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生墨相

发布时间 : 2019-11-16
墨金黑茶 无墨记普洱茶 墨茶叶

【www.cy316.com - 墨金黑茶】

关于茶、墨,历史上曾有一次有名的茶墨之辩。故事主人公便是大学士苏轼和温国公司马光。

温公曰:“茶与墨相反,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

苏曰:“二物之质诚然,然亦有同者。”

温公曰:“谓何?”

苏曰:“奇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坚,是其性同也。譬如贤人君子妍丑黔晰之不同,其德操韫藏实无以异。

墨黑,茶白,茶重,墨轻,茶与墨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在苏轼看来,却是同质的。茶有茶香,墨有墨香,虽然轻重有异,但都是香气沁人。与贤人相同,虽外貌有妍媸之分,但操行却都有君子之风。

观中国的茶墨,实是茶生墨相。

今人用墨者少。若非国画书法者,当是没有几人见过墨的真颜。需要用墨时,大抵也多是直接买来墨汁墨水,与前人的墨锭已经截然二致了。

在古代,文人画家书写、绘画都需用墨。一块小小的墨锭,在砚台内细细研磨,经年累月,墨从墨锭至于墨汁,落于纸上,成为龙蛇蜿蜒的字形,成为虚实相间的山水。融于这水墨之间的,正是光阴。

研墨,实际最费工夫。童子磨墨也好,红袖研墨也罢,好赖都是将光阴都磨了进去。所以古人就有言,非人磨墨墨磨人。用墨,实际用的也是磨去的光阴。

好茶之人都知晓,茶是新的好。

择时令,有明前,有雨前。

经冬一季,清明之前的春茶尤其鲜嫩,尤其可贵。

赶着节令采茶也成为江南茶园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制茶亦如研墨,颇为讲究,所以茶难得,好茶愈发难得。

《茶经》中有记载: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茶之牙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

新鲜的嫩芽经揉捻、烘烤,历诸多工序,犹如历劫,九九八十一难终得面见西天,取得真经,方成真佛。经此一番工夫得以成形的茶,入沸水中,叶叶舒展,恰如墨色流淌;香气盈鼻,又如墨香徐来。

中国水墨画中,常见茶迹。文人画家嗜茶,常有茶入画,称为茶画。

中国的茶道之中,也总有水墨的踪影。

中国的水墨讲求气韵,讲求留白,讲求虚实。

而茶水之间亦有虚实。茶为实,水则为虚;水为实,味则为虚;味为实,气则为虚。虚虚实实之间,茶黑水白,如云山雾罩的一幅黑白水墨。

无论是茶,抑或是墨,又都与水脱不离关系。

中国的茶文化与中国的水墨文化都是以水为魂魄的。

画家车前子曾言,茶,遇水而成千百滋味。墨,遇水而成万千情状。

紫砂壶旁,氤氲的是山林气息的永恒;

长卷尽头,浮白运笔的人在对抗时光。

茶生墨相,清淡之间,更见真味。

cy316.cOM编辑推荐

君山银针与当世名人的茶墨之缘


7月24日—26日,湖南省君山银针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准赴京,同行的还有省收藏家协会负责人曹志德、林安国等。

在北京一处环境幽雅的公寓,享有“国家形象设计师”之称的周令钊先生高兴地接待了来自家乡湖南的客人。

今年95岁高龄的周令钊出生湖南平江县,1949年开国大典,他绘制了天安门城楼的第一张毛主席画像。他还是国徽,共青团旗,少先队星星火炬,第二、第三、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者。周老声名显赫,对家乡也是一往情深,岳阳南湖宾馆四号楼大厅悬挂的“岳阳楼”就是他和夫人——中央美院教授陈若菊合作的巨幅工笔画。前不久,周令钊回湖南小住,品尝君山银针黄茶后,感觉这款毛泽东主席当年称赞的名茶名不虚传,当即挥毫写下“君山茶香”。周老还与在长沙的高足弟子、年近七旬的国家工艺美术大师曾昭咏一道合作,为“君山茶业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特制茶礼”设计图案。图案一面绘有韶山、井冈山、遵义、延安、天安门,另一面是周老题字的“君山茶香”和他绘制的“岳阳楼”。不久前,周老还受聘君山茶业荣誉顾问。

7月25日上午,在北京市朝阳区国粹苑,我们走进“中国收藏家协会”大楼,见到了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罗伯健先生。

湖南省收藏家协会创始人之一的曹志德先生以自己对君山茶的了解,向全国收藏界的领军人物罗伯健介绍了君山黄茶的相关情况。罗会长知道洞庭湖中有座君山岛,岛上盛产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银针,但对君山茶通过紧压以后可以存放收藏的情况尚不熟悉。通过曹先生的介绍,罗会长对收藏界的新成员“君山黄茶”饶感兴趣。君山茶业总经理王准适时打开带来的君山黄茶“红色经典”,包装新颖别致的“君山黄金砖”、“君山黄金饼”、“君山小金币”组合茶品夺人眼球。特别是了解到湖南省收藏协会咨询鉴定监制中心是全国唯一一家由最高人民法院注册、具有收藏品司法鉴监制权的机构后,罗会长对经过湖南省收藏家协会推荐认可的君山黄茶增添了更多的信任。

在京期间,君山黄茶还受到中国收藏家协会著名收藏家钱宪顺、陈恒军、张道奎和中国茶文化研究领军人物胡智学等知名人士好评。

男人如茶,女人似水,茶水相融,芬香四溢


让我们一起带着悠闲淡雅的心情来读这篇小文,学着从另一个角度去解析男人。

男人如茶,无论生长的山峦是山清水秀,还是水泽沟壑,在成长的过程里,必须要经历狂风暴雨的洗涤 ,忍受久旱无雨的干渴,烈日无清的暴晒。每年的梅雨季节,要做到长期的浸泡在潮湿里依然保持一种乐观;干旱时际,忍受着饥渴披着脱水的外衣依旧豁达的笑看春花秋月。

茶和男人一样,一生历经坎坷,几经风雨,看尽世事,阅尽沧桑。在承受中顽强的由春的绚丽,向夏的饱满和秋的辉煌挺进,幼稚和天真在行进中不断遗失,老练和成熟在向前中日积月累。心胸变得博大,醇香酝酿的弥久,有了纳万物的宽广,有了无欲则钢的超然,有了心平如水的豁达。在坚忍中由人性初显起程,带一身纯纯淡淡的青涩,走近初识情怀,穿过天真幼稚,步入自然完美,带一身鲜凉而气色清香的滋味,携岁月磨励后不经意间溢出睿智的回味无穷的浓厚。

由茶苗到茶树是一个成熟生长过程,生长是需要有代价的,从嫩芽到成品,从稚嫩到成熟,晾晒、烘烤、焙制这一个规范的流程,每一次都会增加着人生的阅历。在去粗取精不断进步的过程里,茶叶采集天地之精华,吸纳万物的灵气。婀娜多姿随风轻轻摇曳的枝头,簇簇嫩绿的饱满中盈香暗藏,在循序渐进的积蓄中过虑沉淀成为恒久,在水的浸泡中,生命高贵的气息袅袅飘逸溢出,象携着生命最初的颤音而来的江南春雨,挟着茶清雅洒脱的美韵,滋物无声似有若无的轻轻弥漫地佛面而来。其品性已随风飘荡其物形之外,淡雅高洁,无欲矜持,娴静柔美。

茶树像男人一样有种与生俱来的坚韧和刚强的傲骨,当凛冽的寒风挟着暴雨袭来时,茶树的枝条在狂风中挣扎。即使有时枝被折断,叶被撕毁,但茶树铮铮铁骨独立的自尊让它宁折不弯,决不会摧眉折腰跪倒在地,即使只剩半节埋在地下的根,它也要不馁不屈的屹立如初。

男人如茶,而且男人比女人更爱喝茶,阿庆嫂的小茶馆里坐的八方客大部分是形形色色的男人;城市里雨后春笋般崛起的茶楼里,进出的大部分都是西服革履的精英男子。喝酒吃茶似乎成为进入商界的必修课,也成为男人应酬的专用工具。茶似乎是专为男人而生的,也好象只有男人才能在闭目轻抿中,品味咀嚼出茶缠绵清香和涩涩的真谛。

男人能真正配得上茶这个称呼?这也未必,尽管爱茶、品茶者以男士居多,但许多人只可惜他们品出了茶的味道,却没能把茶的品质渗透到自己的血液和骨髓里,对人生的感悟,只是初品出一些表面的淡淡味道。可能男人事业责任感太强了,人生路上健步如飞,顾不上细细来品茶的浓香和酣醇,只把他当做干渴后的一种解渴饮料,没功夫也不想去感悟茶在水的浸泡下,渐进透出的由苦到香的味道……于是有人用金钱换来看不懂的书画和品不明白的香茶,只为抬高身份附庸高雅;有人一掷千斤买来片刻的纸醉金迷,只为标榜自己的新潮和奢华。

男人如茶,男人的一生是干涩的,这一点和茶相似。人们往往只看到男人光彩的正面,却忽略了背后他们的忍辱负重和有泪往心里流的悲壮。古代的女人,喜欢的是男人的勤劳、重情和书生般的温和,于是流传甚广的是才子佳人的戏剧。而现代的新生代女人,更多的关注男人挥金如土的豪放和不拘小节的豪爽。不能说女人全是重钱而轻情的,但整个宏观价值观却是朝这个方面转化了,即使是还保留一部分传统情感的女人,面对勉强能养家糊口的男人,她也会在嘴上期期艾艾地埋怨。“噢,我的命好苦!你这个没用的人!”于是,当某一个她认为是成功人士的男人走进她的生活,她就会由衷的佩服,这种敬佩就象和风细雨一样,润物细无声的拨动她认为已经沉寂的心弦。她那干枯裂缝的心湖,需要一种情怀去充盈,渴望一种柔情来滋润。当那个稳健成熟男人,向她矜持的微笑,城稳的晗首时,传统的她鬼使神差的会迈出,她过去从未想也不敢想的那样坚强的一步。物质胜过精神,没钱是万万不能。男人的戏谑,却变为女人认真的思索。

男人表面的伟岸和风光,隐匿了他在生活这口大锅里被煎熬的过程。就像茶一样,不经历热锅的煎熬,没有经受过热火的洗礼,没有粉身碎骨的折磨,不能百炼成茶。男人和茶都有一个共性,就是用一生的坚忍换来成功后的平和,用一生的沉默洗去曾经的浮燥,使生命趋于平静,不张扬,静静地散发出淡淡的、苦涩的清香。他温和的穿越千年的苍桑,静伫一旁,细细的品味曾经的艰辛与现时的快乐。哪个男人没有创业的艰辛和悲壮?哪个男人心中没有尘封的疤伤?当几个知己坐下,喝上一杯老酒时,清贫的过去,曲折的经历,奋斗的过程,挫折和掘起,隐痛和独寂,随着醉意一一启开封存的记忆,哪个硬汉都会在此时泪湿沾襟,哽咽无语。

禅茶境界:与生活相融 因果互相促进


日常生活是“茶禅一味”的基石:“茶禅一味”,是日常生活的升华这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1、茶叶与农禅

佛门的茶事活动,与新式的禅林经济为特定的“农禅并重”密切相关正是农禅,为茶、禅的结合提供了物质基础。约八世纪中叶,马祖道一率先在江西倡行“农禅结合”的习禅生活方式,鼓励门徒自给自足。其弟子百丈怀海在江西泰新百丈山创《百丈清规》,并把世俗的生产方式移入佛门。约九世纪中叶,由于新型的禅林经济普遍得到发展,寺院栽茶、制茶就在这种自立求生、经济独立的背景下大规模兴起。加之如火如荼的寺院饮茶之风无疑也刺激了这种生产活动的持续展开。

2、饮茶与做禅

佛教僧众坐禅饮茶的文字可追溯到晋代。《晋书“艺术传》记载,敦煌人单道开在后赵都城邺城(今河北临漳)昭德寺修行,除“日服镇守药”外,“时复饮茶苏一二升而已”。唐代陆羽曾在寺院学习烹茶术七八年之久,所撰《茶经》记载的“煎茶法”即源于丛林(佛教僧众聚居之所)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亦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禅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终使僧人饮茶成风,有的甚至达到“唯茶是求”的境地。

“饭后三碗茶”成为禅寺“和尚家风” 宋代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一十六:“晨起洗手面盥漱了吃茶,吃茶了东事西事,上堂吃饭了盥漱,盥漱了吃茶,吃茶了东事西事。”中唐后,南方许多寺庙都种茶,出现了无僧不茶的嗜茶风尚。唐代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就记载了山僧种茶、采茶、炒制及沏饮香茶的情景。饮茶为禅寺制度之一,寺中设有“茶堂”有“茶头”,专管茶水,按时击“茶鼓”召集僧众饮茶。

3、茶事活动与禅宗仪礼

茶在禅门中的发展,由特殊功能到以茶敬客乃至形成一整套庄重严肃茶礼仪式,最后成为禅事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深层的原因当然在于观念的一致性,即茶之性质与禅悟本身融为一体。正因为茶与禅能融为一体,所以茶助禅,禅助茶,“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茶有如此巨大功能,决非仅由其药用性质的特殊方面所决定,正如道教最旱在观念上把茶吸纳进其“自然之道”的理论系统中一样,禅门亦将茶的自然性质,作为其追求真心(本心)说的一个自然媒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事实中,这都是一个绝佳的无与伦比的自然媒介。它的无可替代性正是禅宗能将其真正作为一种文化而大大兴盛起来的根本原因所在。

茶与禅的碰撞点,最早发生于药用功能中,但不同的是,它一开始便与禅门最基本的工夫——禅定结合在一块。而禅定正是其他宗派也注重的,所以就连最富神秘色彩的佛教密宗在其重要场合也无法离开茶。

为什么天地精神相往来是古树茶的特质?


我们喝古树总是觉得他的好是难以描述的,无论香气、滋味,乃至体感、茶气,甚至更深层次的体验;有和其他茶类相通的东西,但内在的那种气质,真正打动我们的东西,却又是难以言传的。的确,要全面理解和描述这些特质是十分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做一个定位,做一个总结,就是“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这句话本身没有任何品鉴方面的具体信息,但体会这句话,那再面对香气滋味茶气这些方面特质我们就有了眼目,有了线索。甚至可以说这句话是古树普洱品鉴中最为本质的特点。

什么叫天地精神相往来呢,我们先来看《大观茶论》的一段话:

“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澹简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

天地精华,山川灵秀,共同孕育了这样一种神奇的植物,正因其往来天地精神,所以才能够有“祛襟涤滞,致清导和”的神奇功效。这种天人合一的体验并非是从宋代开始的传统,我们看唐代的《茶经》中魏晋以来对茶功能特质的记载,其中多有这类的描述,还有像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肌骨清……通仙灵……”这个都是一脉相承的。

那为什么我们现代人很难有这种体验?是什么原因从天人合一变成了人天之隔?我们为什么要从古树茶入手来体会这个天地精神?又或者说为什么天地精神相往来是古树茶的特质?

那我们就先来看看,古树茶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树种

要了解茶树,首先要看树种,在很多情况下,树种要比树龄更为重要,树种的差异要比树龄的差异更为本质。

不仅是云南的茶树,我们现在各地所有的茶树都可以按繁殖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扦插,就是从茶树的母本上折下枝条繁育出来的;另一类是实生,也就是用茶果子,种子种出来的。

扦插的繁殖方式,可以称为“无性系”繁殖,而实生的繁殖方式则是“有性系”。有性系繁殖的实生茶树也可以称为“群体种”,因为繁殖的过程涉及到异花授粉,不同茶树之间的基因交流。这也是这两种繁殖方式的核心区别:扦插的方式从基因上来说是母本的复制、克隆;而实生的方式是自然茶树群体的基因交互的结果,同一茶园不同茶树有基因的差异。

还有一个名词“台地茶”,往往与古树相对。台地茶这个称呼本身只是茶园的种植养护方式,并非品种上的概念。但因为扦插茶园基本都会用这种方式来提高产量,所以概念上有所重合,提到台地茶,也就是在说现代扦插的高产茶园了。而且台地和古树茶园从外观上来说一目了然,所以也就成为最常见的区分方式。

一:单一与丰富

基因的单一与丰富也带来口感香气的差异。实生茶园的茶往往具有更加丰富的滋味与口感层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在茶园内形成了一次原始的、深层次的拼配。相比于不同茶山之间的拼配,这是一种高阶的自然拼配,天然的具有和谐性。在品鉴中,如果不从茶气农残等特异性指标入手,单凭口感也是可以对古树和台地茶进行大致区分,道理即在于此。台地茶口感单一,缺乏层次;古树茶滋味香气有很多类型,无论哪种类型,这种丰富性还是可以感受到的。

茗寿堂有一款名为“大观”的茶品,口感层次十分丰富,有的茶人朋友喝到后认为是拼配茶品,我回答的确是拼配,但不是我拼配的,而是大自然上百年的拼配形成的,我们到茶园看一下,就能看到这种品种的丰富性,那口感的丰富就可以理解了。

二:扦插品种和口感无关

我们还需要了解,扦插品种的培育往往不是出于口感的考虑。过去良种培育更多的考虑是:“产量、外观、早产、抗寒、抗旱、抗倒伏”等等。像绿茶比如龙井茶都是贵新的,早产品种如龙井43就会受茶农的欢迎,但近年来随着大家品鉴的深入,群体种也逐渐受到资深茶友的重视。

云南的无性系品种主力的是云抗系列,包括云抗10、云抗14、云抗43、云抗27、云抗37等等。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些品种培育是出于抗性指标的考虑,包括抗寒、抗旱、抗病虫害等方面。

这些指标和口感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适应大量生产的需要。实际上,生活中我们偶尔遇到一些老品种的西红柿、玉米、水果等等,口感常常令人惊艳,但是由于产量、推广渠道等等问题,甚至由于种子工业资本的扼杀,可能慢慢就湮没无闻了。

这两种品种各有特点,也面对不同的市场需求,这是茶友需要了解的。

三:病虫害与农药使用

扦插品种虽然进行了优选,但是扦插茶园病虫害却往往更加严重。这是因为,一方面基因的单一,对于虫来说更容易适应并形成灾害;另一方面高密度的种植方式、缺乏植物多样性也利于病虫害的发生扩散。在实践中这种高密度的扦插茶园是很难避免农药使用的。相对而言实生茶园情况要好得多,一方面基因的丰富性,对于昆虫来说适应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低密度和植物多样性也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和扩散。实际上生态较好的古树茶园都是完全可以避免农药使用的。

四:扦插品种相对来说侧根更加发达,而实生品种则主根发达。侧根发达有利于提高农药化肥的使用效率,主根发达则利于吸收不同土壤深度的营养成分。

五: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有性系的繁育方式本身蕴含着自然的阴阳和谐,这种从口感的体验上也有踪迹可寻,无性系繁育则背离了这种自然规律。当然仅从营养化学成分来说,也看不出有什么本质不同。但如果我们要体验这种天地精神,那还是颇有关系的。这方面不需争论,各有所好、各取所需吧。

作为世界茶树的源生地,云南的古茶树树种资源十分丰富,往往一座茶山的树种比内地几个省的树种加起来还要丰富,这也是珍贵的种质资源宝库,只要用心配合树种特点调整工艺,能让我们更多从不同侧面体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看完了树种,我们能感受到实生与扦插的差异,鉴于市场上不管哪一类茶,绝大部分都是来自扦插高产茶园,我们喝到的东西大概率已和古人大不相同,那感受自然也会有所差异。

树龄

看完树种再看树龄,茶中所谓古树自然是树龄较大的茶树,这里我们不做严格的界定,因为古茶树树龄活体并没有科学准确的测定方法(后面再详谈)。为讨论方便,我们粗略的界定在百年以上的茶树,或者宽泛一点界定在建国以前种植的茶树。

一:根系特点

前面说过实生茶树的主根会向下扎的很深并不断延伸。树龄越大,扎根越深,就可以接触和吸收不同土壤层面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不同深度的地下水也有所不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同考古发掘现场显示的一样,不同土壤深度也带有不同历史年代的信息和记忆,这也让我们对古树的品鉴更有遐想的空间。

二:古来传统

对古树茶的推崇并非只是近年来的风气,在茶文化巅峰的北宋时期,大树茶品质优异已经是大家的共识。沈括《梦溪笔谈》:“建茶皆乔木,吴、蜀、淮南唯丛茭而已。”已经说明当时最好的建茶是大树茶。《东溪试茶录》里记载这些茶树较大的有丈余,和现在云南茶山上古树差不多大。梅尧臣《次韵和再拜》:“建溪茗株成大树,颇殊楚越所种茶。”正是应有之意。

三:树之修养

从品鉴来说,古树尤其是高龄古树自有其修养,时光是无法替代的,我们常能体会那种铅华褪尽,精神却更加凝练的气质,甚至体验到超越香气滋味的东西,这个在后面再详细的分析。

四:生物学上的支持

从生物学上来说,大树的代谢过程更为复杂,从深深的根系到高高的树冠,代谢的空间也更为广大,有利于丰富的次生代谢物的形成和聚集,这是扦插的台地茶难以比拟的,必然带来口感和对人体作用的差异。

五:长寿植物与长寿信息

不同年龄的同样一种植物,对人来说功效是不同的,这是一个自然界的现象,具体的机制却不很清楚。很多药材比如人参都有这种特点,这也让我们对古茶树的特质更加感兴趣。

地理生态

我们国家的高等植物一共有三万多种,云南境内就有两万多种,可以说云南是个特别适合植物生长的地方。从后天八卦的角度,云南恰占一个坤位,得天独厚,也是对植物特别友善的。当我们来到像斗南花卉市场这样的地方,尤其是夜市,无量无边的花海更是令人惊叹,国内鲜花十支有八支都是从这里出去的。多雨不湿,日晒不热,常年积温降水适宜,这是气候环境的优势。

茶组植物更是这样,世界上茶组植物有4个系,37个种,3个变种,云南就有33个种,2个变种;而且其中26个种,2个变种都是云南独有的。这正是世界茶树源生地独特的区位优势,也是孕育大量古茶树的种质基础。

从生态来说,原始森林里面的野生茶树自然拥有无以伦比的生态环境;林地茶园也基本都和森林环境融合,在天然的环境中生长;即便村边茶园,因为茶树间距较大,茶园内植物多样,近似自然农法的状态,也比普通的台地茶园好很多。

地理区位上的独特优势,生态环境的优异都为古树茶精神气质的形成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除了考察茶树和环境,我们还要再看工艺,是否有其独特之处。

工艺与转化

从工艺是否完备精细的角度来看,古树茶可谓非常初级,如果以其他茶类的标准甚至可以说尚未完工,因为本来这就是边地山民的简易工艺。但恰恰是这种简易的工艺对古树茶气质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如果站在天地精神的角度,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描述这种工艺:筑基存真。对其他茶类来说,完成就是完成了,最多也就是褪褪火;对于普洱茶来说,做好了只是打了个基础,还远未完成,还需要在后面的时间里和自然共同来转化升华。不仅从原料上来说,从整个普洱茶的加工转化来说,都是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一个过程。

我们通过和其他茶类的比较来看普洱茶工艺的独特性。

乌龙茶和红茶这些和普洱茶工艺差异比较大,不太有可比性。相对而言这些茶,尤其是乌龙茶,是人工介入最深,工艺最为精细繁复的品类,代表了中国茶工艺发展的高水平。

绿茶和普洱茶加工工艺上差别粗看起来并不大,主要是杀青方式以及杀青程度包括含水率的差别,但是后面的结果却是天壤之别。关键就在于相比于绿茶加工完的工艺完结,普洱茶加工完仍保有相当的活性,这种活性带来了后期的转化,可谓是生死的差异,这就是是否“存真”的问题了。关于这二者的具体区别和原理,我们在工艺部分还会再分析。

我们再来看黑茶。很多人问普洱茶是不是黑茶,生茶应该说和黑茶没有太大关系,只要是做普洱茶尤其是做古树的朋友我想应该都会认同这个观点。普洱熟茶虽然工艺上与其他黑茶有所差异,但是归为一个大类倒是可以接受。

黑茶无论是普洱熟茶,还是广西六堡、安化黑茶,乃至茯茶或者一些边销茶,大致都经历了一个类似渥堆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以水攻火,产生了阴阳的转化,所以喝起来会感觉刺激性较低,比较舒服。但是和生茶的转化机制不同,相对而言缺少“生气”,这就和渥堆的工艺有关了。这个我们在品鉴时可以慢慢体会,普洱生茶那种生机开阔的感觉,黑茶是不具备的。

当然我们说这都是站在普洱茶的立场上来看的,站在天地精神的角度来看的。实际上茶类无好坏,只看适合和喜好而已,下面说的白茶也是一样。

同样的,白茶也是一个后期转化非常重要的品类。相对而言,白茶存真有余而“锻炼”不足,用我们前面的话来说,相对于普洱茶来说,缺少一个“筑基”的过程。白茶尤其是传统工艺,主要是萎凋的过程,这个没有高温杀青,存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茶青来说,好像没有经过足够的“折腾”,没有打下这个基础。我们从普洱茶与白茶后期的转化上,能够品出这两种风格的差异。

普洱茶的确是个十分特殊的门类,有萎凋,但萎凋不是为了产生萎凋香;有杀青,但不是为了产生杀青香;这些工艺仅仅是两个字——“筑基”。基础是在地下的,是开始的时候看不出来的,但是对后期的转化非常重要。

普洱茶刚做出来并不好喝,甚至还带有点植物的味道,这是容易被人轻视的地方。但是只要是满足这四个字:“筑基存真”,就是成功的工艺。我常常说对普洱茶来说喝不出工艺是最好的工艺,这和其他茶类差异非常大了。一款普洱茶刚做出来,如果香气四溢,特别惊艳,这个时候反而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后面的转化就会出问题。而乌龙茶则大不然,好的做茶师傅能够天地人合一,以极致的工艺方能呈现一款韵味十足的茶品。

实际上“筑基”是一个道家的词汇,除了字面上打基础的意思之外。筑基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和建筑先打基础再行修建不太一样,道家所谓的筑基之后,其实反而不需要多少刻意的作为,而是顺应自然,自然而然“长养圣胎”,也就是我们说的天地精神的滋养升华。所以说古树茶的工艺和转化特别符合这样的一种观念。

关于转化的过程机制,我们主要放在后面“藏养”的部分再展开,这里需要提示一下两种常见的对转化的误解。

一种是建立在对熟茶微生物转化机制上的理解,这个我们前面说了,生茶和熟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路子,生茶是内在生机的转化升华,不是简单的外源微生物作用,那种更类似加工臭豆腐的原理,当然也有很多人喜欢这种口感,而且对胃也比较友善,但和我们体验天地精神是云泥殊途。

一种是建立在过去湿仓存储经验上的理解,这个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都误导了普洱茶的藏养。尤其是大量通风带来内含物质流失和品质骤降,已经失去了藏养和品鉴的意义。天地精神固然需要与自然交互,但却不能以这种极端的方式展开。

实际上我们看很多茶人在报刊或网络上在谈普洱茶品鉴时,会发现他们并没有喝到过真正藏养得当,体现古树普洱精神气质的茶品。没有喝到,自然就不会有天地精神往来的感受,那这些谈论都变成了空对空。令人遗憾之余也提示我们推广恰当的藏养方式是多么重要啊。

小青柑冲泡法,这样做才能柑茶相融,建议收藏!


好多朋友现在都品鉴过小青柑了。但是有个问题,问的是最多的:为什么我泡的不好喝?

随便找了找,发觉分享此类挺多的。不过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升级版的小青柑冲泡秘籍。

大家都清楚,除了工艺好选材好的小青柑是硬条件外,其实冲泡方法得当,也能发挥出小青柑的最大口感。

这些日子,我研究了一下。发觉小青柑的合味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单纯柑味重,或者单纯茶味重,都不能称之完美。比如我们平常见的多的冲泡方法:调控阀门法,捏碎泡法,九孔泡法。我觉得都会有所瑕疵。

好吧,我不废话了,直接上主题。

1、器具的选择

小青柑冲泡建议大家用盖碗,或者是泡柑神器,热水壶建议选择长嘴壶。

2、冲泡方法

此方法,可能也有朋友会,但我发觉还是有好多朋友不知,我自己命名为隔山打牛冲泡法。

这个名字是因为冲泡时,是借柑面受热吸水而逼迫茶膨胀一起出味。

重点在于,将小青柑小盖揭开后,注水时不要直接冲击顶端的茶叶,而是冲击大开口的侧面边缘,请看下图:

要点是:

1、冲击柑口边缘。

2、第一泡茶为洗茶,合上盖子等几秒钟,因为柑比较硬,我泡的是半生晒。第二泡为醒茶闻香,第三泡才开始正式品饮。

3、重点来了!!注水时候不能浸漫过柑口(为什么?因为水浸过柑口处,茶味会先出来!)。比如看下图!!

此冲泡原理是,因为柑和茶不同,茶味容易出,柑比较硬,需要泡泡。再者,如果整个注水漫过柑口,茶味会浓。而我们这次是让柑受热、吸水、迫使柑里面的茶膨胀一起出味。

方法很简答,没有多麻烦。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小小改动,绝对会胜过你胡乱瞎泡的小青柑出汤。

我描述下口感,柑香和普洱茶味一半一半,相融均匀清亮,入口回甘爽滑,你能明显感觉到柑和茶的和味!

普洱生茶的存放,普洱生茶的保存


不同品牌的普洱生茶同放在一紫砂缸里是不行的,每种茶饼,就算同

一种原料做,但其制作工艺不同的话,其香气、色泽、口感等都会不相同,由于放在一起会让他们的一些特点(如香气)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品质。

根据你茶饼的特点,也要分为不同保存方式:普洱茶对存放地点并不挑剔,无论是客厅还是专有空间,只要不受阳光直射,阴凉通风,远离污染或香皂,蚊香,樟脑等气味浓厚的物品即可。需要强调的是,新茶或陈期在30年以内的茶品,其储存环境应该保持通风干爽。

储藏器皿宜用陶罐,如果茶量比较多,可用陶瓮或陶缸。陶类制品有通风透气的特点,非常适合存放普洱茶。缸口也不必密封,蒙上一层牛皮纸遮挡住灰尘即可。每过3-5个月将所储之茶翻动一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普洱茶新茶买回家中后不宜马上密封,要略透气。如果新茶存有较重仓味,可先将其置于空气中,待仓味散尽后在储存。无味或略有仓味的整筒饼茶,可将竹箬拆去,单饼储藏,也可以撕掉外包纸再储藏。整筒茶若无仓味,可在竹箬外用宣纸,棉纸或牛皮纸包裹,然后存放。这些包装纸有调节作用,可以挡住外界过多的湿气。

如有幸买到陈年老茶或古董级老茶---这种普洱茶已属于有气之茶,收藏时不必再通风醒茶,放在包装盒中即可,想喝随时取饮,茶质,茶气并不见损。还可以将陈年老茶放入瓷罐中收藏,如为整筒购买,则包装的竹箬,纸张不要拆去,以护其气。瓷罐呈半密封状态,能持续保持老茶香气与活性。也有人为保护古董级老茶的茶气,将其用食用塑料薄膜包裹起来储放。

对于即将饮用的紧压茶,可先将其外包纸去除,整片剥开,拆散,置于陶罐中以除仓味,这种做法被称为“回润”或“醒茶”,时间视具体茶品从一周到两个月不等。醒好的茶还要用纸包好,置于陶罐中,以便随时取饮。

杂记:花语,茶生


《本草纲目》记载:花茶性微凉味甘、入肺、肾经,有平肝、润肺养颜之功效。今天,养生达人带你走进花茶世界。

浪漫的调理——玫瑰花茶(减肥茶)

性质温和、男女皆宜。可缓和情绪、平衡内分泌、补血气,美颜护肤、对肝及胃有调理的作用,并可消除疲劳、改善体质。肝郁气滞型的减肥可多喝,有助于减肥;有丰胸调经之效;还可润肠通便。常饮可去除皮肤上的黑斑,令皮肤嫩白自然。

情调时代的终结--桂花茶

止咳化痰、养声润肺、舒缓肠胃不适、除口腔异味、并可滋润皮肤。桂花茶可以润肠通便,减轻胀气。还可以美白皮肤,解除体内毒素,令人神精舒畅,安心宁神!桂花除了泡茶外,还可以食用的,可用它来制桂花糕、桂花汤丸等,都十分清香美味的!大家不妨试一试!

多功能小助手--洋甘菊茶

味微苦、甘香,明目、退肝火,治疗失眠,降低血压,可增强活力、提神。增强记忆力、降低胆固醇。祛痰止咳,可有效缓解支气管炎及气喘,可舒缓头痛、偏头痛或感冒引起的肌肉痛,对中和胃酸、舒缓神经有帮助。可消除感冒所引起的肌肉酸痛,能镇定精神、纾缓情绪,提升睡眠质量,还可改善过敏的皮肤。

痘痘克星--苦丁茶

先苦后甘,对青春痘、痤疮等发热上火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适合长期饮用。

呵护你的眼睛——菊花茶

菊花茶是宁神静气的天然药方。具有柔和的舒眠作用。菊花茶还具有明目清肝的作用,有些人就干脆菊花加上枸杞一起泡来喝,或是用蜂蜜菊花茶都对疏肝解郁很有帮助。菊花甘苦微寒,清热解毒,用于治疗毒痈疥肿。现代研究证实菊花茶的功效与作用显著,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癌作用,菊花茶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花茶,自古以来就是爱美女士的最爱,但也要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花茶。

生普洱茶


概述

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生茶是指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的为生茶。生茶茶性比熟茶烈、刺激, 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有苦涩味,汤色较浅或黄绿,生茶适合饮用,长久储藏,香味越来越醇厚。

存放

普洱茶特有的品质和陈香是在陈放过程中发酵形成的,一定时间后普洱生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茶多酚、氨基酸、糖类等各种物质之间发生变化,使得汤色、香味趋向于理想化,普洱的存放并不困难,只要不受阳光直射、雨淋、环境清洁卫生、干燥通风无其他杂味异味即可。

冲泡

冲泡普洱茶原则上应选择软水,如纯净水、矿泉水等,也可用符合饮用水标准的自来水。如本地能找到上佳山泉水,那就更好,好的山泉水必须符合“清、轻、甘、活、洁、洌”六个要素,清是清澈而透明,轻是水的表面张力大,甘是甘甜可口,活是活水而非死水,洁是清洁无污染,洌是冷洌。泡茶时要掌握好水温,水温对茶汤的香气、滋味都有很大的影响,普洱茶要求用100℃的沸水冲泡。

投茶量的多少可依个人口味而定,一般以3-5克茶叶,150毫升的水为宜,茶与水的比例在1:50至1:30之间

为使茶香更加纯正,有必要进行洗茶 即第一次冲下的沸水立即倒出,洗茶可进行1-2次,速度要快,以免影响茶汤的滋味。正式冲泡时,1分钟左右即可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叶底继续冲泡,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冲泡时间可慢慢延长,从1分钟逐渐增加至数分钟,这样泡出的茶汤才比较均匀。

自然分类即把未经渥堆发酵加工的晒青毛茶制成品俗称为普洱生茶。

学科分类普洱茶是工艺茶,即采用人工发酵加工制成的普洱茶,俗称为普洱熟茶。

两种茶都有许多保健功效,看个人喜好了。

生茶主要可以清理肠道,有降脂,提神,降压和减肥功效,适合年轻人群 ,不过生茶的活性成份较多,因此易失眠者、感冒发热者、胃溃疡患者、孕妇不宜饮用。

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减肥的原理不同:

普洱生茶的定义:大家一般称呼为生茶的,应该都是指没有通过人工发酵的普洱青茶。生茶初期(生茶1-2年内没有明显发酵转化的)减肥功效来自于因素一,随着存放过程中的自然发酵转化(这一转化过程在南方高湿环境中来得很快,自然存放一年的饼就会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其减肥作用逐步开始由两个因素共同形成。人工发酵的普洱熟茶则是由以上两个因素共同起到减肥降脂的。

从营养、功效区分:生茶富含茶多酚,性属清凉,有清热、消暑、解毒、止渴生津、消食、通便等功效。

普洱生茶和熟茶减肥功效对比的问题:

要比较生茶和熟茶哪个减肥效果更好,我们要先分析普洱茶减肥的机理。普洱茶的减肥,降脂功效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由茶多酚、叶绿素、维生素C等多种有效成分综合作用形成的,二是发酵过程形成的多种有益菌群综合作用(菌群作用可以减少小肠对甘油三脂和糖的吸收、提高酵素分解腰腹部脂肪)。

生茶初期(生厂1-2年内没有明显发酵转化的)减肥功效来自于因素一,随着存放过程中的自然发酵转化(这一转化过程在南方高湿环境中来得很快,自然存放一年的饼就会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其减肥作用逐步开始由两个因素共同形成。人工发酵的普洱熟茶则是由以上两个因素共同起到减肥降脂的。

所以总体上看,经过发酵后的普洱茶(无论是人工发酵熟茶还是自然发酵后的生茶)减肥降脂作用要好于新生厂出还没有开始转化的生茶。

普洱茶功效很多,但喝普洱茶要注意以下事项(一定要看的):

1、对于吃东西容易上火、容易便秘、容易长痘等属虚火体质的人来说,可以喝生茶或轻度发酵的普洱茶;如果是不习惯那股苦味而喝熟茶,切记泡的时候加点白菊花或蜂蜜,加点荷叶也可以。

2、生茶和绿茶一样,性属寒凉,胃寒、肠胃不好者不宜喝!只有熟茶才有养胃护胃的功效滴!

3、说到减肥效果,普洱茶的确有减肥的功效,至于是否有效,那是因人而异的,本人向来主张看待普洱茶要理性,毕竟普洱茶不是减肥药。普洱茶减肥的作用主要是靠调理肠胃,从而增强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进而消耗脂肪,也就是通常说的刮油。但对于实际并不胖仅仅是自己感觉胖的情况,普洱茶自然无能为力了。同时,喝普洱茶要长期坚持,不会短期内就有明显效果的,所以不要轻易就认为无效而放弃了。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吃减肥药和喝普洱茶就象打点滴和吃中药,打点滴病好的快,但未必治根而且有副作用,而吃中药调理,速度虽慢却能调理你的身体,而且没有或很少有副作用,这样说不知大家能明白吗?

4、正因为普洱茶有调理肠胃的功能,所以瘦人也可以喝普洱茶,甚至有可能让你消化好、吸收好,从而使你更壮实!总之,喝普洱茶会使你更健康,前提是按正确的方法长期喝。

5、喝普洱茶减肥也许减了脂肪,改变了体型,但却未必减体重!

气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噻嗪酮残留量


[摘 要] 研究带FPD-S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噻嗪酮残留量。采用添加回收的方法,回收率在95%~110%;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线性方程,A=33529C-3013,相关系数r=0.9983;方法的检测限为0.005 mg/kg。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茶叶; 噻嗪酮; 残留量

[中图分类号] S481.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3601(1999)03-0042-02

Determination of Buprofezin Residues in Tea

by Gas Chromatography

CHEN Cai-jun1, DUAN Ting-ting1, HUANG Ping2

(1.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Gui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Guiyang 550006;

2.Biotechnology Institute, Gui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Guiyang 550006 CHINA)

ABSTRACTDetermination of buprofezin residues in tea by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FPD-S detector was studied. The curve formula was A=33529C-3013. The recovery rate was 95%~110% and it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0.9983 respectively. The detection limit of the method was 0.005mg/kg.

KEY WORDS: gas chromatography; tea; buprofezin; residue

噻嗪酮(buprofezin)的化学名称为α-特-丁基亚氨基-3-异丙基-5-苯基-1,3,5-噻二嗪-4-酮。该药是一种选择性强的昆虫生长调节剂。作用机理是抑制几丁质的形成和干扰新陈代谢,使害虫不能正常脱皮和变态而逐渐死亡。对飞虱、叶蝉、粉虱等有特效,对矢尖蚧、长白蚧等一些介壳虫也有较好效果,残效期较长,但药效速度较慢。在常用浓度下对作物、天敌安全,是目前害虫综合防治中一个比较理想的农药品种。本文研究气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噻嗪酮残留量,该方法分析结果令人满意,有良好的重现性及回收率。

1 仪器与试剂

气相色谱仪:GC-16A,FPD-S检测器,CR-3A记录仪(日本岛津)。色谱柱:1.1 m×3 mm;OV-17 3.5%+FFAP0.3%;担体ShimaliteW(AW-DMCS)80~100目。噻嗪酮标准溶液:标准储备溶液含噻嗪酮12.5 mg/ml丙酮溶液;工作溶液含噻嗪酮2.5 μg/ml丙酮+二氯甲烷(2+1)溶液。混合溶剂:丙酮+二氯甲烷(2+1)。

气相色谱条件:温度,色谱柱240℃,进样口260℃,检测器260℃;气体流速,载气(高纯氮N2 99.999%)80 ml/min; H2 70 ml/min; Air 80 ml/min。

2 实验方法

称取已粉碎过20目筛的茶叶样品5.00 g于具塞锥形瓶中,加入混合溶剂15 ml、粉状活性碳约0.2 g,于振荡器上震摇20 min后,过滤于小烧杯中,用混合溶剂洗涤3次,每次用混合溶剂5 ml并震摇5 min,过滤于小烧杯中,于100℃电热块或水浴上挥发至干,自然冷却后,准确加混合溶剂0.500 ml溶解残渣,取4.0 μl进样测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工作曲线

噻嗪酮的浓度C为 0.05,0.10,0.25,0.50,1.00,2.50 μg/ml;色谱峰面积A为949,1660,4603,11497,28828,81913(图1)。线性方程A=33529C-3013,相关系数r=0.9983。

A 标准品 B 茶叶样品 1 噻嗪酮峰

图 典型色谱图

3.2 样品测定结果

用样品的峰面积对照工作曲线外标法定量。1#样品的峰面积A:10303,10274,11545;均值:10707。2#样品的峰面积A:4777,7167,5627;均值:5857。

茶叶样品中噻嗪酮的含量:1#样品为0.047 mg/kg,2#样品为0.032 mg/kg。

3.3 测定方法的精密度、回收率、检测限

同一样品平行测定5次,峰面积分别为10303, 10274, 11545, 9942, 11783; 均值10749; δn 745; RSD 6.9%。用样品加标的方法来考查本测定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见表2。方法的回收率为95%~110%。按本实验方法操作,方法的检测限为0.005 mg/kg。

表2 测定方法的回收率

样 品本底量

(μg) 加入量

(μg)测得量

(μg) 回收率

(%)1#0.235 1.25

2.501.58

2.87 107.6

105.4 2#0.1601.25

2.501.35

2.62 95.2

98.4

3.4 本方法样品用混合溶剂处理,操作过程简单,与水稻中噻嗪酮残留分析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简化了分析步骤。在处理样品过程中加粉状活性炭,使样品溶液颜色变浅,减少茶多酚对噻嗪酮检测的影响。关于检测器,我们曾用电子捕获检测器5%OV-17 1m×3mm/chormosorb柱,但灵敏度不高,本方法选用FPD-S检测器3.5%OV-17 1.1m×3mm/Shimalite柱,从检测限看出较为理想。

生茶和熟茶的区别 - 生茶好还是熟茶好


生茶和熟茶的区别 - 生茶好还是熟茶好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为生茶,生茶茶性较烈,刺激,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有苦味,涩味,汤色较浅或黄绿,生茶可清热去火,适合夏天喝,而且长期收藏具有时间越长,品质越佳的特点。

普洱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渥堆发酵使茶性趋向温和,称谓熟茶,熟普具有温和的茶性,可以暖胃,茶水呈红色,柔顺,醇香浓郁,基本无苦涩,晚上喝也不会睡不着。

若论好喝,初学者可先从熟茶入手。

有人喜欢生茶的清香和劲道,有人喜欢熟茶的醇厚和绵滑,具体的选择还要看个人的喜好,毕竟喝茶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而且喝茶本是享受,如果在享受之前先要听别人说三道四,显得无趣了。

但是对于大多数准备尝试普洱茶的茶友,小编还是有个建议——可先从熟茶喝起,熟茶经过渥堆发酵工艺,茶叶本身寒凉的本性已经消失,汤色转为红浓,性格温和,老少咸宜,口感上也变得容易接受。

对于刚刚开始接触普洱的人来说,熟茶是个温和的开头,不会像生茶那样猛烈的性格,一开始就把人吓住。

至于生茶,可以作为平时喝熟茶之余的调剂,慢慢尝试,逐渐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茶品,找到适合自己的冲泡方法,才能更好的了解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