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识别与防治茶园的刺蛾

发布时间 : 2019-11-13
中茶黑茶园 识别乌龙茶 乌龙茶识别

中茶黑茶园。

刺蛾的幼虫通称痒辣子、毛辣子、青辣,它蚕食叶片,且多具毒刺,触及人体皮肤引起红肿疼痛,既影响茶叶产量,又妨碍正常的茶园农事操作。广东各地茶园常见的刺蛾有十多种,中、西部以淡黄刺蛾、丽绿刺蛾发生较多;粤北、粤东以茶角刺蛾、暗扁刺蛾、白痣刺蛾发生较多而严重。现以茶角刺蛾和淡黄刺蛾为代表介绍如下:茶角刺蛾(又称茶刺蛾),在省内一年发生三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茶蓬根际土下越冬,次年4月化蛹,4月下旬出现成虫,各代幼虫分别出现于5、7、9月,分散为害,栖息于叶背,啃食叶片,成虫趋光性强。

淡黄刺蛾,在华南发生3-4代,以幼虫在叶背越冬,田间幼虫发生期为3-4月,6-7月,9-10月,11月中旬。一代平均历期50-60天。成虫多在晚上羽化、活动、交配、产卵。有强趋光性,一雌一生产卵10-252粒,卵散产于叶背,幼虫9龄,初孵幼虫不取食,7龄以后暴食。老熟后爬至茶丛基干或地面枯枝叶间结茧化蛹。

这两种刺蛾天敌较多,有:病毒、细菌、寄生蜂、寄生蝇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刺蛾的发生。

刺蛾常用的防治方法有:

1、结合茶园耕管,冬春耕灭虫,冬季用培土方法可防止成虫出土。

2、灯光诱杀蛾子。在盛蛾期于晚上7-9时点灯诱杀,能使有虫株率下降一半以上。

3、生物防治。可将病毒死虫30-40头研碎兑水喷施,效果很好。也可用青虫菌每毫升含0.5亿孢子菌液喷施。

4、化学防治。掌握低龄幼虫盛期喷施90%敌百虫、50%辛硫磷、80%敌敌畏2000倍液或任选一种菊酯类农药。

Cy316.com延伸阅读

怎样识别与防治黑刺粉虱


黑刺粉虱又名桔刺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昆虫,国内分布很普遍,可以为害茶树、柑桔、柚、油茶等多种植物,食性杂。幼虫定居 叶背刺吸汁液,并排泄“蜜露”,招致烟煤病的发生,阻碍光合作用,树势减退,芽叶稀疏,甚至枝叶枯竭。我省从80年代开始,已先后在乐昌、英德、陆丰、蕉岭等地引发成灾,蒙受巨大损失。

这种虫成虫体长0.95-1.35毫米,除腹部橙黄色外,体翅均为紫褐色,前翅周缘有7个白斑,后翅淡褐色,无斑,体表薄覆白色蜡粉,复眼红色。卵呈香蕉形,长0.21-0.26毫米,乳白色至黄褐色,附于叶背。幼虫黑色,共3龄,一龄长椭圆形,长约0.25毫米、扁平光滑,有足,背面有2条稍为弯曲的白色蜡线。二龄幼虫长约0.5毫米,背面稍隆起,漆黑色,周缘的白色蜡圈明显,背侧有刺10对,足已消失。三龄幼虫长约0.7毫米,背面有刺14对。蛹椭圆形,长1.0毫米,背脊两侧具19对黑刺,周缘有10对(雄)或11对(雌)黑刺。

这种虫在广东每年可发生5代,以幼虫在叶背越冬,第二年3月化蛹,3月中、下旬羽化成成虫。第二代成虫羽化高峰在6月上、中旬,第三代成虫羽化高峰出现在7下、8上,第四代在9月中、下旬,全年以第一代发生较整齐,第二代开始出现重叠;因此,防治上一定要抓好第一代的幼虫孵化盛期。成虫白天活动,多在丛间叶背,且常随风扩散,卵成簇产于叶背,幼虫孵化即就近在叶背定居刺吸为害,直至化蛹、羽化。黑刺粉虱以郁闭阴湿低洼的茶园发生多,要求的气候条件是适温高湿。黑刺粉虱的天敌很多,如多种寄生性小蜂、瓢虫及腥红菌等,正常情况下能够控制黑刺粉虱发生,而黑刺粉虱之成灾,除了气候条件外,主要是天敌减少所造成。

防治这种虫一要加强茶园管理,结合修剪疏除脚枝压低虫口,二要注意保护天敌,重要的一环是不要盲目打药。以保护寄生蜂和瓢虫,有条件的可释放粉虱黑蜂。即在发现有粉虱黑蜂寄生的田块,不要用药,待其寄生率提高后,摘下有卵叶片,移放于其它茶园中。遇到虫情严重或虫口上升,需要化学防治时,要坚持三条原则:一是掌握在幼虫盛孵期施药;二是喷药要保证质量,要重点喷茶丛下部的叶背;三是选择好药剂,首选的药剂为10%天王星10000倍液,次为40%水胺硫磷1000倍液,若能掌握好,于第一代幼虫盛孵高峰应用,全年只用药一次,就能基本解决。

怎样识别与防治茶园尺蠖


尺蠖,俗称量步虫,是鳞翅目尺蠖蛾科昆虫。我省茶园尺蠖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油桐尺蠖、银尺蠖、灰尺蠖、油茶尺蠖,其中以油桐尺蠖发生最多,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曾先后在连平、英德、阳江、蕉岭等地一些大型茶场引发成灾,吃光不少茶树。油桐尺蠖也叫大尺蠖,是茶园发生的尺蠖体型最大的一种,以幼虫为害,食量大、寄主多,严重时将茶园芽叶全部吃光,形成光杆。这种虫成虫银灰色,体长20-25毫米,展翅50-70毫米,翅面有黑色小点密布,前翅有3条较明显的黄褐色波纹,后翅有2条波纹,雌蛾腹部肥大,末端有一束黄色绒毛。幼虫的颜色变化很大,随栖息环境而变,成长的幼虫体长达70毫米,头部中央凹陷,身体腹部第4、5节背面各有一对突起点,蛹头部有角状突起一对。卵椭圆,长0.7-0.8毫米,初产时鲜绿色,后变淡绿,上有黄色绒毛覆盖。 大尺蠖在广东每年发生三至四代,以蛹在被害茶树附近的土内越冬,次年四月出现成虫,广东省内以第一代发生较整齐,受害较重。此虫的成虫白天喜欢栖息在茶园附近的高大树木或电杆或建筑物1丈以下的地方。幼虫从4龄开始食量大增,有保护色和拟态现象。大尺蠖的天敌有黑卵蜂、绒茧蜂、核多角体病毒等。其中以核多角体病毒对其种群发展影响最大。 防治大尺蠖可以采用下述办法: 1、生物防治。用多角体病毒制剂或苏芸金杆菌hd-1制剂,两者产品市面均有销售。病毒多角体也可以通过自己采集而获得,在田间采回染病的虫尸,将虫尸加水磨碎,用其汁液喂饲幼虫,以便扩大增殖,然后将得病幼虫磨碎,掺入一定量的水喷于茶树上,幼虫吃了后便大量发病死亡。据试验每亩地有6-8条死虫就够了。茶园中,若大尺蠖发生病毒病流行一次,以后七八年都将难于再见到其幼虫。 2、捕打成虫。重点在四月份越冬代成虫盛发期,清晨组织捕打。 3、消灭虫蛹。可结合耕管、施肥等,用小齿耙将蛹收集或深埋土下。80年代初温泉茶场曾在3亩地中收到这种虫的蛹150斤。 4、喷药防治。这种虫对一般的农药抵抗力很强,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则有特效。如10%天王星6000-8000 倍液、20%杀灭菊酯5000倍液、10%除虫精或10%高效灭百可5000倍液。但这类药不宜多用,一年用一次就行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