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婺源绿茶?最后的纯手工制茶?

发布时间 : 2019-11-30
纯手工红茶的制作过程 婺源云雾绿茶 绿茶是生茶

纯手工红茶的制作过程。

茶经网小编为各位喜欢喝茶的朋友提供茶知识,下面为大家提供的是“什么是婺源绿茶?最后的纯手工制茶?”一文,帮助各位了解更多关于“什么是婺源绿茶?最后的纯手工制茶?”的绿茶知识,感谢大家的阅读!

婺源绿茶简称婺绿,汉族传统名茶之一。产地在中国江西婺源。婺源县地处赣东北山区,为怀玉山脉和黄山山脉环抱,地势高峻,峰峦耸立,山青水秀,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最适宜栽培茶树。这里“绿丛遍山野,户户有香茶”,是中国著名的绿茶产区。

婺源绿茶历史悠久,唐代著名茶叶专家陆羽在《茶经》中就有“歙州茶生于婺源山谷”的记载。《宋史·食货》婺源的谢源茶列为全国六种名茶“绝品”之一。明清时代,曾列为向朝廷进献的“贡茶”。明朝时,婺源县每年进贡的茶叶2500公斤左右。

“婺源绿茶”从十八世纪开始就已进入国际场,乾隆年间,外销到英国;咸丰年间,婺源“俞德昌”、“俞德和”、“胡德馨”、“金隆泰”四家茶号,共制绿茶数千箱运往香港销售,获利极丰。“俞德盛”茶号所制“新六香”绿茶还远销西欧。光绪年间,茶商俞杰然建“祥馨实业花园”,种植珠兰,茉莉数千盆,为窨制花茶用。

我国绿茶销往世界,婺源做了无名英雄。在所有销往世界的婺源绿茶名称中均填写为“中国绿茶”。茶出于高山之嫩叶,在云滋雾养中生长。春来发新枝时,登山采摘,小锅香柴精心烘焙制作。茶来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山中茶叶常年与山中野生兰花相伴相生,茶叶闻之隐有兰花花香,是婺源绿茶中的上品。cY316.CoM

茶鲜牙采自深山中,不用化肥,不喷农药,没有任何污染。杀青,徒手在150到200度高温的锅内进行翻动作业这是一个技术活,一不小心,就会烫伤双手。炒制干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活,一斤干茶光炒制这道工序用时需一个多小时。而且在炒制过程中火候要掌握好,茶锅热度过高,茶叶就会炒焦,热度冷了,茶坯又会水份没正常挥发,干茶的色、香、味就会差好多。

我们在品喝香茗的时候,何尝知道茶农的艰辛!想像一下,几万个牙头一个个从茶树上采下来,就是一个浩荡的工程。再用手工制成干茶,整个过程中的手、头,腰,都是很累,茶农在长时间制作过程中,只能不断换变方式,以缓解长时间重复一个动作给身体带来的疲劳和辛苦。赶紧自己泡一杯品尝香茗,茶香馥郁,汤色透亮,一股兰花香味从口中沁入喉咙,甘甜爽口,回味无穷。

cY316.com延伸阅读

手工制绿茶,简述手工制绿茶的制作步骤


所谓手工制绿茶,就是没有经过机械加工,单纯使用手工制作而成的茶叶。多年来,我国茶叶加工制作工艺,主要还是依靠手工制作来完成,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机械逐渐取代手工,使得手工制绿茶更加的独具特色,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手工制绿茶的制作步骤吧!

手工制绿茶的制作步骤

1、鲜叶的采摘

用于做高档名优茶的鲜叶要求采摘清明前的嫩芽为主,采摘时注意“三不采”,即不采雨水叶、红紫叶、虫伤叶。

2、摊青

新茶采摘回来后,需将其摊开放在篾晒垫上,中途均匀翻动3到4次。周长树介绍,“要自然萎凋6到8个小时,使茶叶的香气慢慢的散发出来。”

3、杀青

摊青之后就是杀青,这是关键一环。绿茶的形状、香味,都与杀青紧密相关。具体操作是将茶叶倒进锅内,随即用双手翻炒,使茶叶均匀受热,水分快速蒸发。“手工操作时要求适温、适度、适量,温度适当先高后低,切忌温度过高或过低。如原料以嫩芽为主,锅温温度控制在110℃-120℃,每锅投叶量300-400克。”

4、散热、揉捻

茶叶出锅后,放在篾盘上,及时清风散热。同时,用双手在篾盘上反复揉捻,使叶细胞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内含物质渗出,为成品茶香味发挥打下基础。

5、干燥、造形

手工传统绿茶制作一般没有单独的造形工序,而是把造形与干燥结合起来,其关键是随着茶叶含水量的下降,根据不同的外形要求在锅中把握好火候,采用不同的手式,掌握力度,在逐步干燥中造形时又在逐步形成中干燥。这一过程费时费力最多,但极为重要,直接影响茶叶的品质。

6、提毫

当茶叶达到八成干时,也就是手握茶叶有明显刺手感时,可以开始提毫,即灵活地运用双手,使芽条相互摩擦。过早提毫难以奏效,过迟会把白毫搓掉造成茶叶短碎。只要手势与力度掌握得恰到好处,经过3到5分钟,就可以获得最佳效果。

7、足火

其主要的目的是去除芽叶多余的水分,达到足干(含水量6%左右)以利于贮藏,同时去水塑造外形,在干燥过程中借热化学作用发展香气。先将木炭充分燃烧后,再将茶叶均放在焙笼上,翻动4到6次,直到茶叶充分干燥。

8、装袋入库

前面工序完成后,最后就是将茶叶下焙笼、摊凉、装袋入库。

制作茶叶的关键步骤

杀青是绿茶制作的第一步工序,也是绿茶形成“清汤绿叶”“香高味醇”品质的关键工序,将直接决定绿茶品质的优劣。

杀青的目的有四个,一是阻止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使茶叶保持应有的绿色;二是将鲜叶中低沸点的具有青草气味的成分如青叶醇、青叶醛等挥发掉,发展茶叶的香气;三是减少茶叶中的花青素和具有苦涩味的苷类物质,增进绿茶鲜、爽、醇的滋味;四是减少鲜叶的水分,使叶质柔软有韧性,便于揉捻成形。

以上就是手工制绿茶的制作方式,总的来说,手工制作绿茶与机械制作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没有机械的加入,所以手工制绿茶内含有的营养成分更加的多,非常值得品鉴!

纯手工古丈毛尖制作流程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纯手工古丈毛尖制作流程》内容,感谢阅读!

说起古丈毛尖,很多朋友对纯手工古丈毛尖制作流程很是好奇,在每年清明节前后,古丈县的茶农们会每天早出晚归的上山采摘自家的茶叶,回到家中把采摘的新鲜茶叶进行严格的筛选,因为尽管茶农们在采摘的过程中非常小心,但还是会稍带有一些茶叶的小碎片,所以在手工炒制古丈毛尖的过程中首先要筛选好原料,然后是杀青、揉捻、干燥等。

特别提示:如果是下雨天采摘的茶叶,在制作前,首先需要将筛分后的鲜叶,依次摊在室内通风、洁净的竹编簸箕篮上,厚度在八厘米左右即可,把大量的雨水的水气蒸发掉;如果采摘茶叶时,因天气太热造成采摘的鲜叶温度很高,也需要先在室内通风处进行摊放,待过高的温度散去。

纯手工古丈毛尖制作流程大概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最关键的一步是杀青,鲜叶在高温的茶锅里翻炒,其的酶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古丈毛尖的品质特征。

一、杀青

杀青对古丈毛尖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是茶叶香气得到改善。除特种茶外,该过程均在杀青机中进行。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杀青温度、投叶量、杀青机种类、时间、杀青方式等。它们是一个整体,互相牵连制约。

二、揉捻

揉捻是古丈毛尖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制古丈毛尖的揉捻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所谓冷揉,即杀青叶经过摊凉后揉捻;热揉则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嫩叶宜冷揉以保持黄绿明亮之汤色于嫩绿的叶底,老叶宜热揉以利于条索紧结,减少碎末。目前,除名茶仍用手工操作外,大宗古丈毛尖的揉捻作业已实现机械化。

三、干燥

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晒干三种形式。古丈毛尖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故此,茶叶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

关于本文《纯手工古丈毛尖制作流程》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日照绿茶纯手工原生态,日照绿茶好在哪?


绿茶,是中国的国饮,是联合国推荐的六大健康饮品之首。日照是世界三大海绿茶城市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韩国宝成和日本静冈),日照绿茶被誉为“中国绿茶新贵”!都说日照绿茶纯手工原生态的好茶,那它到底好在哪呢?

日照绿茶好在哪?

产地环境好:日照市是山东省唯一的“中国茶叶研究所北方示范区”。日照市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境内山地丘陵土壤呈微酸性,属黄棕壤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

优越的沿海气候条件和优良的环境,孕育了日照绿茶“叶片厚、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的独待品质,日照绿茶因此被誉为“江北第一茶”。

品质好:日照整体气温偏低,昼夜温差较大,依旧达不到病虫害的生长条件,无需喷洒各种农药杀虫剂,春茶的生长基本无污染,因此日照绿茶春茶也更为安全卫生;日照绿茶春茶中的氨基酸含量最为丰富,氨基酸含量高也就降低了茶叶中的氨酚比,决定了日照绿茶春茶极为鲜爽的口感。

保健功效好:经茶叶研究所专家鉴定,日照绿茶中儿茶素的含量高于南方茶同类产品13.7%;日照绿茶中氨基酸的含量高于南方茶同类产品5.3%;日照绿茶的硒含量是南方茶的6.1倍,有特殊的防辐射作用;日照绿茶在品种繁多的各类茶中,对人体的保健功能是其它茶叶的两倍或两倍以上!

1、提神益思

饮日照绿茶能促进兴奋,因为茶叶含有的化学物质很多,其中有一种物质是咖啡碱这种物质在人体中能够使人精神清醒,意识加强,提高工作效率。

2、生津止渴

饮日照绿茶能滋润口腔,在茶叶中含有碳水化合物等物质。这些物质能生津解暑,身心俱爽。

3、除烟醒酒

喝日照绿茶能解除因吸烟而吸入体内的毒素;可以中和酒精,防止中毒,并促进酒精排出体外。

4、灭菌消炎

日照绿茶中丰富的维他命B2可以抑制代谢紊乱、口舌发炎。另茶中的多酚类能抑制霍乱、伤寒、肠胃炎等病菌的繁殖生长,饮用绿茶可使伤口收敛、愈合。

5、健齿明目

日照绿茶中含有丰富的氟,能预防龋齿发生;茶能抑制钙质的减少,起着保护牙齿的作用,多饮绿茶有助于保护眼睛,对白内障、夜盲症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6、清热解毒

日照绿茶茶性寒可清热;茶中的多酚类对重金属具有彻底的吸附效果,可减轻水和食品中重金属毒害作用。常饮绿茶能清除体内毒素、净化肠道常保健康。

但是,日照绿茶未经发酵,性凉,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喝;忌喝浓茶;孕妇、生理期女性、哺乳期妈妈、发烧者、服药者、肝病患者忌饮日照绿茶。

婺源绿茶是婺源的特产之最?为何这么说?婺源绿茶


由于婺源处处是景,每年吸引数百万人前来观光旅游,但是很对外地游客对于婺源的特产却毫无所知,面对大同小异的街边特产店无所适从,其实到婺源旅游买上几包婺源绿茶送给亲友或者自己饮用,就是最合适的选择。婺源绿茶是婺源特产之最,也是中国有机绿茶的佼佼者。

一、婺源绿茶产品概况

产品名称:婺源绿茶

国家公告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8年第122号

保护范围: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

产品标准编号:DB36/T752-2013

婺源绿茶,产自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这里山青水秀,峰峦耸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是“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这里“绿丛遍山野,户户茶飘香”,自古就被誉为“茶乡”。“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是婺源绿茶显著的特征。

二、婺源绿茶生长的地理环境:最美乡村钟灵毓秀

婺源县位于北纬29°01′-29°35′,东经117°22′-118°11′,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的赣东北山区,为怀玉山脉和黄山山脉所环抱,森林覆盖率近85%,“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是其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境内地势高峻,峰峦耸立,山青水秀,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最适宜栽培茶树。

“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是婺源显著的气候特点,茶树在这种环境下有利于内含物的形成。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造就了婺源绿茶的高品质与独特性。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2005年的检测结果显示,婺源绿茶的水浸出物含量远远高于国家标准,儿茶素指数为全国同类茶叶最高。

婺源有“红绿黑白”四色特产,绿茶在其中最负盛名。绿茶产业一直以来就是婺源的支柱产业之一。县内现有茶园面积1.14万余公顷,茶叶年产量达1.12万余吨,茶叶年加工贸易量4.2万余吨,年产值达16.2亿元。(此数字似有矛盾之处,需要认真核实。)

三、婺源绿茶文化背景:“茶仙”释理方婆遗风

说起茶叶,婺源人自然就会想起心中永远感念与感激的两个婺源人。

五代时期,婺源浙源乡村有一位慈眉善目的方婆,常年在浙岭岭头结茅庐,汲山泉,煮绿茶,方便过往行旅饮用,不取分文。方婆辞世后,葬于浙岭上,过往路人感其恩德,途经其墓时捡石堆冢,年复一年,方婆的墓逐渐堆成了高6米的大石冢,世人称为“堆婆冢”。

方婆故事对婺源民间风俗影响深远,成为婺源民间推崇至善至美的精神象征,广泛影响教育着后人。这里的乡民沿袭着方婆遗风,以礼待客,以做好事为荣,乡民常在乡村的一些山亭、路亭、桥亭、店亭设缸烧茶,免费供行人饮用,有的甚至帘旗高挂,上书“方婆遗风”四个大字,成为婺源茶文化的精神传承者。也就是从五代开始,方婆遗风逐渐在婺源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饮茶习俗与用茶风俗。

婺源人以茶为礼,不断提升生活品味,茶礼、茶俗蔚然成风。婺源饮茶习俗是:“客来斟茶,双手捧上”。客到,主人第一礼便是上茶,情感真挚,朴素大方。若贵客到或逢年过节、婚丧喜庆等要吃“粿子茶”,即用茶、糖果、瓜子等同时招待客人。婺源人倒茶、倒酒有“浅茶满酒”、“七分茶八分酒”之说,以免茶、酒倒得过浅显主人心意不诚,倒得过满而有主视客粗俗之嫌。

婺源风俗中也有许多与茶有关,如姑娘出嫁前要用最好的茶叶扎一朵“茶花”,出嫁日在亲朋宾客目前冲泡,敬公婆和宾客。茶,已成婺源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另一个婺源人朱熹,则是一生嗜茶爱茶,晚年自称“茶仙”。八百多年前,他从福建回家乡婺源扫墓时,不仅把武夷岩茶苗带回家,在祖居庭院植上十余株,还把老屋更名为“茶院”,并作了《茶院朱氏世谱后序》。

朱熹是理学家,也是教育家,他以茶论道传理学,把茶视为中和清明的象征,以茶修德,以茶明伦,以茶寓理,不重虚华,崇尚俭朴,更以茶交友,以茶穷理。他曾借品茶喻求学之道,通过饮茶阐明“理而后和”的大道理。他说:“物之甘者:吃过而酸,苦者,吃过即甘。茶本苦物,吃过即甘。问:‘此理何如?’曰:‘也是一个道理,如始于忧勤,终于逸乐,理而后和。’盖理本天下至严,行之各得其分,则至和。”(《朱子语类?杂说》)他认为学习过程中要狠下功夫,苦而后甘,始能乐在其中。其所谓“理而后和”,认为“理”乃是自然界严实的规律,是社会人际关系严格的礼仪。“理”是“和”的前提,有理才有和。循理是一种苦修,而只有“行之各得其分”,才能领悟到“至和”的甘甜。这是朱子对茶之“礼”的思想升华。

朱子讲学亦常以茶喻学。宋代煎茶仍然沿袭唐代遗风,在茶叶中掺杂姜葱椒盐之类同煎,犹如大杂烩而仿茶味。朱熹对学生说,治学有如此盏茶,“一味是茶,便是真才,有些别的味道,便是事物夹杂了。”(《朱子经类》)他认为对理学要钻深研透,皓首穷经,绝不要被当时流行的某些流派所迷乱。朱子巧妙运用这一比喻,既通俗易懂又妙趣横生……。

婺源是朱子的故里,朱子理学在此间影响深远。自南宋以下,婺源儒学盛行,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婺源人奉行朱子《家礼》,尤重礼仪,作为待人的茶礼因而更为讲究。婺源茶道就深深地烙上了朱子思想与婺源淳朴民风的印记,充分体现“敬、和、俭、静”的文化内涵与道德精神,并以“文士茶”、“农家茶”、“富室茶”细分,彰显不同层次的文化形态。

四、婺源绿茶文化积淀: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

一千二百多年前,“茶圣”陆羽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百科全书——《茶经》。《茶经》中记载,“歙州(茶)生婺源山谷”。当时的歙州即历史上的徽州早期,州府在歙县,地域包括现今安徽黄山市辖地域、宣城市绩溪县、旌德县和石台县南部以及江西省婺源县。根据此记载,婺源茶无疑是歙州茶的代表。同时,陆羽在《茶经?八之出》中列出了唐代产茶的八个道、四十三个州郡、四十四个县,婺源位列其中,说明婺源在唐代就是中国著名的茶区。

一百多年后,南唐都置制使刘津在《婺源诸县都制置新城记》中,记述了茶区的盛况:“太和中,以婺源、浮梁、祁门、德兴四县,茶货实多,兵甲且众,甚殷户口,素是奥区……。于时辖此一方,隶彼四邑,乃升婺源都制置,兵刑课税,属而理之。”(《全唐文》卷871)在这篇《婺源诸县都制置新城记》中,刘津已把婺源与浮梁、祁门并列,说明婺源的茶产量并不逊于浮梁、祁门。而在婺源设税茶机构负责管理四县茶税,还说明婺源的税茶额在浮梁、祁门之上,属税茶大县。

古丈毛尖茶叶的纯手工制作流程


说起古丈毛尖,很多朋友对纯手工古丈毛尖制作流程很是好奇,在每年清明节前后,古丈县的茶农们会每天早出晚归的上山采摘自家的茶叶,回到家中把采摘的新鲜茶叶进行严格的筛选,因为尽管茶农们在采摘的过程中非常小心,但还是会稍带有一些茶叶的小碎片,所以在手工炒制古丈毛尖的过程中首先要筛选好原料,然后是杀青、揉捻、干燥等。

特别提示:如果是下雨天采摘的茶叶,在制作前,首先需要将筛分后的鲜叶,依次摊在室内通风、洁净的竹编簸箕篮上,厚度在八厘米左右即可,把大量的雨水的水气蒸发掉;如果采摘茶叶时,因天气太热造成采摘的鲜叶温度很高,也需要先在室内通风处进行摊放,待过高的温度散去。

纯手工古丈毛尖制作流程大概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最关键的一步是杀青,鲜叶在高温的茶锅里翻炒,其的酶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古丈毛尖的品质特征。

一、杀青

杀青对古丈毛尖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是茶叶香气得到改善。除特种茶外,该过程均在杀青机中进行。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杀青温度、投叶量、杀青机种类、时间、杀青方式等。它们是一个整体,互相牵连制约。

二、揉捻

揉捻是古丈毛尖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制古丈毛尖的揉捻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所谓冷揉,即杀青叶经过摊凉后揉捻;热揉则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嫩叶宜冷揉以保持黄绿明亮之汤色于嫩绿的叶底,老叶宜热揉以利于条索紧结,减少碎末。目前,除名茶仍用手工操作外,大宗古丈毛尖的揉捻作业已实现机械化。

三、干燥

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晒干三种形式。古丈毛尖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故此,茶叶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

婺源绿茶的原产地是哪里


婺源绿茶历史悠久。唐代著名茶叶专家陆羽在《茶经》中记载“周舍茶生于婺源谷”。“松石十食”婺源谢园茶被列为中国六大名茶之一。明清时期,它被列为朝廷的“贡茶”。明代,婺源县每年支付大约2500公斤茶叶。婺源绿茶外形紧凑、圆而直、香气浓郁、口感醇厚,具有“绿叶清汤、清香醇厚”的特点。婺源绿茶是江西婺源县的特产,是中国国家地理的标志性产物。

婺源绿茶的起源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位于东经117° 22 '-118° 11 '和北纬29° 01 '-29° 35 '之间,海拔33-1630米。东临浙江省开化县,南接德兴、乐平市,西接浮梁县,北接安徽省休宁县。该区域覆盖16个乡(镇)的171个行政村,包括段鑫、Xi头、江湾、邱口、大雁山、沱川、袁哲、清华、泗口、紫阳、太白、中云、富春、徐村、朱竹山、镇头等。,保护区10,333.3公顷。

婺源绿茶生产环境

1.土壤地貌学

婺源县有三种地貌:中山、低山丘陵,主要是低山丘陵。产地土壤ph值在4.5-6.5之间,其中90%为红黄壤,土层深厚,养分丰富,渗透性好,是生产“婺源绿茶”的独特土壤条件。

2.水文学

婺源县的主要水系是乐安河(Le 'an River),源于颍公山南麓,由段辛水和清华水汇合而成。较大的一级支流包括泉水、中云水和高含沙水。全国共有水利仓储工程1320个,总库容1.524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丰富,质量好。水利设施、天然水系和优质地下水资源为“婺源绿茶”的生产和独特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3.气候

婺源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温暖多雨气候区中温暖湿润的温暖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冷夏冬季炎热,春雨初夏,夏季炎热,夏秋干旱。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7℃,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8℃(7月),冷月平均气温4.6℃(1月),通过10℃ [标签:缩略图,全年稳定积温5231.9℃,无霜期252天,年平均降雨量1821毫米,年平均日照1868.4小时,日照率42%,年平均日照时间18.5小时这种气候条件特别适合茶树的生长发育。“婺源绿茶”一般在每年的二月或十月至十二月种植,三年后每年的三月至八月采收。

婺源县位于赣东北山区,安徽、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处。环玉和黄山环绕,森林覆盖率近85%。“八山半、一田一水、一庄园”是其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该领土地势高陡,山峰高耸,山清水秀,土壤肥沃,终年雨量充沛,云雾缭绕。它最适合种植茶叶。“早晚阳光明媚,雾无处不在,阴雨连绵,山无处不在”是婺源的显著气候特征。茶树有助于在这种环境中形成内含物。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造就了婺源绿茶的高品质和独特性。

婺源绿茶等级分类

“婺源绿茶”的主要产品是名茶(婺源茗美)和品茶。

(1)名茶(婺源茗美)分为一级(贡品)、二级(珍品)、三级(精品)和四级(精品)。

(2)一级茶: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和六级。

婺源绿茶的品质特征

婺源绿茶品种多,叶软,嫩度好,芽厚叶肥,有效成分高,品质好。它以“色泽鲜艳自然,味道芬芳浓郁,水浓叶清”而闻名。适合制作高品质绿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2005年的测试结果显示,婺源绿茶的水提物含量远远高于国家标准,儿茶素指数在全国最高。

绿茶手工制茶过程之采摘、萎凋、杀青


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是我国的国饮,且在很多的地方,茶农们为了获得最好的绿茶,会选择用手工来制作绿茶,这样制作出来的绿茶很大程度的保存了绿茶的成分,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绿茶手工制作过程

1、采茶青

选择在晴朗的天气,在晌午开始采摘茶叶,用竹篮盛放鲜叶,保持鲜叶在透气的环境中,不能让鲜叶处于闷热环境中,切记不要在大雾天或者雨后立即采摘茶叶。

2、萎凋

采摘好的鲜叶要摊放在广口的竹制容器中,散失茶青中多余的水分,一般萎凋时间大约2~3小时,谨记不要将刚下山的茶青立即下锅制作。

3、柴火锅杀青

经过萎凋后的鲜叶首先倒入热锅中进行杀青,热锅的温度控制在200度左右,在热锅中杀青大约10分钟,然后导入冷锅中继续制作大约10分钟,冷锅温度大约150度左右。

传统手工绿茶是用柴火锅炒茶,锅温由制茶师傅感知决定,锅温低了,就会出现杀青杀不透,从而茶叶香气出不来,锅温高了就会出现,茶叶被烧焦,直接影响茶叶的香气和滋味。因此本道工序,锅温控制是关键点。

4、碳火烘焙

杀青完成之后,需要将茶叶用专用烘焙工具,反复多次烘焙,干茶内残留水分只能控制在2%之内,避免干茶内活性酶继续发酵,造成返青,从而改变茶的口感。这道工序的重点是重复烘焙干茶,既不能烧焦干茶,也不能烘焙不彻底,水分残留太多。

5、筛选

手工制作的茶叶,难免会出现个别烧焦的叶片,这些叶片也会影响茶汤的整体口感,为了保证茶叶的高端品质,最后需要将干茶中的烧焦叶片挑选出来,这样泡出来的茶汤口感将更加完美。

6、保存

绿茶制作完成以后,一定要放冰箱里冷藏保存,这样的目的是保持绿茶持续性的香气和滋味不会散失,低温能大大降低酶的活性,也就阻碍了干茶的变质,冷藏的绿茶也就能更持久的保留其本身的滋味。

绿茶机械制作过程

1、杀青

杀青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

2、揉捻

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制绿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

3、干燥

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故此,茶叶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

以上就是关于绿茶手工制作及其机械制作方式的介绍,总的来说,不管是手工制作还是机械制作都不能改变绿茶本身的优质品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手工制作相比机械制作更好的保留了绿茶的成分,所以值得品鉴!

婺源绿茶的品质如何


在江西东北的山区地带,由于山清水秀,常年雨量充沛,因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生长着一种品质优异的茶叶,它就是婺源绿茶。大家可不要小看了这婺源绿茶,从汉代开始直到今天,这款极品茗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绿茶品牌。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对婺源绿茶进行一个了解。

婺源绿茶的品质如何呢?婺源茶叶,品种繁多,质量上乘。著名品种有“上海州”、“大叶种”、“小叶种”、“圆叶种”、“长叶种”等等。它叶质柔软,持嫩性较好,且芽肥叶厚,有效成分高,宜于制成优质绿茶。选用“上海州”良种茶叶为制茶原料,用以精心制作而成的“茗眉“茶,其香气清高持久,有兰花的高香,口感滋味醇厚,汤色呈碧绿清明,芽叶柔嫩中透着黄绿,茶的条索紧细纤秀,锋毫显露,色泽翠绿光润。

婺源绿茶如何制作的?以“清明后采摘的一芽二叶为原料,经过杀青、造型揉捻、分段干燥、 分筛梗、风选、拼配等工序精制而成。所制花茶曾获南洋劝业会金牌奖。茶商俞爷清精制的“珠兰龙井”在英国赛会上荣获一等奖。婺绿名品有珍眉、贡熙、珠茶等。珍眉一级1982年获商业部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

若是说起婺源绿茶,它能得到这么多的荣誉,其实是与它的制作工艺分不开的。其精湛的工艺制作流程,在每一片茶叶的选择上都力求精益求精,如今它也已成为地域性保护品牌,在国内外市场都有着很好的品牌效应。

婺源绿茶的产地分布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位于北纬29°01′—29°35′,东经117°22′—118°11′,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的赣东北山区,为怀玉山脉和黄山山脉所环抱,森林覆盖率近85%,“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是其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境内地势高峻,峰峦耸立,山清水秀,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最适宜栽培茶树。“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是婺源显著的气候特点,茶树在这种环境下有利于内含物的形成。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造就了婺源绿茶的高品质与独特性。

2004年7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为婺源大鄣山茶颁发了原产地标记注册证。婺源大鄣山茶成为我省茶叶行业中首家通过原产地标记认证的茶产品。婺源大鄣山茶原产地认证范围为婺源大鄣山山脉及其周边近2100平方公里的高山茶区,区域内生态环境优越,为茶乡婺源产茶的金三角区。

根据婺源的地理地貌,婺源县分为东北高山生态有机绿茶产区、中部名优绿茶产区和西南优质出口绿茶产区。

一、婺源东北部高山生态有机绿茶产区

涵盖大鄣山乡、沱川乡、浙源乡、段莘乡、溪头乡全部和清华镇、秋口镇、江湾镇、赋春镇、思口镇相连的部分地区。产区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40%,海拔500米以上高山茶园全部分布在该区域。该产区是婺源传统老茶区,也是婺源传统贡品茶产地,所产茶叶品质上乘。重点以发展高山有机茶为主。

二、婺源中部名优绿茶产区

位于婺源县中部,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28%,地势较东北高山生态有机绿茶产区略低,相对平坦,是全县重点茶叶产区。包括清华镇、思口镇、秋口镇、紫阳镇、江湾镇和赋春镇、中云镇局部区域。以生产名优有机绿茶为主,以推广茶树良种为重点,培育建设成标准化高产茶园和建设初制清洁化加工厂及茶叶精、深加工示范区。

三、婺源西南部优质出口绿茶产区

位于婺源县西南部,区内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32%,覆盖珍珠山乡、许村镇、太白镇、镇头镇、蚺城街道全部和赋春镇、中云镇、紫阳镇局部区域。本区以低丘为主,地势平坦,土地资源丰富,土层深厚、肥沃,质地良好,具有规模发展茶叶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重点生产优质出口绿茶,按标准化要求规模发展良种茶园,建设标准化良种茶园示范区和新技术、新工艺推广。

婺源绿茶历史悠久,唐代著名茶叶专家陆羽在《茶经》中就有“歙州茶生于婺源山谷”的记载。《宋史·食货》婺源的谢源茶列为全国六种名茶“绝品”之一。明清时代,曾列为向朝廷进献的“贡茶”。明朝时,婺源县每年进贡的茶叶2500公斤左右。婺源绿茶外形紧细圆直,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具有‘叶绿、汤清、香浓、味醇’的特点。

婺源绿茶有什么样的前世今生?


朱熹曾云:新安山峭砺、水清激,婺源为尤胜!(宜于茶)唐代陆羽《茶经》(汪士贤后注):“歙州茶生婺源山谷”。唐朝杨晔《膳夫经手录.茶》:“歙州、婺州、祁门、婺源方茶,制置精好,不杂木叶,自梁、宋、幽并间,人皆尚之。赋税所入,商贾所赍,数千里不绝于道路”宋朝婺源汪斌《紫岩先生汪公(宗臣)行状》载:“公諱宗臣,字公輔,號紫巖,唐端公十一代孫也。曾大父諱夢弼,號適安逸人,晚年更號友鹿居士,年十四父喪、奮然自克、務學愈力、六中亞選,補國學内舍,屢試禮闈不第,遂無仕進意。乃遊江淮、歴嵩岱、走關洛以歸,因賈茗於常(常州),不事産業。”

《宋史.食货志.茶下》:“高宗建炎初,于真州印钞,给卖东南茶盐。当是时,茶之产于东南者,浙东西、江东西、湖南北、福建、淮南、广东西,路十,州六十有六,县二百四十有二。霅川顾渚生石上者谓之紫笋,毗陵之阳羡,绍兴之日铸,婺源之谢源,隆兴之黄龙、双井,皆绝品也。”明崇祯年间,婺源沱川人余闰生完成了徽州历史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大鄣山茶帙》。

清代歙县知县何润生《徽属茶务条陈》载:“徽属产茶,以婺源为最。每年约销洋庄三万数千引。歙、休、黟次之,绩溪又次之。该四县每年共计约销洋庄四五万引,均系绿茶。祁门每年可销洋庄一万馀引,专做红茶。各该县中又以婺源北乡所产者为上品!”(见《皇朝经世文统编》卷六十一.理财部六.茶务)

清道光婺源江之纪《熙春行.序》云:“徽茶昔称松萝,近以熙春(婺源)为最,色味双清,价逾闽产,商载南海,鬻诸洋人,岁得番银百万。”又《熙春行》曰:“西洋痴鬼眼晴绿,爱噉新花珍似玉。万里楼船载得归,清芬沁遍兜罗俗”

公元1785年,英国保守党政客Rolle作攻击政敌讽刺诗云:“茶叶色色,何舌能别?武夷与贡熙(婺源),婺绿与祁红;松萝与工夫,白毫与小种,花熏芬馥,珠麻稠浓。”(见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

美.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云:“婺源茶不独为路庄绿茶中之上品,且为中国绿茶中品质之最优者”。朱美予《中国茶业》(中华书局.1937年版):“皖南产茶区,六县中婺源面积之大,产量之多,推为第一”。俞宁颇《婺源洋庄绿茶概观》(1942年)载:“婺源,向为茶产最著之地,在国际贸易华茶品质中,又以婺源绿茶、祁门红茶为最著名”又云“婺源洋庄绿茶,在国际市场上既占重要地位,每年产量,常达十万担以上”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段莘汪氏在上海创办的“益芳峨眉雨前茶”、延村金氏“鼎盛隆”、龙腾俞氏“协和昌”均获大奖。民国时期,婺源郑鉴源父子在上海创办中国茶叶出口总公司,并在海参崴等地设立办事处,其茶叶出口数量之巨,品质之精,被时人称之为“茶叶大王”。

茶言茶语│如何手工炒制碧螺春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茶言茶语│如何手工炒制碧螺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的十大名茶之洞庭碧螺春,其炒制手法绝对算得上一门艺术。整个炒制过程的特点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

碧螺春的炒制方法极为复杂,对青叶重量,温度,手法的要求相当的高,一锅碧螺春炒制时间大约为45分钟,经过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的炒制后,一斤3两左右的碧螺春青叶只能炒到三两的干茶。

1杀青

所谓杀青就是将碧螺春青叶倒入,然后用双手不停的上下双手翻炒,抄捞,散开,要点是青叶要迅速离锅,不能长时间在锅中停留,做到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杀青一般在5分钟左右。

2揉捻

揉捻就是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其主要目的是将碧螺春揉捻成条索,以备下步成螺的基础,揉捻的好干叶就会显的细,时间约为12至15分钟,此时锅温下降,进入搓团显毫。

3搓团显毫

搓团显毫,是将六成熟的碧螺春不停的在手中搓团,适当的配合抖散,防止结成小团,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经过多次搓团,抖散,毫毛渐渐披露,形似碧螺。历时12-15分钟!接下来进入最后一步烘干。

4烘干

烘干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

关于本文《茶言茶语│如何手工炒制碧螺春》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绿茶的制茶史绿茶的制茶史


绿茶是不发酵茶,其加工工艺较多保留了鲜叶中的天然物质,清汤绿叶、收敛性强,有抗衰、防癌、杀菌、消炎等功效。绿茶也是六大茶类中的基本茶,它有下几个关键词:

生产历史最长:公元780年,陆羽写成《茶经》,自茶经诞生以前至明朝中期,绿茶是仅有的茶类,其加工工艺经过不断的演化,沿袭至今;

产量最大:我国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产茶大国,200多万吨茶年产量中,绿茶的产量占70%;

品类最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茶叶种类有六百余种,其中百分之80以上为绿茶;

产地最广:在我们四大产茶区中,均有绿茶的分布;

普及度最高:因绿茶产量大,产地广,是市面上最容易见到的茶叶种类,饮用广泛,其普及程度远高于其他五大茶类……

绿茶种类繁多,按照加工方式的不同,绿茶细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今天我们分两步——从制茶史的演变、加工方式的差异解析绿茶制茶史。

制茶史的演变

魏晋南北朝至初唐:晒青饼

唐朝以前,茶叶的加工方式比较简单,采摘下来的鲜叶直接晒干或烘干,这是晒青工艺的萌芽。因古代交通不便,散茶不利于运输,茶叶吸水性强,散茶不利于储存。因此,古人将茶叶和以米糕,压制成饼,称为晒青饼。

从唐朝到宋朝:从茶饼到龙凤团茶

晒青饼加工方式粗放,有极强的青草味,经过反复实践,唐朝时,发明了蒸青制茶。将鲜叶蒸后捣碎、制饼穿孔、贯串烘干。

蒸青饼虽去除了青草气,但滋味苦涩,于是古人又加以洗涤茶叶的工序,将蒸后的茶叶先用冷水快冲,再压榨去汁,制成茶饼,降低茶的苦涩味,这便是宋时的龙凤团茶制作工艺——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

从宋朝晚期到明朝初年:蒸青散茶

龙凤团茶的制茶过程中,茶叶蒸青后,以冷水快冲,冷却茶叶温度,保持了茶叶的鲜绿。但压榨去汁的做法,夺走了茶真味,这促使了蒸青散茶的出现。

为了改善蒸青茶苦味难除,香味不正的缺点,茶叶加工逐渐采取茶叶蒸青后,不揉不压,直接烘干,于是诞生了蒸青散茶。从宋朝到元朝,蒸青团茶和散茶并存。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书,废团改散,团茶推出历史舞台,蒸青散茶在明朝初年大为流行。

明代:从蒸青到炒青

蒸汽杀青的绿茶虽保留了茶叶的香气,但存在香气不够浓郁的缺点。明代出现了利用干热发挥茶叶香气的炒青技术。从明至清,炒青技术不断完善,其制法大体为: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至干,工艺与现代炒青绿茶非常相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