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你也会区别烟熏、非烟熏小种?

发布时间 : 2019-11-13
正山小种和功夫红茶区别 金骏眉与正山小种红茶的区别 小种红茶

【www.cy316.com - 正山小种和功夫红茶区别】

烟熏才正宗?

在介绍这两者之前,还有一个误区也是大家容易被误导的。

因为烟熏小种是传统做法,所以市面上会有一些商家说:只有烟熏的才是正宗的桐木关小种。

其实这是不对的。事实上,在桐木关,部分茶农是以制作非烟熏小种为主。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非烟熏小种的口感在市场上更受欢迎,需求更大;另一方面是,烟熏工艺对桐木关当地的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环保意识和制茶工艺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正山小种在制作工序中就取消了松木熏烤。

烟熏小种

烟熏小种最大的特色,就是在于她的松烟香。“松烟香、桂圆汤”。

作为远销海外的名茶,红茶鼻祖“正山小种”就凭着“松烟香气、桂圆甜香”征服了全世界,多少人对它的口感转换与醇厚回甘痴迷到不行。

▲制作小种的场所有个有趣的名字——“青楼”

在传统工艺中,松烟的香味是在茶叶发酵的时候加入进去的。

先将鲜叶萎凋,再将复揉后的茶坯抖散摊在竹筛上,放进底层吊架上,燃烧中的马尾松通过烟道输送,茶坯在干燥的过程中不断吸附松香,使小种红茶带有独特的松脂香味。

非烟熏小种

非烟熏小种,即在传统的有烟小种制作工艺中不使用松木熏焙制作出来的正山小种。

早期制作非烟熏小种有一个难点,就是在于把握发酵的程度。

以往的工艺发酵后就用松木熏烤烘干,前人已经把这套发酵烘干经验摸索通透了。而取消了松木熏烤之后,发酵时间自然要随之改变了。

而如今随着茶农的制作工艺提高,已经能在发酵程度上很好地平衡正山小种的甜香、花香和口感浓醇之间的比重。

辨别松烟香

烟熏小种目前市面上也有一些伪劣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工艺是用松木熏烤,来制作出松烟香,这样的香味是浑然天成的。而有些不良的商人,则利用香精之类的物质进行熏制,以减低成本。

而冲泡就是检验茶的“现场试法”。一泡就很明显了,耐不耐泡。假的“松烟香”2、3泡之后,烟味已经没有了,就马上露出原形了。

Cy316.com延伸阅读

看完了还敢说你会泡茶吗?


泡一杯好茶,真难,唯有好好事茶,才有机会。茶好,水好,器好,艺好才会有一杯好茶喝。这些,在古时就很难,更何况现代呢?有人说:喝茶喝的不是水,而是滋味,时间长了,甚至喝的都不是茶的滋味,而是内心和人生的滋味。携三五好友,泡上一泡茶,闲聊间隙一饮而尽,谁又能说这不是一泡“好茶”?

泡茶分很多不同的程式,每一个步骤之中,都有标准的动作要求。一个人评论某位茶人泡茶很专业,那说明他对这些标准动作的掌握非常熟练。泡茶就好比一场体操比赛,裁判依据运动员完成的动作程度,来判断一个运动的优劣。

泡茶,亦是如此。一个习茶者,把泡茶的技法掌握的无懈可击,但无法给人带来美的感受,那他只是一个入门而未入道的习茶者。茶者,要将技法的痕迹,渐渐的化作自然呈现的美感,达到技法、内心、茶,融合为一的境界。如此,才能算入了茶的门,得了茶的道,才可谓修成正果,功德圆满了。

一杯好茶,水温不够,水质不好,闷茶时间过久,也是平白辜负了这杯“好茶”。那么“泡好”茶,10块钱一泡的茶叶能泡出100块的水平,这杯茶的就值一百块,但如果你只是随便应付一下,根本不在乎10块钱一泡的茶,那泡出来的可能就一文不值。煮一壶净水,泡一盏清茶,看茶叶落入杯底,汤色由无转有,又由浓转淡,素淡的心在这一刻得到清默,在生活的点滴之间,感受时光带来的禅茶体验,谁又能说这不是一泡“好茶”?

茶喝到最后就是要喝到山气,也就是大自然精华的凝结,这是每个山头自己的气息。土壤、高度、原生态、朝向,就四个非常关键的坐标,只要找到高山、砂土、原生态,南向的大龄茶树,经过精心的采摘,合适的制作,一般都会有好茶显身。

杯子,单单是瓷器就分为陶、浆、铁、瓷胎等,还有各种颜色,再加上各种器型,让人眼花缭乱。选壶也一样,上百种器型,各种材质。一泡好茶,找到好的茶道具就像一个美丽的姑娘找到合适她的衣服一样,对之增色,反之亵渎。

现在找水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比找茶还难。我曾经去名泉虎跑试水,其污染之重,让人心寒,却无能为力。古人泡茶,水是重点。在没有化验的时代,聪明的古人用简单的办法定义了水的优劣。轻者为上,无论是什么样的水都会含有各种元素,所以含的杂质越少的水越好。另外一个标准就是清澈,拿根筷子,在正午的时候放在不同水中,哪种水折射清楚,为上。

现代人停留在书本上,很少实践,而书本的知识很多错误的。每款茶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你要想清楚是要表达茶香?还是茶气?还是茶韵?还是茶的灵性?……这些泡法完全不同。而且每款茶都有自己的缺点,要学会扬长避短,这些泡法又不尽然。所以,同样的水、杯、茶,因为茶人的不同理解,最终出来的茶汤会差距千万。

福建建瓯以电代燃,减少茶叶烟熏味增加茶产量


眼下正是茶叶制作高峰期,在建瓯凯捷茶厂,工人们正在赶制矮脚乌龙茶。揉茶机、发酵桶、炒青机、烘干机,这些电机设备的应用,让以木柴、煤为燃料的传统加工工艺成为过去,大大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建瓯市产茶历史悠久,被誉为“千年古茶都”。是宋代最著名的宫廷御茶园,茶叶种植面积达10万多亩,年产茶叶总产量8000吨,其中70%以上的茶叶远销日本、东南亚、欧美及港澳地区。

“以前我们用手工制茶时,一年最多只能生产五千斤成品,自从有了机械化以后,现在年最低都有近三万产量,是原来的产量的五倍以上。”茶农们曾长期采用以煤、木柴为燃料的加工设备制茶。这种加工方式不仅污染环境,效率低下,而且劳动强度大,温度、火候较难控制,加工出来的茶叶色泽、香气不尽人意。据统计,每加工一公斤干茶,需耗柴15公斤,全年加工茶叶以2万吨计,即需耗柴30万吨,相当于51。6万亩森林面积,增加二氧化碳排放100000吨。近年来建瓯市用“电”替代“燃料”,这一现代茶叶加工方式,不仅让茶企少了烟熏味儿和尘土味儿,还节约了人力成本、增加了茶叶的产量。

“如果没有这个烘干机的话就非常麻烦,制茶时要烧木柴这个火,然后用大电风扇把火吹进去,灰尘很大,吹得人满身又脏,而且又累,又很费劲,一个晚上效率非常慢,烤茶叶最多一个晚上烤一袋,有了这个机器一个晚上烤个几十袋都没问题。”凯捷茶厂负责人说道。

随着近年来茶叶种植产量不断扩大,以及制茶机器的广泛应用,每至制茶高峰期,建瓯市产茶区的用电负荷和用电量随之猛增,“低电压”、“卡脖子”等问题也接踵而至。近年来,建瓯市供电公司大力推进农网改造工程,主动帮助义务更换增加设施,完成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566。006千米,新建及改造10千伏电缆线路40。6千米,新建及改造配变228台,容量59015千伏安,新建、改造低压线路106。402千米。全面淘汰老旧的高耗能配变,解决了台区线径小、低电压“卡脖子”等问题,提高了电能质量。

建瓯市供电公司在优先安排资金改造配电设施,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同时,还提供贴心服务,在制茶用电高峰期,该公司党员服务队24小时保障茶农用电,主动深入产茶乡镇,对产茶区内的线路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对供电线路和供电设施存在的不安全问题及时登记,并提前做好故障的排查检修和整改,确保电力设备零缺陷。同时,开通绿色通道,及时解决农户生产用电问题,确保用电无忧,炒出“致富茶”。让这座千年古茶都的茶叶将走出“深闺”,飘香四海,名扬天下。

近年来,建瓯市在经济转型绿色发展过程中,积极倡导清洁能源消费,持续开展电能替代工作,目前,建瓯市已有电能茶机10万台以上,建瓯市茶区由此还原“青山绿水”,制茶产业也全面进入电气化“无烟”时代。以电代燃,让建瓯市的茶产业更洁净更现代。同时,以电代煤、代油、代柴,不断提高电能在终端消费的比重,努力守护绿水青山生态家园。经过不懈努力,制茶、烤烟、酒店等行业正逐渐改变原有的烧柴、烧煤方式,进入“电气化时代”。

喝茶也会醉 你可知道?


当你在喝茶的过程中,感觉到不舒服了,要考虑是否是茶醉。

喝酒会醉,饮茶也同样会醉。得了茶醉实在不比酒醉轻松,茶醉多在空肚之时,饮了过量的浓茶而引起的。茶醉之时,头昏耳鸣,浑身无力,胃中虽觉虚困,却又象有什么东西装在里面,从胃到喉中翻腾,想吐又吐不出来,茶醉严重的还会口角流沫,状甚不雅。

“茶醉”在医学上的描述是,喝茶造成人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进而使人体内酶的活性不正常,导致代谢紊乱,从而引起血液循环加速、呼吸急促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导致茶醉的“醉魁祸首”是茶叶中的咖啡碱(Caffeine)。

有些人连喝几杯浓茶后,常出现感觉过敏、失眠、头痛、恶心、站立不稳、手足颤抖、精细工作效率下降等现象。严重者还发生肌肉颤抖,心率紊乱,甚至惊厥、抽搐。实际上这是喝茶导致吸收了过量的咖啡碱。

通常一杯150毫升茶汤,约有80毫克左右的咖啡碱,每天喝5-6杯茶等于服下0.4克左右的咖啡碱,一个人每天服用咖啡碱的最高限量是0.65克,若超过此限量,即有危害身体的可能性。

为什么会有茶醉呢?

茶叶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和茶多酚,它具有兴奋大脑神经、促进心脏机能亢进、影响胃液的正常分泌等作用,大量饮用容易产生心慌、头晕等类似于醉酒的茶醉症状。

茶碱是一种中枢神经的兴奋剂,过浓和过量都容易“茶醉”:血液循环加速、呼吸急促、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造成人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进而使人体内酶的活性不正常,导致代谢紊乱。

哪些情况容易引起茶醉呢?

一是平日很少喝茶的人,稍微多喝就可能过量而醉。

二是平日喝高发酵的熟茶,例如:红茶、台湾乌龙茶、陈年老茶等,咖啡碱含量相对较少,猛然改喝低发酵或不发酵的绿茶或生茶时,又喝得过量,自然就会茶醉了。

三是空腹时,茶多喝了也容易茶醉。还有茶友为了追求新鲜而喝现炒普洱茶,也容易茶醉。

如何解茶醉?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茶醉后吃点甜食,种种不适就会大大缓解直至消除。预防茶醉,可以一边喝茶一边采取措施,吃些核桃、红枣、花生、糖果、坚果、点心等,就既可以好好享受茶香又能最大限度的预防茶醉了。

预防方法

1、饮茶不宜过浓。由于茶叶中含有咖啡因,连饮几杯浓茶后,大量咖啡因被吸收进入血液,就会使人头昏、头痛、神经兴奋,甚至出现肌肉震颤、心律紊乱、惊厥抽搐等现象,即“醉茶”。

2、饮茶不宜过多。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具有一定作用,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如果饮茶过多,茶水积聚在肠道内,就会妨碍膈肌活动,影响正常吸收。另外,大量水分进入人体,容量迅速增加,会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肺功能异常,特别是会给心脏功能不良的年迈体弱者带来危险。一般来说,每天1—2次的饮茶量较为合适。

3、不要空腹饮茶。因空腹时胃中含有大量胃酸,茶能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

4、并非人人皆宜。对于患有神经衰弱、失眠、甲状腺机能亢进、结核病、心脏病、胃病、肠溃疡的病人都不适合饮茶,哺乳期及怀孕妇女和婴幼儿也不宜饮茶。如果你喜欢饮茶,建议喝一些淡茶、熟茶。

普洱茶品鉴术语,看完这篇,你也能做老司机


喝普洱茶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老司机用来形容茶的词汇,比如锁喉、收敛性、仓味等等。

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下,在喝普洱茶的时候,经常被提到的6个术语。

1,锁喉

品茶过后,咽喉间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快感。普洱茶锁喉感一般发生新茶,陈化数年的老茶不容易出现。

2,收敛性

品茶后,舌面与口腔四周出现紧绷感、涩感。简单来说,收敛性就是茶汤的「苦、涩」味在进入口腔后,被感知至消退的过程。

收敛性较强的茶:茶汤入口,苦(涩)味即被口腔感觉到,随即又迅速消退,回甘迅速;

收敛性较弱的茶:茶汤入口,苦(涩)味即被口腔感觉到,但是后续苦涩味消退缓慢或者一直都存在于口腔内。

3,清凉感

通常口腔凉气感与茶树所在海拔有关。

海拔1700米以上的普洱,口腔前中段会有明显的清凉感。

仓储干燥、干净二十年以上的台地茶,或者制作优良的古树茶,也会有清凉,喉咙间有种吃了薄荷糖的感觉。

4,仓味

茶品吸附仓储特有气味所产生的一种综合性味道。

仓味闻起来有一股霉霉的味道,和真的发霉茶很相似,但仓味与霉味是有所区别。仓味后面带着普洱茶的真味,且仓味是可以退的,也就是所谓“退仓”。

5,水路

民间品饮的通俗用语,不是官方定义的标准。形容一种茶汤流过口腔、喉咙的感觉。

好似用绸缎和粗麻拖拽过人的皮肤,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前者为

“细”,后者为“粗”。

水路细腻的,口感上是一种绵绵密密、丝滑的感觉,很舒服,轻轻一咽就滑下去了。

水路“粗”,则表现为糙、燥,停滞感。

6,层次感

层次分两类:一是口中的香气与甘韵的转变。一种是每一泡茶汤香气口感的纵向转变。

层次感通常容易出现在拼配茶与特优质纯料茶。

每个人的味觉不同,感受也不同。

喝茶是很主观的事情,大家不必强行追求某一标准,或深或浅皆有味,适口为珍~

喝茶为什么也会醉?


“茶醉”在医学上的描述是,喝茶造成人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进而使人体内酶的活性不正常,导致代谢紊乱,从而引起血液循环加速、呼吸急促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导致茶醉的“醉魁祸首”是茶叶中的咖啡碱(Caffeine)。有些人连喝几杯浓茶后,常出现感觉过敏、失眠、头痛、恶心、站立不稳、手足颤抖、精细工作效率下降等现象。严重者还发生肌肉颤抖,心率紊乱,甚至惊厥、抽搐。实际上这是喝茶导致吸收了过量的咖啡碱。通常一杯150毫升茶汤,约有80毫克左右的咖啡碱,每天喝5-6杯茶等于服下0.4克左右的咖啡碱,一个人每天服用咖啡碱的最高限量是0.65克,若超过此限量,即有危害身体的可能性。

哪些情况容易引起茶醉呢?一是平日很少喝茶的人,稍微多喝就可能过量而醉;二是平日喝高发酵的熟茶,例如:红茶、台湾乌龙茶、陈年老茶等,咖啡碱含量相对较少,猛然改喝低发酵或不发酵的绿茶或生茶时,又喝得过量,自然就会茶醉了。还有就是空腹时,茶多喝了也容易茶醉。还有茶友为了追求新鲜而喝现炒普洱茶,也容易茶醉。

因此,饮茶不宜过浓也不宜过多。饮茶过多,就会妨碍膈肌活动影响正常吸收。特别是会给心脏功能不良的年迈体弱者带来危险。一般来说,每天1-2次的饮茶量较为合适。

如何解茶醉?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茶醉后吃点甜食,种种不适就会大大缓解直至消除。预防茶醉,可以一边喝茶一边采取措施,吃些核桃、红枣、花生、糖果、坚果、点心等,就既可以好好享受茶香又能最大限度的预防茶醉了。

潮州工夫茶二十一式,看完你也能泡好一杯茶


原标题:潮州工夫茶二十一式,看完你也能泡好一杯茶

《潮州工夫茶》并非指局限于中心区域为潮州及其周边地区的茶道,它是茶文化中一脉相承从未断代的中国茶道思想物化及具体而微的完整冲泡程式,是中国古代工夫茶的“活化石”。

它强调“和”、注重生活品质,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杯茶体现儒释道三家的执中、守中、空中之美,祈达包容圆融和谐境界。工夫茶注重茶叶、器皿、水质甄选,强调冲泡过程中的水温、节奏的把控,讲求氛围营造、寓礼于茶、自恣适己,在满足物质生活的日用基础上提炼出精神层面的美感,体现“百姓日用即道”这一实用哲理。

学会了工夫茶,也就在学会泡好一壶中国茶的同时,愉悦身心。

第一式:茶具讲示

逐一讲解展示孟臣壶、若深杯、玉书碨、红泥炉等茶器。

实用而有美感的品质茶具,常常令人爱不释手,单是观摩赏玩已能自得其乐。

第二式:茶师净手

泡茶之前,须先净手,保持双手洁净无异味。

第三式:泥炉生火

泥炉生炭烧开的水,正如柴火灶煮熟的米饭,有独特的风味。

榄炭燃烧力强,焰火“炉火纯青”。

第四式:砂铫掏水

砂铫:宋代称急须,是指煮水、烹茶、暖酒的小容器。

工夫茶中指烧水的小陶壶。

第五式:榄炭煮水

乌榄炭烧的开水泡茶能起到“活火烹活泉”令茶汤鲜活清甘的效果,同时焰活呈青蓝色无烟臭并有淡淡的榄仁香。

第六式:开水热罐

罐:茶壶,俗称冲罐。用容量较小茶壶配合小杯使用最适宜,壶小能留香不蓄水。

没有茶壶,亦可以用盖碗代替。

第七式:再温茶盅

茶盅:即茶杯。工夫茶喜用薄胎“蛋壳杯”,以“若深杯”最为著名。

三只小杯,寓意三杯为“品”,“品物流形”、“田获三品”、“三为万物”,三是最稳定的结构。

不管人数多少均只用三个杯,大家轮流喝,体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圆融一体人文精神。

第八式:茗倾素纸

以手掌大小的白方纸代替茶则,精俭节约,体现“如非必要,勿增实体”的“大道至简”精神。

亦方便观察干茶条索、颜色。

第九式:壶纳乌龙

工夫茶喜用乌龙茶,也可以冲泡其它茶类。

第十式:甘泉洗茶

洗茶去沫,避免苦涩。

第十一式:提铫高冲

开水沿壶边定点入水,不能直冲壶心,不可断续。

高冲令沸水直入壶底去除涩滞。

第十二式:壶盖刮沫

开水冲满勿溢,让白沫浮出壶面,提盖从壶口刮沫坠落,然后盖定。

第十三式:淋盖追热

淋盖的作用,一是去沫二是追温,壶外追热令香气冲盈壶中。

第十四式:烫杯滚杯

烫杯目的在于提升杯温,“汤沸茶香”,热杯能起香。

滚杯令杯缘互碰发出铿锵金玉声音,犹如器乐鸣奏悦耳动听

第十五式:低洒茶汤

低斟出汤,勿令飞溅,勿生气泡,能含香藏韵。

第十六式:关公巡城

工夫茶不用公道杯,执壶循回往复匀速出汤,是谓“巡”,目的在于让三个杯里的茶汤浓淡均匀份量均等,勿厚此薄彼,勿有分别心。

第十七式:韩信点兵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是一个八字成语,只讲前四字不讲后半,体现幽默感,重点在没有说出来的后半句。

茶汤点滴务尽,勿使残留浸泡过久致后续苦涩。

第十八式:敬请品茗

洒茶完毕,宾主互相礼让,按照长先幼后顺序轮流着喝。

同时以客为尊,必须待所有宾客喝过一巡然后才轮到主人喝。

待客之道,礼让三先。

第十九式:先闻茶香

杯面迎鼻,香气齐集。潮州单丛茶花香果花迥异,品种香型多达108款。

品尝鉴赏,乐在其中。

第二十式:和气细啜

乘热执杯,杯缘接唇,啜饮而尽,芳香满溢,甘泽润喉,余韵绵长。

第二十一式:三嗅杯底、瑞气和融

挂杯的茶香,温冷殊异。饮茶完毕三嗅杯底,林语堂说:“气味芳香,较嚼梅花更为清绝。”

林语堂又说

真正的茶道鉴赏家常以亲自烹茶为一种殊乐

烹茶的乐趣和喝茶的乐趣各占一半

交相辉映

这就是学会冲泡《潮州工夫茶》的意义所在

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

“工夫茶”的真味,在于有闲时、闲心、闲情,用心专注泡好一杯茶。

陈香白:《潮州工夫茶》非遗传承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学术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使者”,中国茶文化大家,出版发行了包括《中国茶文化》等一系列茶文化书籍。

一九九七年在其出版的专著《潮州工夫茶概论》(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7年第1版 ISBN 7-81036-227-5/G·47)提出完整的一套潮州工夫茶冲泡方法,并不断完善发展成为《潮州工夫茶》冲泡二十一式。

正是以陈香白先生为代表的茶人不懈努力,推动了潮州工夫茶列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项目。

陈再粦:评茶师,《潮州工夫茶》非遗传承人,深圳市国际茶艺协会副会长,深圳市茶道协会专家组委员会专家,“不二人文空间”联合发起人。

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幼承家学,师从父亲陈香白先生,通过家族传承、师徒传承方式习得工夫茶文化精髓,出版发行了专著《工夫茶与潮州朱泥壶》(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4年12月第1版 ISBN 7-81036-857-5)、《茶事通义》(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7年8月第1版 ISBN 978-7-80240-049-8)。

致力于中国工夫茶文化传承推广及中国古代民用古茶器收藏展示、复刻再生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