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与大红袍的传承者

发布时间 : 2019-11-12
大红袍乌龙茶 乌龙茶大红袍 大红袍是乌龙茶

【www.cy316.com - 大红袍乌龙茶】

茶,是武夷山的神。没有茶的武夷山,就不是一座完整的武夷山。提到武夷山,就会必然联想到武夷岩茶。来到武夷山,不管会不会喝茶的人都要去茶舍坐一坐,品一泡真正的武夷岩茶。

中国茶分为红、绿、白、黄、黑和乌龙六类。六类中,有五类是以色区分,惟乌龙则是以色与形共论,这足以证明乌龙茶的讲究。武夷岩茶属乌龙茶,喻其色泽发乌形态似龙。武夷岩茶品种繁多,其中最负盛名者当属大红袍,它是武夷山一张亮丽的名片,更是世世代代武夷人的骄傲。

在武夷山天心九龙窠,有六株由日精月华缔造的古老茶树,它们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从明至清,有关一个贫苦书生喝了武夷茶后大病痊愈进京赴考金榜题名的传说在武夷家喻户晓,而相传被书生红袍披挂的那几棵古老茶树就在一块悬崖峭壁上。天心九龙窠是一片矗立的岩壁,悬崖边有一片肥沃的土地,那是由多年腐烂的植物浸淫而成。这里日照不长,温度适宜,涓涓细泉四季滋润,给予了这几株茶树天赋不凡的生长环境。在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一种带有独特岩韵与馥郁香气的名茶树种问世了。

它,就是武夷山大红袍的母树,也是武夷岩茶的始祖。

如今,“大红袍”三个字已经成为武夷岩茶的代表,几株古老母树的子子孙孙蔓延武夷,武夷山的大红袍也成了招牌,出现了数以百计的动听名字和百花齐放的香韵风格。

武夷山出茶,武夷人喜茶,武夷山市22万人口中也有一半以上所从事的行业与茶有关;茶是这座南国小城的重要经济支柱,武夷人视其为财神。

武夷山的茶之所以有名,和这里人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制作技艺有重要关系。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焙……武夷大红袍的12道制作工艺环环相扣,每一道工序都对茶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武夷焙法,实甲天下”,清代抗英禁烟派官员、楹联学开山之祖梁章钜在品赏大红袍之后发出如此赞叹;而在整个制作工艺中,“看天做青,看青做青”、“走水返阳”和“以火调味”等诸多手法都堪称惊世绝技。正因为制作工序繁复、制作技艺精湛,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在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因此出现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工艺传承人。

在武夷山,能够制茶、做茶、焙茶的人比比皆是,但是能被列为大师之属的则寥寥无几,能被称之为武夷山名片的制茶人更是只有首批12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制作工艺传承人,王顺明即是他们中间的一员。

和陈孝文、吴宗燕、黄圣亮、苏炳溪这些从茶叶世家中走出来的传承人不同,资料上介绍王顺明是“长期从事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管理和制作工作”。在计划经济年代,他先后出任过综合农场场长、武夷岩茶场党委书记、岩茶总公司总经理,他中专学历,职称是品茶师。

然而王顺明的名字对于中国的电视观众并不陌生,在见到他之前,我已从包括央视的各个电视台铺天盖地的某广告中知晓了这个极为易记的名字。“好听吗?好听就是好茶”,一句用斩钉截铁的口吻道出的广告词,加上在耳边哗哗作响摇动茶罐的动作,构成了王顺明在广告中的终极特写。那一瞬,他留下的印象是严厉且自负。

见到王顺明,才知道他的性格与电视广告中迥然不同。身材瘦削,头发花白,一身合身的藏青色中式制服,上面挂着同色系的龙形绣花,手里提着一个装满茶叶盒的布袋子,行动不慌不忙,说话调低语慢,这才是真实的王顺明。

“我的工龄、党龄、烟龄一样长。”王顺明不无幽默地介绍着自己,说话间拎起一壶沸水娴熟地泡着他亲手焙制的大红袍。浓浓的茶香渗透在空气之中,一杯茶让他和眼前的客人拉近了距离。

王顺明的老家在福建东北部的古田,他则是1974年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南平市的国有企业崇安茶厂。由于在学校就是学生干部,王顺明到茶场后很快就成为分场的指导员(当时还是按部队称呼),他的坚毅性格和组织才能在茶场的艰苦工作中显露出来,第二年他担任了茶场的党支部书记。从此,王顺明在茶场的管理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这期间他担任过崇安县综合农场场长、党委书记,武夷山市茶厂党委书记,武夷山市岩茶总公司总经理,还兼任武夷山市科学研究所所长……万变不离其宗,他从来没有离开过茶和茶场(厂)。

“我是武夷山市岩茶总公司的第一任总经理,也是最后一任总经理。”又换上一泡大红袍新茶,王顺明笑着聊起往事。

后来呢?后来武夷山市岩茶总公司转制了,王顺明成为琪明茶叶科学研究所的创始人,他以茶为基地在旗山工业园区创建了属于自己的企业。被选为非遗传承人后,王顺明的头衔更多了,理事、会长、名誉所长、特邀高级审评师……但在骨子里,他只认为自己是个做茶人。

“44年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大红袍。”指着橱柜里包装不同的大红袍样品和一列奖牌,王顺明颇为自豪地说——这几十年,他为大红袍做过的事情太多。“茶都是茶,只是驾驭的人不同,才会出现不同的味道。这就如煮菜,同样的菜,同样的煮法,煮的人不同味道也是不同的。”对于大红袍的众多品名,王顺明通俗地解释。王顺明话茶,不喜欢谈茶文化,他认为茶就是茶,是植物,是商品,茶和文化是两股道上跑的车。王顺明聊茶,热衷的是茶叶的形态和工艺,兴起,他也会把一大本自己绘制的茶叶图展示给客人。“那是我们的无菌车间,这是特级大红袍茶的最后一道复检”,王顺明指着甬道一侧的大玻璃窗细声介绍。玻璃窗后,几个穿着一袭白色防尘服的女工正在娴熟操作,指尖游动,一捧茶叶在她们面前堆成小山。琪明企业的厂房颇大,与众不同的是,厂房甬道中间立着一个大讲台,透过高大的玻璃窗能清晰看到车间的生产,那是他为来自全国各地大学的茶专业学子授课的地方。

冬日的到来丝毫没有影响到武夷山茶树的风采,在既是家也是研究所的宽敞院子里,王顺明给我们介绍着那些郁郁葱葱的不同茶树,指着到几株枝繁叶茂的半乔木老枞,他不无骄傲地说这些都是1953年茶场种下的。时光荏苒,这些几乎和王顺明同龄的茶树依旧年年吐芽,青春不衰。

低调做人,高品质生活,这是王顺明常说的一句话——低调是他的为人准则,高品质是他的生活现状。

小编推荐

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功效,大红袍怎么保存?


武夷岩茶高贵的产地和独特的工艺,共同造就了它丰富的内涵。岩茶中含有非常多种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适宜饮用对我们的身体很多的!具体如下!

大红袍的功效

1、延缓衰老

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能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工应,清除活性酶的作用。

2、抑制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有助于使这种斑状增生受到抑制,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3、预防和抗癌

茶多酚可以阻断亚硝酸铰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并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

4、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

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锶90和钴60毒害的能力。对因放射辐射而引起的白血球减少症治疗效果更好。

5、抑制和抵抗病毒菌

茶多酚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对病原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消炎止泻有明显效果。

6、美容护肤

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它洗睑能清除面部的油腻,收敛毛孔,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减少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等功效。

7、醒脑提神

茶叶中的咖啡碱能促使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

8、利尿解乏

茶叶中的咖啡碱可刺激肾脏,促使尿液迅速排出体外,提高肾脏的滤出率,减少有害物质在肾脏中滞留时间。咖啡碱还可排除尿液中的过量乳酸,有助于使人体尽快消除疲劳。

9、降脂助消化

茶叶中的咖啡碱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可以帮助消化,增强分解脂肪的能力。所谓“久食令人瘦”的道理就在这里。

10、护齿明目

茶叶中含氟量较高,这对预防龋齿,护齿、坚齿,都是有益的。茶叶中的维生素C等成分,能降低眼睛晶体混浊度,经常饮茶,对减少眼疾、护眼明目均有积极的作用。

大红袍的保存方法

1、干燥箱贮存

因为干燥箱温度稳定,也隔绝空气,将茶叶放在干燥箱中贮存不会潮湿或氧化。

2、热水瓶贮存

将热水瓶整理干净,再将要贮存存的茶叶倒入瓶内,塞紧塞子存放。

3、冰箱贮存

要维持茶叶的新鲜与香味,最好低温贮存,尤其是较细嫩的茶叶如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更要冷藏。必须注意的是,保存茶叶的冰箱必须卫生、清洁、无异味,更不能保存茶叶以外的东西。

4、罐子贮存

先用小罐子分装少量茶叶,以便随时取用,其余的茶叶则用大罐子密封起来贮存。

综上所述,大红袍除与一般茶叶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劳、生津利尿、解热防暑、杀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腻、减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还具有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值得品鉴!

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历史


历史上武夷茶的生产经营错综复杂,茶叶品名争艳斗奇,僧侣道士追逐茶利,富商大贾介入种制,官府大吏干预保护。

大红袍盛产地武夷山是奇秀甲于东南的世界自然、文化的双遗产地,属丹霞地貌,这里碧水丹山,有36奇峰、99怪岩,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带,有“茶树品种王国”之美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与生物”保护圈。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武夷山茶农利用岩凹、石隙,沿岩边砌筑石岸,构筑“盆栽式”茶园。武夷名丛之命名,均先由有花名而来,盖以地形、树形、叶色、香型、滋味、发芽期、年代等为依据。2005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上,北京马连道茶城的马武先生,以19.8万拍得的20g母树大红袍茶,就长在武夷山九龙窠。天心寺僧云:“大红袍茶以嫩叶呈紫红色而得名。”此说较可靠,大红袍产地则所传不一。蒋叔南《游记》说:“如大红袍,其最上品也,每年所收天心寺不能满一斤。天游?观 亦十数两耳。”说天心、天游二岩皆有大红袍。而九龙窠刻石命名亦“大红袍”,是1927年所刻,系寺僧怕游人乱采真本,而在较难攀登之半崖上,求时任县长吴石仙为之。该树实为名丛奇丹。由于有县官吴石仙题刻,便当作大红袍。林馥泉五十多年前调查称:“得寺僧信任,看到最后一棵大红袍真本在九龙窠的岩脚下,树根终年有水依岩壁涓涓而下,树干满生苔癣,树极衰老。”经岩茶泰斗姚月明与老茶师陈书省以及叶鸣高等调查有三处之说,一说在九龙窠脚下,已较衰败;二说在火焰峰,已衰败不堪:三说在北斗峰,也较衰败。60年代姚月明再到三处寻根,剪了十多穗,成活三株,称“北斗一号”。九龙窠称“北斗二号”,后恢复原名大红袍,繁殖300多株。多年试验制作率极高,香气滋味极受赞赏,现已较大面积栽种于各山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