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B1和M1转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什么是黄曲霉毒素?

发布时间 : 2019-11-16
红茶有黄曲霉素吗 影响茶叶口感的因素

红茶有黄曲霉素吗。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一种强致癌物质,被联合国癌症委员会确定为一类致癌物。温暖潮湿气候的粮食和饲料极易污染AFB1,尤其是谷物、棉籽和花生在收割前后均易污染AFB1。动物摄入AFB1后,在肝脏中通过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转化为黄曲霉毒素M1(AFM1),AFM1也是一种强致癌物,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到乳中,危害食品安全。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饲料中AFB1通过动物机体代谢转化到乳中AFM1的分泌规律及转化率,为有效控制饲料中AFB1污染对乳品质量安全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

1、牛奶AFM1的生成转化规律

奶牛采食含有AFB1日粮时,能迅速将吸收入血的AFB1代谢转化为AFM1,然后通过乳腺分泌到牛奶中,引起牛奶AFM1的污染。以前的一些研究报道了AFB1到乳中的转化规律,Frobish等(1986)研究发现,奶牛采食AFB1污染的饲料24h后,乳中AFM1可达到稳定水平,停饲AFB1污染饲料3-4d,乳中AFM1即可清除;Diaz等(2004)奶牛摄入55ng/kg AFB1 3 d后,乳中AFM1达到稳定浓度,停饲AFB1 4d,乳中AFM1彻底清除;Moschini等(2006)报道,奶牛食入AFB1 15min后,血液出现AFM1,12h后,乳中出现AFM1,24 h后,乳AFM1达到最高浓度;Masoero 等(2007)报道奶牛采食 AFB1(98 ng/cow.day) 4d 后,乳中 AFM1达到平台期,停饲AFB1 3d,乳中AFM1即可清除。王丽芳等(2015)报道奶山羊饲喂AFB1(1mg)后,4~8 h,羊乳中AFM1含量达到峰值,在峰值之后AFM1含量减少比较快。各时间点AFB1转化为AFM1的最大平均转化率为0.19% ,出现在4 h;饲喂AFB1后24 h内的AFM1平均转化率之和占AFM1总转化率的81%。由此可知,奶牛连续2-4d采食AFB1污染日粮,乳中AFM1可达到稳定水平,停饲AFB1 3-4 d,乳中AFM1即可清除。

许多研究者开展了 AFB1摄入量和乳中AFM1的相关性研究,如Battacone等(2003)使用泌乳母羊研究了 AFB1的日摄入量和羊孔中AFM1浓度的关系;AFM1 (ng/kg)=-0.0043+0.00136 AFB1(ng/d) 。

大多数试验表明,AFM1在乳汁中的转移率介于0.1%-6%,平均值为1.7%。如果按照1.7%的转化率计算,那么当日粮AFB1含量超过30μg/kg时,乳汁中AFM1的含量就会达到美国等国家的0.5 μg/kg安全限量。同样,当日粮中含有超过3 μg/kg时,乳汁中AFM1的含量就会迗到欧盟等的0.05 μg/kg安全限量。

2、影响AFM1转化因素

影响AFs转化率的因素很多,例如;健康状况、产乳量、对霉菌毒素敏感性的个体差异等营养或是生理因素。此外,不同的日期以及不同的产乳阶段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Veldmand等(1992)报道,高产乳牛在泌乳期的毒素转移率达6.2%。Masoero等(2007)研究发现,高产高体细胞数组奶牛(产奶量>30 kg/头/d,体细胞数>350000) AFM1的转化率为2.32%,高产低细胞数组AFM1的转化率为2.7%,低产高体细胞组AFM1的转化为1.48%,低产低体细胞数组Ml的转化率为1.29%,认为产奶量是影响AFM1转换效率的主要因素,而作为评价乳房炎指标的体细胞数与AFM1的转化率并不相关。Masoero等(2007)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产奶量和转化率之间的回归方程;转化率(%)= -0.326+0.077╳产奶量(kg) (RSEM=0.692;R2=0.58)。

此外,通过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也可降低AFM1的转化率。Kutz等(2009)报道了 TMR中AFB1浓度为112 μg/kg.DM时,AFM1的转化率是2.7%;而使用无机霉菌毒素水合铝硅酸钠钙(HSCAS)吸附剂时转化率为1.48%,使用有机霉菌毒素酵母细胞壁时转化率为2.5%。表明在奶牛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可降低AFM1的转化率,而不同类型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吸附效果有较大的差异。

相关阅读,敬请点击“普洱茶致癌论”专题:【方舟子爆料普洱茶致癌原文_普洱茶是否会致癌_普洱茶致癌论争辩】

陈宗懋院士:话说普洱茶中的黄曲霉素问题!

小编推荐

昆明茶协:普洱茶不含致癌物黄曲霉 欢迎消费者监督茶叶质量


普洱茶是生活常见的茶叶,属于黑茶的一种,以云南出产的最为有名,由于普洱茶性味温和香醇,一年四季皆可饮用,是一款适合全家老小饮用的保健茶饮。然而呢!在近段时间内,网上疯狂流传有关“饮用普洱茶致癌”的言论,让很多人为此忧心忡忡。昆明茶协出来澄清,普洱茶不含致癌物黄曲霉,欢迎消费者监督茶叶质量。

普洱茶

普洱茶并非黄曲霉温床

昆明市茶叶行业协会搜罗了众多权威专家的观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陈宗懋就曾撰文阐述,在正常情况下普洱茶并不是黄曲霉菌的适生基质。

陈宗懋认为,黄曲霉菌喜欢在含有一定脂肪和蛋白质的物质中生长和繁殖,而普洱茶是一种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很低的农产品。

陈宗懋说,印度、伊朗、奥地利、德国等国的科学家和云南大学、广东疾控中心、广东中山市疾控中心、湖南农业大学曾对产自云南的661个普洱茶茶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普洱茶中黄曲霉素的检出率很低。因此可以说普洱茶中黄曲霉毒素引发致癌的风险极低。我国种植、制作、产销、饮用普洱茶已有上千年历史,普洱茶产地消费饮用最多的云南未发现普洱茶致癌的案例和相关文字记载。

普洱茶

邀请消费者监督茶品质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新闻发言人说:5年前有人在微博上发文称普洱茶致癌,昆明茶叶行业协会第一时间做出对其保留法律诉讼权利的回应。5年后,方舟子毫无新意老调重弹,再引起云南茶农、茶界、茶人的诧异和愤慨。对于方舟子对普洱茶的重视和质疑,协会表示欢迎,但以偏概全的论据难免显得牵强。普洱茶已有上千年饮用史,被无数国内外科学家、医学界研究证明具有防癌抗癌功能。针对方舟子的言论,协会将对其保留法律诉讼权利。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认为,“普洱茶致癌”说,再次提醒茶行业各环节链条注意茶叶的保管和储存中防止发霉变质。协会欢迎消费者对普洱茶质量予以监督,热诚希望茶农、茶人、茶友、消费者举报无良茶商损坏普洱茶声誉的行为。昆明茶叶行业协会茶叶质量投诉中心电话是0871-65837888。

普洱茶

媒体问答,普洱茶常规检测有无检出黄曲霉?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会长刘益成介绍,由于黄曲霉并不容易在普洱茶中滋生,因此根据国标,黄曲霉并不在普洱茶的检测范围内。“合格的普洱茶是不会滋生黄曲霉的,大家可以放心饮用!”

如何鉴别普洱茶品质好坏?

刘益成介绍,从包装上看,鉴别普洱茶是否合格一定要看有没有QS标志。

“茶中茅台”(1)


贵州“茶叶”生产的优缺点

贵州有好喝的,人们会一下子想到贵州茅台,很少会有人想到贵州茶叶。然而,真实情况却是这样的:截止到2017年底,贵州省茶园面积达700万亩,总产量已经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贵州茶叶已经成为中国茶叶的原料中心。贵州省2015年制(修)订了“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等27项地方标准和加工技术规程,2017制(修)订贵州绿茶等33个省级地方标准。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够严格把控茶叶质量安全,加速成长为中国绿茶加工中心。

闻名遐迩的黄果树瀑布就在贵州,贵州是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但也同时也是驰名海外的产茶大省.贵州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以及适宜的气候,使得贵州省成为中国绿茶主要产区。笔者不惮才疏识浅,这次对贵州茶树、茶叶及茶叶市场略做一些分析。

贵州地区具有“高海拔、寡日照、低纬度、多云雾”的自然生态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可以说,贵州是茶树生长的乐土。高海拔,决定了气温较低。但气温太低了对茶树不利,贵州又偏偏低纬度,决定了气温不会太低,有太阳来升温且升温较快,还能提供充足的光照。茶树需要光照,但光照太强又对茶树不利。贵州偏偏又是山陡岭峭之地,也就是说海拨的梯度变化较大。这种海拨梯度较大的地方往往山路艰险。我国南方有三个省份是这种海拨梯度变化较大的地形,都是出了名的路不好走的,同时也都出好茶,即蜀道难,闽道难,黔道难。这种陡峭的山地,易多生云雾,从而寡日照。茶树在这有光而不强,有风而不闷,有雾而不燥,高爽而不寒的舒适环境中,能自然舒展,生长茂盛。

贵州山区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在这里采下的茶叶有许多优点,比如同一季节,要比其他省份产地的嫩一些,因为高山云雾寡日照。即便时节已经是五月底,完全进入了夏日,其他地方采下的夏茶制成的茶叶通常苦涩味较重,贵州茶则不那么苦涩,依然保留了春茶的味道。春天采的贵州茶更是芽叶肥壮,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能制出高品质的绿茶。

一片茶的树叶,长在茶树上,如果没有人工采下,永远只是一片树叶,并不会变成茶叶。真正“茶”的“出生”,是在“人”的参入过程之后,把“木”上的“草”摘下,又在人的加工下,才变成了“茶”。所以说,“茶,人在草木间”,这句话不光可以理解为人在草木间欣赏自然,也可理解为人在树木间做了一项创造性活动,把草与木做一分离,通过采摘将茶变成了茶叶,从而进入人的生活世界。

采茶的时间,也可以看做是“茶叶”出生的时间。万事万物的出生时间非常重要,茶叶也一样。贵州适合茶树生长,但茶树好并不完全能代表茶叶好,贵州的茶叶生产就有一个缺点,若遇阴雨天气,制成的茶叶茶性较为寒凉,这个缺点的形成原因,恰好也是因为贵州“天无三日晴”的特殊气侯表现。

陆羽在《茶经·三之造》中记载:“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采茶当天,有雨是万万不能采的。晴有云也不可采,就是说即便雨停放晴了,若天有云,还是不能采茶。如果完全按这个标准来采茶,在贵州就只能眼看着茶芽、茶青变大变老。因为贵州阴雨天太多了,晴天反而较少。如果遇上阴雨天,茶叶则会有寒气,制成干茶,茶叶茶性还是较为寒凉。只有采摘时选择晴天,方能制成精品佳茗!

茶园施肥原则(1)


茶园施肥,是人们有意识地施入某些营养物质,增补因茶叶采摘带走的养分,保持土壤肥力,创造营养物质合理循环和平衡,以保证茶树良好的生长发育,达到不断提高茶叶产量、品质和效益的目的。因此,必须遵循经济、合理、科学的施肥原则,因时、因地。因茶树的不同品种和生育期,采用适当的施肥方法,适时、适量地施用,才能使茶园施肥发挥最大的效应。 (一)施肥原则 茶树合理施肥必须掌握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重施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  茶树主要生长在水效条件较好的亚热带和湿润热带区域的酸性土壤中,有机质积累虽较快,但分解也非常迅速,故一般有机质含量较低,理化性质差,保水、保肥能力低。因此,在茶树栽培过程中就需加以不断改良,不断地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是土壤中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它具有取材容易、积制简便、营养全面、有机质丰富、肥效缓慢而持久等特点,有机肥施入后,经过土壤微生物的分解,逐步转化成土壤腐殖质,促进土壤结构的改良,提高土壤胶体的吸附能力,有利于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同时,有机肥在分解过程中可产生许多有机胶体,可防止水溶性磷与茶园大量存在的活性铁接触;有机肥分解能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和形成各种有机酸。土壤表面二氧化碳含量提高,能加强光合作用的进行。有机酸能使土壤中原来难溶性的无机矿物盐类加速转化,变为茶树易于吸收的养分。有机肥含有茶树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故施用有机肥还可解决某些元素的拮抗作用和微量元素缺少的问题。由于有机肥料中所含营养物较全面,茶园施用有机肥对提高茶叶品质具有良好的作用。但是全部施用有机肥,而不施无机化肥也不行,因有机肥料中营养元素的百分含量较无机化肥低,且供肥速度大多比较迟缓,不能满足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肥量大、吸收快的要求。此外,有机肥的积制、施用等都不及无机肥方便。因此,只有在重施有机肥的基础上,配合施用速效性的无机肥料,才能达到既满足茶树生长过程中的需肥要求,又能达到不断改良土壤的目的。

白茶和陈皮煮一起好吗?效果远甚简单的1+1


白茶和陈皮煮一起好吗?白茶和陈皮都具有很好的保健和收藏价值,二者煮一起,“甘、甜、润、养”,效果远甚简单的1+1。

白茶和陈皮煮一起的方法

白茶6克、3-5克陈皮。

1、陈皮冲洗干净,然后放入茶壶内,烧开水。

2、然后用陈皮水来冲泡白茶。

3、第一壶水冲泡完以后,把白茶一起放入茶壶内,和陈皮一起煮,大火烧开,换中火煮。

4、在第一壶水里面,最好不要完全倒完,尽量留些水在茶壶里,然后第二次继续加水煮,这样会更加有味道一些,时间控制10分钟左右。

5、烧第三壶水的时候,时间再继续延长一点点,至15分钟左右。

用陈皮白茶一起煮出来的茶汤,甘甜滑爽,生津止渴,一壶饮用下来,可以明显感受到微微的冒汗,干哑的喉咙也开始慢慢的润了起来;连续三壶水下来,白茶和陈皮的味道都开始慢慢的变淡,剩下的更多是清苦的口感,淡雅清新的。

此外,大家在煮的时间上,可以根据自己个人口感去适当增加煮的时间,喜欢浓的话可以煮长点时间,那么陈皮的药香和白茶的味道都会浓郁一些,而喜欢喝清新淡雅口感的话,那么可以尽量把煮茶时间减短一点,这样可以很好的去品尝到白茶的醇爽滋味。

白茶和陈皮煮一起的好处

陈皮与白茶搭档,无论是表还是内在,均浑然天成,可谓一绝。白茶性清冷,退热祛寒、降火解毒;陈皮性温,回肺、脾经,理气健脾,燥干化痰,两者合一有很好的调理功效。

陈皮从宋代开始已经入食入药。在药用上,陈皮有理气、健胃、燥湿、祛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疏肝理气,化痰健脾。在入食里,广东人早已将它运用于粤菜调味、汤羹炖品、糖水、粥品之中,用以去腥提鲜,增添滋味。尤其是广东新会陈皮,素有“千年人参,百年陈皮”的美誉,是“广东三宝”之一,成为海外保健文化的名片。

白茶是茶叶里的瑰宝,也是药效性能很好的茶,白茶中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活性酶,可以促进脂肪分解代谢,有效控制胰岛素分泌量,分解体内血液中多余的糖分,促进血糖平衡。其中,白茶性清凉,消热降火,消暑解毒,具有治病的作用。专家指出,白茶中黄酮的含量较高,它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可以起到提高免疫力和保护心血管、抗辐射,人体免疫力细胞的干扰素分泌量增加5倍等作用。

当白茶遇上陈皮,一味茶,一味药,白茶性清冷,退热祛寒、降火解毒;陈皮性温,理气健脾,燥干化痰,白茶的醇厚与陈皮甘香营造出另一种淡雅的滋味,茶汤在味蕾之中是一种甘中带醇的体验,二者合一自然而然,数杯下肚回甘满口。

“茶+陈皮”是白茶与老陈皮的一次美丽邂逅,两者搭配,风味一绝。不仅具陈醇茶香,又有清新陈皮香气,沁人心脾,茶味的甘醇和陈皮的清苦,交织一起,入口细腻滑爽,回味甘甜,饮之口齿生津。

茶薪菇新菌株AS—1 特性及高产技术


茶薪菇是一种食用与药用价值都较高的珍稀食用菌。江西省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与1996年从野生菇经组织分离、深层培养、细胞融合、筛选、出菇等技术手段选育出茶薪菇新菌株AS—1,经5年来的研究、推广,已在江西省内外大面积广泛应用。 1、AS—1菌素生长特性 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大0.87厘米/天,在6~35℃温度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5~28℃.在木屑十棉籽壳混合培养基上,菌丝生长的速度为0.5厘米/天(对照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只有0.45厘米/天),菌丝在8~33℃温度范围都能生长,最适温度24~28℃。AS—1菌丝浓白,生长势强,生长速度快,抗杂性好,抗逆性强。 2、AS—1子实体生长特性 AS—1菌丝在35~50天长满袋后,开始吐黄水,菌丝表面有部分转色,表明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此时可松开袋口,按常规出菇管理,7~15天开始出菇,出菇温度范围广泛,在10~33℃均可出菇,最使出菇温度为16~26℃。 3、高产栽培管理要点 在江西省气候条件下,最佳栽培季节是8月中旬至9月初,经35~50天发菌期,10月下旬长出第一批菇,子实体菌盖圆形,直径4~10厘米左右,菌柄中实,当菌盖呈土黄色、菌膜未开、菌盖内卷时便可适时采收。气温偏高时每天应采摘几次,以不致降低其商品性。AS—1在16~25℃示出菇快、接菇多,每袋第一批可采60~140克,第三、四潮菇产量并不会降低,但出了三、四潮菇之后,菌袋偏干,此时,应在菌袋灌水时补充营养液,能克服后期出菇不足现象,促进增产。栽培方法可采用袋栽灌水与脱土等方法。AS—1出菇整齐、孤形优美,生物效率可达84%~110%。

泡茶少放、多放1g,影响真的很大吗?


时常会看到一些茶艺师日常泡茶或是正式场合泡茶时,总是会用一旁的电子秤量取茶叶,有些还要精确到0。5g。那么问题来了,茶艺师这么“计较”茶量,少放或多放一克,对茶汤的影响真的有这么大吗?

最近岩茶上市季,我们在喝茶品鉴时也发现了一个小现象:今年的一些中轻焙火的小品种岩茶包装规格是7g,而不是惯用的标准投茶量8g。

为什么少了1g?用7g的茶量泡出的茶会更好喝、符合多数人的口感。对于习惯喝绿茶、红茶的茶客而言,很多人觉得岩茶火气重、浓烈苦涩。

以前的武夷岩茶因交通、地域等问题运输至外省耗费时间长,茶农通常会将岩茶焙上三道火,以避免茶叶返青问题。焙火足透的岩茶,通常放至隔年饮用,老茶客、当地人喜欢喝这个滋味,但对于多数人来说味道过于浓烈。

现在武夷的制茶人,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岩茶的魅力、喜爱岩茶,不仅在制茶上做了一些改进,选用一些高香品种,将岩茶做成中轻火程度,比如中轻火的白鸡冠、百瑞香、金观音等等,香气馥郁,滋味独特,市场反响不错。而且,在茶量上也做了调整,袋泡规格为7g。

当然,我们也会发现:武夷当地人泡茶并不会按照标准投茶量来冲泡,他们会用上10g、12g的茶,觉得这样泡出的茶滋味才足。

在水温、主泡器、冲泡手法等不变的情况下,投茶量的多少会对茶汤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些发酵程度越高、析出物质越快的茶,影响越大。

先来看一下常规情况下,各类茶的投茶量是多少?

岩茶、凤凰单丛:8g:绿茶:2.5g:红茶:4g:生普:7g:熟普、茯砖这类黑茶:8g

投茶量的多少,依个人口感而定

通常我们了解到的标准投茶量只是一个参考值,比如冲泡凤凰单丛的建议茶量为8g,而茶香记上新的一款1994年的老单丛,如果用标准投茶量泡出的茶极为浓俨苦涩,而4g左右出来的茶汤不仅泡出的茶更好喝,而且香气层次也更明显。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那么,具体的投茶量如何把握?“不唯书不唯上”,具体应依据自己实际喝茶情况来调整,茶量可在标准茶量的0。5~1。5倍之间浮动,比如常规建议红茶的投茶量为4g,自己泡茶时可以2g~6g之间尝试。

除了投茶量之外,影响茶汤浓度的因素还有水温、出汤时间。水温越高,茶叶物质浸出越快;出汤时间本质上是茶叶在水中的浸泡时长,这既与冲泡手法有关,也与浸泡时间有关。

同一款茶,投茶量、水温、冲泡方法不同会带来不一样的口感体验,投茶量并不是唯一的,保持开放的心态,茶自会带给你喜悦和惊喜。

喝茶吧,排掉体内的毒素!


茶是生活必须品,是任何人都需要的。自古就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的位置是生存用品,是生活必需品,不是可有可无。如果你还没有喝茶,请一定要马上行动。

茶为什么会是生活必须品,因为茶有其他食品所没有的原素。

茶主要并不是补充营养,茶相反,是清解营养的。茶主要起到的作用就是清解人体里富集的多余的养分和垃圾、毒素。

茶的性味为香苦寒凉的,香则能散,散气,散发能量,不是补能量;苦则寒凉,苦则下火,是往下清解能量的。家里垃圾多了,还知道要清理一下,还会叫一下保洁过来帮忙,至少过年还会清理一下。而我们体内呢?垃圾这么多了,也应该清理一下吧。

有人会问清垃圾的食品有很多,为什么一定要是茶呢?

茶很特殊的,香甘苦淡涩都有,并且都适度,不那么强烈。也就是说它在清解的能量里得到了中道,得到了中和,也就不那么容易把人体引向一个偏的方向,那就可以久服了。

茶的“中”就很难得,在大自然里是不那么容易找的,别的东西都很难取代,所以古人才这么看重茶。这还是个合道的问题。这就是古人的思维方式。现在喜欢把茶叶理解为含有什么元素,这其实是局限了茶叶,以偏概全了。如果只是那些元素,茶叶不会这么重要,吃别的也能补充。

茶叶里的香能散,是向上向表疏散邪气的,且升清气;苦能下,是向下降浊火的,所以口臭口腻的人,喝了茶就感觉很清爽。

茶是向下利水利湿的。就是向下淡渗的力量。所以茶既能上也能下,是天然的平衡,不太会给身体带来偏向性损耗。

有些茶也有较明显的偏性

有以苦见长的,比如碧螺春,一般都在东南地区产出的多,南方属火,东方属木,东南炎上之气偏胜,适合喝碧螺春,向下苦降,天生地造就安排了这种阴阳平衡。

再比如普洱茶,普洱就是以淡味见长,淡渗的力量很强,常说普洱刮油,指的其实就是这个刮淡的力量。普洱主要产自云南,那里是高原地区,高原地区的特征是海拔高气压低,人体的元气容易向上散,所以我们观察高原地区的人脸都比较红润。高原地区喝普洱茶,就是用这种向下淡渗的能量来降来收。这样说来,顺应自己的地域来喝茶,一般来讲不会有什么问题。

喝茶要看体质

中医认为人的体质有燥热、虚寒之别,而茶叶经过不同的制作工艺也有凉性及温性之分,所以体质各异饮茶也有讲究。合理的喝茶对人体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但是如果不合理的话那就对人体有害处了。

如果身体虚寒不适合喝茶,但是又很喜欢喝茶,怎么办?

这时候就可以选择喝一些乌龙茶,乌龙茶通过发酵后,制约了其寒凉之性。

如果身体很寒的人想喝茶怎么办?

可以喝姜茶,古人还有喝椒茶的习惯。把姜和花椒放在茶里一起煮,这都是温热的东西。如果身体淤堵,不爱出汗的人,可以喝点老白茶,老白茶有一种麻涩感,实际上这等同于药物中的疏通孔窍的作用,类似于麻黄。

入夏了喝杯热茶出出汗,人体排排毒。但是挤公交做家务也能出一身汗,却不叫排毒。叫耗气血,再加上吸一堆浊气,还受污染,跟茶的排毒不是一回事。

说茶寒凉,其实也不用过于担心,无论是普洱还是绿茶,苦降的力量虽然有,都只是茶,比药温和太多,很多脾胃虚寒的人,一般建议他们不要天天喝茶,可是他们大都不听,还是每天喝。虽然也会影响,但还是有限,如果乱吃黄连去火之类的药,多吃几天,他走路可能就要扶墙了。合理的喝茶对人体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但是如果不合理的话那就对人体有害处了。

燥热体质的人,应喝凉性茶,虚寒体质者,应喝温性茶。

晚上最好喝红茶。因为绿茶属于不发酵茶,茶多酚含量较高,并保持了其原始的性质,刺激性比较强;红茶是全发酵茶,茶多酚含量虽然少,但经过“熟化”过程,刺激性弱,较为平缓温和,适合晚间饮用。尤其对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喝红茶时加点奶,可以起到一定的温胃作用。

但是,平时情绪容易激动或比较敏感、睡眠状况欠佳和身体较弱的人,晚上还是以少饮或不饮茶为宜。另外,晚上喝茶时要少放茶叶,不要将茶泡得过浓。喝茶的时间最好在晚饭之后,因为空腹饮茶会伤身体,尤其对于不常饮茶的人来说,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严重的还会引起心悸、头痛等“茶醉”现象。

推崇喝申时茶,就是下午三点到五点喝茶,这是有道理的。

我们为什么申时发文,其实也是有此意思,提醒大家要喝茶了。这个时辰,经气运行膀胱经,膀胱经外连体表,内通膀胱,是向外和向内排毒的通道,正好和茶叶的能量运行途径一致,此时喝茶的确能起到顺势而为的作用。

目前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有喝茶的习惯,喝茶人数占到了全球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可以说茶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普遍的饮料,怎样喝茶才养身而不是伤身,大家一定要注意。

滇红1号是什么茶?


“滇红1号”从本质上属于理条特级工夫滇红。特级工夫滇红,传承1958年经典滇红工艺,又在2003年借鉴名优绿茶的一些做法,在外形上进行理条等改良。但“滇红1号”跟市面上一般的理条特级工夫滇红最大的区别是,其不仅传承1958年经典工艺,借鉴名优绿茶做外形,还是市场上首款强调“原料、初制与后发酵”的工夫红茶,从而将特级工夫红茶的品质提到全新的高度。

如果说,滇红茶产业看凤庆,那么“滇红1号”就是凤庆滇红茶这个皇冠上的一颗最璀璨的明珠,因为其源自“外事礼茶”,自1959年起就被国务院当成国礼送给各国政要。这种于1958年研制的特级工夫红茶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滇红最经典的茶品。

滇红1号是全程品质把控的产物

滇红1号就是“制茶八关”理念之实践产物。传统滇红重精制,名优滇红重初制的外形,滇红1号则是全程把控品质。

蒲门茶业严格按照“原料是基础,工艺是关键,仓储是升华”思路做茶,通过输出标准,重新组织茶园、茶农、初制、精制、仓储与包装环节,按照精细化、健康安全、标准化、数据化、可溯源等方式全程提升品质,打造大健康时代的品质观——生态、健康、口感好、形状美。

滇红1号蕴含的“原料、工艺”密码:

1、茶园好

蒲门茶业排查凤庆全县茶园,精选优质茶园做基地。优质茶园是指向阳、无核桃树的老茶园,海拔高,生态环境好。向阳茶园,因日照充足,茶叶香甜,不苦涩。核桃林会影响茶叶品质,故选择茶园要避开核桃林。以30—80年的老茶园为主,甚至里面有百年以上的矮化古茶树。地处大山深处,生态环境好,周边是森林,植被好,无工业污染,低纬度高海拔,是出产优质茶叶的绝佳地带。

2、茶农好

中国茶产业的最大短板是茶农。茶农因小农经济意识浓厚,很难被纳入现代化茶叶生产体系。蒲门茶业的解决之道:一是建立完善的茶农管理制度与分享平台,茶农要严格培训与管理起来,还要让他们充分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让其成为真正的主人翁。二是选择群众基础好的基地进行合作。这些基地的茶农经过专业培训与指导,长期种茶,种植管理茶园经验丰富,素质高,是职业化的茶农,愿意接受公司茶园管理制度。

3、初制所好

选有技术基础、条件好的初制所,并对初制所进行升级改造,提升技术,进行软硬件改造,使之成为标准化的初制所。同时按照大健康制茶理念,新建高规格初制所。

4、制茶理念好

以“制茶八关”为核心,用制药理念做茶,建立茶叶追溯系统,打造科技型茶业基地,与时俱进,创新工艺,针对消费市场研发产品,实施标准化、精细化生产,做大健康时代的领先者。

滇红1号制作核心密码:一大传承,三大创新

一大传承:

传承58年经典工夫红茶工艺

三大创新:

原料是基础:精选生态茶园高品质芽叶

工艺是关键:用精细化的初制工艺进行加工

仓储是升华:工艺改良,可以越陈越香的工夫红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