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方法的分类

发布时间 : 2019-11-28
茶的品种和分类 红茶和单丛的分类 红茶的茶艺表演

茶的品种和分类。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茶艺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方法的分类”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方法,茶艺可分为以下类型:

(1)以时间分,可分为古代茶艺和当代茶艺等。

(2)以茶活动分,可分为生活型茶艺、经营型茶艺、表演茶艺等。

(3)以泡茶方法分,可分为烹茶法、点茶法、泡茶法、冷饮法等。

(4)以饮茶者分,可分为少儿茶艺、伤残人茶艺等。

(5)以民族分,可分为汉族茶艺、蒙古族茶艺、藏族茶艺、酥油茶艺、白族茶艺、苗族茶艺等,如蒙古族咸奶茶、白族三道茶、藏族酥油茶等茶艺。

(6)以民俗来分,可分为客家擂茶、惠安女茶俗和新娘茶等。

(7)以社会阶层分,可分为宫廷茶艺、文士茶艺、宗教茶艺和民间茶艺等。

(8)以茶叶种类分,可分为绿茶茶艺、红茶茶艺、乌龙茶茶艺、花茶茶艺等。

(9)以饮茶器具分,可分为壶泡法、盖碗杯茶艺和玻璃杯茶艺等。

(10)以地域或产地分,可分为北京盖碗茶、西湖龙井茶、洞庭碧螺春茶和婺源文士茶等。

小编推荐

中华茶艺的分类


目前茶文化界对于茶艺的分类比较混乱,有以人为主体分为宫廷茶艺、文士茶艺、宗教茶艺、民俗茶艺,有以茶为主体分为乌龙茶艺、绿茶茶艺、红茶茶艺、花茶茶艺,还有以地区划分为某地茶艺,甚至还有以个人命名的某氏茶艺(茶道),不一而足。茶艺是饮茶艺术,岂可以人、以地区分类?难道有的茶艺专供表演?有的茶艺只能待客?事实上茶艺是两者兼而有之。不同的茶类、同类的不同种茶可以有相同的饮法,又岂能以茶来命名茶艺?至于某氏茶艺,非茶茶艺更是荒诞不经。

笔者非常赞同陈文华先生的观点:如果我们承认茶艺就是茶叶的冲泡技艺和饮茶的艺术的话,那么以冲泡方式作为分类标准应该是较为科学的。[14]笔者也曾指出:考察中国的饮茶历史,饮茶法有煮、煎、点、泡四类,形成茶艺的有煎茶法、点茶发、泡茶法。依茶艺而言,中国茶道先后产生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种形式。[15]茶艺的分类标准首先应依据习茶法,茶道亦如此。依习茶法,中国古代形成了煎茶道(艺)、点茶道(艺)、泡茶道(艺)。日本在吸收中国茶道的基础上结合民族文化形成了抹茶道、煎茶道两大类,两类均流传至今,且流派众多。但中国的煎茶道(艺)亡于南宋中期,点茶道(艺)亡于明朝后期,仅有形成于明朝中期的泡茶道(艺)流传至今。从历史上看,中华茶艺则有煎茶茶艺、点茶茶艺、泡茶茶艺三大类。

茶艺分类标准第二应依据主泡饮茶具来分类。在泡茶茶艺中,又因使用泡茶茶具的不同而分为壶泡法和杯泡法两大类。壶泡法是在茶壶中泡茶,然后分斟到茶杯(盏)中饮用;杯泡法是直接在茶杯(盏)中泡茶并饮用,明代人称之为撮泡,撮茶入杯而泡。清代以来,从壶泡法茶艺又分化出专属冲泡青茶的工夫茶艺,杯泡法茶艺又可细分为盖杯泡法茶艺和玻璃杯泡法茶艺。工夫茶艺原特指冲泡青茶的茶艺,当代茶人又借鉴工夫茶具和泡法来冲泡非青茶类的茶,故另称之为工夫法茶艺,以与工夫茶艺相区别。这样,泡茶茶艺可分为工夫茶艺、壶泡茶艺、盖杯泡茶艺、玻璃杯泡茶艺、工夫法茶艺五类。若算上少数民族和某些地方的饮茶习俗--民俗茶艺,则当代茶艺可分为工夫茶艺、壶泡茶艺、盖杯泡茶艺、玻璃杯泡茶艺、工夫法茶艺、民俗茶艺六类。民俗茶艺的情况特殊,方法不一,多属调饮,实难作为一类,这里姑且将其单列。

在当代的六类茶艺中,工夫茶艺又可分为武夷工夫茶艺、武夷变式工夫茶艺、台湾工夫茶艺、台湾变式工夫茶艺,武夷工夫茶艺是指源于武夷山的青茶小壶单杯泡法茶艺,武夷变式茶艺是指用盖杯代替茶壶的单杯泡法茶艺,台湾工夫茶艺是指小壶双杯泡法茶艺,台湾变式工夫茶艺是指用盖杯代替茶壶的双杯泡法茶艺;壶泡茶艺又可分为绿茶壶泡茶艺、红茶壶泡茶艺等;盖杯泡茶艺又可分为绿茶盖杯泡茶艺、红茶盖杯泡茶艺、花茶盖杯泡茶艺等;玻璃杯泡茶艺又可分为绿茶玻璃杯泡茶艺、黄茶玻璃杯泡茶艺等;工夫法茶艺又可分为绿茶工夫法茶艺、红茶工夫法茶艺、花茶工夫法茶艺等;民俗茶艺则有四川的盖碗茶、江浙的薰豆茶、江西修水的菊花茶、云南白族的三道茶等。

茶艺表现形式的分类


目前,关于茶艺的表现形式的分类,茶文化界说法不一。按照饮用茶叶时是否加入调味佐料来分类,饮茶方法可分为调饮法和清饮法茶艺;根据饮用过程中对茶汤和茶叶香味成分获取的方法不同,可分为煮(煎)茶法、点茶法、泡茶法和滤茶法(如飘逸杯泡法等)等茶艺;依照泡茶过程中采用的丰泡茶具不同,又可将泡饮方法划分为玻璃杯泡法、盖碗泡法、盖杯(瓷杯)泡法、小壶(工夫茶)泡法、大壶泡法、飘逸杯泡法和煮水壶(或保温瓶)浸煮法茶艺;有以文化特点为分类依据的宫廷茶艺、文士茶艺、宗教茶艺和民俗茶艺等;有以茶类为分类依据的乌龙茶茶艺、绿茶茶艺、红茶茶艺和花茶茶艺等;还有以行政区域划分的潮州工夫茶艺、安溪铁观音茶艺和台湾工夫茶艺等。此外,还有以茶艺表现形式的艺术要求来划分的表演茶艺和生活茶艺。表演茶艺是对生活茶艺的放大,其宗旨重点是以茶为媒,在舞台上传扬茶的文化与艺术。

在我国历史上,茶艺表现形式的主流是随着茶类的发展与茶叶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在人类发现和利用茶叶的早期,茶叶的饮用方法是以煮饮为主流的。随着饮茶器具和茶类发展与进步,先后形成了唐代的煎茶技艺(煮茶法),宋代的点茶技艺,明朝中期后的散茶泡茶技艺。明代的泡茶技法延续至今,成为当今普遍流行的主要饮茶形式,称之为泡茶茶艺。

泡茶茶艺,因其使用主泡茶具和冲泡程序的不同而分为壶泡法、盖碗泡法和杯泡法三大类别。壶泡法茶艺是指在茶壶中泡茶,然后将茶汤分斟到茶杯(盏)中饮用的泡茶技艺。其主泡工具是茶壶,如宜兴紫砂壶、潮州朱泥壶和瓷质小壶等,要求大小适中,容量100-500毫升。杯泡法茶艺是指直接在茶杯中泡茶和饮用的泡茶技艺,即撮茶入杯而泡饮的技艺,根据投茶冲水先后顺序的不同,又有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以及一开茶、二开茶、三开茶之分,泡饮过程茶叶与茶汤不分离。杯泡法的主泡工具通常有玻璃杯、盖碗、大瓷杯和紫砂杯等各种杯(碗)具。而盖碗泡茶法则是以盖碗作为主泡工具,将茶汤沥出后,再分斟到茶杯中饮用的一种泡茶技艺。

但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和某些特定地区,至今仍保持着比较原始而独特的饮茶习俗,如客家擂茶、藏族酥油茶等,由于不具普遍性,姑且将其列入茶俗一类。

茶艺的功能多样,通常要分类研究


想了解《茶艺的功能多样,通常要分类研究》知识吗,丰富的《茶艺的功能多样,通常要分类研究》内容等你来看!

从总体上看,茶艺研究的主要是“六大要素”(人之美、茶之美、水之美、器之美、境之美、艺之美)通过美的发现,美的整合,美的展示,以美陶醉自已,用美感染别人。但是,因为茶艺的功能多样,所以通常要分类研究。分类的方法很多,按照茶艺的功能分类可分为四大类。

1、表演型茶艺:它的目的是吸引传媒聚焦,征服大众眼球,引起社会和政府的关注,达到宣传茶文化的目的。同时企业可以用表演型茶艺提升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其特点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允许夸张,充分发挥舞台美学的作用,让受众从一杯茶中品味出我国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品味出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品味出当代中国茶人海纳百川的包容之心、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感悟和追求。

2、生活型茶艺:这是茶艺研究和推广的重中之重,目的是丰富六大茶类的品饮方法,提升品茗乐趣,使品茗的方法更加简便,以便更好地以茶自娱或待客。企业可用生活型茶艺引导消费,培育市场。其特点是道法自然、简单实用、注意品茗空间的营造,注意把茶与相关生活艺术结合,在此基础上引导大众以茶构建健康、诗意、时尚的生活新方式。

3、营销型茶艺:这是茶艺研究的重中之急。目前我国茶叶生产发展很快,但营销滞后,成了产业发展的瓶颈。营销型茶艺是解决茶叶销售的“临门一脚”,即以高超的泡茶技巧充分展示茶叶商品的“保障因素”(色、香、味、滋、气、形)并巧妙地和客人沟通,介绍好自己商品的“魅力因素”(珍稀度、名贵度、品牌美誉度、品质独特的个性……)促使客人实施购买行为,甚至产生“惠顾购买”心理。

4、养生型茶艺:即加强茶叶药饮的研究,加强“以茶养身,以道养心”的功法和心法普及,并且把饮茶与芳香疗法、音乐疗法、饮食疗法、沐浴疗法、少林八段锦、道家导引术以及国际科学养生新成果相结合。

总之,当代我国的茶艺在理论和实操的研究方面都己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在推广普及方面还刚刚起步。朋友们在讨论中所批评的问题恰恰是因为所见的茶艺师并没有经过系统的茶艺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而不是茶艺本身之错,切不可以偏概全。

明白了这一点,我想大家或许都会同意:喝茶的方法很多,可以清饮,也可以调饮或药饮;可以热饮,也可以冷饮;可以“独品得神”,也可以“对啜得趣,众饮得慧”。可以静品,也可以和各种娱乐活动相结合。同时喝茶又是很自我、很随意的事,你自己爱怎么喝就怎么喝,没有必要去排斥甚至攻击自己不习惯、不喜欢的喝法。你喝你的茶自得其乐即可,别人怎么喝且随他去。

我国茶艺尚处于复兴初期,尤其应当鼓励创新,倡导百花齐放,由此必然也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喝法,但是那一定是昙花一现,时间的长河自然会大浪淘沙,将其淘汰。

本文《茶艺的功能多样,通常要分类研究》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通过三方面去了解茶艺的分类


茶艺指的就是泡茶与饮茶的技艺,下面来给大家讲讲茶艺应该如何分类。

茶艺如何分类:

不同茶艺的分类也就多种多样,首先从冲泡方法来区分吧,比如说像功夫茶、盖碗茶以及玻璃杯这三种泡法;

第二个就是按茶叶来区分,例如红茶茶艺、绿茶茶艺、花茶茶艺等等;

最后一个就是按地区名称来区分,例如武夷茶艺、安溪茶艺、潮汕茶艺等,这些茶叶的名称都是因一些地区名而产生的。

这三个都是比较简单的茶艺分类的方法,但是有一些茶叶的名称并不能准确反映该茶艺的主要特色,经常会和别的茶艺混乱,例如绿茶类的龙井茶、黄山毛峰、碧螺春等名茶,这些不能通过地区名称和茶叶去分类,只好以冲泡方法去进行分类,这三种名茶都是用玻璃杯或者盖碗杯冲泡的,其程序大致相同,除了通过冲泡方法去进行茶艺分类,还有一个是比较常用到的,地区名称分类,但是入股都按地区名称来命名,那么,有多少生产乌龙茶的地方,就有多少种茶艺,这是令人无法进行科学的统计的。

所以,综合以上所说的,茶艺的分类应该以冲泡方法作为分类标准是较为科学的。

茶艺里的倒茶方法你知道几种


想了解《茶艺里的倒茶方法你知道几种》知识吗,丰富的《茶艺里的倒茶方法你知道几种》内容等你来看!

一个优秀的茶艺师,不仅能泡茶,还很是赏心悦目。倒茶,看似简单,但充满学问。茶艺里的倒茶方法你知道几种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勾把”

也称“双手穿提点钮”,适于400毫升以上的大壶。用一手的食指或中指,或更多的指头勾住壶把,拇指按住壶把上方,另外一只手的食指按住盖钮(俗称“点钮”),其他4指收拢。

“夹把”

也称“双手把提点钮”,适于200—400毫升的中型侧提壶。用一手的拇指与食指夹住壶把,中指以下手指辅助,另外一只手的食指点钮。

“捏把”

也称“单手把提点钮”,适于200毫升以内的小型侧提壶。用拇指与中指向壶心倾斜捏把,以无名指与小指抵住壶把下方,食指点钮。

“勾提把”

也称“飞天把提持壶”,适于壶把一端往上飞扬如彩带飘扬的“飞天”壶。用食指以下的指头从外往内勾住壶提,或视长度决定几只手指,然后拇指点钮。

“夹提把”

也称“提梁持壶”,适于“提梁”壶。“提梁”壶的提把在盖子上方。持壶的方法是以拇指与食、中指包夹住壶提后半部根部,以拇指顺便点钮(也可用另手的食指点钮)。

点钮,除了避免壶盖掉落,还可控制出水。制作精致的壶,按住壶钮气孔,水是流不出来的,俗称“禁水”。若气孔设计在手指不能按住的地方,就只能点钮,不能禁水了。

本文《茶艺里的倒茶方法你知道几种》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茶艺定义|茶艺的内容


茶艺定义|茶艺的内容

目前对茶艺的内容组成,有不同的看法。谷川彻三认为包含艺术、礼仪、礼交、艺能四个因素[7]。范增平认为狭义茶艺的实际内容包括了技艺、礼法和道三部分,技艺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礼法指礼仪和规范;道是指一种修行,是一种生活的道路、方向,是人生哲学;前二者属于形式部分,后者属于精神部分[5]。姜爱芹认为茶艺包括艺茶、制茶、品茶、论水、择器、意境等内容[9]。而王存礼等人认为茶艺大致体现在泡茶和品茶两个方面,同时还必须讲究品茶的环境、氛围以及品茶的程序、内容、礼仪等[10]。寇丹认为茶艺包含七方面的内容:各种本身的色香味及外形欣赏、过程、、修身养性的课程、人际关系的触媒、品茶的环境、建立宁静与反省的心灵[6]。周洁琳认为当代茶艺内涵讲究六个层面:茶的欣赏、过程、茶器应用、养性修身、人际交流、品茗环境[11]。综合以上可知,多认为茶艺的整个过程均为其内容组成。但我们应注意防止扩大茶艺的内容组成,应注意防止将茶艺的内容不分主次、不分轻重,同时又应有利于对茶艺的理解与建设。

为此,我们认为茶艺的内容可分为赏茶、泡饮技艺及其演示、茶艺礼仪、茶艺环境和茶艺精神五部分。赏茶包括欣赏干茶的外形、色泽和后的茶舞,主要以茶艺观赏者为主体、茶艺演示者为辅。泡饮技艺及其演示包括择器、鉴水、择茶、技艺及其演示,这是以茶艺演示者为主的,但茶艺观赏者可参与其中。品饮技艺及其演示,可由茶艺演示者辅助,茶艺观赏者品饮为主。茶艺礼仪就是茶艺中的礼仪,包括迎客礼、礼、奉茶礼、送客礼等。茶艺环境分心境和品饮环境,心境是指茶艺演示者和观赏者的心境,品饮环境包括茶艺场所环境、背景音乐、服装等。茶艺精神就是茶艺演示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涵,也是茶艺所要展现的精神理念,包含茶德,是属于的一部分。

茶艺的历史:泡茶茶艺


茶艺的历史:泡茶茶艺

宋元时期,民间流传的散茶冲泡法迅速发展,人们直接采用开水冲泡,以品尝茶叶的真香、真味,特别是在明朝初年朱元璋废除饼茶改进贡芽茶之后,宋代的点茶法就被泡茶法(散茶冲泡法)所取代。此后,泡茶法一直为中国饮茶的主要方式。

条形散茶用撮泡法直接冲泡,杯中的茶汤没有“乳花”可欣赏,因此品尝时更看重茶汤的滋味和香气,对茶汤的颜色也从宋代的以白为贵变成以绿为贵。明代的茶书也开始论述撮泡法的品尝问题。如陆树声《茶寮记》的“煎茶七类”条目中首次设有“尝茶”一则,谈到品尝茶汤的具体步骤:“茶入口,先灌漱,须徐咽。俟甘津潮舌,则得真味。杂他果,则香味俱夺。”

这是要求茶汤入口先灌漱几下,再慢慢下咽,让舌上的味蕾全方位充分接触茶汤,感受茶中的各种滋味,此时会出现满口甘津,齿颊生香,这样才算尝到茶的真味。品茶时不要和其他有香味的水果和点心一起品赏,因为它们会影响茶的色香味,甚至夺掉茶的香味。

品茶讲究“幽趣”,是明清文人在品茗活动中所追求的艺术情趣,也是中国茶艺的一大特色。品茶最适合用小壶小杯来品啜。冯可宾的《岕茶笺》主张用小壶泡茶:“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况茶中香味,不先不后,只有一时,太早则未足,太迟则已过。的见得恰好一泻而尽,化而裁之,存乎其人。”许次纾《茶疏》也主张“饮啜”:“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所以茶注欲小,小则再巡已终。宁使馀芬剩馥尚留叶中,犹堪饭后啜漱之用。”于是就逐渐形成了工夫茶艺,清代工夫茶艺的程式为:煮水、温壶、置茶、冲泡、淋壶、分茶、奉茶。这种典型的小壶小杯冲泡法,是今天工夫茶艺的原型,至清代晚期,工夫茶艺就已经很成熟了。

虽然茶艺的形式从煮茶茶艺,到煎茶茶艺、点茶法,以及后来的泡茶茶艺,表现形式至今都还在不断地演化和发展,但是茶艺的精髓自始至终没有改变,它始终还是茶文化茶道外在表现形式和载体,始终是在用艺术表达平和与宁静,修得内心的平静,平衡人们的心理,获得健康的心境,获得健康的身体。

摘自《茶与养生》(屠幼英、胡振长主编)

茶道和茶艺的区别?精神与艺术的差异


茶道如今已经是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同样也从最初的口感也变成了一种比赛的项目。茶艺的意思无疑就是饮茶的艺术体现,有艺而无道节则无精、无神,即使相同也是有着差别。

那么,本期了解茶道和茶艺的区别

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节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蔡荣章先生也认为:“如要强调有形的动作部分,则使用‘茶艺’,强调茶引发的思想与美感境界,则使用‘茶道’。指导‘茶艺’的理念,就是‘茶道’。”

中国茶道有三义: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饮茶之道是饮茶的艺术,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诗文、书画、建筑、自然环境相结合,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生活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饮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重在修炼身心、了悟大道。

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煮水烹茶,无上妙道。

在中国茶道中,饮茶之道是基础,饮茶修道是目的,饮茶即道是根本。饮茶之道,重在审美艺术性;饮茶修道,重在道德实践性;饮茶即道,重在宗教哲理性。

中国茶道集宗教、哲学、美学、道德、艺术于一体,是艺术、修行、达道的结合。在茶道中,饮茶的艺术形式的设定是以修行得道为目的的,饮茶艺术与修道合二而一,不知艺之为道,道之为艺。

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

茶艺即饮茶艺术,是艺术性的饮茶,是饮茶生活艺术化。中国是茶艺的发源地,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民族具有自己的茶艺。中华茶艺是指中华民族发明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饮茶艺术,主要包括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的技艺以及品茗环境、仪容仪态、奉茶礼节、品饮情趣等。

“茶艺”一词是台湾茶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提出的,现已被海峡两岸茶文化界所认同、接受,然而对茶艺概念的理解却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可谓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中国古代有“茶道”一词,并承认“茶之为艺”。

其“茶道”、“茶之艺”有时仅指煎茶之艺、点茶之艺、泡茶之艺,有时还包括制茶之艺、种茶之艺。中国古人虽没有直接提出“茶艺”概念,但从“茶道”、“茶之艺”到“茶艺”只有一步之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