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茶梗多就是质量不好吗?

发布时间 : 2019-11-16
黑茶的茶梗 茶梗黑茶

黑茶的茶梗。

在日常冲泡品饮中,很对茶友们对茶梗“梗梗于怀”,一是觉得茶梗影响了茶叶的美观,二是认为有茶叶梗或茶叶梗较多的茶叶,质量一定不怎么样,茶梗就这样被打上了“破坏者“标签。

但撇开美观问题不说,有茶梗或茶梗多的茶叶,质量一定差吗?这个问题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一起深入地聊一聊。

什么是茶梗?

在对茶梗的好坏下定义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茶梗到底是什么。茶梗,故名思议,茶的叶梗。茶梗是很常见的,除了纯芽的茶,几乎可以在所有的茶中见到茶梗。茶梗无非就是嫩茎,比起芽头、嫩叶来说,茶梗相对比较老。

茶梗会影响茶的品质吗?

事实上,茶梗是有其自身宝贵价值的。茶梗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香气物质,茶叶香气由第一叶至第三叶逐渐下降,而茶梗的香气最高,茶要制成其特殊高扬的香气,采摘的原料必须足够成熟,一般采摘一芽三四叶,并带有茶梗。

同时茶梗中含有丰富的糖类物质和氨基酸,糖类物质能够增加茶汤甜醇的滋味和稠厚的口感,氨基酸类物质不仅是构成了茶汤滋味的鲜爽口感。

所以,把茶梗一概认为是茶品质的破坏者,是不对的。但也不是说所有的茶都适合有茶梗,对于一些茶叶来说,茶梗的存在能凸显其口感品质,而在另一些茶叶的身上,茶梗就会变得多余了。

什么茶适合有茶梗?

1、黑茶

黑茶茶梗的含量是有明确国家标准规定的,例如茯砖茶的含梗量要求在15%~18%之间。

原因是,一定的含梗量更有利于砖内水分的排出,以及增加砖身的结构力和强度。除此之外,足够的茶梗能增加黑茶的甜醇味,还能在压制时形成空隙,避免压制太紧而影响透气性,茶梗的存在利于金花的形成。

2、寿眉

从古至今,寿眉都是与梗相随,因为茶梗的存在,决定了寿眉的与众不同。大家都知道白茶是偏淡的,就因为寿眉有了粗茶梗的加持,才让其有了与其他白茶不同的芳香浓郁、滋味醇厚。

3、乌龙茶

香气一直是乌龙茶的一大亮点,所谓“香气高锐”,只要泡茶时散发出浓郁、鲜明、悠长香气的茶几乎都是乌龙茶。而在乌龙茶的制作过程中,茶梗中的部分有效物质通过维管束运输到叶片中,摇青时形成的红梗红边,是乌龙茶香气产生的必要条件。所以香气满盈的乌龙茶,少不了茶梗的助力。

什么茶不适合茶梗?

像绿茶或一些以芽头制作的茶(比如:白毫银针、金骏眉)对于鲜叶的等级要求高的茶,在采摘中就会刻意避开茶梗。

虽说,带有茶叶梗并是不劣质茶的表现,适当的茶梗反而能提升茶叶品质,但也不是说茶梗越多越好。对于茶梗,大家正确的看待就好了,一款茶品质好不好,直接喝,喝完再辨别判定才是最准确的。

小编推荐

茶叶不耐泡,就是品质不好吗?


一般的茶正常可以泡到5泡。但有的茶可能3泡过后就没味了,有的茶却可以泡到10泡以上还有很不错的滋味。

茶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呢?是不是越耐泡茶的品质就越好呢?

一、耐泡与原料有什么关系?

1、茶树品种

茶树有乔木、小灌木、灌木,乔木茶因为根系发达,能吸收到更深层土壤的养分,相对来说也会更耐泡一些。

2、茶树树龄

一般来说,树龄大比树龄小的茶耐泡,这也是很多人追捧古树茶的原因之一。但如果茶树已经衰老到病变,就另当别论了。

3、茶树生长环境

我们平时常说高山云雾出好茶,茶树周边的生态环境好、海拔高、土质肥厚,出产的茶叶一定是内质丰厚、口感饱满的,会更耐泡一些。

4、原料采摘嫩度

叶片有一定的成熟度是比较耐泡的,太嫩的茶叶因内含物质不够丰富不耐泡,而茶叶过于粗老也会寡淡。

二、耐泡与工艺有什么关系?

1、揉捻

揉捻不够的茶,很难泡出味,如果揉捻程度过重,茶汤浸出快,就没那么耐泡。所以茶叶揉捻时一定要把握轻重。

2、切碎

越完整的茶叶越耐泡。茶叶的碎渣子很容易泡出味,但是泡一两次很快就没味了。

三、耐泡与泡茶方法有什么关系?

泡茶时,如果泡的时间长、温度高,就会导致茶中的物质在前几泡几乎完全浸出,接下去就没什么味了。

第一道润茶,很多人喜欢用沸水润茶至茶叶完全展开。但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茶叶丢失了很多有效物质。

实际上,非紧压茶可以用80-90℃的水润茶,让茶叶舒展到七成左右就可以了,下一泡很容易就能泡开。

那么,说了这么多,有人肯定要问杯小茶:茶叶是不是越耐泡越好呢?

诚然,耐泡度的确是判断茶叶质量的一个方面,但与茶叶品质并不完全对等。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特点,要判断茶叶的品质,要综合其干茶、香气、滋味、叶底等等因素,不能用是否耐泡来一概而论。

同样的茶类,一般来说,茶叶越耐泡、滋味越醇厚、香气越丰富,品质越好。

茶叶白毫越多就越好吗?


喝茶已经成为了不少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我们在喝茶的时候都会发现,茶叶上会有一层毫毛,尤其是在泡茶以后表现得更加的明显。有的人会遗憾了,茶叶上的这些毫毛是什么呢?是不是和品质有关系呢?是否茶毫越多就越好呢?事实上,茶毫的存在的确是判断品质的一个根据,但这个根据可不可以作为是衡量茶叶标准的一个重要指标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

1、茶毫的存在意义

茶好,向来都是购茶者们所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备受争议的。事实上,茶毫的存在,是茶树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对茶叶的外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它的存在,可以让我们在泡茶的时候,促进茶汤滋味更加的好,这一点,就很明显的提高了茶叶存在的价值意义了,这也是茶叶幼嫩、优质的一个标准,更是评定茶叶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2、茶毫分布特点

茶毫的存在,不仅仅是看它的存在,而且还要根据长度、密度、粗度、色泽、分布,这些都是依品种来决定的。茶毫中是茶芽存在最多,并且随着叶片的成熟,然后脱离,这也就是为什么春茶中的白毫是最多的原因了。春天气温渐渐回升,茸毛慢慢生长,这个时候茶芽膨胀后,茸毛自然长得多,这个时候也是茸毛最为旺盛的时候。所以,很多名优茶叶在采摘的时候,采摘标准都是以茶芽、一芽一叶初展为主,并且在制作过程中,还增加了一个提毫的工序,所以这也就充分的发挥出了茶毫的特性了。

3、茶毫和茶叶外形的关系

在许多著名的茶叶中,外形要求都是显毫,这是基本的,比如黄山毛峰、碧螺春等,这些都拥有白毫显著的特点;其中高级祁门红茶、滇红茶,都以金毫显毫为标准;而君山银针、蒙顶黄芽,这些都是黄毫显著的;茶毫的颜色,主要是和茶树品种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大家挑选每一款茶叶的时候,尤其是一些春茶,都是以白毫显著为基本的选购特点。

4、为什么西湖龙井没有白毫?

比如碧螺春要求多毫,制作过程中的有一道专门的搓毫工序;而龙井的制作要求外形扁平光滑,需要进行脱毫;而乌龙茶的采摘原料成熟度高,大部分成品茶叶都是不见茶毫;茶叶的品质,是许多作用下综合结合;而西湖龙井作为顶级绿茶的代表,但在却没有白毫的存在,但是却无白毫,只是因为制作工艺上的不同。因此,从这一点上去看的话,也就是说并上是所以的茶叶最嫩、茶毫越多就代表越好;只是我们可以用茶毫的存在来去欣赏它,但购买过程中,没有必要一定过分的去追求白毫的存在哦。

5、茶毫的特点

茶毫的存在,导致这款茶叶的营养物质成分增多,对干茶品质的形成是有重要作用的;滋味上,茶毫中的茶多酚、咖啡碱成分存在是比茶叶中含量要低的;而氨基酸含量则可以提高茶叶的中的含量;简单的说,茶毫的存在,导致茶叶苦涩味变少,鲜甜物质增多;香气方面的话,茶毫存在含有丰富的化学物质,所以可以分泌出许多芳香物质,因此,幼嫩芽叶茸毛多,制作出来的茶叶是有一股独特的毫香的哦。

总结:茶毫固然重要,但茶毫的多少,并不可以做为唯一一个评判茶叶质地好坏的标准。

黑茶中有茶梗,品质不好?


黑茶的知名度,相信小茶姐姐不用说大家也都是知道的,喜欢喝茶的人都不陌生,但对于部分刚刚开始接触黑茶的茶友们来说,对于黑茶的知识了解比较少。今天有个茶友问小茶姐姐,说我购买的黑茶里面有茶更,这是不是品质不好的黑茶呢?其实,茶梗在黑茶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这并不是它品质不好,相反的,有茶更的黑茶,品质是更加的高等的,可以说茶梗决定了黑茶的品质。下面一起来看相关介绍。

黑茶具有一个特点,就是里面会掺杂许多的茶梗,也正因为含有茶梗的黑茶,才应该称得上是好茶,这点大家一定要记清楚哦。

1、茶梗营养丰富

采摘茶叶时候采摘下来的嫩茎,其中里面是含有大量的氨基酸、蛋白质的,这些含量远远大于茶叶。陈放时间长的茶梗,可以喝茶叶一起转化出许多被人体容易吸收的营养,比如茶多糖就是其中的一种;有茶梗的茶叶,你可以发现茶汤滋味更加的甜爽,甚至冲泡还带有浓厚的陈香味。

2、茶梗是黑茶茶香的重要来源

黑茶中的“金花颗粒”,这是黑茶的品质、风味形成的关键工序;金花的存在,可以说其中有茶梗功不可没的功劳哦。因为茶梗适量,可以增加茶砖之间的空隙,可以保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果没有茶梗,或是茶梗少的话,那么茶叶内部是无法呼吸的,那么自然也会难以产生出金花颗粒了。并且有研究表明了,茯砖茶的含梗量低于13%的时候,金花颗粒小,不茂盛;如果含梗量达到16%,金花茂盛,且花朵密大,茶汤滋味也会更加的醇厚,还有浓郁的菌花香味。

3、茶梗促进茶汤鲜甜滋味

大部分的黑菜采摘过程中都是要求采摘比较成熟的鲜叶,从茶汤风味去考虑的话,那么成熟的叶片中含有较多的茶多糖、蛋白质、矿物质等,这些比嫩叶的含量是要高非常都的,所以原料选择上,茶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并且相关研究也表明,茶梗中含有丰富的茶多糖、木质素、纤维素、茶氨酸等,这些都是水溶性物质,可以溶于水内,可以成为茶汤中的一部分,用来起到提升茶汤口感、品质的作用哦。

4、茶梗是黑茶茶香的重要来源

茶梗中内含有相当数量的香气物质,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物质会从茶梗转移到茶叶内,和叶片中有效物质结合,转化形成更高、更为浓郁的香味品质,所以适当的茶更,是可以有利于冲泡出茶的香味;这也就是它的特必别之处哦。

因此,黑茶中出现有茶梗,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品质方面也是无关大雅的,甚至是含有茶梗的黑茶,才可以论得上是品质好的,同时茶梗的存在,也是构成黑茶优秀的一个重要关键。

茶叶不耐泡,一定不好吗?


茶叶的品质之一是耐泡,而有些茶由于本身特点,还有泡法的不同,却会有不同的耐度度,所以不能直接用不耐泡就品质不好,耐泡一定是好的。

一、从茶叶本身看耐泡否

1、采摘时间的早晚

采摘时间早,茶叶耐泡程度低。明前茶是清明前采摘的茶叶,以芽叶的细嫩度而著名,越嫩越鲜,却越经不起冲泡。

采摘时间较晚的茶叶,耐泡程度相对高些。雨前茶是清明后谷雨前采摘的茶叶,积累的内含物质相对丰富,就像是经过历练的茶叶,耐得住磨练,自然也就更经得起冲泡。

2、茶型的完整度

加工过后,茶叶的完整性也关乎着茶叶耐泡与否。茶叶越完整,内含物质的析出速度就越慢,相对也就越耐泡;加工越细碎的,内含物质越容易析出,也就不那么耐泡了。也正因为如此,细碎的袋泡茶,只要一泡就够了。

二、从冲泡过程看耐泡否

1、茶水比例

合适的茶水比例也会影响茶叶的耐泡程度。投茶少,水量多,茶汤滋味明显淡化,续杯时可能就会感觉淡而无味。调整好投茶量可以适当增加茶叶的耐泡程度。

2、续杯讲究

很多茶友都是茶汤见底才续杯,正确的做法其实是留至1/3时续杯,可以有效保证茶汤滋味。前后杯滋味相差不多,是不是就感觉耐泡了些。

3、茶叶内含物质的浸出程度

以绿茶为例,第1泡内含物质浸出量大概在50%左右,第2泡约为30%,第3泡约为10%,第4泡约为1%,所以绿茶的冲泡次数一般建议在3泡,多泡也就无味了。

与绿茶相差显著的就是普洱茶了。普洱茶内含物质丰富,需要经过多次冲泡才能析出,再加上每次冲泡时间短,所以它的耐泡指数在茶叶界算是拔尖的。

不要轻易根据茶叶耐泡与否来评价茶的好坏了哦。

苦涩的茶未必就是不好的茶


人们在品普洱茶的过程中,常常以为,只要茶带有苦涩味,就是不好的茶了,但其实这个是不完全正确的。茶叶带有“苦涩味”

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一是茶叶自身的苦味物质、涩味物质作用的结果,

二是病虫危害导致的。

因此不能简单的把带有“苦味”的普洱茶,定性为都是不好的茶。

有时,带有“苦涩味”的茶,往往还是好茶,这是因为茶叶苦涩味的浓淡,由它所含有的苦涩味物质的多少所决定。茶叶的苦味物质,主要有:

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花青素类、茶叶皂苷、苦味氨基酸及部分黄烷醇类。茶汤的苦味常常与涩味相伴而生,在茶汤的滋味结构上占主导地位。茶汤中的生物碱与大量儿茶素类物质形成氢键缔合物,在儿茶素类和咖啡碱相对含量都较高的茶叶中,茶汤浓醇鲜爽,是优质茶叶的表现。

就茶树的一个枝条来说,决定茶叶品质的苦味物质,往往是嫩叶含量比老叶高,尤其是芽以下的第一、二叶的茶多酚、咖啡碱等含量最高,依次减少。茶叶的涩味物质,主要有茶多酚类、醛、铁等物质,其中儿茶素类尤为重要。脂型儿茶素苦涩味较强,它在芽叶里的含量远远高于粗老叶片。

正常情况下,采制幼嫩一芽一、二叶的茶品,其苦涩味比采制一芽三、四叶的厚重得多。所以,带有“苦涩味”的普洱茶往往是高嫩度、高级别的茶品。这亦是中低档茶滋味比较淡薄的原因。就普洱茶而言,凡茶品嫩度高、陈香显露、苦涩味低淡的,必是陈年老茶,是茶叶长期存放后,苦涩味物质大量降解、转化消失使滋味变得醇和的结果。

另一种不正常的情况是,采摘病虫危害严重的原料制成的茶叶,苦涩味往往比正常芽叶重,甚至出现“恶苦”、“腥臭”。云南茶区,茶树嫩叶常发病主要有茶饼病、茶白星病等,患有茶饼病的芽叶制成的产品,味苦易碎;患有茶白星病的芽叶制成的产品,味苦、腥臭、饮用后肠胃有不舒适感。

许多吸汁害虫危害茶树后,也会增加茶品的苦涩味,在云南主要有小绿叶蝉、茶黄蓟马、茶蚜虫、黑刺粉虱、茶叶跗线螨、茶网蝽等。受病虫危害的茶叶,可以通过叶底(茶渣)观察发现,叶底病斑虫叶多而滋味“恶苦”者,都是不好的茶叶,藏之无益。

茉莉花茶,窨的次数越多就越好吗?


茉莉花茶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类再加工茶,近两三年随着饮茶人口的增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标准中,四窨工序即为特级花茶,而市场环境下,有些厂家为了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价格,不惜工本增加窨次,甚至推出了7窨甚至9窨的茉莉花茶,听起来颇为惊艳。

抛开价格不谈,茉莉花茶一定是窨次越高越好喝吗?

我们先来了解何为“窨”。窨字有两个发音,一音同(印),指地下室,如窨井;一音同“熏”,指把茉莉花等放在茶叶中,使茶叶染上花香。

毛茶制作的最后一个工序是干燥,干燥后的茶叶,叶片内部疏松多孔,特别是原来充满汁液的各级叶脉,更是成了中空的管道,一些气味分子,很容易进入叶片内的孔隙和管道中,并被保留下来,于是茶叶就呈现出来某种气味,所以,茶叶容易吸收异味,当然,也容易吸收花的香气。

制作茉莉花茶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将毛茶和茉莉花苞拌和在一起,花吐香,茶吸香,一吐一吸之间,保留了茶叶的口感,兼具了茉莉花的香气,很是神奇。这个过程大概要持续十几个小时,等到茉莉花香气吐尽完全开败,将花渣从茶叶中剔除(所以传统高等级茉莉花茶中是看不到太多花瓣的),将因与茉莉鲜花接触而受潮的毛茶低温烘干,同时也将叶片内部的花香锁定,至此,完成了一“窨”。

若要再窨,需用新的鲜花。由此看来,此时的茶叶很像一个存储花香的U盘啊!容量再大的U盘,内存也是有限的,正如茶叶的吸香能力。

实践证明,四窨或者五窨,基本达到了毛茶吸香的极限,再增加窨次,往往既费工,又费花。有些厂家采用连窨的方法,即在某次窨花后不烘干茶坯,直接再加入鲜花窨制,茶叶在含水量较高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各种不可控的化学反应,使茶叶出现异味,茶汤也变得寡淡,不耐泡。而这样做出的茶叶,生产成本较高,价格也非常贵,令大多数消费者望茶兴叹。

带梗的铁观音好吗?如何?


陈香型铁观音成为国标后,很多人又开始玩弄传统了。

说什么手工是传统,难道代表时代进步的机器取代手工做得更好就不是传统吗?我们要回到生吃茶叶当药吃才好吗?

说什么炭焙是传统,那是你不想用红外线干燥机和微波干燥机吧?

说什么有梗的铁观音才更地道,传统的铁观音都不去梗,更好喝。

还解释说,茶梗有“能量”和“丰富内含物”,“优良物质”向叶肉转移,那纯粹是误解。那是因为如果失去茶梗对叶片的水分调节,乌龙茶类的发酵过程将被大大缩短,无法使茶多酚良好发酵,难于制作出乌龙茶独特的色香味。说白了,带梗制茶是为了茶叶更好地走水,让茶叶更好的发酵,做到更好喝,精制去梗是进步不是落后,是为了稳定品质益于保存……

其实,茶梗外层是韧皮部,是有机物运输通道,只能由叶片向枝干、根部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供植物生长。茶梗内层的木质部,是输送水分和矿物质供给叶片的通道。茶叶离开的植株,也就没有吸收矿质给叶片了,叶片的光合作用也大大减弱,,茶梗的消耗的有机物也很少,不影响茶叶的内含物含量的高低。

虽然茶梗本身有益养元素,质薄的茶叶带梗冲泡能增加些厚度和耐泡度,但不代表非得带梗才更好,葡萄皮有益元素好多,多数人不吃吧?一个道理。

说铁观音带梗更好的,不过是想降低成本,带梗卖你,既降低了销售价格,又可多获得利润,一举两得而已。

带梗的铁观音,梗很难干透,容易返青,不易保存。

茶叶为什么会有梗?茶叶为什么会有梗?


在泡乌龙茶、普洱茶和黑茶时,你会不会有“额,怎么这么多茶梗”的想法?有时还会把粗大一点的梗拿出来丢掉?

其实茶梗并不是混进茶叶里的杂物,相反它存在的价值非常高。接下来,编辑就跟你好好聊聊“一条茶梗的故事”。

采摘标准

这里我们先说一个概念,就是采摘标准。对绿茶来说,一般都是采摘嫩叶,嫩叶中极少有茶梗。

而乌龙茶、普洱茶、黑茶的采摘标准中,都是需要较为成熟的鲜叶,所以在这三类茶里,茶梗的存在是很正常的现象。

口感需要

茶梗作为鲜叶的营养传导器官,含有较高的糖分,所以在拼配普洱茶的时候,也会适当的放入茶梗。比如大益出品的7592,就拼配了累积一年多的普洱茶梗,以求它独特的口感。

此外,甚至还有茶友会专门收集普洱茶梗,配上台地茶压制成砖,陈化一段时间后再取出来喝,香甜可口,风韵迷人。

压制需要

茶梗对于压制来说,也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黑砖茶。黑砖茶在加工储存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以及氧气条件才能进行发酵。

一定量的茶梗,能增加砖身内空隙,保证氧气充足,有利于品质的形成。此外,一定的含梗量更有利于砖内水分的排出,以及增加砖身的结构力和强度。

还有茯砖茶,含梗量太低则会因为砖身过紧影响透气,不利于金花(冠突散囊菌)的生长和繁殖,因为金花是一种好气性真菌。

国家对于黑茶的含梗量有着明确的规定,例如要求茯砖茶的含梗量在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十八之间。

所以,下次遇到茶梗,请不要再把它丢掉了,要知道,在某些茶里,好茶是必须要“有梗”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