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懂红茶,从正山小钟开始

发布时间 : 2019-11-16
小正山红茶 正山红茶 正山堂红茶

【www.cy316.com - 小正山红茶】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中国仅有的一个既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双遗产保留地的保护区。

“丹霞地貌风化而来的岩土,以及植物腐败落叶的滋养,让这片土地充满神奇的灵性,是天然的栽种茶树的风水宝地。”

——茶圣居·优质小种就是滋养其中。

经由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复揉、熏焙、复焙等工艺,形成了滋味不苦不涩,滋味醇厚、甘爽,喉韵明显,尤其是带有桂圆干似的甜香而闻名。

桐木关,一方水土一方茶

正山小种原产于福建武夷山的桐木关,只有真正产于桐木关关内正宗茶区的原料才能叫作“正山”。

它具有独特的地域特点,这也是桐木关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差别使然。

香不强烈,细而含蓄

茶圣居这款优质汤水红浓,香气高长带松烟香,滋味醇厚甘爽。淡淡烟熏味与茶叶本身香气并存,香不强烈,细而含蓄。入口柔润,带香。

而一些仿品正山小种掺有多种茶叶并有杂质、叶子粗细不均、碎末较多、闻起来体现特意的烟熏味较浓掩盖了茶叶本身的香味,口感上也带有明显差异。

这是其他地方移植仿制出正山小种红茶的一种硬伤。

可调饮,风味独到

说起红茶,“小种”似乎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正山小种,作为红茶的鼻祖,经历了太多的起起伏伏,却依旧是世上独一无二、具有代表性的红茶。

它如一个豪迈的男子,大气通透,包容性强。如果以这款小种为底,加入牛奶则茶香味不减,形成的糖浆状奶茶,液色更是绚丽,既不会掩盖调配品的特性,在入口时又能感受那股清甜。

冲泡有讲究

而关于茶圣居优质小种红茶的冲泡法,是非常非常考究的。

茶量、水温、泡茶时间这三大要点不容忽视。

茶圣居优质小种,冲泡水温宜90℃,第1至2泡控制在7-10秒内,开汤香气饱满细腻,桂圆蜜甜香,鲜纯幽香,入口甘甜顺滑,从第3泡开始,每泡顺延增加8-10秒,雅致悠长。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是高温的热水冲泡时,请快速出汤,否则就会把本身非常香甜的正山小种给泡坏了。

记住,高温长时间浸泡,再好的茶都会泡得又酸、又苦、又涩!千万别出错喔!

Cy316.com延伸阅读

认知六堡茶,从“正味”开始(一)


笔者《为六堡茶正味》一文发表以来,在区内外茶友间引起很大反响,茶友通过电话、微博、电子邮件等形式与笔者探讨交流,提出很多宝贵建议,更有些茶人茶商欲一起合作以传统地道工艺及原料,定制一些经典品质的六堡茶,作为茶友交流与认知的标杆。

认知六堡须从正味开始

何谓正味?

正味乃是纯正地道的滋味。宋代苏东坡的诗中有云:“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书中有说到:“八珍虽美而易厌,至于饭,一日不可无,一生吃不厌。盖八珍乃奇味,饭乃正味也。”最为通俗地道出“正味”之要。

而《庄子·齐物论》里道:“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意思是人喜欢吃牛羊猪狗等牲畜肉食的甘美,麋鹿则喜欢吃草以此为美味,蝍蛆则喜欢吃蛇(脑或眼睛),而鹞鹰则喜欢吃老鼠,嗜好各不相同,这四样东西哪样才是真正的正味啊?而交流中,确有茶友问起类似问题。茶之味道,如肥环瘦燕各有所好,何者才是六堡茶的正味呢?

在网络跟外地茶友交流,很多茶友对六堡茶这个传统历史名茶很感兴趣,也很想了解,包括传统双蒸工艺、传统罨堆工艺的古法六堡茶、近代外贸出口南洋的六堡茶到底是怎么样的?当时所传的桂青茶“改六”的茶是怎么样味道的?槟榔香是怎么样的?槟榔香有几大类?这些问题,很多都不是单纯文字能够说得清楚的,笔者也一直困惑于此,怎么把这些问题阐述得更透彻。

通过在网上与区内外很多茶人交流,笔者逐步意识到六堡茶中很多概念性的东西或者某种特质(如铁观音中的“观音韵”、岩茶的“岩韵花香”、六堡茶中的茶气茶韵和槟榔香等等),最好是有一些诸如茶样标杆的实物,才能更为系统、客观、准确地认识,也更利于推广,而不因初接触六堡茶时始碰到某些劣质茶品而一下子就把六堡茶“否定”了。

继承古法精髓 还原当年工艺

历史上,六堡茶所采用的毛料分作几个阶段,因而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最早的仅限于六堡一带山区,后来逐步扩大到五堡(狮寨)、四堡乃至整个苍梧,再后来扩大到西江流域一带。接下来,随着计划经济时代出口创汇的需要,其原料产区更是扩大到广西某些地区,如贺县(原梧州地区)、横县、上林以及当时的南宁地区、桂林地区等都收购过六堡茶毛料。而从工艺发展上,从一开始的无发酵到后来的罨堆、炊蒸压箩、双蒸、焗堆到近代形成的渥堆工艺,这些历史上的传统做法所做出来的六堡茶,都有其鲜明特色。

笔者与不少当年曾参与六堡茶收购和生产的老茶人就原料和工艺问题进行过探讨,了解到很多当年六堡茶的生产工艺技术,如当年是如何拼配的、用桂青茶“改六”的一些做法,甚至摸索出了一些好的配比及工艺,以确保做出来的茶浓厚和口味适合、品质稳定,从现在品饮的角度来说,会更丰厚耐品,富于层次。

有很多老茶客都慨叹:现在的六堡茶没有当年的好。原因正是在于现在很多六堡茶品,没有继承古法精髓,没有更多地以当年的拼配技术及渥堆工艺为基础,进行研究和产品开发。笔者查阅一些外贸资料,也对比了现存马来西亚的当年出口老六堡茶,分析其原料及工艺,这些都证实了笔者的推测。

认知六堡茶,从“正味”开始(二)


不少茶友建议笔者逐步开始按当年的传统工艺定制一些茶品,以从前的传统生产工艺,还原当时的毛茶状况和焗堆、渥堆工艺,做出“当年”那个纯正味道的六堡茶。从历史的角度上看,以传统的罨堆、双蒸、多蒸、焗堆等这些工艺,并按当时选料及拼配比例,做出来六堡茶,可谓正味。笔者觉得,这也是我们丰富六堡茶品类的一个值得研究的有效途径。

仓储回归自然 正味体现陈香

众所周知,六堡茶经存放后,品质更佳。

六堡茶该怎样存放?是否陈年的六堡茶都会有一股“吭”味?闻着一股霉味的六堡茶是陈茶吗?曾有商家和茶客对此频频鼓吹,更借此卖出一个不菲高价,这些真真假假的资讯让很多茶友觉得困惑,特别是区外的茶友,由于较少了解六堡茶的渠道,也没有太多样品可供判断,所以,外地茶友对“正确仓储的六堡茶正味”这类问题最为关心。

一位上海的茶友在交流中说起,现在很多销往北方的六堡茶,动辄说有经过三五年、甚至有十年八年以上的陈放,喝着确实有一股陈年的霉味。这种状况跟普洱茶比较相似,很多人追求“陈”,于“霉味”甚至被误导成“陈味”,甚至于普洱茶业内,有人提出来了“无仓不成普洱”“港仓才是普洱真味”这样的说法。这种鱼目混珠、从理论上概念上颠覆普洱茶真味的做法,在普通茶友中也有一定市场。有市场,自然有利益驱使。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普洱茶每年都有不少入仓加速陈化、误导消费者的茶品流入市场。

有鉴于此,笔者觉得,正被越来越多茶人接受的六堡茶,有了必须规范而明确界定“正味”的必要了。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定制一些标杆茶品,并规范晾置仓储过程,使得六堡茶不染上其他杂味,也不为做旧而刻意做仓,不做出一些“坑味”、“霉味”和所谓的“陈味”来冒充陈茶,还六堡茶以本味,让接触六堡茶不多的茶友认知这才是六堡茶正味。

同时,加强研发,通过毛料的选择、工艺的改进,使得做出来的六堡茶做到“新茶也适口”,减轻堆味,做到“当年可饮,次年渐佳,三年转陈”的水平。这种理念,比葡萄酒中的薄若莱“不崇尚陈放、追求果香清新、不追求回味、不耐储”更进了一步,这样做出来的茶,新品有其清新爽口的特点,但也经得起陈放,陈放后也会呈现出一种渐入佳境的状态。

确实,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六堡茶品鉴价值、消费口味会发生变化,六堡茶产品也在不断地发展中,作为六堡茶的正味以及其参考的标杆茶,也应是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下的标杆,而且,应随着大众消费口味的变化而不断修正、完善。

生活从茶楼开始


[摘要说明]生活从茶楼开始

最早被坐落于淀山湖畔的朱家角所吸引,是一幅“诗·庙·桥”三景的照片。这幅取名“泰安胜景”的照片,选景独特且富有诗意,曾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国外元首。一个古镇建在水边,在江南是常事;一个古镇活在繁荣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市边上,则为罕事。

据史料记载,朱家角在宋、元时已形成集市,名“朱家村”。由于贯穿全村的漕港河水运方便,遂商业日盛,烟火千家。至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1619年)正式建镇,名“珠街阁”,又称“珠溪”。到明末清初,朱家角米业突起,带动了百业兴旺,“长街三里,店铺千家”,老店名店林立,南北百货各业齐全,于是便又有了“三泾(朱泾、枫泾、泗泾)不如一角(朱家角)”之说。

在古镇的老街上行走,我时常碰到前来采风的作家和前来写生的画家,他们问我:“朱家角最美的风景在哪里?”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在那皮包水的地方。”“噢,你说的是茶馆。”对,建在河畔的茶馆,风景最美,味道最浓。

在朱家角,茶馆被称为“百口衙门”,它们大都开在沿河滩,你想听听小道消息吗?你想寻个人问个事儿吗?最好的方法就是上茶馆。

位于北大街闹市的“俱乐部茶馆”,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这是青浦区内最大、最有名气的一家百年老茶馆。久居朱家角的人都熟悉,那是一家三开间门面的二层楼房,底层原为浴室,东门面有老虎灶,专供镇上居民泡水和楼上茶客喝茶。沿中门扶梯抬级而上,二楼是一间颇大的茶室,面积之大,雄居江南茶室之首。这儿是过往游客和本地居民赏景、歇脚、聊天的好地方。二楼茶馆的前后厅堂可摆40多张八仙桌,常有许多评弹名家应邀演唱,从早到晚,茶客盈门。楼下除有老虎灶泡水外,还有闻名古镇的金根师傅做的生煎、小笼、蟹壳黄等茶食点心,百吃不厌。提篮小卖川流不息于茶座之间,别有一番风味。

茶馆下原是200平方米的浴室,设有80个座位。助浴、搓背、修脚等服务十分到位。如此安排倒是十分有趣,上午楼上“皮包水”,下午楼下“水包皮”,将一天的市井生活安排得十分充盈、惬意。如今,楼下的浴室因不适应洗浴新潮而搬迁,烧了百年的老虎灶也已被用电烧水的锅炉所代替,可江南老茶馆所特有的韵味,随着“新市镇建设”的快捷节奏和“宜居环境”的合力打造,依然存在于人们的记忆和现实生活中。

“俱乐部茶楼”的楼上依然是几十桌一溜排的老式茶座,八仙桌,长条凳。每天,朱家角这个老镇的序幕就从茶馆拉开。早晨5点,这里就开始供应一元钱一(壶)杯的“大众茶”,可以让你喝个饱。在朦朦胧胧的晨雾里,一个个熟悉的身影悄然而至。前后不过一个小时,偌大的茶楼就会人声鼎沸。壶对壶,盅对盅,有光喝茶的,有喝茶伴大饼油条的,有一边喝茶一边嗑瓜子、嚼青豆的,有跷起脚说新闻的,有捋些袖骂山门的,说到动情处,还会夹杂几句粗话。这样的市井小景让人无法不印象深刻。当地人都说,凡是有这种茶楼情结的中老年人,每天的生活都是从茶楼开始的。

茶馆的早晨是属于古镇上的中老年人的,茶馆的下午则是属于远道而来的游客的。位于古镇东井街的阿婆茶楼,是个颇有传奇色彩的地方,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两层的茶楼临江并设有独立码头,“回”字形的楼身,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是一座典型的明清建筑。因为地处黄金水道漕港河和西井巷汇集之处,它也成为由东北入口进入古镇看到的第一处景观。解放战争时期,阿婆茶楼是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的连部。1993年新春之际,迟浩田上将视察朱家角镇时,还曾旧地重游,感慨万分并欣然题词:“古镇展新姿,振兴朱家角”。

总占地700平方米,设有近200个座位的这个小小茶楼,近年因有诸多名人的相继来访,而春风得意。2001年10月19日下午,普京夫人及随从光临阿婆茶楼,在翻译、导游的介绍和解说下,开始品茶,赏景。他们抚摸着紫砂壶杯,喝着茶水,尝着茶点,观赏着阁楼外的漕港河景致。通过翻译,茶楼的“阿庆嫂”们才知道,普京夫人对这一切欣然称好,赞叹不已。普京夫人临走前还吩咐随从带些茶叶和茶点回去。普京夫人出了茶楼还拍照留念,屡屡回头凝望黄昏夕阳中的阿婆茶楼,似乎要将这座雅致的茶楼,连同余晖中的古镇留在心里。

2002年3月19日,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携夫人王冶坪光临阿婆茶楼,一边品茶,一边与茶楼的服务人员亲切交流。王冶坪更是对茶楼的茶点熏豆和豆腐干赞不绝口,临行时还让警卫打包带走了一份。2005年9月27日,台湾知名学者、作家李敖结束了在大陆的3场演讲,原定上午10点钟回母校市东中学,但是率性的李敖却在朱家角欣赏起了水乡初秋。置身这样的江南水乡,李敖显得很高兴,一路去了藏书楼,坐了游船,又在阿婆茶楼里喝了水乡特有的香茶,还不忘吃上几个朱家角的小粽子和串串豆腐干,摸出钱包在古镇买了一幅古画。同年10月25日,连战与夫人也是坐在阿婆茶楼的雅座上,面对对岸的圆津禅院,一边品尝龙井香茗,一边欣赏水乡美景。茶馆四周挂着清代翰林的匾额,满室飘逸香,及眼溢雅韵,连战看着匾额频频点头,对大陆发扬光大传统文化感触良深。

前不久,茶楼的翰林匾额博物馆成立,更是为喝茶要品味、赏景要情调找到了最佳的节点和诠释。这个在中国旅游景点设立的首个主题博物馆,现藏有匾额1060方,其中清代状元匾30方,宰相匾33方,分别占清状元总数的26%和清宰相(汉)总数的28%。如今,到这个自喻为古镇最高雅的茶楼喝阿婆茶,已经成为许多国内外游客在朱家角的第一选择。(

懂茶,从重点开始


喝茶,是一种生活方式。

有些人提及茶总是小心地说:自己不懂,即便是喝茶,也是随便喝喝。

很多人喝了那么多茶,面对茶的类别,还是一知半解,比如六大基本茶类:绿茶、白茶、黄茶、乌龙、红茶、黑茶,下面小编告诉你中国茶知识,建议收藏哦~

1.发酵篇

六大茶类的划分基础是在制作中,由茶叶发酵的不同程度决定的。

发酵程度同时影响着茶的口感和功效,这就是为什么你要了解它的原因所在。

发酵程度越高的茶,茶性更温和,比如红茶、黑茶;相反,不发酵或是轻度发酵的茶,茶性微寒,适合降火去燥,但脾胃较弱的人应适量。

2.品类篇

绿茶:叶绿汤清,清香、醇美、鲜爽

白茶:色白隐绿,汤色黄白,清香甘美

黄茶:叶黄汤黄、金黄明亮,甘香醇爽

青茶:也叫乌龙茶,青绿金黄,清香醇厚

红茶:香高色艳味浓,叶红汤红,浓厚甘醇

黑茶:茶色粗大黑褐、口感陈香醇厚

口感不重要,最重要是亲自体验,才能感受茶的美妙有趣之处。

3.冲泡篇

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茶性,顺应茶性泡出来的茶,才能最大发挥茶的口感、香气、汤色。

六大茶的冲泡方式多种多样,没有特定的冲泡手法,别人告诉你的方式不见得适合你自己,只要你自己喜欢就好。

4.储存篇

虽然是干茶,为了保持茶叶的活性和口感,储存起来也是稍稍需要讲究一些。

茶叶储存三大原则:干燥、避光、密封。

绿茶、黄茶:密封后,放冰箱冷藏

白茶、乌龙茶:常温密封保存;长时间不喝,放冰箱冷藏

红茶:常温密封保存,切记防潮

黑茶:常温保存,阴凉通风、切记日晒

5.功效篇

绿茶——六大茶类之首

零发酵,茶多酚最多。

性微寒,微苦,回甘。

清热祛燥,提神醒脑。

不适合肠胃较弱的人群。

白茶——茶中珍品

轻度发酵,茶性清凉。

滋味清淡、回甘。

富含茶多糖,适合降糖需求人群。

黄茶——中国独有茶类

汤色杏黄清澈。

轻微发酵,口感清爽香醇。

富含茶多酚等。

提神醒脑,消食化滞。

乌龙——绿叶镶红边

又叫青茶,属半发酵茶。

绿茶和红茶之和,

提神醒脑,不宜空腹饮用。

红茶——世界人民最爱

茶性温润,口感甜醇,

提神消疲,生津清热。

黑茶——红、浓、陈、醇

后发酵茶类,微生物发酵。

香气独特,口感醇厚。

改善肠道环境,调节脂肪代谢。

茶,不是功课,不是束缚,不是只有“懂”的人才有资格爱茶。

茶文化博大精深,每一种茶,都有自己的特性,宛如芸芸众生,有谁敢说:能看懂每一个人?懂茶?不懂茶?有那么重要么?

其实懂不懂茶,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喝茶。

“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一款茶入了手,多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尝试。喝什么茶也不重要,适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

茶在手,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于尘世偷来闲暇时间,不乏人生之乐趣。都说,“茶品可清心”,那么喝茶时,把身份放一边,把虚荣放一边,把贪欲放一边,“心清可品茶”。

以平常之心,喝盏中清茶,尝惬意时光。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喝茶,真的,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不同季节或一日之中不同的时间,对应着不同的茶或茶道具,像极了生命中或凉或暖的时光。

不同的是,生命中的平淡时光占大多数,而心静下来,茶里,却总有滋味。

细说红茶:正山小种


小种红茶是中国红茶始祖,也是世界红茶始祖。始创于17世纪初期,发祥于福建崇安桐木关(今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桐木村)是由民间药用发展而来,初名不显,是福建省特产,它有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之分。正山小种产于星村桐木称桐木关小种或星村小种,邵武、光泽、政和、坦洋、东北岭、屏南、古田、沙县及江西铅山等地仿照小种制法的小种质地较差,统称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有的将低级红茶烟制成小种工夫,称烟小种亦称假小种。

至于人工小种有坦洋小种、政和小种、邵武小种、古田小种、东北岭小种等,现人工小种市场已被淘汰,惟正山小种历百年不衰,在市场独树一帜,故正山小种又称“星村小种,”以区别武夷山区以外所产的小种。

正山小种外形条索肥实,色泽乌润,泡水后汤色红浓,香气高长带松烟香,滋味醇厚,带有桂圆(福建特产水果)汤味,加入牛奶,茶香味不减,形成糖浆状奶茶,液色更为绚丽,备受欧洲特别英国皇室青睐。

日本红茶泡饮专家高野健次,对武夷山正山小种这样评价的:“拉普山(武夷山)小种红茶以福建省为大本营,茶叶呈黑色,叶片较大,只经过轻度的揉捻,气味乍闻之下近似征露丸(日本一种茶名),实际上这个味道是用松木当燃料去烘干茶叶时所得到的薰香,而在烘干后再次进行干燥,就完成了所谓拉普山小种的制作。当您在自行调制时,可以在印度或是锡兰茶里面加入少许的拉普山小种,您就能享受到它独特的“气味”。

为什么叫正山小种红茶?

答:“正山小种”红茶一词在欧洲最早称武夷BOHEA,就是现在所说的武夷地名的谐音,在欧洲(英国)它是中国茶的象征,后因贸易繁荣,当地人为区别其它假冒的小种红茶(人工小种或烟小种)扰乱市场,故取名为“正山小种”,“正山”指的是桐木及与桐木周边相同海拔;相同地域;用相同一种传统工艺制作;品质相同,独具桂圆汤味的统称“正山小种”,“正山”既指正确正宗的意义,而“小种”是指其茶树品种为小叶种,且产地地域及产量受地域的小气候所限之意;故“正山小种”又称“桐木关小种”“星村小种”

何谓“正山小种”与“外山小种”?

答:正山小种红茶原产地就在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一带。据《中国茶经》介绍,正山小种之“正山”,乃表明是真正的“高山地区所产”之意,原凡是武夷山中所产的茶,均称作正山。而武夷山附近或者其他地区所产的茶称外山(人工工夫烟小种),因此桂圆味的正山小种在市场独树一帜,故正山小种又称“星村小种。和桐木小种”以区别武夷山以外所产之小种。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制定的《原产地保护标记管理规定》正山小种的原产地初步界定范围为东经117°38 ′6′ ′~ 117° 44 ′ 30′ ′北纬27 °41′ 35′′ ~27 ° 49 ′00′′。方圆50平方公里,东至麻栗,西至挂墩,南至皮坑,古王坑,北至桐木关。

正山小种品质特征

当地传统的菜茶群体品种,经传统工艺制作,独具特有高山韵和桂圆干香味的红茶品种。它依靠感官指标的不同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

烟正山小种红茶是正山小种红茶原料经过松茗薰焙后,形成正山小种红茶特有一股浓醇的松茗香和桂圆干香,二三泡后具桂圆汤味,称烟正山小种。而其它各县市仿小种制法所产的毛茶及工夫红茶,参照烟正山小种的熏焙工艺,熏制而成具有松茗香,均称为烟小种,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烟小种根据产品质量与不同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这三个等级。

从外形看它们条行状实,紧结,匀整洁净,色泽乌黑油润,干闻具有特殊的松脂香和桂圆干香。

从内质看,具有特有的高山韵和桂圆干味,而且它耐冲泡,四五泡后各种特征仍然明显;它的汤色橙红,明亮,清澈,滋味醇厚,甘滑爽口,不苦不涩,回甘持久,无论清饮或加糖加奶饮用都很适宜;尤其烟正山小种红茶汤中加入纯牛奶和糖后,香气十分独特,口感极其迷人,它还具有耐储藏的特点,在常温条件下,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品质能保持不变,滋味反而更加醇厚,松香味反而更纯爽。

正山小种制作工序

正山小种的制作工艺是比较复杂的,它分为初制工序和精制工序。

1、初制工序:

茶青—萎凋—揉捻—发酵—过红锅—复揉—熏焙—复火—毛茶。

萎凋:小种红茶的萎凋有日光萎凋与加温萎凋二种方法。桐木关一带在揉茶季节时雨水较多,晴天较少,一般都采用室内加温萎凋。加温萎凋都在初制茶厂的“青楼”进行。“青楼”共有三层,二、三层只架设横档,上铺竹席,竹席上铺茶青;最底层用于熏焙经复揉过的茶坯,它通过底层烟道与室外的柴灶相连。在灶外烧松柴明火时,其热气进入底层,在焙干茶坯时,利用其余热使二三楼的茶青加温而萎凋。日光萎凋在晴天室外进行。其方法是在空地上铺上竹席,将鲜叶均匀撤在青席上,在阳光作用下萎凋。

揉捻:茶青适度萎凋后即可进行揉捻。早期的揉捻用人工揉至茶条紧卷,茶汗溢出。现均改用揉茶机进行。

发酵:小种红茶采用热发酵的方法,将揉捻适度的茶坯置于竹篓内压紧,上盖布或厚布。茶坯在自身酶的作用下发酵,经过一定时间后当茶坯呈红褐色,并带有清香味,即可取出过红锅。

过红锅:这是小种红茶的特有工序,过红锅的作用在于停滞酶的作用,停止发酵,以保持小种红茶的香气甜纯,茶汤红亮,滋味浓厚。其方法是当铁锅温度达到要求时投入发酵叶,用双手翻炒。这项炒制技术要求较严,过长则失水过多容易产生焦叶,过短则达不到提高香气增浓滋味的目的。

复揉:经炒锅后的茶坯,必须复揉,使回松的茶条紧缩。方法是下锅后的茶坯即趁热放入揉茶机内,待茶条紧结即可。

熏焙:将复揉后的茶坯抖散摊在竹筛上,放进“青楼”的底层吊架上,在室外灶膛烧松柴明火,让热气导入“青楼” 底层,茶坯在干燥的过程中不断吸附松香,使小种红茶带有独特的松脂香味。

复火:烘干的茶叶经筛分拣去粗大叶片,粗老茶梗后,再置于焙笼上,再用松柴烘焙,以增进小种红茶特殊的香味。

经过以上工序的茶叶便是正山小种红茶的初制毛茶。

2、精制工序:

定级归堆—毛茶大堆--(走水焙)--筛分—风选—拣制—烘焙—匀堆—装箱—成品。

定级分堆:毛茶进厂时,便对毛茶按等级分堆存放,以便于结合产地、季节、外形内质,及往年的拼配标准进行拼配。

毛茶大堆:把定级分堆的毛茶按拼配的比例归堆,使茶品的质量能保持一致。

走水焙:在归堆的过程中,各路茶品含水率并不一致,部分茶叶还会返潮,或含水率偏高,需要进行烘焙,使含水率归于一致便于加工。

筛分:通过筛制过程整理外形去掉梗片,保留符合同级外形的条索和净度的茶叶。小种红茶的筛制方法有:平圆、抖筛、切断、捞筛、飘筛、风选。小种红茶的加工筛路可分:本身、园身、轻身、碎茶、片茶5路。

风选:将筛分后的茶叶再经过风扇,利用风力将片茶分离出去,留下等级内的茶。

拣剔:把经风扇过风后仍吹不掉的茶梗,外形不合格的以及非茶类物质拣剔出来,使其外形整齐美观,符合同级净度要求,拣剔有机拣和手拣。一般先通过机械拣剔处理,尽量减轻手工的压力,再手工拣剔才能保证外形净度色泽要求,做到茶叶不含非茶类夹杂物,保证品质安全卫生。

烘焙:经过筛分,风选工序以后的红茶会吸水,使茶叶含水率过高,需要再烘焙,使其含水率符合要求。

干燥熏焙:生产烟正山小种红茶还需要在上述工序完成后加上一道松香熏制工序。成品的烟正山小种要求更加浓醇持久的松香味(桂圆干香味),因此在最后干燥烘焙过程中要增加松香熏工序,让在干燥的茶叶吸附。经熏焙的正山小种红茶有一般浓醇的松香味(桂圆干味),外形条索乌黑油润。

匀堆:经筛制,拣剔后各路茶叶经烘焙或加烟足干形成的半成品,要按一定比例拼配小样,测水量,对照审评标准并作调整,使其外形,内质符合本级标准,之后再按小样比例进行匀堆。

装箱:经匀堆后鉴定各项因子符合要求后,即将成品装箱完成正山小种红茶精制的整个过程。

正山小种饮用方法

答:首先建议使用它适于用大壶或大杯冲泡(就如北京的大碗茶),这样会更好的保持它的香味和滋味,有些茶待茶汤冷后会出现苦味或涩感,而正山小种茶汤冷后确会有甜味润口,且耐泡再浓也不苦的特点。

用红茶茶壶茶杯组泡,杯子选用白瓷杯。

如果确实要采用工夫泡法也可,最起码要用瓷类别的盖碗不能用紫砂壶冲泡的。即将5-10克红茶放入白瓷杯中,然后冲入沸水,先闻其香,再观其香,然后品味。

一杯茶叶通常可冲泡很多次(与乌龙茶的工夫泡法基本相同)。这种饮法,需要饮茶人在“品”字上下功夫,缓缓斟饮,细细品啜,在徐徐体味和欣赏之中,吃出茶的醇味,领会饮茶真趣,使自已心情欢愉,超然自得,获得精神上的升华。

正山小种可以陈放吗?

答:正山小种红茶保管很简单易,只要常规常温密封保存既可。因为其是全发酵茶,一般存放一,两年后松烟味进一步转换为干果香,滋味变得更加醇厚而甘甜。

品茶,从真实感受开始


喝茶是平常事,喝法也很多,从简单的在大杯子热水中扔一把茶叶,到宗教仪式般的日本茶道,各适其适。

这几年中国大陆茶风渐起,讲究“品茶”的人越来越多。“一杯为品,两杯解渴,三杯是饮牛”的说法广泛流传。又有各路高人出没于网络世界,评茶论道,玄妙难测。于是有一些喝茶的朋友诚惶诚恐,表示自己不懂品茶。

而我认为,只要愿意,每一个人都懂得品茶。

品茶,我认为就是用心去感受,尊重、相信自己的真实感受,提升自己的感受能力。

用茶壶冲泡、小杯品饮的清茶比较普遍,这里就以之为例来说明怎样品茶。

静下心来,调动自己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去感受茶的色、香、味、口感。有机会的话,在冲泡之前,可以感受一下干茶的形状、色泽、香气;在冲泡之后,可以看看冲泡过之后的茶底形状、色泽。如果没机会,这两者暂时省略也没问题,品饮的主体在茶汤。

不同茶的茶汤颜色不同,淡黄、淡绿到深红乃至褐色都有,但相同的一点是,好的茶汤是清澈的,如果浑浊,则是品质较差的茶。

茶的香气也有多种,花香、果香、栗香、木香、陈香、药香等等,有种种细微差别。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知道“兰花香”是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那么他就无法判断某个茶的香气是不是兰花香。因此对于普通的喝茶人来说,不必去纠结于“那是一种什么香”。如果某个茶的香气让你感觉舒服,就好好享受一下;如果不舒服,就不闻甚至不喝就可以了。有些不法商人可能会在茶中添加各种香精,一般来讲,那种添加剂的香气闻起来会让人感觉“不自然”,一开始明白这点就可以,喝的茶稍微多点,都能感觉到哪种才是茶的真香。

茶是用来喝的,所以滋味、口感对于品茶来说就是最重要的了。茶的滋味也有多种,有浓淡之分甘苦之别,但不管浓淡甘苦,最关键的是要纯正。如果一个茶汤让你感觉味道“杂”,那么这个茶就不是好品质的茶。茶的口感,是指其滑、顺、涩、清、爽、柔、粗等感觉,一般滋味纯正的茶口感都比较好,滋味杂的茶,就有一种“粗”的感觉。这里要特别提一下的是“苦涩”,一般乌龙茶入口都会有苦涩的感觉,但喝习惯了的人,会喜欢这种苦涩,因为苦后能回甘,涩后能生津,这都是茶的迷人之处。

再投入一点,还可以调动听觉,听听水烧开的声音,注水、出汤的声音,不过这不是重点。如果喝茶时有合适的音乐,用心听,会让喝茶的感觉更加美妙。

如果再投入一点,可以激发一下美好的记忆,或者发挥一下丰富的想象,这就是品茶由感性的物质层面提升到灵性的精神层面了。

这就是品茶,充分调动以味觉为中心的感觉系统。

关于品茶的说法很多,也很乱,因此,还是先回到最根本的地方——自己的感受,要尊重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的感受,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开始。

但是,也不要满足于自己最初的感受。有一种很流行但也很不负责任的说法,说“适合自己的茶就是好茶”。与那些高深莫测的品茶玄理相反,这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品茶,是必须而且可以通过学习、实践不断提高层次的。了解茶的种类、制作工艺,了解冲茶的技巧,喝不同种类、不同特点的茶等等,这些,都能够提升对茶的感受能力。慢慢地,把所谓的“适者为好”转变为“识者为好”。

品茶也如同品自己,当你端起茶轻茗入口,芳香馥郁,清新透体之时,时此时的你是否也在品味你自己呢?

鉴红茶、泡红茶:正山小种


辨茶不外行:正山小种红茶是指始制于18世纪后期,在福建省崇安(现在的武夷山市)、建阳、光泽三市县的熏烟红茶。正山小种红茶的工艺特点是用松烟熏制,国际上称之为拉普山小种红茶,深受英、德、荷兰、瑞典等欧洲国家喜爱。

赏茶:观赏干茶外形。

温壶:先温壶,目的是使稍后泡茶时不致冷热悬殊。

温公道杯:将温壶的水温烫公道杯。

温杯:将温公道杯的水温烫品茗杯。

倒水:将温烫品茗杯的水倒入水盂里。

投茶:将正山小种(3-5克)拨入茶壶中。

冲茶:将水沿壶边缘冲入壶。

出汤:将泡好的茶汤倒入公道杯。

控汤:将瓷壶中的茶汤控尽。

分茶:茶汤分入品茗杯至七分满。

茶巾擦拭:用茶巾擦拭公道杯底部。

品茶:将冲泡好的红茶请客人品饮。

泡茶不露怯

1.沏泡时,要泡上2~3分钟,不要冲水后马上出汤。

2.在每一次泡茶过后,要将茶汤控干净,以免影响下一泡的茶汤口感。3.这是清饮的泡茶方法,与冲泡乌龙茶、黑茶没有太大的不同。

茶事链接:

红茶的源头在中国。中国红茶发源于福建武夷山一带。红茶自18世纪后期出现,之后逐渐畅销于国际市场,1875年安徽人余干臣从福建回乡经商,见红茶销路好、产量低,就开始仿制闽红(福建红茶),第二年在祁门等地扩大生产,以安徽绿茶原料“绿改红”,大批量生产红茶,1915年,祁红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自此,红茶全面走向世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