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口感如美食,浓淡皆有人爱

发布时间 : 2019-11-16
各种茶叶的口感 影响茶叶口感的因素 有人说你像茶叶

各种茶叶的口感。

理想中,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去赞扬个性;但现实中,我们很多人又最爱去做各种各样的统一。

就像判断一款茶的好坏,很多人是通过“听”别人讲去判断,而不是通过自己“喝”的感受去辨别。

其实讲茶的人最爱做的就是给自己的听众统一各种口感,比如他们会教自己的听众通过统一的所谓体感、喉韵、茶气等比较玄的东西去判断,并设置一个好与坏的“度”。

但实际上,每个人的口感舒适度并不相同,于是那个好与坏的“度”也就不一样。

这就好比是对一盘炒菜的评价,有的人口味重,需要加盐比较多才觉得滋味过瘾;而有的人口味轻,只需加入少许食盐就能感受到同样的滋味过瘾程度。所以,口味轻与口味重的人,评价一盘菜的好与坏的那个“度”是不一样的。

不同的人对一款茶叶的滋味感到舒适愉悦的那个“度”难道不是这个道理吗?

中国的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口味的美食,这就像是四大茶区里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树种、不同工艺、不同口感的茶叶。受众比较大的名茶就有200多种,所有叫得出名字的则超过1000种。

概念再提升一点,八大菜系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且都有一种基本的滋味特征。鲁菜清香、鲜嫩、味醇;徽菜重油、重色、重火功;苏菜选料讲究、刀工精细、口味偏甜;川菜麻、辣、鲜、香......每一种风味都有很多拥趸,并没有哪一位美食家用自己的口味作为标准去试图统一不同菜系的好坏。

实际上,六大茶类下的大多数细分茶品,都已经有了一种比较公认的滋味特征,比如普洱茶“甘滑醇厚”,西湖龙井“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安吉白茶“鲜醇甘爽”,铁观音“醇厚甘鲜”......再加上每一种茶特有的外观和汤色特征,综合起来就可以评价出一款茶的好与坏了。

而剩下那些喉韵、体感、茶气等等比较玄的东西,只不过是小圈子的谈资罢了,甚至只是被一些人作为某种目的在宣扬。

还是那个态度,每个人的口感舒适度并不一样,不要用自己的口感去代表大家的口感,也不要通过听别人的口感去评判茶的好坏。

要喝茶,不要听茶。

精选阅读

茶口感的“厚薄”与“浓淡”


有人说,茶汤中的薄和淡是两回完全相反的事。薄是天赋的,是由其茶质所决定的;淡,是人为的,由冲泡决定的。薄的茶,可以冲泡得很浓;也可以冲泡得很淡。

厚是指滋味丰富,多种不同的味道和谐配合在一起,给人饱满厚实的感受;浓是指某种味的强度。某茶如不够浓,可增加投茶量,增加水温,增加浸泡时间,就可以达到了,但它只是原有的味叠加,即增加其浓度,而茶厚,是指滋味丰富,多种不同的味道和谐配合在一起,给人饱满厚实的感受。

薄与淡跟厚与浓是相对的。一般来说,理解了厚与浓,就不难理解薄与淡了。薄,指单薄,寡,单一;淡,指不浓,清淡。薄与淡在实际上不易分清,尤其是对茶认识不是很深的人,容易混淆。

可能更多的人喜欢清淡,清雅的茶,因为它符合很多茶友常说的清心饮茶。俗话也有,一杯清淡的茶。清淡的茶,的确可令人更常饮,多饮,或更健康。试想,浓烈的茶,可以喝很多吗?又有谁可以长期受用呢?清淡的茶,不失其滋味丰富,才可口,人才会喜欢喝它;相反,如果清淡的茶,味道单一,寡口,人是不会喜欢喝的。

淡的茶,则有厚、薄之分。茶底,或称叶底,指干茶叶充分冲泡开后的茶叶。由鲜叶制成的干毛茶,颜色和形状都发生了变化,不是很专业的人士很难从干毛茶辨别出茶叶的好坏。

人有人品,茶有茶德 世事无常总如茶


世事无常总如茶

“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乎齿颊之间,及至味也。”说的是茶。

对茶的了解,始于苦涩。爷爷的那把茶壶,早已湮灭在久远的记忆里,却仍记得那由舌尖漫开的苦涩滋味,竟然浑身一哆嗦。那时,茶是一种象征,关于待遇、关于地位、关于老人,和少年是一副擦肩而过的姿态。而我根本不喜欢茶:那样一种滋味,难喝死了!

80年代以后,家随父亲搬到县城,开始有了县城的同学、朋友。虽然家徒四壁,但茶却总是摆一盒的,让我知道,来人来客是要奉茶的,除非不被欢迎的客人到来了。茶很香,因为有浓烈赛过茶香百倍的茉莉零星的搀杂,像极了年老色衰的交际花不甘沉沦的香水味道,有时喝,大多碍于情面,是对生活随高就高逢低就低的态度,因为大家都喝。而我委实不喜欢此种味道。

世事无常总如茶。对于茶,本是相逢不相识的姿态,无端,却又喜欢上了她。绿茶才是她的真身,茉莉、大叶,是身心残疾的茶,传递的,是破败的身、零落的心,怎能算是茶?

喝这样一种茶,是要凝志潜心的,牛喝驴饮,总归是清水的滋味。那样浅浅的一种香,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露结在喉管中,需要想象的扶持才能进入那些最最细微的神经末梢,需要足够的虔诚才能渐次洇漫开来。我怀疑,茶的前身,是一种精神,是汉文化所谓的精、气、神,神奇的造物把她凝香为露,显形于叶,然后启动天地妙合之神思,于一啜一饮之间,体味自然万物、人生至味。

茶的气味,少却了青年的锐气与冲动,让躁动不安的心渐渐沉静,生长为一张透明的纸,生活似乎从急流险滩终于来到静止的湖泊,人生象是达到曾经沧海的境地。却又有一种美突然呈现在眼前,其实早在眼前,只是不曾发现,是慢慢沁入土地的甘泉,不吵、不争、不艳,却是依旧的清冽、甘甜。

人有人品,茶有茶德。“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等之也。龚炜认为品茶“要需其人与茶品相得”,苏轼说“从来佳茗似佳人”。真可谓茶之为茶,饮者为我你,却又茶不同茶。我为谁?茶又为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