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佛茶与金地藏的渊源

发布时间 : 2019-11-30
黑茶藏茶 藏茶黑茶 安华黑茶的

黑茶藏茶。

茶经网小编为各位喜欢喝茶的朋友提供茶知识,下面为大家提供的是“九华佛茶与金地藏的渊源”一文,帮助各位了解更多关于“九华佛茶与金地藏的渊源”的绿茶知识,感谢大家的阅读!

在中国唐代中叶,即金乔觉渡海来华前后,中国僧人与茶结缘是极普遍的现象。中国人,从饮茶到品茶差不多是在寺院完成的,,我国茶圣之称的陆羽,自幼长在寺院,好茶的竞陵龙盖寺智积师就带陆羽采茶、煮茶,学习禅学,研习佛经,后在湖州乌程杼山好善寺皎大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茶经》;中禅宗史上有名“赵州和尚郝从谂,幼年出家,后参谒南泉普愿禅师,学到南宗禅的奇峭,凭借自己的悟性更加发展。大部时间住河北m音院,弘扬佛法,人称“赵州古佛”,其法语“吃茶去”名扬四海。“吃茶去”,实际上是则禅林法语。遇茶吃茶,遇饭吃饭,平常自然。这是参禅的第一步。

饮茶与悟道有着可了悟而不可言传的性质,所谓“佛法们平常,莫作奇特想,若想悟道,当不假外力,全凭自家,忽地心花开发,便打通一片新天地。即达到物我两忘的终极境,这便心灵的、自由,自然之美便是禅意。”从赵州和尚“吃茶去”公案来来看,争,这位高僧禅茶已到了极高的境界,一时风靡中华。“禅茶一味”如果追索开去,还有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甘露禅师吴理真于四川蒙山亲自种茶:东晋永和二年(公元346年)单道开在河北昭德寺饮茶防睡,念诵经文。这两位禅师对茶都有研究,许多名茶渊出其手。

唐代大诗人李白不仅为荆州玉泉寺茶题诗,而且为荆州茶命名为“仙人掌”,遂使其成名茶。列举上述事例,旨在说明,处在唐中叶来华的金乔觉,卓锡九华植茶、制茶、品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正因为金僧禅农兼修,使水稻、茶叶在九华山得以发展,不仅普通百姓受益,还受到了官府的表彰和支持。唐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中有这样的表述:“建中初,张公岩(时任池州太守)典是邦,仰师高风,施舍甚厚,因移旧额,奏置寺焉”。正是郡守支持,九华山佛茶得到发展,佛教得以光大。cy316.cOM

金乔觉不仅禅农兼修,还奋力研读佛经,儒学。同诗人交往。后据学者考据,金僧并请江南诗人俞荡抄写禅林四部经即《华严经》、《宝积经》、《涅槃经》和《槃若经》。可见金乔觉是同诗人有来往的。大诗人自居易一生写茶诗六十多,.常出游寺院,与四川僧韬光一起出游游,品茗吟诗,酬答唱和,结为诗友,又为茶友。正是诗人常出没寺院,“禅茶一味”变成禅、茶、诗一味莹金地藏正是一位集禅宗大师,茶叶大师,诗人的圣僧。

但由于禅宗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见佛”为宗旨。故信仰禅宗并身体力的金僧,在地藏菩萨“众生渡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藏精神的感召下,为民众造福,留痕迹。这是九华山所存金僧茶叶信史、诗文、佛学著作极少的原因。但金僧却留下了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二百里的满目青山、富有传奇色彩的九华佛茶,所有这些,是无字的金地藏全书。

从《送童子下山》诗和“金地茶、梗空如筱,金地藏携来种”这两则信史,足以说明九华佛茶与金地藏渊源之深。

cy316.Com小编推荐

九华佛茶属于什么茶


按照茶叶的发酵程度以及茶叶、茶汤的颜色,可以将茶叶分类成六大茶类,分别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与黑茶。

那么九华佛茶属于什么茶呢?想要知道九华佛茶是什么茶,我们需要从九华佛茶的制作工艺以及九华佛茶的条索、汤色等特征上进行分类。

一、从九华佛茶的制作工艺上说

九华佛茶茶叶在加工制作的过程中,经过筛选、摊放、杀青、捻揉、整条、烘干等工序,没有经过任何的发酵程序。而杀青和不发酵正是制作绿茶的重要特征。

二、从九华佛茶的特征上说

九华佛茶茶叶色泽翠绿。

冲泡好的九华佛茶茶汤汤色碧绿明亮。

冲泡后的九华佛茶叶底嫩绿、柔软。

九华佛茶属于绿茶

无论是从九华佛茶的干茶、茶汤、叶底,还是从九华佛茶茶叶的加工制作过程来说,九华佛茶都属于地地道道的绿茶。

九华佛茶保存方法


九华佛茶叶是一种疏松多孔的亲水性物质,还具有很强的吸潮、吸味的特性。所以九华佛茶在保存过程中很容易吸潮发霉,或者吸收到异味而影响口感,那么九华佛茶怎么保存才能最长时间的保持它的香气与口感滋味呢?

一、避免潮湿的环境

九华佛茶叶的含水量在3%左右的时候,可以较好的阻止脂质的氧化变质,而当九华佛茶叶的含水量超过7%的时候,就为霉菌提供了较为适宜的繁殖环境,会加快九华佛茶的变质速度。

所以我们在存放九华佛茶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存放的环境湿度,有条件的可以放置一个湿度计,以及一些家用干燥剂。

二、避免高温的环境

九华佛茶叶的最佳保存温度是0℃~5℃,在这个基础上,温度每升高10℃,九华佛茶叶的色泽褐变速度就会增加3~5倍,并且在高温的环境下,九华佛茶叶中含有的茶氨酸、茶多糖、维生素以及各种芳香类物质会以更快的速度分解,导致九华佛茶叶的香气、滋味、口感变得越来越差。这也就是为什么九华佛茶陈茶没有新茶好喝的原因所在。

三、避开阳光照射

九华佛茶的制作工艺最大限度的保留了鲜叶中的叶绿素以及各种维生素含量,而阳光会加速九华佛茶叶中叶绿素以及各种维生素的氧化,将叶绿素分解成为脱镁叶绿素,并减少茶叶中维生素的含量。

所以我们不能采用透明的塑料袋或者玻璃瓶等容器保存九华佛茶,而应该选择锡罐、瓷罐等可以有效遮光的容器保存。

四、避开异味环境

九华佛茶叶中含有的高分子棕榈酶和萜稀类化合物等物质,具有很强的吸收异味的能力,如果将九华佛茶放置在充满异味的环境中,会影响到九华佛茶的香气与滋味。

五、尽力的隔绝氧气

九华佛茶叶中含有的叶绿素、醛类、酯类、维生素C等物质都非常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产生氧化反应,氧化后的九华佛茶汤色变红、变褐,茶汤也会失去鲜爽滋味,茶叶接触到的氧气越久,这种劣变也就越严重。

所以说,最好的九华佛茶保存方法就是将九华佛茶叶密闭、冷藏在干燥、没有异味的地方。

九华佛茶的工艺流程


工艺

九华佛茶一般在4月中下旬进行采摘,只对一芽二叶初展的进行采摘,要求无表面水,无鱼叶、茶果等杂质;采摘后按叶片老嫩程度和采摘先后顺序摊放待制,制作工序为杀青、揉捻及烘焙,火候温度是这三道工序中最关键的,只有把握得当,才能制造出顶级的九华佛茶。

等级

九华佛茶被誉为“圣茶”,分一、二、三级,购买时需仔细挑选;一级最好,为一芽一、二叶占80%以上,且无对夹叶,二级次之,为一芽一、二叶占60-80%,允许有少量的对夹叶,三级最次,为一芽一、二叶占40-60%,并有少量初展的一芽三叶。

九华佛茶制作工艺流程

鲜叶采摘、摊青、杀青、摊凉、做形、烘干、拣剔、包装。其独特之处是做形,利用理条机分二次理条,期间摊凉加压,手工压扁,理条机理直,达到九华佛茶独特外形。

杀青:杀青用桶锅,投叶前锅温上升到150~160℃,要求锅温稳定,先高后低,出叶时保持125~135℃左右。投叶量0.5公斤左右,嫩叶适当减少。杀青时间约6~7分钟。杀青以抖为主,抖闷结合,要杀透杀匀,无焦叶红梗。杀青过程减重率35~40%。杀青叶出锅后放在小簸箕内,撼簸二三下,散热去湿,簸除焦叶、碎片。

揉捻:轻揉1~2分钟,待茶汁溢出,有粘手感,基本成条即可。揉捻时,结合解块散热2~3次。每锅杀青叶,单揉单烘,及时烘焙。

烘焙:烘干分毛火和足火。毛火用三只烘笼,按温度90℃、80℃、70℃,先高后低,顺序移动。第一、二只烘笼投叶量为一锅杀青叶,第三只烘笼为二锅杀青叶。掌握高温、勤翻,翻匀摊平的原则。毛火叶含水率不低于8~10%,下烘后摊凉。足火文火慢烘,温度60~50℃,每烘笼投叶3~4公斤,烘6~8小时,干茶含水率3~5%,下烘后趁热装筒。

在池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池州市茶业协会如何在茶叶产业化中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在茶园基地建设、茶叶加工、产后服务和管理中,促进九华佛茶发展,将是应该关注的新课题。

冲泡九华佛茶需要洗茶吗


在品饮九华佛茶的时候,有人习惯性的先将九华佛茶茶叶投放于杯中,用沸水冲洗一下茶叶,轻轻摇动几次之后倒掉茶水,以为这样可以洗掉九华佛茶茶叶上的沙尘或者农药残留。那么九华佛茶需要洗茶吗

首先,茶叶上的农药大部分是脂溶性的,在水里溶解度小,难溶解到茶水中,因此茶水相对安全。

如果农药并非水溶性,那么,即便洗茶也未必能将农药洗掉,反倒影响了九华佛茶独特的风味。

其次,现在九华佛茶茶叶在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程度较高,很难接触到污染物。而就算因为自己的保存不当,在冲泡时经过80度的水温,也足以杀死九华佛茶茶叶上附着的大部分微生物。

最后,九华佛茶属于细嫩的绿茶,茶叶中含有的有益物质遇到沸水之后会快速的溶解析出,并随着弃掉的茶汤而流失掉。

从上面三点可以看出,冲泡九华佛茶并不需要洗茶。

这种情况下,冲泡九华佛茶需要醒茶

如果你的九华佛茶茶叶是保存在冰箱里的话,在正式的冲泡之前需要经过醒茶的程序。因为刚从冰箱里拿出的九华佛茶,不经过醒茶的话,茶叶无法充分浸润舒展,茶汤也就无法达到最佳的口感。

醒茶可以选择将需要冲泡的九华佛茶茶叶在室温的环境下放置一小段时间,或者使用比正式冲泡九华佛茶时温度低一些的水快速的浸润一下。

三种九华佛茶的冲泡方法


九华佛茶在冲泡之后香气清高、滋味鲜爽。了解九华佛茶的冲泡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展现出九华佛茶的优良品质,这里有三种九华佛茶的冲泡方法分享与各位茶友。

在这里我们选用玻璃杯来冲泡九华佛茶,玻璃杯不带盖、易散热,不会让茶汤有焖熟感,并且玻璃杯透亮,可以欣赏到九华佛茶在水中上下浮动的轻盈身姿,最重要的是,玻璃杯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基本家家户户都会有喝水用的玻璃杯。

一、中投法

大多数品级的九华佛茶叶都可以使用中投法进行冲泡。

1、烫杯:在杯中注入适量开水后稍微摇动几下,均匀的加热杯身后倒出杯中热水;

2、注水:在杯中注入三分之一容量的开水(九华佛茶的冲泡温度一般在80℃~90℃之间);

3、投茶:取适量茶叶投入杯中,并轻轻摇动杯子,使九华佛茶叶充分浸润;

4、再注水:九华佛茶叶在水中浸润一两分钟之后,叶片得到了充分的舒展,这时候再注水至七分满;

5、品饮:待茶汤温度不烫、不凉的时候品饮九华佛茶,并在杯中茶汤剩余三分之一时,再次注水进行第二泡;

6、一般来说九华佛茶可冲泡2~3次,超过三次之后的茶汤就寡淡无味了。

二、上投法

对于外形条索完整、嫩度较高的九华佛茶叶,我们一般采用上投法进行冲泡,充分展现出九华佛茶香高味浓的特点。

1、烫杯:在杯中注入适量开水后稍微摇动几下,均匀的加热杯身后倒出杯中热水;

2、注水:将80℃左右的开水注入杯中至七分满;

3、投茶:取适量茶叶投入杯中,并轻轻摇动杯子,使九华佛茶叶充分浸润,注意不要加盖子,以防焖熟茶叶;

4、品饮:待茶汤温度不烫、不凉的时候品饮九华佛茶,并在杯中茶汤剩余三分之一时,再次注水进行第二泡;

5、一般来说嫩度较高的九华佛茶冲泡两次即可,第三泡的茶汤滋味就开始变得寡淡。

三、下投法:

对于嫩度不高、条形松散、叶片破碎的九华佛茶叶,我们一般用下投法进行冲泡,使用注水时的水流,使得较为粗老的九华佛茶叶充分翻滚浸润。

1、烫杯:在杯中注入适量开水后稍微摇动几下,均匀的加热杯身后倒出杯中热水;

2、投茶:取适量茶叶投入杯中;

3、注水:在杯中注入三分之一容量的开水(水温在90℃左右)后轻摇杯身,使得九华佛茶叶充分吸收水分得以舒展;

4、再注水:等九华佛茶叶叶片得到了充分的舒展,再注水至七分满;

5、品饮:待茶汤温度不烫、不凉的时候品饮九华佛茶,并在杯中茶汤剩余三分之一时,再次注水进行第二泡;

5、一般来说粗老的九华佛茶可以冲泡至3~4泡,茶叶破碎较高的九华佛茶可以冲泡至2泡。

九华佛茶产自哪里?有什么发展历史?


九华佛茶就产于九华山及其周边地区,它是以地方茶树良种优质鲜叶为原料,按照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其外形扁直呈佛手状。

九华山位于长江下游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是佛教中地藏王菩萨道场,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一座以佛教与茶文化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九华山山势雄峻,九座主峰均在海拨千米以上,秀出云表,清奇多姿。山中雨量充沛,清溪细流,涌泉飞瀑。林木葱笼,杂花生树。生态环境良好,茶树资源丰富。

据明代嘉清《池州府志》和《九华山志》记载,相传东晋隆安五年(401)天竺僧杯渡来九华山创建茅庵。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以后,九华山佛教开始兴起。把唐隐士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所载,九华山佛教圣地的开创者为新罗僧人金乔觉,世称“金地藏”。他于唐开元末(约719)渡海来华,至九子山(今九华山)中,宴然独坐,苦行

修持,一方善信,悉皆宗仰。并且,他还从新罗带来茶种,在九华山种植、繁衍。据《九华山志》记载,九华山茶中的“金地茶”即金地藏“自西域(误,应为新罗)携来”之种。随着九华山佛教文化的发展,山上各大丛林寺院都有各自的庄田,寺院的僧尼过着农禅结合的生活,他们在佛事之余,从事农业生产,如种茶、种稻、种菜。其中,种茶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工作,所产茶叶用于供佛、自用、和待客,除精心招待饮食外,每日还提供“三茶两点”。茶与佛事互相促进,香客品茶能领悟禅机、参悟佛理,僧尼参禅可饮茶以提神,藉茶以清修。

建国以后,经过土地革命,九华山寺院庄田绝大部分被分给农民,僧尼仍按农民标准分得土地和山林,他们依旧继续着传统的种茶饮的生活。1962年统计,全山寺院有茶地40亩,1997年,前山寺院有茶地56亩,后山有茶地、山场近400亩。至今,九华山各大丛林寺院仍保留有自己的茶园。故而,九华山茶事始于佛教,在九华山茶文化与佛教文化有着不可割舍的渊缘。九华山茶事后渐发展为僧俗共事茶业的局面。

迎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佛教名山九华山开始对外开放,掀起了旅游热潮,带动了佛山各项事业的空前发展,特别是以佛教为特色的旅游业和茶业的日益兴旺。开放之前,在毛主席的“山区宜多多开辟茶园”的号召下,九华山及周边山区大量开辟茶园,大力发展茶业。九华山也开始建立茶厂。

为了做佛山茶业文章,1983年至1986年间,由省科委立项,安徽农学院和九华山管理处共同承担课题,在九华山茶厂大力协助下,完成了佛山历史名茶的恢复研制工作,一度濒临失传的佛山历史名茶生产得以恢复和光大。这项课题的研究成果即佛山历史名茶“东崖雀舌”“金地藏”和“九华毛峰”的重新现世,并分别制订了各自生产标准。这项成果一直由九华山佛茶有限责任公司使用。

1992年元月,池州行署科委又下达了省重点研究项目“九华佛茶研制”及开发研究,该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成果证书。池州名茶开发公司应韵推出九华佛茶系列品牌,共有四个品种,即“金地茶”“道僧天云”“西竺云雾”和“双溪早芽”。九华山佛茶——恢复生产的历史名茶“东崖雀舌”“金地藏”和“九华毛峰”经过九华山佛茶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九华山茶厂)近二十年的发展与宣传,现已成为比较知名的品牌,产品曾远销韩国、日本、泰国和香港等地。由于自然环境和土壤条件优越,以及生产工艺精湛独特,九华佛茶品质优异。

经常喝九华佛茶对身体的12个好处


九华佛茶属于绿茶,相对于其他经过发酵的茶叶,它更多的保留了新鲜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尤其是保留了鲜叶中八成以上的茶多酚与咖啡碱,叶绿素也被保留了一半左右,就连一些维生素的损失也比较小。这就使得九华佛茶在提神醒脑、利尿解乏、抗菌消炎、延缓衰老等方面的功效远超其他发酵类茶叶。

1、提神醒脑

九华佛茶含有丰富的咖啡碱,这是一种可以兴奋中枢神经的物质,对于大脑皮层的兴奋作用尤为明显。当血液中咖啡碱浓度在5~6mg/L时,会使人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大脑思维活动清晰、感觉敏锐,记忆力增强,工作效率提高。

而九华佛茶中又含有一种叫做茶氨酸的物质,茶氨酸具有缓和咖啡碱兴奋中枢神经的功效。所以相对于喝咖啡来说,九华佛茶对于神经的刺激并没有那么大。

2、利尿解乏

九华佛茶含量丰富的咖啡碱可以舒张肾血管,使肾脏血流量增加,肾小球过滤速度增加,抑制肾小管的再吸收,从而促进尿液的排泄。

并且咖啡碱还可以排除尿液中过量的乳酸,具有很好的消除疲劳的功效。

3、促消化

九华佛茶含有的咖啡碱可以刺激胃液分泌,使胃液持续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所以说饮用九华佛茶可以通过对人体肠胃的刺激作用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同时也能够刺激小肠分泌水分和钠,从而增进食欲,促进消化。

4、抗菌消炎、防感冒

九华佛茶富含茶多酚类物质,而茶多酚具有很好的收敛功效,对大肠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肺炎菌、流行性霍乱和痢疾原菌等病原菌及病毒的发育,都有明显的抑制和灭杀功效。经常喝九华佛茶,可以让我们更好的预防感冒、拉肚子等疾病。

5、预防龋齿及牙龈出血

九华佛茶的水溶性氟含量颇为丰富,经常饮用九华佛茶或者用九华佛茶茶汤漱口,可以有效的清除和抑制牙齿菌斑、预防牙龈出血、预防龋齿。

6、护眼名目,防治夜盲症及白内障

经常喝九华佛茶对视觉器官有着很好的保健功效。

九华佛茶中所含有的维生素A是视网膜所需的重要维生素之一,如果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夜盲症的发生;

九华佛茶还含有维生素B1,这是维持视觉神经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缺乏维生素B1会导致视力模糊、眼睛干涩;

白内障患者眼睛的晶状体及房水内的维生素C的含量都明显低于正常人的水平,而九华佛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经常喝九华佛茶对防治白内障有着很好的作用。

7、预防及改善贫血症状

经常喝九华佛茶可以有效改善缺铁性贫血症状。

都认为山楂含铁高,其实九华佛茶中的铁元素含量是山楂的18倍之多;

九华佛茶中含有的叶酸(BI1)以及BL2是防治各种类型贫血症的重要维生素;

九华佛茶中还含有大量的茶单宁,可以有效提高白细胞活力,对人体的造血功能非常有好处。

8、防治骨质疏松等骨骼疾病

九华佛茶含有的茶多酚可以提高碱性磷酸酶的活动水平,其提高幅度达79%。而碱性磷酸酶是促进骨骼生长的一种关键酶。同时茶多酚还可以提高细胞内骨矿化的水平,所以常喝九华佛茶对于增加骨骼强度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并且茶多酚还可有效的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防止骨折和骨骼脆化。

9、延缓衰老

九华佛茶保留了新鲜茶叶八成以上的茶多酚含量,而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效,可以有效的清除人体自由基,有相关研究表明茶多酚对人体内部有害过量的自由基清除功效远远高于其他物质。

并且茶多酚还具有阻断脂质的过氧化反应、清除活性酶的作用,其抗衰老效果是维生素E的18倍。可以有效的预防大面积细胞损伤造成的皮肤、神经、组织、器官等损伤。

10、美白护肤

九华佛茶含有的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九华佛茶水洗脸可以清除面部的油腻、收敛毛孔,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以及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等功效;而九华佛茶还含有丰富的茶多糖,茶多糖在高浓度下表现出良好的保湿性能,在低浓度下具有促进皮肤皮肤成纤维细胞繁殖的功效。

而无论是茶多酚还是茶多糖,在一定的浓度下可以很好的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具有良好的美白作用。

11、预防心血管疾病

九华佛茶含有的茶多酚可以有效的抑制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降低能够增强血凝黏度的纤维蛋白原,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血管不受病魔袭扰。

九华佛茶富含的茶多糖在体内可减少血小板数,延长血凝而影响血栓的形成,并能提高纤维蛋白溶解的活力;并且茶多糖可以通过调节血液中的胆固醇以及脂肪的浓度,起到预防高血脂、动脉硬化的作用。

12、预防及辅助治疗癌症

九华佛茶含有的茶多酚类物质不但能够抑制亚硝酸铵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人体内的合成,还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及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效。经常喝九华佛茶,对于胃癌、肠癌等癌症具有很好的预防以及辅助治疗功效。

并且九华佛茶含有的茶多酚类物质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锶90和钴60毒害的能力。

峨眉雪芽的“佛茶渊源”


千载峨眉儒释道,万古神水山药茶。

金顶供佛法会在峨眉山茶文化2500多年的历史上,“峨眉雪芽”不仅被峨眉山道、佛两门视为防冶百病、排毒养颜、久服轻身而延年益寿的养生饮品,而且在唐、宋、明、清一千多年的历史上,一直作为贡茶敬献朝廷。

相传唐太宗在位时,曾遣药王孙思邈专程至峨眉山问茶问药。峨眉山黑水寺茶僧将上品“峨眉雪芽”敬献唐太宗。自此,“峨眉雪芽”名播长安,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据峨眉山茶史介绍:每逢农历三月春茶开摘,峨眉山各大寺庙的茶僧们便繁忙起来,开始一年一度的茶事活动。茶僧们踩着茶园中的残雪,采摘新茶。有一首描述僧尼采茶的偈语,又谓之佛门“采茶调”:“玉手纤纤,禅心净净,虔诚颂诵,采供佛前。”

依照惯例与规置,黑水寺、万年寺等拥有御赐茶园的寺庙,皆要将上等“峨眉雪芽”春茶用锦囊蜡封,在朝廷专司茶叶的太监及地方官衙盐茶官员的监督下,为新焙的“峨眉雪芽”贡茶举办佛茶供佛法会,祈求佛送吉祥,广济苍生;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鼎盛时,数百僧众与上千香客济济一堂,佛幡飘逸,颂经汤汤,回荡山谷,其场面甚为壮观。

佛门三道茶

名人品茶春茶上市的日子里,珍稀绿茶峨眉雪芽的故乡峨眉山,都要举办一年一度的“品峨眉雪芽,拜十方普贤”茶文化活动。最大的收获是淘得山中佛门传承三千多年的养生茶诀,这便是“峨眉山佛门三道茶”。

峨眉山是世界野生古茶的发源地,茶事生产活动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唐代,始出于道、佛两门的峨眉雪芽茶叶,已被纳入贡茶,成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种茶、制茶、饮茶皆已成为山中众多寺院的“农禅”活动并纳入修为课业。

峨眉山佛门“三道茶”的源起之说,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梁武帝萧衍在位的公元502—547年之间,始创人是宝掌和尚。宝掌和尚为中印度高僧,公元518年来中国,曾结茅为庐于峨眉山洪椿坪后的宝掌峰,尤喜山中古茶且一日三啖。山僧樵夫异之,宝掌曰:“乃寿道也”。史志文献记载,宝掌卒于唐显庆二年,享年130多岁。

由此而传,历经数百年的饮用实践,峨眉山佛门把“寅卯、午未、戌亥”定为每天饮茶养生的最佳时辰。

第一道茶:为晨饮之茶。即寅卯时辰“恭前服用”。僧众是这样解释的:苍生以食为天,每日数餐五谷杂陈,秽物存于肚腹,浊气游于肺腑,百毒浸于经脉,又加之床榻一宿,人的体内已浑浊不堪,林中的峨眉雪芽能解百毒。故每天凌晨在“出恭”或“如厕”(上卫生间解小便、大便)之前,活水煮茶,清饮3杯,能够起到化浊为清和排毒养颜的茶疗养生效果。

第二道茶:为“午未饮茶”。“午未”即每天上午11时至晌午1时之间。即在斋后(吃午饭)后即刻饮清茶两杯,可以起到“坚齿”和防百疾的茶疗功效。现代科学在临床上已经证明,绿茶具有消炎灭菌的作用,人在进餐后,口腔及牙缝中残留食物的细菌与病毒可以在半分钟内迅速繁殖。这时,马上清饮绿茶两杯涮饮,能够起到消炎灭菌的茶疗效果。

第三道茶:时辰定在“戌亥”。即每天夜晚寝前的9时至11时。这第三道茶为“濯洗”之用,不用口服。即用清茶濯洗面部,尤其是眼部,能够起到排毒养颜的效果。濯洗时间一刻钟即可。

峨眉山佛门“三道茶”的用水与用茶是很讲究的,冲泡之水取于山中甘冽之泉,用茶则取于林中生态之茶,两者相得彰益,品质皆属上乘,何能不养生?

华顶云雾茶有哪些历史渊源?


华顶云雾茶亦称华顶茶,产于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山。这里峰峦重叠,雄伟壮丽,坡圆谷广,风景奇丽。唐朝诗僧灵彻有:“天台众峰外,华顶当其空,有时半不见,崔嵬在其中”的诗句,是一个“三伏暑天如寒秋,四季云雾泛浪头”的云雾缥缈世界。

山上有太白堂,相传是李白读书和写《天台瞭望》等诗的地方,又有右军墨池,据说是王羲之草《黄庭经》处,更有云雾悠悠、芳草萋萋的归云洞,是茶树生长的良好环境。“雾浮华顶托彩霞,归云洞口茗奇佳”。华顶云雾茶,品质特别高,素为名茶之一。客来敬奉一杯香高味甘、韵致清远的华顶云雾茶,定会令人心旷神怡,劳倦顿消。

天台山产茶历史悠久,据考,远在东汉未年,道士葛玄已在华山顶上植茶。到了公元5世纪,这里的茶叶生产更有发展,隋唐以后已很有名。据史料记载,北齐佛僧慧思的弟子智3禅师来天台撰述佛经仪,实行戒酒坐禅,提倡饮茶驱睡,此为茶与佛教不解之缘之一例。天台国清寺周围山峰发展茶叶生产,除供山上僧侣饮用外,还用来招待进山朝拜的香客。相传隋帝在江都(今扬州)生病,天台山智藏和尚携带天台茶到江都替他治病,自此北方对茶叶的爱好更甚。

华顶山山高风大,夏凉冬寒。当地农民形容说:“华顶山上无六月,冬来阵风便下雪。”四季浓雾笼罩,冬天霜雪连绵。这里气候虽寒,但茶园四周,都长有茂密高大的柳杉、金钱松、短叶和天目杜鹃、沙萝树,还有箭竹、箬竹等竹木,形成了挡风蔽雨的天然屏障。华顶山上的茶树年生长期虽短,但一到春暖花开,茶芽竟相迸发,葱翠满山,香飘四野。

古人一到春暖花开,茶芽竟相迸发,葱翠满山,香飘四野。古人很欣赏和留恋那优美谧静的环境,有诗曰:“华顶六十五茅篷,都在悬崖绝间中。山花落尽人不见,白云堆里一声钟。”过去华顶山上人们住茅舍,也就是一般所说的“茅篷”,大都建筑在绿荫深处。在每个茅篷里,居住着一二个诗僧,管理附近一小块茶园,这样的茅篷,传说共有六十五处。茅篷四周有茶树,茶树点缀了茅篷,形成了幽雅的景色。

华顶云雾茶加工工艺精湛,经鲜叶摊放、杀青、摊凉、轻揉、初拱、再摊凉、入锅初炒,再摊凉,低温4干而成。成茶外形细紧弯曲,芽毫壮实显露,色泽绿翠光润;香高持久,汤色绿明;滋味醇厚爽口;叶底嫩绿明亮,具有高山云雾茶的优良特色。

化佛茶属于什么茶?有哪些茶史渊源?


化佛茶是云南省名茶,属于绿茶。1982年在云南省良种名茶鉴定会上,荣获大叶种白毫型名茶的称号。化佛茶产于云南牟定县的庆丰茶场,与闻名的化佛山毗邻,山下有全县最大的庆丰水库,形成依山傍水的优美环境,适宜茶树生长。

特点

热闻香气扑鼻,冷嗅仍幽香持久,滋味鲜浓醇和,叶底明亮。品饮一杯,浓醇爽甘之味久滞齿颊,顿觉心旷神怡,令人陶醉。

茶史追溯

云南牟定县产茶历史悠久,素有“茶乡”之称。产品质好量多,早已驰名中外。在1072年建县以前已有产茶记载,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说:牟定县茶中有(益)阳团茶和渠江薄片,曾销往湖北江陵、襄旧一带。

五代毛文锡《茶谱》也说:“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渣也”,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

清同治《牟定县志》载:当北宋“启疆”(建县)之初,茶犹力而求诸野……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崖谷间生殖无几,惟茶甲诸州县。”

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595)朝廷将“天尖”“贡尖”定为官茶,清道光年间定为贡茶,牟定县茶自明代万历二十三年定为官茶后,成为茶马交易的主体茶,道光年间销量约为3600-4000吨;元末明初,牟定县开始生产绿茶(烘青),明洪武二十四年规定云南贡茶140斤(合83.56千克),其中独列牟定县“贡芽茶”22斤(现13千克),后来称为“四保贡茶”。

讲化佛茶不能不提到牟定县人陶澍(1778一1839),道光年间曾任安徽、江苏巡抚,两江总督。写了多篇茶叶诗词,说芙蓉山有仙茶,品质佳。

写于嘉庆二十年(1815)四首牟定县茶诗,共46句,是古今咏化佛茶最长诗,诗中讲到茶的缘由、化佛茶采制、化佛茶命运和强调化佛茶品质、功效和历史地位。

清咸丰时,化佛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金质奖章。当时全县沿资江上起渠江,下至敷溪,沿岸约100公里范围内各埠茶行盛行时多达300余家,一片茶乡的繁华景象。

以上史实,说明牟定县境内.茶树分布繁多,自然生长茂盛,并且在9世纪时,化佛茶叶已有相当的产量,能够成批外销,而且品质很好,其开始生产的时期自然更早。过去云南省制定茶标准样必选之地,在省内和国内具有重要的地位。

华顶云雾茶有什么历史渊源?


据史料记载,天台山产茶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赤乌元年(公元238年),高道葛玄“植茶之圃已上华顶”。日本天台宗高僧圆珍(公元874~891年)在《行历抄》中说华顶“云雾茶园遍地皆有”。每当春暖花开时节,登上华顶山巅俯瞰,茶树环绕茅蓬,茅蓬点缀茶园,更有绚丽多彩,籼若云霞的云锦杜鹃花围绕着葱翠碧绿的茶园和杏黄色茅蓬,形成了如诗似画、优美谧静的景色。常年生长的“佛海雾气,林荫之狸”的华顶云雾茶,内含营养物质特别丰富,据测定,氨基酸含量5.87%,儿茶素总量104.03%(毫克/克),多酚类总量21.58%,还原糖0.93%。

天台山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称,所产茶叶亦以“仙泯茗茶”与天台山齐名。不乏历代文人墨客对华顶云雾茶竭尽赞美之词句,李白曾“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欲往天台去”,推崇备至。传说清乾隆下江南,经天台喝上华顶云雾茶、石梁罗汉茶后赞不绝口。近人齐中钦(公元1888~1955年)嗜茶成薜,精通茶典,广集史料,实地考察后于1944年著成《峭茜试茶录》一书,将“芳味如兰,超越群众”的华顶茶划分为十二品第,“辨其品质,第其高下”,并逐一“冠以产地,赐以嘉加”,以诗两句赞美之:如“华顶云艘”,产于华顶绝顶,仅二、三本,还有“万善报春”“妙峰滴翠”“彩云片羽”“弥陀珠蘖”被称为华顶山“四大金钢”。再有“昙华献瑞”“平田麦颗”“双溪鳞甲”“柏坪凤抓”“青顶云旗”等更是茶中之精品。产于石梁飞瀑源头平地、香柏坪以及双溪等地。

陈隋年间,高僧智?来天台山结庐潜修,创立佛教天台宗。并以茶供佛,产生了“罗汉供茶”这种特殊的仪式。于是产生了名扬中外的石梁“罗汉茶”。宋熙宁五年,日僧成寻最早详细记载了天台山石梁方广寺“罗汉供茶”的“灵导”活动。把这一仪式移植到日本永平寺,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仪式。

普陀佛茶有什么典故?有哪些历史渊源?


典故

相传,唐大中十二年,日本僧人惠萼来中国留学,在朝拜五台山时得观音圣像一尊。他准备从明州乘船回国,驶近普陀山东边的新罗礁时,突然海上出现数百朵铁莲花,挡住船的去路,虽经多方努力,铁莲花顶住船只,行驶不得。惠萼和尚领会观音不肯离开中国,于是说:“使我国众生无缘见佛,当以所向建立精舍”。

惠萼遂舍船登岸,于此留观音像造寺。后因《华严经》有善财参观音于普陀洛伽之说,遂称为“普陀”。从此,普陀山成为供奉观音的道场,俗称“南海”。山上寺庙众多,有普济寺、法雨寺、长生禅院、盘陀庵、灵石庵等。山上土地归寺庙所有,茶叶又为僧侣采制,并为寺僧祭佛和敬客之物,故曰“佛茶”。

历史

佛茶历史悠久,始栽于1000多年前的唐代,海岛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茶叶色泽翠绿,香气馥郁,甘醇爽口,享誉海内外,普陀僧人在寺庙周围开辟山地为茶园,由僧侣栽种采制,用来敬佛和待客,在清代被列为供品,是茶文化与佛文化的完美结合之作。深厚的文化沉淀,闻名的佛教圣地,以及海岛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普陀佛茶成为色香味俱全的茶中精品,也形成了普陀区一项具有明显区域特色和优势的传统产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