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完的茶叶能看出茶叶好坏?

发布时间 : 2019-11-16
泡完茶的茶叶 泡完后的茶叶叫什么 普洱茶泡完后的茶叶

泡完茶的茶叶。

叶底不会说谎,每次看叶底的时候总能学到不少干货知识。

名词解释一:叶底

叶底,顾名思义,就是在冲泡结束之后,杯中剩下的茶叶。更通俗的名字就是——茶渣。

名词解释二:看叶底

看叶底就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通过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以及其他可以通过叶底看到的茶叶特征,从而判断出茶叶的实际品质。

特别提醒

看叶底前你要做的,就是妥妥当当地把将冲泡过的茶叶倒入专用的叶底盘(也可以是杯盖等平面物体)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细碎的、粘在杯壁、杯底和杯盖的茶叶倒干净。

当然了,要拌匀、铺开、揿平,这才能算是全面客观地做好了准备工作。

标准一:看外形特征

要说喝出茶的好坏,什么粘稠、内质、高香、回甘,太玄乎了,一般的小白或者功力不深的没个经年累月真的不好掌握。

叶底是茶叶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说的就是茶渣,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

①叶底起泡

叶底起泡,是茶叶冲泡后会看到叶片上有小的气泡。通常是茶叶受到高温而导致的。

对大多数茶类而言,叶底起泡是茶叶的工艺有瑕疵或出现问题,但是对有些茶而言,这反而是好的工艺体现。比如岩茶和部分黄茶。

(1)蛤蟆背,一般是形容乌龙茶干茶、叶底的用语,多见于武夷岩茶。一般干茶是茶叶叶背起蛙皮状的沙粒白点,叶底是蛙皮状泡泡。

“蛤蟆背”是传统型的岩茶经过“漫长”的焙火后,起的小泡点。书上所提到的“叶面呈蛙皮状沙粒白点”,一般是针对干茶来说的,并且这个特征在青褐的干茶条索上不仔细看,极难发现。

(2)鱼子泡,茶叶干茶大小如鱼子大小的烫斑,叶底则呈现小气泡。

由于多数黄茶要求高火香,所以在干燥时会进行高温烘炒,而鱼子泡一般便是指茶叶因高温而导致烫斑。

备注:鱼子泡干茶和鱼子泡叶底的图片,不是同一款黄茶。

②黑焦炭化

冲泡后,叶片上出现明显的焦黑炭化的现象,或在叶片上,或是细小的黑点。这样的叶底一般还会伴有糊味甚至焦臭味。

而造成叶底黑焦炭化有两种可能:茶叶杀青的时候温度过高;干燥的时候温度过高过长。一般在绿茶、小青柑、乌龙和黑茶中比较常见。

③丝瓜瓤

丝瓜瓤,多用于描绘黑茶干茶叶底或者干茶外形。其表现为茶叶主脉和叶肉分离,侧脉裸露的样子,看起来很像丝瓜瓤。

通常此类情况是渥堆过度造成的。

标准二:看叶面展开度

冲泡后茶叶逐次开展最后能完全舒展开,这样的茶叶就是制造技术良好、陈化期稳定,通常冲泡次数亦多。

冲泡后很快开展的茶叶,大都是粗老之茶菁,条索不紧结,一般不耐泡。

叶面不开展或冲泡多次仍只有小程度开展的茶叶,则是制造过程失败或陈期时间环境不好。或者被高温焙火,叶面绒毛会掉落,甚至入口后会感觉喉头有点燥。

标准三:看叶形整碎度

当然叶底形状越整齐越好,碎叶多且细杂的都只能算次级品。

但!有紧压过度的情况算是例外,如铁饼类茶品,则须视茶面而定,经冲泡后之叶底形状在整碎度这个指标上也只能做小参考。

标准四:看茶身弹性

都知道有弹性是个什么感觉吧!用手指捏叶底,以弹性强者为佳,表示陈化期间自然、茶菁幼嫩、制造得宜,未被湿热、熟化处理。触感生硬,无弹性感,也统统是次级品。

标准五:看叶底颜色新旧

普洱生茶品随陈化期时间增长,叶底颜色由新鲜翠绿转橙红鲜艳。比较新的生茶,其叶底比较新鲜翠绿,随着空气中之水分来氧化发酵,进而转嫩软红亮。

反之如果是在潮湿不通风之仓储环境陈化,就算半世纪或一百年也没有多大效益,因为茶的发酵将彻底失去意义,叶面将是暗黑无弹性感。

标准六:用嗅觉辨别香气

这个不用多说,你闻叶底始终会有淡淡茶香。任何异味都有问题。

标准七:判断明显不好的叶底

灼伤的叶底,常伴随着过重的杂味或者火味,完全失去了后期转化能力。

杂质过多,烟焦味产生条件之一,应该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重点提醒:生普的年份茶叶底如何辨别好坏

有年份的普洱生茶叶底呈栗色至深栗色,和台湾的东方美人茶叶底颜色很相似。叶条质地饱满柔软,充满新鲜感。

当然,也有些生茶在制作程序中,譬如茶菁揉捻后,无法立即干燥,延误了较长时间,叶底也会呈现深褐色,汤色也会比较浓而暗,跟只是轻度发酵过的熟茶是一样的。

普洱熟茶的叶底多半呈现暗栗或黑色,叶条质地干瘦老硬。如果是发酵较重的,会有明显炭化,像被烈火烧烤过。

有些较老的叶子,叶面破裂,叶脉一根根分离,有如将干叶子长期泡在水中那种碎烂的样子。但是,有些熟茶若渥堆时间不长,发酵程度不重,叶底也会非常接近生茶叶底。

Cy316.com延伸阅读

泡完后的茶叶如何处理呢?


一杯茶,从孕育到长成,从土木到火金,从干枯到水中复生,从释放芳华,到容颜老去,归于沉寂,曾经,她是那么的有个性有风格有生命的姿态,曾经,我们是那么的期待过她,我们完全沉醉于她所带来的感观与精神享受,以美的器、净的水、诚的心来待她,慢慢等待,细细去品,浮躁的心态平稳下来,矜持的神情放松开来,然后嗅到飘逸的茶香,看到叶片在杯中自在沉浮的姿态,于是注意到窗上的竹影摇曳,听到高树的鸟鸣,于是思绪变得清新而高远,怡悦的快感渗透到身体的每个细胞。茶是将如此的美好奉献,“从来佳茗似佳人”,我们在赞美茶的同时,该如何回馈她一个完美的归处呢?

与人喝茶,常常会注意他们最后处理茶渣的方式,有用来煮食茶叶蛋之类的,有晒干用作吸味或做茶枕之用的,大部分的人是倒入垃圾篓中弃之的,最不堪者是直接倒入抽水马桶之中的,看到这种情形,每每会忍不住出言相劝,“茶为至清至洁之物,怎可如此待之?”茶不仅以切实的保健功效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健康,还从精神上给我们以享受,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是作秀,亦非娇情,实是爱茶敬茶心切,我们常说,敬以待人,是否,在面对这每一片来自天地间的草木精灵,我们也该有颗敬以待茶的心呢?韦应物《喜园中茶生》“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喜爱大自然造化的洁性、灵味的茶的人,应该也是一个洁身自好、钟灵毓秀的人吧。日本的茶道源自中国,有烦琐的规程,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选择,泡茶者的动作要规范敏捷,饮茶者将茶与茶汤全部饮尽,凡此种种都来源于对茶的敬意,从“礼”中体现“和、敬”的精神。这或许也正是我们该学习借鉴的地方。

茶,是人,处在草木之间,是人类面对自然的态度,也是面对内心的态度。中国被称为茶的故乡。不仅因为这里的土地孕育出世界最早的茶树,更因为这里的人们将茶视为一种沟通天地的生命。茶来自于天地,也应归于天地。每个茶人,其实都在修行,属于自己的茶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因茶而生,以茶为伴,他们,叫做茶人。简单的茶事重复做,你就是茶师,简单的茶事用心做,你就是茶人。茶,是一段旅程。在旅程的尽头,有安放我们心灵的家园,因此,既使她无味无香了,也请善待这每片为我们奉献过的茶叶吧。

夜凉如水,茶毕,客散,按照习惯收拾茶桌,清理壶、杯,最后将渣桶里的茶倾倒于窗外的樱树下,此刻,与她们作静静地对话,发自内心的说“谢谢”,这是优雅而朴素的时光。

从茶叶的外形可以看出茶叶的品质


人们常以为茶叶品质是由茶叶的色泽、香气、滋味决定的,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极其容易被忽略的因素,那就是——茶叶形状。

我国茶类众多,品种花色丰富多彩,茶叶形状绚丽多姿,多数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既可品饮,又可欣赏。

叶底形状种类也较多,有的似花朵形,有的具有完整的叶片等,茶叶形状是人们看得见又摸得着的,既可区别花色品种,又可区分等级,因而也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项目。

茶叶形状与鲜叶及制茶有关。鲜叶经过适当的加工工艺,采用不同的成形技术,通过干燥后使外形得以固定。因此,茶叶的形状主要由制茶工艺所决定。

各种茶叶都有特定的外形特征,有的像银针、有的像瓜子片、有的像圆珠、有的像雀舌;有的叶片松泡、有的叶片紧结,炒青茶的叶片则紧结、条直。

那茶叶外形和茶叶品质有什么关系呢?

外形观察法:

条索明亮,大小、粗细、长短均匀者为上品;

条索枯暗、外形不整,甚至有茶梗、茶籽者为下品。

细实、芽头多、锋苗锐利的茶叶嫩度高;

粗松、老叶多、叶肪隆起的茶叶嫩度低。

扁形茶以平扁光滑者为好,粗、枯、短者为次;

条形茶以条索紧细、圆直、匀齐者为好,粗糙、扭曲、短碎者为次;

颗粒茶以圆满结实者为好,松散块者为次。

茶叶形状通常所指的是干茶形状,但是严格来说,茶叶形状不仅是指干茶的形状,还包含着叶底形状。

叶底,是茶叶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亦称茶渣,即指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

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并将叶底拌匀铺开,也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漂盘中,将清水漂叶进行观察。

茶叶的好坏优劣能从叶底上清楚辨明,首先要看叶片是否舒展,其次观察叶底整碎度、弹性、净度、花杂度,不同茶叶的叶底颜色有不同的标准。

六大茶类叶底标准

红茶:叶底的色泽,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杂为下,叶底的嫩度,以柔软匀整为上,粗硬花杂为下。红碎茶的叶底着重红亮度,而嫩度相当即可。

绿茶:以翠绿而明亮的细嫩鲜叶为佳,在叶底背面有白色毫毛。

青茶:其叶底应是绿叶镶红边,即叶脉和叶缘部分为红色,其余部分为绿色。因此以叶边带红而明亮者为上品。

黄茶:叶底黄里泛白,叶质嫩度好,明亮度好,用手捻动不碎,柔韧性好为佳。

白茶:叶底嫩度高,匀整毫多为佳,色泽以鲜亮为好,色暗、花杂多则劣。

黑茶:黑茶叶底青褐、黄褐或黑褐,大叶种黑茶叶底有油光,对光叶脉清晰可见。茯砖茶叶底色较深,大体为黑褐或黄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