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甘生津是怎么一回事

发布时间 : 2019-11-13
黑茶回甘 乌龙茶回甘 红茶为什么没有回甘

黑茶回甘。

对于神秘的“回甘”,我们的古人就开始关注这种感觉。好的茶经常会带有“回甘”,回甘的强度与持久性也经常作为评判好茶的指标。实际体验中回甘与生津还经常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比较神秘的体验,但不可否认回甘给我们带来愉悦的体验。

相对入口立刻表现出来的甜味而言,这种“苦尽甘来”的后味更富戏剧性,也更多的与好茶品质联系在一起。

苦尽甘来,似乎这甜就是因苦而生,但是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通常我们喝茶的时候,首先感觉到的是苦味,那是因为有茶碱这样的物质存在。那么,是不是这些苦味物质麻痹了我们的舌部感受,进而促进了我们对甜味的敏感呢?这是我们的通常认识,但是事实绝非如此!只要你试试吃一片奎宁之类的苦药片,你就会发现,嘴里永远都只有苦味,即使喝水也觉得苦。

实际上在茶汤本身就存在甜味物质,那就是糖或者氨基酸。只是,我们的舌头对苦味的敏感性更高,我们首先尝到的的是茶碱和茶多酚,之后才品尝到甜味。

另外,回甘还伴随着一个生津的效果,说白了就是增加唾液的流速。

有机酸作用:

茶中的有机酸会刺激唾液腺进行分泌以产生“生津回甘”的感觉。茶叶中有机酸种类较多,含量为干物质总量的3%左右。茶叶中的有机酸多为游离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草酸等,在制茶过程中还会形成其它有机酸。在茶叶的萎凋及做青过程中,有机酸的含量会增加。

茶多酚作用:

茶多酚除了苦味还具有特殊的涩味,在人的唾液中发现 了一族富含脯氨酸的蛋白质(PRPs),这些蛋白质具有湿润、润滑作用,但是茶多酚可以改变它们的性质,形成复合物,从而让口腔表皮感受到润滑消失,也就是涩味了。这种涩味和酸味一样都可以促进唾液的流速,从而让我们有“生津”的感觉。

此外,为什么春茶的回甘效果比较好,也比较受推崇。

最据说服力的观点是,因为春茶的叶片是累积了一个冬季的营养成分而生长出来的关系,这些叶片中积累了足量的糖和氨基酸。至于夏天的茶,一来雨水多,叶片含水量大,二来糖和氨基酸所占的比例就比较少了,其口味自然会大打折扣,没啥回甘了。

Cy316.com延伸阅读

普洱茶的回甘与回甜不是一回事


回甘与回甜,看似意思相近,其实相距千里!普洱茶的品饮当中,不是一回事!

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甘和甜的区别。

甘的意思,大都趋近:美味!这个美味,说的是,食物对味蕾刺激之后产生的。因此,甘,除了有甜味之外,在文言文当中还有“美味”的意思!

普洱茶的回甘是什么意思呢?是茶汤入喉时,当收敛性和刺激性逐渐消失的时候,唾液会慢慢的分泌出来,而此时喉咙有滋润的感觉,这就是回甘,通常评判一款茶好坏的时候,回甘越久,便越是好茶!

优质的普洱茶入喉典型的特征就是回甘,而且好茶的回甘会经久不衰。另外,苦后回甘也是茶叶最基本的特制,苦后回甘也是好茶,但如果回甘过短,那就不是很好了!

而甜,是指一种味道,即像糖或蜜的味道。也有“淡”的意思,比如西安一处古地名“甜水井”,并不是说井里的水是甜的,而是指淡水。一些地区的方言中,说饭菜甜了,真正的意思是说不够咸。

甜,有甜爽、香甜等词语对茶汤进行描述。已经因此我理解,甜,仿佛是茶汤带来的一种感觉。

优质轻发酵、中发酵的茶,都会有非常明显回甜味,而重发酵普茶就不会有此特色了,回甜与回甘同时生成,给人以醇厚之感,十至二十老熟茶醇厚陈香之韵味那是享受,这正是好茶的迷人之处。回甜实际上是一种茶多糖作用,我们知道在普洱茶中,就蕴含有很多茶多糖,有单糖、多糖、果糖等,这是普洱茶本身所带口感,经过刺激蓓蕾而发生作用。

所以,甘和甜都是一种描述,感受上有所不同。甘的

普洱茶回甘和回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普洱茶回甘和回甜怎么区分?

和别人一起喝普洱茶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诸如“甜清”、“甘甜”“甜醇”等的评价,有没有觉得一脸懵圈?你说的甜是什么甜?你说的涩是什么涩?一起来看看普洱茶的呈味物质大揭密。

鲜爽度:氨基酸

越嫩的茶叶氨基酸含量就越高,所以鲜爽度就越高。这在喝生茶的时候感觉非常的明显,芽头嫩叶比较多的茶叶喝起来会比较爽口,通俗地讲就是嘴巴里有很新鲜的气息,像置身于森林中被绿色植物包围的心旷神怡之感,所以大家说的春韵十足就是这个意思。

甜味:单糖双糖与多糖

至于甜味,但大家对熟茶的甜感比较熟悉,所以我们主要从熟茶的对比来说明呈味物质的差异。

造成茶叶的甜感的作用因子主要是糖类物质,糖类物质又有易溶于水的单糖和双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等,也有不溶于水的多糖,如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等。大家喝熟茶时,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喝【中乐号】金针白莲的甜与喝中乐号老茶头的甜是不一样的,为什么?

因为金针白莲的茶叶原料比较细嫩,单糖和多糖类物质比较多,加上氨基酸的作用,喝起来会水软甜清,就是甜得不是特别的明显,淡淡的清甜,但让人很舒适。而中乐号老茶头的茶叶原料相对来说比较粗老,除了含有单糖与双糖,还有较为丰富的多糖物质,多糖物质不能溶于水,但却能在水下分解,入口后经唾液酶作用还原成有甜味的葡萄糖。

所以中乐号老茶头的甜是很明显的甘甜,金针白莲的甜是很细腻的清甜,有些人口味重,会觉得中乐号老茶头才是甜;有些人味蕾敏感,觉得金针白莲的甜才是甜,中乐号老茶头的甜则有点粗,这也是厂家不断开发不同产品的根本原因: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喜好差异。

苦涩感:茶多酚类物质

茶多酚类物质是一种神奇的存在,一方面,茶叶的苦味涩味基本上都来自于茶多酚类物质,另一方面,茶叶的丰富内涵、味浓韵厚也来自于茶多酚类物质。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差,是因为茶多酚类物质是一类庞大的物质总称,其中包含了不同味觉的因子,再加上相互的协调作用或人工干预转化为别的呈味物质,都造成了多种多样的呈味效果。

苦味的来源基本是因为茶多酚类中生物碱的作用,如咖啡碱、茶皂素等,而涩味则主要来源于茶多酚物质类中的儿茶素类物质,儿茶素又分为游离儿茶素与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的收敛性强,且占儿茶素中的比例较高,所以酯型儿茶素是涩味的主要来源。

为什么熟茶及老生茶不苦不涩?

儿茶素类物质可以氧化分解成茶黄素、茶红素及茶褐素三大类物质,这三大类物质也是普洱茶茶汤的颜色主要来源。而茶黄素有较强的刺激性且鲜爽,所以生茶汤以黄色调为主;茶红素主要为甜、茶褐素为甜酸,所以熟茶汤主要是茶红素作用为主,茶褐素的量要通过加工工艺来适当控制。同理,生茶经过自然陈化后茶汤会由黄色向红浓方向变化,也是内含物质自然氧化的体现。

另一方面,生茶在自然氧化的作用下,生物碱类的含量也会逐渐下降,可溶于水的糖类物质越来越多,所以生茶陈放会越来越醇口。而熟茶是通过渥堆工艺进行人工氧化,除了氧化掉苦涩味物质,同时还转化生成了别的有益成分或呈味物质,如生物酶类和枣香等。

口感协调性:内含物质的综合作用

口感协调性除了原料的差异影响,还有加工工艺的作用。相对其他茶树品种而言,云南大叶种本身的内含物质就比较丰富,再加上树龄及生长环境的优势性,造就了云南普洱茶普遍浓强厚烈的口感特点。

而一款口感协调的普洱茶产品离不开良好的原料与专业的加工工艺,所以大班章精品普洱茶一般都是有苦可化为甘甜,口腔层次变化丰富,味蕾理想,宜品宜藏。而如果你拿到了一款满意的普洱茶,只要注意储存安全就可以了。

普洱茶回甘和回甜

说到普洱茶回甘和回甜,很多人都认为普洱茶的回甘和回甜,就是同样一件事情。实则不然,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普洱茶回甘和回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回甘:普洱茶的回甘又称为喉韵,当茶汤入喉时,收敛性与刺激性逐渐消失,唾液慢慢分泌而出,此时喉咙感觉滋润甘美,这就是回甘,越持久越是好茶。不管是轻发酵茶还是中发酵茶,优质茶在品饮后都会立刻喉头泛甘,而后扩散到整个口腔经久不退,但回甘有强有弱的区别感,回甘强则优之。而有些茶品味道、口感等都表现不错,但是回甘时间短,基本上喝完就完了,这样品质茶不喝也罢。回甘的形成是苦后回甘,苦是茶叶最基本的,只是茶区的不同,苦的强弱也有其高下。但是仔细划分一下,苦的表现在口腔里也分很多种,有舌尖部位,有后半端,有上颚,有两颊苦。但是好茶叶的苦味一定是化的快,退的也快,苦完之后就是回甘,茶叶的好坏以及茶叶内质的高低也决定了回甘的持久性。其实回甘简单来说,就是普洱茶在喝下去之后,会促使人体机能在喉咙处分泌出霉素,经人唾液相结合,从而明显感受到甜味,这是一种霉素发酵作用。

回甜:优质轻发酵、中发酵的茶,都会有非常明显回甜味,而重发酵普茶就不会有此特色了,回甜与回甘同时生成,给人以醇厚之感,十至二十老熟茶醇厚陈香之韵味那是享受,这正是好茶的迷人之处。回甜实际上是一种茶多糖作用,我们知道在普洱茶中,就蕴含有很多茶多糖,有单糖、多糖、果糖等,这是普洱茶本身所带口感,经过刺激蓓蕾而发生作用。所以回甜是一种物理作用,回甘则是霉素化学作用。

特别提示:

普洱茶经过人工发酵和后期发酵之后,会变化得更好。有人说喝普洱茶就喝一个深字,也就是说深一个茶汤内涵物质丰富的真正体现,滋味仅仅能够刺激到味蕾,而喉咙以下是没有味蕾的,所以,只有内涵物质真正丰富的茶汤,才能令喉咙以下产生深切的触觉感觉,喉咙是老茶客的嘴巴,因此在喝茶时,一定要注意体验,喉咙以下的感觉。也有人说喝普洱茶喝的就是岁月,喝的就是陈化这么一样过程。也有人说喝普洱茶喝的是回甘和回甜。其实不管如何说,普洱茶就是茶而已,只会因人而异而产生不同口感和感觉。

看到这里,大概大家也明白了普洱茶的呈味物质的复杂性。也恰恰是这种丰富的内含物质造就了普洱茶独特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品饮普洱茶的行列。

小青柑表面的“白霜”是怎么一回事


2018茶市上的黑马莫过于小青柑了,它小巧玲珑,冲泡方便,老少皆宜,以它独特口感和浓郁的清香受到了广大茶友们的喜爱和追捧。喜欢她自然就要全方面的了解她,那么关于小青柑表面的“白霜”是怎么一回事,你知道吗?

小青柑

我们要说的“白霜”可不是秋冬时节的清晨,草地上那一层层踩上会发出吱吱声的白霜,而是在柑普茶表面形成的那一层薄薄的结晶。

“白霜”是什么?

干果表面的“白霜”通常被称为“果霜”,是一种含糖物质,新鲜的生果里含有大量水分还含有葡萄糖和果糖等,当它被晒成果脯时水分逐渐蒸发,果肉里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跟着渗出到表皮上凝结成白色粉末状的物质就形成了“果霜”。

而小青柑表面的“白霜”实际上跟“果霜”的形成机理类似但又略有不同,在陈皮之乡新会,小青柑的“白霜”被称之为“脑晶”或“柑油晶”。小青柑表面的“白霜”并不是发霉所导致,而是核心产区的小青柑在经过日晒或低温长时间烘焙工艺后所析出的柑油结晶而形成的白色粉末状物质。

小青柑

“白霜”有什么样的功效?

“白霜”是判断干果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就有记载:“柿霜色白入肺经,其滑也能利肺痰,其润也能滋肺燥。”

所以,小青柑表面的“白霜”是一种具有很强的保健功效的物质,可治慢性支气管炎、干咳、咽炎等。

不是所有的小青柑都会产生“白霜”

小青柑表皮有“白霜”,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

1、产区 

通常只有新会核心产区的青皮才会有“白霜”的现象,越是核心产区的柑果,柑皮上的油包越多,起的白霜也就越多,一般只有柑仔才会起霜,因为柑仔的柑油量是最高的,而随着柑果的成长柑油的含量会逐渐降低从而转化为糖分,故难以产生“白霜”。

小青柑

2、加工工艺

想要产生“白霜”,必须要保证小青柑表面油囊的活性,小青柑的油囊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产生“白霜”,小青柑的价值也随之降低。为了保证油囊的活性及完整性,只有通过反复日晒和低温长时间烘焙的工艺,小青柑表面才会析出白霜。高温烘焙的小青柑,柑果表面的油囊活性大都遭到破坏,故难以有白霜现象。

抹茶和绿茶粉不是一回事!


抹茶蛋糕、抹茶冰淇淋、抹茶饮料……因为颜色养眼口感清新,吃货们总是能在琳琅满目的美食中一眼挑出抹茶口味作为首选。不过,市场上不少抹茶食品里面添加的仅仅是绿茶粉,而为了保证口感和颜色,添加香精和色素成为行业惯例。

绿茶粉不等于抹茶

绿茶磨的粉只能叫绿茶粉,真正的抹茶,可不是一磨了事,工艺复杂得多,在营养价值上远超绿茶,平均价格在2000元/斤左右,是绿茶粉的几十倍不止。一个十几块钱的蛋糕,上面写着“含纯正抹茶”,别逗了,成本都回不来!

目前抹茶的生产工艺主要集中在日本,整个生产过程非常讲究。树种从日本引进,为了保证茶叶的鲜亮和鲜嫩,春天当茶叶长出一芽两叶之后,进行第一次遮光处理。等茶叶长到一芽四五叶之后进行采摘和蒸青环节,即采摘当天用蒸汽杀青,再经过冷却、烘焙、筛选等多道工序,最后用石磨以每分钟60转的速度,在19℃的恒温中,缓缓磨出翠绿色的粉末就是抹茶。

而绿茶粉的原料基本上是普通的炒青,使用的是金属粉碎机,无一例外的都是瞬间粉碎法。

抹茶和绿茶粉的区别

颜色:抹茶因为覆盖蒸青,呈深绿或者墨绿,绿茶粉为草绿。

味道:抹茶不涩少苦,绿茶粉略苦涩。

香味:抹茶呈海苔、粽叶香气,绿茶粉为青草香。

细度:抹茶细度达6000目以上(2微米),涂在手背上可以全部进入毛孔。绿茶粉100~300目左右,比抹茶粗很多。

打泡:抹茶常常打泡喝,跟绿茶粉相比,抹茶颗粒极细,泡沫丰富,颜色鲜亮。绿茶粉由于颗粒大得多,打出的泡沫很少。

正宗的抹茶粉在太阳底下暴晒半小时后,颜色明显变淡,像泥土灰,而加了色素的绿茶粉,不论怎么晒都不会褪色。

翠绿色的抹茶食品可能有问题

茶叶研究所曾经做过关于食品中添加抹茶的试验,发现无论是绿茶粉还是抹茶,在烘焙糕点、糖果、饮料等的运用上难度最大,而在冰淇淋、冷鲜奶、冷面等方面的运用相对容易。

绿茶本身是很容易氧化的产品,经过高温烘焙后,就会颜色发黄,香气变淡。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添加维生素等工艺来进行护色,延长绿茶粉或抹茶的自然氧化过程,不过即使进行了护色工艺,抗氧化的时间也非常有限。

在手工面中加入抹茶或者绿茶粉,做成抹茶冷面,虽然没有经过高温烘焙,但在晾干面条的过程中,原本翠绿的面条开始发黄,出现了自然氧化的现象,所以在日本,为了延长保鲜期,抹茶一般是半成品的形式,也就是茶片,当要用到抹茶时,才研成抹茶。

浓淡度和饱满度,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


有的茶,滋味浓,价格也便宜,而有的茶,明明喝着淡,价格却很贵。这就奇怪了,这么淡的茶,为什么值这个钱?

饱满度VS浓淡度

首先,我们要弄清两个概念:茶汤的“饱满度”和“浓淡度”。所谓“饱满度”是指茶汤入口后一种浓稠淡薄的感受,而“浓淡度”跟冲泡时间、投茶量等有关,跟饱满度没有绝对关系。

打一个比喻:家里的老火靓汤口感很好,饱满鲜爽;街边的涮锅水汤加了五花八门的调料,也仅仅是味道浓。

喝多了你就会明白,你所谓的淡和浓,可能只是味道上的刺激性,不能作为判断茶叶品质的依据。滋味浓的,可能口感薄,第一泡香气高浓,马上失了后劲,滋味淡的,淡而不薄,香气清幽持久,口感醇厚爽滑,是真的好茶。

好原料,舍不得下“重”手

好茶是好原料和好工艺共同决定的。从茶叶的内含物质来讲,主要影响味觉的有以下几个成分:茶多酚,涩;咖啡碱,苦;茶氨酸,甜、鲜爽;其他芳香物质等。我们常说春茶好,春茶就是茶氨酸含量高,甜度、鲜爽度高,苦涩度低。

简单地说,便宜的茶,苦涩味重,刺激性重,所以就感觉浓了。贵的茶,苦涩味低,刺激性低,所以感觉就淡了,但是香气、韵味、持久度、耐泡度都要好很多。

上面讲到的是原料因素,再从工艺因素来解释,为什么要把便宜的茶做得浓,把贵的茶做得淡呢?

资质平平的原料,或许采摘时间晚、生长环境较为一般、内含物质含量低、品种香气不明显等等,为了消除这一类负面的感知,茶人下手就要“重”一点,所以你就会喝起来浓一点。

高端的原料,要最大限度保留它本身优秀的饱满度、鲜爽度、品种香气特点,如果一味追求重火,会把它本身引以为傲的优点都掩盖过去,因此稍微轻一点,你喝起来也感觉淡一点。

茶人是这样“看茶制茶”的,厨师遇上高级食材,也会尽量使用清淡的烹调方式,不会用过多的调料去掩盖食材本身的风味,也是类似的道理。

老杨说茶:茯茶和黑茶是一回事吗?


要想搞清楚弄清楚茯茶和安茶是怎么一回事,就要弄清楚什么是黑茶,什么是茯茶。下面笔者将根据黑茶的现行国家标准和黑茶的历史沿革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黑茶

与黑茶和茯茶相关的现行国家标准主要有:《GB/T30766-2014茶叶分类》、GB/T32719.1-2016《黑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GB/T32719.2-2016《黑茶第2部分:花卷茶》、GB/T32719.3-2016《黑茶第3部分:湘尖茶》、GB/T32719.4-2016《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

在国标《GB/T32719.1-2016黑茶》第一部分《基本要求》中规定:“黑茶darktea以茶树[Cameiiiasinensts(L.)0.Kuntze]鲜叶和嫩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渥堆pile-fermentation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通过茶叶堆积促使其内含物质缓慢变化的过程。”“产品分为散茶和紧压茶。产品名称应根据加工工艺和品质的不同来区分和命名。”国标《GB/T32719.1-2016黑茶》第一部分《基本要求》中规定黑茶的范围是:“本部分适用于以茶树[Cameiiiasinensts(L.)0.Kuntze]鲜叶和嫩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黑毛茶及以此为原料加工的各种精制茶和再加工茶产品。”由此我们可知,茶树的芽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茶品就是黑茶。黑茶与其他几类茶在制作工艺上最大的区别就是,黑茶必须经过渥堆发酵这一黑茶独有的工艺进行加工。

二、黑茶有哪些

根据GB/T32719.2-2016《黑茶第2部分:花卷茶》、GB/T32719.3-2016《黑茶第3部分:湘尖茶》、GB/T32719.4-2016《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我们可以知道在新版的黑茶国家标准中,规定了花卷茶、湘尖茶和六堡茶的术语和定义、产品与实物标准样、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现行国标《GB/T30766-2014茶叶分类》中,4.6章节中明确按照产地将黑茶分为:湖南黑茶、四川黑茶、湖北黑茶、广西黑茶、云南黑茶、其他黑茶六大类。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花卷茶、湘尖茶、六堡茶都属于黑茶。但是,这并不是说黑茶只包含卷茶、湘尖茶、六堡茶。按照产地划分湘尖茶属于湖南黑茶,六堡茶属于广西黑茶,普洱熟茶属于云南黑茶,雅安藏茶属于四川黑茶,湖北老青砖属于湖北黑茶,泾阳茯茶则属于其他黑茶。因此,以湘尖茶、茯茶为代表的的湖南黑茶、六堡茶、普洱熟茶、雅安藏茶、青砖茶、泾阳茯茶等都属于黑茶。

三、茯茶

在现行国家标准中,与茯茶直接相关的国家标准主要是《GB/T9833.3-2013紧压茶第3部分:茯砖茶》。在这项国家标准中规定了:“本部分适用于以黑毛茶为主要原料,经过毛茶筛分、半成品拼配、渥堆、蒸汽压制成型、发花、干燥、成品包装等工艺制成的茯砖茶。”

据此,我们可知只要符合以黑毛茶为原料,经过毛茶筛分、半成品拼配、渥堆、蒸汽压制成型、发花、干燥、成品包装等工艺制成的茶品就是茯茶。国家标准并没有限定茯茶的具体产地,对制茶的工艺进行了明确的限定。因此,湖南安华黑茶中茯茶与陕西泾阳茯茶都是标准意义上的茯茶。

另外,我们必须注意到,按照国家标准茯茶必须经过渥堆发酵、发花工艺进行制作,其中发花工艺是茯茶区别于其他黑茶独有的制作工艺。六堡茶的国家标准中明确了六堡茶的制作工艺流程中没有发花这道工艺。

茯茶中发的金花到底是什么?茯砖茶品中生长繁殖有一种有益曲霉菌——“金花菌”,生物学家现定名为“冠突散囊菌”。金花是茯茶独特菌香和保健基制产生的根源。现代科学研究,并经权威专家通过动物实验、人体临床实验、毒理学研究、安全性评价、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茯砖茶“金花”的多种提取成分对PPARγ、PPARδ均有激活作用,“金花”内两种新的活性物质茯茶素A和茯茶素B,具有显著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血脂、血压、血糖、胆固醇等功效。

四、黑茶与茯茶的关系

综上所述,茯茶是黑茶中的一个品种,安化黑茶的茯砖、泾阳茯茶的茯砖均是茯砖茶,同属黑茶。

原叶茶比不过茶饮料?“茶叶深加工”是怎么一回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与茶相关的复杂产品面世:茶和酒混在一起,变成了奶茶店避走红海的“秘密武器”;东方树叶等无糖茶让消费者能够喝上更健康的饮料;茶叶加入棉布中,推动了茶纺织的发展;茶叶更是走进了面膜、香皂等日化市场,成为许多品牌的一大特色。

那么,茶叶深加工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茶叶深加工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何为茶叶深加工?

茶叶的加工可大致分为三类:

1.茶叶初加工:

茶叶的采摘、晒青、凉青、摇青、炒青、包揉、烘干等流程。

2.茶叶精加工:

将茶叶制作出来的毛茶,再进行加工。如进一步把茶叶里的梗与碎物去掉,进行包装等。

3.茶叶深加工:

深加工茶是指用茶的鲜叶、成品茶叶为原料,或是用茶叶、茶厂的废次品、下脚料为原料,利用相应的加工技术和手段生产出的茶制品。

与茶叶初加工和精加工不同,深加工的茶产品中,可能是以茶为主体,也可能是以其他物质为主体的。其中“加工技术”是让深加工茶不同于传统茶产品的核心关键,包括机械加工、物理加工、化学和生物化学加工、综合技术加工四种。

机械加工

机械加工指不改变茶叶的基本本质的加工方法,其特点是只改变茶叶的外部形式,如外观形状、大小,以便于贮藏、冲泡、符合卫生标准、美观等等。袋泡茶是茶叶机械加工产品的典型代表。

物理加工

物理加工改变了茶叶的形态,成品不再是“叶”状。其典型产品有速溶茶、罐装茶水(即饮茶)、泡沫茶(调制茶)。

化学和生物化学加工

指采用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加工形成具有某种功能性的产品。其特点是从茶原料中分离和纯化茶叶中的某些特效成份加以利用,或是改变茶叶的本质制成的产品。如茶色素系列、维生素系列、抗腐剂等等。

综合技术加工

指综合利用上述的几种技术制成含茶制品。如茶叶药物加工、茶叶食品加工、茶叶发酵工程等。

为什么当代人不再像从前的人一样,只满足于传统的初加工、精加工茶了呢?这是消费者需求和产业进步作出的共同选择。

茶叶深加工的意义

1.充分利用茶叶资源,将茶叶效用发挥到最大。

其实,传统的喝茶并不能完全地发挥茶的效用。近两年中国和日本的茶研究专家一致得出新的结论:传统的喝茶对茶叶中的营养造成一半多的浪费。并且,很多的低档茶和茶下脚料、茶废弃物没有直接的市场出路,而其中又有大量可以利用的资源,如不加以利用则相当于直接浪费。而茶叶深加工则可充分利用茶的每一部分,将原本浪费的部分转换成实际价值。

2.提升茶产品附加值,创造更大价值。

技术的运用决定着产品附加值的高低。通过技术,茶产品可以通过更高效的方式生产出来,其中凝结了高度的科技含量以及创意点,其附加值较之传统茶叶将大大提高,有利于增加茶产业的创收,推动茶产业发展。

3.丰富茶产品种类,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产品有了不同的需求,希望得到更多丰富、优质且便于使用的产品。如泡茶程序的复杂催生了茶包、茶饮料、速溶茶等便利产品。除此之外,茶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也被充分发挥,同保健品、保养品产生了结合。只要是有需求的地方,茶总能找到一个连接点,发挥出其独特的魅力。

正因为以上原因,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深加工茶产品走进市场,走进我们的生活之中,更好地满足了我们的生活需求,提高了消费质量。其中,小编感触最深的一点是,茶叶深加工体现了一种“物尽其用”的理念。深加工对茶叶每一个价值点都进行了挖掘和充分的利用,将一个事物的多个方面展现出来,如同“工匠精神”一般,深入钻研、以求极致,最终达到最优的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