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滇红的冷后浑现象比普洱茶更明显?什么是“冷后浑”?

发布时间 : 2019-11-16
利川红茶冷后浑价格 为什么白茶比普洱茶贵 普洱茶属于什么茶

利川红茶冷后浑价格。

什么是“冷后浑”?

我们在喝茶时发现,有的红茶茶汤在放凉之后汤色变得浑浊,这种现象被称为“冷后浑”。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不待见它,直到后来有农艺师指出这其实是优质红茶的标志,才受到人们的欢迎。

不止红茶,普洱茶也有这种现象。

那么,冷后浑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它又被认为是好茶的标志呢?滇红茶和普洱茶相比,那个更明显?

“冷后浑”的实质

茶汤“冷后浑”的实质是茶汤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浊现象,其形成原因是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TF、TR跟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而微带苦味的咖啡碱形成的络合物。当在高温(接近100℃)时,各自呈游离状态,溶于热水,但随温度降低,它们通过羟基和酮基间的H键缔合形成络合物。随缔合反应的不断加大,其粒径达10-7-10-6cm,茶汤由清转浑,表现出胶体特性,粒径继续增大,便会产生凝聚作用。茶汤冷却后常有乳状物析出,使茶汤呈黄浆色浑浊,这就是茶汤的“冷后浑”现象,与茶汤的鲜爽度和浓强度有关。

茶汤的颜色,不论是红茶、生茶,熟茶。茶汤颜色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茶叶中的茶黄素和茶红素,以及茶褐素,最主要是茶黄素。茶黄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在高温下,它还能好好地待在茶汤中。当温度降低,它们就开始扎堆。温度越低,扎的堆就越大。大到一定限度——大致相当于牛奶中的乳滴大小,看起来茶汤就变浑浊了。再进一步扎堆,就会形成乳酪那样的东西,与茶汤分层。

滇红茶和普洱茶哪种更明显?

同为大叶种原料,滇红茶和普洱茶的茶多酚含量在所有茶类中首屈一指,多酚类物质氧化后形成的茶黄素也比其它茶类明显,自然,这两类茶的现象也就比较突出。

茶黄素(Theaflavins,TFs)最早是由RobertsEAH发现的,指红茶中溶于乙酸乙酯呈橙黄色的物质,由多酚类及其衍生物氧化缩合而来,红茶中茶黄素类的含量一般为0.3%~1.5%,是所有茶类中含量最高的茶。

所以,两种茶类比较,红茶的“冷后浑”现象更加明显。

科学家们发现,除了茶多酚以外,咖啡因,以及茶汤中的钙离子对冷后浑的出现也有作用,不过,影响最明显的还是茶多酚。

不管什么茶类,“冷后浑”现象是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的一种表现,也是好茶的标志。

当然,这种“冷后浑”不同于茶汤本身的浑浊,这点要区分开。

茶汤本身的浑浊成因:

1、茶树品种,揉捻过度,发酵问题,走水不透,火工不足,受潮返青,染色加料。

2、冲泡不当:注水过猛,扬起毫毛;水温过高,造成不必要的可溶物过多,更易冷后浑浊;用水不洁净,比如井水,受污染的自来水等。

3、存贮不当:细碎茶末,漂浮颗粒污染(洗茶之后应当可以适度减少);受潮返青,并发症为变涩;发霉变质。

精选阅读

什么是红茶冷后浑


在冲泡一杯品质好的红茶时,将茶汤放置待凉,茶汤就会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浊现象这种现象,即被称为冷后浑。

冷后浑是如何产生的?

茶叶中有许多种成分,其中有一类在化学结构上有共同之处,统称为茶多酚,现在已经识别出了有几十种。

在未经加工的茶叶中,茶多酚大多数以儿茶素的形态存在。红茶制作中要进行充分的氧化,许多儿茶素会转化成茶黄素。

茶黄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

在高温下,它还能好好地呆在茶汤中。当温度降低,它们就开始扎堆。温度越低,扎的堆就越大。大到一定程度大致相当于牛奶中的乳滴大小,看起来就是茶汤变浑浊了。

茶中还有一种成分是咖啡因,而且,咖啡因非常喜欢茶黄素。

一个茶黄素分子上有两个位置能够结合咖啡因,当第一个咖啡因分子傍上茶黄素之后,就会使茶黄素露出第二个结合位点,再容纳另一个咖啡因分子。

相对来说,绿茶中的儿茶素和咖啡因比较多,所以绿茶比较容易出现苦涩。

在红茶里,儿茶素经过氧化和聚合变成茶黄素,能与蛋白质结合的位点变少了,涩味也就降低了。

茶黄素与咖啡因的结合在茶黄素自己扎堆之前就会进行。

这种结合不仅进一步消耗了茶黄素的结合位点,同时也限制了咖啡因与舌头上苦味受体的结合。

于是,与同样固体含量的绿茶茶汤相比,红茶茶汤的苦涩味就往往要低。

什么是红茶的冷后浑?红茶的冷后浑是如何产生的?


一般来说,人们都希望喝到的茶澄清透亮。但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发现有的红茶茶汤在放凉之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浊之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不待见它。直到后来有农艺师指出这其实是优质红茶的标志,这种被称为“冷后浑”的现象才受到人们的欢迎。那么,什么是冷后浑?冷后浑是如何产生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红茶

什么是冷后浑?

在冲泡一杯品质好的红茶时,将茶汤放置待凉,茶汤就会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浊现象——这种现象,即被称为“冷后浑”。

冷后浑是如何产生的?

茶叶中有许多种成分,其中有一类在化学结构上有共同之处,统称为茶多酚,现在已经识别出了有几十种。在未经加工的茶叶中,茶多酚大多数以儿茶素的形态存在。红茶制作中要进行充分的氧化,许多儿茶素会转化成茶黄素。茶黄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在高温下,它还能好好地呆在茶汤中。当温度降低,它们就开始扎堆。温度越低,扎的堆就越大。大到一定程度——大致相当于牛奶中的乳滴大小,看起来就是茶汤变浑浊了。

茶中还有一种成分是咖啡因,而且,咖啡因非常喜欢茶黄素。一个茶黄素分子上有两个位置能够结合咖啡因,当第一个咖啡因分子傍上茶黄素之后,就会使茶黄素露出第二个结合位点,再容纳另一个咖啡因分子。相对来说,绿茶中的儿茶素和咖啡因比较多,所以绿茶比较容易出现苦涩。

在红茶里,儿茶素经过氧化和聚合变成茶黄素,能与蛋白质结合的位点变少了,涩味也就降低了。茶黄素与咖啡因的结合在茶黄素自己扎堆之前就会进行。这种结合不仅进一步消耗了茶黄素的结合位点,同时也限制了咖啡因与舌头上苦味受体的结合。于是,与同样固体含量的绿茶茶汤相比,红茶茶汤的苦涩味就往往要低。

而茶黄素与咖啡因的络合产物溶解度更低,更容易扎堆变大,更容易导致冷后浑的出现。但出现冷后浑的主导因素,还是茶黄素。茶黄素是红茶最关键的标志成分——冷后浑意味着它的含量足够高,“冷后浑是好茶的标志”之说,也就主要是这个原因。

从上面我们知道,红茶中的冷后浑现象的产生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的。而出否出现冷后浑也是坚定红茶是否优质的一个决定因素,对于喜爱饮用红茶的朋友来说,在饮茶时可以多加注意一下,看看是不是会出现冷后浑的现象。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好红茶为什么有“冷后浑”?


喜爱红茶的朋友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本来清澈透亮的茶汤,在冷凉之后变得浑浊晦暗。这种情况是不是说明红茶质量不行呢?其实只有优质红茶才会出现这种冷后浑的现象。

茶汤色泽红亮或晦暗的原因

红茶属于发酵茶叶,在制作红茶的过程中,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类物质被转换成了茶黄素与茶红素等物质。而正是茶黄素与茶红素导致了红茶茶汤红亮。

而在红茶中除了茶红素与茶黄素之外,还有一种物质:茶褐素,茶褐素本身呈现暗褐色,它是导致茶汤晦暗的罪魁祸首。

我们在评判红茶品质的时候,茶黄素、茶红素含量越多,茶湯红色越明亮鲜艳,茶的品质越好;茶褐素含量越高,汤色越暗,茶的品质越差。

冷后浑发生的原因

在红茶茶汤温度较高的时候,茶黄素、茶红素、生物碱、蛋白质、脂质等物质均以游离状态存在,但随着温度的下降,这些物质会通过分子间与(或)分子内的作用力缔合形成络合物。随着作用力的不断增大,络合物的粒径随之增大,达到一定程度时,茶汤表现出胶体特征,出现沉淀与浑浊。

而红茶茶汤出现冷后浑,往往意味着红茶中的茶黄素、茶红素含量丰富,是高品质红茶的体现。

你知道吗:什么是“冷后浑”?


你知道吗:什么是“冷后浑”?

冷却后茶汤里的沉淀

①茶汤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浊现象,称为冷后浑(creamdown)或“茶乳酪”。

②“冷后浑”现象是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与咖啡碱共同作用的后果。

茶叶中含有较多的茶黄素和茶红素,这两种物质会与茶叶中咖啡碱发生反应。冲泡茶汤时,高温状态下,茶黄素与茶红素溶于茶汤中,这时候茶汤是清亮的;随着茶汤的温度降低,它们会与咖啡碱、钙离子、钠离子等金属离子络合在一起,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物,茶汤就变得浑浊;当茶汤温度再次升高,这种沉淀便会消失。

③不只有红茶,一些茶黄素、茶红素含量较高的茶叶所冲泡的茶汤,冷却后,也会出现“冷后浑”的现象。例如普洱生茶、熟茶等。这也可以反向说明茶叶品质优异。

你知道吗:什么是六安瓜片?

六(lù)安瓜片:世界唯一的单叶片茶

①六安瓜片生产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和霍山县;

②原料以六安独山双峰中叶种为采制的主要品种,俗称大瓜子种;

③六安瓜片采的时候要求独特,不采梗,不采芽,只采叶,故称“单叶片茶”,一般等到鲜叶长至完全展开才采摘。去芽不仅保持单片形体,且没有青草味;剔除已木质化的梗,可确保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

④六安瓜片的特点:形似瓜子,顺直匀整,干茶色泽翠绿,油润起霜,汤色碧绿清澈,香气高长(有淡淡的烤板栗香味),滋味醇爽回甘,叶底黄绿匀亮。

你知道吗:什么是阿萨姆红茶?

阿萨姆红茶Assam

①阿萨姆位于印度的东北部,和不丹相邻,布拉马普得拉河(Brahmaputra)穿梭其中,这一带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使得茶叶可以蓬勃生长。因此,印度红茶有一半以上都产自阿萨姆。

②以6-7月采摘的红茶品质最优,但10-11月产的秋茶香气较好。

③阿萨姆红茶,茶味醇,涩味有厚度,口味浓郁,因茶色明亮与余香甘醇而闻名。带有淡淡的麦芽香、玫瑰香,因此非常适合作为奶茶饮用。

(与前面提及的三大高香红茶一样,适用于加奶调饮~)

茶汤冷后浑好还是不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就是在泡茶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的趁热喝掉,等到茶汤变凉的时候,会发现原本清亮的茶汤不怎么清亮了,并且也没那么好喝了。这时候很多人会认为,是不是这茶叶的品质不好。那么茶汤为什么会浑呢?出现冷后浑的茶汤是不是茶叶品质不好呢?对于这些常见又无法一句话说清的问题,我们今天就具体来看看究竟怎么回事?到底什么是“冷后浑”?“冷后浑”是指茶汤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浊现象,这种现象,即被称为“冷后浑”或“茶乳酪”。茶汤“冷后浑”是如何产生的?“冷后浑”现象是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与咖啡碱共同作用的产物。茶中含有较多的茶黄素和茶红素,这两种物质会与茶叶中咖啡碱发生反应,在冲泡时,高温状态下,茶黄素与茶红素是处于安静的游离状态,溶于茶汤中,这时候茶汤是清亮的。随着茶汤的温度慢慢降低的过程中,它们与咖啡碱、钙离子、钠离子等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不断加强,茶汤由清变浑,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物,茶汤温度升高,冷后浑现象消失。茶中含有较多的茶黄素和茶红素,这两种物质会与茶叶中咖啡碱发生反应,在冲泡时,高温状态下,茶黄素与茶红素是处于安静的游离状态,溶于茶汤中,这时候茶汤是清亮的。随着茶汤的温度慢慢降低的过程中,它们与咖啡碱、钙离子、钠离子等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不断加强,茶汤由清变浑,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物,茶汤温度升高,冷后浑现象消失。“冷后浑”可以作为衡量茶叶品质的条件么?当然可以。一般认为,出现冷后浑,意味着茶黄素、茶红素含量丰富,是茶叶品质良好的体现。冷后浑常出现在优质的茶中,而一些粗老劣质的茶中几乎没有。并且,如茶汤冷后浑出现较快,黄浆状较明显,乳状物颜色较鲜明,则说明茶黄素含量高,茶汤滋味鲜爽,品质较好。通过以上可以看出,茶汤“冷后浑”不是所有茶叶都会出现的,是具备冷后浑条件的茶叶才会出现的现象,是可以作为判断茶叶品质的条件和因素之一。当然,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冷后浑”不是只有红茶才特有的专利,在其他茶类茶叶中也同样会出现,只是这样现象没有红茶和普洱茶那么明显罢了。所以在泡茶、喝茶的过程中如遇到这类似的情况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认为是茶叶质量出问题了,相反,要庆幸在没有任何杂味、怪味的时候,基本可以判断这种茶叶的品质还相当的好。

爱喝茶的你,知道“冷后浑”吗?


凉风不敌茶香暖,越来越多人开始喝红茶。

很多人都认为茶汤冷了之后就变得没那么好喝了,连颜值也下降了——红茶在放凉之后,会出现浑浊物。

这种“冷后浑”现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不受待见,直到后来有人指出这其实是优质红茶的标志,才逐渐为大家所欢迎。

1、红茶“冷后浑”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它又被认为是红茶品质好的标志呢?

科学家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分析了茶黄素、茶红素及咖啡碱是构成红茶冷后浑的主要成分。

高温状态下,茶黄素与茶红素是处于安静的游离状态,随着温度下降,它们与咖啡碱、钙离子、钠离子等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不断加强,使茶汤由清转浑,出现冷后浑现象。

冷后浑现象成为优质红茶的标志,主要在于影响这种现象的茶色素与红茶鲜爽度和浓强度相关:茶黄素是红茶滋味和汤色的主要品质成分之一,和茶红素一起构成红茶的“灵魂”。

茶黄素对红茶的色、香、味及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红茶汤色“亮”的主要成分。含量越高,汤色明亮度越好,呈金黄色;含量越低,汤色越深暗。

茶黄素亦是影响红茶滋味强度和鲜度的重要成分。它具有辛辣和强烈的收敛性,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红茶茶汤浓度、强度和鲜爽度,尤其是滋味的强度及鲜爽度,而茶红素含量的增加则会使红茶口感趋于醇和。

一般认为,出现冷后浑,意味着茶黄素、茶红素含量丰富,是茶叶品质良好的体现。冷后浑常出现在优质的茶中,而一些粗老劣质的茶中几乎没有。这类现象并不是红茶的专利,在绿茶、乌龙茶、黑茶中都会出现。

2、既然“冷后浑”是红茶品质优良的标志之一,那瓶装茶饮料为什么没有“冷后浑”呢?

工厂自有妙计。比如在红茶制作中的氧化那一步加入一些糖,它们就会在后续的加工过程中结合到茶黄素上去,最后得到的红茶就不容易出现冷后浑。

我们了解了“冷后浑”的形成原因,也知道它何以成为优质红茶的标志之一,在实际购买红茶时,就可以考虑将“冷后浑”作为“考察指标”之一。

当然,最客观的判断方法还是不要等茶汤变凉,直接趁热喝过才知道!

红茶“冷后浑”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原因如何


很多茶友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泡红茶的时候,如果没有趁热喝,等到茶汤变凉,会发现本来清澈透亮的茶汤就会变得有些浑浊。

这时候,茶友就开始质疑这款茶的品质肯定不佳。这个“浑浊物”是什么?又是如何产生的?今天的小叶子课堂倩倩老师为您解答。

红茶在放凉之后,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浊现象,但是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冷后浑”。

为什么会出现“冷后浑”?

在未经加工的茶叶中,茶多酚大多数以儿茶素的形态存在。红茶制作中要进行充分的氧化,许多儿茶素会转化成茶黄素。还有的会进一步转化成茶红素,就是为红茶带来红亮颜色的功臣。

茶黄素的溶解度会受温度影响变大。茶黄素遇高温就会呈现各自游离的状态,溶于热水中,让我们看到的茶汤是清澈透亮的。但是当温度降低(40℃以下),它们就开始扎堆。温度越低,扎的堆就越大。大到一定程度——大致相当于牛奶中的乳滴大小,看起来就是茶汤变浑浊,也就是出现“冷后浑”现象了。

除了茶黄素外,咖啡碱也是形成“冷后浑”的原因之一。茶中还有一种成分是咖啡因,而且,咖啡因非常喜欢茶黄素。而茶黄素与咖啡因的络合产物溶解度更低,更容易扎堆变大,更容易导致冷后浑的出现。

不过形成“冷后浑”的主要原因还是茶黄素的含量。科学实验证实,如果把咖啡因去掉,茶黄素还是会带来“冷后浑”。一款茶的茶黄素含量越高,就越容易出现冷后浑现象。“冷后浑是好茶的标志”之说,也就主要是这个原因。

泡茶时,偶尔出现的“冷后浑”是啥意思?


喝茶要“适口为珍”,对上自己口味的茶,就是好茶,这话倒是没错,但这茶的好坏,是有实实在在标准的,在这标准之上再去挑适合自己的茶。

为什么要这么说?

我有一位朋友,也是爱茶之人,平时简朴从不浪费。刚入茶门时,意外入手一批次品茶,也就是制作工艺有瑕疵的茶,本着不浪费的精神,竟然喝惯了这种次茶的味道,导致现在改不回来,这次茶也成了朋友眼中的好茶,这就出了麻烦事了,当喝到工艺优秀,原料上等的好茶时,他反而觉得这茶不好,有时还会讽刺茶的味道不对。

这以假作真的情况可着实不少呐,今天主要说的不是这个,咱们来列举一下被当做好茶的那些误区。

1.有焦糖香的就是好红茶:

首先明确说道,非也。这有焦糖香味道的红茶喝惯之后,再喝什么正山小种、金骏眉等红茶,只会觉得味道很一般。

如图所示,图中这红茶便是有显著的焦糖香,此红茶所用的原料是乔木,并不是古树,发酵重,又经过温度极高的干燥工序。汤色暗无亮感,叶底的颜色明显是褐色,暗淡无光。

没错,这个红茶明显便是制作工艺出了问题,做工太老。这里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所谓的焦糖香味其实是红茶极为明显的缺点,好红茶应该是嫩香、幽香或者说是果香和花香。

这焦糖香一直都不是好红茶该出现的标准,还有一种可能是此红茶添加了糖、糖精或者香精,也会出现这种味道。

喜欢喝这焦糖味的老茶没事,但同样要分清茶的好坏。如果以制作工艺瑕疵出现的焦糖香味道抨击制作工艺优秀红茶的味道不对,那可就闹笑话了。

2.有烟熏味,火味的是好岩茶?

这个点与上面红茶的点一样,明显也是制作工艺出现了问题。

武夷岩茶深得茶友们的喜爱,但若喝到有较浓炭火味道的岩茶,这可不是好岩茶。

岩茶的制作工艺中有焙火这道工序,这时的火候和时间一定要精准,不然很容易焙火过头。焙火完美的叫做足火茶,而出现较浓炭火味道的叫做高火茶,两者只有一字之差,但这茶滋味与茶香确是差别巨大。这焙火过头的高火茶,由于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一些叶片边缘都碳化了(也可以说焦糊了),成茶后只能是劣质茶。

而这制作工艺优秀的足火岩茶,需要“隔年陈”后在饮用,为啥要加引号,这个隔年可不是真的要隔一年在喝,刚成茶的岩茶火气大,需要一段时间退退火气,退火后的岩茶口感会更加的顺滑,香气也会散出。每年的春茶制作好后在焙到足火程度,便已经到了下半年,这时再放两个月便非常好喝了,没有必要放到第二年。

3.绿茶是不是应该越绿越好?

绿茶,虽然名字中有个绿,但并不是说必须是碧绿碧绿的颜色啊。绿茶经过制作工艺中的高温杀青、揉捻、干燥等环节,茶叶中含有的叶绿素因为酶和湿热、光的作用,被大量破坏,这时类胡萝卜素开始显现,而这类胡萝卜素是黄色的,所以,优质的绿茶应该是什么颜色?没错,应该是黄绿色,如下图这些正宗的茶:

至于碧绿颜色的绿茶,不太好哦,味道也会带有青涩的味道。

4.老白茶是什么鬼?

哎,这老白茶之说,乃是异军突起之物,被最近刮起的老茶热之风带的越飞越高。其实没啥意义,与当年的普洱老茶一样,被茶商搞得一个概念而已。

但市场鱼龙混杂,有人将经过发酵或者揉捻的白茶作为老白茶,结果都是这样子的,大家就给当真了,假的太多也就成了真的。

发酵过的白茶和经过揉捻的新工艺白茶,干茶的颜色偏深,很容易就被误解为是陈放一定时间转化后的颜色。

这里提醒一下大家,白茶在十多年前的产量并不大,而且是出产至其他省份,内销极少,更别提存下一些,巴不得都给出手,至于真的存下的那些白茶,大多是贡眉寿眉,外形不好看,没人要,当地的茶农便当做口粮茶自己喝喝,而且贡眉寿眉乃是粗枝大叶,又不经过紧压,十分占地方,根本存不了多少。结果现在突然火了起来,剩下的那点存活被人收走,一大袋才几十,最后压成老白茶上了市面,当地茶农可高兴了,这玩意终于出去了。

不过咱们也要客观的说说,新工艺白茶是可以存放的,在前期时,茶会往好的方向转化,大致陈放到第5至7年,便到了最佳,大家饮用便是,但要陈放时间太长,像十年,甚至更久,那可就会变淡了。所以,大家要陈放得当,可没有长期存放的价值哦。

冷后浑和冷后酸,名字差之毫厘,意思谬以千里


茶友们听过“夏绿冬红”吗?

夏绿即是炎热夏季,适合喝绿茶,消热去火,提振精神;冬红就是寒气袭人的冬季,应该多喝红茶,红茶茶性温热,能帮助人体抗寒。

这不,刚进入11月,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都有了入冬的迹象,喝红茶的人也多了起来。最近茶友们提出一个问题:红茶放冷了,竟然有浑浊物,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就是今天要说的重点之一:冷后浑。

冷后浑

茶汤的“冷后浑”现象不止红茶有,连绿茶、乌龙茶、黑茶都时常出现,只不过尤以红茶最常见。茶友们口中的浑浊物,其实科学一点的名词叫茶乳酪,而且有这种现象反而证明茶叶是高品质好茶。

构成“冷后浑”现象的主要成分是茶黄素、茶红素还有咖啡碱,茶乳酪的形成就是钙离子、钠离子等金属离子与茶黄素、茶红素等酚类物质结合产生的。通俗点说就是,能出现“冷后浑”说明茶叶中茶黄素含量高,茶叶品质必定不差,毕竟茶黄素是茶中“软黄金”,能够降脂减肥、消炎抗菌等等,对人体大有益处。

那么问题来了,平常喝的茶饮料,不仅冷还在冰箱里冻着,而且没有“冷后浑”现象,是不是说明品质不好?并不是,“冷后浑”虽说证明茶叶品质好,但卖相毕竟不好看,厂家制作饮料时会加入螯合剂来吸引钙离子,只要钙离子和螯合剂结合就会“冷落”茶黄素,以至于茶黄素不能与其扎堆沉淀,这样就不会出现“茶后浑”了。

冷后酸

说了“冷后浑”,就不得不说说其孪生兄弟“冷后酸”了。“冷后酸”一般会出现在普洱茶中,而且这是一种“茶叶加工过程中,工艺控制不当”的信号。普洱茶的酸有两种情况:熟茶酸和生茶冷后酸。

熟茶酸;熟茶在发酵时,温度过高促使茶多酚和酶产生不好的转化,就产生了酸类物质,这是发酵不当产生的问题。

生茶冷后酸;采摘普洱茶鲜叶,应该用竹箩或是棉麻布袋,便于鲜叶透气;但可能有些茶农直接用了编织袋,鲜叶就会被过度捂压使得温度升高,透气性差,加之鲜叶的水分散发,茶叶进行了轻度发酵,就产生了酸味,这是采摘时保存不当的问题。第二种是干茶受潮的问题,普洱茶制成干茶后,含有水分在4%-6%以上,此时被放入不透气的袋子里,在回潮的加持下,也会产生轻度发酵,致使茶汤发酸。

茶叶的转化其实就是多酚类和酶类物质的转化,正常转化下,茶叶口感和香气都清新怡人,非正常转化就会带有一股酸味或者馊味,大大影响口感。总而言之,茶叶品质的好坏,除了原材料要上乘之外,每一步工艺都至关重要。所以建议茶友们,买茶时不妨看看茶汤放凉后有没有“冷后浑”现象,或者尝一尝口感是否有发酸,发酸的茶叶需要慎重考虑了。

普洱茶茶汤的“冷后浑”形成的主要原因


原标题:为什么普洱茶也会出现冷后浑?

对于钙和咖啡碱大部分茶友都不陌生,这两种物质,除了茶叶内其他食品之中也存在。而茶黄素,茶友可能就会有些陌生了,但如果从历史和科学角度来看,茶黄素可是比茶多酚还要著名,下面就给茶友科普一下。

茶黄素是茶叶中特有的功能性物质,也是第一次从茶叶中找到具有确切药理作用的化合物。经过权威研究表明茶黄素有降血脂功效,茶黄素不但能与肠道里的胆固醇结合,减少人体对食物里胆固醇的吸收,还能抑制人体自身的胆固醇合成,从而避免人体胆固醇偏高而引发多种疾病。

又因为茶黄素在茶叶中含量极低,提取成本异常昂贵,所以茶黄素又被誉为茶叶中“软黄金”。并且通过临床试验,证实了茶黄素具有调节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而且无毒副作用。这份研究报告已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国际四大著名医学周刊之一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

而“冷后浑”另一部分原因是: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会与茶叶内的咖啡碱结合,生成溶解度较低的络合物,而这种络合物的溶解度比茶黄素还低,一旦茶汤温度降低到40℃以下络合物就开始析出,从而使得茶汤变浑浊,出现“冷后浑”。

还有,就是茶汤中钙离子,也对冷后浑的出现有显著的辅助作用,经过研究测定“冷后浑”形成的“茶乳酪”内,钙离子含量远高于茶汤,茶汤钙离子含量越高,越容易出现冷后浑,化学上称呼这种现象为脱稳凝聚机理。

2、冷后浑说明了什么?

通过对茶汤“冷后浑”本质原因的分析,可以明确的知道造成“冷后浑”现象的物质主要是茶黄素,其次是咖啡碱和钙离子,以及茶红素和茶褐色,且这些物质含量越高越容易出现“冷后浑”现象。

对于咖啡碱,也就是咖啡因,这是茶叶之所以能够提神醒脑的主要功能性物质,也是茶叶主要滋味物质之一,是决定茶叶苦味的物质。

钙是人体必需元素,我们身体之中的多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钙离子。且参与人体每天的新陈代谢,处于不断被消耗之中,因此是人体需要长期摄入的生命必需物质。

对于钙和咖啡碱大部分茶友都不陌生,这两种物质,除了茶叶内其他食品之中也存在。而茶黄素,茶友可能就会有些陌生了,但如果从历史和科学角度来看,茶黄素可是比茶多酚还要著名,下面就给茶友科普一下。

茶黄素是茶叶中特有的功能性物质,也是第一次从茶叶中找到具有确切药理作用的化合物。经过权威研究表明茶黄素有降血脂功效,茶黄素不但能与肠道里的胆固醇结合,减少人体对食物里胆固醇的吸收,还能抑制人体自身的胆固醇合成,从而避免人体胆固醇偏高而引发多种疾病。

又因为茶黄素在茶叶中含量极低,提取成本异常昂贵,所以茶黄素又被誉为茶叶中“软黄金”。并且通过临床试验,证实了茶黄素具有调节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而且无毒副作用。这份研究报告已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国际四大著名医学周刊之一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

综上所述:普洱茶茶汤的“冷后浑”形成的主要原因,茶黄素溶解度较低,又加之会与咖啡碱结合成络合物,以及在钙离子的辅助下,茶汤温度降低之后,内含物质溶解度降低析出而形成。所以,如果普洱茶出现“冷后浑”现象,说明茶叶中的茶黄素、咖啡碱、钙离子含量高,而合理的摄入这些物质对我们身体都有其益处,尤其是导致“冷后浑”现象的主要物质茶黄素其保健功效较为杰出,所以出现“冷后浑”无论是普洱茶还是红茶都是品质优异的表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