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的茶风茶俗:酸茶烤茶茶风

发布时间 : 2019-11-30
六茶茶业 乌龙茶酸 烤普洱茶

六茶茶业。

我国是一个茶文化历史十分悠久的国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布朗族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其民族语言为布朗语。布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地方茶叶大省云南地区,作为一个长期浸润在茶叶之乡的少数民族,布朗族也形成了颇具自身特色的茶文化。

布朗族茶文化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袭,是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他们把野茶“得责”经人工栽培后的茶叫做“腊”为后来的傣族,基诺族、哈尼族的爱尼人、卡多人所借用,均称茶为“腊”。布朗族在今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均有居住,布朗族饮茶的方式有:吃“得责”生茶,吃酸茶;吃烤茶、煮青竹茶。

吃“得责”生茶:布朗族古代把野茶作为野菜,当“佐料”食用,称为吃“得责”。至今澜沧景迈、芒景的布朗族上山干活时,带上冷饭、腌茶,辣椒和盐,吃饭时摘一把生茶,蘸盐巴辣椒当菜吃。口含“腊”(茶):随着布朗族对“得责”野生茶的认识加深,经过人工种植、驯化、转化成栽培型茶叶后,需求量也增加,发展到大面积种植的新阶段,布朗族人日常把茶采下来带在身上,劳累时就把茶放到嘴里含着,用口含茶的方式来消除劳累、保健身体。

酸茶:是布朗族自食、招待贵客或作礼物的一种腌茶。制酸茶的时期在每年五、六月份,将鲜茶叶蒸熟,放在阴凉处晾干水气后,装入竹筒中压紧封好,埋入土中,几个月乃至几年以后,遇到喜庆之事或有客人来访时,将竹筒挖出,取出茶叶拌上辣椒、撒上盐巴来款待客人,可以直接嚼食,茶叶酸涩、清香,喉舌清凉回甜,帮助消化和解渴。

烤茶:布朗族人把茶摘回来,用锅炒、手揉、晒干以后,把茶放入小茶罐中,在柴火上烤香,然后放水熬成茶汤来喝,喝了眼睛明亮,头脑清醒,不疼痛,布朗族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山不带饭可以,不带茶不行”。他们把茶当作常备药而饮烤茶。

青竹茶:布朗族爱煮青竹茶。在野外劳动或长途步行之后,想喝清茶解乏止渴,便随手砍下野山竹,截成竹筒,下部削尖,插在地上,成为一个个奇特的高脚茶杯,然后把一只大竹筒装满泉水放在火堆旁烧烤,水烧开后放进茶叶,再煮五、六分钟,将茶水倒入插地上的茶杯中,即可拔起饮用,有泉水清甜,清茶醇香之味。

cy316.cOM编辑推荐

什么是酸茶?布朗族的酸茶历史


中国是一个茶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名族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茶文化。布朗族是我国云南西川版纳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受云南茶文化的影响,布朗族也形成了颇具有自身特色的茶文化。吃酸茶是布朗族的一种茶叶习俗,接下去我们一起来看看。

酸茶加工工艺的过程,首先是采摘茶树发出的当年嫩叶(生产酸茶不需要一芽一叶鲜叶,而要粗大叶片,加工时间晾7~10月份为宜);二是将采摘的粗大叶片蒸熟;三是将蒸熟的茶叶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7~10日左右,让它自然发酵,增强酸茶的色、香、味和散发部分水分(在自然发酵茶叶时不能馊、霉、烂),含水量保持在40%~50%左右;四是将晾过的酸茶原料装人竹筒内,而后将竹筒里的茶叶片压紧,不能松(砍鲜竹一棵,鲜竹越大越好,每一节,为一筒),然后封竹筒口,用绳子将笋叶扎紧在竹筒封口处,或者将笋叶剪成圆形和竹筒口一样大,堵塞竹筒封口处即可;五是选择埋酸茶竹筒地点,酸茶竹筒多埋在房前、屋后干燥的地方。埋酸茶时需挖坑,深30cm,宽20cm,长短根据竹筒而定。然后将装好酸茶的竹筒横放入沟中,再盖上土即可,这样酸茶的生产工艺全过程即已完成。酸茶埋在土中一般需要30天左右,最长可在土中埋8—10个月左右。

在长期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布朗族沿袭着吃酸茶的习俗,古朴而有趣。布朗族吃酸茶,称之为“敏宋”。他们吃酸茶时,将酸茶从竹筒中取出即食,不需用开水沏泡。吃酸茶一般都在早、晚时间,吃时,首先妇女烧起篝火,让篝火映红布朗族居住的竹楼客厅,男女老少,围着篝火,坐在木、竹凳上,他们边吸烟、边闲谈、边将这竹筒互相传递,先传给老人,老人又将竹筒传递给客人,每人根据各自的需要,自己动手,将酸茶从竹筒中取出,而后放入口中嚼细、咽下。酸茶具有解渴、提神、化脂消积、醒酒、健身等功能。每次可吃酸茶2~5克,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食用。

布朗族同胞中流传一句俗语:酸茶早吃,一天威风,晚吃,赛过仙翁。

酸茶是布朗族贵重的礼物,是馈赠亲朋好友的厚礼。以茶传情,以茶会友也是茶乡布朗族人民的传统美德。男女青年订婚、办喜事、建新房、老人祝寿等,客人来了,都要敬给酸茶或沏泡一杯香茗给客人品饮。无茶不成亲,按布朗族的风俗习惯,在姑娘出嫁时,要带上茶叶到婆家。如今,在我国城市和乡村,男女青年虽然不用茶叶作为爱情的媒介,但也常把茶作为礼品,互相赠送,增进友谊和了解。

以上就是有关布朗族的酸茶知识介绍。酸茶不仅可以算是布朗族的一种特色小吃,还被布朗族人称作是美容的增寿茶,它既能美容还能防感冒、抗疟疾、驱虫、祛湿瘴等,是布朗族人们生活中必备的饮品和保健品。

各地茶风茶俗之——港式饮茶茶俗


香港临近广东,因此在饮食在深受广东饮食文化的影响,再加上移居香港的大部分为广东人,因此在文化上自是和广东茶文化有一脉相承之感。说到香港,就不得不说香港的茶文化。香港茶文化,人们也习惯称之为港式饮茶。

提到港式饮茶,除了联想到精致美味的点心外,也不能忽视「茶」的存在。 一开始,香港其实是先只有供应茶水的「茶寮」,来消费的就是一般普罗大众,在工作时补充水份,或是提供行人歇脚止渴之用,并没有供应点心。后来,小型的「茶居」及大型的「茶楼」慢慢形成,加入了各式点心,慢慢演化,具备正餐功能的茶楼就形成了。茶楼通常有两层楼,楼下叫做「地厅」,茶资是三厘六,楼上叫做「楼座」,茶资是七厘,也形成一种贫富相对应的情况。到了现在,因为消费能力慢慢增加,不管是谁都能消费得起,也就没有区分楼上楼下的必要了。后来香港茶楼愈来愈普遍,原来以茶为主角,只搭配一、二样点心的型态,因为竞争太过激烈的原因,所以点心的形式也愈来愈多,后来就慢慢演变成以点心为主角了。

现在饮茶餐厅也有以酒楼称呼的,这是因为餐厅通常不单单只有饮茶及点心,还兼卖粤菜、海鲜等,当然也供应酒类饮料,综合经营下,自然也将餐厅名字改为「酒楼」了。不过,一般人上酒楼吃点心,大部分都是点壶热茶,来达到去油腻的效果,尤其是普洱,更能消脂去腻,与酒类饮料相比,自然有效许多 茶的分类法 茶的分类法中,比较常用的有两种,第一种是台湾所使用的分类法,以茶叶的发酵程度来区分。另一种是大陆所使用的分类法,以茶叶冲泡后的茶汁颜色来区分。

相关文章