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识别与防治茶园螨类

发布时间 : 2019-11-13
中茶黑茶园 识别乌龙茶 乌龙茶识别

中茶黑茶园。

广东茶园发生的螨类主要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咖啡小爪螨、茶黄螨等。属蛛形纲、蜱螨目。短须螨、咖啡小爪螨肉眼可见,其他三种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到。螨类猖獗时,常造成茶树大量落叶,使树势衰退,对茶叶产量和品质都有严重影响。 螨类一年发生多代。例如茶橙瘿螨、茶黄螨一年有30多代。茶橙瘿螨在平均18-26℃,相对湿度80%以上,茶芽全面伸展对其有利;而后四种皆在高温干旱时发生多。茶黄螨主要集中在嫩芽嫩梢上,不为害成叶、老叶;茶橙瘿螨嫩叶、老叶上皆有,其他三种螨则主要集中在成叶、老叶上。 茶园螨类的防治可以从下面几个环节着手。 1、加强茶园管理,施足基肥和追肥,不要偏施氮肥,因为偏施化学氮肥,常使茶树上的氨基酸组分发生改变,有利于螨类的发生、发展,而通过调节施肥的种类和配比,常可抑制螨类的发生。 2、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受害茶园应适当增加采摘次数,及时采摘,对控制茶黄螨和茶橙瘿螨有一定作用。 3、结合冬春修剪,认真做好清园工作,把茶园间的枯枝、落叶和杂草集中堆沤或烧毁,可以减少虫源。对发生严重的茶园,可于修剪后喷射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4、对新植茶园应加强管理,促使快速成园;对于郁闭的茶园,要适当疏除荫枝及无效枝条,以改善小气候环境。 5、螨类发生初期,可选用释放捕食螨或喷寄生菌 的办法,让天敌去控制它。 6、在茶叶生长季节中,若发生较多螨类为害可选择杀螨剂,可用的药剂有50%托尔克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0%双甲脒1000倍液,25%喹硫磷1000倍液,10%天王星3000倍液,73%克螨特3000-4000倍液。至于三氯杀螨醇,虽然它效果也好,但因残留问题突出,不应在茶园使用。

Cy316.com延伸阅读

怎样识别与防治茶园尺蠖


尺蠖,俗称量步虫,是鳞翅目尺蠖蛾科昆虫。我省茶园尺蠖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油桐尺蠖、银尺蠖、灰尺蠖、油茶尺蠖,其中以油桐尺蠖发生最多,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曾先后在连平、英德、阳江、蕉岭等地一些大型茶场引发成灾,吃光不少茶树。油桐尺蠖也叫大尺蠖,是茶园发生的尺蠖体型最大的一种,以幼虫为害,食量大、寄主多,严重时将茶园芽叶全部吃光,形成光杆。这种虫成虫银灰色,体长20-25毫米,展翅50-70毫米,翅面有黑色小点密布,前翅有3条较明显的黄褐色波纹,后翅有2条波纹,雌蛾腹部肥大,末端有一束黄色绒毛。幼虫的颜色变化很大,随栖息环境而变,成长的幼虫体长达70毫米,头部中央凹陷,身体腹部第4、5节背面各有一对突起点,蛹头部有角状突起一对。卵椭圆,长0.7-0.8毫米,初产时鲜绿色,后变淡绿,上有黄色绒毛覆盖。 大尺蠖在广东每年发生三至四代,以蛹在被害茶树附近的土内越冬,次年四月出现成虫,广东省内以第一代发生较整齐,受害较重。此虫的成虫白天喜欢栖息在茶园附近的高大树木或电杆或建筑物1丈以下的地方。幼虫从4龄开始食量大增,有保护色和拟态现象。大尺蠖的天敌有黑卵蜂、绒茧蜂、核多角体病毒等。其中以核多角体病毒对其种群发展影响最大。 防治大尺蠖可以采用下述办法: 1、生物防治。用多角体病毒制剂或苏芸金杆菌hd-1制剂,两者产品市面均有销售。病毒多角体也可以通过自己采集而获得,在田间采回染病的虫尸,将虫尸加水磨碎,用其汁液喂饲幼虫,以便扩大增殖,然后将得病幼虫磨碎,掺入一定量的水喷于茶树上,幼虫吃了后便大量发病死亡。据试验每亩地有6-8条死虫就够了。茶园中,若大尺蠖发生病毒病流行一次,以后七八年都将难于再见到其幼虫。 2、捕打成虫。重点在四月份越冬代成虫盛发期,清晨组织捕打。 3、消灭虫蛹。可结合耕管、施肥等,用小齿耙将蛹收集或深埋土下。80年代初温泉茶场曾在3亩地中收到这种虫的蛹150斤。 4、喷药防治。这种虫对一般的农药抵抗力很强,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则有特效。如10%天王星6000-8000 倍液、20%杀灭菊酯5000倍液、10%除虫精或10%高效灭百可5000倍液。但这类药不宜多用,一年用一次就行了。

怎样识别与防治茶园介壳虫


为害茶树的蚧类多达数十种。广东茶园发生较多的是蛇眼蚧、椰圆蚧、茶梨蚧、角蜡蚧。这些介壳虫身体外表披了一层自身分泌形成的盾壳或蜡质外壳,虫体较小,固定在枝叶吸汁为害,繁殖力强,能在短期内形成密集的群体,满布于枝干、叶片,茶树受害后,养分损耗,树势衰退,老叶脱落,发芽减少,对夹叶增加,虫口多时,枝条逐渐干枯,连干枯死。介壳虫,寄主很多。这四种介壳虫,从介壳的形状便可区分出来:蛇眼蚧雌虫介壳圆形,背面隆起,直径2-3毫米,暗褐色,边缘浅褐色,2个黄褐色若虫蜕皮壳偏在一端。椰圆蚧雌虫介壳圆形,略扁平,直径1.7-1.8毫米,薄而透明,微带淡褐色,蜕皮壳淡黄色,位于介壳中央;茶梨蚧雌成虫介壳长形,后半扩大,淡褐色,蜕皮壳2个,突出于介壳前端,雄介壳白色,有3 条纵脊;角蜡介蜡壳很厚,灰白色,背面中央呈角状突起,周围有8 个较小角状突起。在我省前三种一年发生三代,角蜡蚧一代都是以受精雌虫在茶树枝叶上越冬;次年3-4月开始产卵、孵化。介壳虫的天敌很多,入瓢虫、跳小蜂、蚜小蜂,寄生菌等。天敌多时,可有效地控制其为害。外界环境跟介壳虫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郁蔽、低洼、偏施氮肥的茶园有利于它的发生。

对付介壳虫要坚持以生物防治为主,充分发挥天敌的作用。有效的办法是要做好保护天敌的工作,如台刈,修剪下来的虫枝,可集中放于离茶园不远处,待介壳虫大量孵化时再烧毁,这样大部分寄生在其上的小蜂能够羽化飞回茶园帮助消灭介壳虫;红点唇瓢虫在虫口多时会自相残杀,这时可将其人工疏散,放到瓢虫少,介壳虫多的茶园去;施用农药时要注意选择农药种类,时期上也要选好,尽量减少天敌伤亡。

其次要加强茶园管理。这方面要做的工作一是不要偏施氮肥,采摘要注意留养。二是及时除草,剪去徒长枝,避免郁闭,低洼茶园要注意排水,局部发生的茶园,应随时剪除有虫枝条,发生严重、树势衰退的茶园,宜进行修剪或台刈,并对留下的茶丛树桩适时喷施农药,剪下的枯枝、虫枝都要及时清除出园。

第三,可用药剂防治。对付介壳虫,用药时一定要掌握时机,要选择卵孵化盛末期至一龄若虫期进行。因此用药首先要掌握虫情,不能盲目用药,喷药时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将需要施药的茶园全部喷洒完毕。可用的农药有25%亚胺硫磷800倍,50%辛硫磷1000倍,松脂合剂10-15倍。

怎样识别与防治茶园的刺蛾


刺蛾的幼虫通称痒辣子、毛辣子、青辣,它蚕食叶片,且多具毒刺,触及人体皮肤引起红肿疼痛,既影响茶叶产量,又妨碍正常的茶园农事操作。广东各地茶园常见的刺蛾有十多种,中、西部以淡黄刺蛾、丽绿刺蛾发生较多;粤北、粤东以茶角刺蛾、暗扁刺蛾、白痣刺蛾发生较多而严重。现以茶角刺蛾和淡黄刺蛾为代表介绍如下:茶角刺蛾(又称茶刺蛾),在省内一年发生三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茶蓬根际土下越冬,次年4月化蛹,4月下旬出现成虫,各代幼虫分别出现于5、7、9月,分散为害,栖息于叶背,啃食叶片,成虫趋光性强。

淡黄刺蛾,在华南发生3-4代,以幼虫在叶背越冬,田间幼虫发生期为3-4月,6-7月,9-10月,11月中旬。一代平均历期50-60天。成虫多在晚上羽化、活动、交配、产卵。有强趋光性,一雌一生产卵10-252粒,卵散产于叶背,幼虫9龄,初孵幼虫不取食,7龄以后暴食。老熟后爬至茶丛基干或地面枯枝叶间结茧化蛹。

这两种刺蛾天敌较多,有:病毒、细菌、寄生蜂、寄生蝇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刺蛾的发生。

刺蛾常用的防治方法有:

1、结合茶园耕管,冬春耕灭虫,冬季用培土方法可防止成虫出土。

2、灯光诱杀蛾子。在盛蛾期于晚上7-9时点灯诱杀,能使有虫株率下降一半以上。

3、生物防治。可将病毒死虫30-40头研碎兑水喷施,效果很好。也可用青虫菌每毫升含0.5亿孢子菌液喷施。

4、化学防治。掌握低龄幼虫盛期喷施90%敌百虫、50%辛硫磷、80%敌敌畏2000倍液或任选一种菊酯类农药。

怎样识别与防治茶园赤星病


茶圆赤星病是茶树嫩芽叶病害之一,近年在我省发生甚为普遍,在凤凰水仙各品系或云南大叶种中都多有发生,发病重的茶园,嫩叶干枯,影响产量与品质。

本病主要为害嫩叶和成叶,全年主要在春茶期发生最盛,秋茶阶段亦有发生。其症状表现是在叶面上产生红褐色小点,渐扩大成直径0.8—2毫米的圆形病斑,中央红褐色,边缘有褐色隆起线,病健部分界明显。病斑多时,邻近病斑常连成不整形的大斑,后期病斑中央变灰白色,略凹下,并着生霉状小点。叶柄和嫩梢上也见有发生。

引起本病的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的真菌。病斑上的霉状小点,即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丛,着生在表皮下的菌丝块上,孢子梗顶端着生分生孢子,鞭状,无色,由基部向顶端渐细,略弯,有4—11个分隔。

病原菌以菌丝块在病叶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害新叶,一年内可有多次再侵染。

本病属低温、高湿性病害,在春、秋季均可发生,但以4月上、中旬发生较多。一个新梢上总是在下面当年的第一叶上发生为多。整棵茶树是下部多于上部,幼龄茶树发病多于老龄茶树。日照短、阴湿雾大的茶园或土层浅、茶树生长弱的,偏施氮肥的茶园,发病都偏重。品种间发病有很大差异,水仙种、白叶单丛发病重。

防治这种病可采用:(1)多施有机肥料,适当增施磷钾肥,合理采摘,促使树势生长旺盛,增强抗病力。(2)注意品种搭配,选用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3)化学防治。在采摘前10天左右喷50%退菌特7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如在采摘前喷2次,则一个月后防效仍可达95%。退菌特或多菌灵还有显著增加百芽重的效果。

识别与防治茶园介壳虫


为害茶树的蚧类多达数十种。广东茶园发生较多的是蛇眼蚧、椰圆蚧、茶梨蚧、角蜡蚧。这些介壳虫身体外表披了一层自身分泌形成的盾壳或蜡质外壳,虫体较小,固定在枝叶吸汁为害,繁殖力强,能在短期内形成密集的群体,满布于枝干、叶片,茶树受害后,养分损耗,树势衰退,老叶脱落,发芽减少,对夹叶增加,虫口多时,枝条逐渐干枯,连干枯死。介壳虫,寄主很多。这四种介壳虫,从介壳的形状便可区分出来:蛇眼蚧雌虫介壳圆形,背面隆起,直径2-3毫米,暗褐色,边缘浅褐色,2个黄褐色若虫蜕皮壳偏在一端。椰圆蚧雌虫介壳圆形,略扁平,直径1.7-1.8毫米,薄而透明,微带淡褐色,蜕皮壳淡黄色,位于介壳中央;茶梨蚧雌成虫介壳长形,后半扩大,淡褐色,蜕皮壳2个,突出于介壳前端,雄介壳白色,有3 条纵脊;角蜡介蜡壳很厚,灰白色,背面中央呈角状突起,周围有8 个较小角状突起。在我省前三种一年发生三代,角蜡蚧一代都是以受精雌虫在茶树枝叶上越冬;次年3-4月开始产卵、孵化。介壳虫的天敌很多,入瓢虫、跳小蜂、蚜小蜂,寄生菌等。天敌多时,可有效地控制其为害。外界环境跟介壳虫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郁蔽、低洼、偏施氮肥的茶园有利于它的发生。

对付介壳虫要坚持以生物防治为主,充分发挥天敌的作用。有效的办法是要做好保护天敌的工作,如台刈,修剪下来的虫枝,可集中放于离茶园不远处,待介壳虫大量孵化时再烧毁,这样大部分寄生在其上的小蜂能够羽化飞回茶园帮助消灭介壳虫;红点唇瓢虫在虫口多时会自相残杀,这时可将其人工疏散,放到瓢虫少,介壳虫多的茶园去;施用农药时要注意选择农药种类,时期上也要选好,尽量减少天敌伤亡。

其次要加强茶园管理。这方面要做的工作一是不要偏施氮肥,采摘要注意留养。二是及时除草,剪去徒长枝,避免郁闭,低洼茶园要注意排水,局部发生的茶园,应随时剪除有虫枝条,发生严重、树势衰退的茶园,宜进行修剪或台刈,并对留下的茶丛树桩适时喷施农药,剪下的枯枝、虫枝都要及时清除出园。第三,可用药剂防治。对付介壳虫,用药时一定要掌握时机,要选择卵孵化盛末期至一龄若虫期进行。因此用药首先要掌握虫情,不能盲目用药,喷药时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将需要施药的茶园全部喷洒完毕。可用的农药有25%亚胺硫磷800倍,50%辛硫磷1000倍,松脂合剂10-15倍。

非洲菊茶黄螨危害识别与防治


非洲菊受茶黄螨危害时主要有以下症状:①嫩芽僵硬、略收缩、展开缓慢;②嫩叶缩小、变厚发硬、表面显得粗糙,叶背有油腻状浅黄褐色泽;③花苔抽发缓慢、短小、部分花瓣似失水收缩,致使花朵残缺不全;④整株长势差,尤其幼嫩部分生长不畅,类似病毒病症状。 为害非洲菊的茶黄螨属于侧多食跗线螨,虫体很小、肉眼看不见,常用5—10倍放大镜也难于观察,在40—100倍立体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成螨和若螨群集幼嫩部位及生长点周围,刺吸植物汁液。其世代周期短,18—20℃温度条件下约7—10天便可发生一个世代,而28—30℃、相对湿度80%—90%条件下仅需4—5天,繁殖速度很快。温室内相对湿度较高,冬季温暖,极有利于茶黄螨发生危害。不会识别危害特征,延误防治,常会造成较严重损失。 温室大棚内种植非洲菊要注意搞好棚内清洁,清除虫源。栽培基质可用福尔马林消毒或蒸气高温处理。幼苗培育期尤其要注意工具清洗和防止人为传入害螨。一旦发现有上述类似症状时,应及时用立体显微镜检查。一定要抓紧在发生螨害的早期喷药防治。供选用的药剂有:克螨特(73%乳油)2000—3000倍;阿维菌素(1·8%乳油)4000倍;螨长治(20%乳油)3000—4000倍;也可选用高锰(30%乳油)5000倍或施飞特(10%可湿性粉)2000倍同时兼治茶黄螨、白粉虱和蚜虫。要注意用药浓度不要过高,喷药时集中喷匀幼嫩部位和生长点,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连续喷3次左右。

茶园附线螨防治法


茶附线螨又名绿叶螨,趋嫩性很强,主要危害茶树幼嫩芽叶,成螨,幼螨多栖于嫩叶叶背刺吸芽叶汁液。幼嫩芽叶被害后,自叶背到叶面均呈褐色,并硬化,变脆,增厚,萎缩,生长缓慢甚至停止。

成螨,长0.20~0.25毫米,宽0.10~0.15毫米。初为乳白色,渐转淡黄,黄绿色,半透明。靠肉眼很难看到虫体。必须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在我县通常五月以前发生数量不多,六、七月份迅速上升。在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发生最多,严重影响夏秋茶生产。降雨时间长,雨量多均对其不利,留穗多的茶园,幼龄茶园,采茶时留叶较多的茶园,一般发生较多。天敌有肉食螨、蜘蛛等。

防治方法介绍

农业防治:增加采摘批次,及时分批勤采,压低虫口,推迟高峰期,除草清洁茶园也有作用。

生物防治:释放肉食螨,选晴天或阴天、按每亩投入40袋胡瓜钝须螨、悬挂在茶篷下的茶树枝上。

化学防治:一般可于春茶结束,夏茶开采前抓紧进行一次防治,可用80%代森锌1500~2000倍液,或20%达螨灵3000倍液,或15%扫螨净3000~4000倍液,或75%克螨特3000倍液防治,打药后10天才能采茶,也可用80%敌敌畏1500倍液进行喷雾,主打嫩叶叶背,打药后七天才能采茶。

7~9月根据气候情况,如高温干旱,即应注意检查,如危害严重时,可用1.8%集琦虫螨克200倍液或10%浏阳霉素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第二高峰危害,打药后10天才能采茶。

秋茶结束后,可以0.5~1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封园,压低越冬虫口基数,喷药必须注意质量。叶片正反面均应喷布周到。

怎样识别与防治黑刺粉虱


黑刺粉虱又名桔刺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昆虫,国内分布很普遍,可以为害茶树、柑桔、柚、油茶等多种植物,食性杂。幼虫定居 叶背刺吸汁液,并排泄“蜜露”,招致烟煤病的发生,阻碍光合作用,树势减退,芽叶稀疏,甚至枝叶枯竭。我省从80年代开始,已先后在乐昌、英德、陆丰、蕉岭等地引发成灾,蒙受巨大损失。

这种虫成虫体长0.95-1.35毫米,除腹部橙黄色外,体翅均为紫褐色,前翅周缘有7个白斑,后翅淡褐色,无斑,体表薄覆白色蜡粉,复眼红色。卵呈香蕉形,长0.21-0.26毫米,乳白色至黄褐色,附于叶背。幼虫黑色,共3龄,一龄长椭圆形,长约0.25毫米、扁平光滑,有足,背面有2条稍为弯曲的白色蜡线。二龄幼虫长约0.5毫米,背面稍隆起,漆黑色,周缘的白色蜡圈明显,背侧有刺10对,足已消失。三龄幼虫长约0.7毫米,背面有刺14对。蛹椭圆形,长1.0毫米,背脊两侧具19对黑刺,周缘有10对(雄)或11对(雌)黑刺。

这种虫在广东每年可发生5代,以幼虫在叶背越冬,第二年3月化蛹,3月中、下旬羽化成成虫。第二代成虫羽化高峰在6月上、中旬,第三代成虫羽化高峰出现在7下、8上,第四代在9月中、下旬,全年以第一代发生较整齐,第二代开始出现重叠;因此,防治上一定要抓好第一代的幼虫孵化盛期。成虫白天活动,多在丛间叶背,且常随风扩散,卵成簇产于叶背,幼虫孵化即就近在叶背定居刺吸为害,直至化蛹、羽化。黑刺粉虱以郁闭阴湿低洼的茶园发生多,要求的气候条件是适温高湿。黑刺粉虱的天敌很多,如多种寄生性小蜂、瓢虫及腥红菌等,正常情况下能够控制黑刺粉虱发生,而黑刺粉虱之成灾,除了气候条件外,主要是天敌减少所造成。

防治这种虫一要加强茶园管理,结合修剪疏除脚枝压低虫口,二要注意保护天敌,重要的一环是不要盲目打药。以保护寄生蜂和瓢虫,有条件的可释放粉虱黑蜂。即在发现有粉虱黑蜂寄生的田块,不要用药,待其寄生率提高后,摘下有卵叶片,移放于其它茶园中。遇到虫情严重或虫口上升,需要化学防治时,要坚持三条原则:一是掌握在幼虫盛孵期施药;二是喷药要保证质量,要重点喷茶丛下部的叶背;三是选择好药剂,首选的药剂为10%天王星10000倍液,次为40%水胺硫磷1000倍液,若能掌握好,于第一代幼虫盛孵高峰应用,全年只用药一次,就能基本解决。

茶黄螨的发生与防治


茶黄螨又叫侧多食跗线螨,食性复杂,主要为害茄子、辣椒、番茄、马铃薯、黄瓜、豆类等多种蔬菜及花卉和经济作物。成螨、幼螨均能为害,多集中在嫩叶部位。以茄子受害严重,嫩叶受害后,叶片僵直、变灰褐色或茶褐色,并出现油渍状,叶绿向下卷曲;嫩茎、嫩技受害后扭曲畸形;花、蕾受害则不开花结果;果实受害使皮变褐变硬,造成龟裂,如茄子“裂果病”常常是这种螨为害造成的。辣椒受害,造成落叶、落花、落果。马铃薯受害,植株矮缩或自顶部凋萎甚至枯死;豇豆受害,叶变小。畸形扭曲。形态识别雌成蛾体长约0.2毫米,淡黄色或黄绿色,半透明,体上有多对刚毛,雄螨体略小,菱形,淡黄色或黄绿色,半透明。卵椭圆形,半透明。幼螨椭圆形,淡绿色,腹部有明显分节,具1对刚毛,有3对足。若蛹长椭圆形,腹部分节消失,有4对足。 生活习性 茶黄螨主要发生在温暖地区,在北方以温室、大棚内蔬菜受害严重。l年中可发生多代,在30℃左右条件下4-5天可完成1代,20℃左右则 7-10天1代。在温室内全年均可发生,但冬季繁殖力低,为害亦轻。在保护地内一般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发生,6月下旬至9月中旬是发生盛期,7~9月为害最重。冬季主要在温室内越冬。茶黄螨为两性繁殖,也可孤雌生殖,但孤雌生殖的成活率很低。卵散产,多产于嫩叶背面或幼果凹陷处或幼芽上。卵期2-3天,幼螨期2-3天,若螨期2-3天。初孵幼螨不太活泼,多停留在卵壳周围取食,随着虫体长大,活动力增强,幼虫脱皮变为若虫后便静止不动了。 防治措施 ①清除田边地头杂草及田间枯枝落叶,平整土地,破坏越冬场所消灭越冬虫源。②药剂防治,应抓住早期防治,可选用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或15%扫螨净乳油2000倍液,50%溴螨酯乳油1000倍液,5%尼索朗乳油2000倍液,25%增效喹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20%阿波罗悬浮剂2000倍液,20%复方浏阳霉素1000倍液,35%杀螨特乳油1000倍液,25%外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3000倍液,灭杀毙(21%增效氰·马乳油)3000 倍液喷雾。

怎样识别于防治茶蓟马


蓟马,是缨翅目,蓟马科昆虫,茶园常见的蓟马有10多种,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在嫩梢芽叶为害的如茶黄蓟马、棘皮蓟马;二是开花季节,在花中生活的,如黄胸蓟马、褐带蓟马、丝带蓟马等。其中以在嫩梢上生活、为害的茶黄蓟马危害性更大,它发生普遍而严重,特别在幼龄茶园,往往是提早成林的重要阻碍。茶黄蓟马以成虫、若虫锉吸为害新梢幼嫩芽叶,致使叶背主脉两侧出现2条或多条红褐色纵痕(取食痕),严重时整片叶变褐,芽叶干缩,影响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新播茶苗,若遇蓟马为害,还往往会枯死或者生长不良,延缓了定型修剪时间。这种虫除为害茶外,寄主还有葡萄、山茶、草莓、花生等。

茶黄蓟马成虫全体橙黄色,体长约1毫米,触角8节,前翅透明,呈淡黄色,翅脉2条。腹部共10节,第2-7节背板各有一囊状暗褐色斑纹。卵淡黄色,肾形。若虫初孵时乳白色,以后逐渐变黄,3龄时出现白色透明的翅芽。

茶黄蓟马在我省一年可以发生11代,田间世代重叠,无明显越冬现象,12月和1月仍见有若虫孵化,但冬期若虫、成虫历期都较长。各虫态历期分别为卵5-8天,若虫4-5天,蛹3-5天,成虫寿命4-10天。全年以9-11月发生最多,危害最重,其次是5-6月。成虫将卵产在叶背的叶肉内,若虫孵化后锉吸汁液,蛹多在茶丛中下部或近土面的枯叶下,羽化后飞回嫩梢。成虫很活跃,善于爬动和作短距离飞行。一般以幼龄茶园和新茶园虫口较多,采摘茶园,由于经常采叶,已将嫩梢连同在嫩梢上的蓟马采去,春夏茶阶段采摘园的蓟马不会造成危害。到第五轮茶时,由于采摘间隔期相应已拖长,此时又值虫口高峰期,有些茶园会出现多量为害。这个时期也是采摘园的关键时期,要确保秋冬茶不受害。

对付这种虫,如果是幼苗或幼龄不采摘的茶园,在5月份若虫大量出现时,用40%乙酰甲胺磷1000倍液喷射有很好的效果,也可用50%灭扫利4000倍液或25%喹硫磷1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1500倍液。成龄茶园的蓟马在第1-4轮茶时无需专门用药。秋季,到第5轮茶,当芽叶已萌发至1芽1叶时,可喷亚胺硫磷1500倍液或灭扫利4000倍液,喷后5-7天可采茶。对付这种虫有效的天敌目前还不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