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茶、八分酒、三叩首",是什么讲究?

发布时间 : 2019-11-16
大茶是什么茶 黑茶是什么茶 红茶是什么茶

大茶是什么茶。

中国人自古讲究一个敬字,不仅敬物:敬天、敬地、敬惜字纸;更是敬人:敬先人、敬长辈、敬宾客、敬朋友。

就连聚众喝茶饮酒,也是一定要敬的。诗仙李白曾举杯邀明月,他孤单一人喝酒,只能向明月敬酒一杯。

在敬茶敬酒中,也有一些规矩和讲究,有着耐人寻味的文化内蕴。

标题中的七分茶、八分酒并不是给茶酒打分,三叩首也并非指真正磕三次头的意思。

七分茶、八分酒

七分茶、八分酒有个典故。

话说苏东波被贬到湖北黄州,临走时,王安石有个交待,让他回京城时,带一些长江中峡的水回来。

三年后,苏东坡回京城考核,路上特意到三峡取水,可是只顾贪看两岸景色,直到船过了中峡,才想起取水的事。

于是他急忙让船夫回头,可船夫说,三峡水流如此湍急,回头谈何容易,三峡的水一流而下,下峡水不是也从中峡来的吗?

苏东波一想,也是啊,就取了下峡水去了京城。

他把水送去给王安石时,王安石很是高兴,留下他一起试新茶,取出皇上新赐的蒙顶茶,用东坡送来的水泡茶。

茶泡好,王安石亲手给自己和苏东波各倒了一杯,却只有七分,苏东坡心中想,此老如此吝惜,一杯茶也不肯倒满。

王安石端起茶,喝了一口,品评一番,皱起眉头说道:你这水是下峡水,可不是中峡水吧。

苏东坡吓了一跳,以为王安石监视自己,就老老实实说了情况。

只听王安石款款说道:三峡水性甘纯活泼,泡茶皆佳,唯上峡失之轻浮,下峡失之凝浊,只有中峡水中正轻灵,泡茶最佳。

苏东坡这才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

王安石又说道;你见老夫斟茶只有七分,心中一定编排老夫的不是。

苏东坡被说中心事,忙说不敢。

王安石又说道:这长江水来之不易,你自己知晓,不消老夫饶舌。

这蒙顶茶进贡,一年正贡365叶茶叶,也就20斤,皇上钦赐,也只有论钱而已。

斟茶七分,表示茶叶的珍贵,也是表示对送礼人的尊敬。

斟满杯让你驴饮,你能珍惜吗?好酒稍为宽裕,也就八分吧。苏东波听了,一句也不敢回应。

从此便流传下来七分茶、八分酒的故事

七分茶、八分酒是民间的一句俗语,谓斟茶斟酒不可斟满,斟茶以七分为宜,斟酒以八分为宜。太多或太少都会被认为不识礼数。

用茶壶斟茶时,应该以右手握壶把,左手扶壶盖。在客人面前斟茶时,应该遵循先长后幼,先客后主的服务顺序。

斟完一轮茶后,茶壶应该放在餐台上,壶嘴不可对着客人。

茶水斟倒以七分满为宜。俗话说:茶满欺客,如果茶水斟满一是会使客人感到心中不悦,二是杯满水烫不易端杯饮用。

三叩首

关于三叩首,还有一个典故。

相传乾隆在位的时候,很喜欢到江南一带微服私访。

有次他来到苏州巡游,当地官员听闻讯息,连忙四处寻找,结果发现乾隆独自一人在茶楼喝茶。

这些地方官就傻了,他们上去也不是,不跪也不是。

他们担心这一跪让大家都知道这是皇帝,万一附近有威胁皇帝安全的人,就糟糕了。

但也不能不向皇帝标识敬意,所以他们躬身致意。

乾隆帝看到地方官们窘迫的样子,不仅哈哈一笑。他也很有意思,就巧妙地用中指和食指曲一曲,在桌子上敲了三下。

意思是说,看到你们行礼,我也就回礼了。

这就是扣茶礼的一个由来。

茶有三叩首,指的是茶间三种叩指:

一、子弟向老一辈。五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一路敲击桌面,相当于甘拜下风膜拜礼,一样平常敲三下便可。

二、同辈之间。食指中指并拢,敲击桌面,相当于双手抱拳作揖。敲三下注解尊敬。

三、老一辈向子弟。食指或中指敲击桌面,相当于点下头便可。如特欣赏子弟,可敲三下。

请记清楚啦,敬茶的时候,可不要叩错了哦。

从古至今,讲究敬的中国人,把敬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尊敬天地、尊敬身边的人和事,不仅与万事万物和谐相处,还体现出中华民族谦逊的美德。

精选阅读

"七分茶、八分酒、三叩首",有何讲究?


中国人自古讲究一个敬字,不仅敬物:敬天、敬地、敬惜字纸;

更是敬人:敬先人、敬长辈、敬宾客、敬朋友。

就连聚众喝茶饮酒,也是一定要敬的。诗仙李白曾举杯邀明月,他孤单一人喝酒,只能向明月敬酒一杯。

在敬茶敬酒中,也有一些规矩和讲究,有着耐人寻味的文化内蕴。

七分茶、八分酒

七分茶、八分酒有个典故。

话说苏东坡被贬到湖北黄州,临走时,王安石有个交待,让他回京城时,带一些长江中峡的水回来。

三年后,苏东坡回京城考核,路上特意到三峡取水,可是只顾贪看两岸景色,直到船过了中峡,才想起取水的事。

于是他急忙让船夫回头,可船夫说,三峡水流如此湍急,回头谈何容易,三峡的水一流而下,下峡水不是也从中峡来的吗?

苏东坡一想,也是啊,就取了下峡水去了京城。

他把水送去给王安石时,王安石很是高兴,留下他一起试新茶,取出皇上新赐的蒙顶茶,用东坡送来的水泡茶。

茶泡好,王安石亲手给自己和苏东坡各倒了一杯,却只有七分,苏东坡心中想,此老如此吝惜,一杯茶也不肯倒满。

王安石端起茶,喝了一口,品评一番,皱起眉头说道:你这水是下峡水,可不是中峡水吧。

苏东坡吓了一跳,以为王安石监视自己,就老老实实说了情况。

只听王安石款款说道:三峡水性甘纯活泼,泡茶皆佳,唯上峡失之轻浮,下峡失之凝浊,只有中峡水中正轻灵,泡茶最佳。

苏东坡这才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

王安石又说道,你见老夫斟茶只有七分,心中一定编排老夫的不是。

苏东坡被说中心事,忙说不敢。

王安石又说道:这长江水来之不易,你自己知晓,不消老夫饶舌。

这蒙顶茶进贡,一年正贡365叶茶叶,也就20斤,皇上钦赐,也只有论钱而已。斟茶七分,表示茶叶的珍贵,也是表示对送礼人的尊敬。

斟满杯让你驴饮,你能珍惜吗?好酒稍为宽裕,也就八分吧。

苏东坡听了,一句也不敢回应。

从此便流传下来七分茶、八分酒的故事。

此后七分茶、八分酒成了民间的一句俗语,谓斟茶斟酒不可斟满,斟茶以七分为宜,斟酒以八分为宜。

太多或太少都会被认为不识礼数。

不仅如此,用茶壶斟茶时,应该以右手握壶把,左手扶壶盖。

在客人面前斟茶时,应该遵循先长后幼,先客后主的服务顺序。

斟完一轮茶后,茶壶应该放在餐台上,壶嘴不可对着客人。

三叩首

关于三叩首,还有一个典故。

相传乾隆在位的时候,很喜欢到江南一带微服私访。

有次他来到苏州巡游,当地官员听闻讯息,连忙四处寻找,结果发现乾隆独自一人在茶楼喝茶。

这些地方官就傻了,他们上去也不是,不跪也不是。

他们担心这一跪让大家都知道这是皇帝,万一附近有威胁皇帝安全的人,就糟糕了。

但也不能不向皇帝标识敬意,所以他们躬身致意。

乾隆帝看到地方官们窘迫的样子,不仅哈哈一笑。他也很有意思,就巧妙地用中指和食指曲一曲,在桌子上敲了三下。

意思是说,看到你们行礼,我也就回礼了。

这就是扣茶礼的一个由来。

茶有三叩首,指的是茶间三种叩指:

一、子弟向老一辈。

五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一路敲击桌面,相当于甘拜下风膜拜礼,一样平常敲三下便可。

二、同辈之间。

食指中指并拢,敲击桌面,相当于双手抱拳作揖。敲三下注解尊敬。

三、老一辈向子弟。

食指或中指敲击桌面,相当于点下头便可。如特欣赏子弟,可敲三下。

从古至今,讲究敬的中国人,把敬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

尊敬天地、尊敬身边的人和事,不仅与万事万物和谐相处,还体现出中华民族谦逊的美德。

三分茶七分泡,铁观音的冲泡步骤


铁观音茶醇厚、鲜爽、回甘、音韵强、回味无穷,但是冲泡步骤一定要掌握,毕竟三分茶七分泡,以下是冲泡铁观音的步骤。

铁观音的冲泡步骤:

1、首先取适量的铁观音茶叶,然后放置到盖碗中,再用沸水冲泡铁观音。

2、冲泡沸水之后,用盖子刮去茶水的泡沫。

3、然后快速的将茶水冲倒在公道杯中,但记得公道杯上要放过滤网,这样可以将碎茶叶过滤掉,因为第一道茶水主要是为了洗茶,因此,一般第一道茶都不饮用,而是以快速冲泡比较好。

4、接着用公道杯中的第一道茶水来冲洗过滤网和茶杯。

5、洗好杯子之后,再次用沸水来冲泡第二道茶水,这次要盖上盖子。

6、一般来说,第二道茶通常要浸泡15秒钟,这样才能够出水,再将茶水倒在公道杯中,当然,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来稍作调整,喜欢喝淡茶,可以延长点时间,喜欢喝浓茶可以缩短点时间。

7、接着将公道杯中的茶水倒入每个茶杯中,品饮。

8、最后再细细的品味铁观音的韵味,饮用完之后,再揭开盖碗来冲泡下一道茶水。

方法很简单,但是要掌握好冲泡的时间,这样才能够品饮到铁观音的醇厚、鲜爽味道,毕竟三分茶七分泡。

茶倒七分留三分做人情


喝茶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一个人的安谧,两个人的知己,都是快乐,非常中国味。

茶就是很中国的东西,有着士大夫的优雅情怀和隐士的恬淡风骨,比较适合“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清幽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散淡。

夏天,用绢囊装一撮碧螺春,黄昏搁在将开未开的荷花心里,第二天早晨拿出冲泡,清香淡远;秋天,用一块纱布,包一勺龙井,挂在盛开的桂花之间,四五个小时后取下,沸水冲过,浓香沉郁。甚至有人将一袋茶隔夜系于稻花丛中,多么田园诗意。

和多数中国人一样,我也喝茶,但不精通。茶泡了,只知道颜色好不好,喝到嘴里味儿好不好,别的也说不上一二。

有一阵子倒是挑一种茶喝,和朋友两个人坐在那里,泡一大壶君山银针,茶叶一根根松针似地直立在水中,挤挤挨挨又有条不紊,人就不容易相处得这么亲密又有致。

也有例外,有时候两个人看茶也会看半天。我和朋友都不年轻了,又经历了一些事,话就少了许多。

茶香一层层沉淀下来,在暖暖的安静中我们只轻轻说:“喝茶。”这也是几年前的事了,如今再见已难。

茶倒七分,留三分做人情,你是我的知音,知音渐成绝响。只是我们还记得那个冷雨溟蒙的冬天,君天银针留在唇间的清香与握在手中的温暖。

相见亦无事,不来常思君,是朋友的安慰,也是茶的缘分,强求不得。

情到深处人孤独。

一杯茶的寂寞,不管表面上有多少“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热闹,骨子里却一点一点凉下去。茶是越泡越淡的,水也是越泡越凉的。看尽一生风和月,寂寞的生命就有一份静美。

谁谓茶苦,其甘如荠。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所以苦中也会有一丝甜的味道浮动。

现在,我多么希望自己是一杯冲泡过的茶或茶叶,坦然舒展在杯底。植、摘、焙、烹,历尽煎熬后,半杯残茶,且来浇花吧。我尽了我的本分,剩下的与我无关。

茶冷言尽。茶叶的青碧,茶树的葱茏,清茶的甘醇,都成了记忆。现在,谁还能再握一杯暖梦,重返枝头,做一枚鲜嫩的茶叶,在沸水中绽出最美的容颜?

真水无香,滋润人生最清白的日子。

俗话说:三分茶,七分泡,这话有道理吗?


俗话说:三分茶,七分泡,而对于冲泡的水温要求极高,要根据茶叶的实际情况调整水温,这样才能使一款茶表现出独特的口感,绿茶,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看杯中茶叶旗枪朵朵,赏心悦目。但你知道吗,冲泡好一杯绿茶是有讲究的。

比如说,不同的绿茶有着不同的投法。绿茶的投法有上投、中投、下投三种。明代张源在《茶录》中根据季节变化提出:投茶有序,毋失其宜。先茶后汤,曰下投。汤半下茶,复以汤满,曰中投。先汤后茶,曰上投。春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如今,绿茶投法的称谓并没有改变,但投茶方式不再按照季节变化而分,更多是按茶的老嫩程度确定。

上投法:

特点:茶形细嫩,全是芽头或满身披毫的绿茶适用于上投法。

如:碧螺春、信阳毛尖等

做法:先在杯中注入七分适宜80度左右温度的水(是烧沸后凉至此温度,下同),然后投茶。

中投法:

特点:茶形紧结,扁形或嫩度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的绿茶,适宜用中投法。

如: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等

做法:先在杯中注入三分80温度的水,然后投茶,轻转动杯中茶,以使茶叶浸润,然后再注水至七分满。

下投法:

特点:茶形较松,及嫩度较低的绿茶,适宜用下投法。如: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

做法:先在杯中投入适量的茶,然后沿杯壁注入80度的水七分满。无论是哪种投茶方式,泡好后稍待两三分钟,一杯清香芬芳的绿茶就泡好了。然后当每一杯茶汤饮至杯中水刚好没过茶时,再续水。

茶倒七分满,可别犯错


俗话说,倒茶七分满,留得三分人情在;似乎有道理,然而照此说法,杯子倒满难道就没有人情了吗?

酒席上热烈的气氛和豪言壮语似乎比品茶时浓得多。浅是茶,细细味来,还是很有道理。

泡绿茶的杯大多是玻璃杯,便于观赏茶叶在水中徐徐舒展,婀娜多姿,但玻璃杯隔热效果差,如果茶水太满,杯就太热烫手。

茶水不仅是品啜,香气也很重要,倒七分的茶,留出三分空间来,既贮茶香,又使茶香有了一个上升的通道,便于茶客鼻闻,同时茶叶比较轻,一般先浮于茶水面。

如果水太满,容易溢出杯子,既烫了手,又浪费了茶叶,还弄得桌面不整洁,败坏了品茶的兴致。

浅,作为一种审美的状态,大致对应的是东方文化中的简约、含蓄、克制,精致,自律……是以少胜多,是删繁就简,是标新立异,是雄辩为银后的沉默是金,是众绿中的一点红,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浅还包含笑傲人生、淡泊名利的意思。

茶圣陆羽一生贫困,半饥半饱,但他杰出的文学才能和茶学知识名震朝野,朝廷曾先后两次诏拜陆羽为“太子文学”和“太常寺太祝”,陆羽都婉辞圣命,写下了“乞我百万金,封我异姓王,不如独悟时,大笑任轻狂”的诗句,体现了浅是茶散淡的人生态度。

浅,是每一个日子的平平常常;浅,是不想当元帅但努力站好岗的士兵;浅是宜兴易碎的紫砂壶,更要小心呵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