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吃茶”的习俗

发布时间 : 2019-11-28
吃茶叶 吃茶渣好吗 常吃茶叶

【www.cy316.com - 吃茶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西南民族“吃茶”的习俗”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西南民族“吃茶”的习俗”相关知识!

抓一把茶叶,开水冲泡后饮汁弃渣,这是现代人最常见的饮茶方式。但是,我国茶文化专家对西南地区各民族“吃茶”习俗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大规模调查后发现,在茶叶原产地及其周边的若干个省的山区,苗、侗、瑶、傣、仡佬、土家等族人民至今仍保存着客来请“吃茶”的习俗。 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利用茶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从生晒药用、熟食当菜、烹煮饮用到今日之冲泡直饮,茶已成为全世界青睐的健康饮品。西南农业大学教授刘勤晋说:“除少数民族‘吃茶’外,边远山区的汉族也有‘吃茶’的习俗。‘吃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茶中加入许多佐料或香料,和着一起吃;一种是把茶跟粮食加在一块儿。在23个‘吃茶’民族中,有16个在‘吃茶’时把茶末也一起咽下去!” “吃茶”习俗的分布与古茶区关系密切,其原料多是自采自制的当地大树茶,同时,这一习俗的演变与地理条件、交通、经济也有密切关系,深受中原茶俗文化影响,交通愈方便,“吃茶”民族愈渐渐采用泡茶之法。

茶文化精选阅读

云南各民族饮茶习俗


云南普洱茶产区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大全:为你介绍布朗族饮茶习俗、基诺族饮茶习俗、哈尼族饮茶习俗、彝族饮茶习俗、拉祜族饮茶习俗、傣族饮茶习俗、佤族饮茶习俗、傈僳族饮茶习俗、白族饮茶习俗、藏族、纳西族饮茶习俗等!

云南省思茅市和西双版纳州是中国普洱茶之乡,这里也是多民族居住的地方。各民族由于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饮茶模式。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对布朗族、基诺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傣族、佤族、傈僳族、白族、藏族、纳西族的饮茶习俗进行论述。

云南省思茅市和西双版纳州是中国普洱茶乡,这里民族众多,聚居着哈尼、彝、傣、拉祜、佤、布朗、基诺、回、瑶、傈僳、白、苗、壮、汉等十四种世居民族,所有这些民族都爱饮茶。以茶待客,用茶代酒,历来是普洱茶区各族人民的传统礼俗。客来时招待茶,能增进友谊;疲劳时饮杯茶,能舒筋消累;口舌干渴时饮茶,能润喉生津;心烦气闷时饮茶,能静心清神;闲暇养性而饮茶,能口鼻生香,陶冶情操;食欲不振滞食而饮茶,能消食去腻,增进食欲。作为普洱茶乡的思茅市、西双版纳州各兄弟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文化有别,生活风俗各异,因此,体现在茶文化中的饮茶习俗也各有千秋,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通过饮茶来养性健身,通过饮茶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睦、友谊却是相同的,值得在茶文化中弘扬交流,它对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均有益处。现就布朗族、基诺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傣族、佤族、傈僳族、白族、藏族、纳西族等普洱茶文化区民族饮茶习俗分别略作考述,若有不当,敬请专家学者指正。

一、布朗族饮茶习俗

布朗族吃得责生茶、酸茶、烤茶、清竹茶。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裔,是最早的种茶民族之一,千年前的布朗祖先叭岩冷种茶的史事,保留在思茅市澜沧县《奔闷》创世纪地方史和布朗族《祖先歌》中,他把野生茶得责经人工栽培后的茶叫做腊,为后来的傣族、基诺族、哈尼族伲人、卡多人所借用,均称茶为腊。布朗族在今思茅市和西双版纳州均有居住,布朗族饮茶的独有方式包括吃得责生茶和口含腊茶、吃酸茶、吃烤茶、煮青竹茶等几项内容。

吃得责生茶:布朗族古代把野茶作为野菜,当佐料食用,称为吃得责生茶。至今澜沧县景迈、芒景的布朗族上山干活时,带上冷饭、腌菜、辣椒和盐巴,吃饭时摘上一把生茶得责,蘸盐巴、辣椒当饭吃。

口含腊(茶):随着布朗族对得责野生茶的认识加深,经过人工种植、驯化、转化成栽培型茶叶即腊后,需求量也增加,发展到大面积种植的新阶段,布朗族人日常把腊(茶)采下来带在身上,劳动时累了就把腊(茶)放到嘴里含着,用口含腊的方式来消除劳累,保健身体。

酸茶是布朗族自食、招待贵客或作礼物相馈赠的一种腌菜茶。制酸茶的时期在每年五六月份,将鲜叶蒸熟,放在阴凉处晾干水气后,装入竹筒中压紧封好,埋入土中,几个月乃至几年以后,遇上喜庆之事或客人来访时,将竹筒挖出,取出茶叶拌上辣椒,撒上盐巴来款待宾客,可以直接嚼食,茶叶酸涩、清香、喉舌清凉回甜,帮助消化和解渴。

吃烤茶:布朗族把腊(茶)摘回来,用锅炒、手揉、阳光晒干后,把腊(茶)放入国哦腊(小茶罐)中,在柴火上烤香,然后放水熬成茶汤来喝,据说喝了眼睛明亮,头脑清醒,不疼痛,布朗族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山不带饭可以,不带腊(茶)不行。把腊当作常备药而饮烤茶。

布朗族擅煮青竹茶。在野外劳动之中,或长途行走之后,想喝清茶解乏止渴,便随手用山野中的山竹,用刀截成竹筒,下部削尖,插在地上,成为一个个奇特的高脚茶杯,然后把一支大竹筒装满清泉放在火堆旁烧烤,水烧开后放进茶叶,再煮五、六分钟,然后将茶水倒人插在地上的茶杯中,即可拔起饮用,这种青竹茶带有泉水清甜和清茶醇香之味。

二、基诺族饮茶习俗

基诺族吃凉拌茶、饮煮茶。凉拌茶是基诺族自古流传下来的以茶当菜食用的古老吃茶法。拌法是将刚采收的鲜嫩茶叶揉软揉细,放在大碗中加上清泉水,随即投入黄果叶、酸笋、酸蚂蚁、白生、大蒜、辣椒、盐巴等配料于茶汤中拌匀,便成为基诺族喜爱的腊拨批皮,即凉拌茶,当菜食用,风味独特。

基诺族中普遍饮用煮茶。煮茶时先将壶内的水煮沸后,放人茶叶,待茶煮好后,将茶水倒入葫芦中,人们用葫芦品茶。饮后爽口,防暑降温,除烦止渴,解腻清神。

三、哈尼族饮茶习俗

哈尼族饮蒸茶、烤茶和土锅茶。

蒸茶:一般年纪稍大一点的哈尼族人喜欢喝蒸茶,在劳动赶集或狩猎归来途中,顺手采摘新鲜的老茶叶,带回家中,用甄子蒸熟,晾干后装入特制的篾盒中备用。饮用时,取适量放入杯中,冲上沸水泡数分钟即可饮,这种蒸茶喝完后有一股糯米香味,性温醇,爽口诱人。

烤茶:这是哈尼族人在野外劳作时在山野间待客饮用的方式,就地燃起一堆篝火,砍来一节鲜竹筒盛满清冽的山泉水,架在火上煮。同时采摘适量新鲜老茶叶,用盛具置于火炭旁,慢慢烘烤至有一股焦糊味时,待筒中水烧开后用手将烤茶揉碎人竹筒中,煮片刻后倒去茶渣即可饮用,有鲜竹清香味和茶叶芳香味,甘甜可口。

土锅茶:哈尼族的土锅茶又称待客茶,是一种古老而方便的饮茶法。将盛有清泉水的土锅支在铁三脚架上,待土锅内的水烧开沸腾后,再放入新鲜老茶叶,要不断加水,至少煮二至三道方可饮用,待茶煮好后,将茶倒人竹茶盅内敬客。茶汤味鲜而浓,初喝微苦,再喝回甜,使人有饮一次而终生难忘之感,饮后能助消化,解油腻除宿食。

四、彝族饮茶习俗

彝族饮烤罐茶、清茶、盐巴茶和油茶。

烤罐茶:彝族十分喜欢饮用。先将茶叶放入陶制茶罐内在火上焙烤,直至茶叶烤得酥脆、略黄时,乘热将茶罐端离火源,灌人事先烤热的水少许,待罐内茶水泡沫稍息,再冲人热开水至罐满,又在火上煨煮片刻便可起罐,让茶叶沉淀一会儿,再倒出茶水即可饮用,彝族的烤罐茶色泽、香味和浓度俱佳。

清茶:彝族的清茶,是将清澈的山泉水盛入铜茶壶,置于火塘边煨热,水温增至水面冒气时,倒适量水入煮茶罐,放茶人内,于火塘上烧煮,煮沸后用搅茶棍搅动,渐成金黄色,便用取茶罐火钳将茶罐取下来,搁置片刻待沸止,经过滤倒人茶杯内即可饮用。

盐巴茶:这是彝族最喜欢的一种日常饮料,先掰下一块当地生产的紧茶或饼茶,砸碎后放人一陶制小茶罐内移近火塘烘烤,当听到罐内发出劈啪响声并散发出焦香气味时,即向罐内缓缓冲人开水,再煨煮五分钟,然后把用线扎紧的盐巴投入茶汤中抖动几下后移去,将茶罐移离火塘,再将浓茶汁分别倒入杯碗中,加开水冲淡即饮,可配吃玉米耙耙之类的食品,味道十分舒适可口。

油茶:用茶壶煨煮茶水至沸片刻,用漏篼将茶水滤人冲茶筒,再用勺或竹片将酥油、麻籽酱、蛋清、盐巴等香料放人茶筒内,然后左手握筒,右手来回抽动筒内拉杆,待茶汤和香料均匀后,即可倒人茶杯内饮用,油茶清新爽口,醒脑利目,滋补强身。

五、拉祜族饮茶习俗

拉祜族饮烧茶、烤茶和糟茶。

烧茶:拉祜族习惯的一种饮茶法。将新梢采下的一芽五六叶鲜茶直接在明火上烘烧到焦黄,再放人茶罐内煮饮。

烤茶:是拉祜族一种古老而普遍的饮茶方法。先将小陶罐在火塘上烤热后,放入茶叶进行抖烤,待茶色焦黄时,冲入开水,去掉浮沫,再加入开水,待茶煮好后,主人先倒少许茶水自尝,以试其浓度,如茶汁过浓,可加入开水使之浓淡相适,然后再倒给客人饮用。这种烤茶,香气很足,味道浓烈,饮后精神倍增,心情愉快。

糟茶:也是拉祜族一种非常古朴而又简便的饮茶方式。将鲜嫩茶叶采下后,加水在锅中煮到半熟后,取出置于竹筒内存放,饮用时,取出少许放在开水中再煮片刻,即倒入茶盅饮用。茶水略有苦涩酸味,饭后有解渴开胃的功能,风味特别。

六、傣族饮茶习俗

傣族饮用竹筒香茶。这是别具风味的一种茶饮,也是比较讲究的一种待客茶。傣语叫腊跺。拉祜族也饮用,拉祜语叫瓦结那。制法有两种,一种是采摘细嫩的一芽二三叶,经铁锅杀青,揉捻,然后装入特制的嫩香竹筒内,在火上烘烤,这样制成的竹筒香茶即有茶叶的醇厚茶香,又有浓郁的甜竹清香;又一种制法是将晒干的春茶放人小饭甑里,甑子底层堆放一层用水浸透的糯米,甑心垫一块纱布,放上毛茶,约蒸十五分钟,待茶叶软化充分吸收糯米香气后倒出,立即装入准备好的竹筒内。这种方法制成的竹筒香茶,三香齐备,即有茶香,又有甜竹的清香和糯米香。竹筒的筒口直径为56公分,长22~25公分,边装边用木棍将竹筒内的茶叶春压后再装茶叶,边装、边烘、边春,直至竹筒内茶叶填满春紧为止,然后用甜竹叶或草纸堵住筒口,放在离炭火高约40公分的火塘三脚架上,以文火慢慢烘烤,约五分钟翻动竹筒一次,待竹筒由青绿色变为焦黄色,筒内茶叶全部烤干时,剖开竹筒,即成竹筒香茶,饮用时,取出圆柱形的茶叶,掰少许茶叶放人碗中,冲人沸水约五分钟即可饮用。竹筒香茶具有芽叶肥嫩、白毫特多,汤色黄绿,清澈明亮,香气馥郁,滋味鲜爽回甘的特点。傣族和拉祜族在田间劳动或进原始森林狩猎时,常常带上制好的竹筒香茶,在休息时,他们砍上一节甜竹,上部削尖,灌入泉水在火上烧开,然后放人竹筒香茶再烧五分钟,待竹筒稍变凉后慢慢品饮。饮用竹筒香茶,即解渴,又解乏,令人浑身舒畅。

七、佤族饮茶习俗

佤族饮用铁板烧茶和擂茶。

铁板烧茶:是佤族独具一格的茶饮,与烤茶相似,但风格又有所不同。饮茶方法是先用壶将水煮沸,另用一块薄铁板盛上茶叶放在火塘上烧烤,直到茶色烧烤到焦黄,散发出茶香味,再将茶倒人开水壶内煮,几分钟后即可将水倒入茶盅饮用,这种茶饮后,苦中回甜,焦中有香。

擂茶:也是佤族的一种古老的饮茶方法。即将木擂钵擂好的茶叶加入姜、桂、盐,放在上陶罐内共煮后饮用,有清热解毒,通经理肺的功效。至今佤族仍保留着这种古老的饮茶方法。唐樊绰《蛮书》中说:茶出银生城(景东)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这些记载实际上就与佤族饮用的擂茶相吻合。

八、傈僳族饮茶习俗

傈僳族饮油盐茶。油盐茶是傈僳族古老而普遍的饮茶方法。先用小土陶罐在火上将茶烤焦黄,加入开水,然后放人食用油和盐,再加开水煮沸三五分钟,便将茶叶倒入茶盅,主人将茶敬送客人,开始喝茶,这种茶汤既能解渴,又能充饥,别有风味,令人喜爱。

九、白族饮茶习俗

白族爱饮三道茶。三道茶是白族用普洱茶乡所产之茶冲泡出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待客茶,用于逢年过节,生辰寿诞、男婚女嫁、亲友造访。这种三道待客茶,白族语叫绍道兆,白族三道茶,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富有趣味性的一种饮茶方式。大凡宾客上门,主人一边与客人促膝谈心,一边吩咐家人忙着架火烧水。待水沸开,就由家中或族中最有威望的长辈亲自司茶,先将一只较为粗糙的小砂罐,置于文火之上烘烤,待烤罐热后,随即将茶叶放入罐内,并不停地转动罐子,使茶叶受热均匀,等罐中茶叶啪啪作响,色泽由绿变黄,且发出焦香时,随手将罐中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少顷,主人就将罐中翻腾的茶水倾注到一种叫牛眼睛盅的小茶杯中,茶汤仅半杯而已,一口即干,由于此茶是经烘烤,煮沸而成的浓汁,看上去汤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进去滋味苦涩。冲好头道茶后,主人就用双手举茶敬献给客人,客人双手接茶后,通常一饮而尽。此道茶虽香,却也够苦,因此称之苦茶。白族称这一道茶为清苦之茶,它寓意做人的道理:要立业,就要先吃苦。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会在小砂罐中重新烤茶置水,或用留在砂罐内的第一道重新加水煮沸,与此同时,将盛器牛眼睛盅换成小碗或普通杯子,内中放上红糖和核桃肉,冲茶至八分满时,敬予客人。此道茶甜中带香,苦尽甜来,白族人称这第二道为甜茶或糖茶,它寓意人生在世,做什么事,只要吃得了苦,才会有甜香来。第三道茶是回味茶,主人先将一匙蜂蜜、少许姜片、三五粒花椒放人杯、碗中,再冲上沸腾的茶水,容量多以半杯半碗为度。客人接过茶杯时,一边晃动茶杯,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趁热饮下,此道茶喝起来可谓甜、苦、麻、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因此,白族称此道为回味茶。有的主人还取来一张用牛奶熬制而成的乳扇,将它置于文火上烘烤,当乳扇受热起泡呈黄色时,随即用手揉碎将它加入第三道茶中,这道茶能领略到白族传统食品的风味,它寓意人们,要常常回味记住一苦二甜三回味、先苦后甜的哲理。白族主人款待三道茶时,一般每道茶相隔3~5分钟进行。另外,还得在桌上摆些瓜子、松子、糖果之类的小食品,以增加品茶情趣,白族三道茶还成了晚辈学艺,求学上进时的一套礼俗。

十、藏族、纳西族饮茶习俗

藏族,纳西族饮用酥油茶。酥油茶是藏族、纳西族用普洱紧压茶加酥油特殊打制出来的喝得最普遍的一种茶饮。先用一个能煨一斤牛半的大瓦罐将水煨涨,再把普洱紧压茶捣碎,放在小瓦罐里烤香,然后将大瓦罐里的水加入小瓦罐烧涨,待茶汁浸出后,滤出茶叶渣,把茶汁倒入长圆柱形的木制或竹制的酥油筒内,与此同时,用另一口锅煮牛奶,一直煮到表面凝结一层酥油时,把酥油倒入盛有茶汤的打茶酥油桶内,再放上事先炒熟,冲碎的核桃仁,花生米、盐巴或糖、鸡蛋,这时,盖住打茶筒,用手把住直立茶筒之中能上下移动的长棒,不断使劲上下春打,使酥油成为雾状,这时茶和酥油、盐、糖等已混为一体,酥油茶就打好了。打好后倒出来,趁热饮用。由于酥油茶是一种以普洱紧压茶为主料的多种原料混合而成的液体,所以,滋味多样,喝起来涩中带甘,咸里透香,它既可暖身,又能增强抵寒力,风格独特。酥油茶也是藏族、纳西族同胞款待客人的礼茶。喝酥油茶是很讲究礼节的,大凡宾客上门入座后,主妇会立即奉上糌耙,随后再分别递上一只茶碗,主妇很有礼貌地按辈分大小,先长后幼,向宾客一一倒上酥油茶,再热情地邀请大家用茶。这时,主人与客人一边喝酥油茶,一边吃糌耙。客人一般每喝一碗茶,都要留下少许,这被看作是对主妇打茶手艺不凡的一种赞许,这时主妇早已心领神会,又来斟满,如此二三巡后,客人觉得不想再喝了,就把剩下的少许茶汤有礼貌地泼在地上,表示酥油茶已喝饱了,主妇也就不再劝喝了。在藏族地区,不论男女老少,人人皆饮酥油茶,很多人家,常把茶壶放在火炉上,终日熬煮,以便随取随喝。

各民族各种不同的饮茶习俗


茶与风俗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俗,真可谓“历史久远茶故乡,绚丽多姿茶文化。擂茶: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成擂茶。不过,擂茶有几种,如福建西北部民间的擂茶是用茶叶和适量的乏麻置于特制的陶罐中,用茶木棍研成细末后加滚开水而成;广东的揭阳、普宁等地聚居的客家人所喝的客家擂茶,是把茶叶放进牙钵(为吃擂茶而特制的瓷器)擂成粉未后,加上捣碎的熟花主、芝麻后加上一点盐和香菜,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而成;湖南的桃花源一带有喝秦人擂茶的特殊习俗。是把茶叶、生姜、生米放到碾钵里擂碎,然后冲上沸水饮用。若能再放点乏麻、细盐进去则滋味更为清香可口。喝秦人擂茅一要趁热,二要慢咽,只有这样才会有“九曲回肠,心旷神怡”之感。

龙虎斗茶:云南西北部深山老林里的兄弟民族,喜欢用开水把茶叶在瓦罐里熬的浓浓的,而后把茶水冲放到事先装有酒的杯子里与酒调和,有时还加上一个辣子,当地人称它为“龙虎斗茶”。喝一杯龙虎斗茶以后,全身便会热乎乎的,睡前喝一杯,醒来会精神抖擞,浑身有力。

竹筒茶:将清毛茶放入特制的竹筒内,在火塘中便烤边捣压,直到竹筒内的茶叶装满并烤干,就剖开竹筒取出茶叶用开水冲泡饮用。竹筒茶既有浓郁的茶香,有有清花的竹香。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同胞喜欢饮这种茶。

锅帽茶:在锣锅内放入茶叶和几块燃着的木炭,用双手端紧锣锅上下抖动几次,使茶叶和木炭不停地均匀翻滚,等到有屡屡青烟冒出和闻到浓郁的茶香味时,便把茶叶和木炭一起倒出,用筷子快速地把木炭拣出去,再把茶叶倒回锣锅内加水煮几分钟就可以了。布朗族同胞喜欢饮锅帽茶。

盖碗茶:在有盖的碗里同时放入茶叶、碎核桃仁、桂圆肉、红枣、冰糖等等,然后冲如沸水盖好盖子。来客泡盖碗茶一般要在吃饭之前,倒茶是要当面将碗盖揭开,并用双受托碗捧送,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沏盖碗茶是回族同胞的饮茶习俗。

婆婆茶:新婚苗族妇女常以婆婆茶招待客人。婆婆茶的作法是:平时将要将去可的南瓜子和葵花子、晒干切细的香樟树叶尖以及切成细丝的嫩腌生姜放在一起搅拌均匀,储存在容器内备用。要喝茶时,就取一些放入杯中,再以煮好的茶汤冲泡,边饮边用茶匙舀食,这种茶就叫做婆婆茶。

虫茶:它是一种制法奇特、极富民族习俗的特产茶。虫茶是把采摘的茶树鲜叶和部分香树叶混合放在竹篓或大木桶里,浇上淘米水,让其自然发酵。数天后便散发出一种特有的氮气味,这种气味会招引“化香夜蛾”的昆虫成群来此安家落户,生育繁衍。它的幼虫特别喜食腐烂的茶叶和香树叶,并排出一粒粒比菜籽还小的虫屎。把这种虫屎收集起来晒干便是虫茶。饮用虫茶时要先在杯中倒入开水,后放入适量虫茶,盖好杯盖。虫茶粒先漂浮在水面,待其缓缓下沉到杯底并开始溶化时即可饮用。虫茶泡出的汤清香宜人,沁人心肺。饮之令人顿感心旷神怡。湖南城步苗族目治县五岭山区的苗族同胞尤爱饮虫茶,所以虫茶又叫城步虫茶,它是一种速溶性饮料。

腌茶:即把新茶叶放在大缸里,撒上适量的盐,然后用石块压紧盖好,经过数月后(一般是三个月)再拿出来饮用。此茶香气和滋昧都别有风味,由于像腌白菜一样,所以叫腌茶。部分彝族同胞爱喝。

砂罐茶:把冲洗干净的小砂罐置于火塘旁烘烤,等砂罐烤温热了,再把茶叶放进去,手握砂罐在火上慢慢摇晃,等砂罐内的茶叶散友出悦鼻的馨香时,便可将滚开水冲进砂罐里,盖上罐盖,闷上三分多钟,砂罐茶便沏成了。我国三峡一带的老百姓醉心于砂罐茶,他们觉得只有喝这种茶才够味才过瘾,喝后五脏六腑都熨贴,无比畅快。

三道茶:分三次用不同的配料泡茶,风味各异,概括为头苦二甜三回味,头道茶为苦茶,把茶叶放入小陶罐中用小火烤至微黄并有清香味时,再向茶罐内冲入沸水,泡成浓酽的茶汁倒人杯中饮用,此茶味浓且苦,故称苦茶。第二道茶为甜茶,它是和茶叶嫩芽和核桃仁、烤乳扇、冰糖蜜饯或者蜂蜜等用沸热的开水冲泡而成。此茶甜滋滋的,故称甜茶。第三道茶为回味茶,它是用茶叶嫩叶加生姜片、花椒、桂皮末、红糖等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此茶麻、辣、甜、苦各味皆有,饮之使人回味,故称回味茶。云南大理的白族同胞爱饮三道茶,并用三道茶待客。三道茶喻示着人生有苦有甜,苦尽甜来,令人回味无穷。小小三道茶折射出白族同胞对人生哲理的悟性。

土锅茶:用土锅或主罐烧水,待水烧开时再把新鲜的茶叶直接放入土锅内或土罐内,并继续加水烧,直至烧到茶汤很浓时为止。哈尼族同胞爱饮这种茶,并称它为“土锅茶”。

酥油茶:藏族同胞特别爱饮酥油茶。酥油茶的一般做法是将茶叶捣碎,在锅中熬煮后,用竹筛滤出茶渣,将茶汁倒入预先放有酥油和食盐的桶内,用打茶工具在桶内不停地搅伴,使酥油充分而均匀溶于茶汁中,然后装入壶内放在微火上以便随时趁热取饮。较高档的酥油茶还得加上事先就炒熟的碎花生米、核桃仁或者糖和鸡蛋。酥油茶既可单独诙用也可在吃糌粑或麦丐粑时饮用。

雷响茶:是酥油茶的一种,所不同的是把钻有小孔的鹅卵召烧红,放进装有酥油与茶汁的桶里,桶内茶汁便噼噼吧吧作晌,晌声过后立即用劲上下抽打,以增强茶汤的浓度及香气和滋味。

盐奶茶:将青砖茶敲碎,取50克左右的茶叶放到能装四、五斤水的铜壶或铁祸内,用沸水冲沏后再在微火上煮沸几分钟或直接用冷水煮开,等汤色浓后掺入一、二勺奶和一些盐即成盛奶茶。蒙古族和藏族牧民爱喝盐奶茶。他们每天旱晨煮一大壶置于微火上,趁热边喝盐奶茶边吃炒米和酪蛋子,一直到吃饱为止。

铁板茶:先把茶叶放在簿铁板或瓦片上面烘烤,待闻到茶香味时再倒入事先已准备好的锅子里熬煮几分抑。这种茶色如琥珀,昧酽香高。由于在铁板上烘烤,所以叫铁板茶。佤族同胞爱饮铁板茶。

功夫茶:厂东潮州和汕头一带盛行功夫茶。饮功夫茶一般以3人为宜,比较考究的是选用宜兴产的小陶壶和白瓷上釉茶杯,这种茶杯口径只有银元大小,如同小酒杯。小陶壶(罐)里装入乌龙茶和水,放在小炭炉或小酒精炉上煮。茶煮好后拿起茶壶在摆成品字形的三个瓷杯上面作圆周运动(当地俗称为“关公巡城”)依次斟满每一个小杯,此时就可以捧起香气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尝。饮茶时不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来回轮流顺序斟。因此功夫茶除了泡制要功夫外,饮茶也需要费功夫。无怪乎人们说,没有功夫就莫饮功夫茶。

寄生茶:厂西梧州出产一种用老龄茶树的根、茎、叶制而成的茶叫寄生茶。这神茶得用水煮四、五十分中后加糖才可饮用,如能加点鸡蛋花则更好。

罐罐茶:将砖茶敲碎成块,取几小块和水一道置于小罐内放在火上熬煮,直到罐内茶汤熬得恨浓很浓,只剩下一、二口时停止加热,稍凉后一饮而尽。甘肃省的一些老年人就爱喝这种罐罐茶。

打油茶:贵州的布依族,广西的侗族、苗族同胞都爱喝打油茶。不过,们们的做法略有不同。步依族的打油茶做法是,先把黄豆、玉米、糯米等用油炒熟混合放在茶碗里,然后用油把茶叶炒香后放入少量的姜、葱、盐和水煮,直到沸腾为止,去渣后倒入茶碗里拌匀即成打油茶。布依族同胞有“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全身疏通;一天三翌,雷打不动”之说。而广西侗旅、苗族同胞的打油茶做法是,把事先煮熟晒干的糯米(又称阴米)下油锅爆炒好倒进茶碗里,再向碗里放一些熟芝麻、油炸花生米、葱等配料,然后将茶叶、油放入锅内爆炒并不停地用锅铲轻轻敲打,最后加水煮沸,虑出茶渣,把热茶汤冲入茶碗内即成打油茶。侗族有首民谣说:早上喝碗油茶汤,不用医生开药方;晚上喝碗油茶汤,一天劳累全扫光;三天个喝油茶汤,鸡鸭鱼肉也不香”。可见他门对打油茶的酷爱程度。

盐巴茶:将茶饼放入特制的小瓦罐里用火烤香后加水和少量盐炖几分钟,炖出的浓茶汤稍加稀释就可饮用。同时要及时将瓦罐加满水继续炖,直至茶叶消失为止。我国纳西族,傈傈同胞普遍爱引盐巴茶。

杏仁茶:汉文笔成音伎饮料,浒于北京,天津,台湾等地,用大米粉,甜杏仁粉熬制而成长,过去,北京烧,饼铺有售,也有挑担市街叫卖的“杏仁茶哟”,卖时加白糖,桂花,味道香甜。

岳飞茶:亦称“姜盐豆子茶”,“六合茶”汉族民音传统饮料,浒于湖南湘阴,汩罗地区,用姜,盐,黄豆,芝麻,茶叶,开水混合而成。相传为南宋岳飞所创,曾用于治疗军中患病将士,后传至民间相互效仿,流传至今,先将清水注入瓦罐,在柴火灶的火灰中烧开,黄豆和芝麻要在铁皮小铲上炒熟,手提老姜在馇的背面棱止境来回磨擦,制成姜渣与姜汁,泡茶时先将茶时在瓦罐里泡开,然后将盐姜汗与姜渣倒入瓦罐里均匀,倒入茶杯,再将炒熟的黄豆或芝麻放进茶杯里即成,喝时即咸又香,风味独特。

茶歌节:侗族传统节日,浒于湖南,广西贵州毗邻地区,第年七月十七日或八月十五举行,过节时,小伙子到姑娘家唱歌取乐,姑娘要用亲自制做的茶来款待客人,也用同寨的姑娘共同开茺种植可制油茶的作物,专供以后的节日食用。

施茶会:旧时汉族民间北美组织,浒于南方,同热心公益的人组成,从入夏到秋后借用茶亭,路亭或结棚,雇人烧水泡茶。配上竹管或杯碗,供行人或在里田劳动的人们饮用,其成员均为锡费,经费由募捐集资解决,收付茶资数目,均张榜公布,清会沿着监督。现已无这类组织,但集体,个人施茶(如凉亭茶)之风仍在。

祁地/小尚

各少数民族的饮习俗汇集


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

(01)藏族:酥油茶、甜茶、奶茶、油茶羹。

(02)维吾尔族:奶茶、奶皮茶、清茶、香茶、甜茶、炒面条、茯砖茶。

(03)蒙古族:奶茶、砖茶、盐巴茶、黑茶、咸茶。

(04)回族:三香碗子茶、糌粑茶、三炮台茶、茯砖茶。

(05)哈萨克族:酥油茶、奶茶、清真茶、米砖茶。

(06)壮族:打油茶、槟榔代茶。

(07)彝族:烤茶、陈茶。

(08)满族:红茶、盖碗茶。

(09)侗族:豆茶、青茶、打油茶。

(10)黎族:黎茶、芎茶。

(11)白族:三道茶、烤茶、雷响茶。

(12)傣族:竹筒香茶、煨茶、烧茶。

(13)瑶族:打油茶、滚郎茶。

(14)朝鲜族:人参茶、三珍茶。

(15)布依族:青茶、打油茶。

(16)土家族:擂茶、油茶汤、打油茶。

(17)哈尼族:煨酽茶、煎茶、土锅茶、竹筒茶。

(18)苗族:米虫茶、青茶、油茶、茶粥。

(19)景颇族:竹筒茶、腌茶。

(20)土族:年茶。

(21)纳西族:酥油茶、盐巴茶、龙虎斗、糖茶。

(22)傈僳族:油盐茶、雷响茶、龙虎斗。

(23)佤族:苦茶、煨茶、擂茶、铁板烧茶。

(24)畲族:三碗茶、烘青茶。

(25)高山族:酸茶、柑茶。

(26)仫佬族:打油茶。

(27)东乡族:三台茶、三香碗子茶。

(28)拉祜族:竹筒香茶、糟茶、烤茶。

(29)水族:罐罐茶、打油茶。

(30)柯尔克孜族:茯茶、奶茶。

(31)达斡尔族:奶茶、荞麦粥茶。

(32)羌族:酥油茶、罐罐茶。

(33)撒拉族:麦茶、茯茶、奶茶、三香碗子茶。

(34)锡伯族:奶茶、茯砖茶。

(35)仡佬族:甜茶、煨茶、打油茶。

(36)毛难族:青茶、煨茶、打油茶。

(37)布朗族:青竹茶、酸茶。

(38)塔吉克族:奶茶、清真茶。

(39)阿昌族:青竹茶。

(40)怒族:酥油茶。盐巴茶。

(41)普米族:青茶、酥油茶、打油茶。

(42)乌孜别克族:奶茶。

(43)俄罗斯族:奶茶、红茶。

(44)德昂族:砂罐茶、腌茶。

(45)保安族:清真茶、三香碗子茶。

(46)鄂温克族:奶茶。

(47)裕固族:炒面茶、甩头茶、奶茶、酥油茶、茯砖茶。

(48)京族:青茶、槟榔茶。

(49)塔塔尔族:奶茶、茯砖茶。

(50)独龙族:煨茶、竹筒打油茶、独龙茶。

(51)珞巴族:酥油茶。

(52)基诺族:凉拌茶、煮茶。

(53)赫哲族:小米茶、青茶。

(54)鄂伦春族:黄芹菜。

(55)门巴族:酥油茶。

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赫哲族人历史上很少吃茶外,其余各民族都有饮茶的习俗。

祁地/熊猫

中国各民族饮茶习俗大观(上)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俗,真可谓历史久远茶故乡,绚丽多姿茶文化。

擂茶。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成擂茶。不过,擂茶有几种,如福建西北部民间的擂茶是用茶叶和适量的乏麻置于特制的陶罐中,用茶木棍研成细末后加滚开水而成;广东的揭阳、普宁等地聚居的客家人所喝的客家擂茶,是把茶叶放进牙钵(为吃擂茶而特制的瓷器)擂成粉未后,加上捣碎的熟花主、芝麻后加上一点盐和香菜,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而成;湖南的桃花源一带有喝秦人擂茶的特殊习俗。是把茶叶、生姜、生米放到碾钵里擂碎,然后冲上沸水饮用。若能再放点乏麻、细盐进去则滋味更为清香可口。喝秦人擂茅一要趁热,二要慢咽,只有这样才会有九曲回肠,心旷神怡之感。

龙虎斗茶。云南西北部深山老林里的兄弟民族,喜欢用开水把茶叶在瓦罐里熬的浓浓的,而后把茶水冲放到事先装有酒的杯子里与酒调和,有时还加上一个辣子,当地人称它为龙虎斗茶。喝一杯龙虎斗茶以后,全身便会热乎乎的,睡前喝一杯,醒来会精神抖擞,浑身有力。

竹筒茶。将清毛茶放入特制的竹筒内,在火塘中便烤边捣压,直到竹筒内的茶叶装满并烤干,就剖开竹筒取出茶叶用开水冲泡饮用。竹筒茶既有浓郁的茶香,有有清花的竹香。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同胞喜欢饮这种茶。

锅帽茶。在锣锅内放入茶叶和几块燃着的木炭,用双手端紧锣锅上下抖动几次,使茶叶和木炭不停地均匀翻滚,等到有屡屡青烟冒出和闻到浓郁的茶香味时,便把茶叶和木炭一起倒出,用筷子快速地把木炭拣出去,再把茶叶倒回锣锅内加水煮几分钟就可以了。布朗族同胞喜欢饮锅帽茶。

盖碗茶。在有盖的碗里同时放入茶叶、碎核桃仁、桂圆肉、红枣、冰糖等等,然后冲如沸水盖好盖子。来客泡盖碗茶一般要在吃饭之前,倒茶是要当面将碗盖揭开,并用双受托碗捧送,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沏盖碗茶是回族同胞的饮茶习俗。

婆婆茶:新婚苗族妇女常以婆婆茶招待客人。婆婆茶的作法是:平时将要将去可的南瓜子和葵花子、晒干切细的香樟树叶尖以及切成细丝的嫩腌生姜放在一起搅拌均匀,储存在容器内备用。要喝茶时,就取一些放入杯中,再以煮好的茶汤冲泡,边饮边用茶匙舀食,这种茶就叫做婆婆茶。

虫茶。它是一种制法奇特、极富民族习俗的特产茶。虫茶是把采摘的茶树鲜叶和部分香树叶混合放在竹篓或大木桶里,浇上淘米水,让其自然发酵。数天后便散发出一种特有的氮气味,这种气味会招引化香夜蛾的昆虫成群来此安家落户,生育繁衍。它的幼虫特别喜食腐烂的茶叶和香树叶,并排出一粒粒比菜籽还小的虫屎。把这种虫屎收集起来晒干便是虫茶。饮用虫茶时要先在杯中倒入开水,后放入适量虫茶,盖好杯盖。虫茶粒先漂浮在水面,待其缓缓下沉到杯底并开始溶化时即可饮用。虫茶泡出的汤清香宜人,沁人心肺。饮之令人顿感心旷神怡。湖南城步苗族目治县五岭山区的苗族同胞尤爱饮虫茶,所以虫茶又叫城步虫茶,它是一种速溶性饮料。

腌茶。即把新茶叶放在大缸里,撒上适量的盐,然后用石块压紧盖好,经过数月后(一般是三个月)再拿出来饮用。此茶香气和滋昧都别有风味,由于像腌白菜一样,所以叫腌茶。部分彝族同胞爱喝。

砂罐茶。把冲洗干净的小砂罐置于火塘旁烘烤,等砂罐烤温热了,再把茶叶放进去,手握砂罐在火上慢慢摇晃,等砂罐内的茶叶散友出悦鼻的馨香时,便可将滚开水冲进砂罐里,盖上罐盖,闷上三分多钟,砂罐茶便沏成了。我国三峡一带的老百姓醉心于砂罐茶,他们觉得只有喝这种茶才够味才过瘾,喝后五脏六腑都熨贴,无比畅快。

中国各民族饮茶习俗大观(下)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俗,真可谓历史久远茶故乡,绚丽多姿茶文化。

三道茶。分三次用不同的配料泡茶,风味各异,概括为头苦二甜三回味,头道茶为苦茶,把茶叶放入小陶罐中用小火烤至微黄并有清香味时,再向茶罐内冲入沸水,泡成浓酽的茶汁倒人杯中饮用,此茶味浓且苦,故称苦茶。第二道茶为甜茶,它是和茶叶嫩芽和核桃仁、烤乳扇、冰糖蜜饯或者蜂蜜等用沸热的开水冲泡而成。此茶甜滋滋的,故称甜茶。第三道茶为回味茶,它是用茶叶嫩叶加生姜片、花椒、桂皮末、红糖等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此茶麻、辣、甜、苦各味皆有,饮之使人回味,故称回味茶。云南大理的白族同胞爱饮三道茶,并用三道茶待客。三道茶喻示着人生有苦有甜,苦尽甜来,令人回味无穷。小小三道茶折射出白族同胞对人生哲理的悟性。

土锅茶。用土锅或主罐烧水,待水烧开时再把新鲜的茶叶直接放入土锅内或土罐内,并继续加水烧,直至烧到茶汤很浓时为止。哈尼族同胞爱饮这种茶,并称它为土锅茶。

酥油茶。藏族同胞特别爱饮酥油茶。酥油茶的一般做法是将茶叶捣碎,在锅中熬煮后,用竹筛滤出茶渣,将茶汁倒入预先放有酥油和食盐的桶内,用打茶工具在桶内不停地搅伴,使酥油充分而均匀溶于茶汁中,然后装入壶内放在微火上以便随时趁热取饮。较高档的酥油茶还得加上事先就炒熟的碎花生米、核桃仁或者糖和鸡蛋。酥油茶既可单独诙用也可在吃糌粑或麦丐粑时饮用。

雷响茶。是酥油茶的一种,所不同的是把钻有小孔的鹅卵召烧红,放进装有酥油与茶汁的桶里,桶内茶汁便噼噼吧吧作晌,晌声过后立即用劲上下抽打,以增强茶汤的浓度及香气和滋味。

盐奶茶。将青砖茶敲碎,取50克左右的茶叶放到能装四、五斤水的铜壶或铁祸内,用沸水冲沏后再在微火上煮沸几分钟或直接用冷水煮开,等汤色浓后掺入一、二勺奶和一些盐即成盛奶茶。蒙古族和藏族牧民爱喝盐奶茶。他们每天旱晨煮一大壶置于微火上,趁热边喝盐奶茶边吃炒米和酪蛋子,一直到吃饱为止。

铁板茶。先把茶叶放在簿铁板或瓦片上面烘烤,待闻到茶香味时再倒入事先已准备好的锅子里熬煮几分抑。这种茶色如琥珀,昧酽香高。由于在铁板上烘烤,所以叫铁板茶。佤族同胞爱饮铁板茶。

功夫茶。厂东潮州和汕头一带盛行功夫茶。饮功夫茶一般以3人为宜,比较考究的是选用宜兴产的小陶壶和白瓷上釉茶杯,这种茶杯口径只有银元大小,如同小酒杯。小陶壶(罐)里装入乌龙茶和水,放在小炭炉或小酒精炉上煮。茶煮好后拿起茶壶在摆成品字形的三个瓷杯上面作圆周运动(当地俗称为关公巡城)依次斟满每一个小杯,此时就可以捧起香气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尝。饮茶时不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来回轮流顺序斟。因此功夫茶除了泡制要功夫外,饮茶也需要费功夫。无怪乎人们说,没有功夫就莫饮功夫茶。

寄生茶。广西梧州出产一种用老龄茶树的根、茎、叶制而成的茶叫寄生茶。这神茶得用水煮四、五十分中后加糖才可饮用,如能加点鸡蛋花则更好。

罐罐茶。将砖茶敲碎成块,取几小块和水一道置于小罐内放在火上熬煮,直到罐内茶汤熬得恨浓很浓,只剩下一、二口时停止加热,稍凉后一饮而尽。甘肃省的一些老年人就爱喝这种罐罐茶。

打油茶。贵州的布依族,广西的侗族、苗族同胞都爱喝打油茶。不过,们们的做法略有不同。步依族的打油茶做法是,先把黄豆、玉米、糯米等用油炒熟混合放在茶碗里,然后用油把茶叶炒香后放入少量的姜、葱、盐和水煮,直到沸腾为止,去渣后倒入茶碗里拌匀即成打油茶。布依族同胞有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全身疏通;一天三翌,雷打不动之说。而广西侗旅、苗族同胞的打油茶做法是,把事先煮熟晒干的糯米(又称阴米)下油锅爆炒好倒进茶碗里,再向碗里放一些熟芝麻、油炸花生米、葱等配料,然后将茶叶、油放入锅内爆炒并不停地用锅铲轻轻敲打,最后加水煮沸,虑出茶渣,把热茶汤冲入茶碗内即成打油茶。侗族有首民谣说:早上喝碗油茶汤,不用医生开药方;晚上喝碗油茶汤,一天劳累全扫光;三天个喝油茶汤,鸡鸭鱼肉也不香。可见他门对打油茶的酷爱程度。

盐巴茶。将茶饼放入特制的小瓦罐里用火烤香后加水和少量盐炖几分钟,炖出的浓茶汤稍加稀释就可饮用。同时要及时将瓦罐加满水继续炖,直至茶叶消失为止。我国纳西族,傈傈同胞普遍爱引盐巴茶。

了解各民族的不同饮与习俗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民族众多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俗,真可谓“历史久远茶故乡,绚丽多姿茶文化。”

擂茶: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成擂茶。不过,擂茶有几种,如福建西北部民间的擂茶是用茶叶和适量的乏麻置于特制的陶罐中,用茶木棍研成细末后加滚开水而成;广东的揭阳、普宁等地聚居的客家人所喝的客家擂茶,是把茶叶放进牙钵(为吃擂茶而特制的瓷器)擂成粉未后,加上捣碎的熟花主、芝麻后加上一点盐和香菜,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而成;湖南的桃花源一带有喝秦人擂茶的特殊习俗。是把茶叶、生姜、生米放到碾钵里擂碎,然后冲上沸水饮用。若能再放点乏麻、细盐进去则滋味更为清香可口。喝秦人擂茅一要趁热,二要慢咽,只有这样才会有“九曲回肠,心旷神怡”之感。

龙虎斗茶:云南西北部深山老林里的兄弟民族,喜欢用开水把茶叶在瓦罐里熬的浓浓的,而后把茶水冲放到事先装有酒的杯子里与酒调和,有时还加上一个辣子,当地人称它为“龙虎斗茶”。喝一杯龙虎斗茶以后,全身便会热乎乎的,睡前喝一杯,醒来会精神抖擞,浑身有力。

竹筒茶:将清毛茶放入特制的竹筒内,在火塘中便烤边捣压,直到竹筒内的茶叶装满并烤干,就剖开竹筒取出茶叶用开水冲泡饮用。竹筒茶既有浓郁的茶香,有有清花的竹香。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同胞喜欢饮这种茶。

锅帽茶:在锣锅内放入茶叶和几块燃着的木炭,用双手端紧锣锅上下抖动几次,使茶叶和木炭不停地均匀翻滚,等到有屡屡青烟冒出和闻到浓郁的茶香味时,便把茶叶和木炭一起倒出,用筷子快速地把木炭拣出去,再把茶叶倒回锣锅内加水煮几分钟就可以了。布朗族同胞喜欢饮锅帽茶。

盖碗茶:在有盖的碗里同时放入茶叶、碎核桃仁、桂圆肉、红枣、冰糖等等,然后冲如沸水盖好盖子。来客泡盖碗茶一般要在吃饭之前,倒茶是要当面将碗盖揭开,并用双受托碗捧送,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沏盖碗茶是回族同胞的饮茶习俗。

婆婆茶:新婚苗族妇女常以婆婆茶招待客人。婆婆茶的作法是:平时将要将去可的南瓜子和葵花子、晒干切细的香樟树叶尖以及切成细丝的嫩腌生姜放在一起搅拌均匀,储存在容器内备用。要喝茶时,就取一些放入杯中,再以煮好的茶汤冲泡,边饮边用茶匙舀食,这种茶就叫做婆婆茶。

虫茶:它是一种制法奇特、极富民族习俗的特产茶。虫茶是把采摘的茶树鲜叶和部分香树叶混合放在竹篓或大木桶里,浇上淘米水,让其自然发酵。数天后便散发出一种特有的氮气味,这种气味会招引“化香夜蛾”的昆虫成群来此安家落户,生育繁衍。它的幼虫特别喜食腐烂的茶叶和香树叶,并排出一粒粒比菜籽还小的虫屎。把这种虫屎收集起来晒干便是虫茶。饮用虫茶时要先在杯中倒入开水,后放入适量虫茶,盖好杯盖。虫茶粒先漂浮在水面,待其缓缓下沉到杯底并开始溶化时即可饮用。虫茶泡出的汤清香宜人,沁人心肺。饮之令人顿感心旷神怡。湖南城步苗族目治县五岭山区的苗族同胞尤爱饮虫茶,所以虫茶又叫城步虫茶,它是一种速溶性饮料。

腌茶:即把新茶叶放在大缸里,撒上适量的盐,然后用石块压紧盖好,经过数月后(一般是三个月)再拿出来饮用。此茶香气和滋昧都别有风味,由于像腌白菜一样,所以叫腌茶。部分彝族同胞爱喝。

砂罐茶:把冲洗干净的小砂罐置于火塘旁烘烤,等砂罐烤温热了,再把茶叶放进去,手握砂罐在火上慢慢摇晃,等砂罐内的茶叶散友出悦鼻的馨香时,便可将滚开水冲进砂罐里,盖上罐盖,闷上三分多钟,砂罐茶便沏成了。我国三峡一带的老百姓醉心于砂罐茶,他们觉得只有喝这种茶才够味才过瘾,喝后五脏六腑都熨贴,无比畅快。

三道茶:分三次用不同的配料泡茶,风味各异,概括为头苦二甜三回味,头道茶为苦茶,把茶叶放入小陶罐中用小火烤至微黄并有清香味时,再向茶罐内冲入沸水,泡成浓酽的茶汁倒人杯中饮用,此茶味浓且苦,故称苦茶。第二道茶为甜茶,它是和茶叶嫩芽和核桃仁、烤乳扇、冰糖蜜饯或者蜂蜜等用沸热的开水冲泡而成。此茶甜滋滋的,故称甜茶。第三道茶为回味茶,它是用茶叶嫩叶加生姜片、花椒、桂皮末、红糖等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此茶麻、辣、甜、苦各味皆有,饮之使人回味,故称回味茶。云南大理的白族同胞爱饮三道茶,并用三道茶待客。三道茶喻示着人生有苦有甜,苦尽甜来,令人回味无穷。小小三道茶折射出白族同胞对人生哲理的悟性。

土锅茶:用土锅或主罐烧水,待水烧开时再把新鲜的茶叶直接放入土锅内或土罐内,并继续加水烧,直至烧到茶汤很浓时为止。哈尼族同胞爱饮这种茶,并称它为“土锅茶”。

酥油茶:藏族同胞特别爱饮酥油茶。酥油茶的一般做法是将茶叶捣碎,在锅中熬煮后,用竹筛滤出茶渣,将茶汁倒入预先放有酥油和食盐的桶内,用打茶工具在桶内不停地搅伴,使酥油充分而均匀溶于茶汁中,然后装入壶内放在微火上以便随时趁热取饮。较高档的酥油茶还得加上事先就炒熟的碎花生米、核桃仁或者糖和鸡蛋。酥油茶既可单独诙用也可在吃糌粑或麦丐粑时饮用。

雷响茶:是酥油茶的一种,所不同的是把钻有小孔的鹅卵召烧红,放进装有酥油与茶汁的桶里,桶内茶汁便噼噼吧吧作晌,晌声过后立即用劲上下抽打,以增强茶汤的浓度及香气和滋味。

盐奶茶:将青砖茶敲碎,取50克左右的茶叶放到能装四、五斤水的铜壶或铁祸内,用沸水冲沏后再在微火上煮沸几分钟或直接用冷水煮开,等汤色浓后掺入一、二勺奶和一些盐即成盛奶茶。蒙古族和藏族牧民爱喝盐奶茶。他们每天旱晨煮一大壶置于微火上,趁热边喝盐奶茶边吃炒米和酪蛋子,一直到吃饱为止。

铁板茶:先把茶叶放在簿铁板或瓦片上面烘烤,待闻到茶香味时再倒入事先已准备好的锅子里熬煮几分抑。这种茶色如琥珀,昧酽香高。由于在铁板上烘烤,所以叫铁板茶。佤族同胞爱饮铁板茶。

功夫茶:厂东潮州和汕头一带盛行功夫茶。饮功夫茶一般以3人为宜,比较考究的是选用宜兴产的小陶壶和白瓷上釉茶杯,这种茶杯口径只有银元大小,如同小酒杯。小陶壶(罐)里装入乌龙茶和水,放在小炭炉或小酒精炉上煮。茶煮好后拿起茶壶在摆成品字形的三个瓷杯上面作圆周运动(当地俗称为“关公巡城”)依次斟满每一个小杯,此时就可以捧起香气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尝。饮茶时不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来回轮流顺序斟。因此功夫茶除了泡制要功夫外,饮茶也需要费功夫。无怪乎人们说,没有功夫就莫饮功夫茶。

寄生茶:厂西梧州出产一种用老龄茶树的根、茎、叶制而成的茶叫寄生茶。这神茶得用水煮四、五十分中后加糖才可饮用,如能加点鸡蛋花则更好。

罐罐茶:将砖茶敲碎成块,取几小块和水一道置于小罐内放在火上熬煮,直到罐内茶汤熬得恨浓很浓,只剩下一、二口时停止加热,稍凉后一饮而尽。甘肃省的一些老年人就爱喝这种罐罐茶。

打油茶:贵州的布依族,广西的侗族、苗族同胞都爱喝打油茶。不过,们们的做法略有不同。步依族的打油茶做法是,先把黄豆、玉米、糯米等用油炒熟混合放在茶碗里,然后用油把茶叶炒香后放入少量的姜、葱、盐和水煮,直到沸腾为止,去渣后倒入茶碗里拌匀即成打油茶。布依族同胞有“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全身疏通;一天三翌,雷打不动”之说。而广西侗旅、苗族同胞的打油茶做法是,把事先煮熟晒干的糯米(又称阴米)下油锅爆炒好倒进茶碗里,再向碗里放一些熟芝麻、油炸花生米、葱等配料,然后将茶叶、油放入锅内爆炒并不停地用锅铲轻轻敲打,最后加水煮沸,虑出茶渣,把热茶汤冲入茶碗内即成打油茶。侗族有首民谣说:早上喝碗油茶汤,不用医生开药方;晚上喝碗油茶汤,一天劳累全扫光;三天个喝油茶汤,鸡鸭鱼肉也不香”。可见他门对打油茶的酷爱程度。

盐巴茶:将茶饼放入特制的小瓦罐里用火烤香后加水和少量盐炖几分钟,炖出的浓茶汤稍加稀释就可饮用。同时要及时将瓦罐加满水继续炖,直至茶叶消失为止。我国纳西族,傈傈同胞普遍爱引盐巴茶。

杏仁茶:汉文笔成音伎饮料,浒于北京,天津,台湾等地,用大米粉,甜杏仁粉熬制而成长,过去,北京烧,饼铺有售,也有挑担市街叫卖的“杏仁茶哟”,卖时加白糖,桂花,味道香甜。

岳飞茶:亦称“姜盐豆子茶”,“六合茶”汉族民音传统饮料,浒于湖南湘阴,汩罗地区,用姜,盐,黄豆,芝麻,茶叶,开水混合而成。相传为南宋岳飞所创,曾用于治疗军中患病将士,后传至民间相互效仿,流传至今,先将清水注入瓦罐,在柴火灶的火灰中烧开,黄豆和芝麻要在铁皮小铲上炒熟,手提老姜在馇的背面棱止境来回磨擦,制成姜渣与姜汁,泡茶时先将茶时在瓦罐里泡开,然后将盐姜汗与姜渣倒入瓦罐里均匀,倒入茶杯,再将炒熟的黄豆或芝麻放进茶杯里即成,喝时即咸又香,风味独特。

茶歌节:侗族传统节日,浒于湖南,广西贵州毗邻地区,第年七月十七日或八月十五举行,过节时,小伙子到姑娘家唱歌取乐,姑娘要用亲自制做的茶来款待客人,也用同寨的姑娘共同开茺种植可制油茶的作物,专供以后的节日食用。

施茶会:旧时汉族民间北美组织,浒于南方,同热心公益的人组成,从入夏到秋后借用茶亭,路亭或结棚,雇人烧水泡茶。配上竹管或杯碗,供行人或在里田劳动的人们饮用,其成员均为锡费,经费由募捐集资解决,收付茶资数目,均张榜公布,清会沿着监督。现已无这类组织,但集体,个人施茶(如凉亭茶)之风仍在。

阿根廷的马黛茶民族饮习俗


南美洲出产一种叫做马黛茶的茶叶,在当地语言中“马黛茶”就是“仙草”、“天赐神茶”的意思。马黛茶以阿根廷的产量最多,成为马黛条的主要生产国。在阿根廷被奉为“国宝”、“国茶”。他们很喜欢马黛茶的滋味,这种马黛茶的味道很苦,外国人很难接受这种苦味;但是,阿根廷人祖祖辈辈饮用这种茶,不但早已习惯了这种苦味,还觉得这样的苦茶能够提神、爽口,越喝越觉得有味道,越爱喝。因此,饮用马黛茶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马黛本是冬青科的一种多年生木本植物,通常称它为巴拉圭草,树叶翠绿,呈椭圆形。每年的4-8月,是马黛茶丰收的季节。南美洲人把绿叶和嫩芽采摘下来,经过晾晒、烘烤、发酵和研磨等工序,就制成了芳香可口的马黛茶。马黛茶味苦涩,在冲泡时一般都要加入些草莓、苹果、柠檬、橙子等不同的水果汁,以降低苦涩味。

很多国家或民族都是用茶杯喝茶,可是阿根廷人却是用吸管吸茶。不论是家里人还是来客,都是围坐在厅堂里用一根吸管吸茶。在座的人一个挨一个地轮着吸茶。在壶里的水快吸干的时候,再续上热开水接着吸。大家边吸边聊,如同我们用茶杯饮茶一样,也是很有兴致的。一直吸到聚会散了为止。

那么,他们是从哪里吸茶呢?原来每家都有作为茶壶用的大茶桶,叫做马黛茶壶。这种马黛茶壶如同身份的象征一样,其质量的优劣标志着该家庭的富有和贫困,身份和地位。一般家庭的马黛茶壶是用竹子箍制的或用大葫芦做的,朴实而简陋,但却很实用。富有的家庭多用豪华的茶壶,其豪华的程度不一而足。有的是金属的,上面镌刻着美丽的花乌鱼虫等花纹和图案;有的是用硬木箍制的,镶嵌着很多宝石饰品,灼熠生辉,豪华而漂亮,俨然是很精美的工艺品。不论哪种马黛茶壶,在吸嘴处都是用金属包裹着。吸茶用的吸管多为金属吸管’在下端有很多小孔,以便防止吸入茶叶,具有对茶汤过滤的作用。过去是大家用一根吸管,彼此轮换着吸茶。后来随着讲卫生意识的提高,马黛茶壶的吸嘴就多做几个,人们吸茶就各用各的吸管。如今,有的家庭接受了现代观念,他们也将马黛茶壶里的茶汤倒在杯子里饮用,但是更多的阿根廷平民还是喜欢用吸管吸茶。

在阿根廷有俗话说:“赶路的时候,马黛帮你解乏;出汗的时候,马黛给你清凉;口渴的时候,马黛帮你解渴。”这种喝茶的感觉是具有普遍性的,不论是什么档次的人,对马黛茶的感觉都是一样的。

马黛茶不仅是一种饮料,还是一种纯天然的保健饮品。马黛茶中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淀粉,维生素C、B,B。和多种微量元素。喝马黛茶不仅能降火消热、消除疲劳、补充体力、振奋精神,还有的马黛茶加入一些药材,就成了镇静或止泻的药茶。

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


中华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民俗也多姿多采。而饮茶是中华各族的共同爱好,无论哪个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饮茶习俗。现将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日常饮茶品类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

(01)藏族:酥油茶、甜茶、奶茶、油茶羹。

(02)维吾尔族:奶茶、奶皮茶、清茶、香茶、甜茶、炒面条、茯砖茶。

(03)蒙古族:奶茶、砖茶、盐巴茶、黑茶、咸茶。

(04)回族:三香碗子茶、糌粑茶、三炮台茶、茯砖茶。

(05)哈萨克族:酥油茶、奶茶、清真茶、米砖茶。

(06)壮族:打油茶、槟榔代茶。

(07)彝族:烤茶、陈茶。

(08)满族:红茶、盖碗茶。

(09)侗族:豆茶、青茶、打油茶。

(10)黎族:黎茶、芎茶。

(11)白族:三道茶、烤茶、雷响茶。

(12)傣族:竹筒香茶、煨茶、烧茶。

(13)瑶族:打油茶、滚郎茶。

(14)朝鲜族:人参茶、三珍茶。

(15)布依族:青茶、打油茶。

(16)土家族:擂茶、油茶汤、打油茶。

(17)哈尼族:煨酽茶、煎茶、土锅茶、竹筒茶。

(18)苗族:米虫茶、青茶、油茶、茶粥。

(19)景颇族:竹筒茶、腌茶。

(20)土族:年茶。

(21)纳西族:酥油茶、盐巴茶、龙虎斗、糖茶。

(22)傈僳族:油盐茶、雷响茶、龙虎斗。

(23)佤族:苦茶、煨茶、擂茶、铁板烧茶。

(24)畲族:三碗茶、烘青茶。

(25)高山族:酸茶、柑茶。

(26)仫佬族:打油茶。

(27)东乡族:三台茶、三香碗子茶。

(28)拉祜族:竹筒香茶、糟茶、烤茶。

(29)水族:罐罐茶、打油茶。

(30)柯尔克孜族:茯茶、奶茶。

(31)达斡尔族:奶茶、荞麦粥茶。

(32)羌族:酥油茶、罐罐茶。

(33)撒拉族:麦茶、茯茶、奶茶、三香碗子茶。

(34)锡伯族:奶茶、茯砖茶。

(35)仡佬族:甜茶、煨茶、打油茶。

(36)毛难族:青茶、煨茶、打油茶。

(37)布朗族:青竹茶、酸茶。

(38)塔吉克族:奶茶、清真茶。

(39)阿昌族:青竹茶。

(40)怒族:酥油茶。盐巴茶。

(41)普米族:青茶、酥油茶、打油茶。

(42)乌孜别克族:奶茶。

(43)俄罗斯族:奶茶、红茶。

(44)德昂族:砂罐茶、腌茶。

(45)保安族:清真茶、三香碗子茶。

(46)鄂温克族:奶茶。

(47)裕固族:炒面茶、甩头茶、奶茶、酥油茶、茯砖茶。

(48)京族:青茶、槟榔茶。

(49)塔塔尔族:奶茶、茯砖茶。

(50)独龙族:煨茶、竹筒打油茶、独龙茶。

(51)珞巴族:酥油茶。

(52)基诺族:凉拌茶、煮茶。

(53)赫哲族:小米茶、青茶。

(54)鄂伦春族:黄芹菜。

(55)门巴族:酥油茶。

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赫哲族人历史上很少吃茶外,其余各民族都有饮茶的习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