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藏着一个关于人类健康的秘密!

发布时间 : 2019-11-16
一个球的茶叶 茶多酚禁忌 茶叶茶多酚

一个球的茶叶。

无论是制茶人还是喝茶人,都认为茶多酚是一个很“牛”的存在。但究竟该如何理解它?

清除自由基很必要

2013年我在台湾考察,一张贴在当地某茶庄里的广告画给了我很大触动,上面写道:志玲姐姐说,茶可以清除自由基。

不知大家发现没,当我们提及茶,总会罗列出茶的很多功能,茶多酚作为现代健康的核心因子,其最大的意义是具备抗氧化性,它相当于人体保鲜剂,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清除自由基。

何为自由基?

当一个稳定的原子或基团,在外力作用下原有结构会被打破,导致缺少电子,于是自由基产生了。一个缺少电子的原子相当于一个单身青年,他需要马上寻找能与他结合的另一半。自由基十分活跃,容易和其他物质进行反应,目的则是偷一个电子过来保持自身平衡,结果就是其他分子遭到破坏。

正常情况下,自由基可以给一些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基础,在封闭的细胞中活动时,如果超量且不受控制,就会造成生命秩序紊乱,带来危害。

食物的氧化、化学的污染、辐射、吸收臭氧、失眠、情绪起伏等,都容易让人产生自由基。自由基数量庞大,每天有数十万自由基向人体进攻约三千次;在自由基作用下,人体每天会产生两千到三千癌细胞,所以可见清除自由基多么重要。

在自由基的作用下,如果发生基因突变,很容易产生癌症息肉肌瘤;如果是脂质过氧化,会造成心梗脑梗;如果是胰B细胞损伤,则容易产生糖尿病。

茶多酚究竟多厉害

儿茶素是茶多酚的核心物质,其包含的EGCG是抗氧化能手,是维生素E抗氧化功能的18倍,维生素E是维生素C抗氧化功能的5倍以上。

两杯300毫升绿茶的抗氧化性=12杯白葡萄酒/5个洋葱/4个苹果/7杯橙汁/12杯啤酒/525克黑加仑/一杯半红葡萄酒。所以,绿茶是健康饮品排行第一,当之无愧。

在“新健康说”中,我把健康管理方法分为四级:最底层是日常饮食管理,往上一层是食物干预,然后是药物干预,最顶层是手术干预。茶属于日常饮食管理,提取出的茶多酚属于食物干预。事实上,这两种是最安全的健康管理方法;后两种虽然可以和疾病进行最有利的对抗,但是对自身系统性的破坏也最大。

癌症有三阶段:启动阶段、促进阶段、进展阶段。对抗癌症,最好利用日常饮食管理和食物干预把它消灭在启动阶段;如果到了促进阶段、进展阶段,就只好用药物干预和手术干预了。

所以,美国医学基金会主席说,茶多酚将是21世纪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效果的化合物。对于生活在压力中的现代人而言,既要保持心身健康,也要保持身体机能正常代谢,清除自由基,达到身体保鲜。

茶多酚的健康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是一个高雅的秘密


茶道大师们秉承这样的信念,只有将艺术融合贯穿于生活,真正的艺术鉴赏才有可能。因此他们力求将在茶室中习得的高度优雅来规范自己的日常生活,在任何场合,他们都保持精神上的平静;他们的谈吐永远不会干扰周围的和谐。服装的剪裁与颜色,举止与步态都表露出艺术的人格。

凡此种种都是不能轻视的事情,因为一个人只有使自己美,才有资格去接近美。因此茶道大师们努力使自己成为艺术,而非艺术家。这就是美至上主义的禅。完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决意去认识。

茶的仪式是即兴剧,它的情节由茶、花和绘画交织而成。没有一点多余的色彩混杂茶室的色调,没有一点不协调的声音打破事物的节奏,没有一个无谓的动作闯入这里的和谐,没有一个词汇扰乱四周的统一,一切行动都进行得单纯而自然—这就是茶的仪式的目的。

茶不像葡萄酒那么傲慢,也没有咖啡那么自我,更没有可可那样故作天真。如果一个人不能领悟人生亦庄亦谐的微妙意味,我们说他“没有茶气”;而对无视人间悲苦,听凭感情冲动恣意放浪的唯美主义者,我们会责备他“茶气太盛”。

茶,初为药用,后渐成饮品。在8世纪的中国,饮茶作为雅趣而进入诗歌领域。15世纪的日本把饮茶尊崇为一种审美的宗教,即茶道。茶道是对尘世琐事中隐藏之美的崇拜,它教导纯粹与和谐,人际敬爱的奥秘,社会秩序的浪漫精神。茶道本质上是对不完美的崇拜,是在人生宿命的诸多不可能中试图完成可能的一种温良的希图。

茶的哲学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美学,因为它同时也表达了伦理和信仰,我们对人类和自然的整体观念。它是卫生学的,因为它要求洁净;它也是经济学的,因为它教导在单纯质朴而不是复杂奢华中寻求安慰。它是精神几何学的,因为它界定我们在宇宙中的定位。它把所有的信徒都变成了品味的贵族,由此代表了真正的东方的民主精神。

茉莉花的背后,其实藏着一个黑暗的真相!


每年7-8月份,就到了茉莉花开的季节,也正是制作茉莉花茶的季节。

关于茉莉花茶,给人最直接的印象,莫过于“香”,而且香得十分直接。这种香味,大俗大雅,因人而异,有的人觉得low,有的人却十分的喜爱。

茉莉花茶,只闻其香不见花

茉莉花茶的香气是它最迷人的地方,我们在品茶的过程中,闻香是一个关键的步骤,是判断这款茶好不好的指标之一。

闻香是通过嗅觉这个在人体所有感觉中最为神秘的部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我们能够轻易辨识出气味,却很难描述气味本身;在形容香气的时候,我们往往是在描述一些和它相关的感受和记忆。所以人,到底是如何去感受气味的呢?

香气的感知——嗅觉

人感知香气由嗅觉来完成,它由两种感觉系统参与,即嗅神经系统和鼻三叉神经系统。嗅觉和味觉会整合和互相作用,嗅觉是外激素通讯实现的前提,它是一种远感,有的味道很远也可以闻到;相比之下,味觉是一种近感,通过味觉器官来感受。

嗅觉的作用机制,是空气中的香气分子先与空气结合,形成气味受体,气味受体回旋进入鼻腔隔膜处,嗅觉受体细胞被激活,发出电信号。电信号在嗅小球中传导,最终被大脑中的嗅觉区域神经所感知,并保存成某种记忆模式。

所以在喝茶的圈子里,会闻香的人是很厉害的。而这种能力,一个是看他的捕捉器怎么样,就是嗅神经是不是敏感;还有就是考验他的记忆力是否强大,记忆力好的人,能够很好地记住并且区分开各种香气。

不过嗅觉除了靠先天敏感,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练习来强化的。

花香的秘密——吲哚

说回到茉莉花茶,我们评价茉莉花茶的时候,会用到一个词:鲜灵度,个人形容就是一种活泼少女的感觉~而茉莉花鲜灵香气的秘密,其实

茶汤“回甘”的秘密,一个公式搞定!


一直觉得,茶是一种很生活又很文雅的饮品。

有人拿它解渴,一碗一碗地喝;也有人拿它怡情,一口一口地品。

茶喝得愈多,对茶愈是好奇。好奇它每一道茶味的形成,以及那入口后由涩转甜的“回甘”。

茶汤滋味的形成

茶汤的滋味是一种多味的协调综合体。茶叶呈味物质主要是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等)、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类、有机酸、水溶性蛋白质及芳香油等物质。

六大茶类滋味各不相同,就是因为这些物质的种类、含量及比例的不同。茶汤的四种主要滋味及对应的呈味成分如下图所示:

1.什么是“回甘”?

人其实是一种很懒惰的动物,会本能地选择能让自己获得愉悦感的事物,甜味是其中之一。

茶本是苦的,苦味的茶能得到人们的青睐流传至今,其秘诀在于它的“苦尽甘来”。

回甘,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茶汤入口后,由初尝的苦味逐渐转甜,并以甜味结束的独特口感。

入口之后,滋味能呈现如此丰富的反差与对比,给味蕾带来冲击与享受,这是茶独特的魅力。

2.茶为什么会“回甘”?

对于喝茶回甘的原理,说法很多,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定论。比较主流的观点有涩感转化和对比效应两种:

涩感转化说

浙江大学茶学系副主任王岳飞教授在《茶文化与茶健康》一书中指出,茶叶中的茶多酚可以跟蛋白质结合,在口腔内形成一层膜,口腔局部肌肉收缩,从而产生苦涩感。过了一会儿这层膜会破裂,而后口腔局部肌肉开始恢复,收敛性转化,于是呈现出回甘生津的感觉。

简单来说就是,茶多酚和蛋白质结合作用,使苦涩转化为甜味。

对比效应说

McBurney和Bartoshuk教授于1979年发表的《不同口感品质与刺激物相互关系》一文中认为,苦和甜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吃了苦味的东西再喝水会发现水会有些甜,这是一种口腔错觉,也就是对比效应。

也就是说,茶的回甘是一种在苦味冲击下的口腔错觉。

3.引起“回甘”的物质有哪些?

茶中引起回甘的物质很多,要仔细解释的话需要复杂的科学实验和长篇分析,我们姑且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看一下:

36%+4%+4%+3%+3.5%=一次耐人寻味的回甘。

36%茶多酚

多酚类物质在茶鲜叶中含量高达18%-36%,呈现苦味和涩味,因此茶有“不苦不涩不是茶”的说法。但同时,茶多酚的含量与茶汤回甘强度呈现显著正相关,甚至有些茶苦味越盛,回甘越浓。

4%黄酮

黄酮是茶多酚的一种。黄酮的味觉表现十分特殊,刚入口时呈苦涩味,一段时间后呈现自然甜味。食用生橄榄会有先苦后甜的现象也是因为黄酮。

4%氨基酸

氨基酸是构成茶叶鲜爽的主要成分,含量约占总量1%-4%,春茶中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季节,因此春茶的鲜味和回甘都更为悠长。

3%有机酸

有机酸,在茶中约占总量的3%,且在制茶过程中含量还会增加。有机酸通过刺激唾液腺的分泌,让人喝茶时有生津回甘之感。

3.5%糖类

绿茶中,多糖类占了总量的3.5%,它们名为糖却不甜,而是靠它一定的粘度在口腔滞留,通过唾液里的唾液淀粉酶催化成麦芽糖。催化过程产生的时间差,造成了先苦后甜的回甘效应。

“回甘”是茶耐人寻味的一种魅力,但并不是判断茶叶好与坏的绝对依据。茶品不同,回甘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也不一样。

茶之味充满了复杂性与神秘性,我们静静享受它这份美就好。

关于茶的15个说法,真相只有一个!


1、头泡茶的泡沫有害?

真相:假的

解释:泡头泡茶的时候,通常水面常会浮着“泡沫”,有人误以为是“脏东西”。其实,那层泡沫不仅没有害处,反而对人体有好处,里面含有“茶皂素”。经科学家证实,这种元素具有抗氧化、抗菌消炎的作用。古人可把这泡沫当成了精华宝贝,如杜育诗云:“焕如积雪,晔若春敷”。

2、浓茶解酒

真相:假的

解释:有人喝醉了,靠喝茶“醒酒”,这种做法取不得。茶有刺激神经中枢的作用,酒后喝浓茶会令人更兴奋,加重心脏的负担。喝了茶水,加速排尿,使酒精的毒醛分解未充分就排出肾脏,对肾刺激强烈具有危害性。

所以,不管“走心”还是“走肾”,对心脏、肾功能不是太好的茶友来说,切忌酒后饮茶,尤其是浓茶。对身体指标健康的人来说,可饮少量浓茶,或是用多吃水果的方式缓解醉酒症状。

3、“纯料”的普洱完全没有经过拼配?

真相:假的

解释:什么叫“纯料”的普洱茶?这是指由同一座山的同一季节的茶叶制作而成。而“拼配”的概念包括六个方面:季节的拼配、年份的拼配、等级的拼配、茶种的拼配、茶山的拼配、发酵度的拼配。

同一座山、同一季节,就占了占普洱茶拼配技术中的两项。所以,不能简单认为“纯料”的普洱茶完全没有经过拼配。

4、洗茶是为了洗茶尘?

真相:假的

解释:洗茶洗掉的是茶叶中不干净的灰尘吗?不是!洗茶是为了让水浸润茶叶,让茶舒展,促进茶叶成分的浸出,这样就能很快感觉到茶的滋味啦!洗茶也可以称作“醒茶”、“温差”或“润茶”。

5、老铁观音需要定期复焙?

真相:假的

解释:陈铁要定期用高火工复焙才有储存价值吗?当然不是!陈茶要是多次走火,叶底就会碳化,喝起来水感薄、空,也不是真味了。如果陈茶保存得当,是不需要再复焙的。

6、剩茶留在壶里有助于养壶?

真相:假的

解释:泡剩下的茶是不能留在壶里的,隔夜的茶会有怪怪的陈味,渗透到壶里,是对紫砂壶的破坏。而且隔夜茶和茶壶,对身体有害。

7、紫砂壶不宜泡绿茶?

真相:真的

解释:绿茶冲泡的水温比较低,基本在85度,长时间浸泡和过高的水温会破坏茶的风味,所以不建议用紫砂壶泡绿茶。如果手边只有紫砂壶,可以用壶短时间泡绿茶,立刻倒出茶汤,并且泡茶时不要盖上壶盖。

8、变色茶宠有毒?

真相:不一定

解释:会变色的茶宠是感温变色,是用树脂为原料做成的。这些茶宠被淋热水时会变得五颜六色,冷却后又恢复原色,建议只把玩,不要淋茶水在茶宠身上。茶宠的化学元素碰到茶水,遇到高温反应,容易产生毒素。

9、有要有茶毛毛都是好茶?

真相:假的

解释:“没有茶毛毛还叫好茶吗?”表因为志玲姐姐声音甜,就被她给“忽悠”了。所谓茶毛毛,也叫茶毛,是茶嫩芽尖上面细小的绒毛,它含有丰富的茶氨酸、茶多酚等有效成分,通常,它与茶鲜叶的嫩度成正比,是衡量茶鲜叶嫩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但是,茶的品质高低并非完全由茶毛毛的多少来衡量。譬如龙井,在加工过程中,有一道工序叫煇锅,煇锅的目的主要是干燥茶叶,促进茶叶香气物质的进一步形成,并磨掉茶叶表面的茶毫,塑造其独特的外形,所以并不是茶毛毛越多茶越好。

10、绿茶粉不是抹茶

真相:真的

解释:抹茶迥异于一般的绿茶粉,更不是普遍认为的茶叶粉碎物。抹茶粉是以优质新鲜绿茶为原料,经过蒸汽杀青,保持其鲜绿的亮丽色泽,用石磨碾磨、超微粉碎,经低温干燥而成。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抹茶对制作原料的质量要求较高,必须是氨基酸、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高的品种,同时要求原料中咖啡因的含量较低。而绿茶粉的制作原料以普通炒青为主,然后采用瞬间粉碎法把茶粉碎成粉末,制作工艺比抹茶要简单得多。

11、茶越新鲜越好

真相:假的

解释:新茶是指是指当年春季从茶树上采摘的头几批鲜叶加工而成的茶叶。它这在形、色、香、味上,都给人带来美妙的感受。但是,它是一把“双刃剑”。由于茶太新,多酚类、醇类等含量较多,对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多饮易诱发肠胃疾病。

此外,新茶中还含有活性较强的鞣酸、咖啡因等,过量饮用会导致神经系统高度兴奋,引发“茶醉”现象。所以,为了您的健康,可不要太贪“新”哟。

12、茶和牛奶同喝会造成骨质疏松

真相:假的

解释:一些砖家认为,茶中含有鞣酸,它与牛奶中的钙结合,降低肠道对钙的吸收,长期饮用会造成骨质疏松。其实,跟蔬菜相比,茶中含有的鞣酸并不多。

据研究,一泡茶中所含鞣酸是4-6毫克,而半杯牛奶中约含120毫克的钙。二者“合体”后,钙的损失是微乎其微的1/10。真要达到骨质疏松的量,估计你得喝上一两吨。

13、喝茶不可以代替喝水

真相:真的

解释:我们都知道,茶中含有氟,适量摄入对人体是有益的。它能帮助钙和磷在骨骼中沉积,加速骨骼生长,具有保持骨骼健康、防龋齿等功效。然而,过量摄入可能会导致氟中毒。据营养专家研究,成年人每日宜摄入氟1.5-3毫克。因此,喝茶不可以代替喝水。

14、饮茶会使血压升高

真相:假的

解释:古人云:茶为万病之药。茶不止是提神解渴,还具有抗凝促溶、调节血脂等多种保健功效。特别是茶中含有儿茶素,它可使人体中的胆固醇含量降低,血脂亦随之降低,从而使血压下降。譬如,白茶就具有良好的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的“三降”功效。因此,常饮茶可防治心血管疾病,男女老少都喝起来吧。

15、君山银针、沩山毛尖属绿茶类

真相:假的

解释:茶名很多时候会“骗人”。信阳毛尖、都匀毛尖的的确确都是绿茶,但是有时候并非所有带有“毛尖”的茶都是绿茶,沩山毛尖是黄茶。还有君山银针,听起来很“绿茶,其实它是黄茶。

再有白毫银针,它既不是黄茶,也不是绿茶,是白茶!哦,对了,还有安吉白茶,它真不是白茶,它是绿茶!(看完本条,如果你感到凌乱晕眩属正常现象,谁让中国好茶辣么多咧?!)

茶多酚与健康,你不知道的秘密!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随着茶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日益重视,茶叶的保健功能被广泛重视,饮茶的保健作用也无可替代。在亚洲进行(调查超过100,000人并为期达十年)的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每天饮用四杯或以上绿茶,能大大促进受访者的整体健康。

而茶之所以可以为我们的健康做到如此明显的功效,主要源于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你知道吗?

一片新鲜的茶叶中茶多酚约占18% ~ 36%。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儿茶素是黄烷醇类物质,是茶多酚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茶多酚的强大功效也是得益于儿茶素的存在!

那它的功效表现在哪里呢?

1、增强身体抵抗有害自由基的能力,从而提升身体的抗氧化防卫系统功能。

研究指出,绿茶中的茶多酚(尤其是其中的儿茶素),具有强力的抗氧化功能,能有效抵抗自由基,且功效远比维生素E、C及β-胡萝卜素更显著、更快捷。

2、防止细胞(包括DNA)变异,维持细胞正常运作。

国际上多项科学研究发现:茶多酚(尤其是其中的儿茶素)具有抗癌及抗突变的功能。多项实验证明其对亚硝胺类及黄曲霉素所诱发的肝癌、胃癌、皮肤癌、肺癌及食道癌有抑制作用,并可抑制被认为与癌症转移有极大关系的蛋白分解酶的活性。

3、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脂肪燃烧。

茶多酚可抑制淀粉的活性,降低碳水化合物被消化分解的速度,可避免胰岛素值的骤升,进而达到可充分燃烧堆积在体内脂肪的作用;并可减少两餐间的饥饿感,避免过食。此外,不被肠道吸收的绿茶纤维还可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4、预防X综合症

肥胖的第II型糖尿病患者,常同时伴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血中胰岛素过高等症状,并容易导致中风与心血管疾病,即称为X综合症又称为胰岛素阻挡综合症。所以,肥胖的II型糖尿病患者不但要注意控制血糖,也要控制血压和血脂,才能避免中风及心肌梗塞等并发症的发生。近期的研究指出茶多酚(尤其是其中的儿茶素成分),可降低X综合症潜在致死的病理因素。

5、白肌肤,防御紫外线

绿茶中的抗氧化剂茶多酚能保护皮肤免受自由基及紫外线伤害,进而延缓肌肤老化并避免黑色素沉淀,达到美白的效果。茶多酚更能抑制胶原蛋白酶的活性,有助于增多健康的胶原蛋白并使弹力蛋白趋于完整,让皮肤看起来更年轻。

6.预防龋齿,消除口臭。

临床试验证明,茶多酚可明显减少牙菌斑及牙周病发生率,具有预防龋齿的作用。此外,茶多酚对除去甲硫醇臭味有良好效果,因此可除去抽烟者的口臭。

饮茶温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健康问题!


茶人朋友一般都知道泡茶需要的合适水温,并根据每个茶种来区别对待,以保证最佳的冲泡质量。但很少会去关注饮茶的温度,甚至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

饮茶温度还需要什么讲究,不就是端起来吹吹气,可以入口了就喝呗,哪需要这么复杂的考量?但是如果您想做一位“细致、有心”的茶人,喝茶温度还是有许多讲究的。茶的最佳饮用温度,不但是关乎茶的滋味、有益元素的释放,还关乎您的健康。

国外:从一组数据说起

2011年9月,英国著名杂志《英国医学》刊登了一篇《饮用69℃以上茶可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的研究报道。由于杂志的权威性,这篇报道在普遍喜欢饮用红茶的欧洲引起很大的反响,而在国内却知者甚少。

研究人员在48582位居民中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饮热茶与患食道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根据筛查出的300位食道癌患者统计,他们坦言平时有定期饮用红茶的习惯,但是患食道癌风险与饮茶的数量无关,只与茶的温度有关。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饮用70℃或温度更高的茶的人群患食道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了8倍;饮用65℃~69℃茶的人群,患食道癌的风险是饮用温度低于65℃者的2倍;饮用沏好不到2分钟的茶与沏好4分钟之后的茶相比,危险高5倍。

很遗憾,这篇报告对于饮茶的最佳温度并没有给出具体答案,只是笼统地说,不能饮用超过70℃的热茶,尽量在茶水沏好4分钟后再饮用。因此,很多国内外学者在此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纷纷给出自己的研究结论,大概的温度集中62℃、60℃、56℃这三项上。总的来说,学者们一直认可,饮茶最佳的温度应该就在60℃左右。那这个答案是否就是最科学的呢?

粘膜:温度,我说了算

其实,饮茶最佳的温度的关键不是温度本身,而是食道和胃粘膜的承受能力。根据医学专家解答,食道最外侧由粘膜组成,它是一层由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膜状结构,能分泌粘液,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但是非常娇嫩,只能耐受50~60℃的温度,超过这个温度,食道的粘膜就会被烫伤,而刚刚沏好的茶水,温度高达80~90℃。

根据医学理论,粘膜一旦烫伤,为了及时修补这些损伤,食道粘膜的上皮细胞就要加快增殖。如果经常吃烫的食物,粘膜损伤尚未修复又受到烫伤,可形成浅表溃疡。反复地烫伤修复,修复烫伤,就会引起粘膜质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变成癌瘤。因此医学专家给出答案,为消除过烫食物引起的食道癌,吃饭、喝水均应不要太烫,热汤、热茶、热咖啡、热牛奶最好凉至40℃左右时饮用。

中医:茶有冷热之分

爱热茶的人,一般都会这样替自己辩解:茶只有趁热喝才能品出茶香。尤其是功夫茶流行之后,喝茶又越来越烫的趋势。暂且不论冷热对食道粘膜的刺激,茶一定要在热的时候喝才最美味么?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商榷的问题。大量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品茶时热闻香气最佳,热时饮茶最宜则并无实践经验支持。

中医对喝茶温度给出的答案是:温

温者,不热不冷,性情柔和,最适合入口。另外,根据中医理论,同样一杯茶,冷热喝出的健康效果大相径庭。冷茶入肚,不仅无清热化痰之功效,且有凉寒聚痰的副作用;热茶入肚,茶的凉性借体内“火气”而升散,使人暂时的神清气爽;而喝温茶,效果最好,体内“火气”因茶性而下降,自尿排出,最自然和健康。

结论:沏茶四分钟再喝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能没法对喝茶温度给出一个标准的数字答案,而且喝茶又因人而异。但有一点应该是非常明确的——茶最好要温着喝,最好是等沏出后4分钟再饮。喜爱茶滋味的同时,也要考虑下食道粘膜的承受。热茶是不可取的,当然冷茶也不可取,温茶最宜。

禅茶: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的智慧


禅茶:茶杯在上茶壶在下

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了法华寺,对住持释园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佩服的老师。”

释园笑笑,问:“你走南闯北十几年,真的没遇到一个好老师?”年轻人深深叹了口气说:“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我见过他们的画,有的画技还不如我呢!”释园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说着便吩咐一个小和尚拿来了笔墨纸砚。

释园说:“老僧最大的嗜好,就是爱品茗。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年轻人听了,说:“这还不容易?”于是调了一砚浓墨,铺开宣纸,寥寥数笔,就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注入到那茶杯中去。年轻人问释园:“这幅画您满意吗?”

释园微微一笑,摇了摇头。释园说:“你画得确实不错,只是茶壶和茶杯放错了位置。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杯反在茶壶之上的道理?”

释园听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茶,但你总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茶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

年轻人思忖良久,终于恍然大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