寻求精神家园,放松紧张身心的白领精英之众。所以,不少茶客对现在杭城茶馆的自来水泡茶、自助式茶餐、闹哄哄的茶座、半文盲的茶姐等,均有点厌倦而避之。变法已迫在眉睫。近日,笔者和西湖区茶文化研究会《西湖问茶》杂志的编辑作了一次交流,提出一些杭茶馆变法的理念,值得探讨。

大家认为,首先现在杭州茶馆的装修,以及作为茶道清、雅、幽的灵魂,已变得媚俗不堪。茶馆的装修和器具应该融入杭州静如处子的大文化。针对不同茶客的经济水平,高档的可用花板红木,中低档的可用竹木藤石,但万变不能离其宗:雅。其次茶馆走大众化之路是对的,而现在有的茶馆一味以自助茶餐吸引顾客,有点剑走偏锋,麒麟当马骑。一盘鸡爪端上,一抢而空,然后大嚼吐骨,吃咸了,再狂饮如牛;有的人从上午坐到晚上,打麻将、老K,百把块钱,以自助茶食解决中晚两餐,还大喊:多吃点,一百洋钿要吃回来。更有甚者把自助的花生、荔枝朝包里塞带回家,真当发靥。这种似茶馆似餐厅,不伦不类的模式,使幽雅的茶馆沦为街头巷尾的大排档,惨不忍睹啊。

杭州茶馆的变法刻不容缓,只有在杭州西湖大文化的涵盖下,以优雅为宗旨的传统茶文化培育具有个性的精致茶馆,才是杭州茶馆的创新出路。下一届世界休闲博览会即将召开,杭州的茶馆应该下工夫,在茶理、茶道、茶艺、茶具四方面做出特色,以弘扬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哲学和文化精神。

当然,幽雅并不等于舌吐兰香,顾盼自雄怜,茶馆可以开展一些饶有趣味的高雅活动。比如斗茶。斗茶,始于唐,盛在宋。苏东坡就有岭外惟惠俗喜斗茶的记述,宋徽宗撰《大观茶论》,蔡襄撰《茶录》等,社会上一些文人雅士也流行一种斗茶的生活情趣。斗茶,主要两个方面:一是汤色,以绿茶为例,一般标准是以纯白为上,表明茶质鲜嫩。二是汤花,即汤面泛起的泡沫,水痕晚者为胜,紧咬盏沿,名曰咬盏,最佳。现在,也可以约三五友人到茶馆,聚谈之余,各人点一款茶,斗斗茶,在评论轩轾中学茶道、观茶艺、研茶学,殚见洽闻,其乐融融。

杭州有几家茶馆定位就比较好,有的以道家的涤心静气为主旨,用素朴、恬淡的装修和纯自然素食为辅,给茶客一种清静无为的放松;有的以儒家的琴棋书画营造休闲氛围,以特备的山泉煮茶、配送茶点适应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以淑女演绎涵育心性,传播正宗的中国传统茶道,以精巧的茶具、茶座,让茶客赏心悦目,情趣升华杭州茶馆的变法就是要在精神茶馆(在品茶中体悟人生的哲理)、物质茶馆(在喝茶中休闲人生的乐趣)两者间寻求最佳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