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银尺蠖的防治

发布时间 : 2019-11-13
各种茶的茶语 黑茶的茶意 黑茶的茶梗

各种茶的茶语。

分布区域:江苏飞浙江、安徽飞湖南飞贵州等省发生普遍,局部地区为害严重。形态特征:成虫:雌体长12一13毫米,翅展3l一36毫米。体飞翅白色,前翅有4条淡棕色波状横纹,近翅中央有一棕褐色点,翅尖有2个小黑点;后翅有3条波状横纹,翅中央也有一棕褐色点。雌虫触角丝状,雄虫双栉齿状。卵:椭圆形,长径约o.8毫米,短径约o.5毫米,黄绿。色。幼虫:初孵幼虫淡黄绿色,体长约2毫米。2—3龄幼虫深绿色, 体长分别为6一lo毫米、lo—16毫米; 4龄幼虫青色,气门线银白色,体背有黄绿色和深绿色纵向条纹各10条,各体节间出现黄白色环纹,体长16—22毫米; 5龄幼虫与4龄幼虫相似,但腹足和尾足淡紫色,体长22—27毫米。蛹:长椭圆形,长10一14毫米,绿色,尾端有4根钩刺,中间2根较长。为害症状:幼虫咀食叶片,严重时将叶片全部食光,仅留主脉。发病特点:浙江一年发生6代,以幼虫在茶树中飞下部成叶上越冬,次年3月中旬化蛹, 4月中旬成虫大量羽化。第一代幼虫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发生,以后约每隔1月发生l代。在杭州,卵期6—9天,幼虫期15—23天,蛹期8—9天,成虫期3—8天。成虫趋光性强,卵散产,多产于茶树枝梢叶腋和腋芽处,每处1粒至数粒。卵孵化不整齐,同一天产的卵先后孵化相差3天左右。幼虫共5龄,老熟时在茶丛中部叶片或枝叶间吐丝将叶片或枝叶稍结缀,后化蛹于其中。防治方法:(1)在幼虫期选用90%敌百虫飞50%二溴磷飞50% 杀螟硫磷,每亩2—2.5两(合1000倍液);或50%辛硫磷每亩1.5—2.5 两(合1000一1500倍液),或80%敌敌畏、90%巴丹每亩1.5—2两(合1500倍液),或10%二氯苯醚菊酯、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每 亩0.25—0.4两(合6000—8000倍液)喷杀。(2)灯光诱杀成虫。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尺蠖的综合防治


茶树虫害是茶叶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茶树害虫种类繁多,全世界已记载有1000多种,我国常见害虫有400多种,其中重要的50-60种,常年造成茶叶产量损失约15%。 茶尺蠖,又称拱拱虫、量寸虫、吊丝虫。幼虫食叶,暴发时可将成片茶园食成光杆,致茶叶减产60%以上,还严重影响成茶品质。该虫在国内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和福建等省。 1、茶尺蠖的生物学习性茶尺蠖是多食性昆虫,除了为害茶树,还为害大豆、豇豆、芝麻、向日葵、菊花和杂草等。茶尺蠖在浙江、江苏和安徽等茶区一般1年发生5-6代,有的年份可能发生7代。茶尺蠖的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依次为10.57、5.64、7.28℃,发育有效积温分别为81.69、328.51、180.70℃。 2、农业防治 不同颜色纸对茶尺蠖1龄幼虫有不同的诱集率,柠檬黄色纸诱引力最大,土黄、黄绿色纸次之。柠檬黄、土黄、黄绿色纸与茶树竞争诱集时,彩纸比寄主植物诱引力大。对茶尺蠖抗性较强(l级)的11个品种,是漱口茶、平利茶、贵州大牛皮、大方贡茶、兰山苦茶、碧云、麻姑茶、九龙茶、贵州红尖茶、灵县苦茶和菌香茶,表现敏感性(4级)的有金匙、玉兰和云尖3个品种。 3、化学防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点筛选防治茶尺蠖的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筛选出了一批低毒高效适合在茶树上使用的化学农药,如联苯菊酯、灭扫利、巴丹和除虫脲等。 4、生物防治  ①茶尺蠖天敌有50余种,其中寄生性天敌10种,捕食性天敌37种以上,病原性天敌4种。茶尺蠖绒茧蜂占寄生性天敌总数95%左右,是控制茶尺蠖l-2代种群密度十分有效的寄生性天敌。蜘蛛占捕食性天敌总数的59.4%,是制约茶尺蠖的主要捕食性天敌。 ②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生产上进行了大规模应用。1999-2000年应用面积达3万亩,田间防治效果在90%以上。 5、综合防治  ①加强预测预报; ②加强农业防治; ③人工捕杀; ④优选生物农药; ⑤科学使用化学农药。 重视天敌,如鸟类、螳螂和蜘蛛等的保护。其中建立的茶尺蠖的发生期数学预测模型,经对浙江杭州、安吉两地34代次茶尺蠖防治适期进行了田间验证和预测,符合率为94%。建立的茶尺蠖的发生量预测模型,经在浙江杭州和安吉42代次的验证,确定化防与否的符合率在80%以上。同时,根据茶尺蠖发生的不同代别、茶叶价格、农药、用工、施药器械等因素建立了茶尺蠖的动态防治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害虫虫情监测预测为前提,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重点,优化使用化学农药的茶尺蠖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并建立了茶尺蠖综合防治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在不同生态区(浙江、江苏等省)进行了规模化大范围的应用,取得较大的成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非常明显。

综合防治油茶尺蠖


油茶尺蠖又叫量步虫,是油茶主要的食叶害虫。其发生面积广、危害大,以蛹在油茶树蔸周围土里越冬,次年2月上旬开始羽化,3月下旬孵化幼虫,5月底入土化蛹。对其防治要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 人工防治。1、挖蛹埋蛹。秋冬季节结合垦复,除灭土里的蛹,或将蛹埋入土层深处使之不能羽化出土。2、捕蛾挖卵。尺蠖2月上旬至3月中旬羽化产卵,成虫飞翔力弱,而油茶树一般不高,可人工捕捉。卵块一般产在树枝下方或树干阴凹面,粘附不紧,可用竹片或小刀刮卵。我省群众的经验是:“桃花开,菜花黄,捕蛾刮卵切莫忘。惊蛰刮卵不算早,春分刮卵也不迟。莫等清明出虫子。”3、捕捉幼虫。“早稻插,麦子黄,上山捉虫王。”4~6龄幼虫药杀效果差,可组织群众上山捕捉。幼虫可带回喂家禽。 药物防治。药物防治尺蠖应坚持“治早、治小”的原则,效果才好。要在每年4月上旬左右卵块基本孵化4龄幼虫以前用药。每亩用3%敌百虫粉剂3公斤喷粉,杀虫率在91%以上。用50%二溴磷、25%亚胺硫磷、40%治螟灵1000倍液防治2~3龄幼虫,每亩用药液50公斤,效果为97.3%~100%。用90%敌百虫晶体0.5公斤对水1200倍液防治,每亩用药液50公斤,效果为95.6%。 生物防治。利用尺蠖的天敌──寄生蜂、寄生蝇、鸟类和菌类等来防治。据试验,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每毫升1~2亿孢子的菌液喷杀2~3龄幼虫,灭虫率达90%以上。此外,鸟类中的白头翁、鹑雉、竹鸡等,寄生蜂中的姬蜂、土蜂等都是油茶尺蠖的重要天敌,应大力保护利用。

怎样识别与防治茶园尺蠖


尺蠖,俗称量步虫,是鳞翅目尺蠖蛾科昆虫。我省茶园尺蠖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油桐尺蠖、银尺蠖、灰尺蠖、油茶尺蠖,其中以油桐尺蠖发生最多,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曾先后在连平、英德、阳江、蕉岭等地一些大型茶场引发成灾,吃光不少茶树。油桐尺蠖也叫大尺蠖,是茶园发生的尺蠖体型最大的一种,以幼虫为害,食量大、寄主多,严重时将茶园芽叶全部吃光,形成光杆。这种虫成虫银灰色,体长20-25毫米,展翅50-70毫米,翅面有黑色小点密布,前翅有3条较明显的黄褐色波纹,后翅有2条波纹,雌蛾腹部肥大,末端有一束黄色绒毛。幼虫的颜色变化很大,随栖息环境而变,成长的幼虫体长达70毫米,头部中央凹陷,身体腹部第4、5节背面各有一对突起点,蛹头部有角状突起一对。卵椭圆,长0.7-0.8毫米,初产时鲜绿色,后变淡绿,上有黄色绒毛覆盖。 大尺蠖在广东每年发生三至四代,以蛹在被害茶树附近的土内越冬,次年四月出现成虫,广东省内以第一代发生较整齐,受害较重。此虫的成虫白天喜欢栖息在茶园附近的高大树木或电杆或建筑物1丈以下的地方。幼虫从4龄开始食量大增,有保护色和拟态现象。大尺蠖的天敌有黑卵蜂、绒茧蜂、核多角体病毒等。其中以核多角体病毒对其种群发展影响最大。 防治大尺蠖可以采用下述办法: 1、生物防治。用多角体病毒制剂或苏芸金杆菌hd-1制剂,两者产品市面均有销售。病毒多角体也可以通过自己采集而获得,在田间采回染病的虫尸,将虫尸加水磨碎,用其汁液喂饲幼虫,以便扩大增殖,然后将得病幼虫磨碎,掺入一定量的水喷于茶树上,幼虫吃了后便大量发病死亡。据试验每亩地有6-8条死虫就够了。茶园中,若大尺蠖发生病毒病流行一次,以后七八年都将难于再见到其幼虫。 2、捕打成虫。重点在四月份越冬代成虫盛发期,清晨组织捕打。 3、消灭虫蛹。可结合耕管、施肥等,用小齿耙将蛹收集或深埋土下。80年代初温泉茶场曾在3亩地中收到这种虫的蛹150斤。 4、喷药防治。这种虫对一般的农药抵抗力很强,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则有特效。如10%天王星6000-8000 倍液、20%杀灭菊酯5000倍液、10%除虫精或10%高效灭百可5000倍液。但这类药不宜多用,一年用一次就行了。

茶树云尺蠖及其防治措施


体态特征

成虫体长18—23mm,翅展70mm左右,雄蛾略小。头顶白色,颜面黄色,复眼灰褐色,触角黑色,雌蛾丝状,雄蛾短栉齿状。体白色,被有少许黄褐色鳞毛。翅白色,前翅外横线和内横线为黑色波状纹,亚外缘线区、中线区、亚基线区鳞毛黄褐色,翅基肩角处具2个黑点,前缘中部有一黑色肾状纹,中央灰白色。后翅仅外横线黑色,亚外缘线区鳞毛黄褐色,翅中部具一黑色环状纹,中央灰白色,后缘中部生一黑斑。雌虫腹部有黑色环纹6圈,雄为7圈,腹未有黄色毛丛。

卵绿色,球形。幼虫末龄幼虫体长45—65mm。初孵幼虫黑色,背线灰白色,长大后体色多变。头顶中央有似三角形的黑褐色下陷斑纹,两侧呈牛角状突出。前胸背面两侧各有角状突起1个。腹面黑色,腹部第八节背面无微突。蛹长21—25mm,黑褐色。

分布地区

分布在西南茶区。

防治措施

(1)深翻灭蛹。方法参见茶尺蠖。

(2)人工防治 ①在发生严重的茶园于各代蛹期进行人工挖蛹。⑧根据成虫多栖息于高大树木或建筑物上及受惊后有落地假死习性,在各代成虫期于清晨进行人工扑打,也是防治该尺蠖的重要措施;②卵多集中产在高大树木的树皮缝隙间,可在成虫盛发期后,人工刮除卵块。

(3)掌握在孵化盛末期对茶园附近高大树木及其周围的茶丛进行喷药防治,药剂种类参考茶尺蠖,但浓度须适当提高。

(4)灯光诱蛾于成虫发生盛期每晚点灯诱杀成虫。(5)提倡施用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每km2 用多角体2500亿,对水140L,于第一代幼虫1—2龄高峰期喷雾(相当于1.4×10 8 多角体/ml),当代幼虫死亡率80%,持效3年以上。

茶尺蠖暴发原因和无公害防治


茶尺蠖又名拱拱虫、量寸虫、吊丝虫,属鳞翅目尺蠖蛾科。该虫在莲都区主要分布在碧湖、丽新等茶区,是一种暴食性害虫。防治不及时,往往造成夏、秋茶产量严重减少,并导致树势衰退,严重影响茶叶生产。前几年每年都有发生,但危害不大。2007年8月该虫在丽新乡黄岭上茶园大面积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季茶叶产量,而且致树势衰退,耐寒力差,易受冻害,影响次年茶叶生产。

1、发生情况

2007年8月19日在丽新乡黄岭上茶园发现少量幼虫,7天后茶园遭较大面积危害,茶树绿叶和嫩枝全部被吃光,受害茶园的大部分茶树只留下叶片主脉,形如火烧,无茶可采。

2、习性和危害特点

2.1生活习性

茶尺蠖大部分以蛹在茶树根际表土中越冬,少数以幼虫在茶丛中越冬。越冬蛹大部分处于滞育状态,抗逆力强,死亡率低;其越冬后羽化率的高低,受土壤湿度影响大。

在浙江年发生6-7代,第1、2代有明显的“发虫中心”现象,第3代后世代重叠,第4代发生量大,为全年危害最重的一代。若入秋环境条件适宜(温度、食料、防治不及时),第6代茶尺蠖发生量大,秋茶损失严重;若入冬气温在20℃以上,则可能发生7代。茶尺蠖幼虫孵出后,在茶蓬面上形成明显的发生中心,幼虫吐丝下垂随风扩散为害,1-2龄幼虫多在叶面上危害,4龄或5龄进入暴食期。

2.2危害特点

凡是茶树长势好、茶园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结构疏松、保水性能好的,一般虫口量多,密度大,受害也较重;避风向阳的茶园发生较早,受害也较重;平坦、坡地茶园比山地茶园发生重;丘陵茶园比高山茶园发生重。

3、暴发原因

3.1气候因素

由于2006年暖冬天气,茶尺蠖越冬虫量较大、成熟度较高、越冬存活率较高。为茶尺蠖的暴发提供了充足的种群数量。

3.2食料因素

由于新辟茶园的增多,茶园施肥、管理的改善和采摘制度的改变等新情况的出现,夏秋茶留养过多;为茶尺蠖的暴发提供了丰富的食料。

3.3防治不及时

由于历年来发生不整齐、规模小,不构成灾害,从而未引起生产上的重视。同时由于对茶尺蠖发生特点和防治适期缺乏了解,当茶尺蠖进入了高龄暴食期,才引起重视,防治时已经进入了高龄暴食期,造成损失隆重,控制难度增大。

4、无公害防治

4.1加强预测预报

针对茶尺蠖的发生特点,必须加强虫情监测,及时掌握虫害的发生动态,做好害虫信息的传递工作,准确发布害虫趋势预报,为虫灾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便于茶农根据情况及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4.2及时采摘和深耕

茶尺蠖幼虫主要取食茶树嫩叶,及时采摘鲜叶可带走部分幼虫,减少危害。结合秋、冬季深挖施肥,可将茶尺蠖在茶树根际表土内的蛹深埋土中,使之不能出土羽化,降低危害。

4.3诱杀

茶尺蠖成虫有趋光性,利用成虫有趋光性,可以用频振式杀虫灯在发蛾期进行诱杀成虫,以减少产卵量。还可运用迷向法干扰交配,即在茶园释放大量性外激素,破坏雌雄成虫之间的正常信息联系,使雄虫失去寻找雌虫的定向能力而不能进行交尾,从而降低幼虫发生率。

4.4人工捕杀

根据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可在傍晚或天明前打落承接,予以消灭。

4.5喷施病毒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尺蠖幼虫有很强的感病率,全年以第1、5、6代致病率最高,每亩用量150亿-700亿个多角体,施药时期掌握在1、2龄幼虫期。

4.6保护利用天敌

茶尺蠖的天敌有寄生蝇、寄生蜂、蜘蛛、草蛉和蚂蚁。茶园应尽量减少用药次数,降低农药用量,以保护天敌,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

4.7药剂防治

该虫1、2代发生较整齐,3代有世代重叠现象,生产上消灭3代前的茶尺蠖,对控制全年为害作用重要。农药防治应严格按照防治指标操作,成龄投产茶园的防治指标为每亩幼虫量4500头或海米长茶行为10头时,该茶园就需进行喷药防治。施药适期掌握在3龄前幼虫期。全面施药的重点代是第4代,其次是第3、5代,第1、2代提倡挑治。施药方式以低容量蓬面扫喷为宜。药剂可选用2.5%三氟氯氰菊酯,每亩用药20-25mL,安全间隔期5天;2.5%溴氰菊酯,每亩用药20-25mL,安全间隔期5天。

用克尺蠖和茶叶夜蛾的发生与防治


近年来,春茶前期越冬代的用克尺蠖幼虫和茶叶夜蛾幼虫发生面积有所扩大,危害不断加重。在茶园管理过程中往往由于疏忽而造成茶叶损失。本期就用克尺蠖和茶叶夜蛾的发生与防治作一介绍: 用克尺蠖Junkowskia athleta Oberthur ,又名茶用克尺蛾,在长江中下游茶区常与茶尺蠖混合发生。国内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浙江、湖南、贵州等省,除危害茶树外,还能危害多种园林花卉。

发生规律: 在浙江杭州茶区,一年发生4代。以低龄幼虫在茶树上越冬。越冬幼虫无明显的休眠现象。春茶期间是越冬代的高龄幼虫期,食叶量较大,具有明显的危害状。发蛾高峰期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上旬、9月上中旬、10月中下旬。第1至第4代卵孵化高峰期分别在6月上旬、7月中旬、9月中旬、10月下旬。成虫有强趋光性。幼虫有5-6龄。初孵幼虫活泼,有趋光、趋嫩性,集中在嫩芽叶上取食,3龄前有明显的发虫中心,3龄后逐渐分散。1龄幼虫大多自嫩叶叶缘取食,使叶片呈现圆形枯斑;2龄幼虫将叶片食成孔洞;3龄起蚕食全叶。一年中的危害较为平稳,没有明显的危害高峰代。梅雨、夏季高温、天敌对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防治方法: 1、灯光诱杀成虫。在各代发蛾高峰期点灯诱蛾。 2、药剂防治:在1-3龄幼虫期进行农药防治,春茶前期可使用生物农药Bt制剂,发生严重地块可适当使用巴丹、赛丹、敌杀死等进行防治。其他各代可与茶尺蠖结合防治。 茶叶夜蛾 Agrotis canescens (Butler), 又名灰地老虎,近年来在浙江省、安徽省局部茶区发生严重。以幼虫咀食叶片和嫩茎为害,造成春茶减产。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代,以卵或幼虫在枯枝落叶下或表土中越冬。卵在当年12月至翌年2月上旬孵化。幼虫为害盛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5月中旬化蛹,以蛹在疏松土壤中越夏。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成虫羽化并产卵。成虫有趋光性。幼虫共7龄,1-4龄幼虫取食叶片下表皮和叶肉,留上表皮呈黄绿色半透明斑膜,5龄后咬食叶片形成孔洞或缺刻,老龄幼虫则能取食整个嫩梢,貌似茶叶被采摘,或将老叶咬成平直切口。幼虫5成龄前在叶背取食,5龄后白天栖息于土面,夜间上树为害嫩梢及老叶,每头幼虫平均每夜咬食5-6个嫩梢。虫量大时,严重影响春茶产量。

防治方法: 1、因蛹肥大易见,在发生严重的茶园中,夏季可组织人工挖蛹。 2、灯光诱杀成虫。10月下旬至11月底,点灯诱蛾。 3、结合冬耕清除或深埋枯枝落叶,减少成虫产卵和幼虫隐蔽场所。 4、3月上中旬幼虫发生期,当虫口密度达到每丛1头时,即进行药剂防治。防治适期掌握在幼虫4龄前,最好在傍晚前喷药,可选用98%巴丹、Bt制剂、80%敌敌畏1000倍液,菊酯类农药6000-8000倍液,注意应将叶背喷湿。◆

1、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各类病虫草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 2、农业防治 2.1选用品种: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应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向外地引种时,不得将当地尚未发生的危险性病虫随种苗带入。 2.2适时采摘:采摘对栖居在茶树蓬面上的病虫如假眼小绿叶蝉、叶螨类等及芽叶病害有很好的控制效果,提倡机械化采摘。 2.3合理修剪:修剪既可培育树冠,又可改变病虫的生存环境,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如合理控制茶树高度,可明显地减轻毒蛾类害虫的危害;春茶后进行树冠改造,可减轻长白蚧、黑刺粉虱的危害;秋末轻修剪可明显地压低叶螨类的越冬基数等。 2.4茶园翻耕: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耕翻,可减轻次年象甲类发生,对在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害虫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5及时清园:秋末将茶园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可有效防治叶病类和减轻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的发生。 3、物理防治 3.1灯光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其成虫发生期,田间点灯诱杀,减轻田间的发生量。 3.2人工捕杀:对发生较轻、危害中心明显及有假死性的害虫,采用人工捕杀,减轻危害。 3.3提倡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 4、生物防治 4.1保护和利用当地主要的有益生物及优势种群,控制使用杀虫谱广的农药、减少茶园喷药次数及农药用量。 4.2提倡使用生物农药 5、农药防治 5.1加强茶树病虫的测报,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动态。 5.2按防治指标防治。按制订的主要害虫防治指标,严格掌握防治适期施药,降低农药用量。提倡一药多治或农药的合理混用。 5.3改进施药技术。提倡低容量喷雾,一般蓬面害虫实行蓬面扫喷;茶丛中下部害虫提倡侧位低容量喷雾。 5.4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浙江省无公害茶叶可限制性使用的农药品种见附录C,出口基地茶场用药品种可参考附录D。 5.5严禁使用DDT、六六六、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氰戊菊酯、来福灵及其混剂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5.6严格按照GB4285、GB8321的要求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

切实抓好第二代茶尺蠖的防治


茶尺蠖是浙、苏、皖等茶区的一种主要茶树食叶性害虫。该虫以蛹越冬,一年发生6-7代。一般情况下,每年第1、2代的虫口发生数量较少,第3、5两代常出现大暴发现象。但由于去年冬季气温偏高,今年早春气温回升又快,因此,害虫的越冬虫口死亡率低,越冬代的成虫羽化不整齐,造成多年未遇的第一代茶尺蠖发生偏重,且幼虫发生不整齐。据在湖南、安徽、浙江等地的调查,局部地块每亩虫口达数万头以上,且同时存在1-4龄幼虫。根据上述情况分析,今年第二代茶尺蠖将偏重发生,幼虫发生也不如往年整齐,给防治带来困难。因此,希望各地密切注意虫情,切实做好第二代茶尺蠖的防治工作。防治适期 茶尺蠖幼虫一般有4个龄期,在不良条件下(如炎热的夏季),会出现一定比例的5龄幼虫,但第二代幼虫均为4龄。在幼虫期间,1-3龄幼虫分布在茶丛表面,食叶量小(占一生总食叶量的23%),抗药性也弱。4-5龄为暴食期(约占总食叶量的77%),幼虫向下转移,分布较隐蔽,抗药性增强。因此,化学防治应掌握在3龄前进行,又以2龄幼虫盛发期防治最好。生物防治(病毒防治)则以1-2龄幼虫期(1龄居多数)进行为好,一般应较化学防治适期提早4-5天。 根据田间抓虫室内观察预测,浙北地区第二代茶尺蠖幼虫于5月下旬孵化,2龄幼虫盛发期在5月底至6月初。但由于茶尺蠖发生区范围广,小气候差异大,幼虫孵化期前后相差可达一个月(5月中旬-6月中旬),因此希望各地加强田间调查,随时掌握虫情,做到适时防治。防治方法 1、化学防治:选用35%赛丹乳油1000倍液、98%巴丹1000-1500倍液、2.5%功夫4000倍液或5%氯氰菊酯3000倍液等农药喷杀,这些农药可兼治小绿叶蝉、毒蛾类等害虫,巴丹还可兼治茶丽纹象甲(浓度提高为750倍液)。也可用3.2%虫杀净、0.6%清园保等农药1000-1500倍液防治。 2、生物防治:虫口数量发生较少的茶园和生产有机茶的茶园,可喷施茶尺蠖病毒制剂,虫口数量大的茶园,也可采取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混用,以抑制第三代大发生。 3、喷施方法:茶尺蠖低龄幼虫分布在茶丛上层,喷药时只需将茶丛上层嫩叶层和虫体喷湿;也可挑治发虫中心。这样既可省工省药,又可保护丛内天敌。采用茶尺蠖病毒挑治发虫中心时,可加大用药浓度,以加快幼虫的死亡速度。4.防治次数:根据今年的虫情,茶尺蠖发生较重的地块,第二代幼虫需要进行2次喷药,两次喷药的间隔期为7-10天。

茶核·苏云金防治茶尺蠖的田间药效试验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Wehrli)又名拱拱虫,是茶树的主要食叶类害虫之一,以取食茶树嫩叶为主,发生严重时可将成片茶园食尽,严重影响茶树的树势和茶叶的产量。几十年来,主要靠化学农药防治,出现世代重叠现象用辛硫磷防治效果较好,但用的次数多了,产生抗药性,对防治茶尺蠖带来了难度。本课题使用茶核·苏云金进行试验,以茶尺蠖出现世代重叠现象时的常用药剂辛硫磷作为参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茶核·苏云金(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含量1万 PIB/UL;苏云金杆菌含量2000IU/UL,悬浮剂,由扬州绿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0.6%苦参碱水剂(由内蒙古清源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50%辛硫磷乳剂。

2.试验地

浙江磐安县尚湖镇韦溪滩依山茶厂基地,树龄34年,免耕茶园,树幅180cm,土壤有机质含量23.7,pH4.05。

3.试验方法

选择韦溪滩依山茶厂基地,设置3个处理(处理1:茶核·苏云金500倍液;处理2:茶核·苏云金500倍液+0.6%苦参碱水剂750倍液;处理3:50%辛硫磷乳剂600倍液)+空白对照,设置3个重复,每个处理86.4m2,每个小区345.6mz,共需面积l036.8m2。采用喷雾法,喷雾器型号为背负式动力喷雾机:FST-800型。

4.调查与计算方法

在每小区采用5点取样法。2011年8月22日早晨9:00之前调查小区的虫口基数。每样点随机查5点每平方米虫口数,取其平均数。8月23日早晨8:30-10:30,均匀喷施茶核·苏云金、茶核·苏云金+0.6qv苦参碱水剂、5090辛硫磷乳剂。喷药后第3(8月25日)、第6(8月28日)、第9(8月31日)、第12(9月3日)天调查样点内活虫数并记录。根据施药前后虫口,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虫口减退率(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二、结果与分析

1.试验结果见表

1。施药3天后,茶核·苏云金、茶核·苏云金+o.6%苦参碱水剂、500/0辛硫磷乳剂三种药剂的防效都在47%以上,50%辛硫磷乳剂的防效特好,达到73.6%,施药6天后防效都达到了76.3%以上,50%辛硫磷乳剂的防效达到93.3%,施药9天后,50%辛硫磷乳剂的防效降到87%,药后12天降到81.9%。防效最好的是茶核·苏云金+0.6%苦参碱水剂达93.3%,其次是茶核·苏云金达89.6%。

2.试验也表明,茶核·苏云金+0.6%苦参碱水剂优于茶核·苏云金单剂喷施效果,而且是高浓度效果更好,药效持续时间长。

三、小结

药后3天对照区虫口上升,说明喷药时茶尺蠖处于幼虫盛发期,试验期间有低龄幼虫陆续孵出,是对照虫量上升的原因。虽然辛硫磷对茶尺蠖防治效果好,但茶尺蠖已对辛硫磷产生中等抗药性,可、以考虑其他药剂与辛硫磷轮用,以减缓害虫抗性的产生。茶核·苏云金在茶尺蠖第四代开始出现世代重叠现象时,需用高浓度即500倍液喷施,最好用茶核·苏云金+0.6%苦参碱水剂进行喷施。不过4~5龄的老熟幼虫仍有留在茶树上,但虫体活动已迟钝。这是生物制剂与植物源农药的混配剂,病毒防治具有专一性强、不杀伤害虫天敌、不产生农药残留,同时具有后效作用和扩散作用,是绿色防控体系推广的首选药剂。

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等防治适期的预测


5月底至6月上旬发生并需要防治的茶树害虫主要有:茶尺蠖(第二代)、假眼小绿叶蝉(第一蜂)、茶丽纹象甲、茶黑毒蛾(第二代)等。一、茶尺蠖第二代茶尺蠖默园间防治适期预测在6月3日至7日,此代发生量比第一代明显增加,部分茶园虫量将超标。建议选用农药2.5%的功夫或2.5%敌杀死,每亩用量均为20-25毫升,喷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为5天。二、假眼小绿叶蝉假眼小绿叶蝉是本地茶园的主要害虫,今年的发生程度与去年相近或略重于去年。抓好第一蜂防治是确保夏茶优质高产的关键。预测第一蜂的防治适期在5月底至6月上旬,具体防治时间应在早晨露水未干前调查,当田间会爬的若虫占总虫量80%以上时用药。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每亩有量10-20克,蓬面扫喷。药后的安全间隔期10天。三、茶丽纹象甲今年的发生程度于去年相近,防治适期在5月底至6月初。药剂可选用2.5%天王星,每亩用量60毫升。喷洒方式蓬面扫喷。施药后的安全间隔期7天。四、茶黑毒蛾茶黑毒蛾今年发生程度轻与此同时去年,大部分茶园的虫量低于防治指标,但部分树冠较高、茶树郁闭的茶园可能有一定的虫量。预计第二代幼虫的防治适期在6月9日至15日。药剂可选用2.5%天王星(每亩20毫升)加80%敌敌畏(每亩50毫升)。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为7天。五、其他害虫茶细蛾——第二代幼虫防治适期6月初,药剂可选用2.5%敌杀死或2.5%功夫,每亩有量10-15毫升。防治第二代茶尺蠖的茶园不闭单独防治此虫。茶橙瘿螨——防治适期在5月底6月上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