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说茶:六堡茶有生茶和熟茶之分吗?

发布时间 : 2019-11-16
白茶有生茶熟茶之分吗 黑茶六堡茶 熟茶和黑茶

【www.cy316.com - 白茶有生茶熟茶之分吗】

六堡茶作为中国黑茶中的一个重要品种,近年来在江浙地区的茶友认知度越来越高。六堡茶作为广西梧州特产,是中国著名的侨销茶,具有独特“六堡香”和“红、浓、陈、醇”的特征,因其独特多变的口感、较好的保健功效,笔者身边很多茶友开始主动找六堡茶喝。

近期在和一些喝黑茶的茶友探讨六堡茶相关问题,其中谈论最多的就是六堡茶是不是和普洱茶一样分为生茶和熟茶。笔者认为这个问题要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六堡茶加工工艺发展的历史等几个方面去分析。

一、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中的六堡茶

现行有效的六堡茶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只要有《GB_T_32719_4-2016_黑茶_第4部分:六堡茶》、《DB45_T_1114-2014_地理标志产品_六堡茶》、《DB45_T_581-2009_六堡茶》、《DB45_T_479-2008_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等。

现行国标《GB_T_32719_4-2016_黑茶_第4部分:六堡茶》中规定:“六堡茶Liupaotea选用苍梧县群体种、大中叶种及其分离、选育的品种、品系茶树[CameMasinensis(L.)0.Kuntze]的鲜叶为原料,经杀青、初揉、堆闷、复揉、干燥工艺制成毛茶,再经过筛选、拼配、汽蒸或不汽蒸、渥堆、汽蒸、压制成型或不压制成型、陈化、成品包装等工艺过程加工制成的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黑茶。”

在分类上,“根据六堡茶的制作工艺和外观形态,分为六堡茶(散茶)和六堡茶(紧压茶)。”“六堡茶(散茶)looseLiupaotea未经压制成型,保持了茶叶条索的自然形状,而且条索互不粘结的六堡茶。”“六堡茶(紧压茶)BrickLiupaotea经汽蒸和压制后成型的各种形状的六堡茶,包括松萝装紧压茶,砖茶、饼茶、沱茶、圆柱茶等对应等级的六堡茶(散茶)加工而成,或以六堡茶毛茶加工而成。”

在等级上,“六堡茶(散茶)按感官品质特征和理化指标分为特级、一级至六级共七个等级。”“六堡茶(紧压茶)按感官品质特征和理化指标分为特级、一级至六级共七个等级。”

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的六堡茶地方标准在对六堡茶定义、分类、等价划分上与国家标准在规定内容上保持一致,文字表述略有差异。

根据六堡茶国标、地标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论:1、六堡茶是黑茶。2、六堡茶必须采用苍梧县群体种、大中叶种及其分离、选育的品种、品系茶树的鲜叶为原料。不是采用国标规定树种茶叶原料制成的黑茶也不能称之为六堡茶。3、六堡茶必须经过渥堆发酵工艺进行加工。未采用渥堆发酵工艺加工的六堡农家茶或“六堡生茶”,按照新版国标只能称为六堡茶毛茶,不能称为“六堡茶”。4、陈化工艺是六堡茶生产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加工工艺。在中国七大茶类中,唯有六堡茶的现行国标将陈化工艺作为茶产品必须的生产工艺。也就是说,未经陈化工艺的毛茶不是标准意义的六堡茶,六堡茶产品必须经过陈化工艺才能出厂销售。

在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中,没有关于六堡茶生茶熟茶划分、老茶婆、六堡虫屎茶等市场热门产品和话题的相关规定。结合现行国家标准对茶叶分类的规定,我们可知:六堡茶生茶、老茶婆、六堡虫屎茶等未经渥堆发酵、陈化等六堡茶特定加工工艺制成的茶品都不属于六堡茶。其中,六堡茶生茶、老茶婆根据其制作工艺特征,作者认为应归入黄茶或绿茶。

二、六堡茶加工工艺发展简史

根据史料记载和六堡地区附近树龄在800年左右的古茶树证明,广西梧州至少在宋代就已经有了茶叶的种植和制作,当时制作的茶主要为蒸青绿茶。

清代康熙年间编修的《苍梧县志》记载:“茶产醇厚而且能够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其后,同治年间重修的《苍梧县志》中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而不变,产长行虾斗埇者名虾斗茶,色香味俱佳,唯稍薄耳。”虾斗茶的加工工艺为:杀青-头揉-热焗-二揉-特制茶釜焖蒸-去青-复烘-盖薄砂纸隔夜-翻茶-沤堆-烘至九成干-晾干。此时的杀青只要采用捞水杀青和蒸汽杀青两种方式。捞水杀青是将叶放于沸水中,使其叶软而柔。蒸汽杀青是以蒸汽进行杀青。沤堆是茶叶在潮湿环境下发酵的过程,通过热化反应破坏叶绿素,使多酚类物质缓慢氧化,糖类、蛋白质等物质发生分解。虾斗茶的沤堆工艺与现代黄茶的焖黄工艺相近。

民国时期六堡茶的加工制作工艺得到了再次提升,炒青技术进一步深化完善。1937年,《广西特产志略》载:“日间将茶摘取,放之于篮,入夜置釜中炒至极软,视茶内含粘液,略起胶时,即提取,乘其未冻,用器搓揉,搓之愈熟,则叶愈收缩而细小,再用微火焙干。转为黑色,成为茶叶。”与此同时,沸蒸杀青技术在六堡茶产区也得到广泛使用。据记载,这种技术“采摘标准一芽三四五叶,其初制方法是:将叶采下后,放于沸腾的水中,使其叶软而柔即得,约5min置于萝中,用脚踩压,至茶叶卷缩为度。然后以火焙干,干燥后以蒸汽蒸至柔后,乃至于萝内待售。”以上述工艺制出六堡茶已经与今日的六堡初制茶(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中的“毛茶”)相似,都具备了口感醇厚、耐与存放的特点。

1950年代现代六堡茶加工制作工艺定型。1954年六堡茶肩负起“出口创汇”的历史使命,政府取缔了十多家私营茶商采购毛茶,并由国家统一制定收购等级和收购价格,再由供销部门统一收购,由于当时六堡茶生产企业遍布桂中、桂北、桂南和桂东地区,所以对统购后的毛茶加工业进行了明确分类:梧州加工厂加工六堡茶为主,灵山与横县所收六堡茶集中横县茶厂加工,其他各县均运梧州厂加工,之后不久桂林茶厂也跟着加入生产六堡茶的行列。自此,六堡茶从长期手工作坊式生产转变为工业化大生产,同时努力改进生产,推广创新技术。这一时期,现代六堡茶历史上最为重大的技术突破——“冷发酵”渥堆法诞生了,开创了六堡茶的新时代。50年代中后期,六堡茶因“汤色不够红浓明亮”,不符合外销要求。为了保持六堡茶固有的声誉,于是,由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牵头,按照香港人的要求,开始对影响六堡茶品质较大的发酵作业进行技术改革。由于与香港的地缘关系,梧州茶人一方面通过与香港德信行交流“香港仓”的经验,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等级的茶坯分堆,分别计入不同比例的水的工艺探索,经过一系列不断实践,终于解决了六堡茶的发酵问题,达到“汤色红浓、滋味醇厚”的要求。1958年渥堆发酵工艺在梧州茶厂正式定型。

三、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六堡茶分生茶和熟茶是近些参照普洱茶而形成的说法。六堡茶熟茶是指现行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规定意义上的“六堡茶”。六堡茶生茶则在茶界尚未形成共识,一般是指未经渥堆发酵等精制工艺而成的茶品,其中既有国家标准中的“毛茶”;也包含采用民国以前古法制成的捞水杀青、蒸汽杀青后沤堆而成的茶品;也包含民国时期炒青、沸蒸工艺制成的茶品;同时包含晒青而成的茶品。

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六堡茶不分生茶与熟茶,未经渥堆发酵工艺生产出的茶品就一定不是六堡茶。六堡茶是否应该分为生茶与熟茶,学术界、厂商、茶友圈尚未形成定论。但是,针对于现在市场上的各类六堡茶“生茶”,应规范其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杜绝粗制滥造。农家六堡茶、生晒农家茶、老茶婆等“六堡茶生茶”是否属于六堡茶,从六堡茶生产历史与产地产销现状都应予以正名。六堡茶生茶的归属还需要学术界、厂商等方面共同努力,早日形成明确的定义与归属。

cy316.com扩展阅读

老杨说茶:品君山银针说黄茶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松针,故名君山银针。君山银针属于黄茶的一种。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雅称为“金镶玉”。君山茶历史悠久,据传说唐代就已生产、出名。据说文成公主出嫁时就选带了君山银针茶带入西藏。

君山银针的采摘和制作都有严格要求,每年只能在“清明”前后七天到十天采摘,采摘标准为春茶的首轮嫩芽。而且还规定:“雨天不采”“风伤不采”“开口不采”“发君山银针紫不采”“空心不采”“弯曲不采”“虫伤不采”等九不采。叶片的长短、宽窄、厚薄均是以毫米计算,一斤银针茶,约需十万五千个茶芽。因此,就是采摘能手,一个人一天也只能采摘鲜茶200克,制作这种茶,要经过杀青、摊晾、初烘、初包、再摊晾、复烘、复包、焙干等八道工序,需78个小时方可制成。

老杨品鉴的君山针是2015年的春茶。干茶香气很独特,既有绿茶的清香鲜爽又有红茶的醇香,但清香高于醇香。干茶全部是黄绿的芽头,银毫包裹,形状完整呈松针形,很齐整。

开汤香飘四溢,汤色淡杏黄清亮。第一道茶汤,入囗舌上即有甜味,舌面和鼻腔飘浮看一层茶香。苦涩不显,具有独特的鲜味,比碧螺春、竹叶青等绿茶更醇厚。

第二道茶汤,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黄茶独有的香气更浓。有专家称这种香气为毫香,但又不同于白毫银针的毫香。茶汤微苦,舌面生津。汤质饱满,口感醇厚。

第三道茶汤,苦涩表现很好,不重,很均衡,舌底生津、化甜,香气在口腔中转圜。

老杨认为君山银针的美有三个特点:1.香美。君山银针的毫香很有特点,绿茶的清香融合红茶醇厚的高香,独树一帜。2.型美。金芽银毫,金镶玉振,芽头大小一致,冲泡时可直立于杯底,有韵律之美。3.味美。即有绿茶的清爽,又有红茶的醇和。可以用甜、爽、鲜、醇四个字来概括。饮在口中有一种茶种间过渡的跨界美。

说完品鉴,再讲黄茶。黄茶是中国特产,属中国茶叶的六大类之一。具有提神醒脑,消除疲劳,消食化滞等保健功能。尤其对脾胃保健有较好的功效。

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但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闷黄”工艺为黄茶独有,黄茶的独特囗感正是在闷黄工艺中形成的。

黄茶的制作过程为: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闷黄,这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氧化反应,形成黄色。在发酵工艺上,与红茶的内源性酶促发酵工艺不同,更接近黑茶的发酵工艺。

黄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黄芽茶原料细嫩、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加工而成,主要包括湖南岳阳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银针”,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和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

黄小茶采摘细嫩芽叶加工而成,主要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湖北远安的“远安鹿苑”和浙江温州、平阳一带的“平阳黄汤”。

黄大茶采摘一芽二、三叶甚至一芽四、五叶为原料制作而成,主要包括安徽霍山的“霍山黄大茶”和广东韶关、肇庆、湛江等地的“广东大叶青”。

老杨说茶:普洱茶越久越好喝吗?


普洱茶被誉为可以喝的文物。很多专家、学者、茶人认为普洱茶愈陈愈香。普洱茶(生茶)经过长时间自然陈化可以形成口感独特老茶,这是普洱茶最令茶人着迷的地方之一。

然而,普洱存放年份多久最好喝?普洱茶越久越好喝吗?这两个问题在茶友圈和茶文化研究界一直存在争议,尚无定论。

普洱茶根据仓储转化年限,可以分为新茶、中期茶、老茶。如何定义新茶、老茶、中期茶这三个概念在当今的普洱茶界争议很多。普遍认为中期茶的年份介于新茶与老茶之间。但是,中期茶到底是存储年限在3—5年、5—10年、10—15年、还是3—7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老杨个人认为,依照香气、囗感的变化区分,存储年限在1—3年的为新茶,存储年限4—19年的为中期茶,存储年限在20年以上的可以称为老茶。在茶友圈,新茶、中期茶、老茶都有忠实的粉丝群。

普洱新茶的铁粉们大多喜欢和古树纯料茶。古树纯料茶中体会山头韵味。普洱茶千山千味的特点是它最引吸引茶的魅力之一。但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能体现山头特点。普洱茶的山头韵味之美在纯料古树茶中体现最充分,因此想品味普洱茶的山头特点一定要喝古树纯料茶。三年内的存储良好的纯料古树生茶,最能体现产地的山头特点。老杨的个人体会是:陈化五年以上的普洱茶,香气、滋味的转化已经非常明显,随着陈化年限的增加,产地的山头特点显现就会越来越淡化。但是,经过转化茶品中的苦涩度会减弱,香气也会转化,汤感更柔和顺滑。另外不同的存储区域、存储环境、存储年份,茶品会呈现出不同的香气口感变化。

好的中期茶的特点是茶汤醇厚,苦涩感较弱,甜度高,具有蜜香、果香、陈香、药香、木香等丰富的香气,口感饱满。正是因为中期茶具有新茶和老茶的优点,所以部分茶友非常喜欢中期茶。

精品老茶的香气口感独特,具有陈香、药香、木香、樟香、果香等新茶不具备的特点,而且老茶的茶气强,韵味好,为茶人所爱及追捧。物以稀为贵,因此,二十年以上的精品老茶被炒成天价。老茶之美,美在气韵。笔者欣赏老茶的美,沉醉于老茶的气韵。每一款老茶都是岁月年华的沉淀,可遇不可求,值得我们每个茶人仔细珍惜。

笔者个人认为,茶是包容的,高品质的新茶、中期茶、老茶在口感上具有各自鲜明的特征,各具优势,值得我们这些爱茶的人仔细体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