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人过年的风俗

发布时间 : 2021-12-24
江南的茶叶 江南茶文化 忆江南绿茶

江南的茶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江南人过年的风俗”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江南人过年的风俗”相关知识!

江南人过年的风俗有很多,名目繁多,寓意深刻,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和演化,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地方特色。

吃:新年里,听老人们说,过去江南各城大街小巷都洋溢着一股特殊的清香味,那种沁人心脾的清香就来自于荠菜炒年糕的香味,不光闻起来清香,吃起来更是有让你再来上一碗的冲动,有的人家也吃汤圆,这和北方的饺子如出一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美味可口的汤圆,也就象征着团团圆圆过大年。

喝:在过去的年俗里,过年期间是要喝元宝茶的,杭州人元宝茶的制作方法很讲究,要在泡好的茶水里加进青橄榄、金橘、杭白菊,形似金元宝,也称为橄榄茶,可以清洁一下过年期间积下的油腻,喝起来清爽宜人。这个时候,通常茶馆里都是宾客盈门的,也象征着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招财进宝。

玩:旧时,青年人舞起了龙灯,男女老少都来看热闹,每家把自己春节期间积攒的废弃物品拿出来焚烧,看火势的旺否来看这一年的运气。走三桥的习俗,也为无锡人所津津乐道,在正月的下半夜,妇女们穿了新衣外出游玩,一定要过三座桥。江南小城的桥很多,这些平日居家的女人们就开始了3座桥之间的跋涉,据说走三桥可免除一年的病痛,让你开开心心,安安康康。

乐:新春佳节,一家老少都围坐在一起聊天喝酒,席上的豁拳又是必备的一道大餐,,当你猜错了的时候就罚酒喝,大家都沉浸在一种欢乐的气氛当中。还有就是放爆竹,这可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活动了,据说古代最早的爆竹是烧烤竹子使其发出声响,也起到辟邪的作用。

小编推荐

过年送什么茶叶好?过年最佳送礼的茶叶


现在人们开始意识到喝茶养生的重要性,尤其是过年过节的人们喜欢以茶相送,过年送什么茶叶好?下面来看看过年最佳送礼的茶叶吧。

过年送什么茶叶好1、冻顶乌龙茶

冻顶乌龙茶产于台湾彰雅村冻顶巷,冻顶乌龙茶被誉为“茶中圣品”,冻顶乌龙茶汤色蜜绿带金黄,茶香清雅,茶区海拔600-1000公尺,冻顶茶产量有限,尤为珍贵,绝对是过年送礼的最佳选择。冻顶乌龙茶》》》

过年送什么茶叶好2、龙井茶

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一带,是著名绿茶之一,也是汉族传统名茶,龙井茶色泽翠绿,甘醇爽口,西湖龙井更是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龙井茶》》》

过年送什么茶叶好3、 普洱茶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加工形成的。云南普洱茶是中国名茶中最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的茶类,被称为能喝的古董。普洱茶》》》

过年送什么茶叶好4、乌龙茶

乌龙茶是中国最具鲜明汉族特色的茶叶品类,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被称赞为:“美容茶”、“ 健美茶”。乌龙茶》》》

以上就是今天小编为大家所介绍的过年送什么茶叶好。

闽南人的茶缘


茶是闽南人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自己喝,也是用以待客的重要礼数。古语有云,寒夜客来茶当酒。在闽南人家,客人一进门即立刻烧火煮水,添换茶叶,泡茶品茗,这是闽南人的待客之道。

闽南人好饮茶,尤以铁观音为甚。主客围着茶桌坐定,选茶煮水,然后依着工序一一展开,贵妃淋浴、乌龙入宫、高山流水、春风拂面、关公巡城……主人把手一挥,“喏,请饮茶!”客人各自认杯,端起,浅浅地细抿一口,在口中稍作留歇,再缓缓咽下。一时间,唇齿留香,口舌生津,之前的疲乏也随之顿逝。

鲁迅说过,“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之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远。”这话对极了。俗话说八山一水一分田,闽越之地自古贫瘠。在农耕时期闽南人生活的窘迫是不言而喻的,因而,在闲暇时刻泡上一壶茶,恬然稍歇,那绝对算得上是一种苦中作乐!

闽南人饮茶还有一个习惯,那便是聊天,呷茶配话。三五好友,围桌而坐,天南海北地信口闲聊。“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以茶水为依托,问题在这里得到集思广益,决策在这里得到反复论证,信息在这里得到交流传播,当然,谣言也在这里滋生蔓长。有时候想想,面对山岭阻隔、偏居东南,信息极为闭塞的闽南,饮茶聊天确是一个天然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一个人在茶桌上把信息传播给了他的三五好友,而这三五好友又在下一次的饮茶交谈中分别把信息传播给另外的三五人,随着几何级数的累加,信息传播的范围是巨大的。这大概也就是闽南地理闭塞,人的心智却极早开化的原因之一吧!

更为有趣的是,茶也是乡邻之间调解争端的有效法宝。在闽南的村落之间,通常由村里威望较高的长者召集双方当事人到自己家中,泡一壶好茶,双方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协商,通过长者的从中斡旋,巧妙地化解积怨,还乡邻一个和谐邻里关系。这一方式甚至被闽南某地的法院所采用,成功地用在法院的民事调解之中。据说由于方式独特,效果奇佳。看来,茶的功劳无量啊!

身为闽南人,我与茶也算是渊源深厚。虽长久蜗居南京,饮铁观音茶的习惯却并没有改变。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是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那天我刚好去开会,路遇我市建设局的小颜在国展中心名城会泉州展台上泡功夫茶,于是心有欣欣然,顾不得开会,跑上前去蹲坐于根雕茶桌前,与小颜一同向南京市民推介我们闽南的茶文化。

香港的饮茶风俗


香港是一个以华人为主要居民,受东南亚文化影响严重,又被英国统治过的地区,再加上香港的免税政策,导致世界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香港有自己独特的茶文化,喝茶是香港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港式茶文化反过来又传播给大陆、台湾,影响了众多的茶友和普通大众。

香港茶文化的一个来源是英国的红茶文化。英国人统治香港近百年,将他们喝红茶的习惯也带给了香港。在上流社会、高档酒店,喝下午茶(精美的点心是必不可少的)是很流行的活动,在下午茶的带动下,西式点心越做越精。精明的香港商人改良了上流社会的时尚,开发出各种红茶的新饮法,比如丝袜奶茶(一种用丝袜或类似丝袜的材料做滤网过滤出来的奶茶)、鸳鸯奶茶(咖啡和红茶的结合)、冰红茶等等,并将红茶引入餐厅,成了快餐店的主要饮料。全港的六千家茶餐厅、两千家快餐店每年消耗掉大量的红茶。

从一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到香港茶风之盛:香港每年消费茶叶一万五千吨以上,人均2千克(内地为0.35千克/人);香港每年进口红茶五千多吨,这些茶大多以茶包——也就是袋泡茶的形式销售,香港人一年要消耗九亿个茶包。

香港的茶文化是一种务实、实用的文化。当内地还在呐喊茶为国饮,鼓励茶叶消费的时候,香港人早已把茶变成了生活本身。

在香港,吃早餐常被称为喝早茶,最传统的早茶是一盅两件,受广式早茶的影响,也就是一壶茶,两份点心。香港有像陆羽茶室、莲香楼这样的老字号餐馆。每天上午在陆羽茶室,你能看到来客们穿着相当正式,上了岁数的服务生身着白大褂、黑裤、懒汉鞋,端茶到水上点心,既有中式服务的表象,也有英式管家的傲慢。而在莲香楼和各种酒楼,喝茶则是早饭到中餐的简称,当然,喝茶时无论你点多少蒸炒煎煮烘的菜品,一壶茶是必不可少的。这种餐茶以普洱茶(不一定是云南产的呦)、白茶、乌龙茶、菊花茶为多。

香港一些酒楼的早茶特价品比较多,消费相对比较便宜,比如在湾仔的几家比较有档次的海鲜酒楼,来一壶茶,点上七八个点心(包括钵钵饭、青菜等),一锅粥,四五个人可以吃得饱饱的。一般也就一百多一点,这在香港来说是相当实惠的消费。难怪很多香港老人一大早就坐在里面,点壶茶,点一桌子点心,一份报纸熬半天,走时还打包,连中午饭甚至晚饭都带了。

喜欢香港文化,喜欢香港茶餐厅的早茶,一顿早点,透视了一种专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态度,茶餐厅文化是港人对享受生活的一个诠释。

闽南的饮茶风俗


福建盛产茶,福建人对茶自然情有独钟。闽南民间有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闽北山民也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在许多地方,人们均有早晚饮茶的习惯,对茶的依恋几乎到了迷醉的地步。

大抵上,闽南人嗜乌龙茶,福州人好花茶,闽北人喝乌龙茶和绿茶,闽东人则饮绿茶。因此,八闽形成富于地方特色的茶文化。福建人饮茶,从茶具、水质、用茶种类到斟饮的各个程序均备极考究。唐、宋时兴的斗茶遗风在各地仍历历可寻。其中以闽南人的茶道和客家人的擂茶最见功夫。福建人种茶、饮茶已有千余年历史。宋代始,武夷山茶即已蜚声域内。宋代,武夷山建立御茶园。从明代开始,泉州府所产乌龙茶也成为贡茶。明正德年间,仅南靖一地,年贡茶叶76斤。清代以来,随着茶叶转输入欧洲,福建茶叶更名扬海外,英国人尤嗜闽茶,在英国诗人拜伦和爱德华扬的诗行中均出现武夷茶的名字。据茶叶专家考证,欧洲人的茶字读音与闽南方言茶的发音有直接的俗缘关系。

闽南人饮茶讲究水、火、茶具三要素。闽南人认为,茶具越用越珍贵,长年泡茶之壶,壶内结牙(即茶垢),老辈人说结牙茶壶即使不放茶叶也能泡出茶香。水以泉水为佳,民间有山泉泡茶碗碗甜之说。火则以炭火为主,烧水至三沸再置于盖瓯中冲泡。人们喝茶功夫之细,与清代并无二致。

闽南一带,客来无茶等于失礼。泡茶时,先将壶水烧沸,然后将小茶壶及口不盈寸的小茶杯烫热。冲泡时,壶口距茶壶约1尺余,斟茶时手却放得很低,称之为高冲低斟。这温壶、烧壶、运壶、斟茶的规程一气呵成,自成妙境。所砌之茶,水色金黄,清香扑鼻,回味甘醇。尤其是那斟茶,几个茶杯相挨,要来回斟至七八分,谓之关公巡城,最后几滴浓茶,也要分滴各杯,称韩信点兵。主人给谁添茶,谁便要以右手中指、食指三叩桌面。据说当年乾隆帝微服出访,为大臣斟茶。大臣诚惶诚恐,用两指三叩桌面,以示两脚跪地三叩头。相因成习,遂成了闽南及广东潮汕一带茶俗之一。这一习俗在泉州最明显。

江南茶乡


中国是茶的故乡,对种茶、制茶、饮茶都很讲究,从而形成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句容,山清水秀,气候温和,特别适宜茶叶的种植,历史上一直被誉为江南茶乡。

清明前后,正是采茶的时节。茶乡的大姑娘、小媳妇一大早就背着背篓、踩着露水出门了。这个时候的茶园,完全被山林里的雾气洇湿,茶树上的芽儿吸足了大地的精华与灵气,比着劲儿往上蹿。采茶人零落地散在仙境一般的茶园里,灵动的手在茶尖尖上舞动,看得人眼花缭乱。

度涧穿云采茶去,日午归来不满筐。其实,采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纵是一个最灵巧的采茶工,一天采下的鲜叶儿,也做不了几斤茶叶。现在,茅山、方山一带已成了旅游胜地,游人常在山里发现野生的茶树,它们有的藏在密林深处,有的长在小径旁,或许是前人栽下的,或许是鸟儿衔来的籽发的芽,它们与世无争,像被人遗弃的婴儿,默默地生长着。看着茶树枝头那些嫩芽儿,总会让人生出一丝爱怜。

茶在句容这块土地上不知道生长了多少年。有人说,它的产生与道教有关,与道士有关。茅山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茅山所产的茶叶以独特的江南风韵和茅山灵性而名扬四方。晋代道家葛洪用茶炼丹,南朝文学家王微咏茶言志,南朝思想家陶弘景研茶功效,他们在中国茶叶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致使唐代茶圣陆羽亲临茅山研学,他在茅山道观里,写出了《茶记》一卷,从而才有了后来的《茶经》。

地方志上记载:明清时期,句容茶就以空青山的云雾茶及玉门桥所产绿茶为高品。云雾茶曾于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奖。晚清及民国时期,句容的浮山云雾茶及武岐茶在业内也小有名气。新中国建立之前,人们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句容仅有茶园60余亩,且多系寺庙种植。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句容茶业才重显生机,有8个专业国有茶场,3个国有林场,40余个集体或民办茶场,5万余人从事茶产业。茅山长青、宝华玉笋等高档名茶先后研制成功,使茶乡句容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

句容茶何以有如此大的名气呢?这源于句容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句容北濒长江,是历史上产茶的北缘带。由于气温低、茶叶的生长期长,产量就低,而品质上乘,所以就显得十分珍贵。

吃茶一直被人称为雅事,陆羽早已在《茶经》中赋予了茶以佛学的哲理和儒家的静逸。于是,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它成了人们温饱之余的一种精神享受。喝茶不仅仅是雅事,在最早的时候,茶叶是用来治病的。古代医书《神农本草》上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而对于劳累了一天的农人来说,茶是提神的,是解渴的。

有时候我在想,人们喝进嘴里的不仅仅是茶,还是生活的滋味。也许人们都向往在窗明几净的茶吧里泡壶茶、摆一摆茶道,享一份闲情。其实,我以为喝茶还是不要离开土地太远,如果在茶园边摆上桌椅,借半盏清茶,用一颗清心,阅人间春色。粗陋的日子有了一缕茶香,那日落日出、心内心外也如同经了禅滤,倏忽间变得细腻柔情超然脱俗起来这不就是人们向往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的人生大境界吗?

茶是一种植物,是大地的精灵;喝茶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品位,是人内心的一种精神超脱。

句容北濒长江,山清水秀,气候温和,特别适宜茶叶的种植,历史上一直被誉为江南茶乡。

闽南人爱喝浓茶


年末岁初,正是茶商备货时。据了解,厦门、泉州、漳州一带的茶店为春节储备的茶以传统型的铁观音居多,因为消费者茶杯里茶的汤色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从浅转深,从淡转浓,从绿豆色转金黄色,口感也越来越醇厚,传统型的铁观音的回归,精制茶的热销已经成为闽南茶市的新亮点。

传统茶的热销,尤其是精制茶、陈茶的受宠,有媒体认为是安溪对抗普洱茶入侵的举措。普洱茶举全省之力,以陈为贵为卖点迅速扩张到沿海城市,入市闽南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安溪回归传统茶的根本原因是由乌龙茶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

乌龙茶属半发酵茶,既有绿茶的清香,红茶的醇厚,普洱的甘滑。特别是区别于我国数千个茶品种的观音韵,是铁观音的精华,是安溪茶的灵魂,是使人一饮上瘾欲罢不能的精灵,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关系中永远的话题。安溪铁观音源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优良纯正的茶叶品种,精湛独特的采制工艺,具有独特的地域性、专一性、排它性。铁观音最显着品质特征是具有天然花香和深沉喉韵。为什么有的老茶客觉得喝不到以前那种感觉呢?

2000年以来,市场上出现了清香型茶热销的态势,这与安溪茶北上争取绿茶消费群体有直接关系。之后,青酸茶盛极一时,曾经一度出现了以酸为尺度衡量是否高档茶的现象,与市场追捧带酸的清汤绿水、盲目跟风时尚有关系。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的关注,崇尚天然、绿色,对传统方法生产、加工的种植业养殖业的农副产品的喜爱,如农家禽野生菜,对茶叶品质的要求也悄然产生变化,懂茶的人日益增多,开始重视茶的天然花香,口感的纯厚、回甘的程度,喉韵的感觉、保健的功效,传统铁观音的回归是正本清源,历史的必然。而长期在东南亚、日本畅销的精制茶在国内的复兴,是茶叶走向标准化、大众化、国际化的重要标志。

台湾茶叶学者在中华茶文化安溪铁观音健康高峰论坛上指出,台湾最大的失误就是把台茶全部轻发酵、清香化,最后导致台湾茶市场的萎缩。90年代以来,我们引进台湾的先进机械设备,对改进外形、提高效率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出现盲目仿台茶及重外形、轻内质的做法。我们茶产业如何保持自己的特色,发挥市场优势,传承祖先留下来的传统工艺,在适应市场的同时引导市场,一直是茶业界探索的问题。传统农产品的精致化、工业化,必须以保持其原有的风格品质为前提。正如国家茶叶质量检测检验中心主任骆少君指出:特种茶的传统加工技术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资源,必须加以认真的保护和传承,不可为时尚和浮躁而断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

安溪铁观音国家标准样,分清香型和浓香型两大类。在市场上出现的以清香型否定浓香型或以浓香型否定清香型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要纠正的是偏离传统工艺的如所谓拖酸(酸味实为馊味)等做法。浓香型是在毛茶基础上经过一定程度的火候烘焙再加工,容易存储且不必冷藏保鲜,在品质上口感更醇厚、耐泡,在保健上暖胃润肠明显,而陈香茶降火效果尤佳。

安溪县去年首次把浓香型铁观音列入茶王赛内容,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凡响。安溪第一个浓香型茶王林先生介绍,今年签订的国内外货单值就比去年增幅五成,印证了当前市场上出现以传统正味茶主流的趋势,有利于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安溪铁观音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闽南人,凡是喝铁观音的消费者喝的茶汤将越来越浓。

闽南人的不解茶缘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闽南人的不解茶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闽南人来说,茶是居家必备的消遣之物。一壶香气高扬的铁观音,一份悠闲自得的心情,这是闽南人会独遐自拥的生活追求。

闽南人好茶也好客,无茶不成礼这是闽南人最基本的待客之道。在闽南地区,“来吃茶”是最常见的问候方式。家家户户都有一副白瓷茶器,人人都泡得一手好茶。待客也多用闽南盛产的铁观音、毛蟹、梅占、黄旦、水仙等乌龙茶佳茗。客人一进门即立刻烧火煮水,添换茶叶,泡茶品茗。茶具的一起一落,茶香的一传一递,茶水的一点一滴之间,无不饱含着闽南人浓浓的情意。

在闽南人的生意场上,酒可有可无,但茶是必不可少的。闽南人谈生意,走到哪儿都少不了茶。茶慢慢泡,细细饮,在无形之中拉近了双方的距离,生意谈起来自然也就顺畅多了。

闽南人喜欢饮茶是全国了出名的风俗习惯,到了闽南来旅游的您一定不难发现,茶叶店四处皆是,不论是繁华的大道还是偏僻小巷里。更有个别的闽南人,终日与茶相伴,早饮茶、午饮茶、夜饮茶,对茶的依恋几乎到了迷醉的地步。若是得了一泡好茶,那恨不得将所有的茶友通通叫上,一起品饮。

小小的一片茶叶,已成为闽南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凝聚着闽南浓郁的风土人情,也映衬着闽南人独特的生活方式。

关于本文《闽南人的不解茶缘》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中国茶祭风俗的历史 用茶陪丧的古老风俗


在我国五彩缤纷的民间习俗中,茶与丧祭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无茶不在丧的观念,在中华祭祀礼仪中根深蒂固。

祭祀用茶早在南北朝时梁朝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中就有记载:齐武帝萧颐永明十一年在遗诏中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以茶为祭,可祭天、地、神、佛,也可祭鬼魂,这就与丧葬习俗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上到皇宫贵族,下至庶民百姓,在祭祀中都离不开清香芬芳的茶叶。茶叶不是达官贵人才能独享,用茶叶祭扫也不是皇室的专利。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在较大程度上保留着以茶祭祀祖宗神灵,用茶陪丧的古老风俗。

用茶作祭,一般有三种方式:以茶水为祭,放干茶为祭,只将茶壶、茶盅象征茶叶为祭。

在我国清代,宫廷祭祀祖陵时必用茶叶。据载同治十年(1871年)冬至大祭时即有松罗茶叶十三两记载。在光绪五年(1879年)岁暮大祭的祭品中也有松罗茶叶二斤的记述。而在我国民间则历来流传以三茶六酒(三杯茶、六杯酒)和清茶四果作为丧葬中祭品的习俗。如在我国广东、江西一带,清明祭祖扫墓时,就有将一包茶叶与其它祭品一起摆放于坟前,或在坟前斟上三杯茶水,祭祀先人的习俗。茶叶还作为随葬品。从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的发掘中已经知道,我国早在2100多年前已将茶叶作为随葬物品。因古人认为茶叶有洁净、干燥作用,茶叶随葬有利于墓穴吸收异味、有利于遗体保存。

历古以来,我国都有在死者手中放置一包茶叶的习俗。像安徽寿县地区,人们认为人死后必经孟婆亭饮迷魂汤,故成殓时,须用茶叶一包,并拌以土灰置于死者手中,这样死者的灵魂过孟婆亭时即可以不饮迷魂汤了。而浙江地区为让死者不饮迷魂汤(又称孟婆汤),则于死者临终前除日衔银锭外,要先用甘露叶作成一菱形状的附葬品(模拟水红菱),再在死者手中置茶叶一包。认为死者有此两物,死后如口渴,有甘露、红菱,即可不饮迷魂汤。原来在封建迷信中,人死后要被阴间鬼役驱至孟婆亭灌饮迷魂汤,目的是为了让死者忘却人间旧事,甚而要将死者导人迷津备受欺凌或服苦役,而饮茶后则可以让死者清醒,保持理智而不受鬼役蒙骗。故茶叶成为重要的随葬品。

茶在我国的丧葬习俗中,还成为重要的信物。在我国湖南地区,旧时盛行棺木葬时,死者的枕头要用茶叶作为填充料,称为茶叶枕头。茶叶枕头的枕套用白布制作,呈三角形状,内部用茶叶灌满填充(大多用粗茶叶)。死者枕茶叶枕头的寓意,一是死者至阴曹地府要喝茶时,可随时取出泡茶;一是茶叶放置棺木内,可消除异味。在我国江苏的有些地区,则在死者人殓时,先在棺材底撒上一层茶叶、米粒。至出殡盖棺时再撒上一层茶叶、米粒,其用意主要是起干燥、除味作用,有利于遗体的保存。

丧葬时用茶叶,大多是为死者而备,但我国福建福安地区却有为活人而备茶叶,悬挂龙籽袋的习俗。旧时福安地区,凡家中有人亡故,都得清风水先生看风水,选择宝地后再挖穴埋葬。在棺木入穴前,由风水先生在地穴里铺上地毯,口中则念念有词。这时香火绕缭,鞭炮声起,风水先生就将一把把茶叶、豆子、谷子、芝麻及竹钉、钱币等撒在穴中的地毯上,再由亡者家属将撒在地毯上的东西收集起来,用布袋装好,封好口,悬挂在家中楼梁式木仓内长久保存,名为龙籽袋。龙籽袋据说象征死者留给家属的财富。其寓意是,茶叶历来是吉祥之物,能驱妖除魔,并保佑死者的子孙消灾祛病、人丁兴旺,豆和谷子等则象征后代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钱币等则示后代子孙享有金银钱物、财源茂盛、吃穿不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