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洱茶的四种原料

发布时间 : 2019-11-13
普洱茶的金花 普洱茶黑茶 黑茶普洱茶

普洱茶的金花。

1、野生型野生茶

多为乔木,树姿高挺,树高3m以上。茶叶因种生而容易变异,在同一茶种中,常有多达四五种变异茶种。嫩叶无毛或少毛,叶缘有稀钝齿,半展未开之三级芽叶长5~8cm,成叶长可达10~20cm。因叶片革质肥厚,揉捻不易成条索,毛茶颜色多呈墨绿色。主副叶脉粗壮而明显。茶性滑柔而质重,香气深沉而特异,口感刺激性很高,但水甜回甘长且稳定。许多野生型茶菁苦而不化,当地少数民族称之为苦茶。

2、栽培型野生茶

以灌木或小乔木居多,树枝多开展或半开展,树高1.5~3m。因有人工管理,茶叶因种生有时产生变异较少,在同一茶区中,约有二三种变异茶种。嫩叶多银毫,叶缘细锐齿,半展未开支三级芽3~5cm,成叶长可达6~15cm。叶身较乔木薄,毛茶颜色多呈深绿或黄绿色。主副叶脉明显。茶性较野生型强烈而质相当,香气较扬,口感较野生型水略薄而刚烈。

3、野放茶

云南许多晒青茶菁来源多属于野放茶,为茶园经栽种过后少有人工管理,不洒人工化肥与农药,只稍做锄草与翻土整理。茶龄约在五六十年以上,树高约1.5~2.0m。茶种因种生而稍有变异,叶质肥厚、色泽较深,香气口感介于栽培型野生茶与茶园茶之间。

4、台地茶

云南当地学者及制茶业界所认为的好茶种,就是茶叶中内含物质含量高,成为氧化与聚合反应基质也就越高,与台湾市场以香气口感评鉴其茶质优劣方式明显不同。目前以勐海大叶茶、景谷大白茶、云抗10号、云抗14、云选9号、云瑰、矮丰等作为主要推广种植的普洱茶种。一般管理灌木茶园生产,芽体肥壮多银毫,半展未开三级芽叶2~3cm,成叶达5~10cm。叶缘细锐齿,叶身最薄,毛茶多呈浅绿、黄绿色。越原始茶种叶脉越明显,茶质也较重。相较前二者,台地茶的茶性最烈、茶质则多数较薄,香气最扬,口感刺激性也最强,回甘快却留存较短,水薄甜而较不稳定。

野生茶质厚重,但香气不明显;台地茶性强烈,口味偏淡、泡水稍短。野放茶的特性则介于二者之间。野生茶多生长在大山里,量并不多,不易采摘,故价格较挺。认为:野生茶品质一定比台地茶品质优的认识是错误的。

普洱茶原料按采摘季节不同可分为:春茶、夏茶、谷花茶(秋茶)。

普洱茶原料按产地不同,可分为:攸乐茶、易武茶、倚邦茶、景迈茶、班章茶、南糯山茶、勐库茶等等

普洱茶原料按等级分为:原料毛茶从1级到9级,1级为最高级,9级最差。

优质普洱茶的原料首先必须是云南大叶种茶,最好的是产自传统普洱茶产区(即云南的西双版纳州、思茅市、临沧市)。而各产地由于气候、土壤、植被等不同,又各有特色。例如西双版纳的易武、布朗山、思茅澜沧的景迈山等所产的茶,应该都是普洱茶中之极品,但各自的特点却很鲜明。

总的来讲,普洱茶原料是决定普洱茶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普洱生茶品质的优劣有着直接的影响。

小编推荐

四种茶的喝茶禁忌


一、乌龙茶的六个禁忌

1.不宜饭前饭后大量饮茶,正确的做法是:餐后一小时再喝茶,且不宜过浓。

2.体弱营养不良、贫血患者忌饮茶

3.尿结石患者忌饮茶

4.忌睡前饮茶

5.忌饮隔夜茶

6.忌饮用变质茶、头道茶。

二、普洱茶的禁忌

1.不宜空腹喝浓普洱茶,宜因人择时而饮

2.普洱茶随泡随饮,不宜茶水浸泡过久再饮,忌饮隔夜普洱茶

3.刚做好的普洱茶不宜多喝

4.保持茶具清洁很重要,饮普洱茶莫忘勤洗杯

5.普洱茶宜兼饮,不宜偏饮

6.普洱茶宜长饮,不宜间断

7.普洱茶宜温饮,不宜烫饮、冷饮。

8.普洱茶宜淡饮,不宜浓饮

9.忌饭前后大量饮普洱茶

10.睡前饮普洱茶要适量

11.忌饮劣质茶或变质茶

12.忌饮冲泡次数过多的普洱茶。

三、绿茶的禁忌

禁忌喝头遍茶:

1、因为茶叶在栽培与加工过程中受到农药等有害物的污染,茶叶表面总有一定的残留。

2、忌空腹喝茶:空腹喝茶可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致使茶叶中不良成分大量入血,引发头晕、心慌、四肢举动无力等症状。

3、少喝新茶:因为新茶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对人的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易诱发胃病。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应忌喝。

4、胃寒的人不宜过多饮,过量会引起肠胃不适。神经衰弱者和失眠症者临睡前不宜饮茶,正在哺乳的妇女也要少饮茶,茶对乳汁有收敛作用。

5、忌用绿茶服药,忌喝隔夜茶。绿茶中的鞣酸会与很多药物结合产生沉淀,阻碍吸收,影响药效。

四、菊花茶的禁忌

1、脾胃虚寒者最好少喝。用菊花泡茶,不宜长期连续饮用,一般3-5天即可。而体质偏寒的人不妨放点枸杞。

2、阳虚体质的人不能常喝菊花茶,如果一味地喝具有清热泻火功效的菊花茶,容易损伤正气,越喝越虚,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人,多喝性凉的菊花茶还容易引起胃部不适,导致反酸。可见,用菊花茶来降火清热也是有选择的,不能千人一方。

茶的四种冲泡手法!


通常,我们在泡好一款茶时,往往是水质、茶具这类硬件设备上有所选择,而影响茶汤表现的冲泡方式往往容易被忽略,冲泡手法不同,同一款茶会呈现不同的味道。

冲泡方式体现在注水的高低、快慢两个维度,注水的高低影响茶汤的香气,注水速度的快慢影响茶汤的汤感,进而影响一款茶整体的协调程度。有四种不同方式:

1、高冲快注

高冲快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和空气的摩擦程度增加,茶叶中的内含物质被迅速唤醒,香气容易被激发,更充分泡出茶味;高冲快注时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用时间短。

这种方式适合用来冲泡凤凰单丛、武夷岩茶等,这类茶经由一定揉捻,内含物质易析出,需快出汤。

高冲快注冲泡出来的茶,通常在香气上表现较好,高扬扑鼻,但在口感上会表现强烈,茶汤的厚度和软度则会相应下降,若是茶品欠缺,容易将其缺点体现出来。

2、高冲缓注

这是较为普遍常用的冲泡方式,于高处缓缓注水,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多,冲泡原料细嫩、高香的茶品时适合以此方式。高冲激香的同时,可以很好的降低茶汤的苦涩程度,香气弥漫,细而悠长。

3、低冲快注

低冲的表现是,缓慢会使茶保持相对的静止,避免茶叶翻滚,茶汤的香气下降,茶叶相对较慢溶出,令茶汤的厚度和软度上升。

低冲快注,则茶味浓俨,香气较弱。

4、低冲慢注

这种冲泡方式,茶味较足,香气被茶水包裹,层次感缺乏。因而对于普洱熟茶、茯茶等黑茶,采用低冲缓注的方式,水温可以得到较好的维持,低冲可以降低水与茶叶的激荡,便于让内含物质缓缓释放,泡出绵柔顺滑的喉感,茶汤也不容易浑浊。

另外,对于老茶的润茶醒茶,尽量以温水低冲缓缓冲泡的方式,将其唤醒,然后在正式的泡茶过程中,再以得当的手法,发挥其个性。

品味四种奇茶


醇厚甘美是虫茶

此茶是黑色颗粒,宛似菜籽。取一点投入已冲有开水的玻璃杯中,初时有些颗粒浮于水面,继而释放出一根根褐丝,渐渐晕染开来,犹如晨烟,弥漫于杯中。茶水变成了琥珀色,散发出阵阵清香,啜上一口,醇厚甘美。

虫茶是化香夜蛾的幼虫之屎,经干制而成,产于两广及川、湘等地,其中以湖南城步所产品质最佳,可供出口。采来茶叶或化香树叶放在篓中,浇上淘米水,发酵后散出的香气,可诱来化香夜蛾。蛾交尾产卵,两周后孵出幼虫,其屎晒干即为虫茶。虫茶含有多种营养成份和活性物质,可降暑消食,提神解渴,对痔疮及牙龈出血也有一定疗效。

身心爽快“糯米香”

糯米香是在云南大叶茶内掺入一种野生植物“糯米香”的叶子精制而成。取一点沏了,汤色金黄,喝一口,滋味甘醇。

书上说,“糯米香”产于西双版纳,是一种森林覆盖下的草本植物,高约30厘米,枝丫上长着像薄荷一样的绿叶,叶如指甲盖大小,具有浓郁的糯米香。傣族人采下晒干贮于家中,喝时抓几片放入茶碗,喝后感到身心爽快。傣族人喜欢此茶,于是种于竹楼四周,以便随时采摘。

在非茶之茶中,还有一种杜仲茶,它用秦巴山区的杜仲叶,配合有防癌抗衰之功的陕西紫阳富硒茶,可补肝肾、壮筋骨、降血压。杜仲茶为矫正口味才掺入茶叶,“糯米香”掺茶同样有这一功效。

先苦后甜说雪茶

雪茶呈丝瓜络,灰白色。沏上一杯,稍顷,水色成明黄色,微啜一口,味似中药胖大海,也与夏枯草茶相似,醇而可口,无丝毫青草气。雪茶在非茶之茶中属好喝的一类。

雪茶在纳西族语中为“阁楞”,意即“长在岩石上的茶”,是一种地衣,属松萝科。其得名既由于其色如雪,也由于它长于雪山——在海拔4000~4200米雪线附近的阴湿岩石和苔地上,是丽江珍贵土产。陕西太白山也有此类的茶。

还有种铁锈色的“红雪茶”,沏后茶色淡红,口味与白雪茶相似,只是味微苦,稍后即回甘。

雪茶可作药用,有清热生津、清心及清肝明目的功效,能治咽喉肿痛、口腔溃疡、肺炎咳嗽、神经衰弱、高血压、糖尿病等。一次服用2~4克。可单独泡,也可加茶叶。

杯中奇趣琴鱼茶

琴鱼茶是在配有调料的沸汤里烫熟,再铺于竹器中烘烤而制成。

琴鱼干大小如海蜒,只是稍胖。它鳍窄身曲,貌不惊人,可鲜活时虎头凤尾,重唇腮,一身美丽的银白细鳞。琴鱼仅产于泾县之北的琴溪,平时深匿于石隙,在清明前后十余天才露面,自唐代起一直被奉为贡品。据考证,琴鱼属栉虾虎鱼,与庐山石鱼同属一类。

琴鱼茶没什么茶味,有的只是腥味、咸味与鲜味,倒是小鱼在杯中的姿态颇具观赏性。看来,琴鱼作为茶食较合适,也可制肴汤。不过食品店中那些琳琅满目的休闲小食(小鱼干),不但色泽比它艳丽,味道也更胜一筹。

关于茶气的四种感受,你属于哪一种?


我们在喝茶时,常常会听到这茶“茶气足”,或者“茶气弱”等词,有的人能清楚的感受到茶气在体内游走,但有的人却毫无感觉,觉得茶气的存在是玄之又玄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关于茶气感受的四种类型。

在谈茶气感受的类型之前,我们先要搞懂,究竟什么是茶气?

茶气,实质是茶进入人体后引起的药理作用与人的精神活动相结合的综合作用,即有形的茶通过无形的气作用到人体相关部位而引起的人体知觉的感知(比如出汗、排气等)。

茶气,作为一种喝茶的个人主观体验,由于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敏感度不同,所表现出的状况也大不相同。感受茶气也有许多种类,在了解完什么是茶气后,来看看你属于哪一种吧。

01.没有感受

这种是完全没感觉,喝到一款茶气十足的茶之后,别人对这款茶的茶气高谈阔论,可自己却没有什么感觉,或者感觉不那么强烈,然后就觉得这人是在故弄玄虚,那造成这种情况的有三个原因:

缺乏引导。

刚进入茶界的小伙伴们,有可能对茶的理解不够深,或者根本不懂,但是,如果在有经验、有理解的茶友引导下,比如全身哪里发热、冒汗等,此时再结合自身的体验,你就会感觉到在身体里的茶气。

(ps:当然,那些过分引导,不懂装懂,故弄玄虚的假大师除外)

体内循环不佳。

有些人感受不到茶气,可能是因为身体的原因,所以我们要注意平时的作息规律,多锻炼身体,从而促进身体的循环,才能毫无障碍的感受茶气。

饮食问题。

现在很多人喜欢吃油炸、辛辣的刺激性食物,里面有各式各样的添加剂等,久而久之,对身体造成负担。

02.混淆感受

这种属于不能确切的知道自己的感觉是否属于茶气范围类。以为茶气,就是茶的香气强弱、茶汤浓淡、口感强烈与否、苦涩等。其中最容易混淆的就是以下两点:

茶气,不仅仅是热量。

很多人认为茶气就是一种热量,因为喝茶气足的茶通常会出汗,这时,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喝热水也会出汗啊”。这两者不同的是,喝热水出汗,热量来得快,退得也快且出汗多为身体正面,背部很难出汗。

而茶气出汗,则会在胸腹处有持续的热感,更多是后背脊柱出汗。背部,隔着很多肌肉和骨骼,这说明茶气除了能够携带热量之外,还有渗透和疏通的功效。

上头并不代表茶气足。

很多人认为茶气从后脑往上蹿就说明茶气足,这其实是人体对该茶汤适应程度低,譬如有的很苦涩的茶,喝完后也会满头出汗,但出完后则会有虚脱感,或者头晕等不适。而自然的好茶,虽然感觉强烈但令人舒适,整个后背是均匀出汗。

03.身体感受

茶气是无形的,也是客观存在的,有经验的人都有体会,有形的茶,通过无形的气,进入人体内部,作用于人体相关部位,而引起的人体知觉的变化,由这种知觉的变化大小,来确定茶气的强弱。

具体来说,除了能够感受到强劲口腔感觉外,还能感受到热气在体内温流、激荡升腾、毛孔松驰微张、微汗、打嗝、排气等身体感觉,这是茶气和身体互动后,产生的身体表层变化。如果茶气达到了一定强度感觉,这种感觉就愈加强烈;相反,如果喝茶品茗时上述感受不强烈则说明茶气弱。

(ps:前提是在气候不冷不热,人也正好不饥不饱,饮道通畅等条件下。不然会你吃饱了也会打嗝,喝热水,或者天气热也会出汗)

04.精神感受

这种感受包括参与了文化、艺术、宗教等文化感情,感受茶气不仅有体感的反应,还与精神层面的活动有关。精神感受的“茶气”,也即“气韵”、“气场”,与欣赏和解读书法、画作、诗作时所说的“气”,当同属一类,是神识对特定对象的认知。它受到主体的情绪、境遇、认知水平,以及周围环境、氛围等的影响。

就像卢仝在《七碗诗》中写到的:“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可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